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的文章

请欣赏节气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节气的文章1:椿芽有梦遇谷雨

文/冯作华

谷雨节气刚过,正是椿芽大批上市的旺季。民间素有“雨前椿芽雨后笋”的说法。一转眼椿芽开始有硬梗生成,鲜味就会大打折扣。

宋代诗词大家苏轼《春菜》中写到:“岂如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里面的露芽说的就是香椿芽叶。

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香椿树,除了观赏,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一种时令珍馐。香椿树发芽时,招摇的杨柳、妩媚的桃杏早已吐绿绽翠,花开花谢。一夜之间,细嫩的椿芽红彤彤伸展自己,如一张张欲开还闭、娇羞欲语的小嘴,让人心生怜爱,让人热切期盼。从发芽到采摘前,馥郁的香气熏蒸得空气也浓香流溢,让人心旷神怡。

有一棵香椿树为邻,会让每一个春日精神焕发,会让人们不忘记回家的路。

儿时记忆中,几阵春风、几场透雨过后,是采摘香椿芽的时分了。等香椿芽长得有筷子长了,母亲用钩子掰下些来,有时我爬树上去掐香椿芽,一次就掐一篓子。在那个食物紧缺的年代,香椿的主要做法是用来腌制咸菜,至于用鸡蛋液,裹上面糊油炸的,是后来才有的。现在生活好了,也不缺鸡蛋。因此,每当这个时令,老百姓吃头道鲜的制作方法就是椿芽炒鸡蛋,炸椿芽鱼,做椿芽鸡蛋汤。

其实,在我的生活经验中,最拿手的还是腌制咸椿芽的“小门道”。鲜椿芽腌好后码在盖垫上,水份晾地差不多了,准备一碗好醋,把码在手里的椿芽根在醋里沾一下,要是很讲究的,可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短暂晾一下装起来,可冷冻可冷藏,做凉面,炒鸡蛋,随取随用。

如今常住上海,每当谷雨节气前后,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儿时的香椿树、香椿芽,那渗透着挚情的香椿,时常在心头弥散,在梦中萦绕,让我久久回味。

节气的文章2:谁把节气吟成诗

文/暗香

恍惚间,已是大寒,也就是年关已近。打开微信,关于大寒的文解、图片、诗文真是不少,一一看过,受益匪浅。谓之: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我是知道的。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每到大寒季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春节就要到了。还真是的,街上车水马龙,大小店铺、超市人头攒动,都在买衣服、置办年货,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

《授时考通。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之大寒。”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中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在河上溜冰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现在,大多河都没有水了,哪有冰可溜。哦,海臧湖里是有些冰,可以去溜,只是不能确定中间冻结实了没有。黄河水流不断,是有名的大河,前几天我去看了,水浅得很,河床大部分露出来了,连一点冰碴都没有,别指望到黄河上去溜冰了吧。

我从小就把二十四节气歌背的滚瓜烂熟的,也知道“小寒大寒,冻死老汉”、“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的民谚,也经受过小寒大寒冻掉下巴的厉害。杀猪过年的喜悦也记忆犹新,直径一两米的大铁锅烧开水烫猪毛,两条板凳支起一块门板就是刮猪毛的案子,我们一群小孩子围在又骚又臭的案子旁赶也赶不走,眼巴巴瞅着大白条的猪开膛破肚,然后赏赐一个猪尿泡才边吹边欢天喜地离开了。记得那个猪尿泡很耐吹,不像气球容易破。什么一候、二候、三候真是不知道,好像老师也没讲过。

近些年,屡屡出现暖冬,特别是今年,小雪、大雪、冬至都不见下过雪。前几年,每到冬至,大雪必至。到了黄昏,各个店铺前和小区里用蜂窝煤垒起高高的火堆。走在雪地里,远远看到一团一团蹿起的红红的火苗,心里暖暖的,人也不觉得冷了。总是磨磨蹭蹭不回家,从这条街溜达到那条街,来来回回地欣赏火堆映照下的玉树琼枝,一派喜庆气。再加入围着火堆转圈的人们左三圈右三圈转一转,嬉笑着一蹦三跳往回走。浑身轻松爽利,飘飘然回家吃饺子。

农村里在冬至也会点一个很大的柴火堆,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转火堆,意思是祛病消灾。然后去河里砸些大块的冰用架子车拉到农田地里垒起来,以示对土地的敬畏和祭奠,期望来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现在有谁来做这件事呢?

今年因为治理环境污染,禁止烧煤了。冬至那天没有下雪,也不见一个火堆,气氛黯淡了许多,城市乡村变得萧瑟了许多。好像把一种喜庆的气氛藏起来久了,藏丢了,到处灰头土脸的。

最不能忍受的是大雪前三五天吧,也就是元旦前后,气温居然升至十二三度。穿着厚厚的冬装走在街上热得难受,也十分疲倦。来去匆匆的人们面无表情,走路的姿势毫无做派,个个东倒西歪,昏昏欲睡的样子。也有个别老年人提着小马扎在广场上晒够了,边走边嘀咕,作怪呀,这气候……摇着头走远了。

我是这高温天气的受害者,室外十几度,室内有暖气,稍一走动就出汗,等身上汗一干就开始头痛脑热,隔三差五吃药打针,只有叫苦连天了。可花盆里的花们好像久寒逢春了,舒展开枝叶狠狠地长了一截。桔子树长高了一寸,新抽出的嫩叶脆生生地闪着亮光,新旧叶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海棠不仅长了几片新叶子,还开了一串粉嘟嘟的花,一串花柔柔地垂下来,娇嫩无力的样子真是惹人怜爱。赏花的时候不由地想起了苏东坡取笑好友张先的“一树梨花压海棠”,哈哈,就那娇嫩的样儿,禁得住压吗?还有文竹也匆匆地抽出了几根细长的绿茎,它们可真是给点温度就灿烂啊。

我就天天盼着下雪,总是抱怨该冷的时候不冷,啥天气么?可天偏偏不随人愿。

快到大寒了,突然天气预报甘肃最凶残的大降温来了!大寒前后河西各地降温至零下十五到零下二十一度不等,不是酷寒结束了吗?年关了,杀出个大降温,逆袭。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黄庭坚曾赞美山矾花:“高节亭边竹已空,山矾独自倚春风。二三名士开颜笑,把断花光水不通。”山矾花又名郑花、芸香,系山矾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瑞香、山矾没有的。我花盆里养的君子兰一派气定神闲的样子,数次扒开叶子看,哪里有花蕾的影子?不知到雨水还能不能开一两朵花呢?如果能开一两朵也好,虽然迟了,让我欣喜一番,也不枉我天天侍弄它们。还有韭兰也不见个花骨朵,啥时才能开出一盆素雅清淡的小花呢?等吧。

最让我心疼的是香水茉莉,它是去年七月底从网上购来的,正是高温时节,等我收到包裹打开一看,两株两尺高的花苗已经枯萎了,我又不忍心立刻把它们扔进垃圾箱,顺手丢进水盆里。不想过了两天,其中一颗居然叶子挺拔活过来了,我把它小心地栽到一个花盆里,浇足水,精心服侍,热了端到凉处,冷了挪到热处,每天观察它有什么变化。

过了十几天,原来的叶子都掉光了,我惊喜地发现枝上长出了小米粒大小的芽苞。一个月后,新叶子又长了许多。这盆茉莉叶子不很绿,黄丝丝的,久病初愈的样子。我总不敢怠慢,呵护有加。

到了十一月份,茉莉长出许多小花苞,我期待着它开花,等它开花了,看看花朵是白色的还是紫色的,香味浓不浓。香水茉莉这个名字就很诱人,我会为它写一首绝句或者填一阕词,词牌还没想好。

今天是大寒,我市天气零下一度至零下十二度,真的降温了。我再去看那盆香水茉莉,花苞的颜色由绿变黑了。我的香水茉莉就这样夭折了。

也罢,我已了无心思,没了诗情。就与大雪私奔到时光深处吧,可望眼欲穿不见雪,独钓寒江雪也不能了。这里是西北偏西,没有江,更是今夜无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有的。煮一壶玫瑰蜂蜜茶,展卷,静思,也好。

从明天开始,一天天走向立春,春天的脚步近了,人间四月天就在眼前。

节气的文章3:父亲的节气歌

文/徐礼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我是听着父亲的节气歌、踏着二十四节气的鼓点长大的。

春天的“鼓点”欢快激越,当黄鸟穿过雨幕,惊醒农民的酣梦时,父亲就开始念叨:“春不种,秋无收。”“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三月八,吃椿芽儿。”“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天一亮,父亲就喊我们起床干活,说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千万不能误了农时。

进入夏天,“鼓点”多变而又热烈奔放,各路庄稼次第登场,父亲的农谚变成了:“布谷布谷,种禾麦熟。”“立夏日晴,蓑衣斗笠随身行。”“立夏无雨,犁耙挂起。”“夏至见晴天,有雨在秋边。”“夏至雾茫茫,洪水漫山岗”。

到了秋天,“鼓点”变得舒缓,田野变成了金黄色,父亲的脸上也多了一些阳光的油彩,他哼起了“雷打立秋,干死泥鳅”“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之类的谚语。

冬天,见小雪、大雪节气下雪,父亲便会兴致勃勃地向我们预测来年的年景:“小雪雪满天,来岁定丰年。”“今年大雪飘,明年收成好。”这个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谈天说地、盘点收成,父亲会斟上两杯小酒,像过节一样庆贺一下。

还有不少谚语,因在城市里生活久了,我都渐渐遗忘了。忘不了的是父亲扶犁耕田时的背影、收麦割谷时的挥汗如雨、年成不好时的愁眉苦脸、喜获丰收时的憨厚笑容,还有他丰富的生活经验。

父亲观察自然、感知物候变化的能力,不知是天赋还是后天习得的。他总是能从日出日落、云彩变化、水缸外表的干湿程度、家禽家畜的反应等方面,预测天气,安排农活,也安排着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次,我见成群结队的蚂蚁在忙着搬家,燕子在门前荷塘上贴着水面低飞,觉得很好玩儿,父亲却说:“蚂蚁搬家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果然,天很快下起了小雨。要是厨房烟囱出烟不畅,父亲的“警告”是:“烟囱不冒烟,明天是阴天。”

如今,年近九旬的老父亲仍在念叨着古老的农谚、民谣,在那个仍然贫穷、落后的山村侍弄庄稼。我们多次劝老父亲来城里住,可他总是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我一拍屁股走了,可这几亩地谁种?这老宅子咋办?你103岁的姑姑咋办?”父亲已经习惯了山里没有汽车和楼房、没有雾霾和拥堵的环境,喜欢过那种近乎原始、简单健康的生活,看云识天气,看日影移动而知时间,根据物候变化而知节气。他坚信,不论这个世界怎么千变万化,只要太阳、月亮和地球仍照常运转,二十四节气就不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想想自己成天待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温室里,吃着大棚里生产的各类反季节食物,赶时髦过洋节,玩手机不看天,对节气变化越来越迟钝,以至于面黄肌瘦,萎靡不振,便有一种受到大自然惩罚的感觉。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令国人备感欣慰。我在高兴之余,首先想到了老父亲,想起了他的节气歌。我打电话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喜讯告诉了老父亲,他显然不能明白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只是唠叨他窖藏了多少萝卜、白菜、红薯,准备了多少过冬的柴火……

我还能说什么呢?老父亲把每个节气都当成节日来过,觉得这样“气”才顺畅,那就由着他吧。只要他还能说、唱节气歌、谚语、民谣,那就是他的最美生活。

节气的文章4:节气里的秋天

文/季川

立秋

初秋的八月,骄阳还是不能直视。黄昏向晚,夕阳西下,百鸟归林,叽叽喳喳的心事欲说还休。

水稻在灌浆,玉米在开花,蛙鸣护佑庄稼的决心有增无减。

桂花盛开,枝头像缀上了细碎的金子。月季娇艳,她的美丽,与玫瑰有的一拼。夜来香在夜色的掩护下,暗香涌动,恰如甜蜜的亲吻只需要两个人的世界。

一切都是那么值得期待。天空眷恋大地,白云爱着蓝天,庄稼厮守田野,劳动与汗水互相敬重。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西风既来,流火将退,所有的凉意就要抵达人间。我愿意等那秋雨款款而来,把我的初秋美梦淋湿。

处暑

炎夏的背影远去,新凉整装待发,所有的草木仿佛都有了一种久违的禅意。

秋声由远及近,月影婆娑,虫鸣此起彼伏,村庄的朴实与厚重再次被日子写在心田。曾经流下的汗水,应该都有了归宿。曾经发出的家书,应该都有了回音。

微风吹起,梧桐叶落。蝉声形单影只,柳树无奈脱下了心爱的绿装。

种下胡萝卜吧,让它们的甜蜜深入浅出。种下大白菜吧,让它们的美名名副其实。种下晶亮的露水吧,让它们的玲珑剔透,被草木一生捧在掌心。

闷热不再来,秋燥渐生起。待从头,携秋雨,踏凉去。

白露

露从今夜白,天至此日凉。在江南,肯定有一位白衣飘飘的女子,在天地一角,在水一方,守着我久远的沧桑,守着我灿烂后的平静、从容及安详。

肯定会有一场奔赴,日夜兼程,风雨无阻,驰骋在幸福指点的那个方向。

月白风清,清泉为证,所有凝神的,凝眸的,凝望的,都是纯白、纯洁、纯粹的模样。

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而如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在异乡,再一次把明月认作了故乡。

秋分

秋分来临,把昼夜均分,那么也顺便把秋色平分吧,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境界。

一行行大雁意志坚定,它们愿意长途跋涉,去圆梦南方。

棉铃吐露心扉,晚稻披上了大片的金黄,丹桂飘香的不只是心情,还有美好如初的祝福。

天高气爽,所有的澄明与透彻,是那么真切、自然。

月光如镜,清辉洒满红尘。虫鸣时断时续,加深着夜色的薄凉。其实不用伤秋,即使梧桐叶落,芭蕉叶黄,还可“停车坐爱枫林晚”。

那么,分手与告别,也许又是一次重生。

那么,思念和牵挂,也许又是一次重逢。

寒露

谢谢金秋,丰收之后,颗粒归仓,田野空旷,再次种下的都是来年满满的希望。

蛙声无影无踪,芦苇说出了芦絮的身世,它的瞳孔里还闪现着水鸟栖息的影子。野渡无人,那叶扁舟,只能与亲人般的小河相依为命。

秋已深,将要尽。树木日渐消瘦,而菊黄正散发出冲天的香阵,不为透过长安,只为透过你的鼻息。

望穿秋水,不见伊人,我的思念会不会凝结成霜,化作往事的云烟与独自的忧伤?

雁声已过,重阳即来,心有千千结,爱有万万种。凭栏望,寒风近,梦里依稀可曾见我朝思暮想、依依不舍的故乡?

霜降

那是约定,也是承诺,仿佛一场完美的交接,所有的寒冷,结霜为证。

芳草已成萧艾,黄叶遍地覆盖。河床已经见底,秋水何故走失?草叶上的银霜,已将曾经的繁茂与旺盛渐渐删除,留下值守的寒月,任凭它作一场无奈的叙说与真情告白。

天上只有淡淡的白云在放牧蓝天的胸怀,地上只有浅浅的足迹印证行走的意志。

在江南,无数次,我依然敬重季节的安排与意图,没有寒冷的接力,我怎么能够懂得立冬那场胸有成竹的问答与考验。

我相信光阴的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它将引领我,走向更加厚重的哲思与永恒。

节气的文章5:踏雪寻梅待春来

文/阎建滨

过了大雪节气,将迎来冬至。

冬至不仅是我国重要的节气,也是十分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冬至有两个特点:一是阳气开始上升。小雪、大雪节气阴气太重、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是一年中阳气最缺乏的时节,人会感到非常的不适。可“冬至一阳生”,一到了冬至,阳气就开始上升了,阴阳就开始调和。古人认为冬至乃“大吉”之日,老年人一般能够安然度过冬至就可一年平安吉祥了。二是天气更加寒冷。冬至虽然阳气上升,可寒冷的程度却增加了,外冷内热达到平衡。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夜,过了这一夜,白天就会越来越长,黑夜就开始缩短,也是“交九”的开始。古人有画“九九消寒图”的风俗,“素梅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意思是在纸上画一枝素梅,枝上画九朵梅花,每朵九个花瓣,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个花瓣,九九八十一天后一幅完整的梅花图就完成了。这时也九尽春深、冬去春来,新一年的春天就到来了。

梅花是冬季最惊艳的花,所以,古人画梅、染梅、咏梅、赞美之声不绝于耳,成为雪冬一道迷人的风景。宋代诗人卢梅坡有《雪梅二首》这样写道:“其一:梅雪争春未肯祥,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诗人以梅雪争春入题,指出梅比雪逊色了“三分白”,雪却输了梅“一段香”。这里“三分”与“一段”相比,“三”看似比“一”多,但梅花却是香在内心和骨子里的。“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诗人在第二首诗中就调和了,写梅与雪缺一不可,诗成了梅与雪最好的精神表达。“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精神象征。尤其是梅花,作为“四君子”之首,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在寒雪中独自绽放,暗香袭人,寄寓着中国文人的高洁品格。踏雪寻梅的典故一直是古代诗人的佳话,“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这个典故出自张岱的《夜航船》,记载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常在冬季冒雪骑驴寻梅,文思格外泉涌的趣事。“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说的是孟浩然许多诗歌佳作的构思,都是冒着风雪骑在驴背上灵感顿现的,这显然是文人雅士的癖好。

梅花非常耐寒,一般在冬春两季开花。梅原产于我国南方,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史。观赏梅花始于汉代,我国的《西京杂记》就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唐代就有“红梅”出现。明清时,梅花的栽培技术大大提高,清代梅花的品种达21个,苏州、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地,都有梅林闻名于世。“扬州八怪”画梅的名家,更是为世人知晓,观赏梅花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雅事。文人赏梅很有讲究,注重观赏梅的“色”、“香”、“形”、“韵”、“时”,尤其重视“韵”,有“贵疏不贵繁、贵合不贵开、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新”之说,梅以韵胜、以格高。目前,我国有南京、无锡、苏州、泰州、武汉、梅州等10个城市将梅花定为市花,也有人建议将梅花定为国花,可见梅花在中国人心里的位置有多重。

在梅花的种类里,我很喜欢腊梅花。腊梅别具一格,寒冬开花,又称雪里花。在梅花中,腊梅花开的最早,一般11月中旬就开花了,花期也很长,一直要开到次年的3月份,有长达5个月的花期。腊梅花清香四溢,最适宜庭院栽植。在寒雪之际,一朵朵腊梅凌雪开放,惊艳了整个冬季。雪冬中有了腊梅,让我们对春天有了几许期待,填补了寒冬缺花的遗憾,安抚着人们的心。

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特别欣赏梅花傲雪迎霜、迎难而上的精神,他有《梅花》一诗写道:“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笔下的梅,很是低调,仅仅是“墙角”下的“数枝”梅花,没有高贵的身份,却有顽强的生命力,面对寒冬大雪独自挺立、傲然开放。“暗香”是梅花的内秀,也是梅花的品德。礼赞梅花“暗香”的诗人很多,比如唐代的黄檗禅师就有诗写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堂开示颂》)同样,宋代大诗人陆游有一首《卜算子·咏梅》写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孤独寂寞的,不愿意与群芳争春,也不愿同流合污,即使是“成泥”、“成尘”,也要保持人格的高洁,也就是“香如故”。

梅生于南,也长于南,我国南方不仅有梅园、梅林,还有梅山,如六朝古都南京就有著名的梅花山。近年来,南京梅花山的植梅面积已达400余亩,有宫粉梅、龙游梅、绿萼梅、朱砂梅等60多个品种。从1996年开始,南京市人民政府就开始举办南京国际梅花节,时间是每年的二三月。梅花节成为南京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促进了南京文化旅游的发展。我国举办梅花节的城市还有很多,如苏州太湖西山梅花节、中国无锡梅花节、杭州超山梅花节、上海梅花节、武汉梅花节、青岛梅花节、成都梅花节等。在我国各类花节中,梅花节庆活动是最活跃的。这也说明,中国人对梅花是多么热爱。

节气的文章6:节气里的忧伤

文/独钓寒江雪

一只蜜蜂的手心里攥着另一只蜜蜂的小手,一只蝴蝶柔弱的臂弯里倚着另一只蝴蝶的小酥腰。它们的身后,杨柳依依,淡淡的青烟锁住渐行渐远的的一丝春寒;花香磅礴,激荡着村庄微微开启的心扉。

一汪清水里漾动着灿烂的桃红,游鱼唼喋,对着枝头上的嫩芽说出爱恋,一只悠闲的喜鹊边听边遥遥圆圆的脑袋,其实它什么也没听懂,偶尔嘎嘎叫两声,也只和田间抽芽的桑麻有关。

村庄静静地躺在水和山的怀抱里,恬淡舒适,等待着时光的指针指向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清明的村庄,一束野花是一个词语,一棵小草是一个标点,谱写出崭新的篇章;清明的村庄,一声鸟鸣是一个音符,一串蜂鸣是一个节拍,演奏出和谐的乐曲。

村庄眼看着日复一日地生动起来了,我的心里充满着对清明的感恩。但当我再次面对那丛还未苏醒的枯草,内心却突然感觉到无比的拥堵,就像我诗歌里那些废弃的意象牢牢盘踞着大脑,永远挥之不去。

枯草丛里,祖父与祖母相依相靠,祖父的右边是祖母,祖母的左边是祖父,他们谁都不说话,沉默着等待日出,沉默地看着日落,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沉默,就像几十年的历史在现实面前,突然变得哑口无言。

那是几十年前的情景了。炊烟袅袅,攀上房梁空空如也的燕巢,旧时的燕子此刻应该还徘徊在江南的杏花烟雨里,我翘首眺望的视线,却早已千里迢递,最先抵达春天的内核。

我看到祖父虔诚地擦去犁铧上厚厚的积尘,他菜色的脸上,深深的皱纹纹路里残留着岁月无情的苍白。他抽一袋旱烟,缭绕的烟气氤氲着绿色的憧憬和梦幻,那神秘的梦境里,麦苗拔节,声响盖过层层涌来的蛙鸣;朵朵麦穗喊疼,麦粒脱胎而出的炸裂惊醒五月的黎明……

我看到祖母颤悠悠地颠着小脚,在春风里摇摇晃晃,她衣衫单薄,两鬓斑白,为一棵荠菜或灰灰菜谦卑地鞠躬,而她脸上的忧愁,如同半块补丁,牢牢缝在擦拭泪痕的袖口。竹篮里,一棵棵野菜如同一个个春天的问候,堆积成火焰的高度,让她布满艰辛履痕的心,在余寒犹厉的西风中,兀自温暖……

我依偎在祖母的怀里,饥肠辘辘,大口大口地嚼着玉米面野菜饼,每一次幸福的吞咽,都让我感受到日子的甜。清风拂面,槐香氤氲,仿佛口齿间总缠绕着挥之不去的清香。我骑上一匹柳条的快马,追赶祖父踉跄的脚步,祖父颤巍巍一路小跑着,瘦弱的身板把夕阳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在我幼稚的头脑里,春天是我快乐的全部。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古老的农谚已随着远古农耕的鞭影越走越远,远到我们只能在一册线装的古书里嗅一嗅农事的馨香;那些曾经属于我的幸福也随着童谣越走越远,远到只能在梦里相见。

今年的清明,西风又起,细雨飘飞。我不知道清明的雨是不是都与哭泣有关,也不知道清明的雨是不是都与思念有关。但我相信每一滴雨点儿,都能折射出一段往事的伤感。

应该感谢这冰凉的雨点儿,让我们在阅尽繁华之后,灵魂得到片刻的皈依;应该感谢这寂寞的雨点儿,让我们在许多年后,心怀感恩地盘点内心那段伤感的往事……

在凄冷的风雨中,我独自一人抱紧节气里的忧伤,取暖,而后泪流满面……

节气的文章7:花雪随风不厌看

文/范昕

大雪节气是仲冬的标志,冬季的寒意由此更深入了一层,大自然更显简素安宁。

然而扯棉飘絮的大雪也不是说下就下的,断崖式降温到来之前,时光是惝恍迷离的,不少人仍然觉得,秋天并未走远。枝头的叶子,有的干褐枯黄,很是憔悴;有的嫩青轻黄,犹如初生;有的橙黄褚红,喷霞吐艳;有的仍然青绿翠碧,苍劲有力。季节的深处,秋冬交错。大约只要还未看到厚厚的积雪,只要树叶还未落尽,人们的心,都还迟滞在深秋。古人也经常秋冬不分,很多写到深秋的诗词,其实都是写在初冬。且去欣赏那些疏朗萧散的美吧,是秋还是冬,何必非要弄个一清二楚?

空气潮湿清凉。凛冽的凉意,让人的头脑也越发清醒。有时还有小小的雪粒,断断续续地飘落。

阳光在这段时间格外难得。古人把冬日温暖的阳光称为“暄”,晒太阳也被称为“负暄”,古诗中有“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茅檐昼负暄”,“闲向颓檐昼负暄”。山河静好,岁月绵长,每一天都温暖明丽,阳光下蒸腾着轻盈和煦的诗意。

秋冬天的衣服,现在流行穿起来像披了条毯子的款,阔大飘逸,穿起来随意舒适,能把自己完好地包起来,就此踏实地躲在衣服深处,远离天高地寒,心里也莫名其妙地更有安全感。

裹好衣服走向林子深处,四下静阒无人,只有吱吱喳喳的麻雀叫,喜鹊偶然嘎地一声。默念“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并没有山,然而四下空旷只有黄叶乘风凌乱飞舞的情形是相似的。

枇杷花正在开。花蕾有锈色绒毛,像是沾了层黄褐色的霉菌。花朵淡黄,有点蜡质,手感肥腻细滑。它的香味本来很清淡,但是现在开得多了,便凝聚成馥郁深杳的一团。大约枇杷花清雅委婉,不太显眼,历来讽咏它的诗并不多,只有唐代岑参写过一句“满寺枇杷冬着花”。清代《御定广群芳谱》中有诗赞它的花和果:“叶似琵琶故得名,秋萌冬绽雅香盈。白花馥郁迎冰雪,黄果甘甜送静宁。”

蜡梅花开大约在大雪、冬至,在城市北边某迎宾馆里,看到有两朵盛开,另外还有几朵含苞。黄庭坚诗云,蜡梅“香气似梅,类女工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范成大《梅谱》云,“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蜡梅以其黄艳馨香,很受人喜爱,然而,传统的梅花在历代辞章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宋及宋以后,很多诗词中,是在写蜡梅,还是在写梅花,并不能完全分得很清楚。

冬天是寂静的,“天悠悠而弥高,雾郁郁而四暮。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天气清寒,太阳温和而又淡远,日子缱绻、缠绵、深幽而又充满了寂寞。但蜡梅幽香彻骨,令人心旷神怡,不禁精神大振。“磬中种厅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容”,“檀心”是蜡梅的一种,在诸多品种中,香气尤烈。冬日寂静中的一缕幽香,沁人心脾。

到了冬天,不能不提一下白菜。《广群芳谱》第十四卷记载:“白菜,一名菘,诸菜中最堪常食。”俗谚也说:“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温雅如玉,尤其经霜之后,甘脆清甜,是极佳的冬令蔬菜。近代齐白石称:“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其实不光齐老先生,在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很爱白菜,酣溜、炒肉、涮火锅,无往而不利。

白菜不但如此深入于百姓之家,同时还有许多风雅可人的典故。六朝南齐时,周颙“音辞辩丽,出言不穷,宫商朱紫,发口成句。泛涉百家,长于佛理”。周颙也是当时的名士,爱食素,终日长蔬食。据《南史·周颙传》记载,“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里的“秋末晚菘”就是我们经常吃的白菜。这大概是历史上白菜最出风头的一次了。

有雪无诗,日子未免显得黯淡。古人也特别喜欢咏雪,大约没几篇得意的赋雪诗文,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诗人。

屈原说:“霰雪纷其无垠兮”,谢道韫说:“柳絮因风起”。风花雪月并为四大浪漫之事,对雪的期待,是诗人们在冬天最大的向往。

“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乱飘僧舍,密洒歌楼,迤逦渐迷鸳瓦。”“皓鹤夺鲜,白鹇失素,千里广铺寒野。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台琼榭。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读到“迤逦渐迷鸳瓦”,心跳明显漏了两拍,写得实在太美了。雪稀稀疏疏地覆盖了瓦片,多么寻常的场景,柳永真是会用词。“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盗谢惠连的成句,然而用得并不突兀。“放一轮明月,交光清夜”,月辉与雪光,交相映衬。

冰冷的,又是圣洁的;飘落的,又是高雅的;瞬间的,又是长久的;实在的,又是梦幻的……纷纷扬扬的雪花,凛凛皑皑的雪景,给了人们多少寄托和遐想!时令与物象,天然就是诗的载体,就是诗人的原乡。正是从诗人们的“红泥小火炉”和“飞鸿踏雪泥”中,人们才读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

对风、对花、对雪、对月、对雨、对落叶、对诗,皆可在逸兴遄飞之时,浮一大白,醒来,心里或许已是明媚如春。

节气的文章8:雨打春 鞭牛耕

文/刘干

立春节气伴着绵绵细雨送走了旧岁,迎来了新年,正月十二,正逢雨水节气,又下了场春雨,这就是农家说的“雨打春,鞭牛耕”,即雨下在“立春、雨水”这两个节气当天,预示着今年农业有好收成。

想到好兆头,就难以入眠,我起来与喜鹊道个早。硕大的喜鹊窝,建在离我家阳台四五米外一棵高耸的梧桐树上,我每天都在半开的窗后,悄悄地注视它们匆匆忙忙进出巢穴的样子,很有恋家的情结。今天它们起得比我早,从窗外沙沙细雨中,一只已在巢外的树枝上欢快地蹿跳,喳喳地叫着,有些风暖声碎,似是招呼巢里的情侣早些出来,共同迎接春雨洗礼。

园中腊梅盛开着,鹅黄的花朵上铺满了洁白的雪片;那几棵老香椿如同喝了佳酿,整个树头染了一层红晕。树下的青石小径,着了雨,泛起幽兰的光,在空旷的清晨,岁月仿佛停滞在了旧时的某个岁月里,让人遐想清远。

小径牵着我,走向春雨,走向始生发万物的大地。传说李时珍说过,春天里的头场雨,是味具有神效的中药。听说过去有对夫妻长期患一种怪病,就按神医的“药方”,接了头场春雨,储在坛里,喝了月余,果然病愈。后来再也没有听说谁惦记接一碗头场春雨喝好病的例子。但是,万物还是在春雨里,开始萌发,实现了春生的愿望,去醉美大地。

湖水被轻纱覆盖,不远处一直在浮岛上缩了脖子晒太阳御冬的几只野鸭,与我保持安全距离,划着涟漪,悠然自得地向湖心游去。有时会兴奋地立起,使劲地振动双翅,好似要飞向春天。

田边的垂柳已是绿丝满头,有些枝条的苞芽已绽出两三片嫩叶。这细雨新绿,清晨微露,把大地朦胧混沌得春意盎然,让我的世界似乎装不下这满目喜悦。

按旧俗,正月十二这天,是出嫁的闺女牵老公带子女回娘家,拜望岳父母大人的时日。我陪妻儿回娘家看望八十高龄的岳母。老人家正带着先期回家的小女儿、女婿在菜园里挑荠菜。岳母说,淋春雨,打春牛,吃春菜,有了这“三春”,今年定是风调雨顺。

淋了一身春雨,中午吃了香美荠菜,只是没有春牛可打。岳母让我们别急,她用废旧报纸叠剪了一头牛,用笔在牛背上写了“春牛”二字,让我们在牛屁股上象征性轻拍两下,算是打过春牛了。

打春牛的习俗古已有之,民间有牛人家把习俗学了去,而无牛户,只能剪纸牛、或木牛、或泥捏牛打打,图个吉利,盼个好年景。

其实“雨打春,鞭牛耕”意味着严寒的冬季将渐行渐远,美丽的春天将再一次把大地万物拥入自己温情的怀抱,慢慢滋润。

节气的文章9:立冬

文/我心想事

立冬,一个带有寒意的节气跳到我们面前。

立,建始也,而“冬”的解释,却是“终”,万物收藏也,字典查得的解释有点意外。

一个“冬”字,预示着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这样,“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冬,应是一幅露湿低檐,云迷静陌,暮垂疏柳的丹青。

诗人用暗香浮动的火苗,把冬天关进书房,“把酒围炉,一醉酬知友。”吟唱的诗句定格一个节气的魂。

“立冬千树思南国,屋角芭蕉雨打残。”“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诗人与冬对话,笔下初冬的景色有些醉了。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与心私语,写初冬的感受,莫不是酒后的寒意吧。

大诗人李白用酒水研磨的文字写下《立冬》的诗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把立冬的感受写得出神入化。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唯寄兴于火炉上的美酒。醉后但看墨池冰花和天上冷月,恍若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夜,恐怕唯有李白才会有如此洒脱大气的闲情逸致和意境奇异的想象吧!

立冬,用炉火的炽热与笔墨的香气写意了的一个诗画的节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