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散文

请欣赏组织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组织散文1:辛苦的爱心之旅

文/陈越

今天,学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师生去敬老院慰问。路上虽然细雨绵绵,却丝毫不减我们的热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来到了蓉城敬老院。

走进敬老院,这里环境优美,一排排两层宿舍楼干干净净的,楼前栽有绿树、场地上铺了草坪、婀娜多姿的小花在风中摇曳,不远处还有老人们的健身器材呢!

我们都抢着从包里拿出了各自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老人们。礼物主要是食品,有鸡蛋糕、有奶粉、有麦片、有水果……一会儿工夫,几张连着的空桌就堆成了小山,这可是我们的点点心意呀!

同学们的才艺表演在小型广场上进行。老人们有的坐轮椅过来,有的拄着拐杖来的,有的被人搀扶着来的……不便下楼的,只好在楼房阳台上观看同学们的表演。参加表演的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说相声,有的演奏乐器……他们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围观同学的喝彩声,老人们坐在正前方观看,脸上挂满了笑容,手在不停地鼓掌。看着爷爷奶奶笑了,我们也笑了。

看完表演,我们就去附近的五星小学吃午餐。吃完饭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踏上了回家的行程。还没走多远,我的身体就不给力了。每走一步,脚就像踩在刀尖上,腿也像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这种感觉太难受了。我试着分散注意力,一边走,一边与同学说话,可是越说越痛,我也就加入了叫苦不迭的同学行列。可老师毫不理睬,一直催促我们赶上队伍,我只好默默忍受着痛苦。路上休息几次,最后我们终于疲惫不堪地回到了学校。

这次去敬老院,虽然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吃尽了苦头,但我们依然很开心。想到老人们那布满皱纹而又喜笑颜开的脸,又想到我依靠自己的毅力坚持走完七八里路程,我的辛苦也就荡然无存了。

组织散文2:植树

文/秦延安

为了绿化山川,市上组织各家单位去植树,要求每名职工植一棵树。为了确保成活率,各单位先挖坑,经市绿化委验收合格后,然后再统一植树。如果单位去不了人的,就交钱。根据我们单位职工人数,也就二十棵树的任务,如果交钱就是三千元钱。局长感觉交钱不太划算,想着此时正是春暖花开时节,又是踏青的好时候,就决定亲自带我们六名年轻的男职工去植树。

星期一,我们去植树。面包车开到山脚,然后我们就拿着铁锨、洋镐、镢头往山里走。一路上都是各单位植树的队伍,浩浩荡荡。因为在城里好久没有出来透气了,又是局长带队,所以大家兴致都很高。只见从山口开始,各单位的植树牌子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走了半天才找到了我们单位的植树牌子,可往山上一看,全傻眼了。只见险峻的山上基本上全是裸露的岩石,偶尔有一处平坦的地方还全是枯草野刺灌木丛。在局长的招呼声中,我们开始寻找可以挖坑的地方。好不容易在枯草丛中找到一处可挖坑的地方,可是挖了不到半锨深的土,下边全是坚硬的岩石,铁锨、镢头根本用不上,还好,我们带了一把洋镐,大家轮流使用。坚硬的山石震得人手生疼,不一会儿,大家都是满头大汗。一个坑还没挖一半,局长就累得不行了,坐在岩石上休息,指挥着我们挖。时间飞快,很快一上午就过去了,只见大家满脸是汗,手也被磨起了泡,总共才勉强挖了五个坑,而根据市绿化委的树坑半米深四四方方的要求,我们这些都不合格。

就在我们人困马乏地倒在山坡上休息时,从旁边山坡上走来一位村民,他向我们搭讪道:“这下边全是石头,坑难挖得很,你们还厉害,亲自来挖了。”

局长笑道:“你是给谁家挖树坑呢?工钱咋样算呢?”

“水利局的,他们原来和你们一样,自己来挖,结果挖了半天就不行了,只好给市绿化委把钱交了。市绿化委雇我们来植树,连挖坑带植树给二十元。”村民说,“前两天在山口那地方挖,一天能挖二三十坑。今天在这地方,一上午才挖了三个坑,都有点不划算了。”

“赵主任”,局长叫着办公室主任,“招呼大家回吧。”

“那这树坑还挖不?”赵主任问。

“你傻呀,这坑咱能挖吗?明天你就去绿化委把钱交了。”局长说。

组织散文3:建造自己的房子

文/鲁先圣

当我们在为一个企业、组织或者为了国家做事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像给自己做事一样尽心尽力呢?

一个有趣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雇主很感谢他服务多年,问他能不能再建最后一栋房子。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干得马马虎虎,偷工减料,用劣质的材料随随便便地把房子盖好了。完工以后,雇主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惊呆了。如果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一定会用最优质的材料、最高明的技术,然而现在呢,却建成了“豆腐渣工程”!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木匠。每天,我们砌一块砖,钉一块木板,垒一面墙,最后发现,我们居然不得不居住在自己建成的房子里。可这时一切都已注定,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这就是人生,充满了遗憾和嘲弄。

再也没有比“我只是为别人在工作”这种观念更伤害我们自己的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及早认识到,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播种者。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在将来深深地影响到自己的命运。种瓜得瓜,得豆得豆,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认识到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意味着自我负责和自我激励。一个人只有能够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激励自己进步,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我们甚至不愿意对自己负责任,不愿意自己督促自己,那将不会再有力量能使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站住脚跟了。有些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混日子。他们的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只有在老板面前才会装装样子。有些人看上去忙忙碌碌,可是并不是真正地用心,只是用这种忙碌的假象欺骗自己。有些人见了责任就躲,不肯多做一点事。有些人无法面对挑战,自己给自己设限,认为自己这也做不了,那也做不了,稍有些难度的工作就先打退堂鼓了。

没有付出,当然不会有回报,即使你的环境、你的工作、你的老板、你的同事有再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你也应该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你自己,而不是为了他们。这是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自己的人生,一切的恶习,最后受伤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你能伤害到别人吗?不能!你不努力,你的老板可能受损失,但是你失去的更多!你失去了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

我们时刻都在建造自己的房子,好歹都是你的。如果明白这一点,命运也就握在了自己手中。

组织散文4:乌镇之行

文/洪铭泽

七月中旬,学校组织夏令营,我们来到了具有江南水乡特征的浙北乌镇,一进镇子,我便被这个小镇美丽的景色给迷住了,这个堪称“世外桃源”的小镇被一条河分成了两边。

穿过一条狭长的街道,我们来到了“百床馆”,这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木床,形态各异、千奇百怪。在这里,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床的仙境;在这里,我们飘飘欲仙,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此时的感受,那就是目不暇接!

走过石桥,我们来到“布条馆”,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布产品,你瞧!那只小布老虎用“生龙活虎”来形容最合适不过了,它蓄势待发,好像一下子就会扑过来一样;那只布山羊胡须可真长,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不知不觉,来到了“晾布场”,一条条随风飞舞的蓝花布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们做工精致,细软而光滑!

来到“木雕馆”,那栩栩如生的木雕就像魔力师一样立刻把我们“勾住”了,它们有的怒目圆睁,就像怒吼的狮子,粗壮而笔直;有的小嘴紧闭,就像温柔的少女,苗条而又婀娜。每一件木雕都是工艺师们精雕细刻而成,浸透了他们大量的心血,惟妙惟肖,爱不释手。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木雕合在一起,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乌镇历史的故事,一个乌镇文化的传奇。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出口,我依依不舍地回头望了望这神秘的小镇,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乌镇!

组织散文5:登长城

文/任炬潮

这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参观游览北京。在众多景点里,我最喜欢的是八达岭长城。

在巍峨的群山中间,由砖土垒砌的“青龙”在群山间盘旋,不屈不挠地向远方伸展。那随山势起伏的坡度,向天际线延伸的长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跨度……震撼着人心。

大家都听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看着蜿蜒的巨龙,也都跃跃欲试。于是在群山峻岭之间好汉们和巾帼们一字排开,扶着历史堆砌起的青砖,信心满满地向上爬。凉风习习,殊不知城垛外面曾经战火纷飞。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并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很难想象在那个只能使用人力的年代,先民们如何把一块块沉重的石砖铺在这陡峭的山岭之间。而千百年来长城屹立不倒,一直默默守护着中华儿女。

在攀登长城的队伍当中,我发现了一位年迈却身体依然硬朗的老人。他一身运动装,头戴一顶遮阳帽,一副墨镜,一支拐杖,健步如飞地走在我们前面。八达岭长城以“险”着称。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地势险要。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有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这位老人的毅力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有他在前方做榜样,我们便一直 “穷追不舍”,如果老人一直领先我们的话,我们内心会很“惭愧”的。终于,在爬过一个烽火台之后,老人找了一个阴凉处坐下休息。我们也赶紧休息一下,好一会儿再和这位老人较量。老人看到我们累得气喘嘘嘘的样子,也忍不住“讽刺”我们只会念书,不注重锻炼身体。于是我们开始攀谈起来。老人是当地人,爬长城是为了锻炼身体,减少儿女的操心。老人曾经是军人,他喜欢讲年轻时候的英雄事迹。我们一起回顾了许多发生在北京的大事件,清军入关,晚清时各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五四运动,开国大典……老人侃侃而谈,在他的目光里,蕴含着一种力量,这力量就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它存在于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就像这屹立不倒的长城,它顽强地与敌人、与自然、与时间、与自己抗争。

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它像一条巨龙,一条东方的巨龙,好长时间都在沉睡,而现在梦醒了,他已挣脱所谓山岭的束缚,正一飞冲天。

组织散文6:漂流记

文/陈梦圆

7月5日,鄂东晚报组织我们校园小记者去罗田九资河漂流。而且那天还是个特别的日子——那是我的生日呢!

真是度日如年呐!终于到了7月5日,只听到一句:“宝贝,起床了,你还去不去漂流呢?”我猛然想起来,今天要漂流!于是,我就像弹簧一样从床上弹了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穿好衣服,收拾好东西,和妈妈一起出发了。

一路上欢声笑语,不一会儿就到了罗田县九资河镇的罗云堂。

我们一到,《鄂东晚报》的王老师就给我们讲了40分钟的作文,他讲的是那么的绘声绘色,让我立刻升起一股提笔欲试之感。听完课,才开始吃饭了。吃完了饭,我们乘车很快便到达了儿童漂流的目的地。

我们的漂流区域分为两段。因为我从来没有过漂流的经历,很是害怕,所以我就和那里的工作人员同一条艇。第一段漂流的路程相对危险一些,大人们就从山脚下出发,不到一会儿,就听说很多人的船翻了,还听说连妈妈的那条船也翻了,妈妈可是一个“旱鸭子”呀,我的心像是被什么揪住了似的,真为妈妈担心。我害怕极了!我颤颤巍巍地随工作人员上了艇,水好凉啊,一直凉到了我的背心,幸好我们的艇一直漂流顺畅,快到终点,我们的艇还相安无事,看来和工作人员一条艇的决定还是不错的。他们这一路惊心动魄,而我却觉得可好玩了!

第二段的旅程也开始了,这一次和我同船的是那位给我们讲课的王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小女孩。但是这次可没有上一次的幸运了。刚出发不久,我们的船就被急流冲到了两块石头上的中间,夹住了。因为水流太急了,一层层的水花打在了我的身上,立刻就觉得一股寒气往全身漫延开来,我便全身发起抖来,因为水实在是太冷了!幸好工作人员很快把我们的船移开了,我又能继续漂流,这回我们很快平稳地到达了终点。

我们漂流的旅行结束了,最幸运的是我们有惊无险,最大的收获是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最有意义的是我的生日过得充实而特别!

组织散文7:《我们俩》观后感

文/余陶鑫

上周学校组织我们看了电影《我们俩》,我觉得很感动。影片主要讲了一个孤独老人住了一辈子的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来了一个寻求住处的女孩,俩个人之间从最开始的互看不顺眼,到一段时间之后两人产生了深厚感情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不由地想到了上个月我与妈妈顶嘴的情景。记得那是周六,爸爸妈妈有事情需要出去一会儿,妈妈走的时候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弟弟,我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妈妈走后我边写作业边和弟弟玩,谁知道弟弟不小心撕坏了我的作业本,于是我就把弟弟凶了一顿,弟弟就大哭起来。刚好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弟弟飞快地扑向妈妈的怀里哭得更大声了,妈妈当时很生气就打了我一巴掌,气冲冲地对我说:“你打弟弟干嘛?他还小,你要让着他。”当时我觉得可委屈了,便大声冲妈妈嚷道:“你只喜欢弟弟,你是个偏心的妈妈!”说完我便跑进自己的房间里还锁上了房门。下午妈妈叫我吃饭我也没有理妈妈,一整天都没有和妈妈说话。晚上妈妈趁我睡觉的时候还偷偷来房间看我,帮我收拾好书包重新给我买了个作业本,听爸爸说妈妈很后悔打了我一巴掌,为了这件事妈妈还偷偷哭过。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很久了,我和妈妈又说话了,但是我知道上次我说的话伤了妈妈的心,妈妈一定很难过,我想对妈妈说声“对不起”。

组织散文8:让文化润泽我们的心灵

文/王左英子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六年级学生参观张家港文化中心。

我们先参观城市展示馆,一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许多年来张家港获得的荣誉和奖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获得的“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2005年获得的“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我们随着讲解员来到了城市历史展厅,看到了东山村遗址,从讲解员阿姨的口中,我知道了张家港市原来是沙洲县,时任市委书记秦振华从1986年9月撤销沙洲县改为张家港市。

在城市记忆中,我还看到了幻影成像·老茶馆以及张家港第一所大学、城市街景、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的一些图片。

看完了城展馆,我们来到张家港精神馆,门口竖着一块玻璃碑,碑上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16个大字: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而相关图片和资料的展示,也无不说明了张家港精神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弘扬光大、硕果纷呈。在48块奖牌、144项称号中,我看到了我们张家港人闪光的足迹和奋进的力量。

美术馆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格外吸引人。《雪景》的作者是12岁的陈一诺,《妙笔生花》的作者是12岁的顾安祺,《中国风》的作者是8岁的倪简涵……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中国风》,整幅画以大红色和粉红色为主题,很具中国传统特色。

在回校的路上,我回想起那令人骄傲的奖牌和江泽民爷爷那16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还有那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时,我很佩服那些了不起的小画家,也为张家港获得那些荣誉而自豪。

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张家港小市民,为自己的班级、学校、城市多多争光添彩。

组织散文9:针锋相对

文/张学兵

小学组织秋游,临出发前,我把儿子叫到跟前不放心地问:“宝贝儿,秋游用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都准备好了。

我半信半疑,查问道:“吃的、喝的、晕车药、应急用的塑料袋都预备好了?”儿子拍拍鼓囊囊的背包说:“您放心吧,全都在里面呢!”我点点头,儿子怕我还不放心,得意洋洋地补充着:“爸,这次秋游我的准备工作特别充分,跟您说吧,我连老师要求写的游记都写完了!”

我一听不高兴了,责怪道:“那怎么行,游记得写真实的游览过程和感受,提前就写出来,能写得好吗?”

儿子胸有成竹地说:“没关系,我先上网查了我们要去的地方,网上对那个景点介绍得详细着呢,应该问题不大!”

我不想再跟儿子废话,义正词严道:“甭说了,写完的这篇不行,回来再写一篇!”儿子皱起眉头,着急地说:“那可不行,我不就白费劲了!”我眼一瞪说不行也得行,还没去就写出来的就是不行。

儿子竟然也翻了脸,针锋相对地反驳我道:“那您的工作总结提前写出来怎么就行呢?您还老把以前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拿出来交差呢!咱们找您的领导去给评评理得了!”

我始料不及,一时无言以对。

组织散文10:小事不小

文/鲍征

英国一家慈善组织,为了筹集善款帮助穷人而制作的一个短片,短片不长,但是却能唤醒每一个内心中的善良。

短片中一个年轻人带着帽子,穿着荧光绿的羽绒服站在街头。他跟街上的路人比起来十分的显眼,不是因为他衣服的颜色,而是因为他身上挂着的牌子:“FUCK THE POOR”(穷人***)。他的手中拿着传单,喊着自已胸前的口号。他成功地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发出去了不少传单。当然,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路过所有人的反对,行人都纷纷上前谴责他的行为,几乎所有人都会停下来跟他争论两句,就连警察也出面制止了他的行为。视频在这里黑掉了,出现了一行字,意思是:我知道,你们关爱穷人。

当画面再次出现时,短片中年轻人的牌子上写的不再是“FUCK THE POOR”,而是“HELP THE POOK”(帮助穷人)。但是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断有人上前询问,并且捐出善款。恰恰相反,年轻人一张传单都没有发掉,所有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别说筹款了,他甚至连一点点人们的注意也没得到。人们的关心在意都去哪了?最后他们点明了视频的主旨:PLEASE CARE ENOUGH TO GIVE(请留心给予/不要吝啬关爱)。

短片最后留下一句让人深思,为什么人们先是批判那个年轻人,要保护穷人的尊严,但后来却对“帮助穷人”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批判那些负能量,但却从不自已主动去创造正能量。确实,负面消息要比正面消息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举个例子吧,再多赞美的评论和一个批判的评论比,人们肯定都会先看批判的。

穷人有尊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帮助。就像这个短片告诉我们的主旨一样:不要吝啬关爱,请留心给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