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散文

请欣赏小孩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小孩散文1:年味哪里去了

文/李维熙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如今在城市里过年可没有这样热闹。城市里的“年”平淡而又单一,除了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走动和一天到晚的鞭炮声,几乎没有一点新意。听妈妈说她小时候在家乡过年可是十分热闹的,不但可以欣赏到平日里不常见的演出——社火,舞狮……还有很多活动。农村过年这么热闹,我心想不如今年就去农村过年吧!在我的期盼中妈妈带着我回到了她的家乡——汉中一个农村。

我专门来到妈妈的家乡,准备度过一个充满农村特色的年,但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发现其实农村过年的方式与城市的过年方式完全一样,都是亲戚之间互相上门拜年,今天我去你家,明天你来我家……农村里也是如此!也是如此单调!

每个地区都会有当地的风俗习惯,但是现在几乎全国各地的过年风俗都完全一样——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一家人团聚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从大年初二开始,便走亲访友,一直到人们陆续去上班,过年才告一段落。

听长辈说,按照传统,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春节的序幕正式拉开,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但是现在过年几乎每天的活动都是完全一样的,以至于长辈们总在念叨:“年变了!一点也不热闹了。没有年味了。”

以前过年是很充实的,人们每天都会忙碌地为过年做准备。从正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鸡办年货;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灌酒;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拜年;初二出嫁的人回娘家;初三上坟;初五过破五;正月十五闹元宵。就这样年过完了。

其实人们不难发现,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有的大年三十还在回家的路上,赶到家便已是大年初一,而春节最重要的便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团聚。到了大年初三,好多人又开始外出打工,因此年才会变得平淡无味。

日益变淡的年味,让我们不得不反省,到底怎样年味才不会变质,这个流传几千年的文化才不会在我们手中消失。

小孩散文2:揣孩子

文/丁明烨

儿歌曰:二婶子,揣小孩,大腰棉裤象小船,大襟棉袄象风帆,青色的缠带缠起来,哧啦一泡童子尿,浇得二婶跳三跳,扑哧一个童子屁,臭得二婶倒喘气,咔嚓一脚童子踹,痛得二婶立眼角。

在农村,孩子多,人手少,妇女们既要照顾孩子,还要忙活农活家用,她们就把年幼的孩子揣在怀中,既照顾了孩子,也不妨碍他们纳鞋底、纺棉花,养猪、喂羊。

当时农村妇女穿的都是老式的对襟的棉袄,宽大的裤腰,取两片半截小被,用两条缠带往腰中腋下一扎,就为孩子创造了舒适的温床,孩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或玩耍或睡觉,尽情享受母爱的温馨。只有在寒冷的季节,母亲才会把孩子揣在怀中,既是守护,也是一种保暖措施。

揣孩子,也不只是母亲的专利,为给母亲腾出时间,孩子的姐姐们也会成为专职保姆,揣着孩子串门,玩游戏,孩子在颠簸中不哭不闹,充满好奇,揣孩子的也落个痛快清净,至于形象吗,活脱脱一个大面包,也就不好顾及了。

孩子如果长时间躺在炕上、床上,得不到家人照顾,往往哭闹不止,屙了尿了大人也不知道,有时把屁股渗的红肿,甚至引起皮炎。揣孩子就不同了,能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及时更换尿布,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世界的新奇。当然,揣孩子的人被孩子尿一怀、拉一身,也是常有的事,但小孩子的排泄物,他们不觉得有什么肮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0——2岁是婴幼儿感知世界,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母亲要与孩子有肌肤之亲,多有皮肤接触,让孩子心中有安全感,孩子长大后才会乐观自信,不会有恐惧心理,性格才不会忧郁。

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尽管物质生活相对贫乏,但心理健康,内心阳光,很少有心理问题的,或许与先人们创造的“揣孩子”方式不无关系吧。

小孩散文3:少时年味浓

文/鲍明成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打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和孙子一起吟诵起《春节童谣》时,儿时那浓浓的年味似乎又向我飘来。

随着严冬的到来,我和奶奶坐在草墩子里取暖。草墩下面有用大小不一的陶瓷、铁皮、铜等做出的容器,放上米糠、锯木屑或草屑,加点刚刚燃烧完的草木灰,非常暖和。奶奶便一边取暖,一边给给我讲故事。

每到冬天,尤其是进入腊月,炸炒米的、酿米酒的、打年糕的就会频繁出现在村里。村民们忙着招呼,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上一点,以便过年时招待客人。孩子们更加乐了,围着大人直转,有时半夜轮到自家炸炒米酿米酒,小孩子听到动静,还会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坐到大灶前,等炒米下锅时抓上几把。进入腊月,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把家里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杀了腌制,这时,每家的门口都会挂满了各种腌制品。蒸馒头时,小孩们会争相拿起空心果,蘸上红颜料,给一个个又大又白的馒头点上红色。多下来的红色颜料,就把它涂在自家狗、羊、猪、猫的身上,让这些动物们也沾沾喜气,闻闻年味。

小孩子们也忙得不亦乐乎。大一点的孩子自制花笺模子,小点的孩子要么请大人出花笺模子,要么等别人家孩子弄好,把人家的花笺模子借来,用铁钉敲出宽度不同的刻刀,把颜色各异的大纸裁成一张张花笺纸,固定好,用木板垫着,然后用铁锤不停地敲打自制的刻刀,很多天后,自家门上要贴的花笺就敲打好了,其中漂亮的还能拿到集市上换钱。

到了腊月廿八、廿九,村上的老先生就开始忙碌了——给村上的人写春联。两三间房子的地上、桌子上、凳子上全是用村里人送来的红纸写的春联。一拨人等着春联干了拿走,又一拨人拿着红纸来了,有人家过意不去,会拿来几个鸡蛋表示谢意。后来村上识字的人多了,不少人家就让自家会写毛笔字的孩子照着年历上的春联内容去写。选年画、贴春联、花笺要在大年三十那天完成,小孩们不知道春联从右边读起这一常识,时常还会贴反了。

大年初一,孩子们早早便起了床,穿上新衣服,拎上布袋去村上各家各户拜年。大人们笑盈盈地迎接着一拨拨前来拜年的孩子,拿出各种好吃的糖果和食品放在他们的袋子中。初二,则是孩子们收获压岁钱的时候,因为这时他们要随爸妈去亲戚家拜年了。

我们村与周边村庄过春节不同的是,大年三十一大早,村上的老人要敲锣打鼓带着小孩到土地庙和家堂烧香祈祷,保佑大家新年大吉大利,安康快乐。年三十晚上,团圆饭结束,大人小孩要拿上稻草,来到自家门口,和邻居们一起,用稻草接成长龙,点上火苗,然后在火上跨来跨去。村上老人说这叫“跨亮堂”,意在用火赶走“年”兽,也意味着新年生活红红火火。

小孩散文4:別人的小孩,不要轻易触摸

文/普旭

还记得女儿小的时候,我们推着童车在路上散步,偶遇邻居好友,寒暄几句。他们自然表达对于孩子的喜欢,然后就自然的伸出手去摸女儿粉嫩的小脸。对於邻居好友的举动,通常我们都会笑脸相迎,毕竟人家是疼爱你的女儿才会这样做的。也许这也是表示互相尊重的一种传统行为。假设如果邻居好友见到我们的儿女,不理不睬,不屑一顾,我想为父母者心里总觉得不好受。

曾几何时,这种习俗好像是有所改变了。不久之前,看到一对母女推着童车在公园晨远,有说有笑,不久远处传来一阵招呼声,原来是妈妈的老朋友,老朋友见面,格外亲切,互相握手寒暄。忽然把视线移到童车上的小孩,看到小孩的天真可爱,忍不住又摸又捏小孩的小脸和小手。这时年轻的女儿忽然冲口而出,大声喊道:“请不要随便摸我家女儿好吗?”结果这位老朋友非常尴尬,立即松手,连连说对不起。为妈妈者只能一再赔不是打圆场说,“我女儿在国外待太久,思想被外国人影响了”。只听见年轻女儿不客气的说:“我怎么知道你有没有感冒有没有携带不明传染病菌?我甚至不知道你刚刚上厕所有没有洗手?”

这一幕的情景,确实令我目瞪口呆,一时楞住了。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虽然我不赞同年轻女儿的行为,也许在礼貌上有欠理想。但是却尊重她的想法。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注意小孩方面的卫生问题。尤其是小孩的免疫力比较弱,很容易受细菌的感染。倘若大人的手不清洁,就随意摸捏小孩的手和脸,确实是会让小孩无端被传染得病。

那次偶遇极其不愉快的结束,虽然我私底下也认同年轻女儿的“科学”道理,但是在华人人情来往终究是一道难以轻易逾越的鸿沟。何况对方如果是我们的好朋友,至亲、如长辈或兄弟姊妹,倘若我们坚决扞卫小孩不能随便被人碰的原则。那么以后我们是否没有办法带着儿女与他人聚会呢?那些人看到孩子表示喜欢,肯定毫无顾忌的捏孩子的脸和小手的,难道每次的聚会我们都要战战竞竞,严阵以待,防止他人触摸小孩吗?这也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

总之,在很多国家是不能轻易碰触别人的孩子的,故而为了避免不必要造成他人的困扰,也为了小孩的健康着想,我们是否也应该随着潮流与社会习俗而改变自己,今后对他人天真可爱的小孩,最好是眼看手勿动,疼在心里就是了。以免产生尴尬的场面。相信过了一段日子,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小孩散文5:买年货

文/佟雨航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时候,吃过了腊八粥,父亲便开始张罗着要去镇上办年货了。父亲先在一张白纸上拉好要买的年货清单,有鱼、有肉,有对联、挂钱,还有我们过年穿的新衣服等。而父亲每次去镇上办年货,都会带上我,说是要我帮他看堆儿。

我家离镇上有15里路程,那时还没有通汽车,父亲去镇上买年货都是拉着一个小木爬犁步行。去镇上的路上,父亲让我坐在爬犁上,他在前面拉着我跑,一路欢声笑语。到了镇上,街道上人山人海,都是十里八乡来买年货的人。街道两边摆满了地摊儿,卖什么的都有。父亲怕把我挤丢了,叮嘱我紧紧牵着他的衣襟不能松开。

进了市场,父亲就领着我直奔鱼摊儿买鱼(当然是冻鱼,那时没有卖活鱼的,也吃不起),红烧鲤鱼可是我家每年除夕晚上的当家主菜,寓意——年年有余(鱼)。买过鲤鱼,父亲把装鱼的袋子交给我用手提着,还嘱咐我别弄丢了,然后又去别的摊儿买其他年货。有爷爷奶奶爱吃的酥麻花,有给妈妈买的花头巾,有给姐姐买的小花袄和发卡,还有门联、挂钱和福字等……我记忆最深的年货是一种叫“虾片”的食品,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形状就像现今时髦女孩夏天戴的太阳镜片,放在热油里一炸,迅速膨化变大,嚼在嘴里咔嚓咔嚓响,又脆又香,是我最喜欢的过年食品。每年办年货,父亲都不忘给我买上一些。

在镇上流连了一个上午,该买的年货就买的差不多了。父亲把冻鱼、冻梨、猪肉和鞭炮等年货统统装在一个蛇皮袋子里,扎紧袋口,又把满满的蛇皮袋子牢牢绑在小木爬犁上。父亲还会去烧饼店给我买一个热烧饼在路上吃,然后拉着爬犁往家返。

到了家,父亲把一样样年货取出来,酥麻花给了爷爷奶奶,花头巾给了妈妈,小花袄和红发卡给了姐姐,那两盒虾片给了吃货的我……爷爷奶奶、妈妈、姐姐和我,一个个手捧着自己喜欢的年货,喜笑颜开。可是到最后,我们却发现,父亲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新年礼物,唯独没给自己买。我和姐姐异口同声地问:“爸爸,你的新年礼物呢?”父亲呵呵笑着说:“你们高兴,就是我最好的新年礼物。”

小孩散文6:非完美小孩

文/唐羽禾

在学校里,别人总是叫我唐老鸭。一般情况下,我会淡然一笑,不会生气,但有时我也会勃然大怒,瞪大眼睛,举起双手挥舞着大叫:“我不叫唐老鸭!”声音也比平时高了几度。可我越说,他们越不在乎,这让我非常抓狂。

我长得太胖,脸圆乎乎的,手臂比妈妈的还粗,特别是肚子上的一圈小肥肉,仿佛顶着一个小游泳圈。很多叔叔阿姨见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该减肥了!”其实,这也是我最大的烦恼啊!我也想减肥,可我看见外婆做的美味蒜香排骨、番茄牛肉、咖喱鸡肉……又忍不住大开吃戒,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啊!

我身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伤疤,最大的要数肚子上那道因为阑尾炎手术而留下的伤疤。它长得非常可怕,就像一条长满脚的蜈蚣。有一次在学校里,同学们无意中看见这个伤疤,有的指着它哈哈大笑;有的瞪大眼睛,吃惊地张大嘴巴,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爸爸告诉我,伤疤是男子汉的勋章,我就觉得它没有那么丑了。

我不是完美小孩,但我想努力完美。

小孩散文7:三岁小孩也有梦

自从有了儿子之后,就一直没有出过远门,一直陪在老婆和儿子身边。所以一直以来,我和儿子的感情都特别的深厚,一会儿见不到爸爸就找,就问我哪里去了。正因如此,我才更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现实的生活总是那样的无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成了家之后,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也不得不像千千万万的农村劳力一样,步入打工者的队伍。虽然心中有万分的不舍,但是为了家,为了老婆和儿子将来能生活的好点,只能强忍心痛离开家。

我自认是个非常恋家的人,虽然在家里的日子清贫点苦点,但是家能给一种幸福和温馨感,出外在外,即使再好,也会有一种漂泊的感觉,而且还要经常饱受相思之苦。

临走前,最舍不得的就是儿子,因为他真的是太可爱了。在临走前的一天晚上,我告诉儿子,我要走了,要出去打工了。儿子就会紧紧的抱着我,说不让我出去,不要我出去。我再提出去,他就抡起小小的拳头打我。看到年仅三岁的儿子对我的那份不舍,我更加的心痛。

但是为了生计,我不得不出来。走的时候,儿子上幼儿园去了。我的第一站是到深圳,记得到深圳,我再打电话给儿子的时候,老婆让他接,他居然不接我的电话。老婆说,儿子说他不想接我的电话,说我把他扔家里一个我跑了。儿子生我气,我除了心痛还是心痛。于是我只能拿着手机,看着儿子的照片想他,然后度过一个个漫长之夜。

由于一直没有离开过家,难以习惯外面的生活,所以工作也不是很顺,工作不顺的时候,就更加的想念儿子。想起他那可爱的小模样,我不在他身边,他是否也想爸爸了。

不习惯打工的日子,上海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我说,让我和他一起搞一个制版的业务。我考虑了一下,觉得可行。所以,我就辞掉了手头的工作,决定去上海。刚才,离职的那天就是五一前夕。掐指一算,出来已经两月有余,但是我对儿子和家思念却一点也没减。于是,我决定回趟家。

回家正好儿子幼儿园放假,当然离开他两个月再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儿子居然对我有些陌生,傻傻的看着我,似乎不认识我了一般。我有些后悔,有些许伤心。正当我尴尬的时候,儿子却突然扑进我的怀里,紧紧的抱着。我也紧紧的抱着儿子,我知道,儿子是想起我来了。

儿子不停的问我,问我哪儿去了,我吱唔着不知道说什么好。两个月来对儿子的思念一下聚在一起,让我紧紧的抱着他,狠狠的亲了亲。儿子也乖巧的在我脸上亲了亲。

和儿子在一起,是最快乐的时光。但是我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家除了思念儿子和家之外,再就是回家凑点资金,准备和朋友一起投资制版项目。当我再要出去的时候,不仅老婆不开心,儿子也不开心。我在家的那几天,儿子天天我和粘在一起,我到哪里他就到哪里,就连晚上睡觉的时候,他也要和我一头睡。我上厕所的时候,他就跟过来在门口等着,生怕我再走再离开他。

看到儿子对我如此的依恋,我真的是舍不得再离开。

还记得有一天晚,前夜,我突然听到儿子在不听的说着梦话,开始我还不信,儿子才多大,才三岁,三岁小孩子哪里会做梦。可是我仔细一听,才确信儿子是在做梦,黑暗中,儿子喃喃的道,爸爸,我不要你出去,我不要你出去。听到儿子的梦语,我感动和酸楚的泪再也忍不住要往下流。

这次离开,我不想偷偷的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抱着儿子,给他讲一大堆道理,我告诉他,爸爸要出挣钱,要给他买玩具,要给他买好吃的,我说我也想他,也舍不得离开他。开始,儿子不依,说非不让我走,我说走,他就打我。到了后来,他居然通理了,我问他,爸爸出去好不好,他说好。我说我明天就要走了,他就扑在我怀里,哭了起来,哭的很伤心的样子。

看到儿子泪眼婆娑的样子,我的心更痛了。但是为了儿子,为了儿子心中的梦,我不得不心痛的再次离开家。正因为有了对儿子和家的牵挂,我再次离开家的时候才更踏实。

小孩散文8:我是一个普通小孩

文/李雪妍

我是一个十五岁的普通小孩。

有时候我喜欢在人堆里叽叽喳喳,发出怪叫然后睁大了眼睛戳戳旁边的女孩:“啊,你乱叫什么?”

有时候我喜欢很嚣张地谈天论地,用听到的一些大人的言论把时事评论得头头是道,然后很虚荣地故作镇定:“这没什么,随便说说。”

有时候我又敏感又矫情,经常为一些狗血的电影桥段偷偷揩几把眼泪。

有时候我会拉下面子来向同桌讨个糖吃,然后趁老师转身时赶紧塞到嘴里——偷偷摸摸地吃才最甜蜜。

哎,你有没有发现,所有在家不好吃的东西放在学校就变成了美食?我经常利用这个神奇的道理在学校处理很多吃不下的东西,还趁机笼络了几个能帮我扫地的兄弟。

我觉得自己懂很多道理,于是经常帮同学疏通心理。但是到了自己这里,平常说得有模有样的话都不管用了。我常常很苦恼。

我常常不敢一个人睡觉,因为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会浮出怪怪的场景。我经常怀疑我睡觉的时候会有一个人偷偷看我的脚,或者在我的床底下钻出钻进。我常想着柜子里会藏着人,或者抽屉里有码整齐的手。嘿,别向后看!那只手在你后面哩!

我常渴望成年,那样就可以和朋友一起半夜聊天,还可以喝几口啤酒。——我觉得那种半夜碰杯的感觉真的会很好,满满地要溢出来一样。

其实我很成熟又很幼稚,很开朗又很害羞。有时候我会觉得我这个人没什么个性,主要是——看环境。

我觉得我很好的一点是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而且比较客观。当我为了小事和别人生气的时候会惊觉到这个面目可憎的自己,然后暗暗下决心将它遣出我的身体。

我总幻想我是各种各样的人物,并把自己安排到很多故事里去。有时候我希望我是经常邂逅男主的粉红少女,还能上演各种狗血情节;有时候我又希望我是仗义豪放的侠女,以慰藉内心潜在的一点英雄主义。还有些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娃娃的母亲,那么我就可以和她抢糖吃,还可以给她胡讲一气故事。

有时候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看到莫名其妙的东西就会感慨好一阵子。有时候我又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愤愤不平地谴责着各种社会现象,还喜欢夸张地表示我的痛心疾首。

更多时候,我发现我在成长。

当我觉得我自己心胸有些狭隘时我会慢慢地放开心胸,尝试着对一些东西说“无所谓”。当我发现自己有些任性时我会尽量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批评自己,以至于有时候和朋友吵架,听到她数落我时我会冷不丁地冒一句:“说得很对。”然后朋友就觉得和我吵架实在是一件太无聊的事情。其实我很想听她说下去啊,这样我才能更客观地看到自己。

我确实在长大,当然不仅仅意味着体重增加。当我翻到以前的日记时看得会笑出声来,其实我很想把写日记时的那个我拉出来,什么都不说,只拉拉她的手。

我是一个很幸福的人,我生活得很好周围的人也很善良。我的妈妈是一个可爱又细腻的人,经常批评我的时候她先哭得停不下来,搞得我在一旁不知所措。她有时候很孩子气有时候又很严肃,当然,孩子气的那一面是在爸爸面前的。

我的爸爸是一个和我很像的人,应该说是我和他很像。我很庆幸我有这样的爸爸,他从不像其他家长一样要求孩子有多优秀,他希望我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所以除了生活习惯和做人方面,没有太严格要求我,任我随性发展。

我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听故事,更多时候我喜欢写我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能写下自己所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一个个文字懒洋洋地站齐浸在牛奶味的纸浆里,舒舒服服地冒着泡。

我仍在成长,仍有着喜欢的东西和梦想,并对未来抱有最大限度的希望。我希望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好,希望空气可以变得让我可以酣畅淋漓地呼吸;希望可以吃到让人放心的食品,不用担心吃多了会长出什么东西;我更希望我可以一路坚持着我的座右铭:不负我心。

我是成千上百万小孩中不起眼的一个,但我会在人群中看到我的位置,并坚持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

小孩散文9:压岁钱

文/陈泽楷

春节给小孩压岁钱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每到除夕,每家每户都会给小孩压岁红包,亲朋戚友新春拜年,亦要给孩子派发“利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压岁钱亦跟着水涨船高,不少人给孩子的压岁钱动辄几百乃至上千元,让人不禁有些杞忧。

据介绍,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叫厌胜钱,是铸成钱币模样的随身佩带饰物,钱币正反两面铸有寓意辟邪压祟、趋吉避凶的文字和图案,但并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使用。压岁钱被视为“护身物”源于古时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妖魔鬼魅,每到除夕夜就出来祸害小孩。有一户姓管人家,老年得子,为避祟害,除夕夜便用红纸包好8枚铜钱,逗着小孩一起玩游戏,直玩到深夜孩子睡下,夫妻俩便将8枚铜钱压在孩子的枕头边,点灯团坐通宵不睡,为孩子守祟。半夜里祟进门来要对熟睡的孩子下手,却被孩子枕边铜钱发出的亮光吓跑了。从此人们便如法炮制,在除夕夜纷纷给孩子派发“压祟钱”,以保平安。因“祟”与“岁”谐音,“压祟钱”后来便被称为“压岁钱”,“守祟”亦被称为“守岁”。

压岁钱原本是表达对孩子关爱的一份心意,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但现在其传统涵义已在走样。“压祟”的意义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封得越来越“厚”的红包。钱与感情似乎已被划了等号,大人们拼面子发压岁钱,仿佛给孩子的压岁钱越多、红包越厚,便表明对孩子越疼爱。据一份调查问卷显示:近年春节,北京90名10到13岁的孩子一共收到43.8万元压岁钱,人均收到约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压岁钱在1000到5000元之间,而父母职业为公务员的18个孩子共收到10.41万元,压岁钱平均水平最高,人均接近5800元。这远高于西方和东南亚一些发达国家。有人做过调查,美国每个压岁红包通常只有2至20美元(折合人民币12至125元),英国大致为5英磅(折合人民币50元左右),新加坡为5至20新元(约合人民币23至90元)。“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小孩欢喜大人愁,压岁钱的逐年看涨,让不少中国家长倍感“压力山大”。据报道,中国家长春节期间总共花出去的红包为6000元到10000元不等,相当于工薪阶层一两个月的工资收入。

压岁钱的变味和掺杂其它功利目的,不但沾污其原本美好的寓意和祝福,而且破坏了纯粹的感情和年味儿。更为可怕的是,会让孩子过早受到金钱的熏染,童真的世界被沾上“重金属”和铜臭气,令小孩在潜意识里觉得钱来得太容易,而不知节俭与珍惜。有的小孩以压岁钱的多寡进行攀比,把“拿到更多压岁钱”当作过年的目标,而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压岁”的真正意义;有的小孩干脆把压岁钱当成“私房钱”,拿着压岁钱去买玩具、游戏机,不但影响学习,而且容易从小养成随意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该还原压岁钱本来的含义了,各家长但且手下留情,别让压岁钱“压”坏了孩子。

小孩散文10:家有老小孩

文/杨春云

周六准备好好睡个懒觉,婆婆来电话了,说公公虐待她,不给她吃饭。老公一听就喊我赶紧起床,回家看看。

公公、婆婆都是教师,脾气好、有涵养,一直是亲友、邻居中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妻。只不过婆婆三年前得了小中风后,身体不好、性格大变,敏感多疑、爱耍小孩脾气;而公公因为年轻时家庭贫困,婆婆一直不离不弃,所以对她言听计从、宽容有加。

到了家里,婆婆正躺在床上抹眼泪呢,公公坐在床边一个劲地劝她起来吃饭。我们一问事情的缘由,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昨天晚上,婆婆突然想吃大米粥,她就让公公做,公公看到剩饭还有许多,就加水煮泡饭,心想煮得烂烂的也和大米粥差不多。谁知婆婆不干了,非说公公糊弄她,粥都舍不得给她吃,一生气上床蒙头大睡,公公赶紧重新煮了稀饭,又去买了她最喜欢吃的生煎包,然后请婆婆起床吃饭。但是从昨晚到今早,婆婆就是不起来,而且还越想越委屈,打电话给我们诉苦。

我们将婆婆劝起来吃了饭,婆婆心中的怨气还没有平息。她把手伸向公公:“工资卡拿来。”我们忙问,为什么?“我工资都在你手上,以后你再不给我吃,我就自己去买。”婆婆还是满脸委屈。“你出门都要坐轮椅,怎么去买吃的?”公公嘟囔着,“那我就等着饿死?我要和你分家,自己钱自己用!”婆婆嚷嚷着。眼看两人又要争执起来,我们赶紧劝说公公:“以后妈想吃什么,您就做什么,不要总想着节省。”看着公公答应了,婆婆脸色才开始由阴转晴。背后我们又劝公公:“您就顺着她,别跟病人计较,如果妈气病了,最受累的还是您。”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回家路上,老公说:“小时候我们兄弟姊妹闹矛盾,都是爸妈为我们调解,现在换成我们来劝他们了。现在是家有老小孩,到我们反哺的时候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