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演讲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演讲文章1:三分钟演讲
文/荷叶
一次,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应邀到北京一家培训机构开办的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做一次三分钟的演讲。
演讲开始了。李彦宏打开台上的电脑,拿出一张磁盘,扬在手中让大家看了看,然后插进了磁盘槽中,说:“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请大家看我身后的大屏幕。”
可是,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红色的大叉,接着出现一行字:无法运行指定的程序。安静的现场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李彦宏并不慌张,他关闭了电脑,镇定自若地从脚边的一个黑皮袋里拿出一台手提电脑说:“幸好我带来了手提电脑。烦请工作人员帮我把线接好。”待工作人员接好线后,他打开手提电脑,将磁盘插进磁盘槽中。可是大屏幕显示的全部是乱码。这时,台下闹哄哄的,骚动更大,还有很多人发出了笑声。
李彦宏也笑了,说:“真是世事难以预料啊,没想到我做的两手准备都出了问题。不过我还有第三种准备。”说完,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U盘,插进手提电脑的接口,大屏幕上立刻显现一行红色的大字:人的自信与成功。李彦宏转身指着大屏幕说:“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其实,前面的两次失误是李彦宏特意策划,这也是他演讲中的一部分:用行动代替语言。
最后李彦宏扫视了一下全场,说:“我今天的演进就一句话:人的自信来源于多重准备,当你第一个准备无效时,你可以快速地找到第二种、第三种,甚至更多的应对办法,你就能够成功!”
台下掌声雷动。
演讲文章2:人生的趣味
文/陈大新
我年轻的时候参加演讲比赛,写了一篇演讲词,叫《寻求完美》,后来穿过了一些岁月的树林,才知道完美是不必寻求的,因为完美不在人间,而且凡一个或一件事假如真的达于完美了,也就无趣了。
幼童总让人觉得可爱,是因为小孩子稚拙得有趣。任何动物幼小时都让人爱怜。若交朋友,和老于世故的人在一起,是难有乐趣的。中国古时候的艺术家都懂得拙朴的审美价值。大凡艺术品,神似就好,一到酷似就匠气十足了。日本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也以为天衣无缝不如鹑衣百结。他说:“因为路上有失策,有为难,所以旅行才有趣。正在不如意这处所,有着称为‘人生’这长旅的兴味的。”这话乍听起来会令人不解,难道人生一帆风顺不好么?我们不都是如此相互祝愿的吗?其实细想,厨川白村是对的,什么都很容易,什么都顺利,人生的兴味又何在呢?
莫泊桑的《项链》里罗瓦赛尔夫人因为弄丢了借来的一串钻石项链,改变了她的人生,原本是小职员的夫人,体验了底层劳动妇女的生活况味,虽说命运弄人,但挫折也把罗瓦赛尔夫人从无聊的生活中拽了出来。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为了一件事情的奋斗,哪怕是为了养家糊口所做的努力,从中迸发出来的活力、生机,都是中产阶级人士身上所稀缺的。
希望着人生有些趣味的人们,是不必计较功名的,假如我们离成功一步之遥而功亏一篑,假如我们受到了一些委屈,失去了一些机会,与人生的趣味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的趣味在于走出世俗成败的怪圈,达于精神享受的乐园,这需要我们将自己看成是人生的主宰,而不是命运在主宰我们。是我们意识人生中还有一件该去完成的任务,需要为此去努力。这期间就产生了许多的趣味,这趣味就在许多的悲欢离合之中。
鲁迅在《壁下译丛》的“小引”中说:“我是向来不想译世界上已有定评的杰作,附以不朽的,倘读者从这本书中,于介绍文字得一点参考,于主张文字得一点领会,心愿就十分满足了。”鲁迅这样一位给人一种战斗姿态的人生,其实也是很讲情趣的,他不仅收古玩,懂得木刻艺术,还喜欢看电影,喝酒也必要喝到“陶然”。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叙陈正甫会心集》里说:“世人所难得者趣也。”他将世人分为四类:玩世、出世、谐世和适世。而崇尚情趣的人生,也就是“适世”者了。如果谐世做不来,出世做不到,玩世做不了,又何妨做个“适世”者呢?当然,做有情趣的人也还是要努力才行的,那么就算这努力是个“笑话”吧,仍求一个有趣,心愿总可以十分满足了。
演讲文章3:舞台朗诵的思考
文/王群
朗诵与演讲一样,是社会上最红火的有声言语活动,但面对当下舞台朗诵的某些现状,却让我多了一份思考。
或许是杞人忧天,但我确确实实从这热闹的背后发现了些许危机。首先,我觉得在当下“娱乐至死”的文化背景下,舞台朗诵的生存处境让人堪忧。其既不可能像国之精粹京昆那样成为保护性文化;又不可能像充满娱乐性元素的相声、脱口秀那样受到万众的喜爱。再则,众所周知,声乐、舞蹈、影视、戏剧的创作都必须以歌词、歌曲、剧本为基础,换而言之,歌词、歌曲、剧本都是特意为声乐、舞蹈、影视、戏剧这些艺术样式而创作的,而舞台朗诵却少有这样的待遇,独立性或被动性便可想而知。它本身的先天不足,必然导致在如今的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下朗诵本身的缺陷与不足。纵观当下的舞台朗诵可说是“百花齐放”“流派纷呈”。目前舞台朗诵的问题,基本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组对立的表现:
从声音来看:有“播诵派”与“狮吼派”之分。前者朗诵时声音如同播音,音量从不放大,太温、太文、太稳,缺乏应有的情感张力,感染力不足;后者则朗诵时声音如同吵架,音量大如雷霆,“振聋发聩”。
从语言来看:有“体验派”与“表现派”之分。前者朗诵时比较注重对作品的内心体现,但往往是自我陶醉,表现力不够;后者则只注重语言外部技巧,但显得内心依据不足。
从动作来看:有“处子派”与“脱兔派”之分。前者朗诵时几乎原地不动,既无太多表情,又无任何辅助性的动作,或者有动作却很勉强、缺少美感,过分依赖语言和声音,忽略了朗诵态势语言的辅助作用;后者则表情过于夸张,满台舞动,大大减弱了朗诵应有的审美功能。
危机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从中找出一条出路。其实这些年的朗诵活动中,我们的朗诵者一直从内容和形式进行着积极探索。
许多朗诵活动的组织者和朗诵者,在朗诵会作品的选择时,除了考虑经典性、鼓动性以外,也多在考虑多样性。一台朗诵节目,主题未变,但都在尽量避免一个基调、一种风格,做到了“和而不同”,丰富了朗诵的作品。
除了选择适当的、多样的朗诵作品以外,在形态上也发生了变化,一改以往只是走马灯似的轮流换桩直立朗诵。比如有的朗诵者采用了“戏剧化”的处理方式。所谓“戏剧化”一是指“台词化”,就是将有些作品的语言处理为“台词”,将作品中的语言以“说”的方式诵出,很是鲜活;二是指“角色化”,就是将自己设想成作品中的某个角色,甚至彼此设定为一定的人物关系,采用对白来朗诵,很是生动;三是指“情景化”,就是设定了规定情景,甚至调动了灯光、布景、音效、化妆来辅助朗诵,很是精彩。
当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戏剧化”处理的,更不能形式大于内容,甚至于出现画蛇添足的现象。另外,“戏剧化”的处理一定不能破坏作品原本的意脉和韵律,更不能将其碎片化。
变换形式的做法还很多,总而言之,舞台朗诵的变革已迫在眉睫,亟不可待。
演讲文章4:支柱
文/张丽钧
朋友玉江发来刘冰的一个精彩演讲视频,是讲非洲植物的。
在讲到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如何自保时,刘冰举出了金合欢树的例子。
他说,非洲的稀树草原上生长的金合欢树,与我们常见的合欢树是“亲戚”。在干旱少雨的非洲,它们要长成一棵树,本就千难万难,还要时刻提防成为食草动物的腹中餐。
为了让自己在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金合欢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自我矮化,减少养分消耗;二是浑身长刺,确保自己这盘菜难以下咽。
天天跟合欢树打照面的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刺猬合欢”,不由惊叫连连。
我想到了海参。
海参通体是刺,但它的刺却柔软至极,不具备丝毫御敌功能。我一度认为,海参,简直活成了海洋深处的一截“黑香肠”。
直到在海边听捞海参的老渔民讲了海参有多“不好惹”,我才彻底改变了对这截“黑香肠”的看法。
原来,海参在遭遇强敌时,会将全部内脏喷射出去!强敌误以为眼前这个小东西瞬间土崩瓦解了,便欣然吞食了海参内脏,心满意足地游走了。
舍弃了内脏的“空壳海参”大难不死,两天之后,一副全新的内脏便在它的体内完美生成。
面对“刺猬合欢”,面对“空壳海参”,我不知该说什么。早年为学生布置过的一个作文题目此刻清晰地跳到眼前——
另一个生命,是我最大的支柱。
演讲文章5:一次演讲比赛会
文/河豚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鞍山冶金运输学校各个班级都在进行操办和举行“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会。
早上,一上学,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一种青春勃发的气息,这一天,是青年人的节日,我们都正值年轻,那种豪放的激情无比言表。我们都按部就班的来到教室,教室黑板上写着“庆祝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会。”我们一进入教室,一看到这几个大字,心里就涌动着一种青春豪放的激情,仿佛今天是不比往常,那心里火热澎湃的激情,将在这一天迸发而出。
我们班是在早上7:30分正式举行这场比赛的,主持人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李香。她这个人组织能力很强,但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看人下菜碟,也可以说特会来事。她站在讲台上,那流利的台词,让她背得滚瓜乱熟,讲话时,也没有卡壳,我们听完她的讲话,她开始一个一个叫着名字上台演讲。首先她叫道名字是我班的班长李军,他演讲的题目是:“纪念五四青年节,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当他演讲完之后,紧接着她一个又一个的叫着名字上台演讲,她叫到名字的,大部分都是和她关系好的人,而我们这些被遗忘角落的人,想登台演讲的机会都没有。就在她基本都要叫道最后几名时,她都没有叫到我,因为我不能引起她的注意。此时,我的心里就别提是多么想登台演讲,可是她就是不给我机会,最可恨的是,她在叫我身旁李东去演讲,李东对她说:
“你叫范家坤去演讲,他的稿都写完了。”可是她呢?不屑一顾的看了看我,根本就没有瞧起我,连叫我都没有叫,去叫另一位同学去演讲,而我被一下搁置在那里,冷漠在那里。此时我的心真被象被针刺痛似的,那种无比言状的痛,予以言表,我那时气得全身都在哆嗦,恨不能上前揍她一顿,但我克制住自己,就在那位同学刚演讲完时,还没等她叫别的同学,我就拿着搞,也没有用她叫,就一下跑到台上,摊开稿,就气汹汹的演讲起来,当我刚念完我演讲的题目是:“五四精神烈焰永存,五四事迹光芒闪耀”时,顿时台下响起热烈般的掌声,紧接着我就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气愤,和一种对五四精神的崇拜和向往,在铿锵有力的进行演讲,那时候的我,基本上都脱稿进行演讲,也不知是那来的动力和记忆力,我演讲得几乎没有卡过壳,可是在这中间,大家的掌声不断,在我最后要演讲完时,我的结束语,是用一首诗来结束的,更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好评。也许,这就是我的特长,我在平常的时候,就连念一篇课文都心跳哆嗦。而在她的一气之下,我就什么都忘了,那记忆力就象气势磅礴的海涛一样,势不可挡,脑袋也好使了,记忆力也上来了,嘴也不哆嗦了,是那么的侃侃而谈,演讲得那么流利,就在演讲会完毕以后,我都给大家震住了,说我演讲得最好,稿也写得漂亮。
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会,我悟出一个道理,人不能小看,要懂得怎样去理解人,认识人,尊重人,不要用那轻视的眼光看人,谁都有一定的长处,只要你看他发挥发挥不出来。不要轻视某一个人,要善待你身旁每一个人。
演讲文章6:从一场演讲说开去
文/杨仁明
11月的一天上午,巴山大地阳光灿烂,天蓝如湛。在好友严洪波、袁阳的陪同下,我应邀前往宣汉县大成中学,义务向该校1000多名初中学生作了《学习与成长》的专题讲座。这是我多次在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四川文理学院讲授传统文化之后,笫一次走进中学校园去作励志讲座。
在阳光和微风中,一个小时的操场露天讲座,让我和该校师生实现了阳光下的无缝对接。我不知道自己的演讲是否精彩,但台前的学生们却听得津津有味,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时而爆出欢快的笑声。
我站在台上,台下是端坐整齐的十多岁学生,一千多双孩子清澈澄明的眼睛,一千多张稚气鲜活的脸庞,一千多颗洋溢着快乐与期望的童心,犹如一片含露的茵茵芳草,在阳光和蓝天之下,经典了少年生命的美丽,从我的眼底弥漫开去,生动着这个青春色彩异常浓郁的校园时空。
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的神圣。缘于我相信此时的自己,正神圣地向着未来——孩子们是无可质疑的我们民族和国家以至于这片沃土的未来。他们需要健康成长,他们亦需要健康成长的全部养分。也许,从这一刻开始,我已是他们成长路上,为其输送微量养分中的一员。
这是一件非比寻常的事情。因为我讲的每一句,都可能为他们所记忆,或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我将自己很多成长的小故事,分享给孩子们,他们回报给我开心的笑容。从那开心的笑容里,我真切看到和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
这份纯真是不容亵渎和玷污的。于是,我从文化人的角度,想到了更远的未来。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没有强大的文化,就没有真正强大的民族和国家。文化强大是一切强大的终极基础。因此,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人作为思想的先导、感知的前驱,应是文明大厦的奠基者,文化道义的承载者,文化基因的传递者,更是文明脊梁的守护者。这是文化人应当明白的基本文化责任。
当今文化艺术界有一股猥琐低俗且日益泛滥的世俗之风:相当一部分所谓的文艺大师、文化学者、大学教授、艺术大家等文化精英,凡事讨价还价。谱一支曲、唱一首歌、写一幅字、画一幅画、编一部书、讲一堂课,开价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万或几十万元,这种“以艺沽名、以艺逐利、以艺敛财”的行为,直接催生和助长了文化艺术领域沾满铜臭味的浮躁现象。文化艺术正在失去应有的纯粹,也在失去应有的尊重、尊严和高贵。不是为了艺术而创作,而是为了利益而创作,这是在埋葬文化艺术原本的圣洁,严重亵渎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人格,贬损文化人的自我品质和形象,最终让文化艺术远离“平常百姓家”,形成了全社会有“谈文色变、谈艺心惊”的畸型文化心理。
文化艺术必须根植于社会、根植于生活、根植于普通的社会大众,才会有文艺生存的基本土壤,也才会让文艺者拥有基本的社会价值。否则,文化艺术就会让人“看得见摸不着”,以至于不想看、不愿看,最终走入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尴尬境地。这才是文化艺术真正的悲哀。
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重要标志,更是最重大的基础性工程。因为文化才能承载信念、理想和梦想,才能形成全民族的共识,凝聚全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化认同,是实现所有认同的根本。如何让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就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养分,使其成为民族延续和发展的坚定基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给力。所有文化人应自觉站在前沿,以自己的文化修为和文化实践,去启发、引导、教育青少年,帮助其形成先进的文化思想,的确关系着文化前进、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孩子的成长有赖于教育的系统支撑。当人人都感觉这个时代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时候,所有具有丰富阅历、知识积累、修为有成的文化人,包括常居雅阁、囿于斗室、埋头书案的文艺大师、文艺名家、社会文化学者、公务人员,应当自觉而主动站出来,以“文化公益”的形式,义务走向学校、走进社区、走入企业,既身体力行地传播文化观念、传递文化血脉,又融入生活、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情怀,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文化、培育文化的公众行为和良好氛围。
这应是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引导,但主要应基于文化人的行为自觉。我们应把浮于表面、注重形式、阳春白雪似的文艺展示活动,逐步转化为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深入群众的文艺促进行动,让更多人知晓和参与进来,才能开启全社会崭新的文化气象,生成崭新的文化动力,并真正让文化绽放出更加壮美的瑰丽之花!
但愿这些期望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种现实,而不仅仅只是一场“镜花水月”般的愿景。而今,该是所有文化人携起手来的时候了。
演讲文章7:演讲比赛
文/王馨
“今天,我们来一次演讲比赛,看谁讲得最好!好不好啊?”吴老师对我们讲道。“啊!”大家都吃了一惊,不知道如何是好。可我觉得这样好,因为不用写作文了!
“这次演讲可以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同学们都准备一下吧,大家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没有关系的,如果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就自我介绍吧!讲一两句话也是可以的,毕竟是第一次。”吴老师接着说道。我听后,想:那我就讲刚学的一篇课文吧!
演讲比赛开始了。“谁第一个上呀?”吴老师问道。同学们都互相张望,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来老师让龚沈吉第一个来,她认真地讲着,看上去没有一丝害怕和紧张。她的演讲结束了,那下一个是谁呢?是包铭。呼……还好不是我,我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不一会儿,她的演讲也结束了。接下来不要是我,不要是我,我心里暗暗祈祷着。可……老师还是点到了我的名字。
我的心又重新一紧,脑袋里“轰”的一下都空白了。我紧张地走到大家中间,深呼了一口气,手抓着衣服的一角。看着同学们都盯着我,我真不知道该把眼睛往哪看。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第一次演讲:“大家好,我给大家讲的是我们刚学完的一篇课文,叫《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这是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谢谢大家。”啊,终于结束了,我把两只手摊开,全是汗,吓死我了。后来继续一个接一个的演讲我都没听清楚,心还在不停地狂跳。
终于,大家都演讲完了,我们又对刚才的演讲进行了评价。最后,老师也对这次的演讲比赛进行了评价,说:“这次的演讲比赛还可以,大家回家后写一篇作文记录下来吧!”什么!还是要写作文?不是有了演讲比赛,就不用写作文的吗?不会吧!啊!
演讲文章8:难忘的一次演讲
文/石莉昂
那是一个星期一,阳光依旧灿烂,风和日丽。大课间时,我没有站在队伍里,听老师指挥,而是来到了升旗台下,双手紧握着一张演讲稿。知道为什么吗?相信聪明的你一定猜出来了:今天,是我宣读国旗下的讲话。
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始了,我略带紧张,目不转睛地望着国旗,心里默默鼓励自己:加油,不要紧张,就像在家里读一样,我一定能行。升国旗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淋浴着阳光,徐徐升起。我们全体肃立,向国旗敬礼,唱着庄严的国歌,目光中透着一丝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个个穿着整洁的校服,像昂首挺身而出胸的小士兵一样。
不一会儿,令我紧张而又兴奋的演讲时间到了,而向三千多名学生演讲,是多么震撼人心呀。我欣喜地接过话筒,振振有词地读起演讲稿来:“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觉得自己读得抑扬顿挫,很不错。也许,同学们一定会很高兴吧,也许,他们会小声地议论纷纷,也许,他们会激动万分。而我渐渐觉得不紧张了,每一个音都像一丝丝清泉,从我口中脱口而出;又像一颗颗珍珠,它们串起梦想,如一条小径。读完最后一个字,我深吸一口气,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奔向队伍里。见章老师夸我讲得不错,我更是高兴极了。
人生就是这样,舞台时刻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努力。
演讲文章9:即兴演讲
文/秦聂楠
“丁零零,丁零零”,大家最喜欢的日记指导课开始了!马老师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地说:“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即兴演讲。”马老师提出了两个主题:自信、成为,让同学们再提出一些。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顿时黑板上又出现了一堆的词:环保、人际关系等等。
接下来,马老师的一句话让同学们都愣住了:“我来抽学号,让同学来演讲。”马老师神秘地说要选一个吉利点的数字,他选了18号,王昊亮。可因为他是第一个,所以他可以指定人选,于是他脱口而出:姜旭。姜旭要演讲的是人际关系,他就以刚才王同学指定人选为例,先说一下自己被迫上台的原因,非常像老板对职员训话的样子,我想他可能以后能当上大老板吧。
马老师又要选一个学号:13号,王琦凯,只见他慢吞吞地扭动着胖胖的身子走上讲台,大家心里猜想他选的是什么主题。果然,我猜中了,他选择了环保。
台上的同学们讲得很认真,台下的人也听得入迷。我想:幸亏没有叫到我,我都没想好要讲什么,希望下一次我能把握住这种机会,好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