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徒步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徒步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徒步的文章1:陌生的故乡

文/清水河畔

徒步前行,漫步故乡。

深冬的陇东塬上,依旧没有雪的影子,黄褐色的绵绵土成了装饰大地的唯一色调。枯萎了的枝干光秃秃地伸在寒风中,也许是思忆起曾经枝繁叶茂的日子,或是感悟着浓浓的枝叶情谊,感伤在秋风瑟瑟之中翩翩飘零,看顾眼前这般光景,竟独留枝干在寒风中颤抖、哭泣。

庄口的大白杨,不知疲倦地日夜戍卫着古老的村庄。初春时节,这棵树是鸟的世界,虽没用南方榕树那般盛荣,却也为闹春的鸟儿提供了温馨的家园。盛夏时节,忙里偷闲的人们,赤着膀子在大树下酣睡,或是下下棋,玩玩扑克,那些大婶大姨们,带着孙子孙女在树下边做针线活儿边谝闲言。深秋,变了色的白杨叶子摇摇曳曳,不肯离去,伴着秋风在庄前屋后纷飞。我们拿着扫帚,提着筐,去扫落叶,贮蓄着准备冬季烧炕。可惜到了冬季,白杨成了失宠的皇妃,少了人们的足迹。树上残留着几十只破鸟巢,只有几只喜鹊,长尾巴一翘一翘的,叽叽喳喳地向人们不厌其烦地报喜。

这颗白杨扎根的地方曾是农业社大场畔,全村人的希望都酝酿在这里。每年收获时节,人们便都攒在这个大场里,套驴的,碾场的,翻麦草的,扬场的,有力的出力,有谋的出谋,各有分工。夏季碾麦、秋季碾高粱、糜子、谷,堆成大山般的洋芋、玉米,更是勾引起无数人肚囊中的蛔虫。听父辈们说,他们一年有多半时间都在这场里度过,有时我觉得奇怪,既然这么多的食物,为何人还会遭年景,吃不饱,穿不暖,还有那么多大人牵着小孩子要饭!

后来,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家家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农人也能根据所需自主种地了。父辈们怕后辈忘记了这段艰苦的岁月,商议在分掉农业社里的财产时,谁也动不得这棵大树!这棵树便就这般长在我懵懂的记忆里,只不过记忆中像这般大树有很多,现在只剩下这一颗“元老”了。

沟里的大树是最多的,儿时放牛便把许多欢乐都遗撒在那里。每逢周末或是暑假,我们一群小孩子便赶牛到沟里去,牛吃草,我们便爬上树摘桑葚、打杏子,秋季摘野果,有时还会捡拾到熟透了掉下来的核桃。那时漫山遍野,葱葱郁郁,真所谓鸟语花香,景不醉人自醉了。

站在沟畔边,我望着眼前光秃秃的沟渠,似乎这十几年沧桑了许多。连绵起伏的沟壑,我极目搜寻,却连一棵大树影子也没有了,只有黑黑白白的羊群刨着草根,绝望地咀嚼,咩咩地呻吟。故乡的美景也就这般消失了,这不是季节更替,而是在人类面前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儿时的欢乐,在这荒芜的山涧尘封了。

原本我是抱着一线希望,重温故乡的美景而来,却没想竟是如此的收获。也许,过不了多久,人们能够看着眼前这些残存的淡绿淡黄,也成了一种奢望。

沟畔曾经聚拢的地坑院,也是人去窑塌。曲曲折折的坡道,被流水冲刷着,形成无数的褶皱,院落里疯长的荒草早已枯萎,斜斜地随风而睡。那个我们曾经玩耍的场所——大墩台,也成了一堆不足几架子车拉的小土堆,裸露的树根早已枯萎,残留的摇摇欲坠的几颗梧桐籽,在寒风中呜呜直响,似乎在诉说自己的不幸。

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新房,平顶的门楼上架着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和大小不一的电视锅。曾经苍郁茂密的小树林,现今都成了炊烟升起的地方,那反射着太阳光的雪白瓷砖,照射着残冬无雪的大地和农人的眼眸。

一群孩子无聊地放着鞭炮,似乎在这些属于他们的日子里(寒假),找寻不到几种可以玩耍的游戏。看着孩子你追我赶,扬一把尘土漫天飞,我真的很无奈。他们没有什么可以玩耍的了,除了看电视能解内心的苦闷之外,好像别无选择了。曾经的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自创游戏,滚铁环,打木猴,打纸包,雪天捕鸟,堆雪人,打雪仗,下沟溜冰,虽说是生活比较艰辛,但我们的童年生活还是非常殷实的。

熟悉的故乡变得陌生了。记忆中那个美好的村庄早已远去,残留的片段记忆,也难以在现实中寻觅验证。有时工作累了,闭上双眼,真想在家乡的小路上漫散,踩着脚底的斑斑树影,围着参天大树转圈,大喊一声看着鸟儿从树冠浓密处惊飞,盘旋着在头顶鸣叫;真想在地坑院的大墩台上,和伙伴们玩耍,听一听儿时玩泥炮的声音……

呵,熟悉的故乡!

呵,陌生的故乡!

关于徒步的文章2:登山独醉笑秋风

徒步登山,似乎是现代人的一种时髦,或者说是现代生活的一种时尚。网上发出一个贴子,就能聚起志同道合的一帮。

我虽无好高骛远之时髦,也无心猿意马之时尚,但看到徒步登山的贴子后,莫名地有了登高望远的冲动。于是,按照发起者的时间要求,在文化东路的东头坐上公交车,直奔303路公交车的终点——济南虎门村车站。

虎门村的村口,下得车来,发现这里夹在了两座大山的中间,一条山区公路在两座大山之间蜿蜒。村中的两颗古槐树下,已经聚集了三十多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走近他们的qvod之后,我又突然发现,原来还是素不相识的人,这会儿成了早已熟悉的朋友。

我领到了一张手绘的行走示意图,上面标着几点在什么地方集合,几点到达什么地方,没有听清楚身旁那位老村民讲的是什么,就听到不知谁喊出的“出发”两个字,于是就随着这支三十多人组成的队伍,沿着公路旁的溪水,逆流而上。虽然三十几人的队伍,谈不上浩浩荡荡,但在这偏远的小山村里,却也称得上是别样的风景,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欢声笑语,也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走出虎门村,路边的柿子,埂上的山楂,坡上的苹果,灌木丛中的野山枣,在蓝色的天空衬托下,橙得透明,紫得娇艳,红得好像少女害羞的脸,秋风拂过的那瞬间,大豆摇起了清脆的铜铃,高粱举起了红色的火焰,而拥拥挤挤的玉米,也被秋风吹得沙沙作响,如同田野里唱起了丰收的歌。

按照示意图的标识,第一站是道沟村。三十多的队伍,踏着细碎的沙砾,顶着金黄的秋阳,在号称十“江北第一”的空心山下,稍作了停留,几个十多岁的孩子拍了几张照片,便又匆匆赶路。

十月的秋天,庄稼是金黄的,树叶是金黄的,山林也是金黄的,而天是蔚蓝的,树上的果子是红色的。大家一边走着一边拍着路边的秋色。翻过一道山梁,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说脚上磨起了水泡,几个年轻的姑娘说走得腿有些酸软,倒是那几个十多岁的孩子,依然蹦蹦跳跳,那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步履还是不紧不慢。我好久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了,喘气不再均匀,浑身也冒出了汗。

散散乱乱的登山队伍在一块标识村名的青石碑停下了脚步。原来这个一个小村庄就是我们徒步行走的第一站——道沟,而村名背后的小楷告诉了我,东征时的唐太宗曾在这里的山顶练过兵,练兵的空闲时间组织士兵踢过球,踢球的时候曾把球踢到了这里,捡球的士兵沿着小道又在这里捡回了球。

看起来是这次登山活动的发起人,或者说是组织者,一位三十几岁的年轻人,招呼大家说:“在这里我们休息半小时。北边不远处的山岗上,建有一座真武庙,而这座真武庙快播远近闻名,有愿意去的不妨去看看!”大家放下身上的背包,三三俩俩地去了真武庙。只有我和几个上了年纪的人没去。那几个上了年纪的人说是为了保持体力,而我则因为真武庙不用去看就知道,庙里肯定有真武大帝,肯定有勇猛威严的龟将军,气字轩昂的蛇将军,肯定还有拿书的童子、捧印的玉女……不一会儿,参观的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我问他们庙里有什么?他们说供着几尊神。我和他们开着玩笑说:刚才庙里响起了一阵鞭炮声,是不是和尚道士们对你们的到来夹道欢迎啊?他们呵呵地笑了起来:哪是欢迎我们啊,是人家喜得贵子在还愿呢。这倒让我感到意外,意外的是不知真武大帝何时又承担起了送子送孙的职责?

沿着当年士兵捡球的崎岖山道,散乱的队伍排成了一路长蛇在杂草丛生中蜿蜒穿行,那几个说腿有些酸软的姑娘,抱怨起了路的难走,说脚上磨起了水泡的几个小伙连哄带劝地告诉她们,爬上这座山就是跑马岭。

终于爬到了山岭的顶峰,时间已过了中午。大家寻得一块干净平整的地方,纷纷席地而坐,不分你我地把带着的面包、鸡蛋、火腿肠“贡献”了出来。我拿出的红星二锅头,勾起了男人们的“馋虫”,不顾女人们的“阻挠”,一个个拧下矿泉水的瓶盖,摆在了青石板上,小心地斟满,就着习习山风,小心地举“杯”,豪爽地一饮而尽,豪爽的如同当年的李世民。

一瓶六十度的二锅头,十几个人分而享之,落肚的虽是点点滴滴,但那丝丝缕缕的酒香,随着清爽的山风,飘荡在叠嶂的山峦,飘荡在山峦的林间,似乎醉了这片林,醉了这座山,也醉了登山的人。

几“杯”高度的二锅头下肚,醉意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想起了“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想起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想起了“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睁开朦朦胧胧的醉眼,看岭下的野菊,野菊花枝乱颤,看天上的白云,白云漫卷闲舒,不知是这山醉了我?还是我醉了这山?只知道我不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也不想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只想独醉山颠笑秋风。

酒足饭饱之后,有人提议去看看拔槊泉,有人提议去看看饮马泉,但怕耽误了下山的时间,稍作了一下休息,便集合起了队伍,沿着通往佛峪的小路下了山。

一栋土墙草顶的二层小楼,一块“佛峪革命遗址”的牌子,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原来这里就是抗战时期泰山军分区的指挥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廖容标,曾在这里战斗了四个年头。如今,人已去,楼已空,但一种精神如同街旁岩石缝里涌出的清泉,缓缓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

经白炭窑,绕枣林泉。几只野鸭不时地飞起、落下,游弋在枣林水库的碧波南岸。又沿着一条河道,穿过散落在河道旁的十余家农家乐饭店,暮色中坐上了312路公交车的最后一班,而车厢里走过的山,涉过的水,路过的村,看到的树,还有兴奋、激动、疲惫与和谐交织在一起,意境悠远。

关于徒步的文章3:山水依依在花前

徒步野外,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这幽矿的山径;这清新的泥土气息;这潺潺的流水声。让人宁静,让人淡泊;让人消除浮躁,暂时归朴返真。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安静地憧憬未来。此静,无声胜有声。雨落,看,花在雨的考验中,娇贵的夭折,顽强的则在雨中愈发的多姿,叶在雨的洗礼下,一尘不染,绿的直逼眼底。

群山,云雾飘渺,天地迷蒙。山水空灵,飘然无尘。

荡一叶轻舟,山悠悠,水悠悠,浅浅一汪,情悠悠。记不得前尘,记不得旧梦,恬淡静逸,惟有那株遗世的梅花相伴。心似一颗落定的尘埃,穿越俗世红尘,隐于江湖。花非花,雾非雾,相忘江湖,梅香如故。泪无数!

细雨如丝,轻轻地斜织着,思绪点点掠过脑海,清风轻扬起岁月的粉尘,季节的感伤悄然而至。藏不住的情愫,掩不住的忧愁,在这个季节随风蔓延。时间是这么的快,容颜逐渐苍老。几多飘落,几多萧瑟,几多落寞。经历了浮华,而后才是苍凉,万物皆如是。静倚轩窗,以轻对重,不为情字所累,不为劣境所苦。

秋天,在这薄凉的秋天,菊花还是一树一树地开了,一小朵一小朵绽放在枝头,媚视着整个秋天。不经意的回眸,那一树的淡黄已映入眼帘,渐渐的荡漾在心底,多么的轻而易举,心便被俘获了。它也许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馨香,但那一朵一朵的淡黄色,却偏偏能夺人眼球,除了黄,心底再也没有其他颜色。

生命不是永远的快乐,也不是永远的痛苦。短暂的沉默,是一种积蓄、并非静止,而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就如同拉弓蓄力,为的是箭发时能铮铮有力。不言不语,也不代表忘记。多了一份沉淀,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审视,少了一份迷茫。有时心累了,就该歇歇。阳光躲进云层,是一种酿醇;岛屿沉入海里,是一种驿站。只有在静静中,理清自我的束缚,才能实现自我超越。

人生一世,真爱如歌。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永恒的东西。它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距离之说,真正的爱

情,给予双方的都应该是性情的愉悦,如果非要给爱情戴上光环,不应该是闪闪发光的项链,恰恰是那长长的文字。在爱情面前,文字在情感中传情,在心灵与心灵之间碰撞。文字因为爱情而妩媚,矫情与缠绵。雾里看叶叶朦胧,叶的美,是你放纵的梦;是你陶醉的天堂。守着那份诗,掂着那份远,用情谱写,镌刻一份留恋的篇章。

关于徒步的文章4:金秋重阳徒步,看秋景赏秋色

文/高原狼-MQH

2013年10月13日正值中国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此时的我,正徒步在白云区偏坡方向的荒山野岭之中。秋天的山峦,满目的苍黄。已经干枯的茅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随风摇曳,只只的绒毛透出银色的柔光;已经枯死的黝黑的树干伸出无数的枝桠(应该是这里曾经发生过山林火灾)孤独的伫立着,就像一个个大山的卫士;脚下除了不同形状低矮的毛草绒外,依然还有一片片的绿色草丛,许多不知名的小野花怒放在无人赏识的地方,空空的鸟巢也装点得如此富有诗情画意;众多的小灌木上寥寥无几的果实还留念的挂在果夹上,不肯掉下来。秋色就这样在不经意中悄悄的来到了我们身边。当我们徒步走到一个不太大的湖泊时,眼前顿然一亮,豁然开朗,另一种别样景象呈现,另一种别样的兴奋油然而起。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岸边的深林和树木。湖中,几株枯干的树木就像水里的魅影,随着水纹在晃动。在湖的另一角,有不少的年轻人在野炊烧烤,缕缕的野烟在湖面上飘荡;几个垂钓者,不经意的注视着湖面上的鱼漂,有没有鱼不是重要的,要的就是那份悠闲自得的心情,好一幅山水泼墨画。那伸进湖面大树上的树叶在湖水和蓝天的陪衬下,在黄昏柔和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透亮美丽。远山绿荫层叠,近水绿漪微漾,秋色临水,怎一个美字了得。往前走就步入了一个葡萄藤架,葡萄藤上早已经没有了葡萄,叶子也掉光了,只留下刻满岁月沧桑的藤干枝条,搭在水泥柱上,形成一道富有诗意的长廊。在往前走,就进入了省植物园。植物园里是一大片的绿茵茵的草坪,周围是植被丰茂的树林,青绿黄红的树叶在夕阳下,灿灿有色,草坪的中间是几株松柏,虽然不大,但也是苍翠有型。园内的大道旁,种植着硕大的枫树,那一片一片黄色的桦树叶,铺满了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就像是大自然特意的安排,它点缀着秋天,更增添了秋色的浓重。大道边的地上是褐黄色的落叶,往后就是一池的绿水但却布满了睡莲和落叶,池塘后面是绿色的植物立在绿色的草地上,再后面就是青松翠柏林了,但更叫绝的是,亮黄色的枫树叶在夕阳的光线下璨璨生辉,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层次感极强、颜色搭配极佳的风景油画。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除了传统的郊外游景、赏观秋色、登高眺远、观赏菊花等,更因为九九重阳,含有长久长寿之意,也就成为了人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顺父母、缅怀长辈的一个节日。在此,我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在天堂的,在人世的父母们一切安好。

2013年10月15日于白云

关于徒步的文章5:徒步北票有感

为了今天能徒步北票我做了一切准备

早上我六点起来,吃了早点,由于着急怕迟到,也没多吃,早早来到集合地点,有很多群友在等待。这个路线徒步北票是我早想去的了,所以我很有信心走完全程。七点半大家照完合影,准时出发。队伍慢行,我慢慢的就走在最后,后面有位男士,我问他;你是领队吗?他说是,我一看我真是最后了,我告诉他我能行,我就大步向前走,有的群友去厕所,他在等。我就开始追,先追上幸福女人和恰似你的温柔,我们三个走了一段路,一位美女坐车了,我又开始追,追上了一位男士和女士,一起走了一段路,他们又拉后了,我追上了次仁多吉,有他我两做伴,走了全程,路上我俩遇到云水禅心和书虫,我们四个走一段路,大白下车又陪我们走,最红都走完全程,我非常感谢次仁多吉的鼓励,后来的路由他陪伴走完。

徒步全程中间我没有歇脚,就是怕歇下来不想再走,所以不敢休息,我对自己有信心,能走完全程我就是凭自信……

从早七点半到终点是下午两点,用时六个半小时。今天风很大,但没有阻挡我们到目的地的信心,我对自己说,我就是最后一个也要走完全程。就是这信心陪我走完全程……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路陪我走的群友们,特别感谢次仁多吉陪我走完后面的路,还有云水禅心。快乐的行程结束,期待与群友们再重逢。

关于徒步的文章6:徒步“翡翠环城”

文/贡发祥

这里,就是城市与自然融合的一个完美的浓缩。

花树时节,徒步在有“翡翠项链”之称的环城公园,体验园林艺术与人文底蕴的交相辉映,用脚步丈量8.7公里的“翡翠环城”,感受“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交融,园城一体”的美。

仰视鲲鹏志的雕塑,一股腾飞的力量涌进心头。南淝河的水缓缓逶迤而去,树影、楼影和来来往往的人影映照在淝河的波纹上,粼粼而动。市花簇拥,槐树林立。沿着花树丛中曲曲折折的碎石小径西行。步移目赏,西侧逍遥津公园宛如硕大的盆景,摆放在眼前。“蘧庄”的飞角檐,水面的游艇和游乐场纵情的笑喊声,织出一盆盆生动的图景来。最有韵味的当数飞骑桥的身影了。九孔桥气贯如虹,弧线之美,让水天在逍遥津巧成风景。直耸的水杉,沿着环城公园北侧,把逍遥津与环城路分隔开来。与槐树枝叶成片,共现翡翠色的绿。前行数百米,古井桥简约的造型,与绿树掩映,增添了淝河灵动的美。淝河在此折向而溯,公园也依附了一个大大的弯。在车鸣声中,惊现了拱辰桥。

拱辰桥,又名石桥。今在拱辰桥的遗址上,建了一座“拱辰桥死难者纪念碑”。小小的石碑,是千余人的血肉见证,日本法西斯屠刀下的阴魂,在美丽的环城公园绿荫丛中,与鸟鸣齐喑,抚平历史的伤痛。冬青树与雪松掩映下的纪念碑小广场,聚集了各种各样的鸟,式样考究的鸟笼压满枝枝杈杈,这儿成了鸟儿的欢乐天堂。鸟趣,让这里从历史的阴暗中,展出一片和谐明媚的天地。听着啾啾鸟声沿堤漫步,在绿树间,有两位老人的身影特别醒目。走近才发现这是两座雕塑。一位长须慈目的老汉,拄着拐杖,提着鸟笼,踽踽而行。另一位婆婆,模样极是可爱:肥硕的体态,手持芭蕉扇,迈着八字步,不焦不急地要过阜阳路桥去。

穿过阜阳路桥,一座两层六角的亭子被高大的槐树和榆树半遮半掩着。亭子四周平铺着大理石,在有限的空间上,安放了好多的石桌和石凳。这儿正聚集了中老年人。有的对峙博弈,有的玩着图案各异的纸牌,还有麻将噼里啪啦的声响,玩者其乐,看者更是乐上其乐。出亭向西漫步在鹅卵石的小径上,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走进了诗园,每一步都是踩着诗句前行,仿佛自己也成了诗句的标点。在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径上,每隔两三米就铺一块扇形牡丹红的大理石,每块石上按扇形刻上一首咏物写景的诗。石块间有篆字相衬,让“诗路”添花。从李涉的“竹茎疏处见前村”诗境里,抬眼便见美如彩虹的蒙城路桥。她洁白高大的圆弧形拱柱,倒映在清清的淝河里,在碧蓝色的天穹映衬下,清纯美丽。回望桥影,桥与淝河融为一体,相映相衬,美不胜收。

走出层林,目光与“华佗”相遇,这位传奇的皖北神医独创的养生之道与环城公园的自然环境和谐相生。塑像,只是一种符号。生存的理念,肯定了自然的价值。翡翠环城,就是城市与自然融合的一个完美的浓缩。

挥手辞别“华佗”南行数百米,便站在了琥珀桥上。面南远眺黑池坝,眼前展开了“岸堤,绿水,人家”的美景。黑池坝水域宽阔,水岸垂柳披绿,微风过后,柳枝袅娜,清波荡漾。登高望去,红色顶瓦,白色墙面,格调有致,整个琥珀山庄建筑群,与环城公园风格相适宜,宛若一块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

西山景区里动物群雕,成了孩子们接近自然的乐园。白鹭优美的姿态,在水天绿树之间,织出美轮美奂的旋律。稻香楼犹在仙境一般。从“迎曦亭”看水媚妖娆的银河景区仿佛置于自然的仙境里。沿河小径,茂林遮荫,桂树成片,修竹旁立。特别令人注目的算是石榴树了。成群的石榴树卧侧路旁,枝态奇特优美。想若石榴花开时节,这里将是何等景象呀。一对老夫妇搀扶在林荫石径上,温暖的背景感染了春天的日光,草树与水摇曳生姿,温暖了闲踱独坐的人。坐看大钟楼的时针滴答滴答地淹没在徽州大道上的喧嚣中。

钟声掠过包河迎面撞见了九只昂首的雄狮。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在冠若山峦的香樟树间,迸发出一股动力,似若冲出皖江,腾飞华夏。

先烈倪映典纪念塔静静地伫立在小花园南端。塔正面隔着长江路可观九狮苑,先烈在冥冥之中,爱国之心,爱乡的热忱都附着在这静静的塔上。塔后的两株逎劲的紫藤缠绕相生,藤条交织,仿佛是倪烈士对家乡的情思,在故乡的土地上,蓬勃而生。南淝河的水,悄悄滋润着扎下的根,绿荫下的孩子和老人尽情地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带着先烈的精神,徜徉在依傍淝河的小花园里,享受这绿荫下的静谧。思绪在抬头间,仰望见“鲲鹏志”凌云的姿态,似乎有种超越先烈,奋斗不息的誓愿。

赏完这8.7公里的“翡翠环城”,才会真正领略“绿色合肥”“人文合肥”的美。

关于徒步的文章7:一迟一暮,一思一念

文/竹鸿初

徒步走在街道上,马路两边的建筑物与我相对静止,一排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整齐的排列着以示生命的威严不可侵犯。喧嚣声在一片叫卖声中得到了认可,疯狂的向我扑来。喧嚣声中夹杂着城市独有的味道向我扑来,我只能定住脚,把自己想象为一颗七情六欲外的微尘,漂浮在静谧的第六空间里。然而,时间却脱离了空间,把这个世界的天音扰得荡然无存。我只好戴上耳机,听着几首熟悉的曲子,以抵挡另一种声音在我失去方向的步伐中肆掠。我也只能这样做,我不能让我迟缓的脚步在暮海汹涌的时候,成为我一生一世的思念。于是我轻吟道:“一迟一暮,一思一念”。

沿着街道,不停地漫着步,两眼不停地扫视着路旁的商店和陌生的行人。行人匆匆而去,消失在没有尽头的繁年华月中。把双手插在裤兜里,敏捷的避开穿着华丽衣服的商人。两个耳机在耳孔里不停地咆哮着,呼出某种带有节奏感的旋律,配合着我的前进。和众人一起站在路口旁等待着绿灯,绿灯指示着我的方向,我知道我应该走过去。涌入人群,在没有注视车辆的情况下大步而行。我被夹在人群中,我感到安全,感到我依然可以在迟暮时分,沿着这条路,思念某个熟悉的陌生人。

穿过二环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发现马路旁的那座又旧又老的房子竟然那么眼熟。苦思片刻,忆从心来。哥曾租过顶上的那间小屋,逼仄的空间,窄窄的巷道。没有窗,只有一屋的黑暗。一堵灰白的墙上,岁月的痕迹斑驳,枯死的青苔泛着黄,紧紧的贴在墙上。我曾想过,它是不是在倾听某种我们无法听到的声音。这种声音连接着荒凉,连接着冷清,连接着颓败。我俯下身,将脸靠在墙上,听到了马路上的汽笛声,错乱的脚步声,痛苦的呻吟声。很快我的脸便僵硬了起来,我的体温在瞬间被凝结,身体失去知觉,两腿不住的颤抖着。灰白的墙吮吸着我的体温,一点点的蚕食着。我的体温,一种孤独的味道,一种寂寞的黑色,一种没有营养的余热。这种温度不来自地球,不来自万物,不来自情感,它只是伴着我身体一起成长的一种思念。它在夜幕中生存,在思念中迟暮。

移开脸,脱离的白灰依附在我的脸上,我轻轻一擦,它们垂直滑落。它们沿着我的脚印滑落,沿着我的思念滑落,沿着迟暮的天际滑落。它们在空中飘着,像一朵朵白花绽放在寂寞的垂直空间里。我知道它们不愿意,但那是它们生命的方向。它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顺从,它们的爱才能在地里生根发芽。只有顺从,它们才能挣脱时间的枷锁,成为空间里的自由战士。其实它们很像蒲公英,拥有一样的皮肤。可是它们的思念太重,它们寂寞的夜晚太迟。因此,它们坠落,它们飘舞,它们迷茫。

转身离开,继续前进。一条长长的小巷出现在我的眼前,凹凸不平的地面,肮脏的积水,老旧的建筑,一群群忙碌的人群。两旁,交易时刻进行着,不容打扰。低廉的运动鞋,劣质的服装,嘈杂的音乐,这些都勾不起我的欲望。偶尔抬头看看天,看看路旁烤番薯的老大爷,看看衣着破烂的流浪汉。这里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没有直接参与,我只是一个会间接思念的过客。我之所以会路过那儿,因为那条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小巷是我脚步的方向,是我匆忙的终点。那儿将有我要的宁静,有我要的自由,有我要的思念。

渐到尽头,我有些失望,小巷被我一眼望穿。看着不远前的一处荒地,我有些兴奋。它应该是属于宁静的一部分,喧闹声早已在脚下成为浮云。这里的安静是我所钟爱的,听了太多的声音,我的耳朵应该得到休息,它需要安静。尽头处,几座小楼安然的坐立着,挡住了我前进的脚步。我心灰意懒的坐在一块石头上,慢慢的仰起头,洁白的天空中飞着几只风筝。我饶有兴趣的起身,走进一座废弃的荒园。当我站在入口处时,我自认为是几个天真的小孩在欢快的放着风筝。当我走进之后,几个年过半百的花甲老人分散在几个角落,仰着头放着风筝。时而收线,时而放线,时而向前,时而退后。我站在旁边欣赏着这场表演,并没有给他们掌声。我十分清楚,他们和我一样,是为了安静,是为了一份迟暮时的思念。

我独自在荒园散着步,满地的枯萎的蓬蒿静静地的站着,它们给了我安静,它们仿佛知道我所想要的。也许在某个被我忘记的角落,我们曾经相识。也许在某个冷清的田园,我们曾经相知。它们看着我,而我却不认识它们。它们的眼神中似乎掺杂有某种希望,希望我记起一些我已经淡忘的东西。寒风微微,小花簇拥在早已干枯茎干上,随着风的方向飘舞。一丛丛的杂草为这个荒园平添了几分冷清,这种感觉就像迟到的暮夜,像没有根的的思念。

风筝越飞越高,在天空中渐渐迷失了方向。几位老人兴致未减半分,两三只被树枝款住的风筝无奈的呆在树上。苍穹下,一只盘旋的老鹰风筝欺骗过我的眼睛。我闭上双眼,它俯身冲向我,叼走我的思念,扔在迟暮的荒园外。

于是我浅唱“一迟一暮,一思一念”,然后转身离去。

关于徒步的文章8:爱拼才会赢

文/郭艺阳

徒步攀登黄山,风景真是优美,黄山之上,仙境一般,云遮雾绕,山峦相衬。

满眼都是云、石、松。说单调吧,是有一点。说不单调吧,可不是?虽说满山都是松树和岩石,可那岩石却是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又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甚是美丽。松也一样。

松树,本不是新鲜的事物。我们城市里也有: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可这儿的不一样,每棵松树,虽都不高,或水平生长,或垂直向下,或生于岩缝,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树冠都弯曲着,尽量向上,树干挺拔,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线天那有棵倒挂松。这棵松树接近树根部的地方近乎向下垂直,可它的上半段向上弯曲了180度,硬是将向下生长的树冠扳到了上面。

我知道,这些松树弯曲的树干代表的是它们拼搏后留下的痕迹,它们,为生存而拼!为生命而拼!为自己而拼!

生活中,有许多人也为了自己拼过。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没有倒下,而是努力学习,与命运拼搏,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了哈佛大学;全身瘫痪、无法行动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没有退缩,而是继续思考、研究,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拼搏,最终,成为了一代科学巨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身上,不正是体现了松树的这种拼的精神吗?

拼,是一个人成功的垫脚石,一个人,如果没有拼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成材,不会有所作为的。正如黄山奇松,它们拼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向上、向上、再向上……

爱拼才会赢!

关于徒步的文章9:快乐徒步

文/温馨乐园

一天,我无意中看到户外网站上发出的“快乐徒步帖”:跟我走吧,天黑就出发,有一种运动,那就是徒步,周三徒步,它就在我们的家边,一起走吧,一起快乐,一起相约周三星空下走路……读着帖子,我突然心情澎湃起来,“徒步”两个字让我想起了10多年前那些美好的周末夜晚。

10多年前,远离家乡读书的日子里,周末的晚上,喜欢运动的我会邀上几位要好的同学,漫步在长长的白堤和苏堤,欣赏夜晚西子的淡装与浓抹。感觉累了,就哼着歌回到宿舍,打来一大盆温热的水,在灯光下安静地边看书边泡脚,尽情地享受那份周末的安静与惬意……周三徒步帖,让我想起了那些久违的快乐日子,思念便无边地蔓延起来。

周三19时整,我带着先生和孩子,准时赴约。离家很近的中医院门前,已经聚集了40多位自发前来徒步的陌生朋友。领队大灰狼作了1分钟的简要发言:“我们将沿着盐河路出发,大家可以甩开胳膊,边走边欣赏夜晚河边的美丽风景。大约在30分钟后到达孔望山的山脚下,各自拿出头灯等照明装备,体验夜登孔望山的感觉。30分钟后登顶,席地休息一刻钟,沿原路徒步下山各回各家。”

我们开始快乐徒步。日间繁杂的工作以及生活中琐碎之事,随着欢快的徒步节拍被悄然甩掉,身心都在放松,心情变得异常愉悦。脚下遥远的路不再遥远,不知不觉间,大队人马就来到孔望山的山脚下。此时的孔望山似已经熟睡,静谧中只有偶尔的几声蛙名和虫虫的叫声。大家各自拿出头灯,黑暗的山路上顿时明亮起来。六岁的叮当指着山路旁的草丛惊喜地喊道:“大家快看啊,草地里很多虫虫也在学我们,戴着头灯徒步呢!”果然,一只只萤火虫举着灯笼在草丛里飞舞,似一闪一闪的小星星。随着我们呼吸的加重,有大滴的汗珠顺着脸颊滚滚而落。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很少有这样酣畅淋漓运动出汗的时候,队首有人唱起歌来:“同志们加把劲啊……”

30分钟后,我们顺利登顶。站在山顶,如此的晴好夜晚,满天的星星,伸手可即,脚底下的城市,海市蜃楼般展现在眼底。徒步的人群里有人唱起了山歌,有人随着随步听的音乐跳起舞来,我和更多的人则躺在平整的大石头上,观看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身边有人感叹:“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不知从何时起,以车代步成了我们的生活习惯,走路变成了多么奢侈而浪漫的事情啊……”

快乐周三,我们将徒步进行到底,并让徒步的快乐在我们的身边蔓延。更多的亲人、更多的朋友、更多的陌生人周三相约盐河路,享受每周一次奢侈而浪漫的“走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