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独立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独立的散文1:你,且美且独立
文/李辉
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断句,自然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多澎湃多深情啊,花香月明的夜多浪漫多合时宜啊。
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
台湾美学大师、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月、夜”,“这是五个独立的名词,它们应该是并列关系,不是主从的修饰关系。”他说,“我不喜欢用春天形容江水,也不喜欢用花朵月亮形容夜晚,因为它们各自独立,并且有各自独立的美。”
是的,世间万物,独立且各有其美,不必借助修饰和形容,更不必依附于其他。
只是,俗世里的我们,总觉得自己不完美,或者不如别人美,所以,停不下一颗追逐甚至贪恋的心。我们树立榜样,希望有朝一日,那些修饰别人的美好词句也能用来修饰自己;我们总想把那些金光闪闪的代表成功和高贵的标志,移植装饰于自己周身,让自我的形象更加明亮、璀璨。
追逐美好固然美好,唯愿在追逐中不失自己、不忘本真。
我想,当有一天,你也成为人群中受人瞩目的风景,能于千万人中辨识出你一身的,是你微笑和成熟的面孔;能于千万个灵魂中独立出你一人的,是你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平和且高贵的性格、修养、思想。
你自身的美好,只与你的本真有关,与形容无关,与修饰无关,与自身以外的世界无关。
就像,如果你是一条江,你的不舍昼夜奔流赴海,与春无关;如果你沉醉于夜,那份安详和静谧,与花月无关。
你,且美且独立。
关于独立的散文2:第一次独立购物
文/张歆悦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拿勺子吃饭,第一次拿笔写字,第一次学骑自行车……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第一次独立购物的经历。
我刚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妈妈让我独自去超市购物。我一听,心里害怕极了,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电视上和妈妈平时告诉我的坏人骗小孩的情景,说什么也不敢进去。妈妈鼓励我说:“没关系的,只要你运用平时妈妈和老师教给你的‘防坏人大法’就没有什么好怕的。我给你二十五元钱,只要你敢自己进去,想买什么我一概不管。”可是,我还是很害怕,急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双手紧紧抓住妈妈的衣服一刻也不想松开。最后妈妈没办法了,只好答应跟在我身后二十米处,我这才敢走进超市入口。
我走进超市,只见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有的在零食区买零食,有的在日用品区买日用品,有的在玩具区买玩具……货架上的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各种各样,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扭头看了看妈妈,发现她还跟在我身后面不远处,我才放心地来到我最喜欢的零食区。我先买了一盒薯片和一袋三角饼,算了算,还剩下七元钱,于是就又挑选了一盒五元的草莓棒,然后走向收银台,望望身后,妈妈还跟着呢,我更放心了。
到了收银台,我把买的东西给了阿姨,阿姨算了算,一共花了二十二块三。阿姨找了我两块七,我拿着钱开心地走出超市。
走出超市后,妈妈问我还害怕吗,我不好意思地说:“不害怕了,下一次我要自己一个人来购物,不让你跟着了。”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
关于独立的散文3:独立的品格
文/叶振环
在人生的磨刀石上滚过几番之后,我开始对特立独行的或基本体现出了独立品格的人怀有了近于仰慕的感觉。
独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它标志着一个人步入了一个成熟的人生境界。独立,这种人生姿态看似冷峻却又有着夏花般绚烂的个人魅力。独立,不光是物质上能够自给自足,更加表现在精神层面上的不倚不靠。
不要做像萤火虫扑火那样只追随有光环的人,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珍视自己点滴能量的积蓄,这样不断积累的自身的意志和力量就会不时地甚至突兀地显现出来,久之在你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将不是随风摇曳的野草,而是能够卓尔不群耸立于原野的参天之乔木。
用自信和希望的心灵之光观照生活中的每一天,对眼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尽心尽力做好而不要好高骛远,俨如只事耕耘不问收获的质朴老农,在看似极为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依顺你的心灵、坚守自己简单而高贵的生命。如此下来,你的精神世界就像刚刚升起的太阳一样清新而明亮!
一切的依赖都是对自己的弱化和矮化,而顽强的特立独行才能培养和构建起自己由内心的力量支撑起来的独立的品格。人生旅途不可能总是一马平川,因而要坚信: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顽强地生活在自己的意志里,只有那样自己的心灵才会寻觅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归宿,只有这样,自己才会处变不惊地宁静而独立地生活;只有这样,自己在自己的心中和别人的眼里才会成为成熟的果敢的有个人魅力的无愧于自己的人!
关于独立的散文4:做人要有边界感
文/若愚
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不管是出于礼貌还是尊重,非本人允许,别人不应随意涉入和侵扰他人的私人空间,而这就需要有边界感。
生活中,往往有太多的人会忽略这个空间,会有意或无意的触犯他人的禁忌。尤其是男女交往过程中,有的恋人之间丝毫没有边界意识,总是越过边界,侵犯到对方的"禁地",触及到对方的隐私,让对方感觉到及其的不尊重,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小丽和男友是两年前认识相恋的,两人性格都比较外向,小丽相对更为活泼跳脱,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以致在与男友相处中,总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擅自拿男友手机发信息给男友的同事、朋友,多次造成误会。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时,男友就很生气,并告诫她此事仅此一次,这是他的底线,可是小丽却不以为然,认为他们既然是恋人,就应不分彼此,所以还是我行我素。让男友不可容忍的是,小丽扮作男友和一位女同事聊天,竟然聊到了女同事工作上很隐密的话题,女同事非常生气,结果竟是一场闹剧。因为此事,男友忍无可忍,提出了分手。
生活中,可以追求美好,但不宜苛求完美,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乐趣强加在别人身上,更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去做违反诚信、自毁信任的事,哪怕是恋人、亲人、朋友之间也没有例外。做人要有边界,决不能恣意妄为。
一位女性朋友工作能力强,性格也强势,是单位高管,向来喜欢通过管理工作来彰显自己的权威,总是把手伸得太长,安排不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此前,其他科室分管领导因碍于面子,也没跟她太多计较。然而,好景不长,人事科刚调来一位分管领导,一次会上,这位女性朋友在工作安排时,就把人事科的几名同志直接安排到她自己分管的科室工作,同时还对其他科室提了一些工作要求,人事分管领导对于人员调整之事并不知情,当时一听,就懵了,然后不紧不慢地就问了主要领导一句话:",请问领导,单位的职责分工有新调整了吗?"其他领导都面面相觎,主要领导也面露不快。顿时,尴尬气氛笼罩着整个会场……
凡事须有度,做人做事须有边界感,手不能伸得太长,更不能触碰到别人的底线,这是一种分寸感,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生活入不了我们的法眼,而是自己见识浅薄,太自我,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自以为是而已。归根结底,就是边界感意识不强惹的祸。
人到中年,浮沉半生,做好自己的事,不擅自干涉别人的生活,不擅自插手别人的工作,才是难得的善良,也是一种美德。
人生在世,转瞬即逝,当自己足够好,才能与美好不期而遇,当你能够把足够的爱传递给世界的时候,世界也会拥抱你。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人与人之间,适度的边界感是必须的,因为一切的美好就源于此。
关于独立的散文5:落花痴人独立
文/陈新
阴雨天气,薄薄的一层雨丝,飘飘洒洒地扬于空中。突然就想起了晏几道小山的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那时,应该是离别的时节,他且停且走,她站在花影下,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雨点点滴滴的下个不停,像是不懂他们的心思,催着他离去。他回头看了看立在花影下的她,双眸中蓄着泪水。一双燕儿在空中打着转,他突然就不忍离开。
晏小山算不上我特别喜爱的词人,但我却一直感动于他的痴。黄庭坚称其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小山一生耿介孤傲,与莲、鸿、濒、云四位歌女的相似爱恋几乎成为他词中的绝对主题。他将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追求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小令写得如梦如幻,回肠荡气。我尤其喜欢他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不写离别,而写尽离愁别绪;不说相思,而尽是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若不是至情至性之人,怎么写得出这样让人柔肠寸断的相思之词,怪不得黄庭坚要说他痴,确实是个情痴。
小山另一首写相思的词,写尽了天下人的相思之情:“舞低杨柳楼头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番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没有你,舞低杨柳,歌尽桃花,也觉得不快乐。自从与你分别后,想起那些相逢、相知的日子,犹如是在梦境中一样,真想一直沉浸在梦中啊,梦中的你是那么真实。然而醒来,才发现一切都不过是梦境一场。
我想小山是一个活在自己生活中的人,他的人生只有他自己。王国维说,小山算不上是古之伤心人。我认为这也就足够了,只是王国维不懂他的悲哀。他不懂,他只是从艺术的角度来衡量小山。然而小山自有小山的不同之处,同是权相之子,纳兰与小山又是不同的,纳兰一生几乎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是他念念不忘的爱。而小山经历了从繁华到落魄的整个过程,“树倒猴狲散”,个中心酸只怕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王国维独称纳兰是“古之伤心人”,大概也与自己的遭际有关的吧。
初时,读小山的《临江仙》,也是不能体味其中真谛,那时,正当年少,以为离别也不过是少时的分别。直到那一年,真正地感受到离别的哀伤时,才明白小山在写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时是怎样一种痛彻心骨的悲哀。这世间唯有生离比死别更让人肝肠寸断。明明相思却又不能相见,在小山,当时真不知道是怎样一种心伤。
关于独立的散文6:体验独立生活
文/潘祎秋
星期一早晨,我和同学们一起前往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独立生活的体验。在路上,天气虽然阴沉沉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如阳光般明媚。
在这2天里,我们学会了套被套、制作彩泥画、做蛋糕、挖红薯,还有做环保袋等等,但是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挖红薯了!
第二天中午,我们集中在操场上,聆听基地老师的嘱咐后,每人都领了一把铲子,便开始了挖红薯行动。
首先,我找到红薯冒出地面的茎,然后用铲子不停地挖。瞧,我的功夫可没白费。花了大约五分钟时间,一个红薯就冒出了头,我欣喜若狂,加快了速度,红薯露出了半个身子,于是我将粘在红薯旁的一些泥土拍掉,然后用手拼命地拔,可是红薯一点儿也不配合,就是不肯出来。我只得又用铲子给它松土,终于挖出了一个很大的红薯。呵,它的形状就像一只弯弯的大胖香蕉。
挖完“大胖香蕉”后,我又寻找到了新的目标。也许是太心急,想尽快把“宝贝”给挖出来,这一次,我碰坏了好多块红薯皮呢!但最后,竟然让我挖出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哩!它们的模样很像是两只蟠桃。
就在我挖得正起劲时,老师喊下课了,我却觉得不过瘾,真是好遗憾!不过,这次的劳动体验,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我们平时一定要更加爱惜粮食!
关于独立的散文7:独立在半山上的木屋
文/陈沐
爹在山间有一间木屋,幼时每每过暑假总是向往的。它独立在半山上,掩在竹叶中,不过一层黑扁的旧木房,一股很淡又略粗糙的茶渣滓味儿。刚开始几年没有电视也不便饮食,于是我每天下山去“邻居”家蹭饭蹭电视,跟几个妞儿小子打得火热,抓蛐蛐烤蚂蚱,上山下山大气不喘,跟猴儿似的。说实话,这个阶段我对这房子是没什么概念的,觉得我爹傻,乡里这么好玩儿,他搞房子不搞个河边的却搞个山上的,纯粹难为我。
后来渐大了些,这房子在印象里一点点丰满了起来,不那么黑扁了,大了些,新了些。我弟也到了能跟在我屁股后头跑的年纪,无聊驱使我们俩一大一小追狗抓猫踩小鸡做了不少坏事。这段时间对爹的记忆倒是没什么,他忙,不忙的时候也总是有些愁愁的,上了山也不会陪着我们抓鸡逗狗,何况我跟他有阶级矛盾,我爱狗他爱狗肉,话不投机半句多。
慢慢的,这个房子在我的记忆里深刻起来。它角角落落的地方我都睡过,吊脚的亭子里,茶堂的边沿上。在外边睡时,夏天点着蚊香盖着棉被十足的享受。若是在小县城里哪还能感受什么是“七八个星天外”,在这儿可就全然不同了,只有星星漫天璀璨,让月亮看着也没那么孤单,我只记得它皎洁,忘却了它的冷清。彼时年方二八,白日里看书喝茶。屋里多书,从诸子百家到《母猪配种》,从尼采黑格尔到《教你做一个好焊工》,按爹的解释是这儿可以给农民们当个借书的去处。他成套成套的往上搬书,我知他定不肯只给我其中一两本,于是我便窃,但很不以为耻,鲁迅先生写的,窃书不算偷。
我其实羡慕我爹,这点我从未对他说起。他有一个疯狂失序的少年时光,又经历过一个国家如青笋般的成长,即使我知道那样的失序是愚昧迷惘甚至带着血色。大抵人都爱自己不会有的东西,自诩浪漫些的人,也总难免对乱世着迷。我羡慕的是他可以拥有那样真切变化的感受,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我这个安乐的时代,青春却仿佛无处安放。作家们再也没有他们寻根文学那个黄金时代的厚重,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尴尬。所幸在这个房子里我看了孙立人和中国远征军,书里尽是能闻得到的烽烟。也知道了辛弃疾不只是天下第一掉书袋的大文豪,更是厉兵秣马杀伐决断的将军。
因而一直觉得,所谓思想,所谓成长,不过是我看过的每本书,去过的每个地方。
后来爹多年用心血浇灌的事业终于开花,那年他是真开心,我也是在这个房子过了年。大红灯笼高高挂,烧着炭火闻着腊肉香,剥着瓜子丢进火里,壮硕的猫就躺在脚边,狗已经成了盘中餐。来往贺客川流不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再后来,我待不住的性子一犯,干脆留了洋,去了大德意志,成了一名崭新的“留德华”。果然去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是家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更重的却是家乡的腊肉酸豆角血糍粑黄豆子炒鸭。三年未尝年味,每逢佳节倍思亲,爹心疼我吃不到好的,可劲的发照片,看得我潸然泪下删都删不完。
这次回来,我添了一个珠圆玉润玲珑剔透的小妹妹,爹又开始了事业的第二春,精神抖擞人也抽条了似的,一切都好。他在旧房子旁又修了个新房子,美国制造万分洋气。
我去过阿尔卑斯,欧洲之巅无限风光,可是它虽能触动我眼底让我赞叹一句造化钟神秀,却仿佛总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这次回来,惊觉山间的那些朝暾、晨雾、山岚、落阳、斜月、清泉像是有生命般的律动着,此消彼长瞬息间就是新景象,而每个变化都在我心底生根,当心被如此繁复又清纯的世界占据,眼睛也会因此变得清明。
此处于爹是洗肺的停泊处,于我则更像供氧的明智堂。这里温柔的山风也充满力量,它将我吹高却不失魂魄,教我伟大却切莫张狂。
我爹,毕竟是老江湖啊!
关于独立的散文8:秋浓菊香惹人醉
文/高中梅
菊花迎霜独立,是中国文人孤标傲世的精神象征。苏轼有“菊残犹有傲霜枝”之赞,元稹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叹,韩琦有“且看黄花晚节香”之志。所以,秋意正浓,菊花飘香,惹人心醉。
文人犹爱以菊名志,以此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操坚贞。屈原由衷赞美过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因爱国忠贞而遭发配,却矢志不移,其心可比日月。他对菊的赞美,也是因对其自身气节的坚持。而菊花又是陶渊明一生的写照,他喜爱菊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放。陶渊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人生真谛的神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真的本性。
菊花开放时,正是秋高蟹肥的季节,旧时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知友,边看菊边吃蟹。红菊,红的热情奔放;白菊,白的纯洁神圣;黄菊,黄的温和光明。即使菊花混色,也是白中带紫,黄中透红,她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让人领略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风范。作家周廋鹃在《秋菊有佳色》中说,古人诗文中,也常有重阳赏菊的记载。然而事实上,每年逢到重阳节,往往无菊可赏,总要延迟到十月。苏轼就曾经说,岭南气候不常,他原以为菊花开时即重阳,因此在海南种菊九畹,不料到了仲冬才开放,于是只得挨到十一月五日,方置酒宴客,补作“重九会”。
菊花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它,朋友一般的亲切,用心谛听,或许能听到花瓣从容开放的声音。小说家张恨水就得到了菊花的灵气。张恨水常在菊花丛中散步,构思小说,以致友人们都说:“张恨水的作品得花之灵气。”每当一部作品问世,张恨水总爱到花市买几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见他对菊花一往情深。而另一位作家林语堂,则对菊花的香味有着独特的感受。林语堂谈到菊花时说,当许多花草或昙花一现,或色损香消的时候,菊花则含苞吐蕊,菲然独秀,给浓浓的深秋装点出迷人的色彩。
菊花是适秋而放的花蕾,慷慨独悲歌,强悍为剑气。作家任崇喜在《生命如菊》中说,在春夏冬三季里,菊积极地孕育、生长,并非消极地等待着一种浪漫的实现,等待春去春又回。所以自古以来,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只有开在寒霜雨露里,开在乡野阡陌上,才显出其傲岸的气质来。而在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如菊花和喜鹊组合表示举家欢乐,菊花与松树组合表示益寿延年等,则更增加了文人对它们的喜爱。
由此看来,文人爱赏菊,爱的是菊花那种不同流合污、傲世独立的气节,所以苏轼说:“荷花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正是菊花的可贵品格。菊花遇到了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志士之节。
关于独立的散文9:暖阳驱散阴霾,冬花独立寒秋
文/一吉祥如意一
孟冬的周日下午,期盼已久的暖阳姗姗而至,带着对我的深情飘进我家客厅,洒进我阴霾而寒冷的心。
我拿着一本书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汲取书中的营养,想在充实中以此荡涤心中的寂寥和疮痍。性格内敛,内心世界丰富的我,越来越喜欢与书相伴,与文字为友。书中有我的宁静,书中有我遗忘在角落的梦想。浮躁中,常常习惯于饮一口香茗,捧着默默伴随着我度过多少个寂寞之夜的书,品味意境优美的古诗词。敬佩东坡先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和人生智慧;欣赏五柳先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宁静致远和思想境界;感受大才女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伤春惜春情怀……
读着优美的古诗词,品着香茗,回味着苦涩中蕴含着的丝丝香甜,仿佛这么多年来,历经的沧桑,就在这不知回味了多少次的诸多滋味中。
悄无声息间,一幕幕如行云流水般竟然浮现在眼前:有工作中,穿梭着的身影;有面对冷嘲热讽时,失望的表情;有在川流不息的步行街上,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掩盖了的苍凉;有坐在喧嚣的电瓶车上,谈笑风生中,隐藏着的黯然神伤和身心疲惫……追忆往事,任思绪飞扬,缅怀逝去的美好岁月和青春时光,如品尝陈年佳酿,把童年的天真无邪,祖母的慈祥,恩师的教诲,朋友的真诚,同学的情谊……点点滴滴如归巢的鸟儿从记忆的天空中掠过,再飞回记忆的安乐窝里。虽然岁月的流逝已经让这所有的一切变得久远,但记忆仍是那般清晰、鲜活,完整。尽管时过境迁,回想起来,也依然百感交集。因为那一切,无不都曾洋溢着爱,流动着情,丰富过我们的生活,充实过我们的生命。
又一抹冬日暖阳穿过窗户的玻璃,飘洒在沙发上。又慢慢地从沙发顺着我手中的书流进了我阴霾而冰冷的心里。无情的岁月曾刻画下的痕迹,像回忆中无法忘却的伤痛,任凭时间如何冲淡也无法抚平,伤口终归会因结疤而留下伤痕。暖阳中,饮一口香茗,让自己暂时远离尘世的浮躁繁华,让那颗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心暂时得到片刻的安宁,让所有的忧愁、不悦,全部无声无息地消融。然而,心的冰冷,没有立即被这股暖流温暖,却沉浸在莫名的悲凉里;心的阴霾,也没有被这抹情深意浓的暖阳驱散,却被笼罩在那无形的阴霾里。再饮一口香茗,这次感觉饮下去的不是茶,而简直就是无奈和沧桑。看惯了冷漠的眼神,听惯了冷嘲热讽的言语,唯一能做的,只有用信念和努力来支撑自己--却依然发现:纯洁无瑕的莲花,终究也难以忍受淤泥污染的痛苦;傲雪斗霜的腊梅,风采背后是何等的凄清;独立寒秋的青松,纵有许多的不情愿和伤痛,又有谁能明白?
时光,在悄无声息间不停地流逝;季节,在俗世的忙碌中不断地变换;忧伤和愉悦,也在生命中从未停息过。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是自然规律;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风雨彩虹,是生命旅程里不变的风景。若干年后,青丝变成了银发,挺拔的脊梁渐渐弯曲,思维慢慢迟钝,手指渐渐僵硬,视线慢慢模糊,我还能这样轻松自如地亲吻香茗,零距离与心爱的文字随心所欲地相处吗?想到这里,一滴泪,在眼眶里打着转,没有掉下来,没有浸湿纸,没有模糊文字,却流进了心灵,潮湿了阴霾的心……
多情善怀的我,放下手中的书,穿过客厅前面的花园,打开前门,轻轻地走出家门,独自向沿河路走去。沿河路,又呈现出冬日的凄凉:曾经在春夏里清澈见底的河水,如今稍显浑浊;寒风拂过,黄绿色的河面荡起了阵阵涟漪。杨柳,叶渐渐枯黄凋零,枝条渐渐干枯,正有气无力地在河边梳理着稀疏的长发;桃树,已经不见春日的娇艳,正在寒风中摇着头向路人诉说着自己曾经的风采和今日的落寞;香樟树呢,尽管仍然枝繁叶茂,却没精打采,已不见春夏的奕奕神采。正在叹息中,我却在沿河路的一个假山旁边看见了一丛不知名的红花,星星点点地开着--不是菊花,也不是梅花,暂且叫她"冬花"吧。尽管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却依然执著地在这个万物萧条的季节里默默无闻地绽放着,为这凄凉的寒冬增添了一分景色,也增添了一丝生机。我没有打扰她,更不忍心走过去攀摘,只是在远处静静地注视着她:花瓣是深红色的,花心却是橘黄色的,花瓣层层叠叠从里向外展开。虽然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和国色天香,没有月季花的娇艳欲滴和芬芳馥郁,没有秋菊的争芳斗艳和群芳簇拥,也没有腊梅的的冰肌玉骨和暗香疏影,却在寒风中,不卑不亢地绽放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彰显着不甘平庸的孤傲。凝视着不知名且很少有人注目,却静静地在严寒中坚持不懈地绽开着的冬花,莫名的情怀顿时涌上心头。不知不觉中,又一滴泪,在眼眶里打着转,没有掉下来,没有落在枯萎的草坪上,没有湿润枯萎的草,却再一次流进了心里,潮湿了阴霾的心。
从沿河路回来,我又坐在沙发上,又一抹暖阳从窗外射了进来,洒进了心里,似乎尽力为我驱散那一丝残留的阴霾,温暖冬日的寒冷……
关于独立的散文10:学会独立
文/陈芊潞
《西奥,加油!》这本书主要讲了残疾男孩西奥的故事。他从小就坐轮椅,他的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残疾人中心。10年来,他受够了依赖别人的日子,不停地说“谢谢”和“请”,他不想再麻烦别人。西奥决定从自己穿衣洗澡开始,慢慢学着打理自己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残疾的西奥能自己照顾自己,那么我们每一个健全的人更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能总叫别人帮忙,自己也要尝试,否则,就成了真正的“残疾人”了。
在生活中,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妈妈帮我穿衣服、爸爸帮我削铅笔、奶奶帮我盛好饭……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很惭愧。我决定以后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开始自己穿衣服、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帮着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看到我的努力与进步,爸爸妈妈还表扬我了。
我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像西奥一样,独立做每件事情,自己都要学着尝试。我相信什么困难都难不倒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