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散文

请欣赏书房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书房的散文1:读书的滋味

文/朱文杰

夜晚,在书房的阳台上,抬头遥望明月。忽然想起清代读书人张潮那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

读书如尘世变幻,点滴之间夺我心。

当我翻开那些十几年前在旧书店、地摊上得来,那些已经出版了近半个世纪的书时,总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温情。夜灯下亲近这些书,过去的生命信息依然存留于书页之间,不忍舍弃。看着书页上的印记,努力去回味那一段段韶光,以及青春时期的冲动和梦想,美好的记忆都留在了书中。

“书为何味?”——“百味”!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去读,不同时间去读,会品出不同的味道。就拿《红楼梦》说吧,我曾为“宝黛”之间既甜蜜凄美,又痛苦悲壮的爱情而流下同情之泪,也曾责怪那个弱不禁风的病小姐,怎么那么不争气呢?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顾影自怜,患得患失,气量狭小,怎么能赢得幸福?二十多年间,反复地阅读使我不断品味着“宝黛”之间甜蜜的爱、“风姐”刺鼻的辛辣、“树倒猢狲散”的凄苦、“外强中空”的贾府的辛酸……红楼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各有各的故事,每读一次,体会变一次,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书中的百味人生吧。

百样的书,百样的味。涵泳咀嚼,乐而忘返。

喜欢在书中品读那些小事、乐事、奇事,品味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喜欢在书中品读唐诗、宋词、元曲,品味民族艺术瑰宝的篇章,总感到浓浓的书香之气;喜欢品读诗歌、散文、童话,品味行文的简洁明快、洒脱飘逸、乐观风趣。

在享受阅读之乐时,我也感受到了读书的艰辛。当我捧起书本,就意味着告别休闲娱乐,当别人已酣然入睡,我还在伴灯苦读。圈画、摘抄、咀嚼……在思维体操中,也常会有种无法名状的疲惫,想放弃又想坚持。不过,当我在阅读中与作者达成了某种契合时,就会有无法言说的愉悦。也许,这才是读书的真滋味!

读书的滋味,或浓或淡,或甜或酸,或喜或悲……品书如品茶,工序细而不繁,要细品慢品。品茶时:第一口为之“润喉”,第二口为之“留香”,第三口为之“随意”。品好书也一样。要反复诵读,每读一次都能得到一次升华,每一次的感觉也都不同。书与茶之别就在于,杯中的茶越品越淡,而手中的书则愈品愈浓。

书房的散文2:树为芳邻

文/马亚伟

我的书房对面,有一棵树,我称它一树芳邻。这是一棵中年的树,挺拔健壮,正值生命的旺季,春夏之际,满树勃勃生机喷薄而出,我的窗前一片波澜壮阔的绿海。我写字累了的时候,用绿色润泽眼睛,觉得每一片叶子上,都有绿色的希望在萌动。

草木有心,树一直与人相依相伴,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我相信树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也会经历岁月中的悲欢离合。树,又总是以智者的姿态,静观世事变迁,冷眼看岁月流转,我自岿然不动。

人们总喜欢说“生命之树”,希望生命像树一样葳蕤茂盛,经得起风雨来侵。人们还说希望之树,爱情之树,树代表着生机和永恒。

没有什么比树更为寓意丰富吧。我们中国人,浪漫温情,赋予月亮以一缕乡愁,赋予红豆以一片相思,让白云生出一双翅膀,让东风成为多情的信使。那么树呢,我们常说,落叶归根,树代表着故土难离。“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人以树为寄托。我们把故乡叫做“桑梓”,走得再远,也会像诗人纪弦一样,珍藏一枚故乡的树叶。诗人说故乡的槐树叶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片,把它夹在古老的诗集里,上面沾着故国的泥土,朦胧中,他睡在一片槐花香里。

树,代表着坚忍不拔,我们常常会和孩子一起植下一棵树,告诉他,要和树一起长大,要像树一样经得起风霜雨雪。树,还代表着团结,独木不成林,我们希望树树相连,成为茂盛的森林。有树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家。树还代表着脚踏实地,代表着气节高尚……树,是我们心中的图腾,寄予了太多的期望和感情。

自古爱树者都是品性高洁之人。陶渊明在宅边植上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诗人杜甫,安史之乱后来到四川成都,在他的草堂亲自栽种修剪:“独绕虚斋径,常待小爷柯。幽荫成颇杂,杂木剪还多。”白居易也与树结下不解之缘,他把种植树木花果视为造福百姓的大事,还每天带着书童修渠、培土、灌溉,以种树为乐。并以诗咏事:“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柳宗元有“柳痴”的称号,“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爱柳树爱到痴了。我相信,今天的爱树之人更多。

有什么比抬眼就看到满世界的树更为幸福的事?树为芳邻,你与树两两相看,将会收获满心幸福。

书房的散文3:我的小书房——琢玉轩

文/吴函

《三字经》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不仅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的小书房“琢玉轩”取名的来源。

我的“琢玉轩”虽然不大,但室内整齐、明亮。步入书房,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位于西北角的大书橱了。书橱共四层,最上面的一层摆着我的储蓄罐和小闹钟,其他三层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有哥哥喜欢的地理历史杂志,有妈妈经常翻阅的医疗保健书,还有我喜欢的少儿读物、世界名着和漫画书等,可谓是应有尽有!就连偶尔来我家玩的同学看到我的书橱,都会惊叹一番,羡慕不已。

与书柜相连的是我的书桌,它像我的小伙伴一样,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陪伴我左右。书桌中间放置了我的眼保姆——护眼灯,右边摆着一个我亲手制作的笔筒。书桌的对面挂着一幅字画,这是我5岁生日的时候妈妈送我的,上面写着“天道酬勤”四个字。妈妈告诉我天道酬勤的意思是“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从那以后,每当我读书开小差、抬头张望时就看到它,也就想起妈妈对我的寄望,于是就不断地提醒自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激励着我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更让我明白了现在的付出未必一定能立马收到回报,但只要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感谢你,琢玉轩,是你让我开阔了视野!

感谢你,琢玉轩,是你让我增长了知识!

感谢你,琢玉轩,是你见证了我的成长!

书房的散文4:书房夜话

文/许培良

我爱读书,尤其是在夜晚。祛除白昼的喧哗与纷扰,静悄悄的,独自在书房,与书相伴,幸福无比。

静谧的夜晚,捧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名家会心而谈,纵横几千年,穿越数万里,心海徜徉。

我的书房不大也不豪华,一间普通的民房改造而成。依据空间大小,定做的书橱也适得其中,书橱虽简朴,风格却独具。

书房是我心灵的栖息地,也是我精神之天堂。那日积月累荟萃的每一本书,都包含一个个心酸或动人的故事。

难忘那套《追忆似水年华》,法国普鲁斯特的。去县城购买时,正逢天穹细雨霏霏,只好怀揣于胸口,冒雨而归。

难忘我的专着《读书点亮教育人生》,就是诞生在这斗室书房。那一个个披览书刊的不眠之夜,那舞动键盘的清脆激越之声,迄今仍在脑海耳畔萦绕回响。

我爱书,更爱我的书房。书是我的财富,书房是我精神的故乡。那一道道书脊,犹如一座坚不可摧的长城。坚守在这里,是我一生的梦想。

书房内,不仅有书,还有画与花。画是梵高的《向日葵》,花是自家的迎春花。书香与花香交织,那种享受真是无与伦比。

书房窗户面东而设,每日迎接黎明的曙光。书籍犹如北斗之星,在黑暗中,在泥泞里,指引我前行的方向。书房就是一个光亮的世界。

与书房厮守,人永远都不会老,无论人到中年,还是人至耄耋。书籍让我忘却鬓额的苍白,永远葆有似火之激情。

与书籍同呼吸,与书房共存亡。倘若我的生命即将枯萎,我一定会携着它们,向另一个世界飞去!

书房的散文5:大师的书房

文/荆墨

书房、书室或书斋,都蕴涵着一种文人的情致,飘逸着一种古韵犹存的典雅。书房是蕴含着读书人的情致,是读书人的心灵家园。在书房里,他们或以文明志,或以文寄情,或以文自勉。而大师们的书房,则能读出一种心境,一种文化的味道。

鲁迅先生的书房十分整洁,井然有序,由此可知他是一个严肃细致的人。上世纪20年代,他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他认为这诨号有杀机和可死之道,“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的所在,因此,他把其寓居北京西三条胡同的书房,取名为“绿林书屋”,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他这个书房的藏书有一万多册,线装古籍占了很大的比例,另外还有八十多部完整的丛书。鲁迅藏书的主渠道,是他自己购买的,还有一部分藏书是托朋友购买。而这样的书房设置,也显示了鲁迅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处世风范。

周作人先生在北京八道湾的书房,原名苦雨斋,后改为苦茶庵,不离苦的味道。书房占据了里院上房三间,两明一暗。里面一间是周作人读书写作之处,偶然也延客品茗,几净窗明,一尘不染。书桌上文房四宝井然有致。外面两间像是书库,约有十个八个书架立在中间,图书中西兼备。这么好的书房,周作人却很少向来客展示。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自己的书房不可给人家看见,因为这是危险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他解释:“一个人做文章,说好听话,都并不难,只一看他读的书,至少便掂出一点斤两来了。”

闻一多先生的书房,和他的书桌一样,充实、有趣而乱。他的书全是中文书,而且几乎全是线装书。在青岛的时候,他仿效青岛大学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的办法,给成套的中文书装制蓝布面,用白粉写上宋体字的书名,直立在书架上。这样的装备应该是很整齐可观,但是主人要作考证,东一部西一部的图书便要从书架上取下来参加獭祭的行列了,其结果是短榻上、地板上。唯一的一把木根雕制的太师椅上,全都是书。那把太师椅玲珑帮硬,可以入画,不宜坐人,其实亦不宜于堆书,却是他书斋中最惹眼的一个点缀。

季羡林先生的书房非常大,大小房间,加上过厅、厨房,还有封闭起来的阳台,大大小小,共有八个单元。册数没有人真正统计过,他自己说总有几万册吧,有人估计大概有六万多册。在北大教授中,“藏书状元”他是当之无愧的。在梵文和西文书籍中,他有些书是堪称海内孤本的。所以他虽然不以藏书家自命,但坐拥如此大的书城,心里总不免有沾沾自喜之情。

在这些大师心中,书房所承载的,与其说是读书人的梦想,倒不如说是,在书房里一角,寄托了书房主人的种种生活状态的投射。现在,书房成了都市人重建精神的巢穴,在重返书房之路上,它让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柢。

书房的散文6:书过留痕

文/廖华玲

周日整理书房,把有些凌乱的书籍摆放整齐。顺手抽出一本,封面有些陈旧,但思绪仍飘飞在散发着淡淡墨香味的字里行间。

书页在指间滑过,仿佛许多日子就在书海的遨游中流逝。书香留痕,看着那道道的折痕,那熟悉的字迹,那斑斑的油渍,历历的情感和书中人物共度喜怒哀乐……

书中的折痕,表明我曾经在上面作过一个标志,后来,又打开抚平,但折痕却留下了。每每看到好的文章,好的句子时,总舍不得放下,反复的看,默念,感动之处,随手便在这页的右上角轻轻的折一下,以便随时能翻阅到。不是说我不爱惜书,而是让这折痕记录我每次心情的泊岸。看着这些深浅不一的折痕,想象每次在书中畅游时的搁浅,有些情景还是依旧,回味无穷。为此,我很怀念那个不用书签的年代。

我爱看书,也写些文字。也许是日常写惯了手,读书时总不忘拿着笔,对于一些见解独到,文字清新隽永的句子,总是随手工整划下,仔细体味揣摩,领会其中的精髓。若是读到了动情之处,更是要在旁边的空白处乱涂些当时的心得或作一番评论。读完全文,会用寥寥数语记述于文末,算是对文章的总结。带着自己的思索去阅读,或喜悦、或悲伤、或感动,心境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而起伏。

有时工作繁忙,我只好趁吃饭的时间阅读。书中优美的文笔,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时而将我带进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时而又将我推向险象环生的恶境……波澜壮阔的描绘和精致细腻的刻画交替出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于是,口中的饭菜忘记了咀嚼吞咽,手中夹菜的筷子滞留在空中,油渍也自然而然的滴在了书上。母亲对此颇有微词,说糟蹋了好好的一本书,但我却觉得品味了一桌精神上的盛宴,值得。

书过要留痕,读过要留迹,那亲切的痕迹犹如齿印,是我“啃”书的印记。经常地翻开审视,可以滋润自己的情感,看清自己的心路历程,或多或少,都会有所领悟。

书房的散文7:书房里的古陶

文/裸穗

书房对文人来说是一块心灵栖居之地。无论拥有多大装书的房子,或许它仅仅是一个书库而已。

每日夜晚,我常沉浸在书桌,一抬眉,就能瞥见木架上大大小小的古陶,跟如众的书籍相伴,像哲人一样站立,轻蒙时光的灰尘,古陶也就是书了,虽然无字无语,却令我百读不厌、深迷其中。

我生活的土地古老而神奇,是“始画八卦”、肇启文明的伏羲氏和“炼石补天”的女娲氏的诞生之地,葫芦河南岸支流的成纪水谷地上,至令流传着伏羲、女娲黄土捏人的神话。人们最早修梯田时,经常会挖出一个“红泥罐”,便顺手抛在路边,或者干脆用铁锨“啪啪”拍碎,听一听响动。因为他们太苦太寂寞了,眼下横卧的是没完没了的坡地,抬头望见的是黄土群山之外的茫茫荒丘。

过去的旧日子犹如一部灾难史,人熬活下来就已是奇迹了,哪能顾得上多想脱离生存之外的其他事情。这些要么底尖颈长口小,要么肚圆体大出奇的陶罐,就在物质万分匮乏的年代,它的实用性已被历史斑斑剥落,作鸡食器具都不好使,所以更没有人抱回家用。

其实它们个个都是生命之陶,先民们的生命史就是一部陶罐史。用陶罐汲水、盛装食物、保存火种、烧煮熟食……传递着文明的智慧,人类才一代一代繁衍下去。彩陶绘有美妙绝伦的线条,神秘、沉旬,像射穿远古的箭镞,把历史之书装订在大地之腹。

但毕竟一个“肇启文明”的时代又会来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好时代和一群穿制服的公家人一起来了。他们的坐骑,一辆绿色吉普车,在田野作业地的阳光下像一只美丽的甲壳虫,闪现出了人类精神的春天。

圈白线、小心去挖,用薄铲、猎毛刷,露出弧形,丝绸包裹……记录、拍摄、确认、上报、批复。工作程序像一条链子,终于牵出来高家沟、刘家台、窦家坪、番子坪、党家塬、柴家沟门、郭家塬、党家遗迹。这时可以仰天长吁一口气了。在众多出土器物中有陶罐、陶瓶、陶钵、陶鬲。多为素面细泥红陶、篮纹红陶、绳纹夹砂灰陶以及各种纹饰的彩陶,系新石器时代庙底沟、寺洼、马家窑文化。还有许多石器、玉器,系青铜器时代齐家文化……成纪大地,瞬间变得无比神圣。

古陶是一部部无字神书,是人类的遗珍。作为一个热烈的爱陶者,书房因陶而灿,我因喜而幽思万端。每只陶罐如同装满了远古时光的容器。大者如瓮,小者如拳。细也罢,粗也好,纳一屋,看去憨憨笨笨,或精精巧巧。读陶,我读到了陶罐里隐去的黄河水,也读到了远古时光的余温以及先人隆起的胸肌就是现在的黄土。红陶赤如谷子、高粱之气。静坐片刻,仿佛就有一群裹着兽皮的先民与我一起在夏天的麦田拥抱。

书房的散文8:草色入帘青

文/王霞

书房的飘窗,阔大而明亮。常常手握一杯暖茶,盘坐在此,看帘外四时之景的千变万化,悠然而神飞。

先不说二月梅红,三月桃艳,也不提石榴似火,桂子香溢,各随时令变幻,有一种颜色,在这种种之上,永恒相伴。

“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没错,我就是这样觉得,要有这样一个秩序:最是一年春好处,那草色淡淡,映入眼帘,给春天的世界涂上一层充满生机的底色。

于是,一切都在这浅淡柔和的新绿上,一日日生动起来。先是鹅黄色的迎春,一朵、两朵,直至成串,然后成片成片地铺展开来,金灿灿的那么温暖。

随着这草色渐渐清晰,迎春退场,樱花、海棠、蔷薇等等一干花儿们又开始热烈起来。可是不管她们是如何的姹紫嫣红,总归离不了那青青草色的陪衬。也只有在这清净的底色上,她们才美得绚烂。

花开花落一个春。当所有的灿烂随春风远去时,那草色渐浓,浓成一片化不开的碧,从窗外的草坪一直延伸进窗口,再由眼入心。直把个被尘世烟火熏染得沧桑不堪的心,洗得通透而轻灵。

书房的散文9:我的“小天地”

文/李冰

书房,是我的“小天地”。这里是我最爱,最常来的地方。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我喜欢看的书,我喜欢的小床,还有我喜欢的书桌和椅子……

我的书房坐东朝西,进入我家,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房间,便是我的书房了。

一扇门敞开着,我的“小天地”就在里边了。沿着木门向里走,一股浓浓的书香味儿便扑鼻而来。南面,是我那漂亮而又舒适的小床。小床右面的小柜子上,我的小闹钟在那儿安静地休息着。这个蓝色的小闹钟,是爸爸出差时特地给我带回来的礼物。因为我爱蓝色,所以爸爸就送了我一个蓝色的小闹钟。每天早晨,它都会以饱满的精神,为我早点儿起床做出巨大的贡献。“叮铃铃……”当然,我也让它每天都一尘不染,闪烁着亮丽的光泽。床后那白白的墙上,贴着一张中国地图。这张图让我了解到了祖国各省的基本位置和地形,也让我知道了祖国各省的名称和文化。

再往北走,就是我的小书桌,这里总是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文具、书籍。书桌的主人——我很爱干净,经常用毛巾给它“洗澡”。书桌上还摆放着一盏台灯,它是一只可爱的小企鹅。从我开始读小学的那年起,它便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屈指数来,它已经5岁了。每天放学回家,它都张开嘴巴,打开那明亮的灯,为正在做作业的我,献出它的微薄之力,让我在明亮的环境下“工作”。小企鹅身上很干净,在阳关下,露出了它那漂亮的小身躯。

再朝西走,便是那些让我增长见识的书籍兄弟们的家——书柜。书柜里有许多我爱看的书,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伊索寓言》《西游记》……太多太多的书,让我从小就学到了不少知识。

这就是我的书房,我的“小天地”。我喜欢我那干净、整洁的“小天地”。

书房的散文10:最爱书房

文/江雪

小时候爱读书,最渴望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小书房,安静、温馨、书香味十足。但那时候住房紧张,拥有书房,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梦想。

村里的李爷爷是位退休教师,有一间宽敞明亮的书房,里面窗明几净,藏书丰富。李爷爷时常戴着老花镜,坐在椅子上,手持一本厚厚的书,聚精会神地看着,室内书香萦绕,文化氛围浓厚。

很多时候,我会来到李爷爷的书屋,捧一本心爱的书静静地读着。我感觉每本书都是神圣的,值得珍惜不容亵渎的。每次去,我都会洗干净手,小心翼翼地翻看,生怕弄皱弄折了书页。看我仔细阅读,爱护书本,爷爷很是喜欢,看我读书一副心无旁骛如痴如狂的样子,李爷爷更是欣赏喜爱,不由赞道:真是个好孩子,这么爱读书,长大了一定文化好,有出息。每次去李爷爷那个神奇的书屋,我都觉得受益匪浅,学到了书里的许多知识,懂得更多了,对书籍更为渴望,能够拥有一间属于自己书房的愿望更加强烈。

因为房屋有限,上学的日子,父亲为我准备了几个大箱子放书本,我把一本本书籍整整齐齐排列在箱子内,放置在床下,有时间,就拿出一本细细读着。书本、课本日益增多,太占据空间,不得已,毕业后忍痛卖掉了一些。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有一间书屋,带着我心爱的书搬新家。

后来的日子,因为居无定所,而又极爱读书,那些精心挑选的书籍被我携带得七零八落,老家的,身边的,沙发上的,床头的,比比皆是。我不讲究吃穿,只盼望那些伴我左右的书本能够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能够分门别类地储存。

工作几年后,终于如愿以偿有了新家,有了一间小小的书房,购置了书橱和简单的座椅后,这么多年一直跟着我辗转的书入住进来,我擦拭分类,摆放仔细,每天在闲暇的时间留恋其间,善待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就像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每天看看这些书本,清除灰尘,使它们纤尘不染,整洁一新。

沏一杯清茗,走入书房,茶香伴着书香在室内袅袅升腾弥漫,神清气爽。书籍,给我力量和信心,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走入书的世界,享受别样的人生。读诗集,读小说,看散文选,阅读各式各样的书。夏日,读书到深夜,冬日,在书房内听寒风呼啸雨打窗棂雪花簌簌飘飞。小小的书房,安静的一隅,是我精神的乐园。

周末的午后,远离一切纷扰和喧嚣,驿动的心渐渐沉淀。独坐书房,一册在手,我是那么满足和知足。能够有一间书屋,一个书橱,与书籍相伴,在书海畅游,是多么美好快乐的事呀!我爱书房,珍惜在书房读书的每分每秒,书房读书,是我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