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蝉鸣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蝉鸣的文章1:虫鸣夏日
文/雨林
六月,用一片蝉鸣的高歌,奏起夏天的序曲,以一声蛙鼓的音色,敲响了夏天的节奏。
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昼晷至极,“星繁愁昼热,露重有荷香”。夏至一阴始生,蝉感阴而鸣槐枝,萤喜阴而递晚香,汗流虽开始浃背,但轩窗刚栖白云,转眼就“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骤雨残虹交替,豪爽洒脱至极。
“夏日熏风暑坐台,蛙鸣蝉噪袭尘埃。”唱,不停地唱,夏蝉的叫声仿佛赌了气,仿佛拼了命,从无风的清晨到有风的傍晚,吐露单调的心声,也不知道是对夏的抱怨,还是对夏热烈的爱,而似乎除了小孩,没有什么人,因为聆听蝉鸣而感动,这爱直白却也难懂。“知了、知了”,蝉鸣忽低忽高,只是蝉仅仅是机械式地发出相同的调子,不能发出婉转动听的歌声。虽然歌声单调,但蝉爬到树上唱歌却并不是容易的事,当蝉感到夏天的气息,从地里爬出,已经至少要在地下蛰伏几年,经历五次蜕皮。它与夏天的相随,在儿童的记忆中尤为深刻,那可能是暑假里疯玩的背景音,和蝉一样,随着夏日而出的孩儿,也是如此热烈的小生物,越热越响。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总看见,田边一只蛙,听见人声,纵身一跃,弧线优美地闪入草丛中。总想起,夏雨成河的日子,饭桌做船,追逐着蛙声,在水面上飘荡。在勤劳的农人听来,蛙声是夏天最美的乐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声阵阵,稻花飘香,一季的忙碌后,丰收在望,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欣喜的呢?“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夏日里,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便是在蛙声中扑捉萤火虫了。 把萤火虫捉进小玻璃瓶,捉到一二十只,瓶身便闪闪发光,倒不是为了“囊萤夜读 ”,看着那散发着绿色斑点的萤光,仿佛和天空的星光一起点亮了整个夏夜。
蝉鸣的文章2:小镇六月
文/米小红
一声蝉鸣,一阵蛙声,还有旧房子墙角下的几声蛐蛐的叫声,小镇的六月就如约而至了。
很是庆幸我的宿舍在楼上,我总是喜欢站在后面的那扇窗前眺望,特别喜欢在晴朗的天气里早早起来,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就看到太阳刚刚从远处的群山里跳出来,正奋力的向上升起,让人立马就有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我继续站在窗前望着,村子里的小路上已经多了些许行人,有孩子们背着书包往学校赶来的,有勤劳的庄稼人下地干活的,有挑着菜篮子往集镇上赶去卖的,也有急匆匆骑着车赶去上班的,还有早起晨练的人有节奏的走着……
路旁几棵树上的几只麻雀,时而唧唧呢喃,时而灵动着身姿跳来跳去,给六月的清晨添了几分明快的色彩。突然想到眼前这景象虽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热闹非凡,但这一切并不比“清明上河图”逊色多少。六月的清晨生动如水。
六月里小镇的中午是安静的,太阳的热度还并不那么毒辣,孩子们最期盼六月,是跟一个节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期望六月的到来一点也不亚于对过年的期盼。你听,音乐响起来了,歌儿飘起来了,你看,花裙子舞起来了,连满世界的花也簇拥着,簇拥着,开了。
而女人们期盼六月,大抵和爱美的情结有关,她们像一只只彩蝶般妆点着六月的小镇,行走在六月的小镇随处可见小镇的女人们或红色长裙曳地,或白色素花短裙雅致缀身,或高绾青丝挺立,或长发如仙飘逸。但不论何种风姿,都是对生命有着一份执著的热爱。都给小镇带来蓬勃积极的魅力。
最美的还是六月里小镇的黄昏,忙碌了一天了走出校门去散散步,站在村口,夕阳西下,如血的光晕漫上了树木,河面,也漫上了诗行一样的茶园,也漫红了天边轻薄的云层。这时,看见散学归来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一路玩耍,一路走着,有调皮的孩子不顾家长在家焦急地等待和老师的千般叮咛万般嘱咐偏偏要在茶园里桥洞下捉会儿迷藏才回家。
夕阳渐渐地落下了,村口多了许多聊天的人们,田园里水沟里蛙声也响起来了。
最喜欢在村子里的河边茶园里散步了,园间茶树青翠葱郁,园里穿插的桃树虽然已过了花期但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是那么摇曳生姿,还有那一棵棵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的桂花树正在吸收六月里的阳光奋力生长,孕育着自己秋天里的花期。园间条条小道纵横交错,想走哪一条都是可以的,在这样的地方行走心是安静的,可以低声吟唱诗词歌赋,也可与同行友人谈心聊天,可感叹岁月是如何变迁也可回想自己是如何从稚气未脱到不惑中年。这一切都好似在弹指间,岁月如流水在指尖流失了。
夜渐渐深了,几只萤火虫在徘徊,星星点点的灯光,点亮了眼睛,点亮了小镇里家家户户,夜色里的小镇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安静,祥和但又不失生机!夜静了,灯火已阑珊!六月的小镇真美!
蝉鸣的文章3:柔月明
文/古德---奈特
败落梧桐秋蝉鸣,叹一名,名落秋水两成音。柔月明,斜疏影,青草池塘佳人吟。举酒邀月,意不随情,无奈新酒醉人心。小楼明月难解愁,把酒当歌,愁难浇醒!
叹一句,万里具清。道如今,红药开遍岭,谁解男儿情!赏月醉酒,万端离愁,怎一句放手了的。今朝有酒,何能不休。待明日,任细雨,涤愁心!
蝉鸣的文章4:故乡的蝉鸣
文/翟杰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夏天的到来,是伴着第一声蝉鸣开始的。在我家老屋的后面,有一条长长的河堤,河堤下面栽满了树。这片林子,就是蝉儿们的家,也是听蝉鸣的最好去处。
一天中,蝉儿的鸣叫大有不同。清晨的蝉鸣孤单而悠长,和声极少。中午时分,骄阳似火,酷热难当,蝉鸣便显得急躁、庞杂,甚至有点刺耳。当人们热得大汗淋漓时,蝉鸣便显得有些疯狂。经过无数次翻腾,傍晚的蝉鸣疲倦了,有气无力,极像劳作了一天的人们。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吃过晚饭的人们,便会夹上蒲扇,端着茶杯,或提上马扎,或带上一卷凉席,赶集似的朝那片林子聚拢过去。大人有大人的话题,我们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乐趣。我们共同的爱好,便是聚在一起听蝉鸣。“知了——知了——”,那声音清脆而悠长。开始,只有三三两两,慢慢地唱,其他的蝉儿好像受到了感染一样,纷纷开始作出回应,那气势磅礴的鸣叫,霎时占据了整个世界。再过个三五分钟,蝉儿似乎唱累了,声音由强到弱。但是过不了一会儿,悠扬的乐曲又会重新响彻起来,好像是有谁在无声的指挥。不少调皮的孩子,不会只满足于听。他们慢慢地爬上树梢,悄悄地向正在鸣叫的蝉儿靠近。一只手抓牢树干,一只手便向蝉儿移去。忽然,正在鸣叫的蝉儿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危险,“呼”地一下飞远了。这时,便会从树上传来一阵自责又无奈的叹息声。
那段日子,总有走街串巷的人,扯着嗓子喊“收知了壳喽……”听大人说,知了壳经过加工,具有治疗破伤风、中耳炎的功效,所以有人专门收购。于是,我们便多了一份独特的经济来源。一大早,从梦中醒来,我们听着知了的叫声,踏着朝露,拎着一个小篮子,拿着一根三四米长的小竹竿,开始去树林里捡知了壳。过不了几天,我们就会听到街上传来的收知了壳的吆喝声。每当那时,我们肯定会迫不及待地跑出去,捧着积攒了几天的“战利品”,学着大人那样,讨价还价一番。末了,换来的几毛钱,被我们悄悄地吃进了肚子里。
日月更迭,岁月流逝。儿时那份听蝉、捉蝉、卖知了壳的乐趣,也在悄然变淡。那天,我又回到了老家,家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屋后面的林子,已变成了一幢幢楼房。我站在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几声蝉鸣又在耳畔回响。童年就在那一声声悠扬的鸣叫声中,重临于我的心头。
蝉鸣的文章5:蝉鸣
文/杨会勤
“知了,知了……”炎炎夏日,我们总能听到一种不知疲倦的声音在鸣唱,这就是蝉鸣。蝉鸣是夏季的一道风景,蝉用灵性的身躯弹奏一曲千古绝唱,给酷暑的人们送去一世的悠扬。
蝉,我们又称为“知了猴”,潜伏在地下长达数年,然后在某一个夏日破土而出,却只有一个夏天的生命。蝉喜欢在夕阳西下,暮色沉沉的傍晚,静静的从泥土中爬出,爬到树上找一个安适的环境,开始它的一次艰难的蜕皮,长出明亮的翅膀,柔软的身体,这时的蝉是脆弱的,它在微风中静静趴着,等着翅膀变干,身体变硬,当清晨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它就可以展翅飞翔了,开始新的生活,可以在树枝上唱着美妙的歌曲。
蝉喜欢炎热的夏天。当红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人们都喜欢在树荫下、房间里躲避酷热时,蝉叫的声音更大,更加欢畅。而孩子们却是不畏酷暑,纷纷拿着自制的捕蝉工具,三五成群来到河堤上、大树下,“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顺着蝉的声音抬头探寻着方位,用长长的竹杆上套袋或者面筋扣住蝉,随着“知……”“扑楞楞”的声音响起,就知道成功抓住蝉了,孩子们七手八脚的相互配合着,小心翼翼的拿好捕到的成果。在蝉鸣声中、在嬉笑声中,傍晚回家就可以吃到母亲精心做成的油炸金蝉,一道世间的美味,一段久久徘徊在心底的童年记忆。
蝉的生命只有一个夏天,短短的90多天。歌唱是蝉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秋风吹过的时候,蝉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这短暂的蝉鸣成为文人墨客的喜爱,咏物抒情。唐朝大诗人虞世南写道“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希望人也和蝉一样,洁身自好,志向高远,才能声名远扬。
蝉鸣声声,不知疲倦,无怨无悔,诠释着夏的酷热,倾诉着心的情绪。
蝉鸣的文章6:蝉鸣
文/武志强
我得为外面的蝉鸣写点什么,大热的天,阳光垂直的光线下,蝉在树叶间声嘶力竭,拼了命的在叫,然后终于戛然而止,消声匿迹。
能在这个季节听到蝉鸣是幸福的,我一向钟爱自然,倾心于自然,居住在这里,能够听到蝉鸣此起彼伏,喧闹一片,感觉这是自然的赐予,所以我是怀着感恩之心接受这蝉鸣的,以为这蝉的歌唱就是生命的歌唱,为生命歌唱就值得尊重。
对于蝉鸣,我不以为是喧闹,仿佛它在激发我内心的歌声,我也跃跃欲试,想着为自己唱点什么。没有歌唱的生命是沉寂的,但歌唱也是需要勇气的,需要珍惜生命的。蝉鸣就是珍惜生命的表现,在短促的生涯里留下无尽的歌声,生是庄严的生,死是悲壮的死。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坐着身上都出汗,蝉不惧炎热歌唱,我们有什么理由喝叱它们呢?说它们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午睡?
临近八月,还有些日子能听到蝉鸣,我会珍惜这样的时光,而且对所有入耳的蝉鸣我都抱以一颗敬畏之心,觉得这是仁者之爱。在一个人清寂的时光里,能有蝉鸣相伴,真是一件庆幸的事情。
蝉鸣的文章7:小草与青藤花
文/昕海
夏日清晨的蝉鸣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睁开眼看了看旁边的老树。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的老树旁多了颗青藤花。
又过了许久,我看见青藤慢慢爬上树干攀上树梢。一时间,我多么羡慕能攀上高处的青藤花呀!
如果有一天,我变成一颗能攀上高处的青藤花远望田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感觉!
可是如今我只是一颗默默无闻的小草,我却只能仰望天空!
又过了一阵子,青藤花绽放了美丽的紫色花朵。那随秋风飘落的青藤花瓣打到我的头上,滑到我的肩上,飘到我的脚下。我更有些羡慕青藤花了!
一天,老树说话了,你为何要羡慕借助我的身体才能攀上高处的青藤花呢?做小草不好吗?没有你们-拥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世界将变得黯淡无光。
可是到了深秋,我依然能看到长满深绿色叶子,秋日里绽放花朵的青藤花!我更是羡慕秋天美丽的青藤花了!
晚秋的一天夜里,寒风肆虐,狂风夹杂着沙子在我的身旁掠过,我感受到了异常的寒冷!
第二天清晨,我看见青藤花断裂枯萎了,我有点伤心!等到初冬来临时,我看见枯萎的青藤花藤随着小草的枯黄而凋落了!
第二年,重新焕发生机的我从春天等到秋天,再也没有看见那美丽的青藤花从老树旁长出来!
以后多年,我再也没有看见那颗青藤花爬上树干攀上树梢!就这样,我渐渐地忘记了青藤花!
蝉鸣的文章8:秋夜依窗听蝉鸣
文/温筱鸿竹
又是一天之夜时……
窗外的蝉鸣一次划过我的耳旁,分不清这远近的蝉鸣,心里似乎听到什么,匆忙的心再一次让我在这夜色里止步,这喋喋不休的蝉鸣,为何一次次将沉寂秋天的心唤醒?
习惯了在静夜里写字,静静的夜晚,如同是一首静美的诗歌,很色的文字里总能看到如星星般跳跃的文字,让人沉醉、痴狂。
一次偶然,遇上文字,便渐渐的在心里对文字多了一份依赖。文字如同是我行走在沙漠里的一块绿洲,干渴的心在哪里总能找到一份希望。文字又如同是自己的影子,静静的聆听着我心里的倾诉,遇上文字,当心与文字浑然一体的时候,我们是无法辨析自己,只有将自己交付给这文字的时候,我们才能听到生命在时光里如水流的声响!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半。时光在转眼之间又一次走近中秋时节,一年又一年的温暖在时光的枝头摇曳,春花秋月,秋蝉的名叫,缠绵了人们心里一季又一季的婉约,听到在树叶摇曳里流走的年华,我的心深深感到一份生命失去的寂寞,伤感至极,真想就是这摇曳中的树叶,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这样至少给人留下一份念想。
明明知道生命没有如果,可是我还是想,跨入时空,牢牢牵住彼此的手,让流年,在倾城的笑靥里繁华。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然而,谁能留住时光前行的脚步?
于是,坐在这秋夜里,我独自在遥想、凝望、沉思、寻觅……
这是一份怎样的心情?思绪万千,在这静谧的夜晚里,却分明找不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隙。我不想止步,只想借着一份人间的灯光在秋夜的蝉鸣里寻找。天上的星星,如同是孩子们的眼睛,在漆黑的夜幕里眨着眼睛,他们在彼此交流着,挂在天边的月儿,弯弯的如同是一只弯弯的小舟,乘着儿时的梦在向着亲情的团聚时光靠近,靠近!
望着星星里的月儿,我的心渐渐的放松,流年在这月夜如同是静谧的文字,一次次地度过我心灵的小桥,靠近我梦呓的边缘!去听一场夜色秋蝉的演奏。
在我生命的文字里,月儿与星星交汇,彼此要在漆黑的夜幕里相恋,永不走散,我的心注定要与这场秋夜的蝉鸣交汇相遇,于是,我不再徘徊。如同是月儿散落出淡淡的怀想,一整夜地在静静的听着秋夜里的蝉鸣,你听,那多好的声音,由远及近,从近致远,可惜只是从我们的睡眠里走过而让人感受不到那鸣唱的悲情,我想,有一天当真听不到秋夜里它们的鸣叫声,秋天可能就真的从我们身边走过了,它们用自己最后的悲鸣结束了自己在这个季节最后的生命,停止的心跳,多么渴望再挽留住它们的声音?
为此,在漆黑的秋夜写字,我更多的是在秋蝉的鸣叫声里寻找一份生命离去的眷恋与不舍,蝉鸣整夜不停,为这秋凉的夜色增添许多怀想。
坐在屋子里听着窗外秋蝉的鸣叫声,我的心再也不感到孤寂。因为这蝉鸣给予了我一份生命的执著:不论今夜过去,明天会遇到什么,这蝉鸣告诉我,那一定要好好的赶路!
一个人,一本书,一生路,我们都是这时间的过客,在这流年的记忆里,不是时光刻把我们在这流动的光环里,而是自己要记住这流动时光的风景。
春来秋去,每一次季节的来往,都会激起我们对生命的一份感想。月有阴晴圆缺,人间有悲欢离合,和这岁月的河流相比,那悲欢离合不只是大海上泛起的一层层水波吗?想到生命的离殇,我猝然感受到这秋夜蝉鸣的悲凉,写到这里我的心再也快乐不起来。
静静的月夜,在时光的流动里一次次地划过我的心田,我想到落在草叶上的露水,那不是秋蝉的悲鸣吗?生命,一笔一划,简洁明了,该多好?可是,在一次次面对离去的时候生命便多了一份负重与创伤,这样生命就再也不像生下来的时候那么单纯与快乐,我们不尽会问,生命呀,你来的时候那么快乐,离的时候总会沉甸甸的而放不下一切呢?
我想这就是人情吧?一个情字赋予了生命万般的色彩,可一个“情”字,一个“欲”字便让这简单的生命多了写不尽的情怀,为此我们会常常谈到七情六欲,今夜我仔细斟酌,好好的理解了这七情六欲的涵义:所为的“七情”就是指喜、怒、哀、乐、爱、恶、欲,它们在人们生活的过程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而与之相伴产生的还有人们常说的“六欲”:即生、死、耳、目、口、鼻。我们看看这六欲,不就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为万物之生灵的人们,生存,生就怕死亡,生就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故而,在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你说,有了这些,我们能不烦恼吗?
世界之大,宇宙之阔,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为何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净土呢?今夜我再一次在秋蝉的鸣叫声体味着一份生命的不舍。
今夜依窗听蝉鸣,我似乎听出的只是一份生命的纷扰,生命的静谧!
蝉鸣的文章9:夏之物象
文/胡令峥
蝉鸣
夏来之时,蝉鸣始动。静夏与动夏,似乎惬意来的如此坦然。蝉鸣,一种属于消夏最简单的情节,似乎生命就在其中暗含九曲百转的思虑。
夏来之时,蝉鸣始动。风起风停,心动心静。不管外界如何变更,蝉鸣就变作一种蝉境。蝉或许在某种情境之下已然变作一种禅。蝉鸣或许就是一种顿悟,闲时听,忙时听。从顿悟到一种妙悟的递变,流转。
如果说蝉鸣是一种流转岁月的笔耕,那么禅意就是遍染蝉鸣所濡染出这季节最美的夏花。生命如此,禅意亦如此。
槐米
一直以来,总想到山间寻觅一片幽谷。采薇饮露,总觉得在餐饮自然枝叶的同时,自己与自然也契合为一了。初读张载的哲学意境,便开始怀想夏季最柔美的香韵。槐米浸润槐香,似乎轻微的摘采,就能感受槐木的一颦一蹙。
采摘下的槐米,寻一方小处换些许酒钱。于水泊之中,梁山脚下,倏然酣畅这夏季最美的馈赠。我想说,我很快乐。却不知道把这快乐说给谁听。最后想起那些换酒的槐米。原来世间的感恩情结,能如此轻易地流露。
其实很多时候,伤春是在所难免的。伤夏就是从雨打槐米散落出来的。散落的满地残伤,满地悠远,满地都是自己。自然就是如此简单地把自己给占有了,就是如此简单地通过那片槐米,那缕槐香。
大雨
夏季如果可以把它幻化成一篇文章,欲扬先抑便是他永远执着的风格。从闷热开始,压抑压抑,压抑到一种原始生命沉积的愤怒。直到爆发。风与雷的交集,最后瓢泼雨落。
大雨,总会变成童年夏季难以释怀的一种悸动。
曾记祖屋,一个光绪年间的老房子。雨打瓦片,叮叮咚咚,似乎如仙人坐在房宇之上弹琴。每逢大雨,我总会好奇地问祖母,大雨是龙王打喷嚏吗?祖母总会微笑。我又会问祖母怎么能打着喷嚏弹琴呢?祖母还是会笑。
后来又会回去祖屋,祖母已经不在了,又是夏日的夜晚,滂沱大雨,敲打瓦片。我才明白,原来这声音不是仙人在弹琴,而是祖母在跟我谈心。她不知道我现在过得好不好,她只是希望我的生活还是像儿时那般简单。
大雨,变作一种祭奠,变作一种沉思,变作一种问候。
桑葚
桑葚,一种夏日深处最惆怅的思绪。
之前,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第一故乡的文章。迟迟未能动笔,这么多年,变换过很多地方。一直以来没有找到过似曾相识的感觉,可能我这只燕,似乎很难找寻到一种归属感吧。
直到前几天,在梁山下看到那枝桑。忽然间觉得,其实我就是那颗树,依然扎根于这片土地之下。深深守望这座山林,梁山已然变作我的第一故乡。
在这里,安心坐下,舒然品茗。脑海中,即便夏日情境如何,淡然看待云卷云舒之后所留白的那段空隙。
花蛇
蛇镇老宅,相知相守。祖屋经常出现一条花蛇,尤其夏季。
在我记忆中,我从未对蛇出现过畏惧。因为祖父以前总会在我最吵闹的时候讲述女娲娘娘的故事。
传说,女娲娘娘就是一只蛇。我每次见到那只花蛇,我都觉得无比亲昵,我总觉得,她就是苍生。我想上前抚摸她,可是她总会表现出一种畏惧,她是怕我吗?我并无恶意。
可能恶意与好意是需要灵性去解读的,我读不懂她。她能读懂我,我似乎辜负了她在我童年时对我最初的那缕情愫。
现在想起来那只花蛇,似乎她就像长大后的我。徘徊在读懂与未知最模糊的边缘。
蝉鸣的文章10:秋的留白
文/纳兰容容
秋雨,寒了蝉鸣,不由得想起那句,谁念西风独自凉。
愁,心之秋也。毫无疑问,“悲秋”的调子实在太多。屈原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样的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陆机《文赋》所言“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人生繁华落尽的感叹,是无法回避的殇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澹澹的秋景,同时给人以启迪,领略到秋的另一番美意。
读过孟浩然的《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诗人所写均是寻常所见,却蕴涵着韵味,静静享受大自然的变化,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不经意的恬淡,所有的故事在清欢时光里成诗。
秋天,就像一幅水墨画,只有懂它的人,才能够描绘出它的从容内敛的神韵。智慧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尘世间,有人选择了迷茫,有人选择了疼痛,有人选择了醉生,有人选择了淡泊,我们需要用合适的方式,来安放灵魂。
高大的梧桐,即将有凋零的样子,《子夜歌》有诗言:“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讲述了盛开如锦的绚烂过往。这时的乡野阡陌,农舍篱墙,应该是另一种景色吧?盛夏的一树树苍翠,很快秀叶成堆。
夜阑人静,一钩冷月,悬挂枝头,偶尔有一只孤鸿坠落,鸟儿也是在向往达不到的自由吧。生活中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有清醒的认识。有一位作家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们生活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会如何自处,不妄求,这就是为人和做事的境界。
水墨画中,经常用到一种笔法“留白”,是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这种技法用空白,比直接用色彩渲染更含蓄内敛。适度的运用,给人想象的空间、艺术的美感,如同文学创作,朦胧境界,只能意会,不可言说。留白,是历经世俗后的大智慧,是发自内心的满足。人生在世,活出复杂来很简单,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背负的包袱越多,整天奔波劳碌,如何有时间思考,如何能承受沉重压力。不由得想到,人生要多一分睿智,给自己一方天地,不能过于饱满,拥有太多不一定快乐。留白,不是一种平铺直叙的苍白:聪明的人,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秋,是一幅古卷,云水烟岚,诗意宛然,令人平添一抹飘逸。
心,在时光的交织里,一路珍惜,一路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