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文章

请欣赏开车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开车的文章1:泥土上的飞奔

文/张念龙

如今,开车已成为一项基本技能,越来越多的人报考驾校,学习驾驶。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学习骑自行车的故事,虽然不如开车那样气派,但是在我眼中,贴在泥土上飞奔,也是风光无限的。

那时候,自行车并不是每家都有的,我家的那台永久牌自行车,还是父母婚后攒下钱来买的。平时不舍得骑,只有到乡里办事才骑一次。村子后面有一条乡间小路,那是我趁着父母不注意,偷偷学习骑车的地方。

那时的我只比车子高出一点点,别说去骑,就连推着走都有些吃力,一不小心就摔倒在地,扶也扶不起来。然而一次次的跌倒并没有挫败我的勇气,接连的几次失败后,我渐渐地有了手感。双手扶着车把,先是右脚踩在脚蹬上,左脚点地助跑,车速稍快一些左脚也离开地面,一米、两米、八米、十米,慢慢地身体能够搭在车子的一侧,滑出一段距离。

在摔倒无数次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也学会了耍酷。有时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比谁骑得快;有时吃力地把车子骑到岗上,然后滑行下坡,听风在耳边呼啸;有时看到路上没车,就保持一定的车速,然后手离开车把,撒着欢地骑;有时前边梁上驮着一个,后面带上一个,出出风头。因此,那些年骑车,车把摔歪了,大拐摔弯了,链子摔折了,都是常有的事,我们自己也给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只是那时特皮实,从来也不哭。

白云相待,杨柳相爱,车轮飞转,尘土飞扬,无忧无虑的童年匆匆而过。如今的孩子都车接车送,不知他们坐在豪华舒适的车里,感觉是什么样?是否有我们小时候那种在泥土上飞速奔驰的快感?

开车的文章2:开车的境界

文/汪政

丁师傅是一家企业的驾驶员,我偶然坐了他一回车,真的让我肃然起敬。

一上车,他就跟我打招呼,好像老熟人一样,但只看了一眼,他就低头把副驾驶的座位调了调。等到我一坐上去,就觉得前后高低,都那么合适。车上放着轻音乐,他说时候还早,你眯会儿,只要我电话一响,他就把声音调低。他做的都是你想的。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所以,这车也不能一样地开。他说他一到陌生的地方,首先就是观察那里的人的交通习惯,找准他们的脾气,这样,就知道怎么跟他们在路上打交道了。是快,是慢,是你让他,还是他让你,心中都有数,不但减少事故的机会,更让自己处在主动的位置,有了应对的方法,特别是让自己有了平和自在的心情。否则,人生地不熟的,能把你急死。他开玩笑说,你知道你们那儿的人怎么开车吗?他们大都不太管后面的车,到了红灯,总是不紧不慢,只要自己能过去,后面能过几辆,他不管。

这些都是我以前很少听说的,驾车本来是个技术活儿,到了丁师傅这里竟然有了这么大的学问。这哪里是开车,简直就是文化。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到了一定的境界,不管大小、高低、深浅、贵贱,都会有了文化,都能见出一个人的修养、品性和精气神。开车,靠的不仅是技术,技术不过是个基础,下些功夫,对什么人来说就不是难事。但你是不是将车开成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灵魂,心到哪里,手就到哪里,车就到了哪里,那要多少的修炼?当车成了你的躯体,那车就是你了,就是个大活人,车走,就是你在走。这时,驾车就不是在驱动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与人相处,与环境对话,与万事万物在打交道。

丁师傅说,车开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是想不到车的,想的就是环境,是怎么与道路上的人、车和谐相处。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单位,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需要的不就是了解对方,熟悉环境,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吗?但我们开车的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平时人好好的,聪明得不得了,但一握方向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看他开车真替他急,哪里是开车,整个的是与周围的世界较劲。许多人,也就在他生活的地方开车,但是,却看不出他与这个地方的情感,他与这个地方的亲密关系,找不着路,但却碰得着人。他永远在开陌生车。这样开车,太累。

这不是我这不开车的人能悟出来的,是一个老驾驶员的开车哲学。

开车的文章3:落在尘土里的坚强

文/尤培坚

有一天,我开车经过一条年少求学时,为抄近路常常行走的小道,三十年过去了,这条小道没啥变化,依然满是黄土,只是当年郁郁葱葱的树木已经逐渐枯萎,我突然心生一种荒凉。不远处,有一台巨型的吊车正在运转,据说这里将建成江滨公园,十几幢高楼大厦将拔地而起。

车到小道拐弯处,我便看到了那条翻滚着黄浪的闽江。江边,几幢老旧的即将废弃的瓦屋倚靠在一起,一条满是铁锈的斑驳的渡船在江水的翻滚中上下左右地摆动着。

看着在河水中摇曳的渡船,我的思绪不禁飞到了三十年前的八十年代。那年,我刚考上重点中学。那个年代,我是村里唯一一个考进重点中学的人。父亲很高兴,开学前一天,就带着我去学校报到。于是,扛着一袋大米,提着一罐咸菜,我背着书包,跟在父亲后面,向学校的方向走去。那时,我们家没有自行车,更没有摩托车,就连三轮车,我们也不敢坐,因为,我们家没什么钱。为了省钱,我们早早就出发了。走过街道,我们就拐进了这条满是灰尘的小道。因为是土路,路上的拖拉机、牛羊等比较多,所以,这条路经常尘土飞扬。我们顺着长长的小道,走了半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渡口。渡船上有很多人要过河去福州城。在拥挤的渡船上,我看着江中的河水翻滚着黄浪,再看看背着行李的父亲期待的眼神,我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坐了半小时的渡船,我们上了岸。上岸之后,依然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土路,我们才能到达学校。土路上,依然有尘土飞扬,一个使劲按着喇叭的三轮车司机在使劲的喊:

“哎,大叔,你们坐车吗?两个人才五毛钱,坐吗?”父亲看了我一眼,我装作没听见,扛着大米大步向前走去。“孩子,要不我们坐车去学校吧?”父亲赶上来,小声地问我。五毛钱太贵了,不坐了,我们可以走呀!”我摇摇头,因为我知道,父亲为了给我凑齐这一周两块五的生活费,卖掉了一只还没有完全长大的番鸭。“哎……”在父亲一声长长的叹息声中,我们继续向前走去。

到了学校,我说,“爹,学校到了,我知道怎么安顿自己,你就先回去吧。”父亲点点头,又顺手塞给我一张五毛钱的角票,就转过身子,向渡口的方向走去。我望着父亲离去的身影,在阳光下,那些土路上的尘土变得密集而灿烂起来,而父亲的身影却变得更加地单薄和脆弱了。我鼻子一酸,两眼一热,赶紧调转身子,进了宿舍。

开学后,我铆足了劲学习。

那时候,我们自己用铝合金饭盒淘米,在学校的大食堂炖饭。学校有卖菜的窗口,我每天只敢在中午和晚上的时候买两毛钱的菜吃,早上就吃咸菜。到了周五,就省下了五毛钱,这样每周两块五的生活费,我就可以省五毛钱用来坐渡船回家了。

于是,每周来来回回的两趟路程,我就是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行走。我背着行李,大步走在土路上,有时,和一两个同学一起走,彼此交谈着学校和家里的趣事;但更多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独自行走,一边走,一边看着路边抽穗的稻谷,听着田里的蛙声,想着自己的未来,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方向,觉得更有意思。虽然,路上依然尘土飞扬,但我的脚步始终坚定。

那时候,我从父母的嘴里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也知道自己能走出家乡进入重点中学的不易。我用行走在路上的思考,决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期末考试,我常常能获得奖学金。奖学金是用印有学校校名的信封包着的,班主任念到我的名字,我就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走上讲台,接过老师的信封,装着不在意的样子,放进了抽屉里。下课了,我找到一个无人的角落,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取出里面的奖学金,端详着这一张两张的钞票,不禁乐开了花。

周末,把剩下的钱和写有我名字的奖学金名单装进信封,我一路疾走回家。路上,依然有尘土飞扬,但那些尘土似乎是美好和快乐的。父亲接过奖学金信封和名单,满脸笑意地说:“不错,我们的孩子有奔头啦!”初三的时候,学校的老师和领导找到我,建议我继续报考本校的高中,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但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报考了包分配工作的中专学校,早早地步入了社会。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为了工作,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时候,当我为了给家人购置一处安身的住所时,我才感受到了日子的艰难。于是,我就借着四起的蛙声,埋下头来,默默地躬耕文稿。有时候,我虽然觉得生活艰难,但一想起那个艰难的年代,那个没有电脑没有自行车的年代,对比我现在拥有的车子、房子和自己的电脑,这些艰难,都已经微不足道了。

我知道,那些尘土飞扬的岁月,磨砺了我的坚强和毅力。如今,在我安放着鲜花的书桌上,那些飞扬的尘土,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一朵朵盛开的小花。但我知道,这些我生命中的小花,并不是轻易地绽放,而是经过了岁月的砥砺和社会的磨练,它,才有了生机,于是,它终于盛开,泌出了岁月的清香。

开车的文章4:路上的风景

文/张学红

原先每天开车上班,不堵车的时候听听音乐,堵车的时候看看手机,与尘嚣隔膜的同时,也错过了许多路上的风景。

前几天买了运动鞋、手套、口罩,穿上心爱的牛仔裤,开始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这辆车把生锈自行车,当初是多么威风,许多年前谁要拥有一辆阿米尼的自行车可是很拽的。后来它被抛弃在地下储藏室的一个角落里,不见天日。沉寂了这么多年后,被我淘出来,不知道是我应该感谢它,还是它应该感谢我呢?

现在每天早晨出门前,看着镜中全副武装的自己,一副飒爽英姿的模样,好像年轻了几岁(嘿嘿)!出发……

新修的马路宽阔而整洁,路上车辆行人不多,不紧不慢地蹬着自行车在人行道上,看着马路上汽车一辆辆飞驰而过,我则闲散地哼着小曲,沐浴着金沙深埋的阳光,看着如洗的天空和远处逶迤的山峦,慢悠悠路过一片片草地,花圃,一棵棵银杏、国槐、栾树,也路过树下的落叶……如此接近大自然的感觉,真惬意!

那天下班去接儿子,学校路口人来人往,穿梭如流。忽然,两辆自行车一不小心撞到一块,失去平衡的自行车“嗖”地摔出去,接下来上演了一幕自行车连环追尾,哗哗啦啦倒下一片。幸好没有人受伤,也没有想象的争吵和纠缠。大家急忙忙从地上起来,不忘互相问候一声:没事儿吧?我扶你……

车把歪的,自己起来扶正;受惊吓的小姑娘扑落身上的泥土,骑上车,伸舌头笑了;小伙子则一脚撑地,看看周围的人也不需他帮忙,大咧咧一笑,脚一蹬走了。不大会儿,大家很快在人群中各自散去,恢复平静的人行道,依旧来来往往,刚才的一场小意外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难道不也是一副很温馨的风景吗——人与人之间磕碰之后的谅解,善意和关怀!如果不是骑着自行车,如果不是脚步慢了几拍,或许,我不会有幸体味到,这一幕心有余悸之后的温馨场景,是更富有人情味的风景。

开车的文章5:开车的女人

文/雁戈

女人和男人开了两间房,一间在左,一间在右,并排相依。这是女人留给男人的最大尺度。

进屋后,男人发现酒店给了他一个莫大的惊喜,两间屋子竟然拥有一个共用的露天阳台。他站在露天阳台上,女人房间里的一切全都暴露在他的眼皮底下。如果女人不反对,他还可以推开虚掩着的门,走进她的房间。

这时候的女人似乎正在洗浴。一天的舟车劳顿,又是女人自己开车,她一定累得够呛。男人也曾试着摆摆男人的风度,无比怜惜地对女人说,别把身体给累坏了,我来开一段吧?女人笑笑,一口回绝了男人,我的车,从不给别人开。然后,他们在服务站小憩了一会儿,女人又说,自己的车一定要自己开,哪里有剐蹭,哪里有碰撞,才能做到心中有数。男人本不赞同女人的说法,他的一辆二手敞篷车让圈子里的兄弟朋友借了个遍,留下剐痕无数,男人眉头都不曾皱一下。但在这个女人面前,他不得不曲意迎合。他很担心,女人一个不高兴便会把他扔在马路上。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男人很想欣赏一下女人出浴时湿漉漉的头发、包裹在大浴巾里的曲线和裸露着的肩膀,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地退回到自己的房间里。直到听见女人的召唤,男人才故作腔调地答应着,脚步轻盈地走到女人房间的落地窗前。男人敲敲窗玻璃,示意女人打开通往露天阳台的小门。女人却抬手在半空兜了半圈,让男人走前面的正门。男人一愣,在心里骂了句娘,悻悻地绕回自己的房间,开门出去,却见女人已经穿戴整齐地站在门口候着了。

我们出去吃饭。女人说。

男人说声“好”,接过女人递过来的坤包,跟她一前一后进了电梯。

电梯降了两层,女人忽然说,我们不出去了。

男人一怔,电梯又降了一层。

女人接着说,房间外面那个露天阳台,我们可以在那儿吃晚餐。

男人喜出望外,忙掏出手机说,我马上叫外卖。

女人摁住男人的手,说,我不喜欢有第三者来打扰我们。你去超市买点心,车里有两瓶好酒,我马上去拿。

于是,两个人分头行事。

男人刚刚选了几样女人爱吃的点心,手机突然响了。

你快来停车场,车的保险杠上怎么会有一道剐痕?是女人的声音。

男人飞跑着去了地下停车场,女人当着两名保安的面问他,我们出发之前,你有没有发现这道剐痕。男人摇头说,我没在意。女人说,我的车有没有剐痕,我心中肯定有数。男人点头说,这我知道,你向来心细。女人又问,在来的路上,你有没有感觉到车有剐蹭?男人摇头说,我没在意。女人说,如果在路上有剐蹭,我一定感觉得到。男人点头说,那是肯定的。女人又问,车子停进来时,你有没有看到这道剐痕?男人摇头说,我没在意。

保安有些不耐烦地说,你这车子一定不是在我们这里剐蹭的。

那是在哪儿剐蹭的?女人问。

我怎么知道?保安说,不信,你可以翻看我们的监控录像。

翻就翻。女人吩咐男人,你跟他们去。

男人劝女人,这么一点剐痕,算了吧?也花不了几个钱。

这不是钱的问题。女人说,我只是想做到心中有数。你想想,今天我们在路上剐蹭过吗?

男人想了想,说,我觉得有可能是在来酒店的单行道上剐蹭的。

你确定?女人问。

男人轻轻点了点头,显得很没把握。

那好!女人说,我们现在就开车去看看现场,我得闹个明白。

男人看看天色,欲言又止。女人已然进了驾驶室,男人只得跟了进去。

他们很快便到了男人所说的单行道上。女人说,就是这儿吧?男人点头说,应该就是。女人说,这里并不窄。男人说,那时候车多,而且似乎还有一辆逆行的摩托车。女人说,那时候开得很慢。男人说,你现在可以开快一点。

女人看了男人一眼,不吭声,使劲儿踩了一脚油。车子一个回旋,车头猛地扎在了路边的钢制护栏上。女人下了车,围着车头转了半圈,回头冲着男人幸灾乐祸地笑。

这时,女人的手机响了,男人看了看放在车里的手机,说,你老公的电话。

女人让男人接通车载蓝牙,车内立即传来女人老公欣喜的声音:你交代我的事有结果了。我花了三天时间翻看了小区的监控录像,你保险杠上的那道剐痕是一辆送水的三轮车不小心剐蹭的。车主也已找到……

现在没事了,车的保险杠已经被我撞废了。女人淡淡地回了一句,坐进驾驶室,掐断电话,扭头说,这事儿总算是闹明白了。那神情,既像是对男人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开车的文章6:一夜之间默读成风

文/蕙质兰心

昨天开车到了90公里之外的一个实验小学,去听课培训。几堂课听下来后,我又陷入了无尽的迷茫之中。

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是无法去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是最近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一种现象还是让我有一丝丝的不适应。那就是琅琅的读书声正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默读。

为什么要默读呢?因为便于思考。可以说现在的语文课堂正刮起一股思维训练的风潮。

爱迪生说:“如果你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就永远学不会思考。”苏格拉底也这样说过:“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所以思考对于人的成长来讲很重要。同样语文课上,如果学生不会思考,语文素养就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课上,进行思维训练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但是语文的方向不应该只有一个思维训练的中心,然后大家一窝蜂地往这个方向冲过去。于是课堂就变成了,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默读段落,圈画出关键字词;默读课文,抓住关键字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一夜之间默读成风。

默读思考是学生安静的内在活动,不可视。所以学生是否在默读?默读的时候是否在思考?教师很难把握。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确实存在装腔作势的默读思考,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好好的默读思考,在交流的时候,都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他的思维有效性很差。同时,现在的课堂教学因为大量使用默读,课堂的气氛也比较沉闷,缺少了一份生气。

“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记忆。”每一种读法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课堂中的琅琅书声是需要的,这已经是几代语文人都证明的道理,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现思维训练是重要的,在语文要素落实的同时,加大了思维训练,这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根据年段、根据学情,根据文体特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明明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是培养语感、渲染情感的好载体,结果也去默读思考了。大家一窝蜂地朝着一个方向挤,过度的思维训练同样也会出现问题。其实人的思维发展本身也是有规律的。比如低年级孩子,这个年段的孩子是以直观形象为主,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学生有声的朗读,如果我们让他们默读几段,进行思考,这是有违思维发展的规律的。当然为了培养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适当来教他们怎么默读,渗透一点简单的思维意识,这是可以的。中年级的学生思维开始发展起来,但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是就是论事、点对点的。你让他们透过文字去分析什么;联系各个部分,发现什么,同样也是不可取得。高年级的思维又进行了发展,学生开始走向抽象思维,因此可以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是必须的,但小学生的思维还是有限的。我们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思维程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教师想当然的挖深难度。毕竟城市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在同一级别的思维能力上还有一定差异。小学生的思维高度和初中的思维高度也不一样,高年段的孩子依然是小学生,毕竟五六年级的孩子还会积极的举手来呼应老师,而到了初中就很少有学生通过举手来呼应老师了。学生真正从直观形象的思维进入抽象思维的模式,还是要到初中开始,那时候,你让他活跃,他也不活跃了,因为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要进行思维意识的训练,不要过分拔高学生思维训练的难度。

小学语文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文的基础,因此还是不要太单一为好。

开车的文章7:到外婆家拜年

文/檀笑

正月初二,爸爸开车带我们到外婆家拜年。我可兴奋了,因为我呀,最喜欢去外婆家了。

到了外婆家门口,车刚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跳下来,嘴里甜甜地喊着“外公新年好”、“外婆新年好”,不用说,亲爱的外公外婆早就把我和妹妹的大红包准备好了,只等我们喜鹊似的叽叽喳喳登门。爸爸打开后备箱,搬出成箱的白酒、纯奶、糕点和水果,拿进外公外婆的房间。

趁大人们开心叙谈,我和妹妹相互挤眉弄眼比比划划,彼此心领神会,于是妹妹找妈妈,我找爸爸,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摸出他们的手机玩。爸妈顾着说话,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只是好景不长,好像才玩了一会儿,外婆张罗着去烧饭,妈妈去帮忙,爸爸陪外公继续说话,但是爸妈同时想到了要回他们的手机。哼,机不离手。

没得玩了,又不想看电视,那就出去玩吧!妹妹在门前晒场上溜旱冰,我则骑自行车兜圈子,太阳暖洋洋的,我们玩得热火朝天,很快就想脱棉袄了。

不过棉袄没脱成,因为开饭了——满大桌子美味佳肴令我眼花缭乱,馋涎欲滴,可惜我是“饿眼睛”,肚子不争气,恨死我的肚子装得太少了。

对于我和妹妹来说,下午的活动主要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吃吃,果盘里吃的多了去,就算我再挑三拣四,总也能找到我的最爱。

晚上就住在外婆家。啊,外婆家的床好温暖好舒服,不一会儿我就进入沉沉的梦乡。

开车的文章8:我只记得你足矣

文/杜荣霞

我和老公开车出门的时候,我们是铁杆“黄金搭档”,他负责开车,我负责指路。如果我指错了,他辗转调头从不生气。因为他从来记不清那些常常光顾的店铺或者朋友的家,每次只记个大概坐标,尽管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十年。每当遭到我无情批判,人家总是振振有词,他说不想浪费自己那宝贵的脑细胞。每次出差,如果有伴,他只管跟随;如果只身,人家也不怕。按照导航仪,或者上网查路线。再不济,人家还有一张“嘴”,问呗。反正,任何时候只乐得潇洒走一回。多年习惯使然,逼得我到哪都得“眼观六路”。我不厌其烦地教育他,改造他,结果是徒劳。

老公不但不记路,也不记人。我常说这是他的“致命伤”,影响了他的一生。见过面吃过饭谈过话,如果不是经常聚会,常常是人家记住他,他早把人家忘到了爪哇国。他一贯的理由就是那些诸如“酒逢知己千杯少”啦,“人到无求品自高”等等。如此导致的严重后果是,常常不记得酒桌上某些领导或“人物”们的名字,只落得个“傲慢”“自大”,不堪重用。他竟浑然不觉,死不改悔。有一次我们家的“老爷车”和“老大”的专车狭路相逢,他不知退避三舍,还一路逞能,飞驰而过。我一再提醒,人家竟然说,世界上又不止他那一辆车。我们家和他的“老大”同住一个小区,七年有余,他愣是不知道“老大”住在哪栋楼。记得搬来的第一个春节,我和他商议,让他去领导家里礼节性走访一下,不料任我三寸不烂之舌,嗓子冒烟,人家脑袋拧成货郎鼓,只回我两字:“免谈”。每逢年节,我就纠结,总觉得他“不识时务”,但是牛不喝水怎能强按头?何况我这辈子遇上这么个“犟断筋”?

但是,对于改造他这个“致命伤”,我依然执迷不悟怀抱幻想。我不厌其烦,试图让他醒悟,重新“做人”。有一次,我给他讲吉姆·佛雷的案例。人家吉姆·佛雷,连高中都没读过,10岁父亲意外丧生,母亲带着一家陷入生活困境。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上学,到工厂打工赚钱贴补家用。成年后,虽然学历有限,却凭着爱尔兰人特有的热情和坦率,处处受人欢迎,进而转入政坛,还当上了邮政部长。当记者问他,“听说你可以一字不差地叫出一千个朋友的名字”时,人家说,我能叫得出五万个人的名字。人家每次认识一个人,一定会先弄清对方的全名、家庭状况、从事的工作,以及政治立场,据此建立一个概略印象。当下一次再见到这个人时,不管相隔多久,人家能迎上前拍拍肩膀,嘘寒问暖一番。所有人觉得他平易近人,和善可亲。被他记住的人,就会注意他,敬佩他,亲近他。这被称作一项品格或者一种能力。但是,当我津津乐道讲完的时候,总以为能吹皱那“一潭死水”半分,但人家只回我一句话,噎的我差点晕倒:“我又不想当部长”。

每当见我无奈又失望的样子,他就安慰我说,老婆,别费心啦。寡人这一生,天生记忆力不好,纯属无可救药,我只记得你足矣!

咳!我无计可施,唯有认命罢!

开车的文章9:女人开车

文/支贤

多数男人开车总是瞄着速度表,上班路上也想跑到80迈;等红灯也默默倒数,第一时间逮到绿灯便如脱缰野马;倒车入库也力求“一手”搞掂,停车既考虑安全,也考虑完美……多数女人却截然相反,开车一直盯着正前方,前方空出一大截,后面压了一长串;等红灯时也要拿起化妆镜瞄一瞄;车内的零食、千姿百态的“熊”呀“狗”呀缺不得;哪儿方便停哪儿,把车头钻进去就万事大吉;车子有了情况,先开回家交给老公……

黑黢黢的夜晚,“开灯啊!”“路灯这么亮,看得见啊!开灯干嘛!”带着困惑,某人伸手过去,打开了近光灯。新手上路的她惊呼:“是这样打开的啊?”

很多女人天生欠缺方向感,不记路。不少技术一流的女司机,找路的时候一样东绕西绕的犯傻。女人开车高手不少,忐忑者也多。但女人不管,照样开车照样迷路,照样迷路照样开车,让男人说去吧。

尤其是在大城市开车的女人,找不着方向是经常的事,开车不认路,自然会闹出不少笑话。有了导航情况有所好转,可有时导航也会“迷路”呢。

我认识一位“御姐”,她闯荡商场多年,某市有她的公司、房子,常自驾车风里来雨里去两地跑。可她也是不认路的姐儿,即便是来时走过的路,回去时也照样找不到。男人曾耐心地教她,你无论去哪,只要记住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再往哪个方向回去就可以了,可女人往往根本就不知道是从哪个方向来的。有一次她自告奋勇去学校接女儿,因为去过几次,虽然道路不熟,大致方向还是有印象的,何况开着导航。很好呀,方向倒是没有跑错,已经远远看到女儿学校的标志性高楼了,但到了附近在那里上桥下桥转了几个圈愣是不知道转弯下桥的道,女儿打了几次电话催她,她也急出了一身汗。谢天谢地,看到一辆出租车,赶紧摇下车窗问路。接到女儿后,母女做好了攻守同盟,老爸问起,绝对不能出卖老妈迷路。

到朋友家聚会散场说好在小区门前一起走,可左等右等不见人。电话过去,“我迷路了……”“你在哪儿啊?”萝莉带着哭腔说:“我也不知道啊,还在小区里……”在朋友不厌其烦的电话遥控下“左拐左拐再右拐”,她好不容易出来了。这朋友真懂女人,碰到女人问路,千万不要跟她讲方向,讲东南西北会把你问到咳。

“唉!够傻!”一哥们说起老婆开车总迷路很无奈。我聪明吧,我也常找不到路呀。这与傻无关吧,与技术好坏无关吧,只与女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吧。她们做事情一般不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开车也是优先处理自己想处理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忽略其他问题的存在。胆小的急死人,在主干道上龟爬,战战兢兢总踩刹车;胆大而无知的吓死人,旁若无人变道,路口逆行掉头。

多数女人在瞬间全局性地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但女人开车,在不找路、不聊天、不慌张的情况下,对道路的危害远小于同等状况下的男司机。但是她们一旦碰到了突发的情况,比如忘记路了,比如一个电话,或者下意识地低头捡东西、伸手到后排拿水杯等,事情就不妙了。上天保佑!

开车的文章10: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文/堂前燕

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听到街边早起的小店传来的歌声,断续听到两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喜欢这个歌曲,特别感人,不觉跟着哼唱。

想起最早听到这首歌,是武汉艺盟康复中心的聋哑孩子,跟着歌曲用手语表演的。记得当时在烛光里,看着孩子们虔诚的眼睛,认真的手势,在场的人眼睛都湿润了。

没想到几年后我有幸成为艺盟康复中心的管理顾问。因为工作关系我加深了对艺盟的了解,这是个特殊的行业,需要付出比其它职业更多的爱心。我因此更理解艺盟王总的艰辛。

想起我们在武汉关的江滩边一次次熬夜倾谈,尤其是夏夜被江边的蚊子咬得浑身是红包。记得有一次深夜我们在路灯下讨论企业的问题,在纳凉的长椅上被咬得坐不住,不断转移,最后转移到街边警示交通的塑料墩子上。当时好像全然不觉得,只是为了各自的观点激烈地争论,直到达成一致后快乐地回去休息。

做管理咨询,使我更多地了解了老总们在光亮背后的辛苦,尤其是不被人发觉和理解的心苦,不论是在创业期、上升期还是转型期,就更不要说在下坡路上的时期。

上午到一家外企开会,双方沟通的很愉快。虽然这周主动增加了一天的工作量,但是想到这个企业有这么好的管理人员,这么好的员工队伍,这么好的发展前景,尽管累还是很开心。总务系的主任坚持送我们下楼到门口,为上次一件小事很真诚地表示感谢,而我们听说按照上次说的方法情况已经改善了,真是为他们高兴。

下午准备周五的企业文化课件,应客户企业要求,将以我们公司的文化作为案例来讲解分析。我将公司的文化pp.t细看了一遍,从创立开始,一句句一字字,倾注的都是感情与心血。

晚上还在笔记本上继续整理,公司汪爽打来电话,说因为自己校对的马虎,导致已印刷的资料有一页全部重印,已在广告公司安排好了。我看表已是八点多了,告诉她赶紧回家吃饭,她说因为自己的马虎使公司受到很大损失很内疚,我安慰她说这是成长的学费,她说这学费也太高了。

我继续看自己创立的企业文化理念中的十六字方针“诚信、和谐、快乐、合作、专业、务实、创新、卓越”,看我们的使命“让员工、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更多的人,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生有一个理想,有一个奋斗目标,有一群相知的朋友,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事,有一个热爱的职业,有一种孜孜不倦的学习习惯,有一种不断奋斗的挑战精神,就会实现我们的愿景“你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就。”

想起早上哼唱的那两句歌词,“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偶尔会回忆过往,常常心生感激。感谢父母的生养,感谢家人的关爱,感谢朋友的支持,感谢团队的信任,但是更感谢曾经经历过的所有磨炼与挫折。正是有种种的困难和挑战,正是因为每一次决定前的“不害怕”、决定后的“不后悔”,才使我有机会象歌词中那样“有勇气做我自己”。

人这一生,最难的,其实就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豁达,坦荡,从容,舒展。

因此,我深深地感谢,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你”,包括机遇与磨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