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文章

请欣赏谷雨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谷雨的文章1: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

文/渐爱萧红

谷雨惊春,正值阳光明媚、春夏交接的好日子,幼儿园里组织孩子们春游。

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也来湖边漫步,昨日酝酿了一夜的春雨终于还是停了下来,连老天爷看到孩子们的到来都要张开他的笑脸哪!

孩子们在林子里雀跃追赶着,笑声生动了整个春天。尽管笑闹,尽管玩耍,但是拍集体照的时候,集体走路的时候,老师还是要求有序排队的。我看见他们小小的人儿两个一排,紧紧挽着的两只小手。

那一瞬间,这两只紧握的小手触动了我的心,心底的那块柔软。

曾几何时,流年的单调慢慢浸染了我的小日子。上班,回家,接送娃,也还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只是这一线里少了点什么。

那些年,我也曾经和你十指相扣,紧紧地挽在一起。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我们的校园坐落在一片蛙虫鸣叫畦径成行的绿田中央,我记得我们的寝室里横竖摆放着可以让我们头依着头的老式板床,我记得学校后面那条两边长满了小白杨的灰蒙蒙的油泥路,泥路向东走的村庄,是我的家,有我的父亲蹒跚着肥胖的身影顶着星星摸着乌漆的田间小路送来热气腾腾的面条。泥路向西再向南,那个有水泥桥的灌溉分支河南,是你干净齐整书香浓郁的家,那里有我打着电筒偷看过的《红楼梦》、《玉娇龙》、《平凡的世界》和一些不知名的青春或武侠小说。那些书都是你当民办教师的母亲收藏的,又悄悄转手给我饶有兴致地读了的。

泥路向东的村庄里,我的老家,老厢房里老式的壁橱上,至今还存有一个老相框,相框里有张老照片,两个肉嘟嘟的小姑娘,嫩的像青葱一样可以掐得出汁来的。一个穿着90年代的花格子夹克,是你,一个穿着90年代的水蓝西装,是我。我们两个依偎在一起,站在金黄黄的油菜田里,盈盈的笑。

哦,那是一段多么纯真的少年友谊!

后来啊后来,我读师范,你学法律;

后来啊后来,我在家乡小城教书,你到大城市闯荡漂泊。

断断续续的几次电话后又断了,若有若无的的几回网聊后也潜水了。

现在,我也漂泊到了你所在的城市。一转眼又过去三年。当我回过神来,想念故乡,思念故人时,却发现又找不到你了。

还好,还好有国,国这些年在外面闯荡江湖自谋生计,经历了难以计数的摸爬滚打,山东、上海、湖南、南京……各地奔波劳作。十年前我亲眼见证了他和一菏泽女孩纠缠的爱情,痛不欲生,没有结局的苦果,耗尽了他青春单薄的口袋。如今,当年的文弱书生早已磨练成了粗壮硬汉,他埋头苦干,能挑能扛,工地上,厂房里,钢筋砖瓦,油漆木工,什么活儿都能接,什么活儿都能做。现在他迎娶了一湖南辣妹子为妻。辣妹子泼辣大胆,不要钱,不要房,不要车,愿意跟他白手起家,一起打拼,相濡以沫过日子。这些年国安静的在我的群里,从没发过声。我也在劳形劳神的日子懒于和老友说话。所以,当我羞涩的发问:你有婷的联系方式吗?

国回我:你终于说话了。

紧跟着又立刻回我:我给你找。

看到这句话,我顿时血脉偾张,泪流满面。“我给你找”,多么亲切的话语,没有距离,没有隔阂,没有陌生感。无需其他任何解释,只在我提出请求的那一刻,他就如早已守候在奈何桥的舵手,等着迷途知返的我。他似接受了神的旨意,早已知晓我对婷的想念。为了这段夙愿,他如圣僧般守候着我,随时准备着渡我过河归岸。

我不知道他打听了多少人。

第二天,就在国向我推荐婷的名片时,婷早已先一步加我:好久不见,一直想联系你的,忘不了少年时期的纯真友情!

这正是我想说的,原来你也是一样的啊!

接下来我才知道,你早已嫁为人妇跟随爱人移居小城,开启了相夫教子的日子。我们简短零碎地聊日子聊孩子,很快,孩子的事又来了,各自又在生活里忙碌起来。

是啊,忘不了少年时期的纯真友情!少年时代的遇见,一晃人生已过而立,当初遇见的美好并没有被时间淡化,消磨,一样亲切质朴的对话,没有距离,没有隔阂,没有陌生感,还是那样的单纯的喜欢,只不过这份喜欢隔着时空化作了遥远的思念。

不一样的路已经把我们隔得很远了,但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那份纯真的美好,永远留存在我们心间。

谷雨的文章2:谷雨清欢

文/青竹小白

春天从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立春,经过雨水的滋润和惊蛰的萌动,走过春分时的繁茂,再淋过红杏开时的一霎清明雨,就到了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谷雨前后一场雨,胜过秀才中了举。谷雨前夜能有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应该是“当春乃发生”、知时节的好雨了。

雨过天愈碧,风来花送香。雨最好能停在晨起,啁啾鸟鸣声声,清新的空气氤氲着淡淡花香,巷口那槐花的香味,在这样的一个早晨被不经意间想起。

知子莫若母,母亲打来了电话。槐花米正是最为丰满莹润的时候,恰逢周末,母亲邀我们一家三口回去品尝她亲手制作的槐花饼。

刚采摘下来的槐花米清水中洗净沥干,与面粉、鸡蛋搅拌均匀后,倾入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便可起锅。盛入白瓷盘中,槐花饼金黄、翠绿、嫩白间,弥漫着槐花淡淡的甜香。

儿时,每当巷口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在层层绿叶中探出洁白如雪的花串时,常常跟在哥哥后面去采槐花。哥哥与小伙伴们爬上粗壮的枝桠,我拎着一只小竹篮在树下仰着脸看着。

“妹啊,接着!”哥哥摘下最洁白最柔嫩的一串后扔给树下的我。哥哥大笑着,牙齿在春光的映衬下如槐花一般晶莹透亮。

拎起一嘟噜的花串,扯掉花瓣,露出里面晶莹的蜜露,伸出舌头一舔,那一点甜香好似绽放在舌尖上的花儿一样在口中漫溢出春的芬芳。性子急些时,便像嗑瓜子一样将那一朵朵槐花米一颗颗地丢入口中,在小伙伴们的欢笑声中,嚼出的,是春天甘甜的味道。

雨前香椿嫩如丝。二伯家院中的两棵香椿树,在春天里冒出的朵朵香椿嫩芽那也是孩子们爱吃的美味。

我和哥哥扛着带有镰刀头的长长竹竿,拎着淘米的笸箩在街道上像阵风一样跑过,直奔街头的二伯家。竹竿探向高高的香椿树树梢,镰刀挥过,红润的香椿嫩芽像朵花一般飘然落下。

热水中焯过的香椿嫩芽挤干水分,切成碎末,倒入蛋液搅拌,油锅中翻炒出香味后便可盛盘,那滋味,便是春天永不磨灭的记忆吧?

春风泛红绿,造化太奇巧。昨朝杨柳花,今日浮萍草。谷雨时节,池塘水面玉屑似的浮萍便开始星星点点地遍布其上。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青青草色中竿竿青竹挺立,枝叶婆娑,舞出一片醉人的春光。

河边的竹林间,在雨后冒出一丛丛的嫩笋,鲜灵水嫩得都能掐出水来,轻轻一掰,那份水灵便轻握手中。

竹笋烧肉,那是足以让人心生感动的家常美味,生活的美好在笋与肉纠缠的浓香中像温水一样在心中缓缓流过,浸漫出一段春光明媚的幸福时光。

槐花的香味在鼻尖流连,家乡平顶山的山脚下采摘的谷雨新茶,也在清汤碧水中洇染出一片人间有味的清欢……

谷雨的文章3:谷雨的意象

文/赵丰

喜欢这两个字的组合。谷为庄稼的总称,雨是水的精灵。地上有谷,上面有水。谷被水滋润,宛若一个女子享受着爱的浇灌、爱的抚摸。

《通纬·孝经援神契》里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雨生百谷,清净明洁。我以为,这八个字是对这个节气最好的注解。

谷雨的意象,在于水。希腊哲人泰勒斯如此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在他看来,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关于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雨这个中心词的,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谷雨有雨棉花肥”等等。一个节气,因了雨的缘故而彰显出灵动。这是何等美好的意象。

《群芳谱》中有这样的句子:“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农谚这样说:“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谷雨前,好种棉”。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我的生命体中离不开茶,品着茶,仿佛就有了写作的灵感。而我喜欢喝的,是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滋味鲜爽,香气怡人。在我的沉思中,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宛若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又像一个雀类的舌头。清明茶为一年中的佳品。不但水中造型好,口感也极舒服。鉴于此,中国茶叶学会等部门于2010年4月20日在杭州举行了“全民饮茶日”启动仪式。

品茶,是谷雨的另种意象。

谷雨的季节,也蕴含着人类生命的意象。这个时节,随着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

在网上看到一首诗:“清阳乘风催时雨。水畔萍生,鸣鸠拂其羽。绿竹在胸田在腹,农人田边初种谷。我欲尽抛闲愁绪。披发轻裘,直上春山路。却恐山间多宿雾,仙家不肯留人住。”这首诗涵盖了谷雨的意象。清阳、春风、水萍、鸣鸠、绿竹、宿雾、农人……这些自然的物体在“催时雨”的作用下,纷纷张扬着自我个性。而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者——人,自然会“抛闲愁绪,披发轻裘,直上春山路。”如此的意象,是何等的逍遥自在,神采飞扬。可是,诗的作者依然没有忘却人世的烦恼。末尾两句:“却恐山间多宿雾,仙家不肯留人住。”看似浪漫,却隐含着无尽的人间愁苦,揭示出人世的真相。心里盛着烦恼的人,抛弃不了功名利禄的诱惑,“仙家”何以留住?

人离不开五谷杂粮,自然界的万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谷雨的意象,就在于它展示出来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节气里,我们点瓜种豆,我们插秧植棉,我们养蚕品茶。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但是你不要忘记自我的养生,不要忘记任何一个美好的季节,都会伴随着人间的疾苦和忧患。

谷雨过后,便是暮春。在春天的尾声里,我们会做着怎样的梦?它的基调应该是暖色的。因为,夏日即将降临。

谷雨的文章4:丁香花丛

文/肖复兴

谷雨那天,我去天坛,没有想到,不是休息日,人居然那样多——大多是去看丁香花的。这时候,西府海棠落了,紫藤花还没开,正是丁香一花独放的时候。

天坛里所有的花,都是这几十年栽的。明朝建天坛是皇家祭天的圣坛,只有松柏,没有一朵花。如今,这一片丁香花丛,有百米之长,成了北京有名的丁香赏花之地,盖过了法源寺曾经网红的丁香花海。

虽然来天坛那么多次,都错过了丁香花开的时节。这是我第一次见天坛丁香怒放的盛景。记忆中,这里的丁香是紫色的,眼前却是一片洁白如雪,看来记忆是不可靠的。如今,不可靠的东西越来越多了。

从南头到北头,穿过丁香花海时,一树树雪白的丁香花映入眼帘,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却是雪花没有的。游人很多,摩肩接踵,都是拍照的,人气旺得胜过祈年殿前。丁香花丛西侧,有一溜长椅。坐在那里的人,大多是拍照累了休息的;或是换装的,换上漂亮的衣服,再去丁香前拍照。转了一遭,我来到这里,看长椅上几乎坐满了人,只有一位老人的旁边是空的。

我坐在他旁边,向他客气地打了个招呼。老人手里捧着一本书看,抬起头冲我点点头,算是回礼,然后,接着低头看书,神情很投入,好像书中有什么迷人的小鹿或仙女,生怕瞬间就会跑走,再也找不到。

我很好奇,问老先生:您看的什么书?

老人没有理我,只是把书的封面抬起来,让我看了一眼,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早些年,商务印书馆出了一套汉译名著,这是其中一本,白色的封面,书名很醒目。封面有些破旧,显得脏兮兮的、风尘仆仆的,显然书有年头了。

老人看见我面露惊讶的神情,似乎有些隐隐的得意,随手翻了翻书页,仿佛显摆一般,让我看看:这可不是一般小说之类的流行读物。我看见书中的字下面,都用密密的红线勾勒了,满满一页,全是红线,像是一道道红丝线,将那一行行的字全部紧紧绑住,不让一个字溜走。

好家伙,叔本华,您够厉害的呀!我禁不住说。

老人这才对我说了句话:你厉害!

我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表扬我对他的赞扬?还是揶揄我居然也知道叔本华?我赶忙说道:我厉害什么呀,还是您厉害!您这是本老书了,老早就看过了,现在还在看,您多厉害呀!

老人浅浅一笑,不再说话,继续埋头看他的叔本华。

我从书包里掏出笔本,开始画丁香树丛。我们两人,互不干扰,一个着眼于热闹的眼前,一个沉浸在遥远的过去。

不知什么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声音:爷爷,您画得真好!

转过身,看见背后站着一个小男孩,在看我画画。

一般在天坛画画的时候,总会有小孩凑过来看。小孩子好奇,天真可爱。我特别愿意和他们说说话,会得到清纯如水的交流;当然,有时还会得到他们的表扬,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有时,也会因此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童年,或想起远在国外的小孙子。

我把画本递给他看,逗他:你看我画得行吗?

他立刻说:您画得这哪儿是行啊,简直是太好了!比画家画得都棒!

我笑了:你可真舍得用词,这么使劲儿地夸我!

他也笑了:我妈说了,对别人讲话的时候,要多夸人家!这样人家高兴,就会喜欢你!

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女人说话了:我什么时候对你说这话了?

我才看见,孩子的母亲正坐在那里,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小男孩不理***妈,指着画本对我说:您要是再涂上颜色就更好看了!

我说:对,我回家就买颜色去,把它给涂上!

小男孩满意地笑了。

我问他:你几岁了?

他说:到六月份就十岁了。

我又问:上四年级了吧,今天怎么不去上课?

***妈在旁边替他回答:早上他说肚子疼,我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一听就说那今天不用来了。我对小男孩说:不去正好,要不***还带不了你来看丁香呢!

小男孩笑了。

***妈对他说:快跟爷爷说再见吧,咱们该回家吃午饭了!

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跑走了。

中午时分,丁香花丛的人少了很多,长椅上也空了好多。我也准备到百花亭再转转,看看那边的牡丹有没有冒出花骨朵来。看身边的老人还在认真地看书,我没打搅他,起身悄悄地走了。转了一圈回来,我又走过丁香花丛前,看见老人还在读他的叔本华。浓郁的丁香花影,斑斑点点,映现在他身上。

谷雨的文章5:快乐谷雨

文/黄土福

2020年4月19日是谷雨,儿时的欢乐涌上心头。

这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和煮蛋吃,以鸡蛋为多,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绝对是美味佳肴。小孩还有特别的福利,父母帮每个孩子用纱线编一个小网袋,把鸡蛋用水煮熟,用红纸把鸡蛋壳染红,装进网袋,还用竹片做一个小调羹,大一点的孩子就自己编网袋和做调羹。

谷雨早上,吃了一个粽子后,小孩们迫不及待出去找小伙伴玩,打蛋战。于是巷子里,看牛的草岭上,看鸭子的田野中,都有这一群那一群小伙伴在玩打蛋战,首先是比哪个的鸡蛋染得红,然后比哪个的蛋子大,最后进入高潮,甩动网袋,让蛋子互相碰撞,蛋壳碎了的,就算输,轮到下一个来,最后蛋壳没碎的,就算赢了。不过,最后基本没有赢家,蛋壳都会碎裂,但大家都非常开心,欢声笑语久久回荡。最后,从碎裂的地方挖一个小洞,用竹片小调羹,慢慢挖蛋肉吃,大家啧啧有声,惬意地在慢慢享用!吃完蛋肉,还是舍不得丟蛋壳,有的把大家的蛋壳用小棍子穿成一串,红红的一串,十分好看。有的用蛋壳在灌满水的田边舀水玩,直到玩碎为止,依依不舍丟掉,在心里想着明年的谷雨再次到来!

谷雨时节,小伙伴还期待的一件事,就是跟着大人去外公外婆舅舅姨妈等亲戚家串门走亲戚,有粽子尝,有肉吃,特别是临回家还得一小包米,米里面放一个或者两个红鸡蛋。当然,小孩看中的是红蛋而已。

长大读了书后,才知道谷雨的来历。传说远古开天辟地后,人类在几十万年里,是没有文字的,直到某年春末夏初的某天,仓颉终于造字成功,黄帝诏令天下,臣民都要同学识字。当天,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也要祝贺人间有了文字,天上落下了谷米。后来,人们就把这天喊“谷雨”。

还有一个故事,唐太宗贞观元年,春末夏初黄河涨水,一个叫谷雨的人,奋不顾身救了许多人,人们为感念他的事迹,就把二十四节气之一,取名叫“谷雨”,年年轮回,永远不忘记谷雨的恩情。

谷雨时节我们吃鸡蛋和染红蛋这个习俗,听父母说,是用来避邪、防春瘟和迎来好运气的。春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讲的春困,至于为什么能够防春困,就没人可以解释清楚了。反正,小时候有肉吃,有粽子吃,有红蛋玩,而后还能有蛋吃,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就不知道这么快乐的谷雨习俗,现在还在村里流传没有。

谷雨的文章6: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窅娘

前继春分,后启谷雨,清明实在是我喜欢的节气。真的你瞧:料峭春寒已退隐时光深处,自然界万物全都活泛起来。蓝天下树林里,成群结队的鸟儿也不失时机地亮起歌喉唱响春天。《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于是,大好春光里,我在家里就宅不住了,频频邀三喊四呼朋唤友——走呀,去户外踏青赏春去。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对,就是这样。喜欢在晴好的周末骑上单车,来一次漫无目的的户外骑行赏春。在随心所欲的春天面前,我们赏春的脚步也是随心所欲的。或是沿着宽阔的黄山路一路西行至蜀山脚下。玄鸟春归,四时有秩,此时春到蜀山已十分呵,能开花的树花开正艳,不开花的树也不甘示弱地绽发出簇簇嫩叶。树枝上的簇簇嫩叶竟也纷纷端庄成朵朵花开的模样。不由得,一颗心、一张脸也纷纷笑成了花开的样子。再远些,去滨湖吧。在风景宜人的观光大道上享受一次湖光山色的视觉盛宴。

更远更清新的清明景致在乡村。蓝天下大片的油菜花招摇着金黄,蜿蜒的小路两边各色野花星星点点,散落在村庄里的一户户农家小院静默着,而院里院外的那些桃树梨树们却很喧闹,疯了似的花开满树,红似霞白似雪,老远就能看到。还会看见几只土狗趴在院门外懒洋洋地打盹,听见动静便迅疾起身,朝我们狂吠几声。一次,狂吠声引出农家主人,一个满脸堆着慈祥皱纹的老奶奶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未择完的荠菜,又挑起我们挖野菜的兴致来。老人的手往身前身后的野地里四处指着:“喏,这里,那里,到处都是荠菜、茼蒿。春天了嘛,野地里多的就是野菜。”

清明节去乡下扫墓,也是踏青好时机。犹记儿时,父母总会在清明节前那几天里挑上一个晴好的星期天,领我们步行十几里路,去郊外老虎山祭祖扫墓。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漫山遍野的扫墓人,漫山遍野的清明吊子,将平日里寂静阴森的老虎山渲染得温暖而亲切。夕阳西下,回城的马路上,又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场景:人人怀抱大捧的映山红,朝着家的方向前行。

现在,每年清明节我依旧会返乡扫墓兼踏青。我们的祖先确实很睿智:在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清明时节祭奠先人,就是叫我们在这最浓的春光里感悟人生珍惜生命啊!

而在这个万物生长皆清洁明净的清明节气里,我们每一次的踏青赏春,就多收获一份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恩。

谷雨的文章7:谷雨茶飘香

文/江初昕

喝茶是我平时生活中的一件要紧的事,不可一日无此君。一杯清茶在手,享受着幻术般的甘露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微妙之变。当它放在杯子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在众多茶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谷雨绿茶。过了清明节,气温逐渐回升,茶树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茶,站在茶园里放眼望去,像一块绿色的毯子铺在田野中。春茶享受着清晨的露水和明媚的春光,用不了几天,就长成了六七厘米长,采摘谷雨茶也就开始了。茶农们挎着竹篮三三两两来到茶园里,一垄垄翠绿的茶随风摇曳着,空气中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谷雨前的茶叶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头饱满,叶片厚实。早上趁着露水采摘回来后,先晾干露水,然后用柴火在锅中杀青、在竹匾中搓揉、晾摊、再干,最后放在炭火中烘焙干燥后,茶叶就算大功告成了。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做茶工序外,做茶时火候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如此,做出来的茶叶才会碧绿清香。谷雨前后,山村里到处茶香浓烈弥漫,户户飘香四溢。

现在众多人热捧明前茶,赶早尝香。明前茶多为芽苞,还没有张开叶片,这样的茶叶芽头雄壮肥厚。做成茶叶后,感观也很好,用开水泡起来,根根芽茶如银针一般竖立在滚水中,煞是好看。那些老茶客是不会购买明前茶的,明前茶不说价格昂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汤汁太薄,且不经泡。而谷雨茶就不同了。在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茶叶两头尖,谷雨值千金。”这也是制茶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谷雨茶受气温影响,发育充分,叶肥汁满,汤浓味厚,远比明前茶耐泡。

古人也对谷雨茶情有独钟,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总认为明前茶比雨前茶好。明前茶细嫩品质好,但两三泡之后,味就变淡了。而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来的绿茶香浓味厚,久泡仍余味悠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采制春茶的佳期。此时天气温和,雨量充沛,使得茶树的茶梢叶芽肥硕,色泽翠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味也鲜活,香气怡人。

谷雨时节,碧绿茶园里,描绘了一幅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采摘翠绿鲜嫩的春山绿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雨前春茶不争春”的朴素情怀,同时也能体味出“叶肥汁满汤味醇”的不尽味道。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来的绿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仍余味悠长。轻啜一口,顿觉缕缕清香溢出,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皆散去。所以,爱茶懂茶之人常把谷雨茶珍藏起来,留待日后慢慢品茗。

谷雨的文章8:暖暖母爱谷雨茶

文/雷琛

当惊蛰和清明在早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季节里轻轻走过,谷雨,携着灵性,带着暖情,在不知不觉中翩然而至。

谷雨时采制的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经过雨水充分的滋润,茶树叶肥芽厚,鲜嫩翠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味也醇香绵和。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所以谷雨这天不管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我的母亲也不例外,每年谷雨这天,都会去自家山上的茶园摘一些新茶。说是茶园,其实并不是园,我家的茶园也就十来棵茶树。有一年,父母听说我喜欢喝谷雨茶,这茶在市面上又很难买到真货,于是父母就种了那么十来棵茶树。每年谷雨过后,父母几乎都会从家乡托人送来一小包手工谷雨茶给我。那是我心中的茶,带着山野的春风,裹着浓浓的春意,蕴含着父母的温馨和爱,令我心醉神迷。

去年谷雨,天刚蒙蒙亮,我早早地起床,跟随母亲到山坡上的茶园去采摘新茶。我们沿着山路,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山坡茶园走去,走了近一个小时山路才来到一片葱绿的茶园里。走进茶园,只见母亲弯着腰,食指和拇指捏成鹤嘴状,把小茶芽一撩,上下一折,一片完好的茶叶就落在她的手心里了。然后像鸡啄米一样不停地再去掐采第二片、第三片……

母亲一边熟练地采摘着茶叶,一边不忘教我怎么采茶:先要挑选那些叶子嫩、芽突长、品质好的芽尖来摘;其次要保护好芽叶的完整性,枝梢的长度适宜,不能采一片留一叶,这样泡出来的茶才不会苦涩。采茶是个精细活,母亲采茶十分讲究,几叶一芽或一叶一芽,都有讲究。

到了晚上,母亲会将采回来的鲜茶叶用山泉水洗净,摊开在竹篾筛里晾干后,才倒进热铁锅里杀青。只见她一遍遍地用手掌在热铁锅里不停地翻动着炒,使茶叶均匀受热失水。为了不使茶叶被烤焦,她将手指送到嘴边哈哈气,然后又不停翻炒起来。

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就开始揉捻。直到把湿漉漉的、片状的茶叶搓干、搓成卷曲状,然后又倒进锅里进行第二次翻炒。如此重复四五次,直到茶叶被揉得软绵绵的,原本舒展的叶子变成一根根细绳子状,闻到清新的茶香,才能筛掉茶末,把茶叶放在阴凉处充分晾干。每做完这一切,母亲早已是腰酸背痛了。

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告诉我,人生像茶,欲品甘甜,须先尝头杯茶的苦涩。人要像谷雨茶一样,洁净中见天然,简朴中见自在,宁静中见真善。

晚上读书写作时,我常常会抓一小撮母亲的手工谷雨茶放进白瓷杯,用开水慢慢淋下,顿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就在周身徐徐漾开。端起茶杯,抿一口,顿觉满口生香、满心舒坦。勤劳善良、昔日辛劳的父母立马又在脑海中浮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