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文章

请欣赏亲历文章(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亲历文章1:“被碰瓷”亲历记

文/闻石

从亲戚家吃完饭骑着电动车回家,路过县城滨江路、黄海路交汇处时,一辆停在人行道上的轿车毫无征兆地忽然打开后车门,一下子撞得我连人带车跌倒在地。由于车速慢,摔得不重,我当即从地上爬了起来,第一感觉是身上各类“零部件”均无不适,心下先是有点庆幸。站起来后,我便面有愠色地对车后座上开车门的那个男青年说:“你起码得看看前后有没有情况再开门吧,在闹市区你这样突然开门太容易出事了!”

说着话,开车的年轻人和后座的那个人一起下车来到我的面前,也许是以为遇到“碰瓷”的了,也许是想先发制人,居然责问我车是怎么骑的,还说车门要是撞坏你可得赔。我说你们把车停在人行道上已经不对了,开门撞了人态度还这么蛮横,想欺负人啊?他们自知理亏,便把我车扶起来察看损坏情况,我这才发现,车龙头歪了、挡风板裂了,控制盒有半边也松动了。我人没伤着,车子损坏也不严重,就对他们说,我不会赖你们,你们只要把我车子恢复原样就行了。他们一听,更以为是遇到“碰瓷”的了,立即说,你要是这样,那我们就报警了。我说,你们愿意报警我没意见,不过有言在先,如果报警你们肯定会更吃亏。他们便报警了。

说时迟,那时快,车上两个女乘客下来了,其中一个看起来20岁出头的女子,一下车就指着我破口大骂,态度之凶狠、之蛮横,语言之热辣、之污秽,实属罕见,并边骂边向我冲来,似有出手打我之意,另一个女伴也在帮腔开骂。这样,现场就成了4个年轻人围攻我一个老者的态势。面对这样的场面,我虽然不怎么怕,但确实无法控制局面了。也许是那个年轻女子的恶骂、恶行触犯了众怒,让围观者也看不下去,当那女子再次边骂边向我冲来时,围观者中一男青年出手了,仅一眨眼工夫,那女子已经被打翻在地,见义勇为的青年愤怒道:“你们几个人欺负一个老年人,太过分了……”边说边仍要打那倒地的女子,倒是我生怕出事,赶紧劝那素不相识的青年别再打了。本来我车坏了并不严重,他们即使不帮我修,也花不几个钱,万一人被打出个三长两短的,倒真是大事了不是么?

幸好,此时两个交警来了,现场归于平息。警察问了情况后,批评了两个年轻人,让他们赔偿我100元修车费,并迅速疏散人流,恢复交通。此时,被打倒的那个女子已经被同伴救护到了车上,据说有条胳膊脱臼了;而那两个年轻人对我的态度缓和了下来,一再向我说对不起,我这才对他们说,本来很小的事情,让你们自己给搞大了,现在你们是人也吃亏,钱也吃亏,何苦呢?

事情走到这个程序就结束了。他们得带人去医院接胳膊,我得去修车。这帮人离开时,我才注意到他们的车牌是苏E字开头的,应该是苏州牌照。据此分析是本地人在苏南打工,一起结伴回乡过年的。而出手打人的青年,早已没了踪影,想谢人家都无法找到了,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我离开时,围观的群众中已经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真不像话,明明是自己亏理的事情,怎么能这样欺负一个老年人呢?此时已经平静下来的我,倒反而觉得所谓80后、90后的年轻人,其实同样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尽管他们的素质可能参差不齐,比如那位素昧平生出手相助的青年,从年龄上看,好像也是个80后,不就很有正义感么?而那几个打工回乡过年的年轻人,如果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注意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敢断言,他们今后还会吃亏,甚至吃更大的亏。

一次“被碰瓷”的经历,让我也有了一些思考,最起码,年龄大了,人老了,今后出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否则,于他人、与家人、于自己,都不好交待。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人人有责,老同志更是责无旁贷,更该身体力行。我会努力去做。

亲历文章2:亲历春节 师生聚会

文/王敬礼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回到老家与亲人团聚欢度。春节又是同学聚会的最好时机。2009年的大年初一,我应学生们的热情邀请,参加了寿光一中79级的 师生聚会。那时正是该级同学高中入学30周年,更有纪念意义。

参加聚会的同学很多,有从美国加拿大回来的,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地的同学,初次见面有一种似曾相识不相识的感觉,毕竟30年不见,同学们的变化很大。当年都是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现在都是40多岁的人了,庄重成熟了许多。但师生的感情没有变。交流中,同学们回忆当年,感慨万千,是啊,这一级的同学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三届学生,当时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人才,学校的教学也随时代的变化做了调整,高中两年,有的同学参加了两次高考。第一年就从学生中选拔了部分学习成绩好的编班进行了强化训练,参加了当年的高考,部分同学当年就被大学录取,其余的都参加了第二年高考,取得了全潍坊市最好的成绩。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报效祖国是同学们的动力所在。两年课程一年完成,可想当年老师和同学们付出了多大的艰辛。

记得当时每天要上11节课,早上一节,上午4节,下午三节,晚上有三节自习。我教的是英语,在高考中占百分之十的分数,责任重大,但同学们初中没有学过英语,要一年学好英语参加高考难度可想而知。那时除了备课几乎都在教室里讲课辅导。天天和同学们在一起,感情至深终生难忘。

作为老师最高兴的莫过于看到学生的成才。那天同学们交流了各自的工作,我收到一大摞学生的名片。从中得知他们有的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是知名大医院的院长,顶尖大夫,有的是政府官员,还有的是企业的工程师或老总,而且正值黄金年龄,正是国家栋梁。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聊到了七月流火,备战高考的日子,聊到毕业时的告别的晚会,还有分别时的拥抱和泪水。交流中那一张张笑脸依然亲切,那一声声言谈宛如从前,感慨于自己记忆力之强,竟然可以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以及其在班级里的座位号。似乎腼腆的继续腼腆,直率的继续直率,张扬的仍然张扬,老练的依然老练。

参加同学聚会,与取得什么成就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方法来证明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或许没有必要去计较身份与地位的高低,也没有必要去苛求财富的多少,只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彼此共处的时光就可以了。同学们感叹道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美好的中学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大家记忆的深处。最后同学代表发表了聚会感言:感谢母校的培育,让我们在征程中锐意进取,在不同的岗位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实现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价值;感谢老师,让我们的事业得心应手,处处美丽,感谢同学之间永恒不变的友谊,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阳光,没有孤寂。

聚会是短暂的,师生的情谊是永恒的。

亲历文章3:亲历救援

文/魏泽清

那一年,圩区决堤,洪水冲下来了,像钱塘潮一样卷来,整个圩区喧腾起来了。

兔子听到水声,箭一样射出去,家狗随后追着嗷嗷叫;离洪水还有两里路远的水塘里的鱼就感知了,跳得老高;拴在树桩上的老牛听到水声,也静不住了,蓦地仰天长哞;人们慌忙抬家具,搬箱子,赶猪赶牛赶鹅赶鸭,猪走得慢了,被抽得哼哧哼哧叫,鸭鹅被赶得乱飞……

“发水了,发水了。”汹涌的洪水涌来,我闻讯向圩区飞奔,潮水也向我飞奔,我和洪水一步步靠近。

由于跑得太猛,我被几头乱窜的小猪绊倒,一只大公鸡从我头上身上猛地飞过去,还抓出了一条长痕。等我赶到堂哥家,洪水已经覆盖整个圩区,水位还在猛涨,不久将漫过我所在的圩埂。堂哥一家人手忙脚乱收拾,我也帮着收拾衣服呀,农具呀,家具呀。面对一群乱叫的鸡鸭鹅,只能先把一群公鸡母鸡装进两只笼子里,剩下的鸭鹅关进旁边的小棚里。我还在收拾东西,堂哥堂嫂用平板车把家具衣物拉走了,把猪也赶走了。不久洪水漫上来了,圩埂也被水淹没了。我还在坚守着,还有鸡鸭鹅没有带走。

洪水漫过门槛,漫过脚面,漫过小腿,漫过膝盖……眼看着小棚坍塌了,一群鸭鹅被洪水冲走了,飘远了,而我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毫无办法。

我害怕房子倒塌,走出房屋,洪水快到肩膀了。我目睹滚滚的洪水一片茫然。我推测我站的地方离远处的岸边有三里之远,人都走光了,我得赶快游回去,不然有生命危险。游得很困难,因为洪水在流动,一些稻草呀、木料呀、泡沫呀,冲过来,我避免碰上,迂回绕着游动。那些土房受水侵蚀,大都倒塌了,冲击一个巨大水洞,接着掀起一片弧形的水墙,像放山炮一样响。我刚游过一户人家,身后的房屋就倒塌了,巨浪把我吞没,好险呀,我只得在远离房屋的地方向岸边游去。

天色渐暗,没有星星和月亮,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水里冲来的树枝、毛竹与我相撞,划破了胳膊和肩膀。我不顾一切向岸的方向奋力游去。如果我不努力,就有可能被洪水冲走、淹死。与洪水搏斗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靠近了岸边,爬上岸,我已精疲力竭,双腿还在颤抖,站立不稳。我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水,眨一眨被肮脏的洪水浸泡的眼睛,还是隐隐的疼,但我顾不了这些,目睹滔滔的洪水,目睹从远处随洪水飘来的一头水牛,一些树枝……心情很沉重,眼睛如此时的夜色一样,朦朦胧胧。

天阴沉低矮,好像压在我的头顶那样沉重,让我和村民喘不过气来。站立岸边,映入眼帘的,除了洪水,还是洪水,目睹这场灾难,村民与我一样,禁不住黯然神伤……

灾后,政府安排人员体察民情,发放大米、小麦、食用油,还有外省市捐赠的衣被,也发放到灾民手中;我们也开展自救,织网捕鱼捞虾,顺利度过了一个萧瑟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

亲历文章4:亲历十八洞村

文/董静

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在家看电视时,正赶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题节目《唱响新时代》郴州专场10月3日首播,回看时,又观看了十八洞村专场。于是,在做张家界旅游攻略时,就把十八洞村收进了我的高德地点搜索目录中,也想感受一下有着“小张家界”美称的十八洞村。

10月6日,我们刚游完张家界的主要景点之后,立即驱车前往十八洞村。

下午3时左右出发,走过一段段弯曲的柏油山路,终于盘旋到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到达十八洞村时正下着细雨,雨中的十八洞村,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既有婺源乡村建筑风貌,又有兔耳岭的自然景观。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西部的武陵山脉中段的湘黔渝交界处,因为村里有个名为“夜郎十八洞”的溶洞而得名。十八溶洞,洞洞相连,洞内景观奇特,神态各异,巧夺天工,被誉为“亚洲第一奇洞”。外界一直有人误以为十八洞指当地的十八个溶洞,其实,十八洞是一个超级溶洞群,用垂直软梯才能进去,接着通过一个仅可容身的更小洞口,一个人匍匐进入后才豁然开朗,慢慢可以发现其中的18个岔洞。

这是一座住着近千个苗家人的村寨,人人都穿着自家缝制的传统苗衣,来自自然的衣料,穿起来韵味十足。这里有个习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火塘,终年不熄火。其中一个原因,是要将火种一代代传下去。此外,这里地处素有花垣“南大门”之称的排碧乡,是高山溶岩地区,气候较寒,冬长夏短,燃着火可以取暖。火塘上方从房顶上悬一挂钩,通常都是挂着腊肉,被火塘的烟火熏成木炭似的黑色,十分美味。

2013年前,十八洞村几乎与世隔绝,这里的山,这里的水,不用画笔与颜料,一幅幅山水画便跃然纸上。村里有句俗语:“三沟两岔山旮旯,红薯土豆玉米粑,要想吃餐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便是该村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以前村中不通路,车进不去,祖祖辈辈靠着传承下来的最古老的耕种方式生活,这也使得这里仍保留着独特的苗家风俗习惯,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每到春节,这里便有抢狮、接龙、打苗鼓等传统习俗;每逢赶秋节,这里便组织舞龙、上刀梯、椎牛、唱苗歌等活动。淳朴的苗人在这青山绿水间,做着一切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背篓,也是十八洞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因为湘西70%都是山地,百姓出行都离不开背篓。有的山里人如果不背背篓,会觉得不自在,不会走路。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寨子叫梨子寨,是十八洞村4个寨子中最小的一个,只有23户人家,108人。从那时起,中国的扶贫事业在湘西迎来历史性时刻。十八洞村成了全国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开启了精准脱贫的征程。从此,十八洞村得以新生。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十八洞村摆脱贫困、焕发生机,村里新一代年轻人也回来了不少。2014年初,县里扶贫工作队来到了十八洞村,和村民们一起改房、改厕、改圈、改浴,为村里铺上青石板路,建好停车场,修起游步道……仅一年时间,全村水、电、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很快得到全面改善,十八洞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十八洞村,村口石碑上的“精准扶贫”四个大字格外醒目。“精准扶贫”理念从这里走向全国,数千万贫困百姓,命运因此而改变。十八洞村也实现了从深度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的蝶变。乡村旅游、猕猴桃种植、苗绣……一个个扶贫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牢记总书记嘱托,十八洞村的父老乡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小康生活。短短数年间,十八洞村就从一个深度贫困村变为全国文明村,这一成就令人瞩目。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的十八洞村,又不止于此。向贫困宣战,不仅要有物质的投入,更需要催发内生动力。美好的生活,不仅是“仓廪实、衣食足”的生活水平,还包含“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根、提振精气神,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才能让村民们真正从思想上走出贫困。”村支书如是说。“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村民们自己总结的“十八洞精神”,生动诠释了如今十八洞人的精神家园。

“雨露阳光,润我家乡,饮水思源,自立自强。”这是十八洞村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家中,在各家堂屋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围坐交谈的照片。村民们情不自禁地说:“感谢我们的总书记!那会儿家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盏节能灯。现在日子好了,人也精神了!”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儿回来了,人的心儿也回来了。”

当天晚上,我们入住的“幸福人家”客栈,10余位苗族村民围坐在火堆旁,柴火熊熊燃起,几口“苞谷烧”下肚,苗族妇女便敞开了心扉,唱起了苗歌:“总书记来十八洞,精准扶贫送春风。七年过去一转眼,苗寨如今换新颜。从前汉子单身苦,如今娶上巧媳妇……” 苗家人唱苗歌不用写歌词,嗓子一扯开,全是苗家人的心声……

亲历文章5:亲历越南的年

文/黄艳梅

由于历史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越南民间习惯使用农历。越南有着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属相,只是十二生肖属相中有一个生肖与中国的不同——越南没有“兔”,取而代之的是“猫”。

春节同样是越南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我去越南旅游时正逢越南的农历春节,河内市区马路两旁的建筑物张灯结彩、披红挂绿,过年的气氛非常浓。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春节整个河内成了花的海洋。我住在导游阮小姐家,亲身体验了一把越南的年味。越南老百姓过年有两样东西一定要买的,一是金橘树,二是年粽。金橘树是盆栽的,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财源滚滚;年粽则是越南男女老少都喜爱的节日食品。阮小姐兴致勃勃地带我到河内规模最大的同春市场去打年货,同样是金橘树,档次不同价格相差很大,阮小姐买了个优等品。金橘树大约有一米六高,树上挂满了黄灿灿的金橘,还被特意修剪了一番,像一座小金山,虽说价格贵,但物有所值。此外,阮小姐还购买了年粽、蜜饯、糖果、年画、对联等。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许多在外地工作的越南人都会在春节期间热热闹闹地和家人吃上一餐丰盛的团圆饭。团圆饭中年粽是必不可少的,越南的年粽呈方形,块头比我国的粽子要大许多,每个有二斤多重,用糯米包的,有猪肉馅,也有绿豆沙馅。我和阮小姐分吃了一个年粽,味道清香可口。

吃过团圆饭,阮小姐带上鞭炮,来到河内最繁华的还剑湖畔。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民众,大家穿着节日的盛装,一脸喜气。夜幕降临,只听得鞭炮齐鸣,礼花纷飞,越南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走邪魔,来年全家人就可以平平安安。从还剑湖回家,我突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阮小姐手里多了一根折下的树枝。她笑着说:“这是我们的习俗,叫做‘采绿’,‘采绿’意味着新的一年官运亨通、福禄双至。”

春节期间,越南人也会到亲友家去拜年,最早来家拜年的客人最受重视,据说他能给这家主人一年都带来福运,这在越南叫做“冲家”。阮小姐一大早就带上年粽到她的老师那里去“冲家”,我则出去逛街。节日中的越南,无论是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公园广场都有许多文娱活动,歌舞、杂技、舞狮、斗鸡……应有尽有,浓浓的年味让我身在异国他乡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