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读书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读书的文章1:读书三心

文/汪翔

读书需要三心:恒心,静心,平常心。

读书需要恒心。读书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清人萧抡说:“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读书是一个了解自我、自我提升的过程,让人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中,积累着时光的财富,增长了生命的高度。读书必须耐得住孤独和寂寞,必须持之以恒,三心二意、走马观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多大收益的。古人说:“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陶渊明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读书的恒久决心和毅力,体现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上,融汇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荀子《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优雅的气质是在长期阅读中潜移默化养成的,长期读书,经年累月,耳濡目染,不断汲取书中的营养,开阔视野,不知不觉中,知识的文明熏陶了至纯至真的情感,完善了自我,成就了一种理想的人格,养成优雅的气质。

读书需要静心,不能有丝毫的浮躁。读书是在聆听智者的独白,是与心灵契合者对话,只有静心,才能进入心灵的自由王国,才能体会读书的妙趣。读到深处,完全融入书的意境中,心儿就像一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悠闲飘荡,又像一匹无拘无束的马驹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奔驰,这时会自感心灵无比澄澈,领悟到了大美大雅的境界。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马行空,广泛涉猎,真可谓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书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实在妙不可言。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说出了读书人两种不同的心境。“为己”就是静心读书的状态,读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提升自己的德行,做一个真正的人,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的人。“为人”就是浮躁的读书状态,读书是为了装点门面、取悦于人或追名逐利。浮躁的人,即使满腹经纶,也不能致用、致知。因此只有静心,才能读出豁达,读出乐观,读出智慧,读出真,读出善,读出高山流水,读出会心一笑。

读书需要平常心。平常心即从容不迫、淡定脱俗的心境。读书不能带功利色彩,要有平和闲适的心态,惟有书卷的濡染,书理的滋养,让你铅华尽洗,袒露真纯。如果把读书当作谋取名利的敲门砖,那实在是对书籍的糟蹋。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头悬梁锥刺股”,而是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全凭个人兴趣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以一颗淡泊的心步入书山小径,方能闻到路边淡淡的花香,听到芬芳泥土的呢喃,领略绿色蕴藏的蓬勃生机,在大自然旖旎的山水间寻得一份心灵的慰藉。

哲人说:书籍是人类前行的金杖。不要让读书承载过多的人生企图,不要把升官发财成名成家的想法一并交给读书来完成,不要希冀能在书本里找到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林语堂读书观可见读书的平常心:“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取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他对于那种为功利而读书的人嗤之以鼻:“现在你们手里拿一本书,心里计算及格不及格,升级不升级,注册部对你态度如何,如何靠这本书骗一只较好的饭碗,娶一位较漂亮的老婆——这还能算为读书,还配为读书吗?”

关于读书的文章2: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文/冯娟

强行戒断手机,重续阅读模式,虽然时间不长,但愉悦的感觉还是很快喷涌而出。我也终是明白,在这个世间,哪怕三餐无以为继,生活无着,但只要有书,只要能够阅读,我仍然可以做一个快乐的人。

这个周末读的是《快乐影子之舞》,它是艾丽丝·门罗第一本小说集,出版这本书的时候,门罗已经37岁,也是这本书为她赢来了加拿大最高文学奖项—— 总督奖,使她一战成名。在书后腰封的介绍里,说这本书是作者历时15年完成的,其意大概是指这本书中收录的作品时间跨度较大,有她二十二岁的作品,亦有她三十七岁的作品,并不是指书写的难度需要十五年的创作投入。

与《亲爱的生活》和《逃离》等后期作品相比,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更年轻化,那些成长的刺痛,恋爱的忧伤,与父辈的沟通与疏离等,这些每个时代,每个区域,每个国家的年轻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他们因为发生在安大略省的某个偏僻小镇上,因为被艾丽丝·门罗用笔书写下来,而具备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们属于安大略省,又不单单属于那里。那些青涩的回忆,伤痛,成长的尴尬,它们属于全世界,属于所有的年轻人。

《明信片》是其中的一个特别简洁的短篇,讲述的是一个年轻女孩被所爱男子无端离弃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中间亦没有其他复杂的曲折,但在门罗全能的视角之下,却有种神秘的不同寻常的魔力。小说自一张明信片展开,他们是相处多年的好邻居,一个是世家的大龄青年,一个是跟随母亲长大的普通女孩,在一个人烟稀少人际并不复杂的小镇上,他们是人尽皆知的恋人,像老夫妻那般平淡地相处。他们一起喝咖啡,一起散步,每周末在固定的时间约会,似乎可以生生世世。直到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去度假的男子,在度假地结婚,而女孩竟然是通过当地的报纸得知消息。女孩深夜在新婚男子家门外的哭闹,并没有换来男子的愧疚或者解释,反倒引来了警察。而年轻女孩也就在此时,亦是第一次深刻了解这个男子—— 他是一意孤行的男人。即便他结婚的当时,我在街上大吵大闹,也不会让他烦恼,他是不会解释的那种男人。也是第一次,就现在,当我明白他是什么样的人之后,反而想伸手去抚摸他。

这是门罗笔下爱情的荒凉。人与人之间情感潮汐的落差,导致相聚,离散,靠近,分开,没有解释,亦不需要解释。就像那被失恋女孩在深夜的汽车喇叭声招来的警察劝慰她的那样,生活就是这样,什么时候都有事情发生,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前进,记住,你永远不是唯一一个。

门罗的故事都不明媚,哪怕快乐亦是温吞的,她亦不会赤裸裸地展示黑暗,在她那里,恶和残酷不会任意蔓延,她善长展示人性,亦乐意相信命运,但这所有的一切,在她那里皆有分寸,有一种奇妙到忘乎所以的制衡。一边是爱悦,一边是伤痛,一边是错失,一边是忘怀,仿佛没有什么值得沉沦,因为生活在继续,没有曲终,就不能人散。

孩子们小的时候,一出门上学就是我的时间,所以那些年我非常卖力地写作。而每天晚上,当孩子们睡着了,我也就开始抓紧写作。在获诺奖后的访谈中门罗如是对媒体坦陈。写长篇虽然曾是门罗一直的梦想,但这样紧迫的创作环境,显然不切实际。好在她是坚强努力的写作者,亦是勇敢沉稳的母亲,她克服了生活里繁琐忙碌的家务,克服了随时袭击中年女人的抑郁症,一直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毅力在纸上拓展自己的疆域,在文字里创立一个有哀怨有欢喜有伤害有宽宥的世界。

立秋之后,气温虽仍居高不下,但在灸烤里却有干爽的凉风。很喜欢这个季节的晚上,坐在露台的灯光里读门罗,被她的故事吸引,忘掉四周的虫鸣和蚊子的叮咬,仿佛被时空胶囊传送至了加拿大的那叫安大略省的某不具名的小镇,见证那些女孩和她们各色的命运,被挫折绊倒,被爱情中伤,被男人背弃,被亲友误会,但她们皆会挣扎着站起来,往前走,往前去。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合上书页,按灭露台电灯,唯留一身月光。但故事不会结束,一如时光不会停滞一样,女孩们的步履亦不会停下来,她们将会像所有人一样,在伤痛中成长,在眼泪中体会命运的真谛。

关于读书的文章3:让读书走进心灵

文/吴雪

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好书,但有一些书不一定每个人都爱看,其实“书”是一个很有趣的东西。它可以使你烦闷时心情愉悦;可以使你迷茫惆怅时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让你更能看清前方的路,当你看懂了它,它将会成为你最忠实的伙伴。

读书是什么?读书是一种享受。“享受”并不是看着电视吃着爆米花,是在读书的时候,这是一种真正的享受。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有着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有很多虽然在学校里教了,但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记得更牢。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书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趣,书就像海洋一样,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我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融进了知识的海洋中去,我的心灵才能比海洋更宽阔。当读完一本新书,获得一份新的知识时,心中的快乐是任何物质都无法比的。

高尔基说过“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学知识绝对没有坏处,只有好处,人类正因为有了广阔的知识,才能有今天的进步。我坚信,我们的未来是由知识和自己的汗水掌握的,只有我们进步社会才能进步,只有社会进步,中国才能进步。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看进去了,读进去了,才能牢牢地记在心里,不会忘记,所以看书的时候不能囫囵吞枣,随便看看,要记住,看不懂时,无论如何要搞明白什么意思,记在心里。

当读书读多了,你就会感觉到,有一位朋友一直在陪伴着你,它,既是你的朋友,又是你的老师,可以传授给你知识。但如果一直不休息的话,也是不行的,读书读到一定程度时就要休息。看书不要看得上瘾,玩儿的时候痛快的玩儿,读书时要认真的看。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可以想一想自己以后的路,应该怎样走,可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朝着那个目标前进。想一想,以前是怎样虚度光阴的,现在要怎样好好珍惜时光。

读书是心灵的窗口,知识是广阔的海洋,我们每天在心灵的窗口徘徊,就是为了能到广阔的海洋中去。

关于读书的文章4:我的心理单间

文/徐亚斌

我虽然读书不多,却一直渴望拥有一个书房,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心理单间。

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那段日子,我独居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阴暗潮湿且不说,就是面积也实在局促,一张床一放,所剩的空间无几。但我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开始谋划我的心理单间。我自作主张地把父母房间的那张老式三屉长桌搬了过来。这是母亲的嫁妆,原本是梳妆台,由于年岁已久,化妆镜等早已不知去向。我把长桌安放在床前,又找来了硬板纸,略加修剪,对称一折,权且当作书立,再把那几本没丢弃的教科书拿来,往长桌的一端一竖,中间放上一盏带玻璃罩的煤油灯,还真有点“书房”的味道。

慢慢地,桌子上的书多起来了。除了教材外,还有了《金光大道》《艳阳天》,有了《西沙儿女》,有了《牛田洋》《虹南作战史》,也有了《朝霞》和《学习与批判》。不久后,居然有了一套《青年自学丛书》。长桌上是摆不下了,我从屋后的竹园砍来了竹子,自己敲订了简易书架。在那段日子里,我虽然在空余时间也热衷于捞鱼摸蟹,或者为了一些琐事和别人高声大气地吆五喝六,但我更愿意让自己静静地呆在这小小的空间里。不知道为什么,一进入这间小屋,我的灵魂就那么安宁。就是在这间心理单间里,我养成了伏案的习惯,也完成了对文学的那一点点启蒙。更是在这间心理单间里,我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型,那年我足不出户,挑灯苦读两个月,终于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门。

大学毕业,在住了三年多集体宿舍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单位给我分了一套39平方米的小套住房,我多少有点喜出望外,拥有心理单间的愿望再次涌起。但一套建筑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住房,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哪还能劈出一个“心理单间”呢。在整理房子的过程中,我郁郁寡欢,又心有不甘。经过反复比划,我决定把由厨房走向卧室,紧靠卫生间的那条过道利用起来,当作“书房”。方案有了,妻子也不反对,就开始实施。一切都是非常规的——写字台是特制的,长度超过1米,但宽度只有36厘米,无法安放书橱,就在墙壁上挑起搁板,把已经多起来的书都放到搁板上。为了感觉“安静”些,我让妻子四周挂上了布帘……

我和这间特别的书房作伴13年,可以说,迄今为止,我所读的大部分书就是在间“过道书房”里完成的,门类也不断扩展,从最初的文学,到后来的哲学、教育、社会、管理等。也是在这间“过道书房”里,我开始写作被称作“豆腐干”的各类短文并给报刊投稿。

历史的车轮驶到了世纪之交,我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新房。拿到钥匙那天,我兴奋地几乎是冲进新房。其实,查质量、看结构,对我来说都不是主要的,我想得最多的是书房怎么安排。我终于拥有了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房,实现了多年的夙愿。现在,每当我忙完必须的工作和家庭事务后,走进书房,精神总会得到慰藉,面对一大橱自己喜爱的书,即便只是轻轻摩挲,也是一种享受。书房成了我心灵的栖息地,我喜欢手握书卷时的心无旁骛,也喜欢合上书卷时的心驰神游。走笔至此,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话,任何爱书人都需要为自己筑造一个心理的单间。书房,就是这样的心理单间。

关于读书的文章5:舍不得读书

文/刘振侠

小时候,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样,我对糖果有种特别的迷恋。如果得到一两颗糖果,一定会攥在手心,连手一起放进兜里,摩挲很长时间,舍不得轻易放进嘴里。即使放在舌尖,也尽量让它多停留一段时间。那样,似乎有更多、更久的期待,让你觉得快乐的日子是那样悠长。

现在,面对好书,我也一样舍不得。每次邂逅好书,虽然阅读的心情无比急切,可我还是舍不得匆忙翻阅。我需要按捺下激情,给自己时间整理思绪,理清自己的心理需求,给自己空间摊开心神,准备接纳。

我总以为,匆匆忙忙抢占美好的东西是不理智的,这样做最终得到的只是表面的浮华,而它深潜的美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此时,我完全能够理解古人在读书之前沐浴、更衣、焚香这一系列貌似繁琐的礼节,它并非仅仅是对读书雅事的形式上的恭敬,而是提前让自己在心理上做好准备,认真而深刻地感受它美好的境界。只有这样,才会把好书中的字句在心头细细咀嚼,慢慢浸润,悄悄感化,直到体悟它的潜在美。

读书就像遭遇一场爱情。一见钟情似乎是最完美的感情,可是,如果无法经历时光的雕琢,没有思想的沟通,这种最美的感受也许会变成虚幻、变成怨怼,甚至被理解成欺骗。所以,一见钟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也所以,狂热地手不释卷、夜以继日地捧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读书。我们可能经历过很多段感情,如今只留下一些淡淡的影子,也读过许多当时以为有趣、有意思的书,如今早已化作云烟。

读书又像品茶、饮葡萄酒,需要小口轻啜,让它在舌尖打几个转,然后缓缓咽下。只有慢慢来,才能体会它的深刻。

最深刻的记忆是曾经长久、深沉地爱过,无论爱情、茶、葡萄酒,还是书、文字。比如,以这样的文字讲述中国古典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恐怕任谁也不会遗忘。“在所谓‘三百篇’中,几乎都要先称植物动物之名才能开诚咏言;说是有内在的联系,更多的是不相干地相干着……楚辞又是通体苍翠馥郁,作者似乎是巢居穴处的,穿的也自然不是纺织品。汉赋好大喜功,把金、木、水、火边旁的字罗列殆尽,再加上禽兽鳞介的谱系,仿佛是在对‘自然’说:‘知尔甚深。’到唐代,花溅泪鸟惊心,人和自然相看两不厌,举酒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岂是‘拟人’、‘移情’、‘咏物’这些说法所能敷衍。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若兰,脉息终于微弱了。接下来大概有鉴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绝妙好词已被用竭,懊恼之余,便将花木禽兽幻作妖化了仙,烟魅粉灵,直接与人通款曲共枕席,恩怨悉如世情”。

能在文字间读出这般羚羊挂角似的牵扯,如果不是爱书如情侣、费尽琢磨猜尽心思,哪能参悟了这番情爱缠绵!

于读书,我不喜欢忙里偷闲。对我来说,读书不是业余消遣,不是零食,而是有规律的心灵滋补。每次决定读书,我总是选在周末或假期。除去“铠甲”,换上舒适的家居装、软底鞋;不邀客也不去访客;窗帘半掩,屋内温暖而清爽;准备一些吃食,不动烟火;抽出一本准备已久的好书,手边一只笔,在沙发或吊椅上,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投入,感受好书带来的惬意,并不时记下自己点点滴滴的感受。

书桌上有一些书已经读过,还有一些书未曾开启。我不急于让读过的书下架,也不会让未读的书尘封。读过的书我会再次翻阅,让那些精美的句子再次像一排排细浪在我眼前和心头翻卷。没有读过的书依然像一个个瑰丽的诱惑,吸引我沉入,而我也会给它一片片纯净的思想空间,让它留驻。

舍不得读书,是想让美好的记忆和憧憬存留的更长久、更有意义!

关于读书的文章6:正是读书好时节

文/袁军花

作为老师,也算读书人了吧,怎奈俗务繁多,总也无法静心读书,如今春日正好,正是读书时节,忙里偷闲,沏上一杯香茗,在茶香袅袅中,享受阅读的乐趣。然而,半刻钟过去了,竟无法融入其中——心似无根之萍,思绪天马行空——这不是读书的状态啊。掩卷,沉思: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快餐文化、网络文学盛行,喧嚣与浮躁掌控了人的心灵,似乎很多人都不会读书了,殊不知,读书须讲究心境,讲究方法。

浮躁是时下一种相当普遍心态,心浮气躁,缺乏耐性,急功近利,趋尚浮华。不仅在干各种事业上如此,在读书问题上也如此。当然,我们说这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但不可避免并不等于就无法克服。其他不论,只说读书,既然想读书,就应自觉地力戒浮躁,避开冗繁琐碎,抵御各种诱惑,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耐住寂寞,有计划地读点自己喜爱的书,真正掌握点有用的知识,同时也真正体尝品味到读书的乐趣,正如姚雪垠先生所说:“耐得寂寞,方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一生寂寞。”

有了心境,一味的读死书,死读书也不可取。虽然陶渊明老先生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但是那也是在“会意”之后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读书则必须“读而思”,否则,就会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阅读和书籍》中说:“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作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就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许多学究就遭遇到这种情形,他们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我们常说的“书呆子”“书愚子”不就是这种人吗?须知,会思考的人才会有进步,尤其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因为思而深刻,思也因为读而蔓延。

除此之外,读书还有三忌:一曰好大喜功,贪多嚼不烂;二曰读什么,信什么;三曰信什么,读什么。书贵精而不在多,读宜透而切忌滥,否则,读遍二十四史,观遍《四库全书》又如何?书橱而已。而读什么信什么,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让自己的头脑变成跑马场,任别人践踏。信什么读什么呢?则会把自己的头脑封闭起来,变成某个人或某种学说的私人领地,任何新思想都进不去。

最后,我想说,我们读书既不能先入为主,也不能六神无主。可能有人求名,也可能有人为利,还有人为了追求理想,但是无论哪种,都需记得: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参悟道理的,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求和,而是一种智慧的富足。

关于读书的文章7:一载读书知多少

文/张叶

季节真像是爱换衣服的美人,一转身就穿上了线条分明的冬装。回首这一年,花月年年相似,岁月不留痕迹,唯有那些读过的书,像是日子的书签,轻轻一拨便荡开一圈圈记忆的涟漪,勾起无限的温暖。

不得不承认,由于网络的冲击,读书需要一种能静下来的能力。我也曾深陷于网络的纷繁热闹中不能自拔。后来,慢慢便觉着心里空了,人也蔫了,甚至眼神都有些飘忽涣散,再有一些偶来的悲悯情感,都不知道何处抒发安放。习惯了台灯下持卷而眠,于是,索性还回到从前,闲暇时仍然与书作伴。

古云“书香多情似故人”,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如何丢得下他的故友呢?我生性又有些执拗,喜欢挑战认为不易之事。自此,便将网瘾、手机瘾戒了,继续买书看书。好在守着个图书城,跟自家后花园似的进去后变成老饕,饥餐一晌后还要搬回数本,平日再怎么抠门却惟独买书不心疼。去年岁尾时,曾见大学闺蜜在空间晒书,暗自咒骂她如何读了15本书,于是去年元旦便发誓今年要早早读一摞等着她。

年初买了一本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及《纳兰词》,年假里回老家都没敢怠慢,和父母聊着天,膝盖上都翻着。春天工作奇忙,去书城时间稀少,恰好有初中密友赠订的《天涯》,瞅准中午饭后休息的时间,给一篇篇啃了。周末有时去超市购置日用品,旁有一个已属罕见的报刊亭,见了《小说月报》《人民文学》之类的书籍自是不能自持,钱多钱少买了再说。一些深深浅浅的文字清晰地印在了心里:张爱玲的散文集《流言》让我从更多角度认识了她;十几本系列《几米漫画》以悦目童真的方式解读了成人的沉重;细读《三国演义》愈加品出历史大幕下跌宕不凡的江山传奇;现代作家白落梅着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以诗一样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紧绷的心弦,与仓央嘉措同乐同悲;而重读《诗经》及《唐诗三百首》,古人那简约又深湛的语言像新雨初雪般涤荡了我的内心……

读书与不读书有区别吗?书对于精神那种润物无声的滋养,个中妙处,我想,只有读过的人才能神会。太平盛世,岁月静好,窃以为,这一年我读书了才不算太虚度。

关于读书的文章8:我的课外读书故事

文/葛伊笑

轻轻地站在那封尘已久的书橱前,缓缓地打开书橱的门,一遍遍用手抚摸那些我曾经看了一遍又一遍的书。蹲下身,打开最底下的柜子,拿出一个铁盒子。我捧着它在阳台边的椅子上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

夕阳照射在铁盒子上,那折射出的光晕映在了我的脸上,显得那么刺眼。手渐渐打开盒子,随着“喀拉”一声,我脑海中的记忆也随之被打开了。拿出那本书,心中竟还有一丝不知名的激动,映入我眼帘的是——《边城》两字。手轻轻拂去上面那薄薄的一层灰,心中顿时荡起一阵阵涟漪,喉头一紧,想被塞了什么东西似的,哽咽着说不出话来,眼中也慢慢蓄满了泪水。

《边城》是A在转校那天送给我的。

还记得那天,A送我这本书时,我欣喜若狂。可是当她告诉我她要转校时,我的心情顿时从云端掉落到谷底,一时间让我有点接受不了,渐渐地,我的鼻头越来越酸。和A告别之后,我的心有点苦闷,我立刻在公园中看了起来。故事十分美,十分吸引我。渐渐地,我的心神全被这书夺了过去,在公园中一看就是一个下午,连天黑了都不知道。我一口气把它全看完了。心情有点小小的激动。走在回家的路上,叶子不时地从我脚边“匆匆走过”,两旁的树遮住了我的视线,只感到夕阳透过那密密的树枝,照在我的身上,双手抱着A给我的书,缓缓地走着,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A送给我的用意。回到家,我找出一个铁盒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放了进去。之后,每次想念A都会把它拿出来看。

思绪回了过来,手捧这本书,再次仔细地回味了一番。《边城》和A在我的内心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永远不会抹去,永远……

关于读书的文章9:爱上书店

文/张家鸿

一个爱上读书的人,定会钟情于书店。每到一个城市,不管是初次到访,还是多次踏足,我总是要抽空去访访书店。有的位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因为书的存在而使书店变成隔绝喧闹的绝佳去处。店员们的交流轻声细语,读者到前台付款时走过身旁,也是轻手轻脚的,怕打扰到旁人专注的状态。然而,这样的书店终归是少数。

更多的书店是在较为偏僻的郊区、陋巷,或不为多数人熟知的犄角旮旯里。我喜欢这种书店,一路上寻寻觅觅,寻到之后却是难以置信的欣喜若狂,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离开书店的多年以后,爱书人多半喜欢反复咀嚼这样的寻觅过程,以为其中最有探险的感觉,像是一次未知的旅行。当然,失望而归也是有的。如此的失望仿佛被当作了日后回忆时辛酸的作料。

进书店,我不仅看书,还看人,看那些驻足于书架前,全神贯注于字里行间的男女老少,看他们的侧脸。我喜欢这样的观察角度,有棱有角。看着他们,我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敬意,轻轻走过之后,还忍不住回头看他们的背影。他们是许许多多不同的陌生人,侧脸不同,背影亦不同,却在我的心里无声地汇聚成了一个悦读者的形象,高大、伟岸,充满恒久的生命力。

关于读书的文章10:我读书,我快乐

文/庞徐颢

书是流淌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快乐,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是激烈的舞动……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一个人的文采好不好取决于他有没有去读书。我也是一位酷爱读书之人,关于我与书的故事那倒还真不少呢!

记得一个星期日,妈妈看家里没有盐了,就给我下了一道“圣旨”——去欧尚买盐。我老大不情愿地从书房里出来,嘴里嘟囔着:“真是的,我正看得津津有味呢,干吗塞给我这份无聊的差事。”

刚到欧尚二楼电梯口,我的眼前突然一亮,哇,这里也有书,而且有好多书呢。我迫不及待地跑过去。《数学世界》、《淘气包马小跳》、《西游记》……真是应有尽有。我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早已把妈妈要我买盐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咦!那不是我正想要买的《大百科全书》吗?我三步并作两步跨到前面的书架旁,迅速拿起那本书,找了个位置坐下后,开始细细地品读起来。真有意思:苍蝇对人类还有用处——可以利用它判断食品蔬菜含毒量的高低,利用它为我们新装修的居室测毒;各种花也有时间表,轮流从早上到晚上不同时间开放;梅花的品种竟然有三百多种……哈哈,知识真丰富!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有点难受,脖子也酸酸的。我伸了一下懒腰,一看手表,不好,12点多钟了,得赶紧回家吃饭。我赶紧冲向柜台买下了这本书。

当我拿着书回到家时,妈妈已经焦急地等待多时。当妈妈问我买的盐时,我才恍然大悟,我竟然把妈妈要我买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妈妈看着我真是哭笑不得。

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甜苦辣,读书让我明白了怎样为人处世,读书还让我学到了知识,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我要大声地说:我读书,我快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