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家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回家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回家的散文1:二十年后回家乡

文/司丁文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每当哼起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光阴似箭,已经二十年没回家乡了。我在北京工作,职业是童书作家,准备去故乡南阳搜集一下素材,想出找个念头时,我激动极了。今天,我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二十年中,故乡面貌焕然一新:四个车道变成了八个车道,残疾通道,应急车道,共享单车车道……车道五花八门。其它地方都种上了小树,难怪空气这么清新,中州路有名的臭水沟变的清澈见底,河床上布满了光滑的鹅卵石,河旁边种上了柳树,它们像一排卫兵保卫者小河,细长的柳枝随风摆动着,好像在跳着一支舞,是呀,旁边就有路人在观看,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个朋友为我们跳舞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我回到了二十年前朝夕相处的学校——十七小学。我走进了教室,映入眼帘的是“电脑课桌”。每个课桌都有一台平板电脑,电脑已经把所有课本“装”进去了,所以同学们不用背书包。还有一个是老师专用的,里面有一个“监控”功能,只要说出一位同学的名字,就能知道那个同学在干什么,它就是自习课时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还可以把作业布置到平板电脑里,学生们要用平板做完作业才能走。

我一拍脑袋,忘记回家了。我赶快奔向家门口,迎接我的是爸爸,他满头银发。机器人已为我们做好了饭菜,我嚼着饭菜,觉得少了一点家的味道。我问妈妈:“那我走的时候,谁来陪你们呀?”妈妈答道:“你妹妹就住在附近,她下班就会来。”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我看了看表,要上飞机了,我告别了父母,恋恋不舍的上了飞机,真想知道下次回来时家乡会用什么面貌接待我。

关于回家的散文2:母亲的法宝踮脚走

文/张惠新

双休日回家看望老父母,晚饭过后,就陪母亲和父亲到附近的小公园去散步。自从母亲三年前得了小中风后,步行就成了她每天锻炼的一种方式。

在公园幽静的小路上,母亲踮起脚,一扭一扭地走起来。父亲在后面跟着也同样效仿,两人的举动让我看得目瞪口呆。我好奇地赶紧跟上去,想在旁边扶老母亲一把,她连忙摆摆手。十分钟过后,他们慢慢停下来。老父亲笑呵呵地说:“这可是你母亲发明的,新式养生走路法!”母亲解释道:“自从得了小中风后,我走路感觉脚下无根,磕磕绊绊,老想摔跤。后来经过我循序渐进的练习踮脚走,长期坚持下来,现在明显感觉腿脚有劲了。医生说了,步行是最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被誉为“心脏健康之路”。可是散步,这看似简单而普通的事情,里面却含着大学问呢!健步走并不是每天超过一万步,或者五千步越多越好。对老年人来说,达到健身的效果才最重要。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下,再结合我自身的身体状况,就发明了这踮脚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母亲在一场小中风突降之后,开始懂得了养生的重要性。她除了注重饮食健康,现在又对这走路产生了兴趣,还真是个爱学习的人。听她这么一说,我也来了兴趣,就问:“你这样踮脚走,为啥会事半功倍呢?”

母亲解释道:“人老了,就会齿摇发落,听力下降,走路上楼双腿无力。中医认为这都是肾气衰退的缘故。而这踮脚走,可以按摩脚下的经络,通过足少阴肾经达到补肾阳的作用。因为垫脚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脚大拇指起支撑作用,而肾经和肝经、脾经都经过这里。每天踮脚走上十分钟,就可以刺激按摩到经络穴位。但这踮脚走也不可过量,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就不要踮脚走了,以免发生意外。”

母亲可真是个有心人。走路这件简单的小事,被她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就成了她的养生法宝,难怪她的身体和精神一天好似一天呢!

关于回家的散文3:秋天的大峪沟

文/周亚娟

周末回家,闲谈中与父亲聊起近年来乡村公路的发展变化,曾经从事公路工作三十多年的父亲,自然就来了兴致,他说有机会想去四十多里远的大峪沟里看看,那里有他几十年都没去过的他的外婆家,有他小时候常去打柴、割草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丈夫听了此话,哈哈一笑说:“爸,您上车,咱这就走,来一个大峪沟半日游。”

秋天的大峪沟,清静寂寥,道路两旁的村庄里,少有人烟。房檐下,核桃树上,光秃秃的树杈间,黄澄澄的玉米闪着金光,红彤彤的辣椒漾着笑脸,玉米秆儿耷拉着叶子伫立在田野里……那些勤劳的农人们,在这秋收秋种的间隙里,又外出打工了。

进沟约两里路,就到了东沟与西沟的分岔路口,放眼望去,东沟道路平坦,群峦叠嶂,沟壑纵横。丈夫一脚油门,车子就驶上了东沟路面,进入了真正的深山野岭。

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路旁山岩巍峨,草木茂盛。零零星星的人家坐落在南山脚下,青石筑砌的石阶连通公路,连通树木掩映下的石院石屋。也有土房人家,门锁锈迹斑斑,檐下蛛网交错,显然主人早已迁居别处。道路北边的沟谷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哼着歌谣,蹦蹦跳跳蜿蜒而来。石拱桥、土木桥形态各异,尽显斑驳沧桑容颜。溪流之北,是随着地势起伏的田野,白菜、萝卜一片片地绿着,全然不顾秋寒料峭。偶有白墙蓝瓦的人家,被高大的爬满绿苔的梧桐树、皂荚树、老榆树笼罩着守护着,安宁而古朴。

车行至一座圆木搭建的桥边时,父亲指着路北一处断壁残垣的遗址说,这里就是他的外婆家。于是我们下车过桥,来到杂草过膝的场院里,面对如今荒凉无人的故地,八十岁的父亲感慨万分:“小时候去打柴,吃早饭带干粮,天不亮就出发,操小路一走几十里的羊肠路,返回时走困乏了就到外婆家歇脚,喝水。外婆家离镇上四十多里远,吃的用的盐、油、火柴等,都是我给挑进山来的。”父亲抚摸着杂草中一块又大又白像个磨盘一样的石头说:“外婆总说我喜欢这块石头,让我把它拉回去,可那时的山路,拉它谈何容易。如今外婆去世都快七十年了,我的三个舅舅和表兄弟们早就迁居到县城和镇上去了,只有这块石头,还守在这里。”

告别父亲的外婆家,车子驶上盘山路段。一座座山峦突兀眼前,黄栌树,枫树,华栎树与青松翠柏及黄色、白色、紫色的花花草草,交织出一幅五色斑斓,绚丽多彩的秋日画卷。面朝车外,应接不暇的美景,令我禁不住的赞叹。前排的父亲不停地搜寻当年他打柴、割草走过的小路,念叨着这条山沟,那个山头的名字。道路越来越陡,弯道越来越多,水泥路就像一条游龙,隐隐约约缠缠绕绕,云里雾里如梦如幻,一会龙身盘踞在这个山腰,一会龙头昂首在那个山头。我担心着行车安全和父亲会不会晕车,可同为公路人的丈夫和父亲却是精神抖擞,一个夸赞说路边挡墙、护栏修筑得坚固,一个夸赞说道路平整,线型顺适。

一个小时后,车子驶上这条线路的最高点——流岭天桥山。它是丹凤县与山阳县、商州的分界线、分水岭,也是丹凤县丹江以南最高峰。站在这海拔1800米的流岭垭口,寒风细雨扑面而来,迷雾茫茫笼罩四野。父亲推开车门,迈开大步边走边感叹着筑路人的英雄无畏。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路边有个老头子,站在那里朝着山野里怅望。父亲点燃一根烟递上去,就和他拉开话匣,老人说他的家原本就在这里,三年前搬迁到山外镇上住了,现在水泥路通了,回来采摘茱萸也方便多了。可是今天山顶上阴雨绵绵,冷风阵阵,这一树树熟透了的茱萸,该怎样才能收获呢。老人告诉我们,沿着道路前行,再走十多里就到山阳县的中村了,因为天气缘故,我们调头返回。

回来的路上,父亲仍是无限感慨:“前多年因为没有路不方便,山里人都搬出山去,如今道路修得这样好,城里人都羡慕山里纯净清静,想搬来定居。也许有一天,搬出去的山民们还会回到这里。”

父亲的话,让我的心情变得和斑斓而又萧瑟的秋天一样,复杂而又矛盾。隔着车窗,面对这纯净、寂静的山沟,我只能默默送上自己的祝福:愿你永远安宁,美好!

关于回家的散文4:春联背后的际遇

文/刘军

那年寒假回家,父亲是又喜又忧。又要开始为我下学期的学费发愁了。我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试着卖春联呢?我的书法还不赖,于是我找母亲要了几块钱,买来几大张红纸,一丝不苟地写了20余副。

我来到外村,一连走了十几家,村民们都是打开后鉴赏一番后,称赞几句,却一副也未能推销出去。小孩们像追货郎担一样尾随着我,我汗都出来了。随后我终于遇到一位买主,他东掏西搜终于凑了7毛钱,买主谢了又谢,他却不知道,我心里是多么感激他这个给了我勇气的“知音”。

到第四个村子时,对联已只剩5副。我来到一户人家门口,走出来一位戴眼镜的老人,叫住了我:“小子,卖的啥呢?”?

“对子”。

“你写的?”他露出很感兴趣的神色,接过我递上的对联,脸上渐渐露出赞许的表情。“不错呵!”老人说,“怎么会想到出来卖联呢?”我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境况讲给了老人听。

“你还剩几副联,我都要了。”我吃惊地看着他。老人拍拍我的肩,笑着说:“乡亲们找我写联子,我年纪大了,手脚开始不利索了,你正好可以帮我这个忙。”说完,不由分说就递给我10元钱,我要找零,他却轻轻按住了我的手,又转身从屋里拿来两本字帖,语重心长地说:“你习的是颜体,刚劲有余,但柔和不足。不妨也练练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帖,博采众长。”我翻开扉页题签,才知老人是从城里退休回来的教师。

老人忽然又脱下手腕上的一块表,说:“这个跟了我多年的表就送给你吧,老是老了点,走时还准。少年人,要惜时呀!”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极力推辞着。老人那诚挚的目光却有一种让人不容推却的力量。轻轻给我戴上,他说:“正好!唉,你的手腕子跟我一样的瘦!”我的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老人抚着我的头说:“去吧,快黑了,你难不成今晚要住我家?”我破涕一笑,给老人深深鞠了一个躬。走了很远,老人还站在原地招手。那一刻起,老人从此在我心中成了一道一辈子的风景。

我回家后将一切告诉父亲,耿直的父亲数落了我一番,第二天就要我提了10斤米酒去感谢老人家。谁知老人家刚走不久,说是被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接走了。

多年以后,那道风景每年春节还时时在我记忆中摇曳,像一只温暖有力的双手在轻抚摸我的心房,让我温馨至今。

关于回家的散文5:小宝回家

文/杜卫东

小宝不是人,小宝是条狗,小宝是一条黄白相间的拉布拉多串儿。它爱吃炸酱面,爱喝杏仁露,爱用眼白瞟人。才一岁多,脑门儿上竟有了好几条深深的竖道,弄不清是不是皱纹。按说它衣食无虞、逍遥自在,没有什么烦心事儿。

一次带小宝下楼,电梯在五层停下,上来一位脸上有一抹高原红的中年村姑,左手抱个娃,右手牵个娃。俩小家伙儿圆头大耳,眉眼神态仿佛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看就是双胞胎。小宝性格特别温顺,且热情好客,在中年村姑脚下哼哼唧唧,一再摇尾示好。中年村姑被小宝的亲善态度所感染,啧啧夸奖道,这小狗好可爱,叫什么名字呀?我答小宝,她惊诧:哈,我们叫大宝、二宝,又来了一个小宝,正好,三兄弟!嘿,怎么说话呢你!吧嗒一声,和她一块上电梯的老妇人耷拉下脸,她是双胞胎的亲奶奶,对孙子与狗同名本来不爽,保姆的信口排行更是让她难以接受。只是小宝着实没有眼力见儿,一听平白得了两个“哥哥”,喜不自胜,尾巴摇得如同一簇盛开的白菊。到了一层,老妇人终于忍不住:您这小狗还是改个名字为好。

小宝一岁多了,改名恐怕不现实。所幸与奶奶的敌意相比,新搬来的大宝二宝与小宝像是上辈子有缘,或拍或摸,全无一点惧色,小宝小宝叫得十分亲热。小宝也极为配合,对两个“哥哥”的关爱欣然领受,任凭兄弟俩捏、拽、揪、抓,不咬不叫、不蹦不跳,嘴半张、眼微闭,一副很享受的模样。

日子轻松惬意,像天上的白云,一天天悠然飘去。

这天,一向作息很有规律的小宝夜未归宿。我、太太和儿子找了半天,又坐在家里沙发上守候到子夜一点,仍未听到小宝用前爪咣当咣当拍打防盗门的声音。儿子埋怨我,叫你拴你偏不拴,这回倒好,真丢了!

我自觉理亏,无言以对。小宝的妈妈是一条流浪狗,在某小区草丛里下的一窝小狗,被好心的剧评家张永和先生发现,收养到满月后通过微信朋友圈呼唤爱狗人士施以援手。我觉得小狗可怜,领养了一只。儿子把它从张先生家取回来时才一拃多长,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到可以外出遛弯儿了,不想小东西天性叛逆,一拴上绳子便四爪后褪或打横不走,强拉起走,也会一蹿咬住绳子打摽儿。有热心人告诉我,这个品种不用拴,你放开它它会跟着你,丢不了。依言一试,狗东西果然颠颠地跟在我身后寸步不离,即便一时走散,也会在我散步必经的某个路口等我。一岁以后,它不安分了,一到街心公园,便撒着欢儿地去追逐同类,全然不顾我在后面呼唤,有一次走散后它竟然没有在路口等候。我慌了,来来回回找了三遍,无果,只好悻悻回家。一进院子,却见它正蹲在楼门口的树荫下乘凉,见到我,懒洋洋瞟了一眼,像是嗔怪我姗姗而归。从此以后,它每天用过早餐,便咬着我的裤角去开门,尔后会回过头来看我一眼,如我无意下楼,就独自直奔电梯间下到一层,门开后,四蹄生风,一路绝尘而去。中午回来进餐,睡完午觉后再走,到了傍晚准时回家。中间如天气有变,只要雷声一响,它肯定会从某一个方向箭簇一般飞奔而来,从来没有过闪失。我看小宝生活有序,也乐意它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生长。

这次崴了,第二天晚上小宝仍不见踪影。听说小宝丢了,老妇人流露出从未有过的焦虑,她指着我太太说,你看看你们,不拴它,表面上是爱它,其实是害它。小宝不咬人,但人不见得不伤害小宝,有好心人收养了自然好,如果被民工偷去炖了吃肉,岂不是造孽!她已经接受了小宝没有改名的现实,说完瞥了一眼身旁的保姆,见中年村姑并没有流露出明显的反感,才长长叹了一口气。

我期盼出现奇迹,时时等待那熟悉的叩门声响起,可是直到第五天,小宝仍踪迹渺无。情况愈发危急,一大早儿,我就召开了紧急家庭会议,商讨对策。退休几年了,已许久没有发号施令,这一刻,我突然找到了曾经的感觉。谢谢小宝。

太太首先发言,她说小宝会不会离家出走了?论据是,小宝失踪的前一天比平时晚回家五个小时,快十一点了,才听到它用前爪拍门的声音。进屋后,狗东西或许自知有错,没有像往常一样如同英雄凯旋,狂吃猛喝一顿后就满屋乱跑,间或歪过头望望我们等待夸奖,而是蔫头耷脑溜到沙发后面。当我做出欲打状时,也没有夺路而逃,干脆四爪朝天躺在地板上,做出一副认打认罚的样子,目光中充满乞求。太太埋怨我,你不该拿痒痒挠打了它几下,一岁多的狗狗相当于六七岁小孩的智力,它肯定是心生怨恨离家出走了。要不然,那天你打完它后给的肉条,它怎么连看也没看一眼呢?

儿子不同意我太太的分析,他是清华美院的高材生,任职一家外企,大小也是个头目,看问题自有独到之处:“因为挨了两下打便离家出走,我认为不可能。小宝再聪明,毕竟是一条狗,形成不了这样的逻辑支撑。最大的可能是尾随别的小狗,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找不到家了,而且很可能是一只小母狗。”

他的依据也很充分。小宝放养后,儿子担心小宝的安全,曾尾随它到其领地侦察过,发现小宝有两处“行宫”。一岁多的小宝情窦初开,对异性开始有了懵懵懂懂的好感也属自然。第一“行宫”位于我家大门右侧五百米处的烧烤店。开始,小宝可能是被诱狗的香味儿所吸引,不期和店主人收养的一只黑色小母狗相遇,一见钟情,有机会便在一起耳鬓厮磨,卿卿我我鬼混。另一处“行宫”,是出我家大门过地下通道上来后的一个煎饼摊。摊主经常带着一只黑白相间的小母狗,模样比小黑狗略逊一筹,小宝在烧烤店受到冷遇或驱赶后,也时常跑去骚扰它。没想到,丑了吧唧的小宝如此花心。儿子说,这两处他都已去查看过N次。卖煎饼的因为没有执照,最近城管查得严,已多日不出摊;小黑狗亦被一位爱狗人士主动带去做了绝育手术,正在家中静养。小宝无处可去,很可能是尾随其他的小母狗跑丢了。

我基本同意儿子的判断,但觉得老妇人的揣测也不无道理。

儿子不以为然,说小宝被人收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流浪狗已泛滥成灾,小宝又不是名犬,谁会收养它!至于说被民工炖了吃肉更是无稽之谈,你这是职业歧视,你以为人家跟你一样没文化吗?儿子狠狠瞪了我一眼,他和小宝太有感情了,连想也不肯去想那种可能。小宝走失,儿子最是着急,性格内向、处事低调的他竟然同意了会议形成的应急方案:由我和***继续在附近寻找,而他则以街心公园为中心,把寻找范围拓展到前后左右方圆五百米。为醒目起见,他放弃了羞涩,拟用硬纸壳做两块牌子,贴上寻狗启事,胸前背后各挂一块。上午公司有一个重要会议他必须参加,下午如无大事就请假实施。

开完会,我坐电梯下楼,正巧老妇人一家从五楼上来。保姆问,小宝找到了吗?我摇摇头。双胞胎兄弟很失望。二宝说,小宝丢,丢了。大宝附议,走了,不跟大宝玩了。老妇人拍拍小哥儿俩的脑袋,安抚着孙子。听我说了应急方案有些不解,问为什么不张贴“寻狗启事”?我告诉她,小宝“失联”的第二天就贴了,前脚刚贴后脚就被撕了,没用。老妇人略一沉吟,说,这样,你给我几张,我帮你贴在我们锻炼的空场树上,我们每天要锻炼一个多小时,这期间我帮你看着。况且有一百多个老头老太太,说不定有人就知道小宝下落。

真是太意外了!我把“寻狗启事”给了老妇人不到半小时,就接到她的电话,告诉我小宝找到了,在一站地外的庆丰包子铺附近流浪,让我麻溜到小公园与她会合。真,真的?我眼眶发热,喉头一紧,声音竟有些哽咽。当然是真的,我老太婆这么大岁数了,哪有闲心开这种玩笑!去包子铺的路上她告诉我,为稳住小宝,提供线索的那个老头儿已先过去了,是他亲眼所见小宝尾随一条小花狗走出公园,过了马路。后来在住家附近的包子铺再见到它时,小宝已形只影单,神情落魄了。见小宝可怜,老头儿每天锻炼前买两个包子喂它,倘若不是这个老头儿乐善好施,小宝不知会流浪到哪儿呢!说话间,已看见庆丰包子铺的匾额了。老远,我看见小宝耷拉着脑袋正在路边的下水道喝水,不由心里一酸,大喊了一声,小宝——!小宝闻声先是一愣,抬起头向四周张望,一扭头见到我,如飞瀑落地、利箭离弦,嗖一声狂奔而来,全然不顾路上的行人和车流!瞬息间,就扑进了我的怀中。才几天不见呀,小宝毛发无光,浑身异味,瘦得已露出了肋骨。它不停地伸出舌头在我脸上乱舔,探出鼻子在我身上瞎蹭,喉咙里还发出呜呜的鸣叫,声音很奇怪,像是游子倾诉衷肠,又像是独狼在召唤同伴。我蹲在地上,泪眼朦胧,用双手捧起它的脸,像对走失的儿子一样说,小宝,你可把我们急死了!我看见小宝专注地望着我,黑白分明的双眸中竟也有泪光闪烁。

我拿出牵狗绳,这是老妇人电话中特意嘱咐我带上的。小宝见我要拴它,有些不情愿,左闪右躲,挣来挣去,我没有心软迁就,执意给它套上了绳索。小宝呀小宝,你永远不懂,拴上你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幸福,有时候是要以某种约束为代价啊!

关于回家的散文6:洗脸回家

文/肖进

工厂大门旁,有一个水泥、砖块砌成的小水池。每天黄昏时,三四十个工人从厂房蜂拥而出,急切的步伐,毫不掩饰他们归心似箭的回家之意。这群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她总是拖着缓慢的步伐,待人群散去后,来到水池边,拧开水龙头,捧起一把清水洗脸,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一面小镜子,再理一下头发。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女人每天都是洗了脸再回家。

工厂砌水池的本意,或许是让工人们下班后洗洗手,但这样的简易水池几乎没人使用,而成了那个女人的专用脸盆。

一日,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装作很随意的样子问正在洗脸的她:“大姐,家里有热水洗脸多好,为何要在这里用冷水洗?”她朝我一笑,说:“忙碌了一天,脸上难免有汗水与灰尘,我不想让我的家人看到我劳累、疲惫的样子。”

为家庭辛苦付出,每个人都是心甘情愿的,而她却刻意将这份辛苦小心隐藏,以免去家人对她的那份心疼。可以想象,她的家是多么的温馨幸福,这样的幸福,是由许多细碎的时光串联而成,就像她洗脸回家这样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为她的家庭增添了一抹永恒的美好。

关于回家的散文7:一个皮包

文/刘谣

中秋节回家,不知道给爸爸买什么,在商场里漫无目地瞎走,无意中一只精致的皮包落入眼底,开启了记忆的闸门。

眼前出现的是刚上一年级,坐在地上哭天抹泪的我。上小学的第一天,我高高兴兴地去上学了,虽然同学们还是学前班的那些面孔,可是他们的书包却都是新的,这给我幼小的心灵添上了一丝丝的嫉妒和不满。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地上哭,从默默流泪到嚎啕大哭,变着花样地表达着我委屈的诉求。妈妈也采用先礼后兵的招数镇压着我,原因就一个:你的书包还没坏,不能买新的。正当我所有锦囊妙计都掏空的时候,爸爸就神仙一样地走进了家门,让他散发光芒的是手里拿着的黑色小皮包,我马上开启更疯狂的哭诉模式。经过妈妈的一番解释,爸爸将手上的新皮包扔给我:“给你了,起来吧!”从小爸爸就是一个慈父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甚至没有一句严厉的话语从他口中说出。第二天我带着战利品去上学了,而皮包无疑让我出尽了风头,赚足了面子。当天放学之后家里没有人,我把包放在家门口就跟着小伙伴儿们玩儿到了天黑。回家,吃饭,写作业——皮包呢?这戏剧性的一幕让我手足无措了。暴风骤雨的“教育”之后我继续背着旧书包读完了整个小学,再也没有要求过换新的。许久以后,才知道那个皮包是爸爸工作中第一次得到的实物奖励。

经过20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家了。迫不及待地拿出礼物给爸爸。爸爸看了看皮包,看了看我,不解地问到:“我也不拿这玩意儿,你买它干什么?”我说:“小时候弄丢了你的一个包,还你个。”等着夸奖的我仿佛还是当年的小女孩。爸爸看着我期待的小眼神儿,神秘的一笑,悠悠地说:“你弄丢我的不只是一个包吧?”全家人都哈哈笑了起来,可是我心里却苦涩得很:这么多年,我丢了爸爸的工资,丢了爸爸的黑发,丢了爸爸笔直的身躯和帅气的面庞,也许这些不全是我丢的,但如今身在远方的我却无疑丢了他身边心爱的女儿。而这些,要怎么还?

关于回家的散文8:“人得有事儿干”

文/黄荣霞

上周回家,赫然发现老爸手指甲盖一片淤黑,连忙问怎么弄的。老妈叹道,还不是又“搞创新”了!八十多的老爸在家动锤子、弄剪子的成天鼓捣,老妈劝他好好歇会儿,老爸常会说,“人得有事儿干”!

老爸一辈子不拾闲儿。年轻的时候,从一个穿缅腰家做棉裤进城的学徒工干到国企的厂长,靠的是勤学苦干。他最骄傲的是厂里的新技术总是吃“头一口”。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后来当厂长,都在第一线,新产品从酝酿到实施一直跟着试验、技改,直到应用,从没当过甩手掌柜,他觉得这样做才有底气。我从教十余年后,当了一所小学校的副校长,老爸告诫我,你得教课,不会教课了,“校长”不值钱。

近日看书读到“衰老从来不是从皱纹开始”一句,想想确实这样。耄耋之年的老爸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微信、QQ这些都不在话下,被送绰号“八零后”。而我也如朋友戏谑的那样“整天像打了鸡血”,教学、练书法、学写作,整天忙却快乐着。老爸常说的那句“人得有事干”,无形中影响着我。

关于回家的散文9:多彩车贴

文/鲁秦儿

每天下班回家,车如潮水般堵得严严实实,平时一二十分钟的路程,有时要花上近一小时才能到达。在焦急等待之下,我不能抱怨车,也不能抱怨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你买车,人家也买车,而修路永远赶不上买车,所以生气也没有用。不过,在这无聊的等待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快乐的东西,这就是车屁股后边这五花八门的车贴。看着这有幽默的、励志的、自嘲的、还有爱情的等各式各样的车贴,我脑子里立刻联想到车主的品位、爱好甚至我能读懂他的内心以及能猜到他有几成的“文化修养”。

看得多了,我得出一个结论:车贴绝对跟车主的心境和生活追求密切相关。

一天我开车堵在唐延路上,看到前边有车上写着:“大龄女司机请多关照”。我便笑:这肯定是一位单身小资,30左右的样子。你看她车里放的那些毛绒娃娃吧,她还有一颗单纯浪漫的少女情怀呢。你再看她的装束,成熟优雅,好像随时去赴一场约会,自信的她,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拿令人羡慕的薪水,穿名牌,提名包,交际于各种商界,言谈举止都恰到好处,从不缺爱慕追随的男友,但只是看谁谁都一般,永远高不出她的头尖,于是挑着拣着就成大龄了,看着周围的闺蜜好友一个个嫁了人,急是一定的,但姑娘,再急千万也别随手拈一个结了婚。聪明如你,让大家多多关照一下,也许能帮你物色一位跟你相匹配的男友。你的心思勇敢地表达于车贴上,一定是位豁达而优秀的好姑娘,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你的车贴会变成:“别在追姐,姐已名花有主了”。呵呵,希望如此!

再看看那个开奇瑞QQ的年轻男士,车后面几个幼圆的大字:“现在是笨笨,长大后成大奔”。别看小伙子开的车不怎么样帅气,但他却西装革履,精神头十足,他有着一身子的劲呢,正在奋发。他有满满的理想和心劲,他现在的奇瑞QQ只是个代步工具,方便于奔走客户,也许他会遇到种种难堪遭遇,但相信他,碰壁会给他带来痛楚,但也能让他更加坚强。小伙子的信心十足,又加上他的心智和勤奋,笨笨变大奔也是指日可待的了。不过,又想:车不就是个代步工具么,又何必要追求大奔呢?

还有车贴是“别离我太近,距离产生美”。你看那MM悠闲自得地在车上听音乐,一脸幸福的样儿,虽然她的另一半不在身边,但她享受于这种美感,或许一周一聚,感情在那一刻才最浓,思念或许才是最幸福的。

有些车贴不仅令人一笑,还多少也有些哲理,比如:“你没有长翅膀,就别想着飞过去”。是啊,无论做任何事,得先练本领,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做事要踏踏实实,切勿好高骛远。这样的车主应该是心智成熟的,做事有计划之人。当然,这也是调侃堵车:车不是飞机啊,只能按规矩让轮子着依序而行。飞,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堵了,请你也别急!

有些人谦虚,和蔼,风趣,他会在车上贴着:“您着急,您先走”、“人老车破又磨合”。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是文质彬彬,不争不抢的优雅人士吧。

更有好玩的是:“哥不洗车,就等下雨”,这大概是个懒洋洋的家伙吧;还有些油箱上贴着:“便宜点,加93,物价涨”。这车主既会过日子,又方便于加油站工作人士,何乐而不为?更逗人的还有:“车与老婆恕不外借”,嘿嘿,别看他小气,这也透露出他是个比一般人都爱车爱老婆的主儿,不是吗?

但也有些车贴比较庸俗,骂人的也有之。这不但不好玩,也会招来其他人的厌恶,不懂谦让,心胸狭隘,这样的车主,他侮辱了别人的眼球,同时也反映了他低俗的追求。

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幽默、风趣、哲理的车贴。给别人快乐,也给自己快乐。

在这个车辆拥堵的年代,当你看到这些文明风趣的、富有文采的、富有思想的车贴,你的心会转了个弯,不觉轻松起来,这时候你便觉得堵的是车,但心却没有堵,因为还有许多风景,值得欣赏。人生的行走,其实就是个欣赏的过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