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原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草原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草原的文章1:草原野马

文/牛庭语

踏入清晨薄雾中笼罩的神秘草原,浓重的露水打湿我的裤腿与鞋面,远处微微隆起的草丘柔润的线条在雾气里亦真亦幻。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一个草丘上,向导打手势让我们轻轻蹲下,接着指向远处的一个草丘。我们三个人的目光随他的指尖望去,只见一匹浑身雪白的野马在草丘顶部昂首挺胸地矗立着,长而浓密的鬃毛在微风中轻轻飘扬。它双眼凝视前方,健壮的身躯仿佛蕴含有无穷的力量。我头一次见到如此美丽威风的马儿,不禁叫出了声,远处的白马锐利的双耳瞬间捕捉到我的叫声,猛地转过头看着我们的方向。倏地它双蹄抬起,仰着头嘹亮地嘶鸣着,一个猛子扎下草丘。骏马遒劲有力的四蹄踏着结实的草面,传出沉闷的“咚咚”声,结实的胸膛上下起伏,转眼间消失在天际。

“草原野马现在是越来越少,这匹马算是少有的野生草原马,以前那些开发商也尝试抓过,出动不少人力,但最终还是让它逃脱了。它跑得实在太快,没人能够捉住,我们当地人都叫它——白色闪电。”向导说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可是不久,向导怅然若失地告诉我们,开发商这回出动大量人马,还带有麻醉枪,把“白色闪电”抓走了,还要公开举行驯马大会。出于好奇,我和爸爸妈妈打算去看看。

如血夕阳映红了草原上广阔的蓝天,狂风贴着草面呼啸着,茂密的植被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下起伏。驯马大会在此举行,人山人海的观众都为一睹“白色闪电”的真容。

我拉紧衣服,挤过推搡的人群,跑向囚禁着“白色闪电”的蒙古包。我偷偷掀起一小角布向里张望,“白色闪电”马头低垂轻轻呼着气,皮毛沾满灰土,红红的枪眼在左肩,萎靡不振的身躯与那天早晨的英姿截然不同,让人触目惊心。我突然感到人性残忍而自私,可怕的贪欲使如此美丽的生灵沦落到如此地步。

狂风怒号,草丘的剪影吞噬着草原。

“白色闪电”被牵入围马栏,一名身材敦实的牧民骑在马背上,拉了拉缰绳。猛然,“白色闪电”黯然的目光在与茫茫天际触碰的那一刻迸发出求生的光芒,它高声嘶叫迈开双蹄飞奔着,它愤怒地喷着鼻息,狂踢乱蹬,那牧民立刻被甩了下去。一个个驯马师被派上去,“白色闪电”奋力反抗,没有一个人能够在马背上停留太久。

太阳沉了下去,观众们开始议论纷纷。这时我看到一个人从暮色中走出,像是总指挥之类,他竟然从腰间拔出一把土枪,紧紧顶着“白色闪电”的头。人们惊讶地站起来,与此同时“白色闪电”猛然向前一跃,马头使劲向右甩,那人的枪被木桩撞在地上,同时他也被撞倒。栅栏被撞开,“白色闪电”疯狂向外冲去,其他牧民纷纷骑上马向它逃跑的方向追去。夜色虽已变得浓重,但“白色闪电”的灰白身影仍是如此刺目,如同一枚耀眼的光点向东方快速移动。人们乱作一团,我们一家三口只好紧急撤退。

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沉闷的雷声如同咆哮的神明,转眼间下起瓢泼大雨,大队人马随着“白色闪电”消失在雨中。

临行的那一天,人们告诉我,那天牧民在发现“白色闪电”时,它已被一辆卡车撞倒在公路上气绝身亡。“白色闪电”的头微微上扬,双眼凝视天空,它的鲜血染红了公路路面,染红了路边的野草。至于那个总指挥还在医院抢救,生死未卜,他为他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我站在清晨的草丘上,微风追逐着大片白云缓缓飘向远方。草原野马,是自由、勇强、坚毅的象征。我凝望远眺,仿佛看到一个不羁的灵魂,驰骋在茫茫草原,奔向遥远的天际。

关于草原的文章2:草原惊魂

文/沈凡琦

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在惊魂未定,满脑子都在回忆那段惊险而又愉快的旅程。

那一天,先是欣赏到了内蒙古风吹麦浪的景象,感受到了一望无际金灿灿油菜花的别样风情……最后,我们来到了景色独特的矿山公园。

才到公园门口,爸爸就喊道:“哟,咱门去找黄金啦!”表哥也回道:“好呀,好呀,找到也算我一份。”他俩的一唱一和顿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一路上树木稀少,但草特别多,特别繁茂。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一座凉亭,而老爸等几个“摄影师”还在后面一步几张照片地拍摄着,像蜗牛一般优哉游哉地挪了过来。整个矿山公园只有我们一行十人。这时叔叔向前看了看转身说道:“再往前不知要走多远,不如我们往回走吧!”表哥说:“人这么少,说不定还真有黄金呢!”这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说服了妈妈,又继续往前走去。

路上虽然可以见到几块崭新的木块,但路两旁却杂草丛生,看来这里真的很少有人来。我想:没人来就没人来,有什么大不了的,走走还挺不错的。正想着呢,冲在第一个的表哥大叫了一声:“蛇!”只见叔叔拿着一根结实的木棍小心地走了过去。顺着表哥手指的方向,一根长长的东西在木板的夹缝中扭来扭去。叔叔用木棍去挑它,我和妈妈异口同声地叫道:“不要挑了,不要挑了,快跑吧!”可表哥和叔叔一副毫不害怕的样子,还在挑着。我拉着妈妈拼了命地往回跑,路上的木板虽然歪歪扭扭的,我竟然没有摔跤,很快就跑回了凉亭那里。之后,叔叔告诉我:“我早料到这种人少的地方会有蛇,所以我和你哥一起找了根树棍,以防万一。”

离开矿山公园,我的心还在“砰砰”直跳。真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旅行呀!

关于草原的文章3:追梦

文/郁松寒

蓝天,是雄鹰的梦;草原,是骏马的梦;大海,是小溪的梦;秋果,是春花的梦。而文学,是我的梦。

是的,一个人可一贫如洗,却不可没有梦想;我们可以苟活,却不可没有“诗和远方”。网上曾经疯传的“微笑哥”总是让我感动:披着破大衣、啃着烧饼,一边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记得气象学家洛伦兹说过,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的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原本与缪斯女神是难以结缘的,就像不起眼的盖茨比,不自量力,觊觎富商小姐黛茜。然而,泉口的一块石头,往往能改变溪水的流向,自从初中一篇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发表”在课堂上之后,混沌蒙昧的心仿佛遽然间被一把火炬照亮。上师范学校的第二年,恰逢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在学校组织的“迎国庆现场命题作文竞赛”中,我这支“小荷”露出了“尖尖角”,居然荣获第一名,这不啻给自己的文学梦注入了鸡血。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追梦之路。

其实,人人都不乏斑斓的梦想,而每每总是“做梦的巨人,追梦的矮子”,行动的踟蹰最终让自己成为黄粱一梦的当代卢生。读书与写作,是件孤独的事儿。在当下喧嚣的社会里,需要屏蔽琐事的烦扰,淡泊功利的诱惑,重拾暌违的初心,沉浸宁静的港湾。多少个阒寂的夜晚,一杯茗,一盏灯,一卷书,一支笔,一个人,一帘梦,“茕茕孑立,踽踽独行”。但只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茫茫荒漠中的孤身跋涉者,也终有抵达绿洲的时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前不久,历时两年、四易其稿、40余万字的长篇处女作《追梦的人》终于由河南文艺出版社付梓面世了。谁知书中言,字字皆辛苦。摸着精美的封面,嗅着淡淡的书香,宛如老农在金黄的六月望着无垠的麦田,宛如母亲在产床上侧首望着襁褓中的婴儿……那种喜悦与欣慰,不是此中人,难解其中味。

我常常想,幸亏还有文学,让我有梦,让我的梦想有所皈依。文学,于今而言,也许只是风雨如晦中的缕缕微光,我奋力前行的终点也许仍是暗淡的,但至少在追梦的历程中,自己没有为世俗的旋涡所裹挟,没有为世间的一地鸡毛所掩埋。即便当不了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但完全可以是那个凿壁偷光的人!

关于草原的文章4:故乡在坝上草原

文/东山

我的故乡在那亘古不变的坝上草原,上世纪70年代,我出生在那里的小山村。虽久居都市,故乡却温暖着我的回忆,纵远隔千山万水,但仍眷恋着坝上草原的人和事。

故乡难忘。难忘的是一幅幅静谧祥和的故乡景,站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羊群像移动的棉花向你游来,偶尔几匹骏马飞驰而过,扬起尘土。湛蓝天空上大团大团的云朵在明媚的阳光下流动,投射出忽明忽暗交替的影子,让你不知道是地上羊群在动,还是天空的云朵在动……晨曦,万家的炊烟在雾霭中袅袅升起,吮吸一口清晨微凉但沁人心脾的空气,令人陶醉。午后像蓝宝石一样澄澈天空下,农人们吆喝牲畜呐喊声,乡亲们见面的嬉笑声,拖拉机的机器声,汇成一曲激昂奋进的劳动交响乐。黄昏绚烂的火烧云,催促农人赶回村里的前奏,夜晚和乡亲们坐在月光皎洁的农家院落,品茶纳凉,听蛙鸣、虫叫,以及时断时续的犬吠。

故乡难忘。难忘那一群群憨厚朴实的家乡人,最难以忘却的是邻里情。谁家娶媳妇、嫁闺女,村里的人都当成自家的事,切葱剥蒜,拉水端盘,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烟火弥漫,热闹非凡。当时我在村里上小学,下课铃一响,直奔办事人家,也顾不上看新人俊丑,端碗就吃,抹嘴就走,嘴上的油抹到手上,又将手在头上一蹭,像在自家一样随意,也没见过那家吝啬撵孩子,故乡的人就是这样的一家富有就是全村富有。

工作后,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去,临街大人小孩都在喊“套柱回来啦”。如小住几日,很难和至亲吃上几顿饭,今天东家叫吃山药鱼,明天西家叫吃山药糍粑。每次离家返城,乡亲们你送胡麻油,他送新莜面,说是纯正的特产。末了,到公路上候车,二、三十个乡亲送行,客车一到,呼啦啦围上来,乡亲们挥手告别,而我的眼泪奔涌而出。是啊,乡亲们除了纯正的情,还有那质朴的心。

故乡难忘。难忘那些趣味无穷的家乡事,其中颇耐人寻味的是冬天下雪套野兔,坝上草原冬天来的特别早,早晨醒来,大地被厚厚的大雪裹了个严严实实,而我心里像喝了蜂蜜一样的甜,因为这样的天我们就可以套野兔,首先在家用细铁丝加工五、六十个套子,在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踩着厚厚的积雪,说着、笑着、向村外的树林里走去,在树林里看到有野兔的爪印,我们小心翼翼把兔套撑好并固定在树上,因为野兔爱走回头路,直到把兔套全部撑完,天色也暗下来了,虽然我们手都冻僵了,想到明天早上肥美的野兔,心里乐滋滋的,睡觉还做了炖野味的美梦。

人到中年,对故乡便会生出无限的眷恋。辽阔的草原,游弋的白云,清新的空气以及那浪漫的儿时记忆,就像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久久萦绕。让一个天涯断肠的游子,在古道西风中,透过朦胧的泪眼,寻找回家的路。

关于草原的文章5:感受希拉穆仁草原

文/贾载明

在去希拉穆仁草原的路上,我问导游小姐:那里是不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导游小姐说:“不是,内蒙古有四大草原,最大的是呼伦贝尔草原,可见这种景象,最小的是希拉穆仁草原,并且草很稀疏、很浅。”

我有些失望。到草原的最大心愿,就是看无边无际的绿野和蓝蓝的天。看来这次这个心愿不能实现了。

我问:为何不安排到呼伦贝尔草原呢?导游小姐说:“那里离呼和浩特市太远了。”我又哦了一声。

驶进武川县,离我们去的草原不远了。沿途看到武川县的土质较好,原来这里是著名的“土豆”之乡,生长的“土豆”个大、皮薄,质量高,畅销远远近近。莜麦也是武川一宝,经科学化验,莜麦植物脂肪丰富,食后能分解出一种亚油酸物质,有防止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冠心病等功效。2004年,武川县被西部12省市新闻媒体评为“中国西部特色经济最佳县”、“马铃薯之乡”。

看不不到碧绿的草原,但看到了蒙古包群落,无疑,目的地到了。

到这里旅游,就是体验骑马驰骋草原。有点畏惧,但兴奋和勇气战胜了微弱的心虚。一个中年蒙古族妇女上前缠着我换上马靴,我不想换。那妇女说:“你穿的凉鞋,马跑起来要紧蹬马蹬,穿凉鞋不行的。”我只好换上马靴。妇人说:“租金40元!”我惊愕:这么多,其他地方才10元?妇人说:“那就20元吧。”我同意了。说,拿一双最大的。妇人拿来一双,穿上,大小正合适。而上马骑跨一圈需300元。

同行的一位女士,说过去骑过马,很不适应,不愿意再试。大家都劝她,终于将她劝上马。一位男士胆怯,说:“先试一下,感觉可以就骑上一阵,不行就拉到。”他蹬上马背一试,说:“不行!”翻身下马来。我对他说,找一匹温顺的马,保险无事。这一句提醒,他答应了。管马的迅速给他牵了一匹没有脾气的马来。

一群人里,我最先上马。当年读《三国演义》,刘备骑白马我印象很深,于是选择了一匹白马。在马倌护骑的帮助下,我跃身上马。刚坐定,突然,我的马下两个蒙古族马倌护骑激烈拼打起来。没有听到吵嘴的声音,怎么就打起来了呢?离我太近了,担心殃及池鱼,急急叫扶我上马的马倌牵着我的马走远一些。好在短兵相接搏击一分多钟后,被他们的同伴拉开了。原来矛盾的原因是争你强我弱,争地位,争谁是老大。

我们的“骑兵队伍”出发了。我胯下的白马,并不与其它马拉开距离,非要紧紧与其它马挨着,以至于有时我的脚和与我并行的骑者紧紧擦过。我们一行八骑,另有两个马倌护队。马倌对我们说:“马如果不走正道,向左走你就拉右边缰绳,向右走你就拉左边缰绳。要让马停下就正正的拉住缰绳。”

我的白马不怎么安分,偶尔去挑逗身旁的马,嗅嗅人家的嘴,粘粘人家的脸。这时,我便赶紧把它的头拉回。

有时快行,有时慢行。当马快行时,身体在马背上不停起伏,屁股落在马鞍上,腾的隐隐地痛。我便双脚紧蹬马蹬,让屁股轻轻落下马鞍,这样就避免疼痛了。

那个怕上马的同伴,骑在马背上,腰杆很僵硬,背直挺挺的,有些颤颤栗栗。看着他那模样,大家都哧哧地笑。后来,他慢慢适应了。还换了一匹较高大的马。

第一次骑马,自然感觉很新鲜,当马慢行的时候,就悠闲地抬头巡视远方。看蓝天,似乎低了很多,白云缱卷,凉风阵阵。我竟然哼起“马儿你慢些走“的歌来。蒙古族是马背上民族,近1000年前,成吉思汗靠一匹马,一张弓横扫六合,建立强大帝国,不仅威震亚洲,而且震撼欧洲,改变几多世界历史。可见马的力量是多么巨大。不过,人类需要安宁,和平,就让马儿永远这样悠闲慢慢跑吧。

行走了约半小时,下马休息,两个马倌趁此机会捞小费,问哪些人愿意狂奔。大多不敢,有三人愿意,讲定奔跑一次每人60元。于是愿意者上马狂奔起来,一两分钟时间,一大圈就奔完了。当然不是独自狂奔,而是马倌护理着。

接着大家又上马,如原来的速度,行进了一会,在一个地方停下,说是看沼泽,其实沼泽很不明显,只是地势低洼一些,土湿润一些,草密绿一些。主要目的是要我们消费,品尝奶茶、奶酪和小米都不要钱,这些东西都很可口,很香。特别是奶茶,跑马后有些渴,我喝了两小碗奶茶。付费的项目是那些蒙古族妇女给你穿上花花绿绿的服装,戴上蒙古族将军帽子,要你照相。拿给我戴的帽子是一顶王爷帽,我很惬意。我取笑骑马胆怯的那位同伴,说你那帽子的尖部是绿色的,大家哈哈地笑,他自己也笑起来。他取下帽子要求给我调换,我却不愿意。他说戴上王爷的帽子照一张相,我同意了。我自然也照了王爷相。还没完,那些蒙古族妇女抱了一只小羊拽进我怀中,要我搂着羊照一张。

在返回的路上,大家不停催马快跑,我的白马比较稳健,一直靠前,并领先两三次,有一次狂奔,但只有一瞬间。

下马后,不能迅速离开草原,因为安排晚上住蒙古包。离吃晚饭的时间还早,我们便踏进草原。正好有一牧羊人在放牧羊群。问有多少只羊群,牧羊人答有100多只。有的羊真大,像小牛一般。问牧羊人多少钱一只,答曰:“七八百元。”真贵呀!又问牧羊人:一次放牧后,大约隔多长时间又可以放牧?答曰:“要看下不下雨,如果雨水多,草长的快,可以天天放牧。”我啊了一声:看来水真是生命之源啦!

有人的手挨了一下长得比较高的植物,感觉又痒又疼。这也是到高原留下的记忆吧。

吃晚饭时,看到草原落日,胭红如血。我跑到室外,拍摄下了几张,不管效果如何,也是留下一种感觉吧。

关于草原的文章6:我的草原我的家

文/包伶俐

这里曾经都是僧格林沁王爷府的牧场。汩汩的泉水,广袤的草原,静静地孕育着草原生态文化。近几十年,由于农耕文化亵渎、蹂躏、吞并草原文化,草原日渐萎缩。世世代代放牧为生的牧民,放牧的间隙,痛苦地拿起锄镐,开垦耕耘。草原和耕地相互矛盾着,相互依托着。因而形成了草原中镶嵌着农田,农田包裹草原的半农半牧区独有的景观。

家乡有一种流传很久的习俗。端午时节都要和亲朋好友一起野游。看看草原、玩玩水,亲近大自然。今年,端午节前后都有朋友前来游玩拍照,也给了我多次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因干旱少雨,地里的禾苗无精打采地呻吟着。村村通水泥路纵横交错,延伸到每一处你想去的地方。朋友来了,必须领他们去有水有花的地方游玩,在家乡,是凡盛开黄花的草原都有水,只不过,水多水少而已,准确的说,应该叫湿地草原吧。五月,家乡的湿地草原是最美的。紫色的鸢尾花、黄色的毛艮、雅葱、雏菊交相辉映,如同草原上刷了一层金粉,点缀几颗玛瑙,碧波金浪。蝴蝶在花海中漫舞。微风中混合着鲜花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静静地观赏着美景。前来游玩的朋友们孩童般欢呼雀跃,不断地变换着姿态拍照。每一个朋友都尽兴的游玩,恋恋不舍的离开。离开前总是忧心忡忡地说一句:“好好保护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因为他们看到了,乱扔垃圾和随意踩踏的不和谐因素。甚至有的游玩者,手拿一束束鲜花拍照。因为他们知道,这片草原虽然和记忆中的草原无法媲美。但是,这样的草原在家乡已经凤毛麟角般稀缺了。

我生在草原长在草原,草原就是我的母亲,草原就是我的家。骨髓里早已注入了草原的情怀,灵魂早已和草原融为一体。时时刻刻,心中总有一份深深地愿望。很想很想,把这唯美的草原景色,永远的舒展在梦中;让这如醉如痴的草原意境,永恒镌刻在心灵深处。

我的草原我的家,是我永生的眷恋。

关于草原的文章7:《草原》教学反思

文/王聪瑞老师

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由于本文是本组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兴趣。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2揣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其次,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方面,我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草原的美景分为三大部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图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另一方面,我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由于品读优美语句,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于是,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此外,我还出示优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优美的句子,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式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深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相互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我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进西部,了解西部和热爱西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即使学生和老师是多么喜欢这篇课文,多么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师生从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从文章字里行间中能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但是始终未能亲身到辽阔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这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感遗憾。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确如此,我个人认为,假如学生和老师都能到蒙古草原中走一趟,置身其中,相信体会绝对比现在看图片、看书、看录像、读书深刻得多。

关于草原的文章8:家依祁连山

文/滕建民

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构成了一幅壮美的乡村风景画。它的背景是河西走廊有名的祁连山。这幅画是定格在我童年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自幼生活在祁连山下,对山自然比别人有更多的依恋和柔情。我每天对着的是尺幅千里的祁连山画卷,从记事起,特别是夏天,天气变化无常,大人们早上出工,都要看对面的山,山顶上若有阴云飘浮,村人断定说天气要下雨,就得备好避雨的物件,或是破麻袋片,或是厚一点的衣物。若要看到傍晚的云霞亲吻山顶,染红天际。村人就会在预测的时间内,放心地脱土坯,抹煤块,上地也不用备雨具。

我们把祁连山延伸在民乐县境内的一座山峰称作老君山。

其实,它的原名应是老金山,距县城西南大概18公里,以出产金沙得名,老君山山势高峻,威严挺拔,海拔4400米的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是祁连山在河西走廊南端,海拔4200米以上山脉的高峰之一。民乐县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曾设金山郡、金山县,也是由此山名而取的郡县名。远眺老君山,雪峰线以上是青色的岩石,雪线以下是碧绿的草地,再往下看,山坡四周附近分布着形于泥盆纪的厚层砾岩。

延绵在民乐境内百公里的祁连山,它不仅仅有一座老君山峰。那壁立千仞,怪石林立的扁都口,一个个坚硬,粗粝,峥嵘,形似虎豹,体态如狮像的巨石,形成了险要地势的威严与气势,一条条圆润,苍茫,拙朴的山脊线,成就了祁连山的冷峻与苍茫。

依祁连山生活的人们,对山的依恋和情怀,是平原生活的人无法体验和理解的。

当春风打着口哨,在祁连山下回响时,那如玉琢银雕的雪峰也渐渐卸下了冷若冰霜的面孔,呈现出了温婉柔情的模样。依山而居的村民们在尘土飞扬的田野里,手扶犁耙,扬鞭吆喝,跟着浑身使劲的老牛,在被犁铧翻起的土地上,耕耘未来,播种心中的美好愿望。喘息的当中,他们挺起弯着的腰,眯眼凝视祁连山顶的白雪,仿佛期待答案。片刻功夫后突然抬高胳膊,手掌对着嘴“噗”地一下,零星的唾液溅在手上,双手交织搓一下,然后紧握靠在腿上的犁耙,使劲扬起鞭子在牛的身上轻轻一甩,“哞”地一声,被拴在一起的两头牛,拉着架在身上的犁铧,甩开欢实的尾巴,迈着飞快的蹄子,踏着一致的步子,拼命前行,犁铧两边翻滚着热土的浪花。不多时日,一块一块新翻的土地,被山中流出的雪水浇灌得温润柔酥,绵软如床。祁连山顶的白雪给了农人们信心和希望。

夏日的阳光洒满大地,青草在山洼沟壑处肆意宣泄,辛苦了一季的老牛终于可以卸下犁铧,跟着主人进祁连山休养一阵子了,那些整天“咩咩咩”撒娇的羊们也跟着沾光。

水草丰盛的祁连山草原,是牛羊马儿的乐园。牛羊均匀地散落在草地上,仿佛天河的星星,白的耀眼,黑的深沉。扣在地上的帐篷如绿色中生出的大朵蘑菇,古朴、简约。

秋天的祁连山,色彩不只是单调的黄色,阴洼的山坡上树木葱郁,阳面的山坡上绿荫里透着淡黄色、红色、橘黄色、紫红色、还有金色,仿佛浓重的水彩涂在了大山的脸蛋上。悠扬的牧羊小调穿破大地的宁静,在草原深处回荡。满山绿树红叶映红了山坡,一片片,一缕缕不同的色彩,点缀起了祁连山整个秋天的色调。红、黄、绿把秋季赋予多彩多姿的色泽都给了祁连山。进山拉煤的人每人袋子里都是满当当的收获,野草莓啊,酸刺果啊,还有治疗冻伤的冬青,驱逐房间异味的柏香,以及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松塔……

冬天的祁连山多了威严和冷峻。雪,沉静地覆盖着大地,田野、草原、与山连在一起,构成了如童话般的冰雪王国。雪国的纯洁,以诗意般的沉默,赐予依山生活的人们诗意般的思索和想象。那披银甲、挂银盔的森林,一排排,一队队,仿佛蓄意待发的士兵,时刻等待生命冲锋的号令。那座与蓝天对接的雪峰,就像一位身披白色斗篷的将军,那充满睿智的眼神里,折射出一种让人无法抵达的威严和力量。

祁连山丰沛的雪水,孕育了河西走廊的富庶和美丽。祖辈们的汗水和着祁连冰雪的慷慨施予,使高原黑黝黝的土地成为丰盛的粮仓。早在新石器时期末,人类的足迹就遍布祁连山下。民乐东、西灰山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的祖先在祁连山下创造发明了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史。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已消失于祁连山下的黑水国、昭武城,月氏城,骆驼城,足以证明河西走廊曾经的繁荣和兴旺。也正是由于丝路的畅通无阻,才拉近了东西方的距离。

历史上河西走廊生活的汉族、月氏、羌人、鲜卑、契丹、突厥、党项等民族,靠大自然赐予祁连山的富饶,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迁徙、游牧、生息。为了生存的利益,时而交往时而争战,时而分裂时而统一。部落氏族,随时衰亡随时兴盛。他们各自创造了具有草原特质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明。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西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兼并融合,形成了具有西部特点的多元历史文化。

严酷高原的疾风与冰雪,历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把沧桑厚重的印迹深深刻在了祁连山的山峰、峭壁上。

依山而居的我,在开满马莲花的草地上度过了愉快的童年生活,那蓝茵茵耀眼的花瓣,像一双闪亮的眼眸,刻在了我的记忆力。虽然,她随时光的流失,而很快消失在季节的深处,但我依然能看到她的妍丽,依旧能闻到那悠长的清香味。

此刻,在与山峰对视的刹那,我理解了大山眼神里充满的失望和忧虑,我也读懂了藏在它心底的信心与期待……

关于草原的文章9:草原三色与我

文/雪松

草原三色与我

那些没去过草原而向往草原的人,往往把草原想象得非常美丽,如诗如画。

那些去过草原游玩而不是体味草原四季的人,往往选中的是草原上最好的季节,他们眼中的草原是满目绿色,鲜花遍野,牛羊如云,美不胜收。

是的,草原是很美的。

我在草原上生活过,体味过草原上的每个季节,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溶进了辽阔而又让人迷茫的大草原。

在我的眼中,草原只有三种颜色。这三种颜色伴随着季节的变幻涂抹了整个大草原,色彩分明而又清晰,释放着大草原无穷的魅力。我的全部情感,我的全部身心,我的全部行为,也随着这三种颜色变幻着。整整十年了,心随颜色动,情跟颜色走。

大草原的三种颜色,绿,黄,白。

绿色,是大草原最美的颜色。

春风,轻轻地揭去了冬天盖在草原上厚重而又柔软的雪被,唤醒了沉睡的草原。小草便懒懒的,不情愿的长出了淡淡的,嫩嫩的绿色。

当无数朵小花如同闪烁的群星开遍墨绿色大草原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如同出征前的士兵,激动万分。我的情感就象银河波涛汹涌,因为,我新一轮的拼搏就要开始了。

当羊群如同牧鞭抖落了蓝天上片片白云的时候,我却把无名的烦恼扔上了九重天外。我已打好了出征的行装,背囊在肩。

当那条呆笨的老黄牛,拉着那辆破旧的勒勒车重叠着往日车辙的时候,我也伴随着草原上淡淡的簿雾,踏上了无路的征程。

当百灵鸟把浪漫而又温柔的情歌唱进毡房的时候,我却告别了美丽的姑娘和那位善良的老阿爸,一个人走进了茫茫的大草原。

黄色,是草原的秋色。

整整十年,当绿草变黄的时候,我没有一次听到过落叶的声音,因为草原上没有树。我更没有听到过花儿凋谢时的哀叹,也许,草原上的花儿开得太小太小。我踏着绿色去,却披着黄色归,满身风尘,无人相伴。

白色,是草原的冬色。

白色迷茫,雪浪涛天,风中的清雪沿着地面刮过。摧残着无力的小草,摧残着牛和羊,骏马收缰,人弁马鞍。毡房里牛粪炉中微弱的残火,怎能敌挡住大草原上呼啸的寒风。我卷缩在小小的炉火旁,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