大年散文

请欣赏大年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大年散文1:正月十五闹花灯

文/吕晓宁

小时候,大年初五接完财神,就开始盼着过元宵节了。因为初五过了,该穿的新衣也穿上了,该吃的美食也尝过了,该走的亲戚也见着了,对小孩们来说,就等着正月十五晚上热热闹闹地观赏一场花灯了。

北方农村在春节前后是较为清闲的日子,元宵节过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农闲已去,备耕劳作就要开始,所以元宵节人们要观灯赏火,尽情玩耍,赶走一年的疲惫,用欢乐的心情与喜庆的锣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过去的灯笼,多以竹篾制作灯架,以五颜六色的彩纸糊裱,外部用手工书画精描细绘而成,内燃蜡烛成为光源,灯笼的样式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有花卉灯、动物灯、人物灯、宫灯、龙灯等等。当然,这种纯手工制作的灯笼,工艺精湛,巧夺天工,价值也是不菲,普通的农家是买不起的。

小时候的农村还没有路灯,冬日夜晚又冷又黑,小孩子是不敢出门的。但是只要手中提着一盏红灯笼,便会在黑夜中燃出一片光芒,心间也会涌出一股暖流,瞬间赶走黑暗和寒冷,带来希望和温暖。每年元宵节,不用小孩子乞求,各家都会为小孩准备一盏灯笼,让晚上打着灯笼在街头巷尾玩耍。灯笼大都是那种廉价的无骨架的圆柱形纸折灯笼,以圆形的硬纸片作底,用桶状红色折纸为壁,下边与纸片相粘连,中间放半根蜡烛,上部留一小口,打着这种灯笼必须小心翼翼,因为晃动幅度一大,烛焰就会燃了灯笼。我常常会燃了自己的灯笼而又缠着要姐姐的灯笼,姐姐让出她的灯笼后便紧紧跟在后面叮咛我小心慢行,搞得我如履薄冰。

记得有一年,父亲用有韧性的细枝条和细铁丝给我制作了一个六边形的大肚子灯笼,因为空间大,不怕晃动,我在和小伙伴比赛打着灯笼快跑中出尽了风头,最后是别人的灯笼都被烧毁,而我的灯笼依然完好无损。那盏灯笼我一直珍藏在心间,虽然那是一盏普通而又简陋的灯笼,但更是一盏充满父爱、充满幸福的明灯,它照出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燃出了亲人带给我们的温暖。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今年的元宵节,我们的城市可真是“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热闹。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把整个城市的夜晚装点得流光溢彩,绚烂夺目。这场国际级的灯光节,不仅是民间艺人彩扎、糊裱、剪纸、编结、刺绣、雕刻诸多工艺与智慧的集中展现,它还是现代科技之光在传统彩灯上的折射。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徜徉在这美丽的景色里,尽情享受这场蔚为壮观的视觉盛宴。

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楼阁上,飞檐下,古塔尖,澽水畔,树枝间,草丛中,无处不是花灯点点,灯笼串串,这一片片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花灯,犹如五彩斑斓的彩带,又像飘浮流动的彩虹,不断变换着美丽的色彩,把千年古城的夜景渲染到了极致。惹得那轻柔的月光也按捺不住,把人们的喜悦和欢笑声轻轻地挽起,飘荡在夜空之中。

小时候总是盼望着一场“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的元宵花灯节,没想到现在变为现实,而且更为壮观精彩。那一盏盏闪耀着梦想、散发着温暖的花灯,让我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世界,犹如被群星所环绕,内心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

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会一帆风顺,谁都难免经历挫折和坎坷。但只要你挑起心中那盏灯笼,点燃那团火焰,便会驱散不安和寒冷,带来希望和期盼,便会发现在那些走过去的细密年轮中留下的都是幸福和甜蜜。

大年散文2:剃头洗澡过大年

文/韩国光

在我儿时,剃头多找溜街串巷的剃头师傅剃,快过年时,父亲总早早地和人家约好时间,生怕越到年关要剃头的人越多,而耽误了过年前的“剃头大事”。过去的人爱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这随处走的“剃头的”,走哪里都拎着一长方形的小包,里面装着剃头推子、长刀口剪子、挡刀布等理发工具;那折起的刮胡刀常常插在剃头师的中山装上衣口袋中。他们剃头的价钱比理发店、挑剃头担子的都低,而且,这种“剃头的”溜在哪家,尤其是到了年节,一站住脚,就可能连续剃上一家人的头发。那时候家里有三四个孩子的很多,有的“剃头的”还会剪女的头发,这样一家人就觉得更温暖了。我记得,我家那里有六七个扬州来的“剃头的”,他们平日走哪嘴里总以乡音喊着:“剃头了——剃头了——”但是,真快到过年时,这种吆喝声就听得少了,就是忽然听闻一句,你开了门去迎接“剃头的”,可不知他已进了哪户人家的房门。过年,谁不想剃了头发精神些?就是谁家再困难,也拿得出大人、小孩的剃头钱。古人将头发比作“三千烦恼丝”,哪个人不情愿在新年前来一次认真的剪除?

我家过年前,父亲最爱找那个白发往后梳的剃头爷爷,来给我们弟兄三个剃头。他到了后,习惯将小包挂在门前的小树杈上,掏出那块洗得如白云的围布,待我大哥坐下后,他熟练地一撒“白云”,就将大哥的腿和前襟都围了个严实,然后往后袄领里一塞布角,拿起剃头推子便冲家人笑着说:“剃个‘小分头’吧,马上过年了。”所谓“小分头”就是比“平头”顶发留得稍长一点,剃了这头型,不容易看出刚剃了头,过年期间,会少被别人拍几下头——“剃头不告讲,搂头三巴掌。”再则,过了新年开春暖和了,留个“小分头”梳得漂亮,也便于有个好心情上学去。

我们兄弟三个剃好了头,在院子里蹦蹦跳跳的,好像立马就跳进了新年一样,心里特别轻松快活。母亲这会就催促道,还不去洗澡?“都下午几点了,去洗‘酱油汤’?”我不想去便说:“这时能洗上就不错了,脏水不脏人。”父亲说着拿上换洗衣服,领着我们就去了大众澡堂,排队的人挤得走廊满满的,又去新华浴池、再去人民浴池……可我们几个孩子却喜欢到大众澡堂去洗澡,年前,那里经常有个来洗澡的聋哑人,喜欢在洗澡池里表演“水中变钱”的小节目。他“嘿嘿”地先拿十块钱向大家亮亮,嘴一撇将钱从池子的一角放入水底,然后再亮亮双手,滑稽地朝池子的另外某个角一指,他“嘿嘿”地就从水中走过去了,又出个怪样,随即右手臂往水下一伸,就“摸”出了刚才放入的十块钱……人们在说笑中洗去身心疲惫。

过年,我至今总觉得,就图个举国上下、家家户户热闹温暖,剃个头洗个澡,干干净净过大年,这是咱中国老百姓一贯的风俗和心愿。

大年散文3:数着日子过大年

文/尹金辉

年年过年都相似,今年过年却不同。猪年岁末,惊心动魄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江城汹涌成灾,并迅猛漫延到黄石、黄冈、鄂州等城乡,一时楚天大地疾疫肆虐,祸事连连。为有效防控病毒扩散,省政府于元月24日启动了湖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即黄石果断采取了封城并停运城市公交等强有力的措施,号召全体市民尽量不要出门。特别是从武汉或其他疫区回黄石的人员要及时到所在社区登记,自觉居家隔离。这样一来,几乎所有的按原习俗安排的吃年饭、亲戚拜年、朋友走访等活动统统被迫取消,都只得各自窝在家里,过着与往常迥然不同的大年。

我女儿一家是从武汉回来的,那可是重灾区。在电视上第一次听到钟南山院士讲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潜伏时间长,必须隔离观察两周时间才能确认是否被感染的特性,立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无疑给我一家人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

与此同时,各电视台滚动播放了专家讲授的防控知识及省市抗击疫情指挥部通告。根据通告要求,一家人自觉坚持居家隔离观察,两周内未与任何外人接触。除夕至今,我们是过一天数一天,天天数着算着,真可谓度日如年。

在隔离观察期间,时常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担忧,偶尔也产生一些胡思乱想。女儿一家虽然是武汉回来人员,不存在违反“居家隔离”规定。女儿女婿是元月22早上开私家车回来的,当时并没有说武汉人都有被感染的潜在危险,也没有说武汉人不能离开。虽然知道武汉肺炎病严重,当时未说传染,大家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外孙女是元月17号回来,而且是她奶奶带着她从光谷乘公汽到武汉高铁站转乘高铁回黄石的,这足以说明不是携带病毒置大家的安全不顾而明知故犯。

武汉、黄石封城后,我对外孙女的安全不由得忧心悄悄。原因是19号我带外孙女玩了万达广场,20她爷爷奶奶又带她看了社区的文艺演出和上餐馆吃饭,尤其是17号在武汉乘公汽高铁接触了太多的人,因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无疑增加了感染几率,不论是被人感染还是感染给别人都是极其可怕的事。每思至此,令人提心吊胆,寝食难安。这些天,无时不细心观察每个人的状态,总是默默的祈祷祝福。

在居家隔离观察的十几天里,我们做到尽量的不出门,必须出门都戴上了口罩。其中一次碰到一位邻居老乡,相互招手拜年时,其外孙向我走近时,我一边退让一边主动叫他与我保持距离,告知我家有武汉回来的女儿一家,还没有过隔离观察期限。

看到疫情态势的日渐紧张,感染、确诊和死亡病人与日俱增,心情惊痛难抑。每天都关注着全国、全省及武汉、黄石等地区的每天新增的感染、确诊,重症、死亡及治愈出院的人数,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必看。

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英雄们着实令人尊敬,他们明知抗灾一线有高度危险,却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纷纷主动请缨奔赴湖北各地重点灾区实施救治。他们朝乾夕惕,忘我奉献,给了湖北人民以极大的支持的鼓舞。他们是高尚的人,是新时代最尊敬的人。我们由衷地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人人平安,早日载誉与家人团聚。

作为一个必须隔离观察的人来说,无力为抗击疫灾作贡献,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自觉做好隔离观察,配合好社区的工作。谓之是:空有忧危匡士愿,恨无破疫济民才。

到今天,终于熬过了15天,女儿一家三人,亲家两口子和我老两口在此期间都没有出现过任何不适,全体安然无恙,全都解除了潜在的风险,倍感如释重负,神清气爽,确实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感到万分幸运。当然,排除了我们没有携带病毒,仍然要坚持尽量不出门,以防止被感染。

痛定思痛。吃野味毒蝙蝠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无端地夺走了数以百计的活生生同胞的生命,其代价是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笔者正告那些还在偷偷捕猎、贩售、烹饪、贪食野味者要切切吸取教训!要引以为戒!要警钟长鸣!

大年散文4:炸茄盒,年的味道

文/守望2015

大年初四,睡眼睁时,日头爷已经老高,才知道自己睡了个好觉。昨天从外甥孙子那回来,已经过子时了。

今年是猴年,我不是本命年,却像猴子一样,窜上跳下地过了一个真正的猴年。

除夕夜便没在家过,接着便一路下来蹭年饭。带着孙女,一家三口,倒像个吃好喝好的,不带强买强卖的旅游团。

初三,是在大孙甥家过的。大外甥日子过得好,又是讲究人,晚上的年饭自然盛大。外甥孙子媳妇主厨,在厨间忙道。孙子媳妇,二十多岁,精明能干。

过油的东西不少,什么牛排,什么虾柳的,名目好听,有点西味的感觉。还说,明年还来,给你老做纯正的西餐。

几个小年青在帮忙,老的便自然成了看客,都很安静,一脸享受的样子。再小小些的,满屋堂喊串,洋溢着子孙满堂的欢乐气氛。其实,人活一世,活的不就是这些吗。大姐三个儿子,孙男孙女一大群,长孙有了媳妇,两个大的孙女也已经在念大学了。

我去厨间瞧望,烹炸的东西真不少,只是仍旧没有我想吃的炸茄盒土豆盒或罗卜丸子。其实,我根本就没想在这里能看得到吃得着,只是看看而已。

除夕那天,在二姐家吃团年饭。我说想吃炸茄盒,二担挑笑我,现在谁还吃那个,没预备。从那时起,我就断了今年吃炸茄盒的念想。

母亲在世时,每大年三十上午,便要炸一些茄盒土豆盒,还有罗卜丝丸,满满一盆,给我们孩子抓挠。下午要准备年团饭,没功夫搭理我们了。这一盆茄子土豆盒罗卜丝丸子便是我们的大年三十的间食,也有些取代玩具的意思。跑玩了一圈,便回来抓几年茄盒子吃,即使不饿。

每过年,母亲一定要炸一些茄盒罗卜丸子的,做年团圆饭的间餐,上饭时也算一道菜,多年沿袭,便成了习惯。

母亲炸的茄子盒,外焦里嫩,刚出锅,母亲便招呼我们吃。我们便小哦狼一样,扑上去大快朵颐。

在孩子的心目中,吃母亲炸的茄盒,便是过年。那茄盒散发的淡淡焦香,便是年的味道,而年的味道,便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去世后,每年除夕年饭前,家里一定要炸些茄盒吃。那是年的味道,也是母亲味道。感觉的是,从心中往外散去的温馨。

我觉得,过年时,不炸这顿茄盒,这个年便少了味道,这年就不算圆满,甚至不算过年。就像不吃上几穗烧烤的青苞米,不吃上几个圆滚鲜脆的香瓜,就不算过了夏天一样。

发什么呆呢?今天得自己做饭了。你想吃啥?

老伴向我吼。

炸茄盒吧!我们还没过年呢。

我吃炸茄盒的欲望,顿时浓烈起来。

炸茄盒的味道,便是年的味道,更是母亲的味道。

此时,我只想吃炸茄盒。

大年散文5:幸福过大年

文/朱叶熙

又是一个新年到,三十上午起,爸爸妈妈就忙开了,洗菜、烧饭、贴春联……家里充满着过年的喜气。

夜幕降临,年夜饭开桌了,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一家人聚在一起,团团圆圆,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今天的菜肴真丰富:有代表年年有余的红烧鱼,有代表勤劳的芹菜,有代表如意的豆芽,还有代表团圆的汤圆……大家尽情地吃喝着,畅谈着,欢笑着。幸福的年味扑面而来。

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已经鞭炮声声,礼花闪闪。我们也开始放了,为年味更增加了喜庆的色彩。各种各样的礼花飞上了天空,像五彩缤纷的花朵,又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像美丽的流星雨,看着一朵朵礼花在空中绽放,听着一声声爆竹在空中奏响,我们被浓浓的年味包围着,大家心里都很高兴。

八点整,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在大家的期盼中开始了。我们在家吃着水果,喝着饮料,看着春晚,其乐融融,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又是一年春来到,我在这快乐的日子里体会到人间最美的东西,真心祝福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大年散文6:普天同庆过大年

文/陶余来

一则公益电视广告中,大年三十夜,一位孤寡老人开门进屋,被邻居一把抓住,非要邀约一起吃年夜饭。孤寡老人推托,邻居执意邀请:“不就多一双筷子嘛。”这是《中国故事》之“筷子”系列宣传片之一。

春节之所以能那样地令人快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普天同庆。一人乐不算乐,所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四海同庆,大家不分贫富贵贱,一个个个体之乐交融荟萃同频共振,才产生福满大地喜庆盈天的效果。

小时候母亲就常教导,“一人吃饭万人嘴酸”。意思是饥饿的人看到别人吃东西就忍不住流口水。乡间有俗语:“大家吃大家香;一人吃头生疮。”也是教导孩子不要“吃独食”。

一人的忧伤让人分担就减少了一半,一人的快乐让人分享就增加了一倍。这样的心得不应该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时才有,而应该培养成为常态性的心理自觉。

孟子与齐宣王曾有问答。孟子问:“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娱乐更快乐。”孟子问:“和少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娱乐更快乐。”

汉·刘向《说苑·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在河西战役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霍去病倒美酒入泉水的故事,至今让人觉着温馨。

朱德《母亲的回忆》:“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自古以来,为富不仁最为人所不齿,而相濡以沫守望相助,却总是激荡着人性的光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动力,协调发展是方法,绿色发展是方向,开放发展是战略,共享发展是归宿。“十三五”脱贫,就是共产党人向贫困开战,绝不让一人掉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宣言。

愿普天之下有水之处皆有酒泉;愿酒泉之香四海飘荡日日芬芳。

大年散文7:海南三亚游

文/顾全

大年初五,爸爸妈妈带着我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海南三亚游。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一下飞机,啊!这里好热呀!我们连忙脱下冬装,换了夏天的短裤和短袖。坐在巴士车上,我们看到了碧绿的椰林、金色的沙滩、蓝蓝的大海……

我们到达预定的酒店后,迫不及待地换上游泳衣,来到了室外游泳池。“扑通!扑通!”我和爸爸妈妈相继跳进泳池。这个泳池真特别,它不仅面积大,还是四通八达的。池中间有两个小岛,爬上去一看,哟,小岛上还有两个泡温泉的小池呢!我好奇地走进温泉,啊,真热,泡在里面可真舒服呀!

泳池的边上还有一个长长的“S”型滑水道,我连忙和爸爸妈妈爬上高高的滑水道,兴致勃勃地躺在上面,“呼”地一下,我顺着水流快速向下滑,身体一会儿向左甩,一会儿向右甩,完全身不由己。不一会儿滑到水道的终点,“嘭”!我从近1米高的水道口掉进泳池,溅起大大的水花,太刺激了!

离游泳池不远处,有个“面粉沙”区。你看,那儿的沙子白白的、细细的、软软的,我忍不住双手抓起两把沙,哟,柔柔的,难怪海南岛的人叫它是“面粉沙”呢!我们来到大海边,只见白色的浪涛不停地亲吻着沙滩,黄黄的细沙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金光。我蹲下来玩沙子,拿着塑料铲子挖呀、堆呀,突然,触到了一个硬的东西,我使劲刨,嘿!居然挖到一个碗口那么大的青蓝色珊瑚礁,别提有多高兴啦!

晚上,我们躺在沙滩的躺椅上,一边吃着海鲜,一边欣赏别的游客们放飞孔明灯,妈妈说那明亮的跳跃的火焰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我们头顶上还有五彩缤纷、金花四溅的“迎财神”焰火,这一切都让我心里美美的,感觉幸福极了!

这次海南三亚游,充满了无穷的乐趣,使我流连忘返,终生难忘。

大年散文8:糊灯笼过大年

文/金鹤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街上的很多商家和店铺,早早就把大红灯笼挂起来,来迎接充满希望和美好的一年。而我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自己糊上一对红灯笼,照亮自己家一年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过年糊灯笼已成为我们当地人过年的一种风俗。

从我记事起,奶奶家过年,爷爷就用红纸糊一对大灯笼,三十儿的时候贴完对联,就把灯笼挂上。晚上天黑了,爷爷就用蜡烛把灯笼点亮,我和弟弟们围着点亮的灯笼欢呼雀跃。那红艳艳的灯光把人心和整个门前、院子都照得亮亮堂堂。一家人吃过团圆的年夜饭,孩子们就满院子、满村子跑来跑去地看放鞭炮,好像过大年满街满村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喜庆之中。

我们这群调皮而又淘气的孩子,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边跑边闹边唱:“过大年呀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红灯笼高高挂,欢声笑语庆团圆。”直闹到守岁的大人一个个来喊才肯回家去。我读初中放第一个寒假时,回奶奶家过年。看见爷爷岁数大了,眼神也跟不上了,就主动和爷爷说:“以后糊灯笼这个任务,就交给我来做吧,我一定会认真完成。”

灯笼的框架都是用铁条焊的,再用红纸剪好两个半圆形的弯月亮,在灯架上抹上浆糊轻轻地粘上去。听起来简单,但其实想把灯笼糊得平平展展着实不易。必须要有很大的耐心和细心。最后,灯笼下面还要用彩色的纸裁成相同长度的纸条,然后把颜色错开粘贴在灯笼的底座上。

我第一回糊出来的灯笼有的地方不太平整,影响了整体的美观。可爷爷却充满慈爱地鼓励我说:“大孙女,第一回糊成这样就不错了,明年再糊就好了。”

年三十儿看着自己亲手糊的灯笼挂起来,那心情美极了。非让老叔给我和我糊的大红灯笼合张影。心里乐开了花,笑容自然在脸上随性绽放着。

如今,奶奶爷爷都不在了,我也年过四十。年的味道似乎也不像小时候那么浓郁,但这样一段红彤彤的记忆,却在年关繁忙的工作之余,漾出温暖的年的韵味。

大年散文9:欢天喜地过大年

文/万柳

过年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视、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

自过了腊月二十三,乡村里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农家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美食的香味在村子里飘散。除夕那天,每家门头上挂上了大红灯笼,贴上了红底金字对联。小孩子们一个个显得欢天喜地,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在院子里尽情地追逐着、嬉戏着,有的在燃放着各式各样的礼花和鞭炮。

我家的大客厅里张灯结彩,充满温馨和吉祥。靠近窗户的地方摆着三盆花草,客厅的正面墙上悬挂着妈妈刚刚绣好的“十字绣”,“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五六个彩色果盒摆放在茶几上,里面装满了水果、点心、糖果、葡萄干等小吃。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电视节目,一边吃着小吃,也有几分惬意呢。

按照农村的习俗,除夕晚上一家人要聚集在一起吃团年饭,意味着送走旧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团团圆圆。晚上六点刚过,我家的“团年宴”开始了。爸爸妈妈格外高兴。待一家三口都坐好后,爸爸端起酒杯,温馨的祝酒话脱口而出:“首先感谢老婆过去一年为家庭付出的劳动。祝新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宝贝女儿也不错,还被评为‘五星学生’。祝女儿在新的一年里学习更进一步!”爸爸话音刚落,我立刻端起饮料向爸爸妈妈敬酒:“祝爸爸妈妈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生活快快乐乐,工作顺顺利利!”爸爸妈妈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吃罢团年饭,差不多到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的时间。我们端坐在电视机前,全神贯注地欣赏春节联欢晚会。那绚烂的舞台,那梦幻般的舞台灯光令人震撼。那一个个幽默的小品,更是让人捧腹大笑。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在这大年夜为每一个家庭送上了一道精神大餐。

不知不觉到了午夜,随着新年钟声敲响,山村里顷刻间爆竹声此起彼伏。一个个礼花冲天而起,那五彩缤纷的火花照亮了山村的夜空。那是幸福之花,它开在天空,开在地面,开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