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旅游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旅游的散文1:文明旅游

文/卢艺

一天,天气晴朗,鸟语花香,小猴蹦蹦和小熊乐乐去公园里玩耍,它们一起在草地上打滚,一起在小路上奔跑,玩得开心极了。

忽然蹦蹦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心想:“要是我能跳到那块大石头上,就好了!”然后,它闪电般飞快地跑到小河旁,后脚轻轻一蹬,就跳到了石头上,踮着脚向远处张望:“啊!好美啊!”“小熊,小熊,快点下来。”乐乐看到了蹦蹦的行为,连忙阻止它。“为什么呀?”小猴不情愿地说,“我还想再看会美景呢!”“不行,不行,快点下来。这样,很容易滑落到水里去的!”“好吧。”经过小熊不断的阻止,蹦蹦终于跳了下来。

它们继续向前行走,走着走着,蹦蹦又看见了两根红色的柱子,便哧溜一下爬到了顶部,拿出一支笔,在柱子上写了“蹦蹦到此一游”六个大字。乐乐赶快把它拉了下来,批评道:“小猴,你今天犯了很多错误,要做到文明旅游。”小猴惭愧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会改的。”“那你保证?”“保证!我一定会改!”

之后,它们又兴高采烈地不停奔跑着、欢笑着,一直玩到天黑。

关于旅游的散文2:陪父母去旅游

文/刘在明

父母已近古稀之年。趁他们身体尚好,能走得动,从几年前开始,我每年都坚决抽出几天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陪着父母去旅游。父母对这件事非常期待。我也觉得,祖国之大,山河之壮美,父母一直等到老了才有了出去看看的条件,机会岂容错过。还有,外出旅行虽不过就几天的时间,却能够与父母朝夕相处,看风景,品美食,啦家常,机会难得,实为人生之一大快事。经过半年多的筹划,2014年6月底,我们终于踏上了南去的行程。

安徽宏村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它是徽派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是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朱隆基等先后到过宏村旅游考察,陈复礼、琼瑶、陈凯歌等也曾到宏村进行艺术创作。在宏村,我们品尝了雪菜烧饼、五香豆腐干、石耳炒鸡蛋、笋衣烧肉等美食,还吃到了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提到的毛豆腐,小酒馆里的杨梅酒味道也格外清爽。那天,虽然天空中不时飘着细细的雨丝,但小村里依旧游人如织,到处都是扎堆写生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画里乡村名不虚传,让我们一开始就心情大好。

看完宏村,我们直奔黄山。十年前我曾去过黄山,这次之所以故地重游,是因为黄山是我所见过的山中最美的一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但凡陪同父母出游,我总是尽量选择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认真做好旅游攻略,这样不但心里踏实,还能保证质量,说到底就是要对父母负责。可惜我们去的不太是时候,正赶上了梅雨季节。凡事有失必有得。我们一家都喜欢清静,因为下雨,没有了人山人海乱糟糟的场面,反而感觉更好。说实话,我们几乎没怎么看到远山,只是在上山的索道上短暂看见了几幅如画的美景,画面亮丽鲜活,青翠欲滴,尽管瞬间即逝,但也算是没有留下遗憾。莲花峰也是短短出现了几秒钟,象悬在半空中的一座仙山,或者更象是一幅如梦似幻的画,还没等我举起相机,就变魔术似的踪迹全无。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山上,我们沿着北海、光明顶、天海、螯鱼峰、百步云梯、迎客松这条路线,共走了5个多小时,时间和体力都刚刚好。最庆幸的是,山下下的是大暴雨,山上却只下了点小雨,真是菩萨保佑,我们有福。

到黄山屯溪老街徽菜馆品尝地道的安徽小吃,也是我们行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灯初上,我们来到了“老街第一楼”旁边的“美食人家”。这里的一切,还是我十年前来的时候那个样子。这次我们坐了靠窗的位置,点了臭鳜鱼、徽式土锅、绩溪南瓜包等十多种特色菜点,照例陪着父亲喝了一瓶55度的“二锅头”。盘子光了,肚子也饱了,总共才花了200多块钱。吃完饭,我们悠闲地逛了逛老街的各色小店,买上点纪念品。父母说,这顿饭吃得真是熨帖。

从黄山到了南京,我们先去了夫子庙。原指望在夫子庙好好地品品小吃,逛逛夜景什么的,没想到没见到什么景,满眼的全是人。来来往往的人象在赶大集,比肩接踵,一片嘈杂,干什么都跟抢似的。还有神往已久的秦淮河,原来也不过如此。我们只吃了点臭豆腐,稍微转了转就赶紧离开了,晚饭也没有吃好。有趣的是,在我们入住的宾馆碰到了一个人,听他口音,我就毫不犹豫地断定他是章丘人。果不其然,接连又碰上了几个熟人,甚至还有我宿舍楼上的一个邻居。他乡遇见故乡人,真就那么巧!我不禁想起了一桩趣事:两个章丘老熟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酒店洗手间里不期而遇,当时俩人都惊呆了,半天没敢打招呼。

我们最后看的是总统府。我这个人很老土,一直不用手机上网,因怕返程误了点,事先发短信让女儿和哥哥查一下总统府的开放时间。女儿说是早7点,哥哥说是早8点,问出租车司机,说是早9点。三个人三种说法,结果开放时间是7点半,谁都没有说准。总统府最吸引人的,要算是蒋介石斜摆的办公桌了。导游讲的很有意思,说有四种可能。一是为了光线好,二是躲开窗户避枪子,三是出入侧室方便,四是盯紧斜对门里的李宗仁。说到第四个可能的时候,大家被逗得哄堂大笑。---究竟蒋介石是咋想的,肯定没人敢问。不过,蒋介石这个人特别讲究倒是真的,如照相的时候,必定是站在台阶下的平地上,为的是避讳“下台”。从这点上看,他办公桌斜摆着,一定大有深意。

一路走来,父母让我很受感动。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一切由着我来安排,从不提半点不同意见。不仅如此,父母还执意要分担所有的费用。推辞的时候,父母说,你们是专门陪着我们出来旅游的,我们已经很知足了,你们的钱是我们的,我们的钱也是你们的,都一样。还有从宾馆走的时候,我不小心洒了水,把电视机插头弄湿了,母亲用干毛巾擦了又擦,我说差不多就行了,母亲却说,咱不把水擦干净,别人用的时候触了电怎么办?直到彻底擦干净了,她才放了心。在回来的动车上,两位都带着孩子的乘客抢占了我们靠窗的座位,而且丝毫没有让出来的意思。父母坚持不让我跟他们计较,说她们都带着孩子呢,咱坐在哪儿都一样。父母的善良和宽容,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

回到家来,见了同事倍感亲切。三五个朋友,一杯美酒,让我的心醉了好久,好久。

关于旅游的散文3:免费旅游

文/连忠照

邻居王大妈这几天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好奇地问:“大妈,你咋这么高兴啊,有啥喜事?”

王大妈说:“当然是喜事啊,如今这日子越过越好啦,国家不光让我们这些老人免费坐公交车,明天还有一趟免费旅游呢……”

“啊,真有这事?你小心别上当!”王大妈儿子在外地工作,托我平日照看王大妈一下,我赶紧提醒她。

王大妈拿出一张印制精美的材料,上边写着:通知,全国老龄委,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同盟关爱糖尿病患者爱心行动。为了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日康复,快乐安度晚年,特举办糖尿病患者免费旅游治疗活动。活动期间,免费给糖尿病患者检查治疗,并由着名教授讲授糖尿病康复知识,发放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并免费乘坐豪华旅游车前往W城二日游,路上由大学生志愿者全程照顾老人起居……

我看了将信将疑:既然是老龄委办的活动,怎么不是由本地的老龄办组织的呢?又想想,社区不是每年也给老人免费体检吗?说不定还真是国家给老人们的福利,要真是这样,那倒是值得高兴的。

王大妈见我还有些迟疑,就说:“没事,报名的人可多了,这周围几个社区有四十多人报名呢,都是熟人,路上互相照应着,还有那些大学生一路陪伴,明早就在社区门口集合……”

次日早上,社区门口果然有五个身着统一制服的少男少女,胸前挂着大学生志愿者的牌子,白色的帽子上印着“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字样。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亲密地搀扶着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并按照名单仔细清点人数。参加的人都是社区里熟悉的老人,其中李大伯更是夫妻两人一起去的。见此情景,我的心放了下来。

两天后我下班回家,见到去旅游的老人们满面春风地聚在社区门口,王大妈也在跟人说说笑笑。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兴奋地问王大妈:“回来了,玩得开心吧?”

王大妈说:“好着呢,逛了几个地方,看了病,专家还给讲课,还买了些专家推荐的药品……”

“哦,不是说是免费发放的吗?”

“哪能呢,人家这么好的药,咋能白送?优惠价还三千呢。”

我接过药盒仔细看看,全是一个药厂的产品,很普通,药品超市就有销售,几盒药加起来也不过数百元而已。看来天上真的不会掉下馅饼来。W城离我们这儿不过五十公里,两天怎么也花不了三千元啊……

关于旅游的散文4:怡卉园里满目春

文/张振勇

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拔高,蜗居城里的人们纷纷走出城外,欣赏姹紫嫣红的春天。阳春三月,邵东城郊的怡卉园正是花红柳绿春光明媚的大好时光。外出郊游,昭阳公园太近,大云山太远。位于邵东城外十公里的怡卉园刚好不远不近,驱车十分钟就到,理想的郊外园林风光,是家庭特别是孩子踏春郊游的理想去处。

拥有历史传承的名胜园林古迹固然美不胜收,新建的现代园林也不泛特色。怡卉园是新建园林,没有历史文化的制约藩篱,依山就势大开大合,可古典,可现代,把园林打扮得青春靓丽。园里有成片的樱花林,紫荆花,还有仿古池塘边上的杨柳岸。茵茵草坪里点缀着疏疏朗朗的香樟与桂树,清幽如许的花丛林间,三三两两的女孩顾盼神飞地在春光中摄影。漫步林间小径,满目春光融融,花香袭人,绿树萦绕,园林与自然风光目不暇接。垂柳风姿绰约,一袭杨柳春风。樱花怒放迎宾,美人鲜花相映。走在花树相映的林阴小道里,风姿绰约的少女,天真无邪的孩童,成熟稳重的长者,都是春天里怡卉园中一道流动的风景。

清明时节,怡卉园里人流如织,宛然名山大川的风范。三山五岳,那是古代帝王封神的去处,名山大川,却有历代文人墨客的遗迹。名山大川与新建园林,应是各有所长。比如,声名远播的寒山寺,其实也不过是一座小小的禅寺。因了智者的灵性,带霜的明月,暗夜的乌啼,孤寂的渔火,夜半的钟声,悠悠扬扬地响彻了时空与人文的千年。寒山寺钟就这么响着,让历时千年的人们念念不忘。游历过寒山寺的朋友们回来说,那座孤寂的寒山寺,怎么也领略不了唐代张继笔下寒山寺的意味。寒山寺是用来想象的,想象中要有那首诗画合一的“夜泊枫桥”图,否则它只是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小禅寺。怡卉园里,樱花,紫荆,桃花,成片成林地开放,组成一处处花的海洋。目遇之成色,耳闻而成音,人来人往的花间、小径、树旁,到处都有笑语盈盈的人们。占地一千多亩,还有规划建设的区域,一座欣欣向荣的休闲园林正在长大,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玉树临风般行走在邵东的青山绿水间。

煦暖的阳光挥洒在林间花海,挥洒在红男绿女身上。飘飞的风筝在空中竞高斗巧,惬意的孩子在草地里欢呼雀跃。我心闲气定地走在樱花大道上,路旁鲜花迎面而来,又向后退去。这么怡人的花木青草,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二千多年前孔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三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大同世界在我脑海里闪现。从古及今,人们都在追寻从心灵到身体的舒畅,都在追寻自然中纯美的风景,即使是上古圣人孔老夫子也不例外。融融春光,烟桥画柳,心旷神怡的山川胜景,可以超越时空历史,让所有人都能赏心悦目。

山顶揽胜,碧天空阔,如黛青山披红挂绿,次第排开的城市乡村尽收眼底。心中感慨,园林如画,人美如画,江山如画,如此美景秀色可餐。还记得那位叫范蠡的越国大夫吗?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毅然离开越国,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西施泛舟江湖,那意境,那情趣,那逍遥,令无数学贯古今的智者慨然神往。据《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这是说范蠡与西施,离开了越国,去到了他们的理想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他们离开了滚滚红尘,他们悠游于碧波江湖,对于范蠡来说,醇酒美人肯定不负当年的如画江山。

真想来一次时空穿越,在揽胜亭里备一席素雅的酒席,请带着西施的范蠡,让这位千古美人,随着铮铮飘洒的琴音,即兴来一曲长袖盈怀舞春风。也许,这一对名重千古的佳丽,一定会醉倒如此秀美的怡卉园里。他们一定会留恋,一定会心醉。面对满目春色,面对拂面春色,酒不醉人人自醉,他们会醉到在如此怡人的春光里。

关于旅游的散文5:周六的一次 “旅游”

文/王泽元

周六,天气不错,我和爸爸妈妈去西安理工大学旅游。说是旅游吧,其实是骑自行车,说是骑车吧,又像是旅游。

我绕着大学操场骑了六圈,有点累了,就在操场边的大树下休息,忽然发现土地有些裂缝,长出一片绿,从前还是光秃秃的竹子,现在却长得又高又大,茂盛无比。草地上开满了鲜花。

我还去了一个秘密地方——彼得墓。我以前养了一只小兔子,我叫它彼得,可是它最后死了,我难过地埋下了它。停!停!停!我不想为大家讲太难过的事,还是说说开心的事吧!

春天一来,地上长出了小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足球场”。我和爸爸一起进行了一场足球赛,可开心了!踢完足球我们又在大学校园骑了几圈自行车,根据爸爸车子的记录,我今天一共骑了五六公里呢!

春天,太好了!

关于旅游的散文6:行走人生心迹凹峪

文/陈涛

旅游与行走的不同,在于“心”。旅游为的是心动,行走为的是心静。

人生与人生的不同,在于“经历”。平凡的人生经历远近,精彩的人生经历高低。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每年都要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松松紧绷的神经。积以年月,便成了一种习惯。最初出游,总会有些心动,拍些照片,留些收获。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心动却越来越少,照片越来越少,收获也越来越少。风景虽有不同,感觉却似曾相识。细节虽有各异,大体却相去不远,甚至有时需要打起精神,来分辨此处与彼处的差异和不同。

也许是为了远离喧嚣,也许是为了寻找自我,后来,我喜欢上了“行走”。单纯的日子,平缓的时光,一种随缘的心态,陪伴着自己,浅浅行走于山谷间。

今年初春,行走凹峪,缘之所致,性情超然。当车辆经历蜿蜒,视线历经红绿,我们背上行囊,开始了在章丘这个海拔最高山村——凹峪的行走之旅。

行走双峰山:感受“凡心”

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浓厚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野花在荆棘丛中倔强的绽放,脚步在瓜果树下从容的前行,随手拔几株中草药放在包中,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滋润胃肠,山顶的风光虽不能与名山大川比对计量,但这里却有着不一样的空气和阳光。

不必苛求高山与流水的默契与张扬,或许荆棘与鲜花才是完美的搭档;不必回味园林与盆栽的精致与装潢,其实自然与平凡才具有超越时光的力量。

行走高山台:触摸“本心”

走进村庄,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模样。石头房子随处可见,闲置的磨盘放在道路两旁,散养的鸡鸭在院落嬉戏,低矮的坯墙对于我们这些外来客没有任何的提防,袅袅的炊烟在空中渐渐消散,老远就能闻见烧柴禾蒸出的馒头所具有的别样芳香。

废弃的房屋告诉我们,很多村民已经去了或远或近的地方。那里或许有电梯,有楼房,有影院和商场,但是,却没有了这里的静寂和记忆中的过往。

行走大凹峪:找寻“初心”

迎面走来的村民两鬓已染霜,身后的骡子身上捆扎的一垛柴禾,是对他一天劳动的犒赏。抽着自家种的烟卷,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那目光不只简朴,而且单纯;那表情不只轻松,而且满足。他不去想这垛柴禾值多少钱,也不想为此劳动一天是否算帐,他只知道老妻在等他回家,晚饭还可以喝上二两。

行走了一天,卸下了行囊,从包中取出采摘的中草药、灌装的山泉水,一头便扎进了书房。脑海中回想着凹峪的画面,写下了上面这段属于自己的文章。

此时,虽然已饥肠辘辘,可是,并不饿;虽然已臭汗满身,可是,我并不迷茫。

我,生来平凡,今后亦平凡。不因失败放弃,不为成功停留。只有百般滋味,方显千面人生。

我,今天行走,今后亦行走。不因风雨停步,不为阳光逗留。只有万般经历,方能不忘初心。

关于旅游的散文7:又到枇杷花开时

文/朱昌勤

外出旅游几日归来,发现院内枇杷树开花了,一团团一簇簇,引得无数蜜蜂花尖飞舞,嗡嗡之声不绝于耳。那白色花瓣随风飞起,像雪片一般散落在地上,幽幽清香充满整个小院,在这个初冬花儿凋谢的时节,传递着独有的情意!我连忙拿起手机,拍下美景传送给亲朋好友,企盼明年春天结满果实,与大家一起来品尝枇杷的美味。

枇杷给我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童年时我在牌坊巷幼儿园上大班,因为会敲铃鼓,我被老师选中当了合唱指挥。毕业演出时我们的节目获了奖,老师奖给每个人一份枇杷。那枇杷用牛皮纸包着,我兴高采烈捧着回家,与哥哥、姐姐一块分享。

我家下放在丹阳农村时,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年端午节前,父亲带着我到陵口火车站接上海的姑妈。路上姑妈笑着对我说:“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水果,能猜到是什么吗?”到了家我才知道原来是枇杷。那年端午节因为姑妈的到来,更因为吃上了甜美的枇杷,我过得非常开心。

姑妈走后,我幻想着自己家能长出枇杷。于是,将吃出的枇杷核种在了屋后菜地里,还用树枝围成一圈当护栏。我每天去浇水,等到绿芽破土而出后,我更是天天盼望枇杷快快长大,但希望却未能实现,刚长出的绿芽不久就变黄、枯死了。

现在我家院子里的这棵枇杷已有30多年树龄。1985年我家搬迁到花山湾,那时的花山湾是全城最新的小区。我家住在一楼,院内有很大的空地,可以种树、种花。父亲在苗木市场挑了又挑选中了两棵枇杷,全家人齐动手将枇杷种在院内。父亲精心呵护枇杷幼苗,给它们浇水施肥。枇杷幼苗像是懂得主人的心情,长得很快,一年下来就有1米多高。过了四五年,两棵枇杷树已在院内遮天蔽日,但就是不结果。后来经行家指点,我忍痛割爱锯掉了一棵,留下的一棵果然争气,当年冬天便开花,隔年春天结出了果实。等到成熟时,家人终于尝到自己种的枇杷了,尽管那枇杷带着酸涩味,但第一次的获得仍然有着一份惊喜。

从此以后,枇杷树日渐茂盛,果实也越来越甜,而且无需打理、施肥。枇杷树一年四季都会带来惠泽。夏天展开的枝叶像一把巨大的伞遮挡着炎炎烈日,让院内凉风习习;秋天换出的新叶翠绿养霜,晨练时站在树下总能感觉到神清气爽;冬天盛开着散发幽香的白花,让院内充满生气;春天结出的果实密密匝匝。

每到枇杷采摘时,兄弟姐妹、长辈晚辈、邻里好友都会应邀而来登高采摘,摘下的枇杷也顾不上清洗,便剥了皮往嘴里送,那时小院内便是欢声笑语一片了。

多年来,枇杷树成了传递友爱、联络感情的纽带,给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关于旅游的散文8:徜徉的理由

文/拾小葩

自小,我就爱煞了旅游。我爱江南小桥流水的古典诗意,爱少林寺佛武合一的精魂,爱名山大川的险峻秀丽。我曾经执着的以为,我徜徉在旅游中的理由就是各地不同的景色,直到某一年某一月的某一天,我站在某个旅游景点的入口,突然察觉到一丝苍白无力的感觉。

我觉得我来过。

我开始能够猜得出将会在什么景点看到什么事物,无非是山、水、木栈道、旅店和购物中心。那一瞬间的失望感像是一锤猛击,打得我如落花般飘零。我烦闷、沉思,然后渐渐的我开始明白,旅行的意义不再是去看各地的风景。

台南的木栈道不会和青岛的有太多不同,某座无名小山上的参天林木与九寨沟顶端的森林常常有着相同的色彩。正如张晓风在《行道树》中所表达过的,城市,在这个世界都渐趋大同的时代里已逐渐失去了他们曾经独特的风格。江南的曲径幽深北京也找得到,上海的街头有了纽约的味道。但幸运的是,一方水土所养的那一方人还未被同化。于是,我旅行的最大乐趣就逐渐变成了同各地的人交谈。也许是一杯咖啡或一壶淡茶,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凝视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但其实大多数时候,往往都是快餐店店餐间隙的无意搭讪,博物馆询问路线时漫无目的的闲聊,再或是公车上善意热情的提示……

我开始重新爱上旅行,重新在名山大川中徜徉沉醉,因为人情美。人情美就像是繁华喧嚣的世界中的一缕寂静和一点点自怜自伤般的寂寞。我还记得独自一人在台湾考试搭乘公车时询问车票钱,司机大叔带着些许方言的国语在喧嚣的公车上显得格外寂静:“你还是个学生吧?去办个卡,省钱!”我几次想告诉他我只是个过客,但我最终放弃了这种想法,转为笑着答应。因为这种人情美,已让我不忍拒绝。

除却旅行表面的光鲜,我第一次开始更加深入的思考旅行。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高晓松的文章,他说他和他妹妹都是无房一族,工作结束了就出去旅行,开着越野车,自己订路线。我觉得他们兄妹就像是那种永远不知疲倦的鹰,可以无尽的飞,不像蜗牛,因为背上壳的束缚而蹒跚前进。没有永远的目的地,只有暂歇的树枝、漫漫长路和路边璀璨如画的风景。我想,这当是很多驴友徜徉的意义了。

但我并非没有顾虑的。也许是祖父和外祖父两位饱学诗书的儒生对我的影响,我总隐隐对这种渴望的生活而感到些许的不安:不成家、独自一人、不能侍奉父母于榻前。但徜徉的意义就在于未知的相遇。就像三毛,在旅途中邂逅一生挚爱荷西,携手在天地山川间谱写令无数人艳羡感慨的爱情神话。

因为三毛的鼓励,我决定继续徜徉。为人所徜徉,为情所徜徉,为喧嚣之中的那点寂静与寂寞,执着的徜徉。

关于旅游的散文9:众望所归

文/黄武义

去年到台湾旅游期间,在饱览了祖国海岛美丽的风光后,我也曾到酒店附近的街道上走走看看,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只见街面上许多店铺的门前,并排竖立着习近平和马英九笑容可掬的彩色站像,这也表达了台湾民众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向往和盼望。许多大陆游客纷纷用手机将此景拍了下来,发到网上。也有人紧挨在习近平和马英九的站像前,拍照留念。两岸同胞都期望着大陆和台湾的领导人能真正并肩站在一起,早日握手相会。

不曾想,众望所归,两岸人民的的心愿很快就实现了。2015年11月7日下午3时,海峡两岸领导人迈出了历史上跨越性的一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在约600名中外记者的聚焦下,习近平、马英九微笑着相向而行,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66年来两岸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更是大陆与台湾最真切的拥抱,心与心的贴近和交流。相信习近平和马英九的这次历史性握手,振奋了海内外华人携手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信心,将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台湾旅游时,我就深切地感到:60多年来,虽然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和兄弟亲情也没有改变。正像习近平在与马英九会面时所说:“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台湾同胞无论是导游或是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或是当地民众,对大陆人都很好客,也很热情。两岸一家兄弟亲,这是我在台湾旅游时最大的感受。 我女儿在我们到台湾前,特地开了一张食品单,叮嘱我们要买到台湾正宗的麻糬、凤梨酥、牛轧糖之类的食品,为了完成女儿布置的任务,我们在台湾每天游览完景点后,就在街上四处寻找食品店。由于人生地不熟,要找这些食品的正宗商店还真不容易,不断的向路人打听。好在大陆和台湾的语言是相通的,台湾的居民也很热心地为我们指路,有的人在我们迷路时,还推着摩托车陪伴我们到达目的地,(台湾很少有人骑自行车,多数人都骑摩托车),使我们非常感动,一再向他们表示谢意,他们只是很客气地摇摇手。

我喜欢集邮,每到一处地方,就四处收集当地的邮票。记得在台北市一家文具商店,问老板有没有台湾发行的邮票,他知道我是大陆人后,热情地从柜台里拿出许多台湾的邮票,并特意找出数张几十年前很珍贵的邮票,推荐给我。从老板慈祥的笑容、和蔼的态度里,体会到一种兄弟亲情的温暖。

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复兴,是众望所归的梦想。通过这次海峡两岸领导人的握手相会,我们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的梦想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现在我们大陆人到台湾旅游,要到公安部门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回大陆还要办理《台湾地区出境许可证》,相信不远的将来,到台湾就会像到国内其他省市出行一样,网上购张机票或车票,拉起行李箱就出发。

我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那时我还要到台湾故地重游,重温海峡两岸的兄弟之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