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散文

请欣赏前世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前世的散文1:你终是我一段尘封的殇

文/花祭灵儿

前世,我为情花。只开在你的心里,

只为与你相识。四季轮回,为你开尽冬夏,共你走过春秋。花楹雨落,送你一份祝福,盼你一世安好。

高山流水,为你埋下相思,伴你相醉流年。情花一世,种下一份痴狂,换取来生的姻缘。

今生,我为兰花。开在你的记忆里,唤醒了前世的温情。

前世,尘缘未了;今生,含情相续。兰花,又一世,柔情如许,我愿开在窗台,与你相依半生,共笑红尘。愿,倾尽时光,迎一场你最暖的回眸,不求倾城相遇,只为两心相随。因你,痴恋成狂。

一生,一世;两度轮回,终于,换得一场与你厮守的幸福。于是,期待着余下的日子,能有一份平淡的相伴,便是欢乐。求的,只是倚楼听风雨的简单,只是淡看江湖路的平凡,只是笑听烟雨落的平静。为你,划地为牢,独守一份眷恋。

还记得,你说朝夕相伴,是最美丽的幸福。

还记得,你说看花落、听水流,是最安逸的陪伴。还记得,你说天涯海角,是最幸福的相随。

亲爱的,与你相爱,便是最大的幸福。今生,不盼天长,不等地久。一直以为,相爱一场,便是永恒;一直以为,岁月寂寥,会永远相伴;一直以为,地老天荒,永不言别。

可是为何,你转身便相忘于红尘,独留我一人在时光的深处空回忆。

可是为何,你许我一世的情,却断我一生的爱。可是为何,你将彼此的记忆,抛落在红里,任岁月凋零,任时光百转千回。为何?回忆流过你的指尖,你也不曾将它拾起,存一份完整的温柔。芳草无情迷归路,伤心时候,独自闲留,烟雨断肠处。这一地诗行,如何把离别断了,换一次尘封的机缘。

又是谁?是谁在菩提下,胎息了这一纸离殇。

是否,你我年少的痴恋,只是一场无果的因缘。是否,你我的爱情,只是一场无心的迷失。于是,我和你,无声告别。

总以为,一场花开,遇到你便是幸福的花序。

总以为,一世轮回,拥有你便是圆满的结局。总以为,红烛点尽,许下的天长地久,便会成真。总以为,会与子携手,白头到老。后来,才懂得,那是一场时光轮回的错,那是一场花季开落的错,那是一场姻果难全的错。那么,谁能把红尘散了,无声无息的等候花季。月离失,淡了一季的温暖。红尘落寞,碎了一世的柔情。细水流长,终于,相爱成痛,相思成愁,离别最苦。终于,爱如绫网,恨无处泄。终于,心有千千结,结结为情伤。

花谢花开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当所有的回忆淡漠,当所有的美好迷失。

为你,陷入藕断丝连的牵挂。为你,落入百转千回的纠缠。梦一场,爱一回,痛一生。一曲离别一曲殇,一场情愁一场恨。如何把爱恨休了,换一方平静的尘土,淡坐流年。佛说,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世间,有没有一把剑,可以真斩了藕断丝连。让我从此清净,了断这情缘,从此忘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期盼着,从此心里永远开着一朵青莲,断去相思,了却爱恨,相忘红尘。夜,我执笔落下一笺相思,烟花碎了一季。我明了,今生,缘起缘灭,你终是我一段尘封的殇。

前世的散文2:麻雀的前世今生

文/陈北溪

如果大象牙痛,最先发现的,不是饲养员,而是麻雀——它会从大象拉出的粪便里啄食没有消化完的东西。于是饲养员断定:该给大象请医生了。

麻雀是雀科雀属的鸟类,又叫树麻雀,俗名霍雀、瓦雀、家雀、老家贼、禾雀,亦叫北国鸟。雌雄同色,显著特征为黑色喉部、白色脸颊上具黑斑、栗色头部。麻雀喜群居,种群生命力极强,广布于中国全境,也广布于欧亚大陆。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吱吱喳喳”是其生活常态,“欢呼雀跃”,大概就是它们所获得的一个褒义词吧?这种小生灵非常聪明机警,有较强的记忆力,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会对救助过它的人表现出一种持久的亲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在他的短篇小说《麻雀》中记载过一只母鸟为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鸟以其弱小的身体面对一只大狗而不退缩的感人场面。如果你愿意对麻雀进行连续观测,你会发现它们是非常可爱的小生命,特别是它们的集体行为是研究鸟类行为学的重要素材。

麻雀形不惊人、貌不压人、声不迷人,加上和我们太熟悉了,反而使我们对它们了解得并不多。说实在的,麻雀的确能从人们那儿抢走很多的庄稼和粮食,因此获得害鸟之名;但是,麻雀对有害昆虫的控制,作用颇巨,事实上在麻雀多的地区,害虫特别是鳞翅目害虫的数量明显要少于其它地区,这表明它们对农业生产又有积极的贡献。当它们需要获得食物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适当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于过去我们在生态认识上的不全面,曾对它们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明的遗憾。

18世纪中叶,欧洲发生过这么一桩事情:馋嘴巴的麻雀因为偷吃了普鲁士国王御花园的樱桃,结果招来“满门抄斩”的大祸:怒不可遏的腓特烈国王,规定每户上缴死麻雀的头数,不得少于家庭成员的人数。眨眼间,麻雀被扫荡殆尽,但御花园中那棵樱桃树因虫病獗而死。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1958年,中国将它列为“四害”之一。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有些还是毁灭性的。60年代初停止捕杀后,麻雀数量恢复很快。但是后来由于大规模地使用农药,麻雀大面积地减少,这一现象在水稻产区具有一定普遍性。如西南某些省份,麻雀几乎绝种。

上个世纪80年代,前东德的科学家曾经搞过这样的试验:选择两块同样大小的地,播种同样的蔬菜,浇同样的水,施同样的肥。所不同的是:一块地里插上一只驱赶麻雀的稻草人,另一块安放一只供麻雀栖息的小木房。结果,有麻雀活动的菜地,蔬菜长势良好;而另一块地,害虫毁了整块地,一棵菜也没有长起来。

在中国,上个世纪鸟类学家郑作新和同事们走遍河北昌黎果产区和北京近郊农村,采集848只麻雀标本,逐个解剖嗉囊和胃部,最后的结论是:“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总之,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人民日报》发表了郑作新的考察成果。

1960年中国政府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文件时,“除四害”代之以“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至此,麻雀获得平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不到,种群数量巨大的麻雀,近年来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麻雀已经列入国家三级保护鸟类!任何捕杀、出售、食用麻雀的行为,均属违法。农药污染以及某些国人令人恶心的野味饮食消费心理,这也是麻雀大面积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见鸟类保护局面之严峻。

有一句俗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麻雀小”反映了这一事物的特殊性,“五脏全”反映了这一类事物的普遍性。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只麻雀,何尝不让人想起了一个世界的方方面面呢?

前世的散文3:八仙庵的前世今生

文/邹颖

第一次去八仙庵是跟姥姥一起去的。去的时候很不甘愿,因为那天是周末,想在家偷个懒,睡个觉。不过愿望没达成,硬是被姥姥拉去了,还说我一定会喜欢上那里的。

姥姥还要我烧香磕头,我记得我当时还说姥姥迷信。点过香去磕头,也许是因为看见善男信女们念念有词,所以我自己也被感染,有点遁入寂静和空灵的味道。不过本来心里想着许什么愿的,谁知道,真到香燃着了的时候,我的大脑里竟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烧香的时候,我还手忙脚乱地把香给弄断了,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担心,还想着那些神人该不会怪罪我吧,我可不是故意的。再看那些来来往往的香客们,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去烧香,或许是去求财,或许是去求平安。

我还往遇仙桥下的铃铛上投了硬币,据说如果铃铛响了就会幸福,结果我投在了铃铛上面,姥姥说那表示我和道家有缘,呵呵,难不成我要做道姑了?我还把放生池四周的石狮子挨个摸了一遍,因为据说那样身体会很健康。

游过一趟之后我还真喜欢上了八仙庵,开始找关于它的资料。

八仙宫的大殿外面有一座巨大的石碑,碑上刻有“长安酒肆”四个大字。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在长安时经常来这里喝酒,曾经多次醉倒在“长安酒肆”。 当时的长乐坊一带老徐家的稠酒颇有盛名。这种酒是用糯米制作的一种甜酒,黏稠如浆,人称玉浆,再配上清香的黄桂,就成为当时长安街头的一种佳酿——黄桂稠酒。一天李白与贺知章、张旭等八人慕名而来,结果为香气横溢的酒而倾倒,此后他们经常来这里喝酒吟诗,每次都要一醉方休。因而后人在他们经常喝酒的长乐坊立了一个石碑,并修了“八仙宫”。当时的“八仙宫”是为了纪念李白、贺知章等酒中八仙而修的。到了后世道教逐渐受到皇家的重视,后人就把庙宇扩建成了道教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仙的场所了。

今日“八仙宫”的大殿前面那块巨大的“长安酒肆”石碑依然如故。石碑边还有老徐家的黄桂稠酒店。店堂里高悬着这样一副对联:“李白问道谁家好,刘伶回言此处高。”

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是,八仙庵变成八仙宫是慈禧太后改的。据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逃难至西安,住在八仙庵西花园内,赐银千两给当时方丈,并颁赐观额,名“敕建万寿八仙宫”。于是八仙庵就改名八仙宫。

前世的散文4:梧桐四月

文/烟雨一梦

女儿说我前世是树精。树精,真是个很好听的名字。不知为何,特别喜欢树,喜欢樟树,喜欢柿树,

喜欢梨树,喜欢桂树……

此刻,四月春阳。窗外的香樟树又沙沙作响了。立在窗前,痴痴地念想,这个春天它们又会如何上演一段醇香的故事?想着,竟突然想到了梧桐树----那些在阳光里突兀的老梧桐树。四月春阳,不知那些梧桐树长叶了没有?

这个小城,梧桐树已渐渐见得少了。

记忆中的梧桐树,总和一些老街道、老房子有关,总和一些老旧的东西有关,比如老唱机,比如旗袍。街边,或白墙黑瓦的平房,或矮矮的小洋楼,梧桐作为行道树总在院外墙角,总在窄窄的街道两旁遮天蔽日。脚下是青石板铺的街道,雨天,石板油光发亮,沾着落叶,走在上面,总会不经意踩一裤腿水花。在梧桐树茂密的枝叶间,黑黑的电线驳杂地布满低矮的城市上空。偶尔,也有“拖着辫子”的老电车慢条斯理地在城际招摇,那姿态很像晚清的遗老,落寞而不失架子。枝叶间传来吱吱的声响,成为我对梧桐树最初的印象。

我居住的小城是没有电车的,却有粗壮茂密的梧桐树。那条曾种满梧桐树的老街叫解放街,对它的最后印象是在一个夏天。这是梧桐树最繁茂的季节,树干粗壮光滑,叶子大而发亮,在街两旁一溜烟儿似的排列,从东门桥一直到老西门。浓密的树荫下有家新华书店,成了那时我最好的去处。大门朝北,散发着翰墨的香,掩隐在老梧桐的叶影里,显得古朴沉静,这样的环境是挺适合看书的。如遇上雨天,在店里看会书,心特别坦然,因为不用担心会被店员驱逐。雨渐至,从书店里出来,门前,梧桐树滴下几点雨水落进单薄的衣裳,凉快至极,清爽至极;而梧桐叶影里摇曳的少年时代也是青涩至极,美丽至极。而这一切,却已一去而不复返了。前几年旧城改造,这条老街被重新拆建,沿街的梧桐树绝大部分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绮丽热闹的“上林坊”步行街,还有,每到春来会沙沙歌吟的香樟树。

小城里,还有另一条街也种梧桐树,这条街的梧桐树还在。每年这个时候,是梧桐开始抽嫩芽的时候,光秃秃的枝干上,不知哪天会突然挂上一枚新叶,因为梧桐树干高,且大,因此,这枚嫩嫩的绿绿的小孩儿手掌般的嫩叶在枝头特别引人注目。春风荡漾,然后,就会看见三两片同样嫩绿的叶子在树杪间摇曳;又不知过了几天,假如你从树下走过,会惊喜地发现,一下子,整条老街已全洋溢着新叶的味道了。此时的梧桐树收起了冬日老态龙钟的姿态,迎着春阳,像处子般宁静和恬然。而,也是这个时候,园林工人总要给整条街的梧桐修枝剪叶,期待夏天一场更为齐整的繁荣。

可这样的风景却总在无意间错过,或视而不见。直到,今天。

慢慢地,走在这条熟悉的街道,寻找着一些关于老梧桐的故事或记忆。也想念一个远方的朋友。一个远在甘南说从没见过梧桐树的朋友。很想告诉她,四月,江南的梧桐树已开始长叶。也想告诉她,走过这个夏天,待到秋日梧桐落叶时,会拍些梧桐树的照片寄给她。还想告诉她,我们都喜欢的《秋月梧桐》这曲子应该与秋、与落叶有关……

等到萧萧秋风起,梧桐树开始落叶,叶落得快,漫天黄叶,像张硕大的网漫卷而来,迷茫你的眼,也润湿你的心。毛绒绒的桐絮落在屋顶,落在街角,落在树根,总那么苍凉,肆意。而我所见过最为壮美的梧桐落叶是在南京。

南京是个有很多梧桐树的城市,还留着旧时电车的影子。那年去南京,正值深秋,天气干冷,通往中山陵的那条路上,梧桐树叶正飒飒地落着,枝头、地上一片枯黄。这一树的黄叶仿佛带着民国的烟岚,带着老故事肃穆的味道飘落下来。走在满城落叶的街道,仿佛正穿越着一场滚滚的历史云烟,“沓沓”的黄包车夫跑路的声音,“笃笃的”妖娆女子尖细高跟鞋踩过青石板的声音,还有梧桐树下报童的吆喝声,在眼前恍惚。遥望着高高的中山陵,仿佛听见民国的风铃声穿越过厚重的关山一路磅礴而来。那些老旧的故事竟和这个城市的梧桐是那么吻合,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段苍茫的传奇,直让我这个外乡人叹服!南京,真是一个最适合种梧桐树的城市!

如果说,南京的梧桐落叶是一种壮美,那么,19岁那年,校园里的梧桐落叶便是一种离愁的意象。关于梧桐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描述太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李清照的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李煜的愁;“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是温庭筠的愁。而朱红的木结构院落内,纷飞的落叶,阶前的细雨,恰是少女的愁呵!是只为填一阕像他们这样多情的新词,有那样一段忧郁而多情的邂逅呵!校园有些古老了,也不知年过80的老梧桐记录下多少这样羞涩的故事呢?而今,人近中年,再去回味那段时光,依然还有淡淡的忧伤萦怀,因为,那是种不可追回的存真存梦的时光,是种梧桐树下婆娑的细密而湿润的旧时光。

就这样,一个人在春日的街道走着。轻轻抚摩着梧桐树遒劲的树干,以及那些树干下馥郁的陈年旧事,不禁喃喃地低叹月华与韶光的流逝来了。一路朝北,不远处,正在建造新的购物天堂“银泰百货。”而出门没有带相机竟成了这个下午最深的遗憾,在城南的一隅,在四月的一天,应该拍下这一枝嫩绿的新叶的。或许,等若干年后,这里也将成为一帧白得泛黄的老照片,或许,真的不要等到落叶的那天,在这四月天,拍下这树嫩叶,才好。

前世的散文5:李子的前世今生

文/彼岸蒹葭

“来,吃李子喽!”伴随一声清脆的吆喝,一盘盘新鲜李果端上来了,“上午才摘的,刚洗干净,吃吧!”农家乐主人热情地招呼大家。长条桌上,黄灿灿的是金蜜李,粉嘟嘟的是福建李,绿如翡翠的是青脆李,红似玛瑙的是布朗李……个个色泽鲜艳,光洁诱人,上面还沾着晶莹的水珠,让人一看就直咽口水。众人顾不得谦让,开始一场李子大战。

果然名不虚传,这雾中山的李子确实好吃,或蜜甜多汁,或脆爽甘美。我最喜欢的是金蜜李,撕开薄薄的金黄色果皮,水灵灵的果汁就开始淋淋漓漓往下滴,一咬,一股玫瑰和蜂蜜混合的香气在唇齿之间流连,果肉入口即化,滋味甘甜鲜美。我一口气吃了十来枚,肚子装得饱饱的、水水的,过瘾,痛快!

正是七月流火的盛夏,恰逢雾中山李果采摘节,我们走进雾山乡大坪村,天蓝如洗,白云浮荡在空中,如大朵大朵的棉花糖。车行驶在水泥村道上,一路树木繁茂,绿树掩映着农舍,鸟鸣啁啾,蝉声如雨,四处生机蓊郁,敦厚得让人心生喜欢。

据同行的乡干部老刘介绍,目前山上三千多亩李果已经相继成熟,其中,金蜜李去年3月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有了这一金字招牌,来咱们雾中山的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今年预计接待人数会超过二十万!”说起大坪山的李果,老刘的神情里充满自豪,作为在此生活工作达五十年的雾山人,这些年他亲眼目睹和见证了家乡的变化。

老刘说,雾山乡李子的种植历史悠久,至少上百年了,以前路不通,村民只能用背篼把李子背到山下的市场去卖,一季下来,肩膀都磨出厚茧,“费力淘神还赚不到啥子钱。”尤其遇到下雨天,山路泥泞,李子来不及采摘背运下山,只好眼睁睁看着它们成熟掉落,腐烂在地。“现在乡村公路修到山顶,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每年都会有许多游客上大坪山体验乡村旅游,村民的李子再也不愁卖了,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

在老刘的带领下,我们钻进了茂密的李树林。“哟,好多李子啊!”看,一树树李子,枝繁叶茂间点缀着漫天的朱红金黄。微风拂过,我闻到了李子独有的果香,混合着山里的草木馨香。“这是脆红李,你尝尝呢。”我接过老刘递过来的几枚李果,颜色粉红微紫,上面有一层薄薄的白霜,用手一捏,手感绵软,轻轻一掰,自然分成两半,入口酸中带甜,回味无穷。

吃着李子,我忽然忆起春天赏李花的事情来。阳春三月,大坪山上开满雪白的李花,那是怎样的盛况: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在浅嫩的绿叶映衬下,清新纯美。风过时,花瓣轻舞飞扬,树下的草地上落英缤纷,梦境一般温暖。我们在李树下布茶席,汲来山泉水,烧水烹茶,偶尔,茶汤里会飘下几片细碎的李子花瓣,让人惊艳。

满树繁花犹在昨日,眼前,每棵树都已垂垂累累,枝叶间密密的果子挨挨挤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原本上翘的枝桠,被果子压得低垂得都快擦着地了。杜甫有诗云:“千朵万朵压枝低”,不仅花朵能压枝低,果实更可以压枝低啊!此时的李子树,像丰饶的女子,因盛产而害羞,因成熟而谦逊,谦逊得深深地低下了头。

正在吃的这一枚,是哪朵花的前世今生呢?

前世的散文6:前世,谁埋了你

文/性淡如菊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

书生大悟。

前世,是谁埋的你?

总以为自己做了很多,总希望别人回报自己。不看到别人作出的痛苦和牺牲,但愿从以上的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读完这则佛教小故事,心中坦然了许多。许多爱恨情仇,许多无法释怀的不平与块垒,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前世,是谁埋了你?

那些我们生命中的过客,总让我们念念不忘。曾经的暗恋,曾经的初恋,曾经携手走过又形同陌路的亲密爱人。正在爱与不爱之间挣扎的痴男怨女,迷了红尘,醉了流年。多少痴心,多少怨;多少块垒,多少爱;如果能有一双佛眼,看透前世今生,那么,一切都会在刹那之间放下,嘴角轻轻露出会心的微笑。

人世间,有多少不平。善,不见善报;恶,不见恶报。总觉得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总觉得世界哪有公平,人间哪有真诚,但我们又付出了多少,我们又有多少真诚?

善的人,只看得见善;美的人,只看得见你美;心静,世界也静;心净,人间也净。但愿在这一生中,总带着孩子般的一颗纯真的心,看见一个纯净而美丽的世界。

前世,谁埋了你?今生又将是谁埋了你?付出与回报,尘世恩怨,爱恨情仇,只有用佛眼看破,才能让心自由,让自己彻底得到解脱。

前世的散文7:真武观的前世今生

文/李显福

站在庙宇或观堂荡然无存的玉笋峰山顶的平坝上,迎八面来风,观万千气象:青山如波,白云如絮,峰云相携;对面的羽人山,山势陡峭,突兀不齐,秀丽如屏。可我心里始终不平静。平生以来,尽管我到过不少高山大川,但绝对没有站在这么高的弹丸之地上傲然挺立(双腿仍不时发抖),感受或曰体验这个历经几乎千年的道观或寺庙当年鹤立武陵千山万壑的繁盛。

我是被小朱小胡两个小伙子一诱二劝三保护再加上我那好奇心,才不顾恐高症的缠绕,三步一喘息地上去的。因为我脑中始终闪现着在云雾中犹若《西游记》中的雷音寺般的真武观,我要去亲自看看、感受一下古人在没有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安全保护的情况下,怎么会在这么一个高耸的四周皆绝壁的山顶上建造起香火绵延的古刹的?

我一向认为,地处鄂、湘、渝、黔交界的武陵山乃造物的伟大杰作,黔江、酉阳则是集这杰作的精华之地,在拙作《穿越武陵山》长篇报告文学中已对此做过描述,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武陵仙山。一路走来,边走边看,确实看了不少奇妙景致。当走到青绿之中突然出现的香山寺时,他二人对我说,山顶上有一座真武观,其千百年来的香火、名声与梵净山的寺庙齐名。

我心头一怔,随即仰头,壁立的近千米的山顶上会有道观?怎么上去?当年怎么修建?经历了历史来回的折腾,如今境况如何?

这是个奇特的地方,方圆十多平方公里的武陵山危崖深峡,云缠雾锁,砂质页岩风化剥落后形成的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的似公孙相扶,有的如母子悄语,有的像夫妻呢喃,有的若婆媳相亲,还有如背负竹篓者、如手牵羔羊者……因势赋形,莫不毕肖,古人描绘为“群仙赴会”。主峰拔地而起,名曰玉笋,傲视群山,海拔1092余米,有“武陵奇峰万仞突兀镇黔江”之说。

民俗曰:天下美景庙宇、道观占。东汉年间,一道人云游至武陵山,感其险峻清幽,登玉笋峰,立峰颠,览群山,见峰云相携,万千变化,微风徐来,含烟凝碧,奇峰隐约;骤风突至,云海翻腾,诸峰匿迹。此乃毕生未见之仙山也,于是打住前行的脚步,在此主持修建真武观,“夙兴夜寐”,终有斩获。可是,宗教是政权的附着物,随着政权的爱好而兴衰,到了明朝,道衰佛兴,万历四十三年,黔江知县杨再栋责成清园和尚在此主持建庙,更名为“武陵古刹”。

在突兀的山顶不足300平米的四块小坝上建寺庙,这可是一大难题!因为寺庙与道观,不管是从建筑形态,还是内在人员体制,都不是一个数量级。县令如山,谁敢说“不”?于是,八方招募来的能工巧匠们穷尽其智慧和胆识,蚂蚁搬家般将建筑材料运到山顶,依势建造,用无尽的血汗硬是建起了一座四周悬空约丈,房屋125间,可容400余人的庙宇,横空出世于白云缭绕之中。彼时,无论明月清风夜,还是云雾缭绕晨,远远看去,恰似琼楼玉宇,以为仙境也。至此,佛道同殿,蔚为奇观,以其神奇和灵验吸引络绎不绝的香客。繁盛时,曾与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齐名。《酉阳州志》载:“寺僧恒数百人,常住半足,向数年一启戒坛,远近缁流,奔赴不绝,香火之盛,殆甲全州。” 晚清名臣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到酉阳主考曾在这里住过,留下赞美的诗句:“尚爱此山看不足,每逢佳处辄参禅。”

可惜,数百年来神州大地历经各类折腾,你方唱罢我登台,折腾中庙、观首当其冲,特别是那次波及各个角落的革文化之命的全民运动,一把火将本就苟延残喘的“武陵古刹”——300多年来土家族、汉族、苗族等各族人民心血的结晶“纸船明烛照天烧”了,现仅存山门一座(已被有关部门收藏)。山门上的石刻对联仍清晰可识——“玉笋凌空曾向瓶中靡珠露;山环皓月好泛钵里现昙花”,似乎在向苍天和来者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其声哀婉,撼人心魄。

如今,恰逢盛世,一些被毁掉的传统文化及其载体要予以保护、修复,以延续千百来的文化血脉。某集团要在残存的基础上重建,易名为悬空寺。从设计图上看,其景其状,似超出当年,云雾缭绕中不是天界中的仙宫也是西方佛界的大雷音寺!

我一时五味杂陈,在这个高耸入云的弹丸之地重建庙宇,其难度系数和投资乃至不可预料的问题不可谓不大!反复思之,窃以为不建更好,保留下这石基座、一块块条石砌起的壁立石墙和巨大的础石,就像圆明园的残墙破柱,给来者的思考会更多。

前世的散文8:保俶塔的 前世今生

文/龚玉和

夫保俶塔者,千年之古塔也,虽为湖上一景,实为万众仰目之西湖翘首。古往今来,春花秋月,晨钟暮鼓,八方游客,泛舟西湖,望塔感怀者,不计其数。

余观湖上胜景,古迹新筑,层出不穷,扬汤止沸,莫若保俶塔也。其塔高踞宝石山巅,宛若一尊女神,顶天立地,俯瞰湖上,蔚为一方大观。

五代时,江南自属一邦,号吴越,据地东南,物宝天华。

钱氏三世五王,立国七十又二年,治杭八十六载,民意归顺、民利为先,虽地窄而置身中原纷扰之外。以“保境安民”为国策,治湖筑堤,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境内桑麻蔽野,稻谷满仓。至钱弘佐时,库存十年积蓄,免赋税三年,百姓感恩戴德。

时至今日,西湖“申遗入世”,而“湖上旧十景”之雏形,多赖钱氏数代之功也。

唐代后,中原战乱,群雄四起,军阀割据,史称“五代十国”(见注)。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宋军南征北伐,欲削平藩邦,一统天下。

宋兵所向披靡,灭了南唐,押解南唐后主李煜入京(开封)。

接着,召吴越国君(钱俶)晋京领赏,名为嘉奖其协助宋军征伐南唐有功,实为迫其献地纳土,归顺大宋。钱俶闻讯,惶惶不可终日。

群臣叩首道:“匡胤剿灭南唐,剑指吴越国,陛下此去,凶多吉少。如若执意前往,必为李煜第二。”

此时,强邻压境,赵氏志在必得,为保一方安宁,钱俶不敢不去。

群臣、庶民深知,钱俶此去,恐凶多吉少,难逃杀身之祸。钱塘父老感怀钱氏几代君主恩德,轻役薄税,兴水利,劝农商,百姓丰衣足食,于是,在湖畔宝石山上修筑了宝塔,取名“保俶”,意为“上天保佑钱俶能平安归来”。

钱俶到了开封,赵匡胤非但没有为难他,反而大宴宾客,好酒好肉款待。

临行时,匡胤说道:“陛下此次来京,多蒙厚礼相送,吾今有薄礼回赠。”说着,命人取出一个黄包袱,递了过去。

又道:“此包袱须回杭后才能打开,切记,切记!”

钱俶离京后,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袱,一看,吓出一身冷汗,原来,包袱内全是宋廷群臣奏折,力劝匡胤杀了钱弘俶,挥兵南侵。

钱俶回到杭州,将吴越国十三州、一郡、八十六县献给了大宋国。

这就是史册上,匡胤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吴越国的典故,也是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也”之注释。

古往今来,钱弘俶之“纳土归赵”,被誉为千古美谈。

为避免一方百姓的血光之灾,钱俶献出国土,成全了赵家王朝的一统天下。但是,钱弘俶“纳土献赵”,以及宝石山上这座千年不倒的宝塔,不由让人浮想联翩:下一个王朝,大宋的“纳土降元”。

“宋元之战”,不仅是古代帝王争夺天下的杀戮,其实,也是“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的对决,处于恶劣环境中之游牧民族,垂涎于农耕社会的富足与繁荣,于是,杀戮与抢劫成为习性。可以说,两宋建立了一个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史上最富裕文明的社会(远超前代的盛唐、盛汉,后世的康乾盛世)。

冷兵器时代,农耕民族以防御为主的“城墙”与“方阵战术”,难于抵御草原烈马的攻击与冲杀。宋军一溃千里,元军兵临临安(杭州)城下,驻节皋亭,大宋君臣别无选择,终于“纳土献元”。

由此,元蒙建立了一个史上空前绝后之庞大帝国。

史册记载,元军统帅伯颜自襄樊起,一路杀戮,凡遇抵抗者,格杀勿论,“屠城”成为国策。仅常州一役,全城军民仅七人逃生,史称“纸城铁人”。

元蒙南侵,势如破竹,直捣临安,若宋军凭城抵抗,百姓将会遭受多大灾难?繁荣的农工商业,或许,戛然而止。两宋虽建立了古时最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却落得千年骂名,“投降主义、贪生怕死”等帽子,始终挥之不去。

保俶塔,至今仍屹立在宝石山上,俯视着江南大地,俯视着湖上的红男绿女,仿佛在诉说人类进程的千秋功罪。

注: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后汉”,史称“五代”;“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与后周”十个政权,史称“十国”。

前世的散文9:繁花零落,梅依旧,爱一直在

文/邪邪小志

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相爱,是今生那弱水三千中,我只取你这挚爱的一瓢。藏于心,隐于怀,至天长,至到老。

——题记

炊烟起,红尘旧,引多少离愁。微风乍起,轻轻,吹皱一波相思苦。本是袅袅翩翩舞,盖过万千姹紫带嫣红,不想,秋风起,划落片片哀愁。

乍暖还寒,瘦了梧桐,浸了细雨,纷纷萧瑟侵入眉头。空梳头,静对镜,无语泪先流,是离还是愁?镜中世界,是不是有另个天地?外面为何尽显凄凉?不知镜的世界是否如我想像那般,没有秋,没有苦,没有思,到处飘散着梦幻幸福?

心似水,随风荡。

花开是一季,花落也是一季,今年的花开来的更早,来的让我措手未卜。秋的威波,掩去满山繁花,褪尽斑斓,似空寂,似瑟瑟,提不起星点欢乐,让我心如死水。是不是彼岸花开时,我已老去?是不是彼岸花落时,你已忘记?

江南的夜,不知是谁在黑夜里挥毫,泼洒了一席的凄凉?在那富丽的阁楼中,又是谁在漆黑如墨的清凉里,吹奏一帘思念的伤?平静的风是谁无意间添加了香,在这孤寂里,刮起阵阵念?是不是,离别就意味分开?是不是,孤单就意味独老?

我想在这,在这世人眼里的秋里,悲凉中,独自守候,那怕斗转星移,大江枯寂,也心乐,心安。这里,有你。有你,牵我手漫步南山,种豆夕阳的留恋;有你,拥我入怀,点话烛,共良宵,吟诗赏月的牵挂;有你,倾心园,植雪梅,踏梨花的遗恋。这里我不愿离去,不想离去,只要在这里就好。

曾经,在黑夜里仰望不尽的星空,感叹世事的变换,难以揣度。本是厮守终身的誓约,在不经意间,破碎,难以重圆,不想这是当时一时的怨念,此刻,皆化美艳蝴蝶,飞入花丛,无影无踪。

曾经,在无色的江边泪流,徘徊,怅然如此磅礴,也只有汇入茫茫碧海的结果。本是一叶孤舟,为何你依然离去,带我是罪还是坠?会沉吗?罪的是江还是我?无从,覆水,谁来收。无妨,那是一时的错,此刻,明了想通,爱你之心还在,不改未变。

孤寂的秋,来的匆匆,不曾给我丝毫暗示,却给我带来寂寥的街道,萧瑟的寒风,枯萎的落叶。繁华往昔,似秋风扫落叶,灰灰湮灭。曾经的那个街,那个我和你走过最长,踩过青石板最多的街,此刻尽是苍凉,似走过岁月,踩过浪沙的老人,即将迈入人生的最后旅途。这里,铭刻下了你的身影,暗藏了你的温暖,给你赐下回忆,保留了美好,让我不想离去,就在这等你。

我拾起曾经的过往,一步,一步的走来。温存你看过的一切,驻足你留恋过得风景,淌漾其中。都说春天的花最美,你赞美如画的世界,画我入海,我是最美的一朵。

秋已来,冬不远。

冬来时,繁华早已落尽,凄凉早已覆盖流光。为还本来世界、众生,雪悄然飘落,无声隐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蔚为壮观。看似残酷,无情,却在绝望中留一缕希望。

梅花,应运而生。春天来临,黯然隐去,冬天到来,傲雪独立。无谓风,无谓雪,此时,万花避其锋芒。那时,我说我最喜欢梅,喜欢她的傲然,喜欢她的挺立。你不曾明白,未等我祥明,你就落我独自离去,独留遗憾空中乱串,揪我心痛。

这个季节很单调,却很美。冰冷刺骨的夜里,没有你的温,我何以入眠?没有你的声,我何以心安?你走得匆忙,不曾留下半句,不曾遗憾半句。我是你今生的完美,这是你新婚的心,也是我最得意的时刻。

这个冬天,独倚阁楼,独对容颜。我尚有木梳为伴,你呢?我尚可与雪飞舞,你呢?我尚能对月静思,你呢?

那么,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我身化月光伴你左右,身碎成香勾起你心,让雪花静待你。

此时只为你知,我一直在等你。

好吧,一切的一切都让它隐去,种种的种种都让它湮灭。在这繁华落尽,独遗凄凉的时刻,有一株雪梅,在风雪明月中舞姿,传达我的心意。相信我,即使繁花尽落,梅仍依旧,我对你的爱一直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