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没落文章(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没落文章1:中国当代文学没落了么
文/梦锁清秋
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真的没落了吗?也不尽然,至少网络文学兴起了,(有些人认为网络文学不是文学,不具备思想性)那种深刻的、美丽的文章却少了,出现这个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当代的国情而言,这是必然的。
近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经济,所造成的精神方面的需求跟不上。迫切的金钱需求量无法让人有时间去看去欣赏文学作品,精神在当代显得苍白无力,沦为笑柄。政治的精神传播往往没有人认真去思考,当然那些思想容易和传销洗脑联想起来,实际上,就效果而言,天壤地别。但凡带着政治色彩的思想宣传,在现实生活中是令人反感的。一方面都是旧思想,无法和时代相连接;另一方面和利益挂钩,最终沦为任务。
当然,读者和作者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文学,不是指网络文学,现在也开始慢慢传播,多是一些西方的思想和作品。不得不夸张的说,中国当代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几乎没有,这一类出路不好找,到头来连吃饭都是问题,除非你是富二代。至于其他艺术上大家,也是少的可怜。之所以说的这么绝对,是希望在这方面能有真正的学者不在再低调,文学的黄昏时期可能就是思想的没落。
我看了不少散文和小说,没有获得民众的认可也是有原因的,如果文学只是为了糊口,那这样的文学是不会有水平的,大多数不会反复去修改,也不会研读文学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标点符号都被省略,感觉回到白话文之前的状态了,作为文学,修辞很多是不用,或者用的很别扭,虚词也是这样,要么不用,要么滥用,文章布局有时候就是写着写着就写完了,很多人为了追求长篇小说的噱头,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到哪里了,现在一些杂志也流行美文,然而文字的美却没有充分体现,而且小说也只认为是小说,散文也成了微型小说,缺乏艺术魅力,文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纯粹的文学是不会吸引读者的,况且,现在文学作品不少都在故事上花功夫,还不是纯粹文学。一本好的文学作品,都会涉及各方面的知识,就鲁迅而言,大家都知道他是现代文学的巅峰,作品中隐隐有医学、心理学、哲学的影子,红楼梦这部巨著也是同样的道理,西方也流行文学和哲学相结合,叙述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当然我知道,很多作者都没有时间去搞文学艺术,当代的生活压力和以前大不同,就医、教育、住房、交通、甚至是结婚都是大问题,都需要金钱来维持,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生都在赚钱,一生都在劳动。能有时间专研文学艺术的的人往往没有苦难;有苦难的人没有时间去推敲。
读者的生活状态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当生存不再是生活的所有的时候,才会对精神和思想有需求,当然,资本家有时候对文学不屑一顾。有时间的且生活幸福的人,他们有时候不限于网络小说的“爽”来麻痹和安慰自己,现在,精神的鸦片成为当代主流,影视、网络文学、游戏等等,都会在精神上削弱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文学的辉煌早已一去不复返。长期阅读爽文,会使得阅读文学作品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多时候,看了不到几页就昏昏欲睡,也不会仔细去思考,更有甚者,借助网络小说传播消极和混乱思想,严重影响未成年的身心健康,课本上的思想和国家传播的思想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些和考核联系在一起,就不免带着功利性,不会在脑子里反复思考,更多只是机械式记忆。
所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和人口的矛盾,竞争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信任成为一件奢侈品。想要赚大钱,就可能会采取非正规手段,这种思想已成为一种潜规则。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幸福指数是否也在提高吗?我不得不怀疑,民众已经成为资本积累的原材料,大多数的人的命运不在充满变数,仿佛是生产车间的产品,单调而又重复。我很担忧,未来还有艺术吗?或者说,下层人们与艺术无缘?
下层社会的人,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吗?
没落文章2:转身,没落的熟悉味道
文/墨绘流年
清初冷风,黎明白云,用几簇慵懒的春风祭奠散去的昔日季节味道。像是一场阡陌交错的交接盛会,在这里等待着观看秋意从来不曾回回头看曾走过的路,原因是怕那些湿漉漉的脚印带走秋意所有正常的思绪。就这样转身,却没落一地季节的“味道”
春风淅淅,寥寥无望。
谁说过,在那个没有荷花的水塘旁,有一束光辉安静地奚落着照耀着水中的鱼已不再。
谁说过,如果没有当时的所见,中途的感触,最后的感悟,谁会不承认它们的确还缺乏成长的磨砺。
谁说过,坐在泰山峰顶上,面对夕阳,无论从哪个方向转身,都会清晰仰望到太阳普照大地的真实面目。
那春风熙熙攘攘,争前恐后的掩藏着却是谁的身影呢?安静地回想着那一路的风光,安静地在夕阳下转身,回蓦。
花开了。却在花中溅起一滴滴水珠,我知道,那是昨夜花开的成长。
凋落了。却是曾经的光辉已尽,回蓦从前,真的好短暂。
没落文章3:没落的年代
在高楼林立,名车接踵,金钱至上的年代,凡谈及一个话题,无非两种反应,一种夸夸其谈,因为他有房有车还有钱,一种默不言辞,因为他没房没车也没钱,性格应该取决于金钱或者地位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音乐人罗大佑,一首歌叫作现象七十二变,这也是我们大学语文里学到的这么一片犀利的词曲,有几句歌词这样写: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我们这个年代跟台湾八九十年代似乎是一样的,物欲横流,感情没落,对于真理与爱情确没有几人敢于执着的追求。浮华代替了纯真,欲望取代了质朴,感情化作了过往烟云。世上无价的已不是感情,而是那些富贾手中的古董。
好朋友结婚了,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恋爱的,感觉好快呀,有的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冲动,找个女人快点结婚吧,可是想了一下就又败落了,自己深爱的女人怎么办?虽然离别,或是长久,或是短暂,可心中那份爱我该如何去说服?我又如何说服的了!
很久没有感受晨曦了,但当朝阳迎面的时候却又不敢睁眼去看它。从那以后,我一直用音乐来麻醉自己,也是这些韵律挖掘出了我内心的真实,与对于往事的回忆。我所藏的歌曲多数是国外的,从那时起听的所有的歌现在已是不敢再听,还有丽乐团的曲子,正是这些听不懂的歌词,记录了难以用文字来传达的眷顾。对于爱情的忠贞我们谁也不能作以辩解,只待时间去印证悲催是否美丽。
听说娟子跟老七分手了,作为他们的老大,我不知如何是好,是去劝解,还是一言不发?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或许我这个局外人真不该过问的。大概这真是一个感情没落的年代,无论感情多么的深厚,当遇到坎坷时,选择妥协的总是感情。或许我们是应该尽一些孝道的,爹妈的话总是那么的不可抗拒,这就是那些没落感情缔造者的孝道吧。事情总是可以去理解的,但是路有没有走错总是会有这么一天我们会明白的,也会明白那时尽的孝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孝道,或者那个孝道到底价值有没有那时想的那么高了。
爱情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个东西,我会相信世间真的没有这么一个东西了,如果你是上帝,我愿意让你来颠覆我这个刚成形的思想。我一向是个口是心非的人,这些兴许还不够真实,如今的世态让我不得不对此而叹息。相隔百里,却尤如远在天涯,天涯万里,却又如同近在咫尺。这种感觉,你懂得?
梦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依兮在梦中。何处是归途,望断天涯路,岁月绵绵,孤品心中苦。儿女情长,难忘你模样,我与明月换衷肠,私语越大洋,不及你心房。
没落的年代,是否还有人愿与我共享稀有的儿女情长?
没落文章4:快到秋天了,好想你
没落了自己,秋天悄悄的爬上了枕头,肃杀清冷的秋,一眨眼抽干了周身的温度,让我在梦醒的时候瑟瑟的发抖,我瑟缩在秋的金黄里,和着晨曦的光,绕风为裳,竟不知,我此刻的心境,如此的真实。
秋水伴伊人,梦隐秘着低调而华丽的乐章,我拾起一片秋的微凉,用心暖出温柔的想象,梦那么的甜,竟不忍打断,我的指尖轻触你脸颊的暖,在黄昏的海边,和着夕阳的热血,吻去你心头孤独的触感。不是梦里,一切寻常,不是梦里,有怎会如此大胆的想象。只是,秋水已逝,梦醒了,孤独了你无依的发丝,湿润了我迷离的双眼。
如果说爱是一种伤,我宁愿穿过空间,和你起落在同一片骄阳下。寂寞的梧桐锁住了清秋的梦,我用最温柔的文字抚摸我微凉的心情,让我去懂你纠结的心疼,纹理分明。如果这个故事只是一首歌,歌中的主角不是你我,那么又会有怎样的结果?
一场秋雨一层凉,我的泪在纸上零落了又几行,或许不该落的如此无力,它应该璃落在千年之后的某天傍晚,和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撒哈拉沙漠的一角,吟唱着昔日的沉醉,我还能忆起千年轮回里,你遥远的身影,却遥不可及。那个让我泪奔过的你,会不会在下一个轮回里,静静的与我又一次的擦肩而过。我至今不敢轻易的流泪,我怕湿了轮回的路,就这样,在那个分叉的的路口,眼睁睁的看着你溜走。
为什么时间在老去的时候我还很年轻,而时间刚好轮回至年轻的时候,我却老的只能静听风云的变幻。你说时间沉淀了真挚的情感,我笑而不语,其实,时间早已漂白了过去,那些遗落的章节,模糊的没有了一丝轮廓。我紧握的笔,却写不出那些沸腾过的心绪,而我是那么的喜欢你。
然而感情永远不会像沙漠中的细沙一样,昼夜飞奔不停,它像潮水一样有起有落,涨潮时波涛汹涌,退潮时沧海桑田,风平浪静时万里无云。静静的任无眠在秋夜里爬上思绪,听树叶在身后刺骨的寒风中和枝丫诉说着最后的情话,我的心晃了一下。秋,真的寒了,我试图用最温暖的怀抱抵御你带给的伤寒,风咳嗽着呜咽出声,我纠结的步子开始变的从容。夜浓了,人静了,故事在窗外没落的哭泣着。
你悠然的叹息遗落在风里,风吹动了秋水细细的涟漪,我们的距离我却琢磨不定,墨色里走出那个为你沏茶的红颜绿纱,温润的像一朵水莲花。或许有些距离永远无法跨越,或许我喜欢着的你永远在等待之畔,等待与希望之余,我会一直爱着你!
没落文章5:青城的春
文/梁卫忠
青城更像一个没落的贵族。高家的祠堂里,高鸿儒曾是咸丰年间进士,过厅里高悬着皇帝赐予的“进士”匾额,另一块“才兼文武”是道光帝御赐其族人高鸣桂的。自西向东,不远处的罗家大院,是民国时期青城四大水烟作坊之一的“永顺成”老板罗希周先生的宅院,建于民国十六年。青城老字号的水烟作坊是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所产的水烟大多卖到江南,经了那灵山秀水的滋润,口感更佳,彼时,江南客商云集于此,青城便沾了一些江南的灵气。
青城是个小镇子。依附着黄河的身子蜿蜒而成。西北缺水,而青城却独得了东出兰州的一大截黄河之水。三月的春天,河水漫上旧年冬日的河床,两岸的杏花梨花,就使劲儿开,粉的似霞,白的如云,落于亭台城楼之间,青城的大街小巷,俨然都成了大户人家端庄秀丽的闺女。清风徐来,参参差差的花瓣翻几下个儿,跌落在青石板街上。正好下了一阵春雨,花瓣的清香就在雨水中洇染开来,随着雨气飘啊飘啊,几条街的铺子里,都荡漾起了春天的味道。
春雨不经下,下午飘一阵,第二日清晨准晴。几家老烟坊还留着传人,三月里正好是压烟的季节,烟担子就摆在院子中央,经过焖烟配料的烟叶送到杆榨工棚,分层踏箱后,又挂石压榨成捆坯,经刀切段,再次挂石压成烟捆,切成方形,这道被称为“杆榨压捆”的工序就算完成了。接着是推丝装匣,烟坊里的工人专注至极,匀称的烟丝推好后,又被压成两寸许的小方块装匣。一块块半成品的水烟丝整齐地码放在四合院的台阶上,正好借着春日里明媚的阳光除湿。一月后,它们将被送到不足百米的临街小店里售卖。这种纯手工的烟丝分外抢手,能不能得一份玩赏,全凭了运气。想想,在青城水烟业极其繁盛的清代和民国时期,一日里要产多少烟才够?
后院的几棵大梨树长得依然繁茂,百十来年的树干过了春分就开始按捺不住寂寞,先是结了花苞,而后才伸出小嫩叶儿,粗砺的树枝旁逸斜出,在最顶端率先开出了一朵白花,而后整棵树开始欢闹。老梨树像个经年的老人,花儿们绽放着孩子般的笑脸,明媚得可人,其中一枝,定然是沾了一点儿民国风,像极了一件白碎花的旗袍。
沿黄河东行,在百亩梨园里,像这样的老梨树数不胜数,它们和黄河一样,鉴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荣辱,老宅子拆了又建,几易其主,依然古香古色,原本的城墙有的已被开垦为耕地,依稀可见其残垣断壁。城隍庙的格局沿袭了近千年,主体建筑还能看到宋代的痕迹,献殿正对面的戏楼上,时不时会有“青城西厢小调”上演,小调唱得极为婉约,不似西北盛行的秦腔和陇剧那般粗犷豪放,细听起来,却又夹杂着本地的方音。小调大致兴起于同治年间,当时陕甘一带回汉矛盾日益显着,兵灾突起,青城也未能幸免,乡贤张廷桂组织乡民奋力抵抗,屡立战功,却以失败告终,还搭上了一条身家性命,所幸其妻子和儿子张海润被三弟营救脱险。张海润自幼好学,善音律,左宗棠平乱后,感念其父张廷桂为乡民捐躯之事,特保举张海润入国子监。期间,张海润悉心研读王实甫《西厢记》,同时结识了京城众多音律贤达,获益匪浅。此时的张海润,便已萌发了创作“青城西厢小调”的念头,同治十三年,“青城西厢小调”终于创作完成,亦称“西厢调”或“青城小调”。
在青城的三月里,倚着城隍庙里红漆斑驳的栏杆,听一段小调,桃花映着蓝瓦白墙,缤纷而下,婉约典雅的曲调,时而如萧萧落木,时而若草长莺飞,再次回味那段悲壮的历史时,在这样一个和美的春天,又平添了几份伤感。
更加轰轰烈烈的事情,还得从青城的得名说起,青城也叫条城,因其顺河而建,条状形态而得名,而青城这个名号,则跟一位宋代名将有关。将军叫狄青,宋仁宗年间,时为秦州刺史的狄青巡边,在条城筑一城,此后,人们取了狄青的名字为此城命名,便有了青城一名。今日所存的城隍庙,就是当时的狄青府。狄青戍边之时,正值西夏李元昊反叛,他经常亲自做先锋,先后作战四年,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箭多达八次。据说,在临敌作战时,狄青时常披头散发,面戴铜具,出入敌军,所向披靡。而今,在城隍庙正前方的广场上,塑立着英武的狄青石雕,依稀还能见他当年的神勇。
我时常想,要是历史也能记载季节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看看青城历史中的春天,就像翻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白白的梨花也上了淡色。我们看到一棵棵在春天里发芽的小树,如何长得参天,燕子在飞,从唐宋飞到晚清,又从晚清飞到你怀里,好像就是最初的那一只,它饱读青城书院里的诗书,它嗅着烟坊里飘出来的烟丝味儿,看惯了四合院里的生死,它在城隍庙的老柏树上搭窝,看着信仰狄青的人们,如何把一个人祭拜成神。
青城倚水而建,曾经因水而富甲一方,史书上说,青城人口最多时可达十万余人,当时,青城不但种植水烟,还种水稻,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谓。如今,这个常住人口只有三万的小镇子,每日游人若织,络绎于寻常巷陌,他们似是在安静地追寻着什么,他们把灵魂短暂地安放在四合院的一把木椅上,或者书院里的长凳上,他们托起一把水烟壶,穿了大户人家里的锦缎长衫,应该是在寻找中国古代乡贤的风雅吧。他们穿行于梨园田地之间,走进一户平平常常的人家攀谈,应该是在寻找农耕社会中乡野村夫的安逸与平凡吧。
在历史深处客居的人们都走了,没有人再种植水稻,没有人再领着长长的马队驮了水烟往南走,镇子上的建筑越来越新,虽然水烟的产量还不如其辉煌时期的百分之一,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比以前好了很多,他们活得闲适自在,又有着与生俱来的文化自信。先辈们留下来的财富,不仅仅是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这个老镇子本身所散发出来的贵族气息,足以让它从容不迫。
春天在大河里流淌,落花飘零在河岸上,有些被水流带走,有些继续装点着这片土地。人们在地里忙活着,有人侍弄蔬菜,也有人种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