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文章

请欣赏婚礼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婚礼文章1:坐正席

文/彭梁心

坐正席是湘西土家族婚礼中的一道重要程序,它既像席,又不是席,它是未开席前的一道别具风情的席。它的热闹、它的喜庆,是正式酒宴难以与之媲美的。

能坐正席的人是有身份讲究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坐在正席上,只有新郎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伯伯叔叔、公公婆婆、外公外婆一干人等才能拥有坐正席的资格。

当新娘被呜哩哇啦的唢呐迎进了新房,当其他的新婚程序完成得差不多了,便也到了坐正席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厨房里的师傅便是最为忙碌的一群人。走进厨房,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下子便将喜庆的气氛弄起来了。飘起的缕缕烟雾,一口口欢唱的铁锅,各样的菜肴也都在那里挤眉弄眼地向你显耀。

督官的几声呼唤,原还散在各处的桌子、各样的凳子,一阵阵地都变得兴奋起来,它们乖乖地伏在赶来的人们手里,让人们或提着或抱着或举着。主人的堂屋里,那则是另一番的热闹。

桌子进了堂屋,叽叽喳喳地乐了起来。它们这里嚷嚷着,那里嚷嚷着,手舞足蹈地。督官的手挥了几挥,它们又一个个地挪开了身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一律地在堂屋里旁若无人地亲热起来。原还有些散乱的它们,很快站成了排,列成了阵,仿佛也在迫不及待地想瞅一瞅要来的新娘。

坐正席的人陆陆续续地朝着堂屋走来了,彼此的脸上满是笑,仿佛刚刚走进堂屋,他们就被那一排排一列列的桌子感染了。他们围在桌子边,在凳子上坐了下来,那彼此的脸,一律地眉飞色舞。

帮忙的人这时可忙了,他们将一样样的菜从厨房里端进堂屋,随后,另一些人马上伸出了手,将那琳琅满目的菜一样样地摆上了桌。还有懂得风俗的,专门在那里整理着一桌菜的上下左右的顺序。开始各样的菜碗还有些零零落落的,但一阵穿梭的人影过后,那一长溜一长溜的桌面上全都站得整整齐齐了。整个的堂屋,溢出一阵阵的香味儿,它们全都不容商量地朝你走来,很强势地钻进你的鼻,就连站在一边看热闹的人群也忍不住一次次地抽动着鼻子。

桌上的菜摆得满满当当了,凳子上全坐满了人,但那筷子还静静地呆在桌面上左瞅瞅,右看看。新郎新娘还没来呢,于是,一双双的眼睛都瞅向了新郎新娘要来的方向,眼睛里既充满着渴盼,也满溢了喜悦。

新郎的身影在那门边晃了一下,身上背着一个贴着大“喜”的背篓,接着,新娘的身影从那门洞里出现了。两人的后面还跟着一个妇人,她的手里稳稳地端着个茶盘,茶盘里摆了满满当当的茶,看到堂屋里那一张张喜悦的脸,茶杯里的茶似乎也有些激动了,在茶杯里晃来晃去地舞蹈,随后,满堂屋便又多了一阵阵的茶香。

新郎在前面走,新娘在后面走,他们朝着坐在堂屋里的人走来。

新郎的手里拿着一包揭开了包装的烟,走到一个人的身边,便抽出两支烟,双手横拿着,然后,亲热地朝那人唤一声,或舅舅,或舅娘,或伯伯或伯娘。被喊的人答得很喜悦,同时,也双手接过了烟。两支烟刚刚放在桌上,新娘端着茶杯跟来了,唤了一声,甜甜地,让人听着舒服得很。不论是接茶的男人,还是接茶的女人,接过新娘茶时,都免不了会来上一句两句祝福的话,有些还会与新娘开一开玩笑。新娘倒也懂得乡村的规矩,脸上羞涩,却不恼怒。

烟送了,茶送了,一个个的人也甜甜地都唤了,不懂的人这时终于有些明白了,在这样的方式里,新娘把一个个的亲戚全都唤了个遍,也认了个遍。

新娘在坐正席上认亲,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出嫁前,她要为坐正席的每个人打一双布鞋,忙不过来了,就得请上村里要好的姐妹们。娘家转角楼的闺房里,那就分外热闹了,叽叽喳喳,像枝头上跳来跃去的鸟。有时,热闹也会移到室外的某棵大树下,她们围桌而坐,手里忙着针线,嘴里嘻嘻哈哈。知心的话儿,似乎永远没个尽头。公公婆婆脚的大小,七大姑八大姨脚的大小,伯伯叔叔的,外公外婆的,早有夫家将各自的尺码报来了。

新郎背篓里自然是装不尽那些布鞋,没关系,早就安排了一个专来为新郎背鞋的人,那人走在新郎新娘的后面。一双双新布鞋似乎也受到喜悦感染,耐不住寂寞地从那背篓里探出了一个个的头朝外面望来望去。新郎唤声舅,新娘也唤一声舅,然后,新娘双手捧着布鞋,送给刚唤的七大姑八大姨等等一干人。接过布鞋的人有些“得意”起来,要知道,这不只是一种脸面,也是一种吉祥!

新郎新娘在一个个送的过程中,坐正席的人该喝的也照样地在喝着,该吃的也都在吃着。他们一边享受着美味,一边享受着福气。

接过新郎新娘送的布鞋时,他们拿起了摆在桌上的茶杯。茶喝完了,杯子得返给两位新人。新郎接过茶杯,转身放在后面妇人端着的茶盘里。返回的那一只只的茶杯里,当然不会再有茶水了,而是一个个的红包,那是叔叔伯伯们、公公婆婆们、七大姑八大姨们送给新郎新娘的新婚祝福。

婚礼文章2:忆旧时婚礼 看今朝富民

文/钱建华

俗话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人生的一件终身大事。因此无论贫穷富裕,举办婚礼都是必不可少的,且总想尽可能地办得隆重、热闹、风光。而婚礼的规模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的国民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条件水平。

1978年,笔者择日年初二结婚。于是提前数日开始婚礼前必须的筹备工作。说起筹备,其实当时最主要的还是准备新郎的“行头”。母亲给我新做了一件面料为“卡其布”、藏青色的中山装,配穿当兵时的草绿色军裤。至于皮鞋、手表等其他“行头”,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无能为力了。但人生一世,结婚一次,面子还是要的,无奈之下,唯一的办法只得借“行头”,以解燃眉之急。

我有个堂兄,因为娶了位上海姑娘,也就有了个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丈母家,所以堂兄近水楼台先得月,不但有双新皮鞋,还有块当时了不起的上海牌手表。眼看婚期临近,堂兄看出了我的心思后主动提出愿意将皮鞋、手表等借我一用。但由于堂兄所穿皮鞋的尺码比我的鞋码大,为了能穿着合适跟脚,于是我在皮鞋肚里垫了二层鞋垫。有了“三新”,新衣服,新皮鞋,新手表的我,结婚那天总算风风光光地做了回体面潇洒的新郎官。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高,年轻人嫁娶时新郎新娘的“行头”、婚礼仪式的规模、隆重热烈的程度也与时俱进,不断攀升,喜宴的酒席也从旧时的几桌发展到了几十桌,每桌酒菜的花费也从旧时的几十元提升到了千元以上。不但如此,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将喜宴办在了4星级以上的大酒店,请来专业的礼仪公司策划主持婚礼。我那时结婚迎亲步行,“起妆”手提肩扛,而今的接新娘是由若干辆中高档轿车组成的车队,可谓浩浩荡荡,煞是风光。这真是:“忆往昔婚礼,天壤之别,看今朝民生,胜似天堂”。

建国65周年,弹指一挥间。国富民强也好,民富国强也罢,总之,国是由无数的小家而组成的大家。如今,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富有和谐、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有力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昨天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民富国强,繁荣昌盛!”

婚礼文章3:旧时的乡下婚礼

文/马东芳

旧时,乡下娶新媳妇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就是装饰新房。新房墙壁四周得用白纸裱得白亮亮的,房顶墙围用花纸裱上,再把窗户糊上一层粉红的薄纸,映得白亮亮的墙,新崭崭的箱柜桌椅粉粉嘟嘟的,整个屋子便荡漾着喜气新气。

迎接新媳妇的娶亲队伍一大早就要出发。待临近中午时分,新郎及亲朋好友前来帮忙贺喜的人,便前前后后奔出家门到远处悠悠地张望,盼着那辆迎了新娘的车的到来。用来迎亲的车通常是马车,拉车的马头上戴着大红花,车上搭两个席做篷子,篷子前后都搭着蓝色的布帘,篷子上挂着大红花,新媳妇就蒙着一红盖头坐在车篷里,一路上什么也看不见,而外面的人也只知道是新媳妇的车过来了,难见新媳妇之芳容。马车走得慢,悠悠荡荡坐在车里面的新媳妇,一路上自有充足的时间细细品味即为人妻的那一份激动与幸福。

远处已隐隐有爆竹响起,自家的小孩子便由大人引领着去抢摘新媳妇马车上的大红花,据说那花儿能给孩子带来幸福与吉祥,自觉无此缘分的孩子便早早爬上新媳妇的炕上乱踩乱闹,急急地等待着新媳妇进门的那一刻。新媳妇进得家门的时刻,几乎一个瞬间,小孩子顾不得看新媳妇,只是你争我抢地把糊在窗棂上的粉红的窗纸打碎,一个格也不放过,而且打得越烂越好,习俗如此,究竟为何不得而知。

新媳妇终于进了夫婿家的门,便是高潮迭起的时刻。喧闹的人群簇拥着新人拜完了天地,一路笑闹着拥入新房,有人便兴致勃勃地一把掀起新媳妇的红盖头,这时的新媳妇盘腿坐在铺盖全新的大炕一角,静静地什么话也不会多说,被一些谗兮兮的楞头小伙捏来搡去逼急了,一些性情烈烈的,也会上去给他们一个脆脆的耳光。

新媳妇的端庄、矜持、羞涩、娇媚,真是惹人怜爱,就连一些平日里难得开口一笑端着架子的邻里长辈们,也借了3天之内无大小的幌子,忍不住凑上前在新媳妇面前调侃,捡个便宜沾沾,来一次情感的宣泄。

外面院子支起的几口大锅早已腾腾冒着热气,溢着香气,绿色帆布搭起的大帐篷里,已有了碗筷与酒杯的碰撞声,肚子咕咕叫的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开始各自在一大溜桌子旁寻个合适的位子,咽着唾液等着上菜。乡下妇女爱喝几口的,着了机会便试着抿几口辣烈烈的烧酒,精神也来了脸也红红的。小孩子们便吃菜,忙不迭地从浅浅的碟里夹些塞进自己的小嘴里,碟是一会儿便见了底。下一步便是盼着那白胖胖的香喷喷的白面馒头和一碗大菜上桌,通常是白菜粉条飘着油花儿,尤其是摆在碗浮头的几块大肉,几颗圆溜溜的肉丸子,更是撩人食欲。

酒足饭饱之后,娘家人抹抹油嘴该是离开的时候了,这一刻,被留下的新媳妇便真有几份惶惶不安,纵有千般依恋万般不舍,无济于事,泼出去的水喽。这时候的新媳妇才如梦方醒于无助中寻找着自己终身相托的人。而穿戴一新的新郎此时正在团团转地应酬八方来客,尚无暇顾及自己娶来的新媳妇,心却悠悠地系着,忙里偷闲便去新房里看看自家新人一眼,而新郎一进门,则会引起愣头小伙儿及娘们的一阵更大的哄闹,于是新郎便又悄悄退了去,还是剩下新媳妇一个人抵挡着。

夜深了,闹新房的人们渐渐散去了,而剩下一些精力过剩的小伙子,总变着法子,赖在那里,而新郎关门之前必须门里柜里清点一番,以免留下什么“隐祸”……窗外,几个顽固的小伙儿,终究受不住那一份寒冷与寂寞,悄悄退去。不过也真有多情的主儿裹个大衣靠在人家新房门上一夜,第二天新娘一开门,尚在美梦中的汉子便骨碌碌地摔进门来…

婚礼文章4:读胡兰成《婚礼》

文/风羽琳琅

喜欢胡兰成的文字,是很偶然的,一个朋友推荐给我他的《山河岁月》,不过我先买来看的是《今生今世》。

《今生今世》这本书买来好久了,一直都是断断续续的看,到现在也没有看完。最开始是挑着看,然后是跟着目录看,现在大都是随手翻开,翻到哪页便看哪页,因为是散文,并不成章,所以这样看着倒也还好。我很喜欢胡兰成的文字,有着民国文人的温润与细腻,他的细腻并不显得矫情,反而很自然和通达。

今天翻到了《婚礼》这一篇,他写旧时婚礼,也写他自己的婚礼。开篇第一句便是“我喜爱旧时婚姻”。通篇看完,只觉得旧时的婚礼,极琐碎,极喜庆,也热闹的很,并有着浓浓地仪式感。“房族里都来帮忙,抬轿赶市,司账司厨,女人则帮烧饭送茶,照应人客,长辈们都和悦,子弟们都齐心齐意,姊妹嫂嫂们都随叫随应,虽然尚未发花轿,亦已热闹堂堂,是喜事人家了。”单单只是看纸上的文字,都能感受到扑面的融融喜气。文中他铺铺切切地写了旧时婚礼的许多形式和暗含的说法,牵涉进来的人数之多,延续的时日之长,也真的是我从未见过的。

中国是乡土社会,我们的很多东西是地域的,我们常说乡愁乡愁,乡愁就是那所有乡村文化的串联,那还残存沿袭着的仪式和乡民日常琐事里的说法。邻里之情、孝悌之义,在仪式的繁琐和重复中,不断地确认和提醒着这些,也是通过这样的事儿,将乡里的人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形成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有情,有亲。

现在我们看到,即使是在乡村里,很多传统的仪式也不复存在了,这总是有些可惜的。

婚礼文章5:婚礼前的雪花

文/徐富贤

这场雪来得有些晚,漫天飞舞,异常浓烈。地上的白越积越厚,仿佛是深深一吻,要定了终身。

浪漫情城,天上月光也温柔皎洁,山上星星永不泯灭,这样的夜晚怎能辜负,索性把旧时光拿来回味:那些年,电灯在乡下还没有完全普及,灯光也不稳定,上晚自习突然停电是我们最期待的事情,瞬间就让世界黯然了。这时候即使点上煤气灯,也要摸索着去找到火柴盒,就这样的一阵空闲时光,我们也能肆意放松和快乐。整个教室瞬间沸腾起来,你追我跑,掀起泥地上尘土飞扬,没有玻璃的窗框任我们自由出入,就在自以为完美转身的瞬间,一个趔趄摔下去,意外的撞掉了我一颗牙齿的一个角。你停住脚步惶恐不安,我忐忑的用手抹了一把,哇!出血了,不太疼痛却使我哭泣不止,你手足无措的安慰我,为我扮鬼脸,让我破涕为笑。这成竟然了我们日后友情的见证。时光飞逝,岁月在我们彼此的脸上都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唯有这颗残牙芳华依旧。每个清晨面对镜子给自己一个甜蜜的微笑,也窥见了你我的青春与记忆深处的那段青涩又酸楚的故事。

小河弯弯,柳树青青,鹅卵石被流水冲刷得异常干净,秋冬季水消下去,我们就在石头上面跳来蹦去,留下一串串脚印。用小石片堆砌的房子,装满了我们的笑声。泥墙上为彼此画上各种简笔画,沙堆见证了小脚渐渐长大。黑暗中藏有太多的鬼怪故事,河心公园还有我们的脸红、心动、别扭、争执、互助……

追索过去,日子简单真实,逐梦前行,拷问现在,各自忙碌,收获寥寥。眼里却终究沉淀着斑斑往事,记忆也沉甸甸的。那是个温润的季节,我们慢条斯理去琴房练习考试曲目,《我们的田野》一遍又一遍用指尖拨动着琴键也拨动着苦涩。累了歇下来,侥幸的以为和往常一样无人管束,就在长廊上打打闹闹,突然我看见你僵住了,脸上的笑意瞬间凝固,眼神透露出无奈,我回头一看,琴法老师静默地站在身后,用犀利的眼神数落着我们的过失。我俩悻悻的跟在老师身后去还课,原本还自认为弹得悠扬的曲子,不知怎么了颤抖的双手完全不听使唤,指尖与琴键乱了和谐,老师的眼里燃烧着愤怒,我们的内心充斥着自责,这场检阅不欢而散。

春来秋往,无论驻守还是漂流,我们都带着微薄的行李,和丰盛的自己,兜兜转转,又在情城相遇。过些时日,你将穿上梦想的百褶裙,带上水晶的花冠闪耀你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或许,微笑与泪水也会一并挂在脸上,内心有太多不舍……今夜,我温了一壶酒,我们畅谈过去,喜悦和泪水交织着,就算是我为你单身生活举行的一场告别仪式吧,我陪着你尽情喝下。

春天来了,雪花还在飘落,在这个孕育希望的季节,惟愿你带着五彩缤纷的心情走进纯洁美好的殿堂,续写更加美好的人生。

婚礼文章6:不寻常的婚礼

九一年“五?四”前夕的一天,风和日丽,喜气盈门。喜庆的婚礼在渭滨区石坝河乡王家河村五组杨家山一户农家小院里隆重举行。驻村社教工作组组长和副组长罗建军、冯殿礼也来恭贺致喜,使婚礼喜上加喜,异乎寻常。

在这以前,村上也有一些青年结婚,社教工作组的同志都未去过,为什么单单这回婚礼,他们不怕山高路陡,非去不可?

问题还得从新郎杨天良说起。

小杨初中毕业回到村上,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六八年因偷盗自行车被劳教四年多。今年社教以来,小杨在社教工作组、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帮教下,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法、知法、守法,专心致志地听取专题宣讲,并联系实际谈心得体会,坚持为村民做好人好事,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村民大会上演出的陕西快书《两次社教不一般》《富裕的日子逗人笑》受到了区社教办的领导和村民群众的好评。不少村民高兴地说:“社教和学法依法守法使小杨这匹野马变成了千里马了!”小杨的变化,使远在甘肃陇西的俊秀姑娘赵玉玲萌动了爱心,飞到了小杨的身边,两颗相爱的心贴得更紧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何况对社教中的这样一个回头浪子,社教工作组的同志为之高兴。他们的婚礼怎能不去恭贺致喜呢?

婚礼中,小杨衣着笔挺的黑色西装更显得英俊潇洒,新娘玉玲衣着红艳的衣裙越发显得俊美秀丽。社教工作组的同志和村民们蔟拥着,欢笑着,并对这对新婚夫妇表达了美好的祝福。大伙儿说:“这真是一个不寻常的婚礼!”

婚礼文章7:婚礼上深情地呼唤

文/晓地

参加过无数次婚礼,从未被深深打动过。这一次,却被一声深情的呼唤湿润了眼眶。

前不久,参加同事女儿的婚礼。在司仪的主持下,婚礼正按照程序, 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轮到新娘子讲话时,只见她握话筒的手微微地颤抖着,一句话,激起了全场情感的波澜。

她说,今天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我首先要感谢一位长辈,她就是我的祖母。是她从小将我抚养长大,在爸爸妈妈上班的日子,她抚育了我、陪伴着我,让我在爱的温暖中健康成长。

今天,在这儿,我要大声说:阿奶谢谢您!感谢您无微不至的关爱!

话音未落,新娘已泪挂红腮。

这时,全场霎时安静了下来。“阿奶谢谢您!”的呼唤,在婚礼礼堂的上空久久回荡,出席婚礼的嘉宾们无不为之感动,有的老年人正悄悄的用手绢拭擦着眼角。

突然,暴风雨般的掌声向着新娘响起。

此刻,她是天底下最美丽的新娘!

婚礼文章8:婚礼

文/有谷

婚 礼

当今,西川之民俗颇盛。祭祖、敬神、丧葬、嫁娶、生子、建房等等皆有一番讲究。生子建房之讲究据说多有科学依据(譬如孕妇不能吃兔肉,羊肉,建房要跟据主人生辰八字推算动土时间云云),虽不可考,亦不能多提,否则,引起民愤,下场堪忧。祭祖敬神显得太庄,丧葬又太悲,唯有嫁娶最热闹,而且情趣颇多,最为可观。

吾一友近日完婚,邀至。且还需委托我要做伴郎一职,万万推辞不得。也不知是由于交情甚深,还是以为我乃未婚,单身之故。(伴郎,伴娘一说大抵源自西方,但究竟是需童男、童女还是处男、处女吾不得而知,故有此一猜。)也罢,既然推脱不得,那就当体会一着,还有得红包拿,何乐而不为。

清明,彩车至。据吾所知,古之迎亲用的是花轿,而轿是要以抬轿人数的多寡来论尊卑的。如"八抬大轿"云云。那么今之彩车也势必要有个鸡鸭猫狗,高低贵贱之分。愚以为,现今人们大多会以所用车辆价格来划分彼此档次。要不然怎么会有人不惜数月工资去租得别人豪车来为自己添彩呢?吾友之彩车不便估,反正他自己没车。早饭过后,问明礼数,便要启程迎亲。其实吾友二人早已同居多时,(或许新娘子是昨天晚上后半夜才回的娘家呢--呵呵,仅猜测而已),今日又何必多劳此一举。不过,既然传统中有此一说,后人还是不防照做。到点,开门,上车不提。不多时,便迎得新娘同驾而归,女方众送亲好友乘车紧随其后,据安排,车队需绕城一周,以示主人风光。也悻然,目下婚庆彩礼多以纸质货币形式体现,如若回头数十年,要让人抬着缝纫机,高低柜之类绕城一周,那后果可不敢想。

正午时分,车队准时到达(途中加减时速自不必提)。一顿欢呼喝彩之后,便要开始拜堂成亲。

传统之俗,成亲须得四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亲朋,四乃夫妻对拜。而今之新娘却大有不便,婚纱大多设计得体态臃肿,长裙坠地,甚不适合下跪,一旦跪下,美感全无不说,弄脏了还得赔付不少清洗费用,得不偿失。也不知是西方设计师设计之初考虑不周,还是东方传统出了纰漏,使之不得融合。不过,规矩是死,人乃是活的,跪拜不行,那就躬身拜,四拜之后还是入了洞房,谁也反对不得。吾之友更甚,堂堂西装之表还挂朵大红花,大有中西合璧之势。话说回来,这年月,谁又不允许DIY呢!

程序过后,便要开宴宾客,新郎、新娘照例需得向每位宾客敬喜酒、递喜烟、发喜糖,喝酒赔话照例也是传统。听得众人罗嗦恭维之余,还得空腹饮酒,吾以为实乃伤神伤身,大有不值。幸得吾友海量,二十几桌宾客,一圈下来,竟还能走条直路,且还知道洞房设在何处。

推杯转盏,酒足饭饱之余,远方宾客便要开始告辞离去,主人照例是留,宾客照例是走,述说起来实无意义,权且进入下一个主题--闹洞房。

此传统不知是否古来有之,吾未经考证,不敢妄言。然时下颇为盛行,孰想要洞房,必遭此一弄。更有民间说法,洞房愈是闹得热,以后夫妻生活愈是幸福美满,亦不知是否科学。如若只是图个热闹,让新郎、新娘演个节目,做个游戏,也未尝不可,可要是玩得出了格,新婚之夜就让人来个刻骨铭心,伤心透顶,那继续闹下去,洞房谁还敢再呆。记得儿时,乡下颇多养狗,此畜生最不要脸,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在大道上交配,而且一旦结合,就很难分开,所以惹得大孩子们嬉笑追打,甚乐--突然忆起,记下一笔。以吾友为例,这洞房闹得就有些让人望而生畏了。节目一--吃面。一根长长的拉面盘曲碗底,面上盖一层厚厚的辣椒面,夫妻一人一头向中间吃,中途不得停,面条不许断,否则重新来过,试想,要是谁吃面的手艺菜点儿,估计非得吞下半斤辣椒不可。一根面吃得二人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苦不堪言,众人甚欢。你不是热么,马上开始节目二--裸奔(不知此一说是否还有更冠冕堂皇的替代词,且不去考)。二新人被迫脱光,一身泳装造型还算仁慈。簇拥下楼,规定要去某某超市买回半斤猪头肉,还得开发票,否则不许进门。此计甚狠,泳装出门--逛超市--买猪头肉--开发票,环环相扣,貌似天衣无缝,实阴险至极。且此时日正值元旦,西蜀之气,虽不甚寒,然泳装游街也甚是难耐。结果,至于猪头肉是否买回已不重要,夫妻二人来日双双入院吊针却是肯定的。及罢,若不过瘾,接下来还有节目三,节目四……至众人尽兴乃止。

洞房闹完,才有新人铺床睡觉一事,一日的结婚喜庆也才终算结束。甚悲。观古今本集,成亲皆人生幸事,然如今一场婚礼进行下来,弄得新人身心具瘁,敢问何幸之有?细数起来,传统节目算是演了个遍,时代特色也算挨了个边,可惜今日洞房会否还有鱼水之乐,席散之后,尚有待证明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