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的散文

请欣赏农家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农家的散文1:农家书屋

文/李珍文

村里的陈列着各种书籍,有文学类、法律类、科技类、天文地理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每逢假日或劳作之余,农家书屋便“高朋满座”。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那洋溢其间的智慧与灵气,无不给人以启示和享受。村民们沉醉在这方天地里,对生活增添了一份自信和希望,也感受到了书籍的好处与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村里有一对小两口,结婚已十余年,上有年近七旬的老父母,下有一双年幼的儿女,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为了生计,夫妻俩曾背井离乡,虽然勤扒苦做,但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一年到头,口袋里还是所剩无几。在谋生的路上,他们辛酸又困惑。要让家庭致富,路在何方?

冥思苦索中,他们来到了农家书屋,一叠“科技致富”的书籍,吸引了夫妻俩的眼球。寻寻觅觅,找到一本《黄鳝养殖技术指南》,认真品读,刻苦钻研,有了理论基础,便有了行动指南。夫妻俩从书中得到启发,去找村支书承包了二十亩鱼池,养殖了黄鳝、龙虾、草鱼等。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净赚了人民币二十万元。妻子深有感触地说:“书里到底有黄金,农家书屋是我家的财神爷。”是呀,书籍传授了知识,知识创造了财富,财富美化了生活。如今小两口的家庭焕然一新,高档电器琳琅满目,漂亮家具应有尽有,听说还计划两年之内购买小车呢。

书中自有颜如玉。川子是村里的“小混混”,平日里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年近而立,但至今还是“光杆司令”一个。亲友劝他不听,年迈的父母拿他没有办法。为此,热心肠的老村长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改变川子这小混蛋?前年春天,村里建了“农家书屋”,老村长认为机会来了,于是经常带川子去读书,读唐诗宋词、读现代文学、读科技书籍,让他受到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熏陶,体悟纯朴的民情风俗和人世温情。

老村长的良苦用心、农家书屋的有效指点,为川子扬起了生活的风帆,后来他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渐渐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与重担,家境也随之好转。在热心人的撮合下,今年春节,川子与村里的小芳姑娘喜结良缘。在新婚庆典上,川子满怀感激地说:“我今天的幸福是村长大叔给的,我的新娘是农家书屋给的,我深深地感谢他们!”

读书是营造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村民们在农家书屋不仅获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文明和友谊。彼此之间懂得了真诚待人、宽厚包容、乐善好施,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沉醉在农家书屋,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还真是其乐无穷呢!

农家的散文2:晚霞农家

文/查鸿林

妻子的老家在农村,陪她去乡下是自然的事。

村庄很整齐,前后三排房子,坐北朝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庄里有低矮草房、有土墙瓦顶、少有砖墙瓦屋的,只是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变化。我第一次看到妻子家的房子就是土墙瓦顶,房子前边是一片宽阔的谷场和人行路,谷场与一条环绕村庄的小水沟相连,屋后是和谷场差不多大小的菜园地,一年四季绿油油的。在小水沟的旁边建有高高低低的猪舍、鸡鸭舍以及码起的大草堆和牲畜的粪坑。

农村铺满野草的田埂、热浪滚滚的稻花香、鱼虾跳跃的水塘、鸡鸭牛羊成群的村庄,以及虫吟蛙鸣的田园风光是久居城市的人们所无法感受的。景象中,记忆最为深刻的当属晚霞的农家,亦如城市般的车水马龙。

晚霞中,随着缕缕炊烟的升起,农人们踏着暮色,身披疲劳,哼着小曲,肩扛农具,抄着田埂的近道向自家的村庄走去,邻居们远远相见,隔空放开嗓子打声招呼,然后把农具撂在自家的门口,忙活其他的事去。家禽和牲畜见主人们回来,都起了劲头向主人们示好。打头阵的是小白狗,摇着尾巴,一路小跑迎接,除了在主人腿上蹭来蹭去,高兴时还紧咬着主人的裤脚不放,时常遭到主人的白眼和训斥,小白狗摇着尾巴“哧溜”跑了;小白狗气没散去,看见小花猫蹲在凳子上悠闲,便张开大口冲小花猫而去,机警的小花猫见来头不对,纵身一跃溜进鸡鸭鹅背后,小白狗这才没趣地耷拉着脑袋去找邻居家的同伴;小花猫无端遭到小白狗的袭击,气没的出,看见鸭子正在盆子里觅食,也挪开步子去追逐鸭子,鸭子见状,惊恐地奔跑,眼见小花猫追到屁股下,急中生智,张开翅膀,“嘎嘎”一声,飞到小水沟里;一大帮的母鸡、鸭子在公鸡的带领下,“咯咯”地围攻主人讨食,把家门围得水泄不通,主人只得捧起一堆干瘪的稻谷撒在门口,才安稳了鸡鸭;黑毛猪在圈里见状,也开始了“抗议”,由起初的“哼哼”声变成“嗷嗷”大叫,主人无奈又端起大盆子,把米糠拌湿,送到黑毛猪的面前,黑毛猪狼吞虎咽;这边还没吃饱的鸡鸭又去偷吃黑毛猪的食物,黑毛猪张开大嘴就咬,吓得鸡鸭没命地逃跑。等到天渐渐黑了下来,鸡鸭鹅进笼,这一切才开始平静。

农人们回家后顾不上说话,从大草堆取上一捆捆的草,急忙淘米洗菜,灶台上两口大锅,一口烧饭,一口熬粥,蒸腾的热气满屋子都是,顺着窗户飘了出去,远远地就闻到米饭的浓浓香味,整个村子都被晚霞和氤氲的米香笼罩着。大人孩子从不同的方向陆续回到家,端起饭碗,就着腌制的咸菜和新鲜的蔬菜,小锅饭大锅粥,香喷喷地边吃边聊起家长里短来,一天的辛苦劳作在晚霞褪去的时候逐渐消散。

晚霞农家,一派生机,毫无暮色中的惆怅。

农家的散文3:农家小院春意浓

文/无敌丁老头

阳春三月,走进我家小院,你会目睹:虽说没有参天大树,没有鲜花盛开,然而,那各种各样的绿油油的蔬菜,刚刚长出叶片的香椿树和葡萄树,让你看了却大饱眼福赞叹不已!

我家的小院位于县城中心地带。东依县第一高级中学,西靠二中,南临机关幼儿园,北位凤城湖畔,环境优美,交通方便。两个孩子从上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徒步上学去放学回,从来没有骑过车子。

我和妻子特别喜欢种菜。在乡下工作的时候,就养成了种菜习惯。进城以后,仍和种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家的小院虽说不大,充其量不到二分地,而且,栽上了香椿树、葡萄树、枣树和石榴树。头几年,果树小,不影响在树下种菜。“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妻子就开始育菜苗了,譬如黄瓜、辣椒、苦瓜等。荆芥、跟打菜、香菜,不需要育苗,直接播种。就这样,种植的各种新鲜的无公害蔬菜,供全家一年四季吃不完。后来,果树长高了,根深叶茂,几乎把小院遮盖得不见阳光,菜无法种植了,我们就想方设法在二楼平房上种。

二楼平房上没有种菜的地方,我们就用铁皮做成菜池子,还用水泥和大沙做了许多个菜盆子,又找了些塑料筐子种菜,整整齐齐地把整个平房上摆放得满满的。从此,我们又有了种菜的地方了。

春暖花开正当时。时值三月,当你步入我家小院,那一棵棵吐出嫩芽的香椿树,那一串串露出小脸的葡萄穗子,立刻映入你的眼帘。站在庭院之中,抬头上望:你会看到二楼平房上青枝绿叶的各种蔬菜,不得不吸引你的眼球和脚步。一池池粗壮的蒜苗,一盆盆绿盈盈的菠菜,一筐筐青滋滋的跟打菜、荆芥,还有那一杯杯(纸杯)待移栽的黄瓜、苦瓜和丝瓜苗子,长势喜人,看了,让你拍手称道,留恋往返。

妻子非常勤快。每天清晨,太阳还没有冒出地平线,她早早地就上到了平房上,给菜浇水施肥。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妻子又爬了上去,不是移栽菜苗,就是给菜浇水管理。我劝她说:“菜也不能天天浇水呀!”她抿嘴一笑说:“你不懂嘞,菜喜欢大水大肥,一天两遍水。不然,菜长不旺长不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家的小院,硬是叫妻子种菜给收拾好了,收拾绿了,收拾美了!

我喜欢我家的小院,但,我更喜欢我家的菜园。因为,种菜不但可以享用,可以欣赏,可以健身,而且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岂不乐乎!

啊!小院,我美丽的小院!

农家的散文4:纸上乡愁

文/张亦斌

我是地道的农家子弟,邵东县一个叫桎木山的小山村是我的胞衣地。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故乡就是低矮的土砖屋破烂的大院子,就是过春节时才能穿的新衣服,就是花花绿绿的糖果和大大小小的鞭炮,就是桃树李树上酸酸甜甜的果子,就是母亲唤我回家吃饭时那一声声悠长的呼喊。到了少年时代,故乡的概念变了,变成了夏日池塘里戏水的欢笑,变成了山上打野仗的乐趣,变成了牛背上悠扬的牧笛,变成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九月九的酒,变成了尝新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后来,我外出求学,孤身一人,隐居都市;再后来,我远走他乡,四处谋生,艰辛备尝,那个叫邵东县的地方成了我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故乡。

人越长越大,故乡越来越远,最终成了纸上那点点滴滴深深浅浅的乡愁。故乡那袅袅的炊烟、碧绿的菜园、香甜的野果、悠扬的山歌……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化作一行行诗句,悄然来袭,让我在不知不觉中饮下了一杯杯淳淳的米酒。那是一杯用乡土乡风乡情酿成的酒啊,浓得化不开,饮了长醉不醒。

我的故乡桎木山是注定离不开乡土里的二十四节气,所以一直与城市遥遥相望。父母亲和他们的左邻右舍一辈子都生活在故乡,也离不开二十四节气,所以一直没有迁居城市,终身与桎木山为伴。因为父母亲住在乡下的缘故,我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回老家一两次。每次回去,都要到曾经劳作过的田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每次去看,心中总要生出无限感慨来。

最近一次回到老家,走在秋日的田野上,看到那些曾经郁郁葱葱的野草,遭受着咆哮的秋风无情的抽打。即使它们在风中拼命地抗争,也免不了枯黄的命,最终还是卸下丰满的羽翼,变成牛羊嘴里的一顿饕餮,变成火柴棍下的一团野火,最后归于寂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田野上的野草之所以烧不尽,是因为它们绿色的梦想,已经牢牢地扎根在土地里,静静地等着春风。春风一来,野草们依然光鲜亮丽。春去秋来,草青草黄,一年又一年,野草就这样周而复始。我们,居住在故园里的父辈们兄弟姐妹们,其实也像野草一样活着,春去秋来,一年一年,周而复始。

苍狗红羊,沧海桑田。时间是一条河,历史是一条河,一路滔滔,永远向前,不可逆转。悠悠历史长河流逝了几千年,多少英雄豪杰都埋葬在这条河里,仅存的几个不是刻在石碑上,也不是印在书本上画册上,而是生活在祖祖辈辈的话题里。我们,居住在故乡里的父辈们兄弟姐妹们,在桎木山这块土地上,是有名有姓的个体,但是在悠悠历史长河里,我们都只是一粒粒微不足道的沙石。而这样的沙石,一条河中又何止千万!

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故乡永远隐藏在内心的最深处,打不破,摔不烂;故乡永远是生命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放不下,爱不完。每个人对自己故乡的爱恋有各自不同的方式。我平时与文字为友,对文字的挚爱与对故园的挚爱不相上下不分伯仲,所以喜欢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来表现对桎木山的爱恋,十几年来一直用分行或者不分行的文字记录着有关故乡的浅浅的乡愁。

卑微如我,田野上的芊芊野草也罢,长河里的小小沙石也罢,只要有机会为故园歌唱一曲,以表赤子之心,吾愿足矣。

农家的散文5:农家隆冬

文/郭雪强

已然过了冬至,村外的庄稼地被北风收拾得分外空旷,甚至鸟儿也不多见,因此寂静。站在广阔的田野里,不仅感受到大地的博大,而且也感受到它的谦卑,它给了庄稼人自己所能给的一切,也让天空变得清晰,甚至从这个村望见那个村。

空旷中那些看上去多少有些孤单的电线杆和白杨树,实际上是手拉着手的,那些在大树怀抱里的一块一块的村子实际上也是手拉着手的,窄窄长长、弯弯曲曲的小路承载着从这儿到那儿的脚印和车辙。要是早晨,有霜或雾,又会把田野装扮得稍稍有点柔美,有点清秀,有点朦胧。要是傍晚,有夕阳或晚霞或雾,更会把田野映衬得旖旎,多姿,含蓄。

村庄内部,早有成堆成垛的稻草装进了身体,它们长于庄稼地,被庄稼人收回,现在就以柴火的身份为村庄保暖。村庄也空旷过,现在却是充实的,收获的稻谷、玉米、花生、黄豆有的在粮仓里睡着,有的还在房顶上吹风,粮食的好坏、起伏的价格正是时下农民围坐火炉时最热门的话题。村庄,粮食,人,就如同三角式的爱恋,你爱着他,他爱着我,我爱着你,反之亦是。

农具清闲下来,人也清闲下来。院落里的柿子树上,叶子早已落得精光,光秃秃的枝干伸向天空,像是一个迎接的姿势,可爱又有趣,让这个朴素的农家小院不失生动。让人不能远离热闹的还是那些叽叽喳喳的麻雀,从这家到那家,从树尖到房顶,只是瞬间几秒钟的光景,让愈来愈清冷的日子愈显清冷。它们总是这样,一年四季不曾变化,内心好像丝毫没有季节的概念。人却无法。人是知冷知热的,而有冷肯定会有热,有热便也少不了冷,所以在村子的街巷里转悠,会听到从院落里溢出的响亮的欢笑声和低迷的哭声,幸福和美满,思念和孤寂,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相伴相随。

看上去已经空旷的庄稼地,更像智者在思考;显露出的依然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棵树,更像才子英秀在引领风潮;村庄虽然老了,不怕又多一载,还好,每天的日出和日落都是新的,人就在旧事新风里感受自己的伟大与渺小。

农家的散文6:一地鸡雏闹农家

文/陈树庆

在家乡,有句俗话叫做“闺女、外甥、老母鸡”,说的就是家乡主妇最挂心的三件事。在以前,养十几只小鸡,养大了,家里的柴米油盐就都有了。春末夏初的季节,正是孵小鸡的好时光,也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

每天清晨,早起的母亲都要先去鸡窝看一眼,当母亲发现母鸡趴在窝里,咕咕地叫个不停,母亲脸上有了喜色,嘴里自言自语地说:“有落窝鸡了,该孵小鸡了。”孵小鸡可是个复杂的活儿。母亲先把一篮子鸡蛋拿出来,拿着鸡蛋对着太阳照。母亲告诉我,鸡蛋的挑选意味着孵化的成活率,标准的鸡蛋是有一定的气室,蛋黄里头隐约可以看得到有小黑点才能拿去孵化。接着母亲开始布置鸡窝,用破竹篮上面铺上晒干柔软的稻草,把精挑细选的鸡蛋放进用干稻草铺好的鸡窝里,一个挨一个地摆弄均匀,最后把母鸡抱进去,轻轻放置在鸡蛋上。孵小鸡应该是母鸡的本能,它卧倒后,会自觉地把露出的鸡蛋归拢在自己温暖的怀里,用毛绒绒的羽毛,温暖的体温孵化脚底下的鸡蛋,承担起孵小鸡的重任。

孵小鸡期间,母亲格外优待母鸡,每天四五次饮水喂粮食,生怕母鸡吃不好,喝不好,耽误了孵小鸡。快要到破壳而出的那几天,母亲显得格外留心,有时半夜里要起来好几趟查看。随着“唧唧”的一声悦耳的声音,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用它的喙在蛋壳上啄开一个小洞,露出喙尖来。接着小鸡争先恐后地出壳了。小鸡出壳的那几天,母亲最忙碌、辛苦,彻夜守在跟前,仔细地查看小鸡啄壳的状况,哪个蛋啄的孔小,就再抠大点,防止小鸡因孔小吸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对于老半天也没有被啄破的蛋,就要给予帮助了。把蛋的大头轻轻地磕开一个小洞,如果看到鸡喙了,就把小洞再扩大一点,让小鸡呼吸畅通。如果小鸡自己无力啄开蛋壳,时间稍长,就会窒息死掉。那些已经被啄开小洞的蛋,小鸡挣扎着先露出头部,再露出脖子,最后,猛一用力,小鸡就破壳而出了。小鸡破壳而出,湿漉漉地,“唧唧、唧唧”地叫着,像一个个绒球似的,白的,黄的,黑的,花的,母亲把它们放在早已备好的硬纸片上,等小鸡适应了后,舀一碟清水,撒一堆金黄的小米,看着小鸡啄米、喝水,母亲的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等小鸡全部孵好后,母鸡就可以出窝了。再把小鸡放到母鸡身边,母鸡温柔地张大翅膀,把它们盖得严严实实。阳光下,一群毛茸茸的小鸡“唧唧、唧唧”地跟在母鸡屁股后面到处觅食了。欢跑乱窜,互相追逐,争抢着米粒,十分让人喜爱,是鲜活的一幅图景。于是,农家小院热闹起来,因害怕小鸡受到狗猫的伤害,狗猫时常受到主人用棍棒的恐吓,吓得狗猫不敢窥视。有时,狗猫趁着主人没在家,主动上前想“打个招呼”,母鸡迅速将小鸡拢在翅膀下,猛然乍起羽毛,怒目圆睁,在母鸡盛怒的铁喙面前,讨了个没趣的猫狗们只好讪讪地离开。当然,那些毛茸茸的小鸡,在地上滚来滚去,给童年的我带来许多的欢乐。给小鸡喂食时,毛茸茸的小鸡被爱怜地捧在手里时不再淡定,叽叽啾啾的叫声有些急促、张皇,会张开小翅膀挣扎,用蜡黄小嘴轻啄手心手指,让人怦然心动,感受到生命的欢悦。

在昔时的农村,母鸡孵小鸡是远离城市的乡村即景,每到这个时候,到处可以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农家的散文7:农家饭

文/丁明烨

民谣曰:窝窝糊涂老咸菜儿,偎锅偎灶农家饭儿。三升高粱一升豆儿,又好吃来又好做。窝头一顿吃上仨,五尺汉子像铁塔。一顿三碗粘糊涂,养个小子胖嘟嘟。

馒头,窝头,腌咸菜;白菜、萝卜、玉米粥;平平常常的农家饭,最是简单,最是原生态,滋养着憨厚朴实的庄稼人。

小葱拌豆腐,清爽可口。辣椒炒鸡蛋,香辣开胃。猪肉粉条炖白菜、是百吃不厌的农家菜,记得有副对联:百菜没有白菜好,诸肉不如猪肉香,是对这道菜的最好的诠释。

面条也是农村人的家常饭,手擀的高粱豆面面条,劲道挺实,开锅后,放上几把菜叶,浇上一些酱油,美味可口,吃的再饱也不会积食、涨肚子。

地瓜在农家饭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冬季,粮食缺少,地瓜便成为庄稼人的主食,早晨喝地瓜块,中午煮地瓜、蒸地瓜。据现代医学研究,地瓜富含纤维素,能清洁肠道毒素,是很好的抗癌食品,怪不得从前很少有人得肠道疾病。

野菜、树叶也是经常被摆上餐桌的,早春三月,最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粮食眼看吃完了,婆婆媳妇们便到野外挖些野菜,拌些面粉,用来充饥。春天的榆钱、柳芽,槐花,也是农村人的家常菜,不费力气就能品味到大自然纯正的馨香。正是这不起眼的农家饭,养育了壮实精明的中原大汉。

农家饭也有精品菜,农村人没有什么稀罕物件,来了尊贵的客人,杀一只公鸡,用劈柴大锅一炒,再放上些青辣椒,味道鲜美极了,城里人一般享受不到。

现在,人们在吃厌了精米白面后,高粱大豆面的窝头,又成了受人欢迎的保健食品。富贵的人们,吃惯了灯红酒绿的豪华大餐,又开始钟情于野味十足的农家乐餐馆,不仅经济实惠,风味独特,更能让人联想起农家饭本真的味道,回想起童年温馨的场景。

农家的散文8:农家少闲月

一连下了几场秋雨,村西那条干涸了几十年的清水河,河水似乎在一夜之间暴涨了,浑浊而宽宽的水面无声地向前奔涌而去。一只伶俐的小鸟,停留在一根红皮水柳上,压弯了水柳,一颤一颤的,煞是好看。村前的湾塘里也好像是在一夜之间,涨满了水。一只小巧的水鸭快速地在水面上游着,见有人走过,冷不丁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再也寻它不见。苇叶上停留了一只蜻蜓,透明的羽翼在阳光下一闪一闪。谁家种在沟里的大红高粱,想必是早已收获过了,遗留下这么小小的一株,重重的穗子压弯了细高挑的身子,穗子红红的脸蛋刚好贴近了水面,就像谁家的小闺女在偷偷照镜子。这就惹得伶伶俐俐鱼儿不时地跃出水面啄上一口,轻轻衔走一粒高粱粒儿。

经过一场场秋雨的浸泡,田地里早就吃足了水,低洼处的花生浸泡在水里。一股淡淡的霉味儿,代替了往日飘荡在田野上那种甜丝丝的清香。

今年的秋收似乎特别地忙,村里几乎找不到一个闲人,大家都到地里忙着抢收花生去了。

出村向西,越过胶平路,转过一片密密的玉米地,就是德顺爷家的一片花生地。白露前后,本来是收获花生的最佳时节,只因为抱着“秋天的庄稼一天一个成色”老观点,耽搁了几天,结果摊上了大雨,德顺爷一时懊悔不迭。地里进不去车,一时机械无法作业。季节不等人,一旦花生落了果,可不是闹着玩的,那要一个个地往地里去抠呀。德顺爷只好把在城里上班的两个儿子叫回家,帮着拔花生。加上老伴儿和闺女,五个人挽着裤腿子一齐干。阴雨天,紧一阵满一阵,尽管大家都披着雨衣,或者一块简单的塑料布,但还是被雨淋湿了身子。花生拔出来,还要在地里摘果子,德顺爷让孩子们都走,别误了上班,家里有他跟老伴儿就行了。孩子们都答应抽空再回家帮一把,因为他们都知道,他们的父亲患有哮喘病,一干重活就会喘不动气。德顺爷可不服气,口袋里装上药,一犯病就吃上几片药,成天跟个壮劳力似得,一般的人都干不过他,服气他。

按说吉祥叔在村里开了家超市,生意好,收入高,孩子们都分开另过,自己也没必要再种什么地。可他却要种几亩地。他明白,这些年,种地不要钱不说,还有这补贴那补贴,一年干不了半年,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种地太好了。可谁知,一连下了几场秋雨,三亩花生全得靠人工去干。儿子很快就雇来几个女人,大家在泥地里走来走去,帮着父亲一天就拔完了,第二天,又摘完了果子,大家这才松下一口气。

南坦坡,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好地,可遇上雨水大的年头,再好的地也照样进不去车,更谈不上什么机械作业了,因而收获花生只能靠人工,拼体力,一天的营生,一下子拖延成了三天,乃至五天。老海就有二十多亩花生种在那里。怎么办?。老海家里有大型机械好几部,这些年可发大了。可发归发,遇上天灾,花生烂在地里怎么办?再难也要干,总不能坐以待毙吧。老海灵机一动,雇人,雇人干就是了。好家伙,一下子从外村拉来十多个人,一个人一天就是200块,早上、中午管两顿饭,外带一盒烟,客客气气,就跟招待客人差不多。前头拔,后头摘果子,边拔边摘果子边往家运,整个儿一条龙作业。摘果子,摘果子可不是用手一个个地摘呀,每人一只长方形的偏蒌,一端绑一截木头,抓起花生棵子,用力朝那截木头上甩去,一下,一下,再一下,看看甩的差不多了,再仔细检查一遍,直到没有花生果了,这才为止。瞧瞧,从泥里往外抠花生呀,两脚深陷在泥里,一走一个跟头,腰痛?腰痛直起腰来歇口气,歇一歇再干,可没人叫苦,没人喊累,也很少有人言语,大家只是低头弯腰默默地干。那阵势,才叫壮观呢。要不怎么说老海派头大就是派头大,跟一般人就是不一样。

天灾面前,没有人气馁,没有人怨天尤人,没有人被困难吓倒。大家只是默默地齐心协力地去干,没有午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拼命地去干。

前些日子,因为小小的不如意,自己一度消沉过,气馁过,甚至自暴自弃过。如今想来,这是多么不可取的态度呀。天灾面前,大家都敢于面对,奋起抗争,人生的一次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农家的散文9:有一种美丽叫率真

文/性淡如菊

早年在一农家小院红砖青瓦的大门上看见一幅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仔细琢磨多年,颇有感触。百度一下,原来是清朝曾国荃所撰。率真,直率而真诚。忠厚传家,率真处世。可见是大彻大悟之人。

率真之人,说直话,办实事,简单而真诚,可爱可敬,又可畏可憎。可爱者,是其心里通明,一眼看得见底。可敬者,是其真诚无私。可畏者,是其说话不留情面。可憎者,是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人,直来直去,雷厉风行。大智若愚,大直若曲。直,易折。真,易辱。

孙子兵法曰:兵不厌诈。可见,率真处世是违背兵法基本原则的。但人的性格是天生的,不属于你的,你怎么也学不到。属于你的本性,想改也改不了。曾经研究过《孙子兵法》,把它运用到生活上来,屡屡出奇制胜,但不久就厌倦了。人总是这样算计来算计去,又有何味。也曾梦想升官发财,买了数本《厚黑学》,日夜攻读,无奈本性使然,尽管理论精通,世事洞明,无奈脸不厚,心不黑,总羞于一用,徒劳无功。唯有这忠厚率真四字最得我心,虽然只有一面之缘。

人还是忠厚些好,不然别人也不会用来传家。人还是率真些好,不然别人也不会拿来处世。无商不奸,看来这样的人并不适合经商。当官的人太直了要不得,所以也不适合当官。看来率真的人,只有成为平民百姓才得大自在。

平民百姓好啊,可以说直话,说老实话,平凡而朴实,心里自在。人云亦云,不会。溜须拍马,不会。绕弯子,设局,设陷井,不会。其实是不是不懂,而是不为。佛说:人本是人,何须学做人。世本是世,何须学处世。只有顺应自己的本性,该是哪样的人,就做哪样的人,才是真人。适合做官者,从小就有领导才能。适合经商者,从小就有经商头脑。不是人人都学得过来的,学得了用不了,用得了,老已至。是鸟,注定在天空飞。是鱼注定水中游。是乌龟,注定慢慢爬。

率真的人真诚,有话好好说,不藏着掖着,不拐弯抹角。率真的人可爱,清浅见底,善良诚实。率真的人不虚伪,不做作,不设陷井算计人。率真的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会指鹿为马,黑白颠倒。率真的人内心干净,无尘无染,胸怀坦荡,正直无私。率真的人真实不虚,诚实守信。与率真的人交朋友,不用当心背后一刀,也不用当心落井下石。即使吵架,也是当面鼓对面锣,转眼烟消云散,没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后顾之忧。率真的人有良知,虽然有时也会做傻事,蠢事,但不会昧着自己的良心。

率真的人多少有点憨味,带点傻气。他的付出往往不会要求回报,既然付出了,就马上忘记了,不会算计着会赚回多少,不会玩那抛饵钓鱼的游戏。对他的伤害,痛痛也就过了,不会耿耿于怀,记恨一辈子。

率真的人大度,背后不会说别人的坏话,不会两面三刀,不会三心二意。他的真诚是发自内心的,他的豁达是本性的流露,他的心几乎是透明的,不遮不掩,一眼见底。他知行合一,真诚为人。

率真的人眼睛是清澈的,声音是真挚的,行为是光明的,态度是分明的,心胸是磊落的,举止是从容的。他大方而有涵养,仗义而有良心。与率真的人为友,可以不用设防,可以敞开心扉,可以感觉到真情的流淌。

率真是一种美丽,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高尚,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一种心灵美,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是最近自然的质朴与真实。它是吃后才知味美的粗茶淡饭,品后才知醉人的陈年老酒。它是自内散发的美丽与魅力,超越了睿智与深刻,超越了机谋和权变。

农家的散文10:一朵花的世界

文/安安

这是一个非常典雅的农家小院,两道镌刻着沧桑,被岁月和蛀虫微微腐蚀的大门,迎面是一道忠实的屏风,水泥外衣些许脱落,缝隙处俏皮地长出一两株野草,骄傲地屹立,却经常随风摇摆。屏风上的“福”字,厚重,朴实,预示着主人的追求,贯穿着小院的使命。泛黄的砖垒砌了单薄的围墙,也铺设了坚实的地面——小院是用黄砖为主要材料修建的,主墙虽有粉饰,但房檐、地面全是暖暖的黄色,经时间的打磨,渐渐变得圆润、温和,和泥土颜色接近了。沿着房屋一侧仄仄的楼梯,可以爬上房顶,平坦的房顶四周亦有一圈黄砖围成的房檐。我喜欢爬上屋顶,俯瞰整个小院,品尝小院的温馨,为了做一个默默的旁观者,我更多的是坐在楼梯的顶端那一阶上。半身隐蔽在楼梯中,端正了上身,默默地注视着沧桑的大门,沧桑的屏风,沧桑的围墙和地面……

院墙外有一颗白杨树,嫩绿欲滴的叶子随风轻轻摇晃,像微微悸动喜悦的心。杨树下是几只山羊在悠闲地吃草,不安分地攀爬着,时而追逐着,牧羊的爷爷也就逐着羊儿们翻过那座山坳,消失在我视野。

天空安静的连云都停驻了,一丝风掂着脚尖小心地飘过,于是乎杨树叶又悄悄地晃动,屏风上的小草也悄悄地摇摆。什么东西在轻轻呼唤我的手?我低下头,台阶上竟然有一株瘦小的野花,那纤细的美人,鹅黄的花瓣迎着天空,深绿的叶子上铺着淡淡的白绒毛,这让周围的一切很自然地过渡到她身上,一点儿不显突兀。借着那一阵轻轻地风。她向我伸出友好的手……是我遮住你的视线了吗?啊,对不起,我挪了挪身子,我知道一朵花也是要欣赏这世界的。

这朵小花是美好的,是美的化身。从一个人的外貌、举止可以判断他的生活状况和环境。这句话一点儿不假,倘若一个人自幼生活在祥和的环境中,他又怎么会整天愁眉不展,以致额头上过早长出皱纹呢?若一个人从未听过粗鲁的言语,在交谈中他自然也不会说什么不中听的话吧;但一个人整天生活在命令、强迫的环境中,他的语气多是尖酸,嗓门多是高声命令式的。这株野花,显然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她安静、柔和,内敛、大方,积极、谦虚。不像身居闹市里的花,热烈而肆无忌惮地开放着,乍一看。奔放而热情,可是看多了,会烦,会厌恶她们三五成群挤在一起,像长舌妇一样展示着、攀比着、炫耀着。她们越是肆无忌惮地浓妆艳抹,越让人恶心,为了凸显自己,她们不惜和一切成为反差,恨不得一切都只是自己的背景,浓烈的红色,开在嫩绿从中,简直把绿的柔和破坏殆尽,她们丝毫不察觉,甚至连最基本的修饰都没有,赤裸裸地展现没有涵养的内心。也不像那些硕大无比或者细微到只能用放大镜观看的花,这类花,要么过于张扬,把开花作为平生之能事,花朵总要超过别人才罢休,要么扭扭捏捏地躲起来,冷不丁结出果来,让人们猜测、费解,甚至歌颂她无私的奉献,我以为这大约是她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吧,倘若没结果,谁又能奈她何?这株野花没有太多的枝枝蔓蔓,也没有攀附在坚实的房檐上,只是挺直了瘦弱的腰,开着一朵向阳的花,向太阳致敬,向脚下传递消息……

再看看这朵花,她依然安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世界,永远那么好奇,永远是第一次的新鲜摸样。牧羊的爷爷回来了,杨树的叶子又晃动了,小花,历数着生命里的每一次颤动,每一次不同,就这样守候日出日落,守候云卷云舒,守候满天星光,守候一轮皓月……

下再大的雨,终归是要天晴;翻再高的浪,终归会风平浪静;经历再多的辉煌与绚烂,终归归于平淡,挣不脱的线索,是一颗不安分的心,且不如归去,做一朵闲看世界的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