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媳妇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媳妇的散文(精选7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媳妇的散文1:娶媳妇

文/王祥

1975年,我迎来了而立之年。正月初二,我历经坎坷难场的婚事之路终于跋涉到尽头,即日我就要花好月圆了。那种独有的辛酸而又无比激动幸福的心情,一般婚事遂顺的人怕是难以体会得到的。

我们村里不知从何时起,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矩:过红白喜事者,须预先准备酒菜请待村干部。

我早岁失怙,家里主事人自然非母亲莫属,但在有些事情上,我和母亲想法不同,也难免违拗她老人家。

我准备订婚的前一天,母亲背着我,一如别家准备了一桌酒菜。晚上我一回到家,母亲便让我逐个去请村干部来。我立马躁了,但还是压住气,轻声慢语地说:咱订咱的婚,为啥要请村干部?他们又没帮过咱啥忙,这不明摆着在讨好干部嘛!母亲批评我:别人家都请,就你反戴帽子倒穿鞋,跟人不一样。接着,好声好气地劝我:都是乡里乡党的,估不住咱往后有啥事还要求人家,你不提前铺路,就不怕到时事不好办?我说:马营寨男女老幼都是乡党,要请都请,光请村干部我不去。母亲的一片心意就这样白费了。她虽气不顺委屈,但一两天也就淡过去了。

过了一向,母亲说一队干部婆娘给别人学说我们一家人不懂事理。我说:甭管她,她爱说啥说啥去,只要我们问心无愧。我结婚前,母亲再没提说过请干部。

长安县斗门公社马营寨大队1975年那阵还是个七八十户人家的小村,只有南北两条街。我家住北街中腰,未婚妻王淑绒家在南街东头。村西头紧挨南北走向的韦斗公路,过往人多又向明,村民称之为马营寨大门。村东头只有一条架子车能勉强通过的狭窄土路,且凹凸不平。路旁就是斗门南街大队的田地,空旷冷寂。当时我们这一带还兴着用芦席、麻杆儿箔子罩顶篷的农用马车接媳妇。马营寨在我之前嫁给本村的几个姑娘都是男方用这种婚车迎娶的。我和未婚妻商定破例不搞这一套。南北街近在咫尺,动腿抬脚即到,何必搞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形式劳人伤财呢。按讲究,用车迎娶新娘还须出进村子大门。我提出我们娶亲不单废车步行,还要哪个门近便走哪个门,未婚妻连同家人一致同意,原因是否和女方时任大队贫协主席分管合作医疗站的父亲有关,我至今不得而知。

正月初二七八点钟,我和门宗老哥王涛步行出村东门到南街迎亲。岳父王振武迎接我们在他家当院的酒席桌旁就座。我们象征性地吃了几口饭菜,便和新娘及陪送的胞姐原路回到我家。按讲究要女方姑姑或婶娘陪送。在这一项上我们又破了例。这样,我将媳妇就算娶进门了。

我和妻子结婚时废除好多传统或时兴的繁文缛节,至今将及40年的夫妻生活一直和和美美。不少外人不无羡慕地说:从没见过你俩人失牙拌嘴红脖子涨脸闹过仗。

关于媳妇的散文2:相聚就是缘

文/刘乙苏

在婆婆和媳妇的生活里,不会全是和风细雨,有时也会夹杂一些闪电雷鸣。如朋友,似母女般的婆媳之情当然会让人倍感幸福,但有时也真的会像俗话说的那样“蔓菁当不了秋白梨,媳妇成不了亲闺女”。然而,无论如何,那种浓浓的亲情却是永恒不变的。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实。

俺就两个儿,这心里有个啥话儿,就想给媳妇们念叨念叨——

我们都是女人,有着酷似雷同的经历。要生儿育女,要为自己的爹娘、公婆养老送终,还要为自己孩子的孩子倾心倾情。我们是这个家族的几个外来户,也是这个家族的核心成员,所以,过多的耳鬓厮磨,每天的锅碗瓢盆儿,让我们成为天底下最为亲密的联合者,这种幸运今生才有,相聚就是缘。

想想我们婆媳携手并肩,风风雨雨走过的路,像是无意中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混到一块儿去了。

我们有过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曾经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在无数次车流人海中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媳妇歪歪扭扭一路穿过,上班路上丢下我们一串串开心的笑声;我们有过母女般的纯真和依恋,曾经甩掉多少不眠之夜,促膝长谈,将那么多悄悄私语轻轻压在枕边;我们也有过婆媳间的小疙瘩,解不开时就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由此我曾写下未敢露面的半篇文章,题为《朋友、闺女和媳妇》。说真的,在我心里你们就是我的闺女。无论你们将多么尖刻的话递给我,我都毫不在意,因为:一个孩子一个性儿,一个麦子一道缝儿,没有哪个母亲会记恨自己的孩子。

在婆婆眼里,媳妇的脸就是一张晴雨表,她记录着阴晴圆缺,也播报着喜怒哀乐,婆婆的心常随着媳妇的节拍而跳动,这难道真的是一种共鸣?说实话,这婆婆是最好糊弄的一个人,只要给一点点好就会满足,那怕几句暖心的话也会让她心花怒放,高兴得找不着北。我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媳妇们给买的,每次她们买了衣服我都会高兴好几天。外出有事总爱穿媳妇给买的衣服,穿在身上那是一种心情,想想心里都暖和。有时她们也“淘”我,这时我就想着媳妇几百元给买的蛋白粉,自己有病住院媳妇一趟趟往医院送饭,又是买吃又是买穿的,心里一件一件记着她们的好,所以从不生气,无论付出多少都乐意。

交流和沟通是婆媳处好关系的良师益友。婆婆心里想的啥,盼的啥,怕的又是啥,我这里索性傻婆婆倒布袋,连底儿也端了。

其实这婆婆呀心里装的全是家庭和孩子。想着一家人能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盼着孩子们都过得好,长出息,有个好前程;盼望家丁兴旺,后代聪慧,齐心协力经营一个红红火火的家。为这做老人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婆婆也有怕的事儿:怕家庭闹矛盾,怕孩子们不能和睦相处;怕妯娌不和,将婆婆夹在中间唱起了“墙头记”;原本不是问题也就成了大问题,还没觉出有什么错却成了大错误;遇到了知情达理的好媳妇,那是婆婆前世修来的福;遇到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公婆也好,媳妇们反倒听话又孝顺;如遇到一个手里有几个臭钱,自己却成天舍不得吃舍不得花,一切为了孩子们。这样的婆婆可就倒了霉了,偏了这个,向了那个,你就是把心掏出来,媳妇也会说婆婆没什么可信度,全家人跟着怨声载道,渐渐地心中产生隔膜,还会“三人成虎”。

婆婆有时也会犯错,不该说的话说了,伤着了媳妇;本来有些事不该那么做的却做了,惹得媳妇心里不高兴,还容易产生误会;遇着我这样心直口快的人,说话更是无遮无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婆婆绝不是有意的,是无意中办了错事,媳妇得谅解。

婆媳应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因为她们在一块儿时间长,交道多,容易相碰,也容易亲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时间会让我们不断握手言和,也会让我们不断修正自己。

细想想有啥呢?人这一辈子区区几十年,能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就好。要高兴就得无私,就得大度,无私是人生快乐的法宝,大度是让人左右逢源的财富,所以我们都要做无私大度之人。对他人这样,对家人更是如此。一个连家人都不爱的人能去无私大度地对待他人吗?我坚信,我聪明又善良的媳妇们一定会与婆婆一起,共同经营好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庭。

我还想谈谈孩子。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特别是母亲。母爱是这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一种无可替代的骨肉亲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一定会传导给孩子。一般而言,没有阳光的父母就不会有阳光的孩子。为了孩子,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他们的童年教育,因为只要错过就无可挽回。

媳妇们能把孩子交给我去管,非常感谢,这是你们对我的最大信任。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婆朝夕有两颗童心陪伴,顿觉自己年轻了许多。紧张之余却充满了欢乐,租住的小屋里到处都是关不住的童趣。

然而,我的压力又非常之大,不怕累,就怕管不好。我没有管理孩子的经验,又是隔代教养,免不了会有代沟。

年轻时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也为了图心静,我把儿子扔给婆婆和丈夫,那时根本没有想到孩子该多么重要。结果儿子们养成许多坏毛病,延误孩子一生。孩子的童年缺乏母爱是不幸的,我不想媳妇们重犯我当年的错误。

当然,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细节入手,从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下大工夫。这就需要我们婆媳之间多沟通,要表里如一,因为每个礼拜孙子要与父母住两日,我们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要教育孩子勤奋简朴,不能讲享受,讲名牌儿,要牢牢记住一句话:能吃苦方能立业。现在的孩子又少,我们没有实验的机会。

已是风烛残年,却有童心相伴。如能胜任培养和教育孙子们的任务,也不枉活一世。因为女人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孩子,果真如此,我将不胜感激我的孩子们,不仅给了我弥补过失的机会,也给了我人生的圆满。

语重心长谈了这么多,我觉得婆媳之间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有的只是沟通和理解,是相互的关心和体谅。只有这样,我们的心才能贴得更紧,关系更融洽,更亲密,生活更幸福。

我还是那句话:

平安就是福,相聚就是缘。

关于媳妇的散文3:邻家媳妇巧理财

文/汤文星

老朱是学校的门卫,我们戏称他朱科长。朱科长的儿子朱伟长年在上海打工,儿媳李琴领着两个女儿就住在我家的隔壁,她讲话的内容常让我听得一清二楚。

朱伟刚走一个月,我听见李琴在接听电话:“啥?又想小孩了?真没出息!你连我娘几个都养不活,还有脸回家吗?你在那到底咋样?要是工资低,你回来领小孩,我出去。我姐说她那厂里需要女工,月工资三千多呢。啥?你不回来,那可以,你寄两千块钱过来给二楠买奶粉,最近,二楠吃便宜奶粉尽好吐。好好好。”我听了,一笑了之。

两个月后,我听见李琴在打电话:“小伟,大楠的英语、数学、物理都差得很,学校有老师办补习班,你看让大楠去补习行吗?行?好好好,那你抓紧时间寄两千块钱过来吧。”我听了,感到纳闷:没有人敢在学校办补习班啊?

三个月后,我又听见在李琴打电话:“这一阵子,我吃不下饭,还吐了好几回血呢。叫医生检查了啊,医生说是慢性胃炎,挺难治的,治好要几千块。缺钱,咋治啊?你寄?那太谢谢你了!”我感到好笑,李琴天天能吃能喝的,有啥胃病呀?

中秋节的头几天,李琴过来跟我解释:“汤老师,我想请你帮个忙。”我笑着说:“可以,可以!你尽管说吧。”李琴一下子不好意思起来,急得直挠头:“嗯……嗯……嗯,朱伟等两天就回家过节了,他要是问起补习班的事,你就说有那回事,千万别跟他透漏了底细!唉,他年年挣不到钱,我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就编了一些瞎话,想哄着他下劲干。”“行行行,我一定帮你演好这出戏。”我拍着胸脯答应她。

过年时,朱伟来我家坐,我问他:“今年该比往年强多了吧?”“唉,还是不行呀!挣两三万都花完了,家里花销太大。”我赶紧开导他:“老侄子,你老婆可是个尊老爱幼的好人,待你爸***百依百顺的,两个闺女叫她养得好。你再不好好挣钱,确实对不起人家呀!”“对对对,我得下劲干!一定多挣些钱!”朱伟攥着拳头向我承诺。“你小子,是条硬汉子,叔实在佩服。来来来,为你今年能大发财源,加油!”“啪啪啪”我笑着跟他击掌。

“李琴,你真有头脑!居然用智慧转化了朱伟。”朱伟走后,我路遇李琴,随口夸赞她。“哈哈哈,那都是逼出来的馊点子。以前吵呀闹呀不顶用,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得想法子给他施加一些压力,省得他去喝酒赌牌。多亏汤老师的帮助!”“往后,还要多动脑筋,想出更奇妙的办法让朱伟多挣钱呀?”“谢谢汤老师的提醒!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的。哈哈哈!”看到李琴脸上灿烂的笑容,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关于媳妇的散文4:婆婆和媳妇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最大的问题,作为老公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成为了三夹板,其实只要老公对媳妇好,这样媳妇才会对婆婆好,如果把重心放错了,媳妇心里会不平衡,会吃婆婆的醋,看起来,老公对婆婆好,是一种孝顺,可是对老婆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环境,都说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能好好地处理婆媳关系,也要看作为老公的情商,把老婆和老妈搞定,让家庭环境变得和谐,不光是媳妇的责任,也是作为丈夫的担当。

现在的人都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会去退让,这样未必是好事,夫妻之间需要经营,双方都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了孩子的家庭,更是媳妇成了主要的角色,除了养育小朋友,还要负担家务,所以全职妈妈是最辛苦的。老公在外面赚钱固然是辛苦的,可是到家了也不要做甩手爸爸,把一切都交给了妈妈,这样岂不是是一种丧偶式育儿了嘛!爸爸也有他的责任,所以做为婆婆也要多劝劝儿子,帮帮老婆,带孩子也是经营家庭的一部分。

不是有一句话,老妈只有一个,可是老婆可以再找!所以现在离婚太多了,婆婆比老婆来的重要,有时婆婆为了一些事情,也是在包庇儿子的,不管儿子做对还是做对,都是帮儿子说话的。感觉媳妇成了外人。就像女婿一样,看关键的时侯,到底是外人还是自己人。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可以像母女一样,也可以像敌人一样,有的看似紧张,有的就亲如姐妹,只要大家站在同一站线,关系就和谐了。

都说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婆也是媳妇转变的,每个家庭的风气不同,所以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好的婆婆成就一个好的媳妇。媳妇和婆婆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家庭中的一员,搞好他们关系,儿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家庭关系,婆婆把媳妇当成女儿,就像女婿就是半个儿子,都是亲人。

现在的婚姻家庭,女儿和老公因为住房的缘故,和父母是住在一起的,对女婿来说有点寄人篱,内心有的就有些自卑了。可是大人总会生病的时侯,作为儿女去陪伴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如果女方的父母生病了,也不是需要女儿自己去陪护了呀!所以有时把心放大点,不要去计较太多的得失,夫妻老了,才是真的老伴了。

婆婆和媳妇,从古到今一直是很难处理的关系,不过只要有家庭和谐了,都学会了经营自己的家庭,这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再说了,都成家了,已经是大人了,有的还当父母了,是适合学会成为一个家庭的主人了!不能因为小孩子的脾气,来一个一哭二闹三上吊了,现在是行不通了。

学会成长,学会改变,这样的婆媳的关系,才是最终的目的!

关于媳妇的散文5:家有敬老好媳妇

文/史建会

父亲心衰的老毛病又犯了,经过急救,才从模糊的意识中醒来,整个人少气无力,直到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媳妇听说父亲住院的消息,匆忙放下琐碎而又繁重的兼职工作,取了钱直奔病床前,跑前跑后交费、排队、检查,一刻不得闲。

母亲嘱咐我们,父亲几次住院花费不少,医保上的钱怕是不多了……没等母亲把话讲完,媳妇快人快语:“妈,这些事您就别操心了,让我爸安心养病,别的什么也不用管。”

“押金刚才我们又添了点,没有多少,妈您放心。”媳妇的举动让一家人感动不已。我清楚媳妇的为人,总是为别人着想,无论是在娘家还是婆家,生怕让老人担心或受到委屈。

我与媳妇都是工薪阶层,除了抚养孩子还要生活,有时候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但心里明白一个理儿,只要有一颗拳拳敬老爱亲的心就很容易温暖父母的心。这些年,两边老人无论是谁有个大事小情,她都关心备至,并亲自侍奉,不离不弃,千方百计尽心尽力。还经常宽慰我:“百善孝为先,都是老人的儿女,他们晚年过得舒心顺心,就是我们做儿女的福分。”

“要说儿媳,更像亲生闺女,对我们百般关心,我们可是享福了。”父母逢人便夸儿媳妇的好。家里人也对我讲:“你可真有福气,娶了这么一个好媳妇。”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家里有了车,带着老人出去也方便多了。每年五一、十一,媳妇趁着休假总要陪着父母到附近走走转转,西柏坡、汊河、柏林寺、隆兴寺、植物园、动物园等周边美景看了个遍。一个假期下来,既当司机又当服务员,老人孩子高兴了,媳妇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前些年母亲曾念叨:“从老家出来一晃都六十多年了,不知道保定府现在是个啥样。”谁知这话被媳妇记挂在心上,前年十一带着老俩,坐着高铁去了趟保定,好好逛了逛总督府和古莲花池,品尝了久违的驴肉火烧,回来后好长一段时间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讲。

媳妇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我们从父母那儿搬出来已有十多年了,人搬走了,心却没有走。媳妇时常牵挂着耄耋之年公婆的喜怒哀乐,隔三岔五陪老人坐坐聊聊天,做顿饭,洗洗衣服,关心老人的冷暖和健康,亲情无限,温馨备至。对于我们的到来,老俩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老早便打开房门等候,迫不及待地把那些舍不得吃的美味一股脑端出来,不停地给我们念叨些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每当我们走出家门,父母总要站在窗口前一边挥手一边不住地嘱咐“用心工作,照顾好孩子,注意身体,路上小心”,一直目送我们很远很远。父母亲非常理解体谅儿女工作学习的辛苦,不到万不得已时从不愿打扰我们。

每每提及这些,媳妇总是眼含热泪,常说:“一想到老人们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总觉得做多少事也报答不完父母的恩情。所以,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唯独孝敬老人的事不能等,不然就成了遗憾。”

关于媳妇的散文6:媳妇那年才十三

文/李义福

也不知怎么啦!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老是有一种怀旧的情结,常常会不由自主地翻一翻厚厚地大影集,尤其喜欢看看那些曾经的老照片,唤起悠悠往事和美好回忆,每每总有一种幸福感萦绕在心头。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媳妇侄子结婚,我跟她一块回到老家德州夏津,在老岳母一直还住着的土坯老房子堂屋的墙上,我摘下那个早已装满了彩色照片的老像框,找出了这张早已被新的彩色照片所覆盖、已经“退居二线”多年的老照片。照片的背面写着拍照的时间是1980年9月。

照片上坐在右边的小姑娘是我的媳妇张桂青,算了算那年她才十三岁,左边的是俺岳父的老朋友蔡庄刘志山叔家的姑娘香菊姐姐。香菊姐姐比俺媳妇大四岁。因为两家大人走的近,香菊姐姐又住在离我岳父家不远的邻村,所以,小的时候她俩经常在一块玩儿,有时候玩的太晚了就在对方家里住上一宿。

我媳妇回忆说,我记得挺清楚,有一天香菊姐姐到我家里来玩,我爹说,看你俩跟亲姊妹是的,我把照像的师傅叫来给你俩留个影。我俩长这么大还没照过像呢,听大人这么一说都觉得挺新鲜,我还叫俺娘找出来过年才舍得穿的花格上衣穿上,在院里的大门口等着照像的来。一会儿功夫,俺爹就把邻村走街串巷照像的师傅给叫来了。在哪个地方照呢?这位有经验的老师傅到俺北房屋里溜达了一圈说,俩个小妮子在大桌子前这个角两边坐着照就行。我俩坐下后,俺爹特意把家里那个时候村里很少见到的“黄山”牌收音机从炕头上拿过来,放在我跟香菊姐姐中间那个最显眼的位置,以显摆稀奇珍贵。

那个时候,香菊姐姐留着现在极少见到的半米多长的大辫子,站起来都能顺到屁股以下了,俺媳妇的辫子刚剪过也就短多了。他俩坐下后,照像的师傅就立马当起了“导演”:他先是跟香菊姐姐说,你把那两根长辫子前面放一根,后面放一根。然后又对我媳妇说,你这两根辫子短都放在前头顺眼。这时,照像的师傅往后退了两步,都快到了屋门口啦。他把相机先是拿起来弯下腰朝他俩一瞄,便又开始“发号施令”:你俩都往里侧侧身子,别紧张,别眨眼,笑着点,往我这里看,好,别动……“咔嚓”一声,行啦。临走时,照像的师傅说,三天以后我把照片给你们送过来。

俺媳妇回忆说,我跟香菊姐姐天天盼着能早点看到自己的照片,总觉得这三天的时间过得咋那么慢呢。终于等到了第三天,香菊姐姐早早就来到我们家里,一直等着来送照片的师傅。当拿到这张照片的时候,看到自己都照的挺自然,俺俩就别提多高兴了。现在想起来,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当时那种兴奋劲。

我仔细看了看她俩这张照片背后墙壁上的“自然”画面:左边贴着的是当时正红极一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十七世纪中叶东北少数民族女英雄,抗击倭寇侵略的电影《奥蕾一兰》女主角“奥蕾一兰”的形象画面,右边则是反映东汉末年着名诗人蔡文姬,坎坷曲折一生的豫剧古装戏《蔡文姬》形象而生动的剧照,而最醒目的则是正中间那个年代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全国人民深切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宣传年画《周总理和我们在一起》。我感慨不已,这是一幅多么真实客观又具体生动的时代画卷啊!

关于媳妇的散文7:媳妇的四字诀

文/杨玉龙

忍。忍一时,但也不可全忍。母亲口重,每次做的菜都咸得要命,起初妻子没有言语,然而平时却有意无意地向母亲渗透过量食盐的危害性,只要是妻子下厨做饭,她总是做得淡些。现在,母亲的口味也渐渐淡了下来,血压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夸。好媳妇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婆婆也是夸出来的。母亲从来不在人前说媳妇的坏话,总是在外人面前夸儿媳如何的能干、孝顺、懂事;反过来,妻子如是,母亲好打麻将,有人说三道四,妻子总是会和他们理论,让母亲开开心心地去玩。

疼。有一年,母亲脚部受伤,妻子尽心伺候,擦药水、洗衣服;妻子因病住到娘家,第二日一大早,母亲就骑自行车专门看望,须知两家相距20多里地呀。正因为有了彼此的疼爱,婆媳相处才如同母女。

勤。做媳妇的“妈”字不离口,没有哪一个婆婆不喜欢。不过,光嘴勤还不行,重要的是还要勤沟通,只练嘴、不干活,没人会喜欢。母亲把财权早已交给了妻子,但每逢遇上什么大事,她总是先和母亲商量一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