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酷暑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酷暑的文章1:涧河的新装
文/灵魂鸟
一场细雨,终于把酷暑的燥热涮出心扉;几缕清风,陆续将初秋的凉爽撒进胸怀。在家憋屈了多日,迫不及待地想出去走走,透一透气。可去哪里好呢?疑惑间,忽然想起涧河来,听说现在换了新装。于是,便骑上山地自行车出发了。
记得10年前第一次走涧河滩,是去洛阳。那年,由于310国道整修,车辆连续拥堵几日,无奈只好骑了自行车。那时,河床几乎跟两岸庄稼地一般高,没有堤坝,也没正经路。20公里的行程,差不多都是沿着地头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走的,坑坑洼洼,长满荆棘和野枣刺,一不小心,车胎就会被扎破。遇上“沼泽”,还得绕很远,扛起车子走。最受不了的是,河道里气味熏人的臭水,更别说捎带去摸鱼、摸螃蟹了。
如今,再走涧河,真的会像他人说的那样美吗?
车刚骑出函谷关,秋风便撒起欢儿来,塞满花香的空气,一下子就渗入全身。蜿蜒而整齐的大堤,像游龙,忒威武。堤顶是坦荡的彩砖游道,堤坡上种着密密麻麻的各种花草,堤外是百米宽的绿化带,杨柳依依间,廊亭、花坛一个挨着一个,蜂飞蝶舞,络绎不绝的游人你来我往,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再看那河道间,宽敞的水面,平如镜,绿如蓝。荷坞莲蓬,轻舟渔绳,天光云影,历历在目。在一处叫安上的河段,我老远就望见有个心字形人工湖,边上有游乐场,湖中有岛,岛如翡翠。岛上,也是花木丰盈,亭榭别致。一群群白鹭、灰野鸭飞来飞去,把清风和阳光驮到水面上,荡漾起一河不在春天的春意。尤其是垂钓处,一些鸟竟然不怕长长的钓钩甩来甩去,拥挤在钓竿的影子上,有人将钓起的鱼儿抛向它们时,个个赶紧使出浑身能耐。
蝉鸣摇柳动,鸟翔载歌飞。站在大堤上,静静地欣赏。河道干净,有活水,有生灵,又有花草,鱼喜欢,鸟喜欢,人更喜欢。数十名环保工人过来过去,谦和地维护着卫生秩序。
与其说涧河治理是为了美化环境,倒不如说是为了保障人类的健康。我相信,慢慢地,那些曾经被污染的河流,都会像涧河一样,水越来越清澈,让更多人憧憬而来,阅读自然,聆听自然。
酷暑的文章2:寻凉记 酷暑让夏虫做伴
文/任大猛
金龟子飞舞,耳朵灌满“小电扇”般的清凉
白花花的阳光像玻璃碴一样耀眼而滚烫地流淌在长沙的大街小巷,我们的小孩是否依然像我们当初那样对夏天阳光下的生活充满热爱——又到了捉虫的季节了。
在长沙,偶尔还能看到“牛奶树”(即谷皮树),虽然它已越来越少。在“牛奶树”汁液流淌的疤节处,一到夏天,常常会吸引一群群“太阳哄哄”(即金龟子)停下来吮食,此时,小朋友可以像在电游中捡拾金币一样把夏天虫子抓挠着的快乐捧满手心。长沙人把背上甲壳散发灿烂金光的金龟子叫“太阳哄哄”,“月亮哄哄”背上则发出绿色的光泽。当然,背上没有光泽的是“牛屎哄哄”,谁会去理会一堆“牛屎”哩。
对于小朋友来说,金龟子是夏天最安全的昆虫之一,捉住它,可以把它关在火柴盒中,在寂静的夏日,听它在火柴盒内抓挠的声音也十分美好。当然,更可以在它的一条后腿上系上一根细棉线,或直接将线嵌系在它颈间的壳内,然后让小孩牵着棉线放飞这可爱的昆虫,让它们飞啊飞地飞舞起来,飞累了,就喂给它们西瓜皮吃。
金龟子飞啊飞,总飞不出夏天牵系它的白棉线,当然在寒冷的空调房中,金龟子却不愿意飞,它只爱在夏天自然炎热的环境中生活。让飞舞的金龟子带着我们的小朋友走出空调房,金龟子小小的翅膀舞动会给小朋友的童年带来小电风扇一般的清凉感觉。通过它,小朋友们接触到大自然中夏天正常的“体温”,虽然夏天的风,也有些热。
蝉声吟唱,歌颂夏末如秋叶飘落
长沙人把蝉叫做“玄链子”,夏天,它们在高枝上不停鸣唱。当然,现在的小朋友已不知蝉生长的过程,更不知道,在过去我们曾在橘子洲头捡拾到不少蝉蜕,然后到坡子街的药材公司换钱。
蝉的反应极其灵敏,一般不能直接用手捕捉到,除非在夏天清晨才能在岳麓山下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矮树上随意捉到,因为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蝉的翅膀,蝉已不能飞舞。此外,在湖南烈士公园,我们曾看到有老人手举竹竿在粘蝉,当然这些老人的眼神特别好。现在的小孩只能购买别人捕捉到的。把蝉捏在手中,让蝉在手中吱吱叫嚷。蝉不会咬人,对于孩子是一种最安全的昆虫。
还等一个多月,立秋时节,大人带着小孩,前往湘春路到竹山园的那段湘江风光带,尤其在木码头一带,此时,在地上常常能捡到已经飞不起来的蝉,立秋后,这些蝉像一片片落叶,自然从树梢跌落下来,只是有的蝉还能鸣叫,有的蝉只会爬动了。
小粉蝶翻飞,扑向爱情的陷阱
小粉蝶是夏天最易捕捉到的昆虫之一,只需用白纸做成蝴蝶的两只翼翅形状,然后将它穿在一根蟋蟀草(中文名“牛筋草”)柔韧的茎秆上,轻摇蟋蟀草,白纸就像一只白色的小粉蝶在飞啊飞。
在湘江河畔,甚至是小区草地上,只要是小粉蝶经常飞舞的地方,常常会吸引另外的小粉蝶飞来,轻轻伸手一抓,就能捉到一只,然后放入小纸盒中。在满地乱长的离离蟋蟀草上摇动着白纸,会不断吸引最近的那只小粉蝶过来,又有一只小粉蝶将会上“爱情”的当。
小粉蝶并不能好好养起来,我们往往捉到一定数量的小粉蝶时,会和小朋友一道,站在高处,打开纸盒盖,让那些被关闭的小粉蝶成群结队飞满夏天炎热的天空。
只是玩过捕捉小粉蝶游戏后,一定要洗手,且在捕捉的中途,不能用手揩拭眼睛。
蜻蜓放飞,青春也已悄然飞远
像架直升机的蜻蜓,捉到后,拿在手上把玩,是一件有趣的事。
从7月底开始,一直到9月中旬,长沙一些公园的草地,如天心阁城墙下,常常可以看到蜻蜓成群结队低飞。此时顽皮的男孩子只要迅速脱下汗衫,飞跑着,用衣服扑打,总会扑下来或罩住一两只蜻蜓。只是捕捉蜻蜓时,应注意脚下,不要被石头绊倒。
捕捉到的蜻蜓最宜送给喜欢的女孩子,或者用棉线拴住它的细腰,让女孩子拿着,让它在空中飞翔;就是经喜欢的女孩子之手直接放飞,这也是青春时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美好记忆。
酷暑的文章3:喝老姜肉片汤 出酣畅淋漓的汗
文/大猛
在“有米懒煮”的酷暑之季,一些长沙人偏爱喝碗刺激食欲、极其家常的老姜肉片汤,这些长沙人就想在辣味的滚汤中,出一身酣畅淋漓的汗,与长沙的酷暑斗斗法。
因此,在长沙的盛夏,一些最家常的酒楼,往往会向食客提供老姜肉片汤。在与世界杯同样大热的长沙盛夏,人们喝罢一碗地道长沙味的老姜肉片汤,会感觉所有毛孔打开,身体变成一架“氟利昂”充足的空调机,他们的身体呼呼朝外排着热气,甚至是热汗,内心反倒凉爽了。
老姜肉片汤是长沙盛夏不容忽视的一道汤菜,长沙人的家常汤从来都不像广东人煲老火汤那样繁琐、耗时,长沙人炒菜烹汤最图“聊撇”,他们还十分信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因此,夏天吃姜,在长沙很流行,长沙最热的起伏时节就兴吃老姜炒鸡,因此在炎夏的平常日子里,老姜肉片汤不流行都不行。
长沙人烹制老姜肉片汤,一般姜下在肉片之先。在滚烫的锅中,长沙人先用油把姜煸香,随即把美滋美味的鲜汤倒入姜中煮沸,最后才把肉片抖散下锅。讲究些的,还会加些云耳与肉片相伴。当老姜肉片汤在锅中翻滚起来时,爱美食的长沙人撇去汤上浮沫,加盐和味精,改小火,看肉片翻腾,恍如在步行街观清凉美女翩翩出行。
一碗喷着姜香、汤色清澈的老姜肉片汤端上餐桌时,夏天当然也会让人充满食欲。吃罢老姜肉片汤,疲累的人就充满斗志了,晚上看世界杯时,他们吆喝得也会更加起劲些。
酷暑的文章4:蒲扇情深
文/何伟康
烈日炎炎,酷暑难当,在没有电扇、空调的年代,最普及和最实用的消暑物品大概要数蒲扇了。回想起蒲扇轻摇,就能送来凉爽的清风,仿佛让我又回到了那段无忧的童年时光之中。
蒲扇,实际上是由常绿乔木棕榈科的蒲葵亦称“扇叶葵”的叶和柄制成的。表面有很多皱褶,色泽浅碧,呈圆形状,四周用篾竹丝、丝线锁口,下面有20多公分长的手柄,质轻、价廉。小时候,记得一出黄梅季节,母亲会趁着阳光在屋檐下,在两只长木凳子上面摊一层芦帘,把所有的衣物器具在太阳光暴晒,以防物品霉蛀,其中一样东西不能忘记的那便是蒲扇。蒲扇如果年久了实在不能用了,母亲就到大队代销店买两把回家,用毛巾在温水里擦洗后晾干,到了晚上用质地较好的布条,一针一针地沿边缝好,这样既可以防止划破手指,又能手摇时增加舒适感,关键能延长使用寿命。待我上学认字了,把自己的名字歪斜地写在扇面上,以便作记号和防遗失。就是这样一把蒲扇,不轻不重,不缓不慢有节奏地摇动,扇走了夏日的燥热,使人感到无比清凉,难怪俗语说:“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人若问我借,要过八月中。”扇子成了人们爱不释手的消暑宝物。
夏日里,三五成群的人们到竹园、弄堂口一起纳凉,手摇蒲扇或天南地北,或情长儿女,或仰观星空,都悠然自得,生活滋润。那时蒲扇虽不贵,但也不是每家都人手一把,天热全家人须轮着使用,有时遇到来亲戚还要向邻居借扇子。印象深的是,本村有位老伯能讲《三国》故事,小伙伴为了过足瘾,边轮流为他摇扇边聆听精彩的故事。一次他讲到《空城计》,司马懿率军到城门时诸葛亮轻摇羽扇,指挥若定的时,他戛然而止。只见他用手捋一下胡须卖关子慢吞吞地说:故事今日到此,明日请早。这时小伙伴们岂能罢休,万般献殷勤,有的倒茶水,有的送甜瓜。我乘机跑回家从父亲上衣口袋里偷了两支飞马牌香烟,再赶到竹园递给他并点上火,他总算将空城计故事讲完。
那时每当月明星稀的夜晚,老老少少都坐在场地上乘凉,我们将篾席摊在水泥洗衣板上,边嚼着甜芦粟,边吃着香酥瓜,母亲手中的蒲扇时而轻摇摆动扇出的那股清凉,含着天然植物的芳香,夹着爽身粉般的丝滑感,让我们顿感无比凉意。母亲时而紧摇几下,呼呼作响,这是在为我赶走嗡嗡叫的蚊子。有时看到我们手不停脚不闲,就轻轻温柔地拍打我们几下,唠叨着心静自然凉,不要像猢狲般东张西望。有时母亲劳作了一天实在困乏了,手中的蒲扇渐渐地停下来,稍顷一阵热气过来,母亲觉察到,手又摇动了蒲扇,似乎有用不完的气力。此时,村中蟋蟀、蛙鸣声伴随鼾声在寂静的乡野上空此起彼伏。
岁月流逝,人们依赖手摇蒲扇来消暑降温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城乡家家有电扇,户户有空调,可我一到三伏天,眼前闪现最多的,就是蒲扇。
酷暑的文章5:散发乘夕凉
酷暑盛夏,烧烤得人无处藏身,这个时候,我总要设法躲回乡里,既为享受村口那一丝清凉,也是迷恋乡间夏夜的奇趣。
入夜,一弯明月悄悄爬向树梢。背影里,一头黄牛“哞”的一声长鸣,就有斑驳的光影,叮叮咚咚洒落一地。回头再看瓦舍、柴堆、菜园里的青菜、懵懂学吠的小狗,全都蒙上了迷幻的光泽。
荷锄下工的男人,舀一瓢凉水冲过身子,女人就已做好了饭菜。门前的空场上,扯张竹席,搭块门板,招呼一声娃儿端菜上汤,消夏晚餐就开始了。吃饭间,男人们大多要抿一口白辣酒,女人们爱嚼叨几筷头浆水菜。二伯穿件花裹肚,留撮白胡须,西瓜杀开了却要孙子对对子。他一句:堂中摆满翡翠玉。孙子答:弯刀劈成月牙天。推杯换盏间,一家人尽享夏日的悠闲。
秦腔爱好者七八个人扎一堆,锣鼓叮叮咚咚地敲过开场,板胡、二胡吱吱呀呀地调好弦子,大家一板一眼地就开唱了。邻家三姐爱唱《花亭相会》里的张梅英,对门哥爱唱《红灯记》里的李玉和。大家伙儿或高亢、或婉转、或幽默、或沧桑,个个都使真功夫。宝山爱唱丑角戏:大少爷眼睛大像俩鸡蛋,下巴子没长齐窄楞仰板;牛眼窝直看人发痴不闪,两个钱他要数清就得半天。他的声音搞怪诙谐,一开谝就把咥凉粉鱼的麦娃逗得差点笑岔了气。
大人有大人的乐呵,小孩有小孩的玩法。男孩们带个网兜扑流萤,顺着树干抓知了,滚铁环、甩泥瓮,花样百出。女孩们心细手巧,跳房子、翻线绳,末了,手拉手围成一圈唱歌谣:杜鲁门高鼻子,爱吃中国的面皮子。辣子蹭了一鼻子,他到河里洗鼻子。青蛙踢了一蹄子,哎哟喂我的大鼻子。喜欢捉迷藏的小伙伴们分两拨,一拨藏、一拨找,输赢轮换。藏的人,有的站在黑屋门背后,弄得灰头土脸;有的钻进柴火垛,又热又痒的不敢动;还有的钻进猪窝里,扰得大肥猪直哼哼。最神的是像作家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描写的那样,双腿一勾,倒悬在晾衣绳上,或躲在浓阴覆盖的树杈上。藏得笨拙的,一找就逮个正着;藏得巧妙的,找半天不见影。找的人一生气,大喊一声:再不出来,就不跟你玩了。话音没落,就有个黑影笑呵呵地弹落在面前。
小孩子东奔西跑玩累了,就围住大人凑热闹。在娘的指点下,我认识了明亮的北斗星,看见了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还背熟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关羽温酒斩华雄等故事。我最怕骇人的鬼故事,听着听着,了见远处有个移动的黑影子,吓得立刻就往娘的怀里钻。
夜深了,劳累一天的人们东倒西歪睡意渐浓。不知谁一骨碌拾起来,惊叫一声“丢雨星儿啦!”沉睡的夜晚立刻炸了阵脚。
明明入睡的时候,是晴朗的夜空,谁知一阵劲风吹过,天际边突然就涌起了大朵大朵的云块。风愈吹愈劲,云越聚越多,一锅烟时就铺满了天空。伴随着隆隆雷声,一道道闪电如同利剑劈开厚厚的乌云,发出刺目的亮光。顷刻间,豆大的雨点就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大伙儿卷席的、抱枕的四散奔逃。年轻人腿脚麻利,几蹦子就跳进了家门,老年人稍一迟缓,就淋得浑身湿漉漉的。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四周一片雨雾茫茫,站在门洞里的人,个个脸上挂着笑意。
夏雨来势汹汹,去也匆匆。一通畅快过后,那轮明月又爬上云端。清风拂过,有青蛙鼓腮而鸣。咕呱、咕呱,一只、两只……草丛、淖池里的青蛙们仰天和鸣。
月光下,澄澈的夜空寥廓高远,暑热在满怀预判丰收的喜悦中烟消云散。
酷暑的文章6:感悟中药
文/鲁庸兴
酷暑难当,气躁心浮,身体不佳,便请了老中医来帮忙调理。想起儿时每每身体有恙,母亲总要带我到镇上去找老中医看病,也总是要带回一包包中草药熬煮。母亲信赖中医,自打我记事儿起,家人一旦得了伤风感冒或是其他疑难杂症,母亲首先想到的,就是去老中医那儿看病抓药。时光渐逝,不知有多少草药熬成的汁液滋润、治愈过我的身体,呵护过我的生命。
我一直对中医药心存敬意,因为中医药是几千年历史长河沉淀下的精华,是众多先贤智慧的结晶。每当我看到中药,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黑瓦罐中的药汤在小火的煎煮中咕嘟咕嘟的冒泡的场景。老中医说,煎药,药先得浸泡十五分钟。在水的滋润下,干燥的草药渐渐变得柔软生动起来,仿佛要从沉睡之中苏醒。中药的熬制,极讲火候。头茬大火十五分钟,中火十分钟,文火十五分钟;二茬药中火二十分钟,文火十分钟,三茬药文火半个小时,如此熬来,那药力自然就被充分熬出。其实这熬药的过程就是一个粹取精华的过程,是让各种药力彼此融合的过程。它贯通了阴阳调和之道,和谐相携之美,虽不能使人无疾一生,却能够以厚重丰富的内涵,调剂人身心的冷暖寒热、喜怒哀乐。手边罐中的药汤沸腾着,中药特有的苦味和香味一股劲儿地往我鼻子里钻,有种说不出的舒坦。我用竹筷慢慢翻动着草药,想起老中医的话:可别小看这草草筋筋哟,奇着呢。这丹参,来自西北奇崛壮美的秦岭山脉,可清心除烦、养血安神;这白柳,来自河西走廊的茫茫大漠,可清湿热、祛风湿;而这白蛇救许仙传说中的仙草灵芝,生长在白山,可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老中医娓娓讲述,将人渐渐带入了大自然那深邃幽暗的神秘岁月。
中医药的神奇,自天地间、风雨中,携着历史的厚重,带着祖先的呼唤,从远古飘来。这些来自不同疆域的中药,吸天地灵气,咀日月精华,不知要经历多少岁月、多少风霜的洗礼才有这样的灵性,它们以祛病强身的名义来到我的药罐里,进行这场生命的聚会。这些中药一直都活着,哪怕是将他们断首截肢,横切竖割,它们也会把拆卸的生命化整为零地蓄积起来,等待着一个集合的命令,来解除散落于生命之中的病痛。在这祛病良药背后,凝结着华夏先民们诸多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敢与智慧。
郑重地喝下这碗中药,胸腔里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贴感,因为我对这“苦水”寄托了无穷的信念。闻到中药香,就仿佛闻到了生命的气息。那飘着淡淡药香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那冒着热气的由砂锅倾出的一杯“苦水”,那在肚肠奇妙跳荡的一股暖流,都能使人体会到吃苦对生命的意义,感受到中药讲究的是标本兼治,这也许是中药在整个世界中用途越来越广、受益人群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吧。
人生旅途,得益于中药,益寿延年;感悟中药,也是享受生活。
酷暑的文章7:荷田
文/茶子奕
酷暑的一天,我们一家去享有盛名的鱼米之乡——三川坝看荷花。
三川坝离县城20余公里,是一个山脚下凹进去的坝子。我们开车从县城出发一直下山,车开到山头便可看见山脚下一马平川的三川坝。它像一张巨大的绿色毯子,可谓一碧千里。离得近了会发现绿色毯子上有着星罗棋布的粉色和白色圆点。再走近点,才发现那些粉色和白色的圆点魔术般地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远远的空气中就弥漫着淡淡的荷花香,清新扑鼻,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荷田边上。
只见一片连着一片的荷田看不到边际。荷叶挨挨挤挤,一朵朵荷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从荷叶间探出头来,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娇艳欲滴,有的已经结出绿色的莲蓬。白的、粉的、绿的,点缀在这绿色的海洋上,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正沉醉在这花香里的时候,忽然天空隆隆作响,瓢泼的大雨突然而至。夏天的雨真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架在了坝子的两端,荷田更美了!在太阳的照耀下,大圆盘似的荷叶上布满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像散落的水晶一样闪闪发光,而雨水滋润过的荷花越发显得格外娇艳。
这样的荷田我第一次见到,我惊讶于它漫无边际,感叹于她的美丽芬芳。三川坝的荷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
酷暑的文章8:夏说纳凉
文/郭超飞
又是一年酷暑难耐的夏季。仅在西安,晚上外面吹的风都是热风,城市的热岛效应在这座千年古城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出门走了一趟,我只感觉身上黏糊的汗水早已浸湿了贴身的短袖,甚至连眼前的景物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晚上一开窗户吹进的全是热风,真希望老天爷下场酣畅淋漓的雨来好好降降温。
想起儿时,也就是在那酷热的季节吧,村里的人们都从地里忙活回来喝汤(吃晚饭)了,天热的男人们都光着膀子,脖子搭一条毛巾,屋门口铺张凉席或木板床,几个人或坐或躺的在那聊着天。那时候纳凉的氛围出奇的好,大家都光顾着七嘴八舌地谈论一些社会话题或农事方面的事情,很多时候都忘记了自己出来是纳凉的。冷不防有人“啪”的一声在自己腿上重重拍死蚊子,便又继续他们的话题。其实外面的蚊子比屋内少多了。一到深夜,凉风就不期而至,纳凉的男人一动也不想动。女人们则喊太凉,便唤着男人和孩子的名字回屋睡。那时候没有空调,风扇也是奢侈品,大家普遍使用的便是手摇的方形竹扇。有些男人与小娃贪图凉快,不愿回屋睡,女人没办法,便抱了被子放在男人身旁说:“天冷的时候给你跟娃把这盖上……”到了大后半夜,凉风不良了,透着丝丝寒气,小娃多半会被自己的大人偷偷抱回屋睡。一早,大太阳早早升起刺人眼的时候,男人们盖的被子上会有一层厚厚的湿气,被子随手一晾晒,到了下午会有一股甜甜的阳光味道。
自从家家户户兴起盖二层楼房或平房的时候,纳凉也转到各家露天台上。印象里,我总是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发呆。偶尔的,我会看见一颗流星转瞬即逝,母亲告诉我说又有一个离开了,我便开始忧伤起来。随着银河的出现,大人们便给我们这些小孩讲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我们指认什么是牵牛星,什么是织女星,还有大如圆盘的明月里的广寒宫和嫦娥。这些故事伴随了我一生,虽然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人世间的真善美,但那些故事是对我们那些80后的农村孩子是有启蒙作用的。
而今的我们,大都已工作,很多时候,想想纳凉就是奢望。空调、电扇的广泛使用,让纳凉成为了历史。即使有人想纳凉,城市的拥挤和治安环境,让人无法无牵无挂的纳凉。烧烤纳凉一是太过功利,二则影响西安蓝天的质量。最好的纳凉去处还是宁静未被彻底城镇化的乡村。纳凉不光纳的凉,也是纳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温情和闲适,以及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
酷暑的文章9:夏读之乐
文/方华
炎炎夏日,酷暑难当。心躁神烦之际,捧一卷诗书在手,不失为消暑纳凉之一上方。
元朝的翁森有一组《四时读书乐》,其中的《夏》诗,单道夏日读书之美妙:“新竹压檐桑四围,小径幽敞明朱曦;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绿林萦绕,门窗微敞,北窗之下,翁老先生捧书高卧,这样一个场景,何等闲适快意。掩卷之时,昼可听蝉鸣,夜可观萤舞,真是凉风习习如瑶琴一曲了。
居住在现代都市,自然难觅古人“新竹压檐桑四围”的环境。但只要窗前有一丛绿意婆娑,身边有一杯氤氲相伴,一卷在握,自然也可入古意,进幽境。所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也。
俗语:心静自然凉。而夏日读书,自然是心静的最佳方式。当我们的神思随文字的游走虚步古今、神游八荒,那夏日的炎热与枯燥,自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屏挡在时光之外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读史宜夏,其时久也。”因为史书厚重绵长,正好与夏日之长契合,是为有此之说吧。个人倒认为,夏日最宜读的是长一点的小说,情节跌宕之间,最易让人暂时脱离炎炎现实,进入文字营造的世界。其次当是散文、诗词,那些清新的文字、诗意的想象,本就像夏日里的缕缕清风,扑面清爽,吹襟入怀。
看过一幅古画,画中一古树冠天,树阴之下,是一袒胸露腹之人倚石半卧在竹席之上,其身边是一壶一扇,其手中是一卷在握。站在画前,立感山风习习,凉意顿生。
夏日读书,相对于其他季节来说,当是最随性的。可如翁森胡床高卧,可如古画之人席地仰诵,可案头静坐翻卷,也可闭门深锁裸读。
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夏日在家中经常一丝不挂地读书饮酒写作,时人有非议,他不以为是,反说:天地是我屋,屋是我衣裳,尔为何钻入我裆?
夏日裸读,非放荡不羁的古代文人骚客之为,现代大家也曾以此方式消夏呢。比如林语堂在其自传《我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中云:“华氏表九十五度,赤膊赤脚,关起门来,学顾千里裸体读经,不亦快哉!”
裸体读书的目的是读书而非裸体,当然要避人。多年前,北京有一位青年诗人竟当众脱光衣服来朗读自己的诗作,这就不是读书纳凉,而是一场希望一脱成名的恶心裸体秀了。夏日读书本为雅事,是寻求“心凉”的一条佳径,若不能静下心来,弄出些浮华的样式,只会更加一份燥热。
“夏读书,兴味长。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夏日读书,既除暑热,又长见识、活思络,带我们进入一种文字营造的清凉世界中。
酷暑的文章10:致青春
文/那片飘动的云
酷暑的季节,最喜欢太阳落山后的时光,一杯清茶,一缕晚风,一曲悠扬的乐曲,于忙碌了一天后的闲散,嗅着青草淡淡的清香,便觉得身心都是极轻松惬意。
望着眼前喧嚣的尘世,就犹如这夏日的酷暑,多么希望有个宁静安祥的地方,用来让灵魂得到净化和栖息。于是,我选择了独处于这暮色降临的时光,用文字沉淀过去和未来。
看着太阳的余辉一点一点散落在天际,当晚风缓缓吹起窗帘,撩动起我的思绪,不禁想掬一把晚风,去吹散凝结于心的那份对青春岁月的愁怅。
悄然流逝的光阴,让我感叹于曾经的青春岁月,感叹于那曾经的风花雪夜,感叹于爱如花开,圆了月亮,醉了星星,洋溢着青春笑声的美好年华。
在青春娇艳的年华里,我们曾义无反顾的投入自己的感情,专注忘情的扮演着戏中的角色,不惜遍体鳞伤,为着一段没有结果的剧情执着到底,迷离茫然,歇斯底里地用尽全力去纠结,去落寞,去惋惜。
虽然青春是青涩的、纯美的,但也总是伴随着梦想和遗憾。年青时总觉得一辈子太过漫长,殊不知,就在我们说着再不疯狂就老了的语句间,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早已距离我们渐行渐远。
当我们回首往事才发现,所谓的青春也只不过是一些零碎的记忆。看过了春花秋月的烂漫,方知四季的韵美,尝过了缠绵凄婉的聚散,方懂幸福的珍贵。
当那些如鲜花盛开的故事随着风尘渐渐染上了旧色,当那灿若桃花的笑颜渐渐消失于茫茫人海,那些曾经与幸福、梦想有关的誓言,也就渐渐的成为了一段传说。
当那些说好了要一起走过一生的人渐渐散落在天涯,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真的长大了,成熟了。于是,我们坚定地踏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条不断完善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