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1:初秋

文/爱悦君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微风拂面…

历经了一夏热浪的追逐,太阳的炙烤,隐匿在酷热中的秋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来了。

秋的天空,是湛蓝的;秋的柔风,是清爽的;秋的云朵,是质白的;秋的情怀,是缠绵的。站在季节拐角处眺望,一季唯美的自然,如诗、如梦、如雾、如风,如优美的旋律、如唯美的华章…秋,静了,心,也静了,于是能静静地看这一切,淡淡地想这一切…秋天本是一个色彩荟萃的季节,可秋来乍到的日子,大自然的一切装饰,还浓浓的裹挟在夏意犹存的绿色花丛之中,秋天的色彩在这只不过是一个季节对另一个季节刚刚交待过的声音。不管大地上还呈现着什么样的景色,而秋天还是依然绝然的叩响了季节的大门,在轮回之中,以永恒的姿态守望着。

秋的月夜是最美的景致,在那一片属于秋的空间里,月是最好的陪衬。

秋风与秋月,还有那秋叶随风而舞,活生生地就是一番秋景让你陶醉于其中。秋的欢愉似乎还留着夏天落幕的尾音,这躁动的热,有时不禁使人向往加快脚步,奔向秋天的怀抱……

秋风吹来,有些寒了,关于夏的记忆已在悄然隐退,尽管偶尔还可以看到一丝丝夏日的痕迹……

花开花落又是一季,四季的韵律各不相同。秋,用它美丽和安静消融了夏天的酷暑,用它练历过的胸襟和智慧,酿成桂花的馨香。秋叶的静美,酿成果的成熟,酿成天高云淡般的波澜不惊。

秋,景还是那景,人还是那人,只是,多了一份浅秋的眷恋,多了一份换季的伤感,多了一份轮回的感叹……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2:小院飘香

文/抚尽霜华

又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院子里的桂花,在一阵一阵北雁南飞声下次第悄然开放。下午,我正在昏昏欲睡,还是被这种泌人心肺的香气所惊扰,抬头、起身,走到院子中。

这棵桂花树被移植在院子里快有十年了,是我一个专事花草树木的朋友所馈赠。记得房子刚刚落成时,他来到院子后,大声叫嚷着由他负责对院子进行规划,一切花草树木的添购由他包干,从此小院里便有了桂,它相依相伴在人工制作的一座假山边。

院子并不大,但被朋友布置得很是别致(起码给我的感觉是这样)。左侧几双菜地,每逢空闲时间,家人都不用农药,不用化肥,自发地侍弄菜蔬,无论季节怎么地变换,每到了就餐时间,都有一盘盘不同的纯天然绿色时鲜在桌上香气萦绕,这不仅锻炼了身体又节省了不少生活开支。

小院中间是一条人行通道,用水泥铺垫,镶上温润可人的鹅卵石,从院门一直延伸到正门口。右侧则用红砖砌成四方块花池,中间的假山高约二米多,不知道朋友从哪儿搜寻到的几块大石头,用水泥很自然地粘合在一起,假山上爬满了青苔,幽幽苍苍,凭空给假山增添了几分浑然天成。

紧贴在假山身边的桂花树,身高近三米,一根主干分成两支,每根枝上又分成若干,枝干上的叶子一层覆盖一层,甚是茂密,而它的翠绿更具朝气。这主干上的两支分支,它像一对恩爱无比的情侣,在小院里携手并肩,共度日月,沐浴风雨,朋友们都戏谑其为“夫妻树”。桂树后方是一张墨灰色的石桌,四方围着几张石凳,当院里的桂花飘香时,这里就成了极佳的聚会之地,几个死党常常不约而至,在院里的石桌上摆上三盘五碗,吆三喝四,海天阔地,不醉不归。

热闹了几年,后来,随着朋友们为生活、为事业各奔西东,这样的聚会越来越少,即使我出面相邀,也难得凑齐,这让我惆怅好一阵子,索性不再约会了。

近几年来,桂花树的长势越发好了。每逢桂花开花时,香气越过围墙,四处蔓延,这让邻居们仰慕不已,也让我养成了茶前饭后在院里溜达来溜达去的习惯。偶尔,拉着家人坐在石凳上,再摆上一些小点心,在一轮皓月下静听桂花纤细却又绵延不绝的呼吸,在它温婉细致的梦魂萦绕中怀旧畅新,倒也添了不少天伦之乐。

是的,朋友们如今天各一方,难能相聚,但桂花常开,小院依旧。每当我迂回在小院中,总是不自觉地四处张望,那曾逗留在小院里的笑语欢声,难免心生对昔日时光地挂念,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安好,心情是否同我一样。或许,冥冥中的他们也在某一个时间,在不知名的某个城镇角落,对着故乡的明月,默数着此时的桂的花开花落,浮生万千思绪。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3:清风明月

文/晨曦

1

那一年,秋高气爽,晚霞满天,太湖;数十里水面明亮如镜。我俩湖畔散步,你说:“世上唯有情难诉,无影无形,却让人为之神往,黯然销魂”。我望着天上飘忽的云,捋一把风中的柳枝说:爱;一如这水中偶落的花瓣,一缕余香,空留在喧闹的尘世。

2

是啊,人生无常。昨天的映日荷花,接天莲叶的盛夏,转眼已到了秋季。一如刚才的彩霞满天,瞬间已转成暮色烟水月微茫的景色。而就在这微茫中,我看见湖面偶尔跳跃的鱼儿,撩起了水花,这水花将微风中柔软的褶皱冲散,瞬间又恢复了平静。我说:或许爱情也是如此,它只是我们瞬间的感受,不是生命的全部。

3

湖畔的转角处,有一丛丝竹,我每一次散步都会去看看它,它长在湖边,不沾世俗,显得优雅清冷。有一种灵动之气。此时湖上明月如珠,令人产生一种朦胧沉醉的感觉。真可谓:月淡时,风清处,隔断了红尘落土”。我想,我们如此地品味着月色的清雅,享受着凉风拂面,内心又怎么会不宁静呢?怎么还会去在意;红尘中爱与哀愁的庸俗之念?

4

湖面隐约传来笛声,轻柔温和,悠远清扬。似能穿透云层与岩石,它时而激越,时而雅致,却不掺一丝杂音。令我静心敛气,滤尽杂念,感受着空中飞扬的音符,任其在空旷寂寥的荒野飞行、穿越。

5

我徜徉在这样的音籁里,久久不忍离去。我担心如此的音籁,会吹落那轮明月。在这样的一个秋夜,我就这样静静地聆听,直到万籁俱寂。忽然间,一种莫名的愁思,不可遏止地从我的心底涌出。

6

我转身回望,你走了,我的身后空空如也,只有几片落叶静静地躺在风里。我默默地抚摸着它落地的颤音,体会着它的孤独无助,我无法阻挡地、聆听它忧伤的倾诉。就这样,我与它一起站在在季节的边沿,透过枯黄的叶脉,解读生命哲理。

7

我不知道你是在何时离去的,从那一刻开始,湖水里的涟漪、透露出的淡淡月光朦胧了我的视线,我甚至已经看不清自己的影子了。只有苍穹,那寂寥的星星依然发出的微芒。静静地照着红尘里延续的生命。

8

若说秋水无痕,那是谁的泪化作了秋天的清露?若是枫叶真可以寄予相思,那么请让瘦尽的东风沾上昨日的温情,寻片透彻的天空,在岁月的河床上,陪我一起走过。在清风明月间,让我获得最后的自由。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4:遇见濯水古镇

文/钱昀

秋高气爽,秋色宜人,坐着旅游大巴向黔江区濯水古镇前进,车窗外的秋阳华丽地照耀在山川之上。那是个什么样的古镇呢?难道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涵,可以濯我足之意吗?好诗意古典的名字。

走进濯水,就看见了着名的风雨廊桥,这座看似古朴却又崭新的桥梁是亚洲第一长的廊桥,桥长303米,桥身为纯实木打造,是土家族传统工艺的智慧结晶,很多游人纷纷走进桥中,好奇地看着,但他们大多半路返回,我却坚持从头走到尾,慢慢地感受这神奇的风雨桥,廊桥与颐和园的长廊很相似,颐和园长廊纷繁富丽,它的修建是为庇护大清皇室贵族们不受风雨的侵袭,而濯水的风雨桥是庇护当地的黎民百姓,是造福一方的桥梁,廊桥不仅遮风挡雨,还给长途跋涉的山民一个休憩的地方。依偎在廊桥栏杆向外望,俊美的阿蓬江闪着亮晶晶的水光,如岁月般缓缓流淌,蓝天白云下,风光无限的濯水诗情画意般地呈现出鲜明的色彩。

走在濯水的街巷上,仿佛走进一阕宋词里,那特有的古典韵味让人着迷。秋阳从雪白的马头墙上倾泻下来,如彩虹般闪烁七色光芒,马头墙属徽派建筑,外来的移民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与土家吊脚楼完美融合,形成刚柔相济的建筑风格。马头墙不仅是隔断火灾的风火墙,错落有致的墙头高低起伏,犹如骏马奔腾,寓意古镇生机勃勃,兴旺发达之意。

跨进余家大院的门槛,感觉走进另一个时空里,每个历史久远的古镇都有豪门大宅的存在,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个余家宅院里居然深藏了一段中国史册上没有记载的隐秘往事,原来这余姓人家是元朝成吉思汗的后代,朱元璋建立明朝攻入元大都时,为避灭门之祸,后人们散落民间,其中有一支逃到濯水镇上,他们隐姓埋名,经过几百年与汉民族的和谐共处,余家成了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清朝年间,因家族中出了三个进士,五个尚书,余家大院被尊称为“八贤堂”。八贤堂的堂屋,厢房,天井,合院井然有序,安静地走在余家旧院里,不免让人有如梦似幻的错觉,仿佛房间里的那些前朝古人并没化成烟尘远去,仿佛他们还坐在某间屋宇里,时不时地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濯水的古民居形态多样且保持着当年风貌,这让我惊异,镇上的第一大古建筑”光顺号”原是徽商客栈,后成为当地名老中医的诊所,烟房钱庄和汪氏油号见证了濯水镇在清朝时期商业的繁荣,全国唯一的凉厅式义学讲堂——濯河坝讲堂彰显出濯水重视文化的传统,每一处古老的民居仿佛一本线装的古书,光阴的尘埃飘落、覆盖、沉淀在书册上,那些风云传奇的往事和人世的悲欢离合如天光云影般朦胧浮现,让今人在这些雕梁画栋的民居中触摸到濯水千年厚重的历史,那是窖藏在时间深处的佳酿,让人迷恋,令人陶醉。

我喜欢看古镇,走在古镇街巷里,特别能体会沧桑的意味,在我去过的古镇中,常常会看见这样的画面:老人落寞地坐在老屋木门前,眼神空洞而寂静地望向行人。而在濯水,除了有老人们闲坐,还看见年轻的父母和身边的幼子欢喜说笑,感觉濯水的生命是鲜活的,是承前启后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容颜,而未被时光淘汰成古旧的博物馆。巴人的图腾白虎雕像,禹王庙的朝门,万寿宫的戏楼这些新颖的仿古建筑承载着濯水的历史,是巴文化、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交织,是传统和创新的和谐统一,这让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

遇见濯水古镇,遇见了古典光阴的繁华和今朝岁月的美好。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5:秋高气爽登梁山

文/李瑞华

我的QQ空间头像是一条长长的路,通向无尽的遥远。棕色的路,两旁是贴地的发黄的沧桑的草,天很蓝很寂寞。一棵树在路旁,孤孤单单,清爽利落,是这风景唯一的主人翁。

我用它用了很长时间,一直舍不得换;盯着屏幕,总是陷入痴迷,开始想:什么时候开着车在上面跑一跑,或者停下来,在路旁坐一坐,感受不一样的静谧。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旅游的地方也算不少了,往往兴高采烈地去,却没有预想的那般美好。人的想象要超过现实。人的记忆、叙说会粉饰现实。如果加上匆忙和劳累,兴致更是大打折扣。有意思的是,一段旅程,过去的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有嚼头,以至于当时一点小破事,当事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讲来讲去,眉飞色舞。多少年一过,那些旅程甚至在头脑里有些化不开的诗意了。奇怪吗?

总是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有人总结了旅游的涵义:所谓旅游就是从一个人待够了的地方去往另一个人待够的地方去转转。我想大概也是如此。向往外地景致的同时,怎么能忽略了身边的风景呢?我的家乡就是曾经拥有八百里水泊的梁山,每次看到“水泊梁山”那四个苍遒有力的大字时,我都倍感震撼。不为别的,就是远远地再看一眼那沧桑的痕迹,再感受一次曾经的凄凉也好。于是,我决定重游梁山。正值国庆长假,正犹豫着不知道去哪里转转,忽然就想起已经好久没去身边的梁山了。电话约了好友,换上休闲服装,便登上了久违的山峦。

昨日刚下过雨,秋日爽朗朗的高天,是难得的淡蓝;雨后湿漉漉的路,是干净的黑;道旁的树,亭亭如盖,是干净的绿,叶子闪着阳光,每一片都异常清晰;不止息的微风,是干净的空气,那么丰盈充沛,自信满满,涤荡着压抑多日的心胸。顺着新宋街向南走,就见一汪清澈见底的聚义湖赫然清新在外面的面前。聚义湖内波光闪闪,更有扁舟飘摇着一船的惬意,诗意盎然。正沉浸在这水泊的浩瀚中,我们不知不觉又来到了梁山寨的正门。梁山寨的寨门除了一关可以进山外,这里便是最早的登上山的正门了。正门的两旁是那大大的黑色的酒坛子分放在两边,红红的绸子包着的盖坛子的盖儿,喜庆而古朴,坛子中间书一大大的义字,诠释着当年好汉们的海量和义气。其实这水浒寨又叫宛子城,梁山泊又叫蓼儿洼。“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就是水泊梁山当年英雄聚义的准确再现。

我们沿着石阶登山。同伴看山看树看水,有感而发:“咱这山不高却秀雅,林不大却茂盛,水不深却清澈,不愧为一座好山啊”。这使我联想到梁山名字的演变,梁山原本就叫“良山”,据《山东通史》记载:汉刘邦的孙子梁孝王刘武,建都于离这里不远的商丘,见这里草木繁多,夏天绿得流油,秋天红得醉人;山中悬崖陡峭,怪石众多,并有多处神秘的山洞;周围水天合一,浩淼无际,蒲鱼甚丰,常到这里打猎,并于公元前161年6月病死在这里,葬于此地,良山从此改为梁山了。后来,梁山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古迹被砸坏。这十多年政府注重旅游,逐渐恢复旧观,重又增加了新的景点。

我们从“宋江马道”上山,来到了号令台,这里有几面大大的鼓,据说,这里是当年好汉们集合和有敌情时唯一发号施令的了望台,也叫号令台。从这里再往南,就远远见到李逵把守的黑风口了,当然,途中会看到“孙二娘脚印”,然后就到了梁山的最高峰忠义堂。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在这里春可见山容,夏可见山气,秋可见山情,冬可见山骨,确实是一心旷神怡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望各个山峰:郝山峰,也是义军的左军寨;雪山峰,义军的右军寨;青龙山,义军的青龙寨;西北那座小山叫凤凰山,传说是义军的凤凰寨;凤凰山北边的小山叫龟山,传说是义军的玄武寨等,大小总共11个山峰……

左右军寨与宋江寨成“品”字形对峙,左军寨雪山峰上有练武场、点将台、观武台、比武场、左寨七英塑像,右军寨郝山峰上有仗义疏财台、杨志试刀石、滚木擂石关、炮台关等,当年梁山好汉就在这里“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肝胆相照,仗义疏财,不分贵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

梁山东南麓,有远近闻名的十里杏花村,每到阳春三月,十里杏花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传说即是《水浒》中描写王林卖酒的地方。杏花村里有一眼泉水清澈,甜如甘露的“八角琉璃井”,传说当年王林用这甘甜清澈的井水酿出了溢香十里的“杏花酒”,镇守黑风口的李逵被酒香所诱,经常光顾王林酒店开怀畅饮,并引出一个李逵负荆请罪的故事。一天,李逵到“王林酒店”,只见王林遍体鳞伤,见到李逵哭着说,头天有两个汉子自称是梁山头领宋江和鲁智深,吃喝完后,抢走俺那如花似玉的闺女,黑旋风听后,气得牙咬得咯嘣咯嘣响,手拿两把大板斧,闯到忠义堂,砍倒杏黄旗,要杀宋江和鲁智深,幸被众好汉死死拉住。后来真相大白,捉住了两个冒充宋江和鲁智深的强盗,李逵深感自己鲁莽,为求得宽恕,便背着荆条,让兵卒把他绑上向宋江请罪。这里还有莲台石佛,问礼堂、法兴寺、西竺禅师墓等景点,可谓文物古迹群集,传有八大景之说。梁山周围还有与其相互配套的人文自然景观,附近有郁林幽洞的凤凰山,奇壑怪石的龟山。北面有与其相呼应的棘梁山、马跑泉、月严寺等景点。东北面有风光旖旎、水产丰富的梁山泊遗迹东平湖。梁山与周围这些众多的胜迹景点自然形成了以水泊梁山为主体的理想旅游资源群体。

不知不觉,已近中午,我和好友慢慢走下山来。我们回味着,思索着……八百多年历史沧桑,峰峦间好汉的踪迹仍历历在目,宋江寨、忠义堂、断金亭、黑风亭、石碣亭建筑,花荣射雁、双雄镇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塑像及范曾先生《水泊梁山记》、试刀石、练武场、宋江马道等几十处遗迹、遗址无不唤起游人悠悠的思古之情,帝子遗碑,梁山叠翠,法兴夕照,莲台春色,石井甘泉,堪称五大胜景,其古迹尚存,典雅壮丽。几十年的建设和经营,昔日“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的盛景已初步显现,梁山胜景正以崭新的姿态欢迎四海宾朋来梁山观光旅游,到水浒故地寻踪聚义做好汉。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6:文字的温度

文/王永清

秋高气爽,落叶飘飞,与朋友一起散步不觉感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杜甫仰望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江水,感慨韶光易逝,壮志难酬。这简单的14个字带着“建瓴走坂”的磅礴气势破空而来,直指人心,让人过目难忘,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一直以来,文字是我的最爱。简单的文字,经过巧妙的排列组合之后,就赋予了它不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色彩,或激扬,或低婉,或绚丽,或素雅,我感觉自己融进了文字里,不能自拔,随着作者的思绪一起翩翩起舞或跌宕起伏。

秋阳杲杲,我喜欢在宁静的午后,靠在藤椅上,一杯茶冒着轻烟,一本书静静打开,阅读就像一朵温柔的云,和我和谐共处。行走在文字中,眼前是一幅优美的画,一片与世无争的净土,淡泊,宁静,美丽……

累了,困了,伤了,文字是一个很好的避难所。那一年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母亲有病,妻子下岗,我的工作也起色不大。心忧郁得像一块湿透的抹布,拧得出水来。我觉得我不应该如此消沉,何以遣怀,我想到了阅读,读书可以修德养性,也能让人变得睿智和坦荡。有时候岁月没有带走的忧伤,却能被干净的文字带走。

读《瓦尔登湖》,与梭罗一起,在舒缓纯净的文字中行走,体味那种随便、简单、自在的生活,心也变得安静,恬淡了,感觉有一种来自遥远时空的愉悦。读蒋勋的散文集《此时众生》,50篇一千多字的短文娓娓道来,那文字犹如看一幅画、读一首诗,听一首歌,让人心静,让人不禁心生喜悦。读张小娴的《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每篇均配有精美插图,缠绵、温柔、细致而又感性,让我读出了小女人的情怀,小女孩的情思。让人哭着笑、笑着哭……

文章读得多了,后来试着向报社投稿,一位陕西的编辑,主动和我联系。他说我的文字质朴温润,并鼓励我一直写下去。初听他的话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就像一个小学生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样开心。如今再看当时的文字,还是觉得幼稚粗糙不够精炼,但编辑老师的鼓励和肯定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我也在文字的温暖下走过那段泥泞的岁月。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渐渐的,我喜欢上了文字。文字是纯朴的,也是温暖平和的,它真正的魅力在于,不是表现,而是浅浅的渗出,如泉水,涓涓细流,汩汩而出。文字与灵魂最近,让人不断学着放弃、放下,化解所有的心结。红尘滚滚,世事艰辛。总有一个人,总有一些事,让你无法忘怀。如果它不在一个人的灵魂里,就在一尘不染的文字里。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7:蒙山拾荒记

文/秋千

秋高气爽的日子,最适合登山了。三四天前刚从巍巍抱犊崮下来,腿肚儿还酸酸的,脚板却又生痒痒了。于是,约了几个朋友,紧急集合,向蒙阴蒙山挺进。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便来到蒙山脚下。山下在施工,刚刚落成了一组很气派的牌坊,以前熟识的蒙山炒鸡店也不知去向。我们还没有停车,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就笑盈盈地迎上来,我赶紧摇下窗玻璃笑脸相迎。他伸出一只手,我以为他要打敬礼呢,心想我们坐在车上可是受用不起,谁知他却做了个并不标准的邀请姿势,说那边停车,凭票入山,门票80元。“那就等下次,我们带钱来再上山吧。”我不加思索,又有点抱歉地说。

这地方我们来过,以前是不收费的。据说自打去年被临沂的某某某买断了这入山的路以后,才开始收费。我们经常到山区来走走,一般都选择游人极少,甚至没有游人光顾的山,用我们自己的话,就是“爬野山”,并且特别喜欢爬没有路的山。巍巍沂蒙八百里,山头多的是了,总也没有必要花大钱去爬曾经爬过的山。

此时已临近中午,即使不饥肠辘辘,也没有多少气力来爬山了。附近有好几处饭店,我们随便在路边找了个星级农家庄园,打算在这里先喂饱了脑袋再考虑爬山的事。

庄园在一片高大的栗子树林里。我们选择了临近溪边的的露天餐桌,老板娘告诉我们,“还是到凉亭里好,免得掉下栗蓬客砸着。”一边说着,她一边下腰捡着什么。原来她在捡熟透了后自己落下来的栗子。趁着老板杀鸡的机会,我们便开始在林子里捡栗子。

高大的栗子树下,落满了一颗颗针刺锋利的栗蓬壳。偶尔有一两个栗子,散落在枯叶和栗蓬壳中间,在斑驳的树荫下放着黝黑的光亮,每见到一枚栗子,都如同淘金者遇见了金子一般,赶忙捡起来。也有的栗子还夹在刺猬一般的外壳里,用手一触,就如同针扎一样剧痛。我们只好找来石块慢慢地敲击,但这样的栗子往往还不成熟,常让我们忙了半天,落个一场空,白白被刺痛多次,但是再见到一个类似的果实,还是忍不住要砸开看看毛刺里面到底包裹着啥样的栗子。当老边娘招呼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的口袋都已经装得鼓鼓的了。

在餐桌上,大家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我的收获居然是最少的。就如同小时候老师带领我们去复收地瓜,我全班收获最少一样。不过我的手却没少被栗蓬壳刺痛。吃着正宗的蒙山蘑菇炖鸡,喝着纯净的山泉茶,边吃边聊,不远处的溪流声时时应和着我们,山风送来阵阵果香,恍惚间,我好像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好像已经成为这山的一分子了,因为都市的喧嚣离我们已经是那么遥远。

一座座青山招引着我们,使我们不敢贪杯。在一位山民的指点下,我们选择了最近处的一座山峰作为目标。一路上逆着欢快的溪流,迎着清凉的山风,向前走去。山坡上大都是栗子树,偶尔有几株山楂树或柿子树点缀其间。红红的山楂缀满了枝头,远远看去好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柿子也泛黄了,犹如星星般闪烁在绿叶之间。正是栗子收获的季节,我们一边登山,一边贪婪的看着栗子树下有没有“漏儿”,每每捡到一个两个,心中便有说不出的欣喜。我们真佩服村民们的细心和勤劳,那么多树,地形又不好,树下布满了栗蓬壳,枯叶,杂草和乱石块,他们居然很少有栗子被落下来。

越往上走,地形越陡峭,别说山路,连人的踪迹都没有。如果没有栗子树,我们都不会相信这里还会有人来过。我们被齐腰深的杂草簇拥着,被一个个蜘蛛网阻挡着,只好顺便捡起一截马尾松的枝条来开路,好像手执拂尘的老道,悠然飘乎于山林之中。临近山顶的时候,栗子树少了,马尾松显得更加苍翠挺拔,于是我们开始收集枯烂的松针土,准备带回家养花。拨开表面一层干硬的松针,就是黝黑的泥土了,这些松针比栗蓬壳的针刺温柔多了,一点也没有刺伤我们的意思。大家以手做铲,一会儿便弄了满满的两大袋子疏松的泥土。尽管这种土的比重很小,但是扛着下山还是很艰难的。于是就学着童话里小熊向山下滚南瓜的方法,把袋子从悬崖山,从杂草中向下扔。这种方法不但省力,也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其实山上并没有路,袋子滚过了,便有了路。

尽管我们没有按照原路返回,尽管沿途仍然到处都是栗子树,到那时能捡到栗子的概率已经很小了。于是我们就开始采集荆棵的种子。这些种子香喷喷的,回家可以当做枕芯,关键是具有安神的作用。

带着收获,返回农家山庄。老板娘很热情地给我们泡了茶,招呼我们歇息。她讲述了好多有关山里的故事,短短几个小时的光景,我们却熟悉得如同老朋友一样。她告诉我们,栗子就像玉米、地瓜、土豆一样,用火烧熟了才更好吃。

于是我们把自己捡来的栗子,在伙房里挨个剁上口子,等待出山以后,找个僻静的地方,用火烤熟了再吃。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8:采枣子

文/龙奕欣

今天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我们一帮亲戚约好了去外婆家采枣子。

到了外婆家,只见一片高大的枣子树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微风中摆着枝条,好像在向我们招手说“欢迎!欢迎!”我们迫不及待地放下东西,爸爸顺手拿了一个大篮子,舅舅也拿了一个大袋子飞快地奔向枣林。我和妈妈、舅妈、小弟弟也跟随过去。

呀!枣子真多啊!枣树被枣子宝宝们压弯了腰。有的枣子露出了红红的酒窝,一团团,一簇簇,你挤着我,我挨着你,好像在争先恐后地欢迎我们。

我们开始采枣子了!妈妈先在一棵枣树上采了几颗塞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一个劲地说:“真甜!真甜!”看着妈妈那样子,我也忍不住在树上采了一颗枣子吃起来。爸爸更是忙得不可开交,看着这颗个儿特大,忍不住采几颗,那边的一颗枣儿更红,又跑到那边去了。舅妈则在枣树下不停地喊:“这棵树上的枣子红,采这棵,不对,那棵树上的枣子也红……”唉!吵得爸爸都不知道该采哪棵树上的枣子了。最后爸爸选中了一棵,可是最上面的枣子却采不到,爸爸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只见他飞快地跑回家,拿了一把钉耙当工具,然后就把上面的树枝往下扯。小弟弟看到那么红的枣子猛地冲过去,把红的枣子全都采了下来,不小心还把树枝都拉下来了一根。

我们满载而归,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一大袋一大袋的枣子,脸上洋溢着笑容。

关于秋高气爽的散文9:倾听城市的声音

文/晨曦

秋高气爽,我约广州的朋友小婉来十堰玩。十堰是她的故乡,因工作关系全家举迁到广州,一晃3年过去了,她再来十堰,感慨变化真大!

她驾车我们在市内转悠,她说什么时候十堰的车也增加了这么多?到处车水马龙,拥堵不堪。我说十堰的经济发展快,特别是东风公司勇往直前,已跃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人多车多是自然的,你没看宝马、奔驰也多了吗?她笑着说是不少。

四方山植物园景色怡人,安静清新,鸟儿唱着歌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走在石子路上,小婉给我讲起了很久以前的故事,她说先生就是几年前在植物园结缘,而后展开恋情的。

那是一个秋高云淡的雨后清晨,小婉和好友徒步四方山,一路如水彩画般的秋日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在快到景区时,一辆富康车从后面驶来,在途经她们时不巧轧过一个小水坑,溅了两个女孩一身泥水,婉竹的白裙子像泼上了水墨画,只听“吱”的一声小车停住了,就像电影中演的那样,男士年轻帅气,一脸阳光却面带羞愧,他急忙掏出纸巾递给婉竹,真诚地道歉后把她们带上景区,之后两个人就有故事了……

婉竹俏丽的脸仰望路边的一棵树,她停了下来,仿佛看到几年前自己和先生的模样,她陷入短暂的幸福回忆。这树又长高长茂密了,她自言自语。

我带小婉又来到红卫片,让她看看十堰的另一种变化。新修的建设路宽敞明亮,十堰新工业区场面宏大,让她感到欣喜,真是愚公移山,旧貌焕新颜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蓝图呈现在眼前,让人看到未来的某一天这里不再沉寂,机器、马达的轰鸣声将给这里带来不一样的繁荣、生机。她怅惘地说,只可惜再也找不到曾经游玩过的那条山路了,那些羊儿、野花也不知去向。

小婉提议我们去黄龙滩水库看看,我说你不会想去游泳吧?我知道她是个游泳高手,原来在十堰曾在库区偷偷游过。她说想看看那一片樱花,我说现在不是季节,樱花在春天开放。

当我们驱车去黄龙的路上,婉竹掏出摄像机让我一路跟拍风景,她说是爸爸嘱咐的,爸爸是黄龙镇人,对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感情,看看录像就当来过了。我说现在交通也方便,让你爸爸来看看多好,小婉沉吟片刻,笑笑,他来了就不想走了!

穿梭往来的行人、小桥流水、百鸟争鸣、山花烂漫、绿树白云、优雅山居、花园工厂、碧波水坝,一一映入眼帘,小婉赞叹着,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了!在十堰生活安全、舒适、优雅,这是她喜欢的。而后我们在黄龙大快朵颐剁椒鱼头,乘兴而归。

女人天生爱美,在带婉儿游山玩水之后,她提议去逛街,因我家住张湾,去的最多的是中商百货,感觉在这里购物有安全感。

这天她穿了件绿色T恤,下着发白牛仔,平底鞋,斜挎一个大包,完全休闲的模样,我穿了一件素色连衣裙。我说咱们先到旁边的肯德基喝点东西再开始战斗,逛街的女人都知道,购物是一件体力活,还颇费不少脑筋呢。

坐下来,小婉便问东问西,她说挺怀念十堰的,曾经的那些朋友,那些去过的地方,和发生的那些事,永远不能割舍,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我说你现在最想见谁?她说谁也不见,就让距离产生美吧。

我们望着窗外熙攘的人群,默默啜饮,时光就那样悄悄流过……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当你再置身期间,你发现很多都变了,就像那个拉小提琴的女孩,在变幻的音阶中表达着快乐、美和忧伤。

这也是属于一个城市的音乐,不断变幻中,跳跃着激情、浪漫和四季轮回不同的风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