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书香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书香的文章1:最是书香能致远
文/都静
书,就像一曲轻音乐,淡淡的忧伤,让人沉思,让人留恋,拨动心弦,让人久久回味;书,就像一杯咖啡,越品越味道醇香,诱惑你的味蕾。倘若不小心爱上,与书结缘,就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小时候太贪玩,总惹祸。四年级暑假,父母为了让我净心写作业,把我反锁在家里。时间久了,我趴着窗户上往栅栏外看,可惜出不去。没办法,只好坐在桌子前写作业,好不容易把作业写完,趴在桌子上琢磨,玩点什么好呢?
突然,我把目标锁定在两个藤条箱子上。我记得父亲每天吃完饭都会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一本书,特别宝贝似的。我顿时来了精神,“噌”地一下子跑到箱子跟前。我发现,每个箱子上面都挂着一把小铜锁。我傻眼了,把锁头翻过来调过去看看,用力拽两下,没有钥匙还真打不开。
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仔细地回想着,好像父亲每次都是从写字台的抽屉里拿钥匙。我从地上爬起来,走到写字台跟前,伸手拉开抽屉。哈哈!钥匙真的在这里。我拿出钥匙打开箱子,哇!箱子里整整齐齐摆着好多的书。我长个心眼,没敢乱翻,迅速用眼睛扫描,默默记下摆放的位置。然后,我一本一本拿起来慢慢翻看,《宋宫十八朝演义》《瓦岗寨》《薛刚反唐》《红楼梦》《西游记》……
一下子发现这么多书,我有点眼花缭乱。翻了一会,我还是拿起最不起眼放在箱子一角的《宋宫十八朝演义》,因为这样才不会被父亲发现蛛丝马迹。我小心地把其他书放回原位,把箱子锁好,钥匙放回写字台的抽屉。我拿着书回到炕上,翻开《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一章我印象最深,开头是一首七律的诗,依稀记得最后那两句,“三百年间宫里事,闲来都付笑谈中。”由于好奇和兴奋,我一点一点读下去,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很久。我忘记了时间,直到门外有开锁的动静,我才从书中惊醒过来,猛然回到现实。我用最快的速度把书塞进炕琴柜上面的被垛里。然后闭着眼睛,假装睡觉。母亲进屋看我在睡觉,没说什么转身去了厨房。
接下来的日子,我安静了许多。每天父母上班走后,我竟然“不用扬鞭自奋蹄”,早早地写完作业,拿出箱子里的书来读。
一天,父亲出差了。母亲上班走的时候对我说:“中午我回来可能晚一点,你把馒头放锅里添水热一下,我下班回来做个汤。”
我满口答应着,家里的时钟敲响十一点的时候,我放下书走到厨房。我把炉灰掏干净,把松树明子点着,放在下面,又轻轻在上面摆放好柴火棒子,等木头彻底燃烧之后,在上面放一铲小煤块。炉子点着了,我洗洗手,在锅里添一瓢凉水,放上帘子,把母亲起早蒸好的馒头放在上面,盖好锅盖。这一切做好后,我又回到炕上,拿起书继续看。
不知过了多久,我闻到一股烧糊的味道。我像被针扎了屁股一般,飞快地蹦到地上,光着脚丫跑向厨房。打开门,一股浓烟冲出来,我彻底傻眼了。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母亲在门外一边开门一边喊:“怎么了?咋这么大的烟?”房门打开了,母亲迅速冲进来。看我傻乎乎一动不动地在那儿站着,她一把把我拽到怀里,抱起来跑到院子里,接着又飞快地回到厨房,母亲把锅盖掀开,垫着抹布,把锅端起来拿到院子。那个锅可惨了,整个锅底烧没了,帘子烧得面目全非,馒头变成了黑炭。
我知道闯了祸,鸟悄儿地不敢吱声。邻居也跑过来,和母亲说着话,安慰着母亲。然后,我们中午这顿饭是在邻居家吃的。从那次以后,母亲不让我做饭了,她说怕我把房子点着。
一个暑假过去了,我居然看了七八本书。开学的时候到了,我白天上学没时间,晚上钻进被窝,拿着提前准备好的手电筒开始看小说。这样的地下工作没能坚持多久,我一个马失前蹄,被父母发现了秘密。趴被窝看书的事暴露了,结果,书被没收,钥匙也被父亲收起来。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我上了初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喜欢上了画画,特别欣赏古代仕女图。但父母无情断绝了我的画家梦。我只能在父母的威压下,老老实实地学习。表面上我听话了,像个乖乖女,倔强的我内心并没有屈服。不是不让我画画吗?我可以学习写诗。这次,我名正言顺地说要去书店买语文方面的书,得到了父母的首肯。我用最快的速度买回来两本书,一本席慕蓉的诗歌和一本古诗词。
席慕蓉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这更能充分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与诠释,对青春的祭奠与追忆。那首“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仓促的书。”她以诗纪念那段难忘的、青春里爱的印记,致敬逝去的青春。
顾城的诗是浪漫主义的童话世界,轻盈又柔软,如水般的清澈。“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梦幻般美丽的诗,似乎连风也舒缓了许多。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古典诗词。唐诗宋词,直至清代的词牌,穿越千年却依然魅力四射。这般的风景,这般的雅致,是流传千百代依然至纯的情感。那些唯美的诗词背后,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浪漫。
手中有了书,我一首一首地读下去,从最初的一片茫然,到逐渐体会到美,我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后来,又陆续读了李煜的诗以及当代艾青、海子等人的自由诗。
1987年,我把自己的处女作《爱之蔷薇》投给报社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每天都会去关注矿报。终于,在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在《霍林河矿工报》发现了那首诗。这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惊喜,我开心得又蹦又跳。小心地把这份报纸收起来,夹在我的日记本里。这是一份鼓励,让我看到光明和希望。随后,我很顺利地陆续发表了几首诗歌。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一晃三十年,不论工作中的顺境,还是下岗后的逆境,我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没有停止过创作的激情。即使在工作中遭遇刁难,在生活中被人误解,只要捧起书,所有的困难都可忽略不计;只要拿起笔,心中再大的委屈都会风轻云淡。我对自己说,我很富有。2014年、2018年,我分别与文友共同出版了散文合集《在梦里 在路上》、诗歌合集《在心上 在远方》。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做个如书如诗的女子,所有的过往,都可嫣然一笑。我知足了,感谢父母,感谢同我一路走来的文友。秉笔能书写,敲键可成文,于我,夫复何求!
关于书香的文章2:伴着书香过春节
文/钱志芳
春节期间,闺蜜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外出旅游,而我的选择,有些出人意料:伴着书香过春节。
我曾获得过诸多荣誉,都是市级以上的,但在其中,我最看重的还是“苏州市优秀阅读推广人”。荣誉来之不易,在我看来,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在此压力之下,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马不停蹄地创建了几个阅读项目,比如“经典诵读”、“亲子阅读”、“手指谣”、“本土作家校园行”等等,定计划,做方案,规划来年活动,说不累,假!但累并快乐却是真的。
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要做一条河,活水的河。清楚了这个道理,读书就不难。
我常常在居委会开辟的图书馆里一呆就是半天。朝南的房子,一出太阳就亮堂堂。冬日暖阳,真是难得的好地方,我给它取名:阳光书房。家里的蟹爪兰已经有花骨朵了,但是因为一直没有阳光,总举着花苞,迟迟不开。我把它搬到阳光书房,和我作伴,后来,又陆陆续续搬进了君子兰、仙人掌、吊兰、风信子和各种多肉植物。花香作伴好读书,我看着阳光下绽放的小花,不觉心花怒放。
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那些带有灵魂的温暖文字,温暖而又叫人感动,眼睛里竟有泪水淌出来。我问自己,这些书带给我什么?除了感动,我还应该做些什么?我应该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来感受这些文字的温暖。
于是,我带着这些好书,来到学校,来到社区,来到过渡房。我声情并茂地给家长、孩子朗读书中的字句,看着那些绽放的笑脸,那些渴慕的眼神,我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读完《花盆里的风信子》一文,我端出了风信子,孩子“哇哇”地惊呼,脸上都是快乐,我问他们:“想要一盆属于自己的风信子吗?”我取出一个状似洋葱头的风信子,和孩子们一起用废旧的矿泉水瓶制作了水盆风信子。家长和孩子一起为它贴上标签,放进水,写上日期名字,像呵护自己的宝贝一样,轻声呼唤着:“风信子,赶紧长吧,长吧!”期待着美丽的风信子能早日开花,家长们纷纷说:“举行这样的读书会,不仅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还能感受到一种无声的爱!”
有爱才有家的幸福,有爱才有年的幸福。这样的读书会感动着孩子,也感动着我自己,它让我继续去读那些励志故事、温暖美文、经典诗歌和有趣的童话,还有更多更多的好文。伴着书香过春节,实在太有意义!
关于书香的文章3:浅酌香茗,沉浸书香
文/篱珞疏疏
隆冬的月份,时光的脚步薄凉而略微清浅。某些时候,不言亦不语,时光也变得闲散下来,在喧嚣的环境中待的久了,就总是想找一个幽雅安静的氛围将浮躁的心灵沉淀下来。浅酌香茗,沉浸书香。
——题记。
如果说一场花开只待一场无言的邂逅,那么你我的相遇却是这人海间的擦肩而过之后的最美。有些人,离开了,回来了,可是这份缘份却没有在人山人海中走失。我说你我之间的相遇是一行文字,一段故事,一念情意。
文字飘香纸墨含情,用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你的心灯点燃,领你去读水墨泼洒着水的清颜,和一缕情怀的释然绽放,一袭妩媚词浓浓的古风,淡淡的情意,浅浅的伤怀。用一种心思去怀揣去氤氲,只觉一怀的淡泊与宁静,这是一种心情。大风起兮,长歌一曲,把酒临风,笑看人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泣血的残阳,洒在岁月的长河中。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遥远的记忆,响彻在历史的天空里。
生命,俨然一本厚重的书稿,自己撰写,别人品读。写的未必通透,读的未必清楚。前世今生的种种,或平庸光辉,或悲喜更迭,逐一成了文字背地的注解,留在后代,任人评说。这样的一本书,要捧在有缘人的手上,才读得出味道,才听得懂文字深处的自白。
读书,是与另一个灵魂的直面和对话。这个灵魂,也许高贵,兴许低微,然而真实,坦荡。所有的往事,所有的盼望,所有刻骨铭心的痛,所有无奈成真的梦,都依附那些文字的连续和表白。感悟不到同一片星球之上还有如此生命的存在。斑驳的日子一如流水,东升西落的太阳每天守时出现,晨曦伴随着出巢觅食的鸟儿现出生机和活力,余晖跟随着斜阳默默地坠落,悄悄地寻找自己的归宿。
“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打开书本的瞬间就把时间定格在了那一页的斜线之上,凌乱的发髻遮掩不住炯炯有神的目光,怅惋词人的婉约,慨叹诗人的悲怆,更无法掩映敦煌千年一叹的荒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思绪峰转千绕,让你无法不去追逐生命的真谛。
淡淡的书香,韵味悠久,沁人肺腑,那是来自于灵魂的香气。什么都可以伪饰,只有文字不能。有怎样的灵魂,就能写出怎样的书稿。一本好书,常常不是由于富丽的辞藻,纯熟的写作技能,而是在那些文字的背后,我们听到了一个灵魂最实在的呐喊和最动情的诉说。可能感动我们的那些书,常常是因为在那些书里,也有着我们回想的影子和类似的经历吧。那些遥远的章节,和一些逐步恍惚的片断,在陈腐的书页里,已经褪尽了所有的出色。
可是,总有些段落还坚持的那么完全,连那些段落边泛黄的,深深浅浅的折痕,都会在多年后,触动我的心。书里封存着的,是怎么的心境?那些温暖的日子里,有没有微寒?有不一切都归于平淡之后,还会想起的伤感?
静夜,舒缓婉转的背景音乐微微响起,洗去铅华,素面赤脚,把墙上的壁灯捻成最柔和的光,俯拾手边之书,在文字的堆码之中串联成篇,用心去感悟其中的辛酸与惆怅,恍若穿越时空的隔阂。把心沉入到另一个世界,凝听来自另一个生命的呢喃低语。所有的负累,所有的纷争,在此刻都开始阔别。我在书里变换不同角色,体味不同心情。
夜,淡淡的忧伤,勾起一段心伤。也许,往事如过眼云烟般消逝。已经习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了,已经习惯在安静的午夜,走近一个又一个生命,阅历一段又一段岁月,试着在别人的悲欢里,了悟自己的爱恨。可是,毕竟有多少本书,读了一辈子,悟了一辈子,到最后,还是不懂?整个世界,陷入寂寞的混沌。仿佛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当思念的痛穿透过心房的时候,习惯性的打开喜欢看的书。或者打开电脑,留下一段文字,寄托一份痴情,然后再细数着那一页页的心情,总感觉你好像就在我眼前一样,我似乎看到自己眼底深藏的那一抹泪痕,深深的,湿透了我的心。
文字,是我们内心的一片安静的湖泊,就如一片雪花自由的由心间飘落,整个世界开始变得洁白。疲于敷衍高速运行的都市生涯,有时候也须要给自己刻意寻找一些寂寞的机遇。在属于相对个人的空间里,梳理自己的心情,沉淀曾经的岁月,有一点点的随便,有一点点的庸勤。这样的时刻,给自己泡一杯茶,给寂寞增加了多少分温馨的暖色,让寂寞成了一种难得的精力享受。就好象给咖啡加点糖,让清苦的当面渗出些甜来。
在繁复的日子里,偶尔停下匆仓促的脚步,品一品岁月的安逸,醉一回优雅的芬芳。忍把浮名换做浅酌低歌,曾是多少浪漫文人的幻想。功名的追赶,感情的迷失,让我们的心急躁狂热,让我们常常痛苦的徘徊在取舍之间,这样清淡优雅的欢愉也就显得格外的珍贵,格外的叫人向往。
书香之鼎力彪炳千秋,哪管白丁往来衣褴褛,哪管王侯将相朱门红,历史轻轻揭去那一页,永恒之源依旧是书香。一个人,一颗平和的心,就着往事,就着月光,静静的享受生命的醇厚与芳香。浅酌香茗,沉浸在书香里。
关于书香的文章4:与书香做伴
文/曹雯莹
书是蓝天,任我翱翔;书是大地,任我玩耍;书是大海,任我畅游;书更是一位无私的老师,默默无闻地给予了我知识……
有些同学也许不重视阅读课外书籍,对课外的知识也是一窍不通,“只要读读语文书就好了嘛。”这想必是不少同学的口头弹。不!这样想是绝对错误的。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正如刘向所说,一个人如果在“智力”赛跑中输给了别人,就一定要多读书,特别是课外书,让这些课外“宝藏”能填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书要多读,关键要对“症”下药——随着兴趣走,可以是历史类,科普类,文学类或名人传记……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不仅可以使人知识渊博,让孤陋寡闻不再是你的代名词,还能让人风度翩翩,气质脱俗。读书更能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使我们汲取到好词佳句。
书是蔚蓝的天空,我就是空中翱翔的小鸟;书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我就是海里畅游的小鱼;书是一棵参天大树,我就是需要吸取营养的小苗。书是知识渊博的老师,令我学习到许多知识,书也是我的好朋友,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与书同行,与书香做伴!
关于书香的文章5:一座城市的书香
文/李晓
打开一座城,也是打开一册书,一个人,就是这本大合集中的一个页码。
我常想,一座城市要是没有书香浸润,就和没有绿树、草坪一样荒芜。一座没有书香墨韵流动的城市,就是失去了温润土壤的文化沙漠。
我的朋友孙胡子,在城里一条巷子卖卤肉,平时在城里闲逛,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城市里的书店、报刊亭。这座城里许多书店的老板,都认得卖卤菜的孙胡子,他捧着一本书,靠在墙上读,或是在一棵树下看书倦了,抱书而眠。孙胡子说,他每晚入睡前,要靠在床头灯前看上一阵书,不然就难以入眠。孙胡子床头的灯,是一盏老台灯,在夜里泛出暖色的光,已伴随了他十多年。孙胡子记得清楚,这盏老台灯,已换了十九颗灯泡。去年的一个秋夜,他在床头看完李渔的《闲情偶寄》最后一页,灯泡如一个困顿之人打了一个呵欠闭眼沉沉睡去,钨丝上的微光一下熄灭了。
像孙胡子这样的人,在城里凭一种手艺辛劳谋生,却忘不了在心的角落里,对书籍的一份惦念。一座城市的书店,也成为孙胡子这样的普通爱书之人,精神上的粮仓。
在古代城市里,青花瓷一样的蓝色天幕下,也是有书店的,不过那时的书店称作书肆、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书坊。在《清明上河图》里,我似乎能够看见人马熙熙的开封城里,有酒楼书肆。古代那些用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的线装书籍,散发的文墨之香,更是让一座城有了精神上居住的客栈。这些古代的城市,也常常让我冥想,李白、孟浩然、苏东坡、曹雪芹这些人穿梭在那里的身影,他们拈须捧读的姿态,对文化的代代传承,在一个城市斜阳烟尘的倒影里,成为城市厚重历史的沉淀。
传统的文人,把拥有一间书斋书房作为精神寄托的小小空间,这些书斋书房,让他们在一座城,有了灵魂遨游的天地。雪夜闭门读禁书,躲进小楼成一统,但谁又能阻挡文人们胸怀天下的眺望目光。鲁迅先生在他的“三味书屋”、“且介亭”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我还能听见鲁迅先生在书斋里捂住胸口的咳嗽声,斗室之内,瘦弱的他,吐纳出一个民族深重的精魂。
去年秋天,九十三岁高龄去世的大翻译家草婴先生,对家人留下的最后嘱托就是“不留墓碑,只留书房”。在这书房里,他以一人之力翻译完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全部小说。有一次,草婴先生与在美国的儿子对话,儿子说,爸啊,自己走时会把骨灰撒在太平洋,让风把自己带回家乡。草婴先生点点头说:“嗯,好!”而今,没留墓碑的草婴先生,他留下的书房,安卧在上海这座都市的一隅,在岁月里袅袅散发着文化与精神的双重光芒,这是一份城市的遗产,也是一个城市的福气。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对一座城市的眷念,除了市井人生里的烟火气息,当然还有安放我们心灵的一方田园。而城市里的书店、书房、图书馆……摇曳着城市里的文火,先人们的身影,让漂泊者的心灵,可以平安落地,归隐到书中山水里。
我的故乡城市重庆,有一个著名的地标叫“解放碑”,这里是都市的心脏地段,是城市的客厅,每天的人流潮水一样涌动。在“解放碑”不远,就是重庆书城,浩大的重庆书城,让一座城市的客厅之上,有书香洋溢,它也成了这座城市的一个文化地标,一艘精神航船。
很庆幸的是,在我去过的北京、上海、福州、青岛……这些城市里,已经有了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深夜书店,这深夜里的书店,是给归来的夜航者们,亮起的一盏盏最温暖最明亮的灯。在这样的深夜书店里,我仿佛嗅到了那些年求学时,半夜时经过校园面包房里飘出的烤面包诱人香味,那其实是来自灵魂里的原香。
关于书香的文章6:书香浓浓
文/牛诚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我很爱看书,也读过很多书,刚开始看书的时候,我很厌烦,觉得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变得爱看书了,因为从中我读出了许多感悟。每当我翻开书的时候,总觉得有个声音在对我说:“小主人,你真好。你不仅爱看我们,还非常爱护我们!”当我闲着没事干时,总觉得有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唤我,对,就是书。那声音很轻,但很美妙。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读一本好书,就能使我变得开心;当我迷茫的时候,读一本好书,就有了前进的力量;当我心情烦躁的时候,读一本好书,就能使我的心情变得平静。是书,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快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愿所有的小朋友都能爱读书,读好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汲取知识!
关于书香的文章7:书香弥漫的生活
文/刘建
吃过晚饭,盥洗毕,像往常一样,我又开始阅读我最新网购的一本书———一位诗人的散文作品集。
作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其诗其文,洋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我皆爱读。记得几年前在江苏无锡市打工时,经常可以看到他在当地报纸副刊上发表的散文作品。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剪贴收集起来,以便在工余空闲时阅读学习。
买书读书写作,是我的一个最大的爱好。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因为镇上没有书店,县城的书店离家太远,且鲜有我喜欢的诗歌、散文方面的书籍,于是,我就把父母给的零用钱节省积攒下来,邮购一些诗集、散文集和文学期刊,从中汲取文学的养分。尝试写作投稿,也被市报副刊发表了一些,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自信和自豪之感顿生。
高中毕业以后,由于文字上的特长,我被镇政府聘为专职新闻报道员,从此开始了专职写作生涯。读书更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每次到县里或市里参加活动,我总会刻意抽出时间去书店看看,买一些新闻写作方面的书刊,当然文学书籍自不必说。阅读不倦,书海弄潮;笔耕不辍,文苑花开。书籍的滋养、自身的努力,在镇里工作十年间,每年都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近百篇,连续八年被市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后来为了生计,辗转于上海、无锡、苏州、南京等地打工。每到一个地方,最向往最喜欢的去处无疑还是书店———书店里灯光明亮,彻照我心;书香氤氲,沁我肺腑,让我忘却了生活的艰辛、劳作的疲惫。
此时此刻,我所租住的居所外,小雨霏霏,室内灯光柔柔。浸淫在诗人用文字所构建的艺术氛围中,一种愉悦感油然而生,无可名状,让我沉醉。我一直认为食可果腹,书可怡神。如果说年轻时候的阅读还带有一些强烈的功利色彩,现已人至中年,阅读对我而言,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种类似于本能的生理需求:不可一日无饭,亦不可一日无书。阅读,让我蜗居斗室,而神游千里;置身俗世,而不染纤尘;于各种功名利禄的诱惑之中,守住内心的一份安然和恬淡。所以,我经常会从微薄的薪水中拿出一些钱购买喜欢的书籍,让我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从来不乏书香弥漫。
———无关梦想,有益心灵。我爱书籍,我爱阅读。
关于书香的文章8:书香永恒
文/马德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情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世态炎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白首,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可以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一个人在自我精神的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窗,悄启了一扇扇门,默指了一条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的。愚昧的人,一辈子像行进在暗夜之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苏轼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渐染。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 ;有遭遇过多舛的命运遭受过灭顶的打击而顽强拚争过来的人。读这些人物的史书与传记,常常让人热血沸腾,灵魂震撼。这样的书,联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读它,可以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淡定地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即便真的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也会泰然自若,从容应对。
读书的人不会孤独。这个世界上,寻求热闹的人常常会觉得孤单,精神贫乏的人常常会觉得孤独。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在孤寂的时候,它会静坐在你的对面。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详引领着你的安详,以自身的厚重充盈着你的厚重。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它不思索,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它以自己的简单,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知识。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使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一个民族的强大,也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犹太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而恰恰就是这个民族,却是最喜欢读书的民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读书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就是我们留存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