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文章

请欣赏告别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告别文章1:开学第一天

文/李嘉仪

告别小学,踏进新的校园,从新的起点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像蝴蝶飞过花丛,留下了一丝淡淡的清香;像清泉流进山谷,留下了山谷的倒影。六年的小学时光已悄然过去,我是个中学生了。

穿着校服,踏进了学校的大门。今天,是我初中生活的一天,小学生到初中生不只是称呼变了,意味着和童年说再见,向青春说你好。初中,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重要的一个开始。这将是我人生跑道上的起跑线,怀着梦想,带着希望,我将开始品味初一生活的细节,铭记每一分钟。

在我的想象中,初中的生活应该像一颗山楂,一咬,酸得发抖,还略带苦味,但细细回味,它应该有一种美味,带着淡淡的甜味和清香。

我将会在中学点燃我的希望,放飞我的梦想。

告别文章2:门

文/易石秋

自从人类告别幕天席地,开始筑巢而居,门就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如果说窗多少带有一丝装饰意味,那么门则完全是一种生活的刚需。没有了窗,你可能会失去“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情,失去“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豪壮,失去“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温馨,但是只要有了哪怕一豆灯光,你仍然可以勉强生活。我们祖先逐洞而居的时代就是没有窗的,不也繁衍了亿万年么?如果没有了门的自由出入,则无论多么精美坚实的屋子都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堡垒,甚至是坟墓。也许你可以从窗里洞察世界,接纳情感,偷偷幽会,但要名正言顺地厮守终生,还得从门中自由来去。如同崔莺莺可以主动发出“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邀请,私订终身,但要成就婚配,还得忍受长亭送别的悲苦,待张生觅得功名之后再名正言顺地从正门进来。

白天,人们打开门,从屋子里走出去,感受世界的缤纷与纷扰,忙名忙利,劳心劳力,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晚上,人们推开门,抖落满身的风尘,将疲惫与忧烦丢在门外,把生命之舟暂泊于温馨的港湾,从亲情与宁静里寻求心灵的慰藉。也许你满腹经纶,志高天下,“仰天大笑出门去”;也许你出门遇贵人,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但门内的生活还是让你牵肠挂肚,甚至是柔肠寸断。可见,门其实是生活的中转站,今天从门内勇敢地走出去,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从门外走进来。

不过,进门虽然只是极为简单的动作,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存在着“不得其门而入”的深深苦恼甚至是怨望。天生傲骨如李白,尽管公开宣称“岂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仍然表现出对“一登龙门,声价十倍”的深切期盼,谁又能说他在“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背后不存在对幸遇伯乐、一展才华的渴望呢?在宰相门前七品官的时代,不知又有多少奔走于权贵之门的人因被拒之门外而郁郁寡欢,为“忝列门墙”而沾沾自喜。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就曾为了一张跨入“西山会”的门票而夫妻齐上阵,其用心之专,情节之曲折离奇,简直就是一部活脱脱的现代版《官场现形记》了。

当然,有时候门就醒目地立在那儿,也不见得就一定有人愿意进来。陶渊明“门虽设而常关”,是对自己远离官场以后的生态描写,但在回归自然的愉悦之外,谁又能说其中不展示一种人情世态呢?特别是身陷逆境的人们,谁不想有人携轻风雨露登门,向门内灌注一种温馨的慰藉呢?无怪乎颠沛流离于西南一隅的杜甫在喘息甫定之时,一见有客人登门拜访竟然高兴得有如孩子,“花径不曾缘客扫,柴门今始为君开”,期盼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刘禹锡傲骨铮铮,欣然以陋室寄寓自己高洁的情怀,不也同样为“谈笑有鸿儒”欣然自喜?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人们就不会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风雪夜归人”究竟是谁而争论不休了。试想在这样的风雪之夜,在这样僻远清贫的小屋,那柴门的犬吠声无论是对客人还是主人而言,都应该是堪比仙乐清音了。

在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门的作用与影响也几乎是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在书店稍稍留意一下的话,什么《桥牌入门》《围棋入门》《电脑入门》《股票入门》之类的书籍几乎是比比皆是。与之相应的是,无论何种技能,一旦当你初步得到了一些门径或者初步学会之后,人们就会高兴地告诉你——已经入门了。但是如果你刚刚知道一点点就翘起了尾巴,人们就会面露不豫之色地告诫你——别高兴太早,还没入门呢!在这里,门是懂与不懂、知与不知的分水岭,是我们走向生活那一边的入口,是我们奔向梦想的中转站。

其实,人们设立门的初衷无非是方便自己,抵御他人,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我们在坚闭门的同时,不仅阻挡了别人,也关闭了自己。当外界变得无比强大时,你还浑浑噩噩地在一隅之中做着唯我独尊的春秋大梦,等到别人的利器足以轰塌任何坚固的大门时,悲剧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一方面,中国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教训确实是太深刻了。

门里与门外原本就是一个密不可分的世界,贯通了它,世界就会更加静谧、安宁、缤纷与美好。

告别文章3:杨花飞雪

文/谢辉

那年,告别亲人,搭乘长途车,行程三百公里我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康定。

十二月,康定天气已寒,天空布满灰色的云,小城安睡在青山白水间,折多河水浪卷霜雪。从东关车站朔折多河而上,我走得并不轻快,穿过冷冷的风,我到了报社大院。

河流的上游,枕着河岸山坡的一片河滩地就是报社大院了,所有的房屋依山面水有高有低。一幢三层楼房里的办公室里,笑起来眉目弯弯的办公室主任鲁智明对我说:到汉文编辑部的老师们那里去报到吧。走在院子里,我认真地打量,院子是山坡的延伸,有好多属于大山的石头,护住山体的堡坎是长条石砌起来的,有的房子是片石建造的,台阶是石头垒砌的。院里落尽叶子的杨树迎风站立,虽不算美丽的风景,院子的生硬和冷寂因此减除了许多。

在朋友眼里,这一次我去了好远的地方:300公里外的一个陌生地,我的好多同学都没有到过康定。他们不知道这里有一座山,在我的内心是那么美好。记得上学时的一篇习作我得了高分,我写的是跑马山,因为回忆留住优美,跑马山在我心中保有完美的形象。所以母亲要我报考报社回康定,我一点也没有害怕偏远苦寒。

第一次离家,母亲送我、帮我搬行李、安顿,靠近河边的一幢二层楼房的一间小屋就是我在这里的居处了。母亲要搭乘第二天顺路车返家,帮我收拾好,她决定离开。送她到院子里,杨树下寒风刮过,我轻叹一声把不舍放在了心里。母亲是个能干要强的人,一直对我严格,我感觉自己从没能达到她的期望。我在这里安静地安放自己,可以让她安心。

住在这里的房子里,我想起小时候,从新都外婆那里回到康定时,也是住在河边。我常坐在家门口的长凳上望着河对岸的高山,因为想念外婆,耳朵里听到了熟悉的鸡公车的声音,我以为翻过山去就是老家。长大了,我不再天真地幻想幻听。只在孤寒的夜里静听河水吟唱别离的乐音,思念像雪花飘落一般无声漫展。

第一个假期,回家。我贪恋着与家人的相聚和温暖,感觉假期实在短暂。外婆说,我离开后父亲成天念叨我,甚至准备调到康定工作来陪我。我懂得外婆的意思,我怎能让父亲跟我到康。假期短暂,收拾行装时,父亲默默帮我打包,一边叮嘱:衣服在背包、腊肉装帆布包里……那一刻我忍住快滴落的泪,低头收拾行李。

山一程、水一程,车窗外满目的青山背景变换为一片白茫茫的图画,我又回到白雪覆盖的院子。这场雪下得很透,石头凹凸的地面铺上了厚厚平整的白色毯子,杨树绽放白色的雪花。天空露出蔚蓝的底色,空气寒凉清透,一阵风来,摇荡杨树上的积雪,片片飞雪,如杨花飞起。

高原迟到的春天让人翘首期盼,春风辗转,终在山脚、草地送来春的消息。杨树枝头绽出的新芽让人欣喜,如素笺轻染。春风拂过大地,恍若一杯香茗清韵飘散间,杨树浓荫里又飘起漫天飞雪,杨絮乘风轻柔起舞。

仰望天空,强劲的风带着蕴含生命力量的种粒飘飞。我想:不论命运的风如何劲吹,渴望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御风飞翔。

告别文章4:告别

文/林海

那一年,在华西做完手术,他答应医生一个月后回去继续治疗,可到时又反悔,说正好放暑假,说什么也要把读小学的孙女带回老家去寻寻根。

自从得了病,像这样的事就经常发生,说好中午回来吃饭,结果流连于滨河路的牌桌,往往不是不回就是晚归。为此,我们多次爆发过激烈的争吵。于是追求“自由”的他便借口楼层太高,独自一人搬到了凤凰山上的养老院。

每次想他孙女时,便早早等在楼下,送到学校后又买菜回来,在厨房忙活半天。高兴时,从不喝酒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将可乐倒在高脚杯里,和我碰碰杯。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也许是他当爷爷来的最美好时光。

癌症这种病发生在别人身上,只是一个医学名词,可发生在自己亲人身上时,却意味着无尽的恐惧、痛苦和无奈。

奥沙利铂、紫杉醇等等,这些以前从未听说过的药物,我开始渐渐熟悉起来,可仍然无法阻止癌细胞在他体内疯狂地生长,望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我们约定,再怎么也要坚持看看咱们中国人举办的奥运会。

那一天,已记不清是哪一天,反正那段时间都差不多,空气中弥漫着病人的气息以及痛苦的呻吟,他精神特好,我用轮椅将他推出室外。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俩有句没句地聊着,内容大多数是父子间说了N遍的废话。突然他话峰一转:“以后一个人了,少抽点烟,少熬点夜,把女儿带好……”俨然一副交待后事的样子,仿佛早已忘了我们当初的约定。我佯装生气,他佯装辨解:“我是说万一,万一我看不到2008年的奥运会呢!”

离别的日子很快来临,那是一个有点凉意的秋天,病房外是耀眼而并不温暖的阳光,由于担心孙女放学后没人在家,他在人世间给我留下的最后两个字是“早回”。

……

那一晚,我又梦见了许多年不见的他,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做完菜后,他笑着向我挥挥手,仿佛在说,“好吧,就这样告别吧!”

然后出门而去。

告别文章5:告别无聊

文/陈鲁民

古人蒋坦,早晨起来听见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心烦意乱,百无聊赖,于是提笔写下一句:“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到了晚上,妻子秋芙提笔续上后句:“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无聊,用生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即一种注意力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的心理体验。通俗一点讲,就是没意思。上班没意思,下班也没意思;一人独处没意思,朋友聚会也没意思……

一般来说,心态积极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他们目标明确,动力充足,每天都兴致勃勃地干着喜欢的事业,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无聊”。作家贾平凹,60多岁了,还在文坛拼搏,努力冲击诺贝尔文学奖;水稻专家袁隆平,80多岁了,还在为超级杂交水稻殚精竭虑;肝胆专家吴孟超,90多岁了,还要给病人动手术;语言学家周有光,110多岁了,还在苦读不辍,著书立说。要想走出无聊,不妨向他们学学。

无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对待欲望的问题。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断言:“人在各种欲望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这就是著名的叔本华钟摆理论。

他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为了满足欲望,或升官发财,或成名成家,或恋爱求偶,或购房买车,日思夜想,焦虑不胜,达不到目的时痛苦不堪,度日如年,甚至连死的心都有。而一旦欲望得到了满足,官升了,财发了,职称评上了,工程拿到手了,心仪的对象追到了,就会慢慢感到平淡无奇了,好像得到的东西没想象的那么好,觉得费那么大劲似乎不值得,于是就“处于无聊的一端”。那么,怎样才能摆脱“叔本华钟摆”呢?说难也不难,事在人为,境由心造,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早就有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清心寡欲”。生性恬淡、欲望不高的人,就好比是钟摆在两端起伏不大,喜也有限,悲也有限,得也不多,失也不多。既然不抱希望,自然也就不会失望,既然不准备拼命争什么,自然也就不存在没争到的苦恼,于是就有了理想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古人说:“不为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是自嘲更是提醒,如果一直生活在无聊之中,做无聊事,说无聊话,交无聊友,那也确实是人生悲剧啊!

告别文章6:以夕阳告别

文/小小

坐电瓶车路过大桥,快要下桥的时候,突然看到左手方最远的地方,有一轮火红色饱满而圆润的夕阳。

那夕阳圆的让我难以相信,火红的颜色里有一种温暖触动了我的心,仿佛有一双手等着我去拥抱,融化那个时候所有的焦虑与不安。

忽然之间,我对它感觉特别的不舍,暗自忖度怎样才能将它永远的保留下来。

坐在后座的我没有和以往一样,任由电瓶车驶过大桥。我轻轻拍了拍前面的肩膀,示意慢一点前进。有些慌张的从书包里找出手机,认真的解锁,打开相机,找准角度后迅速地摁下了照相按钮。

我一边欣赏着天边快要落下的夕阳,一边回想着下午刚结束的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情景。高三是每一个学子开启大学梦的紧张阶段,随着时间的推进,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经完成,接下来就会是第二次,第三次,就像是真正进入马拉松比赛之前的准备工作一样,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地进步。

这一次的夕阳真的好美,当我第一眼望向它的时候,就注定一生都无法忘记。

仿佛捡起一块圆圆的石头扔向最陡的斜坡,连怎样滚下去的都还没有看清,石头已消失在了视线之外。夕阳亦是如此,刚还在车子左右跃跃欲升,不舍离去,不一会儿,就跟随乡间的小路落在了尽头。

就在夕阳离去的那一瞬间,心里跳突着一种莫名的难受。这一路上它都在陪伴着我,让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放松、愉悦。失去夕阳的天空渐渐暗淡下来,我的心也像是小时候用泥巴做成的降落伞。绳已满怀憧憬的被抛了出去,伞却挂在树梢久久不能落下,树下的孩童焦急却又茫然无措。

我突然想,其实夕阳每天都在陪伴着我们,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里却从没有看见最美的夕阳?也许有时候碰上了个坏天气,我们看不见它,也许有时候忙着多余的事情,我们忽略了它,再往下也许,我也失去了说服自己的理由。

到家时,天已蒙上了夜的幕布。

因为那段时间忙着修房子的缘故,家里的人都像是忙的不可开交的样子,我也不例外。放下书包,冲到爷爷的房间和他闲聊了几句,发现原有的木窗被换上玻璃窗,窗帘还没来得及挂上。我转过头笑着对爷爷说:“明天我给您把窗帘挂上!”随后被楼上的声音叫去帮忙。送完东西后,又收拾遍地的狼藉,脑子里思索着如何才能快点结束好提前把窗帘挂上。

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冷不丁地给人一棒槌。

奶奶在楼下焦急的呼叫声传到耳朵里,我们只顾着一个劲儿地往楼下跑。到爷爷房间时,她坐在他的身旁念念叨叨,怎么也听不见爷爷说话的声音。我一步步地靠近,只看见爷爷用力地动着嘴巴,眼睛不停地眨动,他右手的大拇指也在努力地比划着……

那一晚,我和爷爷一样像个失语者,呆呆地站在窗前凝望远处的路灯,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点光亮,彻夜未眠!

每当我看见和那天相似的夕阳,都会静静地站立,想象着有一天依偎在它的身旁,诉说所有的心事。

如果说当千帆历尽,还有一种选择留在心间,则无疑是爱。守候爷爷寿终的妈妈告诉我,老人家是在下午离开的,也伴着落日。现在想想,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道别,当我恋恋不舍,倍感珍惜的时候,最爱的人也在悄悄地离去。

蜀南竹海之行匆匆忙忙,庆幸的是毅然选择下到山腰,在悬崖峭壁间邂逅了即将落入不见的夕阳。看到它全然沉落,我轻轻地放下双臂,仿佛刚同我想念的人拥抱完那般释怀。走下石阶,观云台脚下的群山早已漫开烟与雾,旅人忙着赶往归家的路,我也默然转身,寻找上山的路。

如果说我们的每一次离别都是一份记忆,则应该用心地对待,认真地倾听,或有声,或无声。在回想的时候,才不会有缺憾。笑着迎接每一次的夕阳,看它色彩斑斓,没入大地,且不要为它的暂时离开而忧伤。离别,也是久别后的另一种重逢。

告别文章7:告别城市

来不及唤醒你,

一个人走在城市的街道,

你的梦里也许有我,

可我已经踏上西去得快车。

在来往的人群里穿行,

陌生的面孔,

孤独早已不是痛苦,

只是远离来时的方向。

你是否还会哭泣,

你是否早已忘记,

也许时间会改变,

悲伤的日子已经远去。

秦淮河岸的楼台,

遥望明月下的雄关,

记不起城市的迷惘,

流浪是为了找回一点尊严。

我也会时常想起,

你的笑容,

可你却留在爱恨的城市,

是不是随着世界在改变。

告别城市,

只是为了不再痛苦,

远离自己的悲伤,

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

告别文章8:学会长大

文/黄加倪

告别童年,告别妈妈在橘黄色灯光下讲故事的好听声音,告别坐在地上看彩虹的温馨与暖意,告别铅笔尖尖的脑袋和纸上闪亮的铅笔字,实在是一件令人伤感又最不情愿做的事。

随着长大的脚步匆忙,背上压着的功课越来越多,我少了时间在童话故事里徜徉,少了时间去怜惜田间的小虫,忽略了指缝间吹过的柔风……

儿时的朋友,随着自己父母,如今已各奔东西,一年下来很少打一通电话,更难得见上一面。只能在睡梦中重温从前一起比赛爬树的快乐与自由地在田间奔跑的惬意,傻傻地想着自己会飞,傻傻地盼望着一切可以再回来,但这些已经无法重现。

或许,长大是一种错误。

在许多个晨昏交替的日子里,我似乎明白了:好朋友是要分别的,美好时光也是要告别的。虽然紧张的学习与竞争,让我一天到晚埋头苦干不管周围熙熙攘攘,可是我却无法阻止自己的心不去回忆。

面对即将远去的童年,除了记住身边的一切,记住美好,记住无忧无虑的岁月,记住所有轻松、惬意和快乐的感觉,我还要对自己说:学会长大,学会坚强!

告别文章9:告别一间房屋

文/廖华歌

与一间坐了30多年的房屋告别,其不舍和疼痛可想而知。

当告别的这一天越来越迫近,我竟有些六神无主,一颗心空落落的。那是一种与知己相别离的伤悲……

旧年将尽时,告别来临。无论我做了怎样的努力来克制,可还是不能不将这入骨蚀心的痛带进新的一年。这样的“迎新”自是不好,然而,“旧”真的就那么容易辞去吗?时间的流程中,分明也清晰地标注着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是历史,历史见证着世间万事万物啊!

许多时候,我站在风中,风吹起的总是衣服,吹不走心里满满的沉重。

有一些栅栏,是无论如何也越不过的,只是让人在其中若有所思。

几个月来,我抽空都在一点一点地整理旧物,也一点点打捞旧时光里的那些记忆。

这是温馨,也是折磨;是欢笑,亦是眼泪。我仿佛重新经历了一次,又活了一回,在曾经滴落汗水的路上,我复原到一棵植物的柔软……

曾经,只要不出差,没有别的事情,几乎每个夜晚、星期天、节假日,我都在这间房子里度过。或看书,或写作,或约三五友朋相见,或静静地想一些什么,或什么也不想任自己长久发呆……这12平方米的领地,足以让我感到辽阔,感到人外人、天外天的高远,这儿是放牧我思想、情感、心志的草原,只有在这里,在这间房屋的空荡里,才有天光云霞、轻风细雨,便是星星草,也丛丛簇簇,芳香摇曳……

房屋就是一个巨大的清浊过滤器,它使一些清的东西节节生长,一些浊的东西寸寸消亡。

这是一间最老旧最简陋的房屋,我习惯叫它为小屋。30多年来从没做过任何哪怕是一点点的装修。纵横裂缝的水泥地,白墙壁早已发黄、因漏雨屋角东墙上几道灰黑的水迹任性地胡乱涂抹着墙体,吊顶的老式风扇、双管电棒,整整20年形同虚设的分体式单温破空调,一个简陋的只能烧开到70摄氏度的热水器,两个放在一起的油漆早已斑驳的黑色三屉桌,一把用透明宽胶带缠了又缠、吱嘎作响的旧藤椅!当然,在这小屋的任何一处,都有我随手放下的书籍、报纸、杂志、稿纸、笔墨、已完成和未完成的稿子……

这间徒见四壁面朝北居于3楼也是最顶层的房屋,是我安放心灵最宁静美好的宫殿!唯有在这里,我才是最本真本色本我的自己。房间里的每一样物什,都印有我重重叠叠的指纹,墙壁上的每一处,都集结着我的思绪;屋子里流动着我的体温我生命的气息,我与房屋同呼吸,共呈现……一万多个日子里,我与小屋相知相伴,心意相通,它为我遮风挡雨,把安适、恬静、淡定、温馨、阳光和星月给我,它以父亲的力量和母亲的关爱,引领我走过荆丛林莽、雪夜霜晨,直到光芒照亮伤痕累累的躯体,直到房屋铸就了我生命中重要的部分。

春日里,开窗望去,那一树紫光流荡的桐花,曾给过我多么温暖而深入的感动。小鸟在紫红的雾光中鸣叫,有人在树下走过,却心有旁骛,从不去想那盛放枝头的花朵,只有我与这千花万朵心照不宣,目光紧拥着它们,泪水明亮而澎湃,桐花的语言直抵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深冬夜,下雪了。我一个人来到屋内,不开灯,在半明半暗里,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听狂风呼啸,陷入某种痛苦挣扎中!当一切都做了安排,将要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时,是不远处的射灯将窗外树枝投向窗玻璃上的影,在跳动变幻中,给我以呼唤和抚摸,泪水就在这时汹涌而出,我和小屋同时停顿于潮湿温润的细节……

3部长篇小说,2部诗集,12部散文集,全都是在这间房屋完成的。对我而言,它们是最重要的作品。

在这房间里,我可以自由自在地放纵自己的举止,可以穿最破旧过时的衣服,可以毫无节制地放声大哭或大笑或大醉一场,可以南腔北调胡乱哼唱……

小屋也让我慢慢学会了节制、舍弃和惜福,学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会隐忍、宽容与退让,学会在苦难中咬牙挺住,学会对人生世事想开、看淡和放下……

如此的房屋还仅仅只是房屋吗?

我的心就是这样被它一点点融化并打开的,明媚的阳光涌进来,桃红柳绿,莺飞草长,远方一天天葳蕤茂盛……

满屋子的东西被我一点点整理、捆绑、搬走,房间立时空了起来……

我想,人生中有一间能够相处这么久的房屋该是多么幸运,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没有这小屋30多年的陪伴,我的生活毫无疑问定会是另外的样子。

我不知道这间房屋未来的新主人是谁,也想象不出我以后还能否再走进室内与它相见,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坐在里面,手捧一杯热茶慢慢啜饮……

也许我会在或春水初生、或落叶如蝶、或星月满空、或飞雪茫漫的白天和夜晚,一个人来到小屋的不远处,悄然站立,静静凝望,与小屋默默对视。我将把这份思念和美好,在生命里用心保存。

此时此刻,阳光正在照耀着小屋和我,在这金灿灿、暖洋洋的光芒里,我们也一起披满身金黄,带着光的温热、明丽和重负。我的心忽然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润、舒展与静定,小屋和我同在阳光灿烂的流里,我们依然还在一起,还灵犀在心地一同行走……

有时候,所谓的告别,其实是永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