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的文章

请欣赏结缘的文章(精选4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结缘的文章1:书缘

文/刘乙苏

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让我与书结缘。

记得那年我十三岁。文化大革命如狂风骤雨,卷走了我美好稚嫩的梦想。上中农家庭出身的我,突然间“小班长”被撤,红领巾上缴,昔日特要好的小伙伴儿也一个个离我而去。在那“惟成分论”的年代里,我像一只被抛弃荒野的小鹿,在漫无边际的大山里徘徊;又似丢失江心的一叶扁舟,在茫然的大海中任凭风浪颠簸。孤独和沉闷吞噬着我一颗幼小的心。从此,我开始去书中拾趣、去书中觅友、去书中找回丢失了的自己。

没钱买书就借书看,本村借完了就到外村去借,自家没有就到亲戚家去借。当时,到处宣传的是“读书无用论”,没有谁能告诉我该学什么、怎样去学。即使这样,我仍被毛泽东、鲁迅、雷锋、王杰等政治思想感染着,被许许多多的故事吸引着,被一本本小说迷着。自此,书中的人笑我也笑,书中的人哭我也陪着掉泪。我已经与书结下不解之缘。

一件件读书趣事,至今想起仍历历在目。

我从小跟奶奶作伴睡,一盏不足半尺高的小油灯是我最好的伙伴儿。由于家境贫寒,我经常为看书熬油惹父母生气,被他们骂作“熬干灯”。可书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是我心灵的寄托,我不可一日无书。

那时,我最怕听到奶奶窗外的脚步声,因为父母就住在奶奶窗外的胡同里。每天晚上,只要听到窗外开大门的声音,我就“噗”的一声将灯吹灭,直到听到父母“咣当”一声关了大门才又把灯点着。后来我干脆用旧床单把窗子遮起来,将油灯塞进桌子上放着的两个瓦缸中间。窗外看不到灯光,我便少了许多责骂。

忆起小时候纺棉花的事,更让人啼笑皆非。

那时,乡下人都穿粗布衣,我们家七口人,每年得纺好多好多棉线,我得帮着母亲纺一个冬天的棉花才够用。嗜书如命的我,怎么也放不下那一串串迷人的故事。好在我纺棉花技术“高”,一般纺十几个花卷才断一次线。我索性将书放在锭子一侧,油灯挨书和锭子成三角形,纺起线来根本不用看锭子。就这样,一边纺线一边看书。只要纺车“嗡嗡”响,哪管线粗和线细!线穗要下锭子了,我把书一合放在一边,抽出又细又匀的线缠裹着线穗的表皮。母亲看着放在瓦缸里整齐又漂亮的线穗,高兴地逢人便夸“俺可要穿洋布啦,俺闺女纺的线又细又匀”我在一边不吭声,心里窃窃地笑。到了第二年正月,线穗要上拐子了,一下子露了“馅儿”,粗一截细一截雀儿腿一样的棉线被扯出来。

转眼已过花甲之年,想想与书相伴的日日夜夜,又怎能不让我庆幸愉悦、感慨万千呢!

无论快乐还是烦恼、无论热烈还是孤寂、无论成功还是失意,书都陪我一起走过。有书的夜是多情的,繁繁点点的星空是炙热的,那圆的或弯的月是亲的。每当油灯的昏黄与皎洁的月光融在一起时,每当看书看累了伸着懒腰望着窗外,看到透过桐叶而散落于小院儿的片片碎银时,我总是深深地陶醉于这份宁静。

我常常想起金庸的一句至理明言:“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的确,书给我带来一生的欢乐,它是我毕生的挚友。

结缘的文章2:结缘《吃水不忘挖井人》

文/老高

题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自1952年至今都是小学语文教材。这篇红色革命故事讲述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帮助乡亲们挖水井,解决了吃水困难。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碑,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我学过、多次教过这篇课文,与之深深结缘。

上世纪70年代初。

“叮铃叮铃”,老师摇响了上课铃声。大家急急忙忙地跑进教室。年轻的女老师左手拿着摇铃,右手拿着课本,也随着同学们走进教室。

老师环视着大家,教室里安静下来。

老师慷慨激昂地喊:“起立。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致敬。”

全班同学站起来,面向毛主席画像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

老师捋了捋她的齐耳短发,举起右手做宣誓状,激情澎湃地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

大家高呼: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生活问题……

老师稍微平缓了自己的情绪,“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吃水不忘挖井人7个大字。

“请大家翻开课本,跟着我朗读这篇课文。”老师拿起书,面对大家。

我们打开课本,跟着老师朗读。“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教着,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我心里升腾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崇敬之情。

老师放下课本,用略微有些沙哑的声音对我们说:“伟大领袖毛主席十分关心群众生活。现在,让我们一起高唱《东方红》这首伟大的革命歌曲,来敬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吧!”

我们用足吃奶的力劲高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宏亮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一间孤零零的小平房,坐落在河滩荒地上。二十几个年龄参差的孩子,快乐地嬉戏追逐。这就是我任教的学校,一个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被人戏称为“小台湾”的乡村小学教学点。

我走进教室看看钟,上课时间到了。于是,我走到教室门口,从衣兜里掏出口哨,用力吹起来。“嘟嘟嘟”的口哨声将那些沉浸在快乐游戏中的学生赶回教室。

“同学们。安静了。”我望着那些因为课间疯耍而兴奋不已、浑身冒汗,正在用课本扇风,不停交头接耳的学生,不禁皱了皱眉头。

“上课了!”我盯着那些如小鸟般叽叽喳喳的学生,提高了声音。

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在用土坯垫着的简易黑板上,用力写下:吃水不忘挖井人7个大字。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用教鞭指着黑板上的课题领读。

“吃水不忘挖井人。”同学们齐声诵读。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微笑着问。

同学们茫然地盯着我。

“我们是不是都吃村里的井水?”我启发提问。

“是!”也许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来了精神,用足吃奶的力气高喊,长长的尾音在教室里缭绕。

“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意思就是我们每天从井里取水上来饮用,享受劳动成果,但是不能忘记挖井的人。”我简略解释。

“哦!”他们长长地回应,作恍然大悟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主席帮助乡亲们挖水井,为他们解决吃水问题的课文。”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我领读。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同学们齐声诵读。

我一遍又一遍地教着,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

熟读课文后,我乘机启发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比喻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好处,不忘记它的由来,不忘记当初创造成果的人,一句话,不忘记根本。”

我走下讲台,来到到同学们中间。“就拿老师来说,如果没有父母的培养,没有党和政府恢复高考,我就不能考上师范校,也就没有机会成为你们的老师,所以,我要感谢父母,感谢党和政府。”我进一步启发大家。

“老师,我知道了。”一只只小手举起来,“我能吃饱饭,穿上新衣服,也要感谢父母。”

“我家买了电视机、沙发,也要感谢父母。”

同学们纷纷回答。

“大家的回答都很对。但是,”我回到讲台前,“前几年你们能够吃饱饭,家里有电视机、沙发吗?”

“没有!”同学们低下头,小声回答。

“所以,”我略显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包产到户的好政策,我们就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感谢党和政府。”

2021年3月25日。

昨天,我拿到了退休证,今天是我最后一次走上讲台。从明天开始,我40年的教师生涯就要结束了。

我走进教室,心情有点激动。我打开电脑、调出课件,投放到电子白板上。

考虑到本课内容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我首先用幻灯片对毛主席进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为了让大家理解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把画面定格在乡亲们为了吃水,挑着担子,来回走上很远的路,才能担回水的场景。画面是神奇的,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开始嬉笑的表情没有了,脸上的表情变了。

“同学们,乡亲们为了吃水苦不苦、累不累?”

“苦--累--”,同学们齐声回答。

我又调出一张画面:一个不大的水塘,杂草丛生,池水污浊。

“这样的水脏不脏,能不能吃?”我启发提问。

“脏--不能吃!”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样的脏水当然不能吃。”我播放课件视频,同学们聚精会神地观看。

“毛主席太好了,乡亲们太苦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感慨。

“老师,他们为什么不用自来水呢?”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小朋友举手发问,“我家用自来水,只要拧一拧龙头就行了,多方便呀!”

我因势利导,“那时候条件艰苦,连饭都吃不饱,哪有自来水?”

我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你们的好生活是谁带来的?”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来的。”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

“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好生活又是谁带来的?”我继续提问。

“这--?”同学们茫然了。

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大家的好生活都是毛主席、共产党、人民政府带来的。所以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想到明天就要离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我的情绪有点激动。我对大家说:“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怀吧!”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

后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红色故事,是培养学生“红色基因”,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教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让祖国的下一代结缘“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的红色理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西昌市川兴小学:高立祥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镇焦家村6组6号

电话:13458770086

作者简介:高立祥,退休小学教师,西昌市、凉山州两级作协会员,发表作品400余篇40余万字。

结缘的文章3:茶,让心灵回家

文/彼岸蒹葭

我与茶结缘久矣。小时候,我常常蹭父亲的茶喝。他是个老茶客,口味重,有个专用的搪瓷茶盅,很大,茶叶放得多,喝起来很浓,又涩又苦,像喝中药,但是,很解渴。

真正喝茶是在三十岁后。人世变故,有一段时间常常失眠。漫长漆黑的夜里,睡意全无,索性披衣起床。捧住一杯新沏的绿茶,突然对茶的美好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一杯茶像一汪净水,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一撮茶叶如一群小鱼,浅翔于水,与你对视,安慰你,倾听你,也向你讲述它的故事。

从此,再放不下手中的茶杯。一次次,烧水、温杯、投茶、注水、出汤……茶在沸水中复活,茶色、茶香、茶味,美好的境界次第呈现。最奇妙的是,在品饮中,饮者的心逐渐沉静下来——这是一种超越,还是另一种抵达?人生最难得是静。《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一杯茶汤观身心,茶汤里投影出的,其实是饮者的心。很多时候,人总是习惯于从外部世界寻求答案,以期说服自己,但往往无功而返。这时,通过一盏茶汤反观内心,我们会发现:如果一个人内心混乱,茶汤自然焦躁寡味;如果内心清净祥和,茶汤自然芬芳香甜。品茶实为品心。

喝茶,是让心灵回家。修行的法门八万四千,这难道不是其中的方便法门?

结缘的文章4:围棋伴我成长

文/展开

与围棋结缘,缘于妈妈的自作主张。可如今,它却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成了我成长大道上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记得我八岁那年,妈妈帮我去少年宫报了围棋学习班。说实话,妈妈这种做法让我很反感,她根本就没有考虑我内心的感受,可是我又没办法拒绝,谁叫她是我妈妈呢。

开始学习围棋时,我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想法,反正就是几颗棋子,应付一下好了。可能真是跟围棋有缘,我胡乱下下居然十回有八回赢。老师觉得我很有天赋,帮我找了个已经获得一段的对手下围棋。

开始下棋了,首先对方让我吃了几颗棋子。我心里想,一个一段对手,连我都下不过。我正在窃喜时,突然对方下了一步好棋,扭转了局势,天哪,居然通吃。就这么一步棋,把我打得落花流水,使我满盘皆输。老师对我摇了摇头,满脸严肃地走开了。

事后我想想,都是因为我的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从那时起,我就决定要好好学习。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在与对手无数次的对弈中,我的棋艺突飞猛进。一转眼,就到了我定段的时候了。

那天,我早早地就来到了比赛场地,做好了充分应战的准备,对二段,我是志在必得。定段一共要进行六轮比赛,六轮中如果赢了五局就能升二段。比赛开始了,前面四局有惊无险,我很幸运都赢了。只要赢了第五局,我就稳操胜券了。可天有不测风云,在稳占上风的情形下,因为我下错了一颗棋,结果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反而被对方占了上风,结果我输了。

回想整个学围棋的过程,我突然明白,成长不是和下围棋一样吗?既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山路。但只要你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努力一把,不就走过了吗?围棋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更加坦然地面对成长!

让“千古无重局”的围棋陪伴着我成长,去构造一盘属于我自己的人生棋局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