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小聚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小聚文章1:雪夜小聚
文/宝在江湖
夜晚,冒着寒风,几个好友相聚于一家火锅店。
半空中吊着仿古的八角彩画灯笼,散发出柔和的灯光,墙壁上挂着四方的装饰画,略一打量,其中一幅赫然是梵高的《向日葵》,金黄色的花瓣令人眼前一亮,心中也泛起温柔。大堂中间“栽”着一棵梅树,树上千朵梅花,自有别样风骨,正和当前季节。无论是伪造的自然风光还是真实的人文氛围,都使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
菜肴上齐,大快朵颐,风卷残云,好不舒畅。
好友们海阔天空狂聊一番,上至国朝政治,下至风土人情,远至悠久历史,近至当下新闻,无拘无束,像自由自在吹拂的海风,完全放松。笑声从我们见面就没有停过,我怀疑这一个晚上的笑声是否远多于过去一个月的。
饭天天都吃,朋友却不能天天都聚。饭开不开心我们无从知道,吃饭的人开不开心我们明知。聚会吃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喝的也不仅仅是酒,更是一种年少的奔放与轻狂。没有轻松和畅快的感觉,聚会难逃失败二字。没有朋友间调皮的揶揄,没有发自真心的鼓励,也没有惊动四座豪爽开朗的大笑,更没有浑然不觉时间已悄悄度过的惊讶,这样的聚会岂不是失败中的失败?
穿梭于栉次邻比的高楼大厦,游玩于坚固厚重的都市森林,呼吸着躁动不安的空气,造就一颗颗躁动不安的心。哪里去安放,没有人给出绝对正确的答案。一条条路随意横在眼前,弯弯曲曲,通向未知的渺茫的明天。一个人走路,太多的凶险和怅惘,结伴而行,纵是虎山狼谷,也无所惧怕。
纯真的友情值得所有人珍惜。一个因为平凡而忽视身边真挚感情的人是可悲的,一个追逐权财名色而忘记情为何物的人是可怜的。
我喜欢和好朋友的聚会。不知不觉近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却聊兴正浓,意犹未尽结束聚会。
出门来,但见地上一层薄薄的雪,老天带给我们一份惊喜的礼物,空气冷而鲜,让人忍不住贪婪吸取。天上皓月当空,两三点星闪亮,远远俯视着我们。走过街道,高瘦的电线杆挑着路灯,一层黄昏色的灯光温柔地照在街道上,路旁的树挺拔着矮胖的身躯,数个枝条峥嵘参天,充满力量。树干表面覆盖薄雪,延伸至远处,连贯起来仿佛神秘的雪的丛林。
于如此安静美丽的景色间,踏雪而行,也是人间一大乐事。不由想起白乐天的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同样的冬夜,一千多年前的白居士有没有等到好朋友把酒言谈,共诉衷肠,我们不得而知。我却度过了一个酣畅淋漓、回味无穷的寒夜。
雪夜围炉话当年,畅叙友情在今朝。
小聚文章2:摸秋
文/闫强
与一位来自江淮的朋友小聚,问起她老家习俗——摸秋,她一脸茫然,表示闻所未闻。
摸秋习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长江流域。清代内阁中书梁绍壬在其《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据民间相传,婚后未育的女子携女伴到菜园子、庄稼地偷摘瓜豆,祝愿得子,祈望子嗣也能丰收。摸到南瓜,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
这一夜,瓜豆之主并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并美其名曰:八月摸秋不为偷。如此好玩的游戏,自然少不了孩子们参与,一个个像冲出羊圈的快乐小羊。游戏规则也被补充定义——摸到葱,长大以后能聪明;摘得瓜,以后吃喝都不愁……
在大人们的鼓励下,孩子们自然玩得更放纵。于是也不管什么南瓜扁豆了,只要是成熟的瓜果菜蔬,甚至大豆玉米萝卜,统统“摸”来。能生吃的开怀大吃,不能生吃的柴火煨烤,最后把小肚子撑得滚圆才算罢休。
据说安徽寿县地区的摸秋风俗像过年一样热闹,村村户户玩火把,耍火龙,舞火狮,奔腾跳跃,远近呼应,溜到菜园子、庄稼地摸摘个痛快。除此之外,城镇上大户人家还有“步月”雅兴。大街小巷,月华流银,锣鼓班子咚咚锵锵走街串巷,直到夜深,尽兴方归。
摸秋,摸到了秋天的痒痒肉,咯咯的笑声回荡在乡村的夜晚。
朋友说,今年一定回老家摸秋去。我笑道,先打听好还有这习俗吗?不然庄稼主家的砖头会毫不留情地飞过来。
当习俗不再,老家也就变成了一坛密封不好的老酒,几经挥发,再也喝不出昔日的浓香甘洌。当习俗成为传说,我们,乃至子孙后辈,也只有从文字里拍案惊奇了。
因为摸秋要慢慢摸,得挑拣成熟的瓜果蔬菜采摘,所以常有人埋怨做事慢的人——看你像摸秋一样!
也许,时代的火车或者旅人们也应该“摸秋”吧,至少留一个回首的片刻,因为背后是故乡,那里的月亮圆得像母亲的镜子。
小聚文章3:豌豆花开
文/李瑞华
昨晚和朋友小聚,在电视台下面的小街上,找了家能在网上订餐的川味饭馆,据说能打折优惠,环境也好。果然,就像朋友介绍的那样,环境清新,装修考究,真真是一所就餐休闲的好去处。点餐时,我看到柜台架上那绿绿的苗苗,很是养眼,娇嫩透明的,遂问老板这是什么苗,老板说,是豌豆苗。可以凉拌着吃,可好着呢!来一份?好!待菜上齐,果然那豌豆苗真的很入口,青青脆脆的,香中带甜,令人口中生津,大开了胃口。看着这盘豌豆苗,我不仅想起我的老家,想起老家家东那块自留地里麦垄间的豌豆来……
记忆中的豌豆,是常常在麦地里间作套种的,不知为什么。豌豆秧总会缠着麦杆自然惬意地生长着,神情恍惚中,我似乎又见那豌豆花亲切地开在我的眼前……豌豆花开,是我们家乡原野最美丽的时节。村东一望无际的麦田,像接天盖地的绿色地毯;仲夏的熏风吹来,正在灌浆的麦穗儿在风中摇晃,又像碧波粼粼的绿色海洋。与小麦混种的大豌豆,此时青青的豌豆秧蜿蜒伸展,攀缘向上,和齐腰深的麦棵几乎一般高低。盛开的豌豆花色彩斑斓,红的、白的、紫的、粉红的,像满天的星星那么繁密,洒落在散发着清香的麦田里。家乡的麦田,是我童年的伊甸园;麦田里豆荚般的豌豆角,就是我童年的人参果。
这些时日,总有些困顿,我感觉是想家了。因工作需要,我搬到离家不算太远的一个小县城来住了,时间久了,打拼职场,照顾家庭,竟然感觉很累很累。有时候就想,我像极了那飘忽不定的蒲公英,随着这小城陌生的风,把我吹得没有了方向……就感觉,其实,老家才是生我养我地方,那里才是我真正的根。夜深人静,我常常在城市的鼾声里醒来,想起我遥远的村庄,想起我的李氏宗祠,想起那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豌豆花。许多时候,我试图把记忆拉回到从前的日子,重新回到那开满豌豆花的庄稼地,在春天的原野上寻找童年的梦影,我曾经无数次在城市的走向里迷失,但我从来不会在我的村庄迷失,尤其是我熟悉的田野和那片逝去的豌豆花。
也许在今天的乡村,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久违的豌豆花了,但记忆里的豌豆花对我来说是那样的清晰。我是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对豌豆花有着太多的美好回忆,时间愈久,那流淌在生命深处的豌豆花愈加弥香。那些豌豆花就像一个个文件夹,收藏在童年的软件里。
从记事开始,我总是在春天沿着豌豆花的流向从村庄走向学校。那时,农村的庄稼地里种了许许多多的豌豆,从冬天播种到夏天成熟,豌豆秧与小麦一起成长。春天来了,浓密的豌豆秧一片青葱,每一棵秧苗上都长满了枝枝杈杈,每个杈上又长出许多花苞,春风一吹,那些花苞便张开了笑脸,有白色的,有淡紫色的,还有红色的,粉红色的,豌豆秧的顶部还长了许多毛须须,那些毛须须在阳光的照耀下生长得较快,一天一个样子,茂盛的豌豆秧枝蔓缠绕,放眼望去,田野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豌豆花。
那时候,每个生产队里都有一到两个看护庄稼的人,他们的责任心都很强,一天到晚精心地守护着那些青青的豌豆秧,唯恐牛羊糟蹋。常常看到他们踏着湿漉漉的草丛从豌豆地边走过,他们精心呵护着那些正在生长的豌豆秧,走在豌豆地边,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趁他们不在的时候,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就会揪几片嫩绿的豌豆秧放进嘴里,嘴角吃得发绿也满不在乎,那感觉就像是在品味大自然的美味佳肴。
穿行在纵横交织的田野,我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审视着那些熟悉的豌豆花,就像审视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杰作,田野里彩蝶飞舞,蜜蜂嗡嗡地叫着,整个豌豆地像一片花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我沿着窄窄的田埂一路走来,在绿幽幽的豌豆地里,看见许多豌豆花向我微笑。我站在田野边的小路上,像一个检阅千军万马的将军,看一朵朵豌豆花向我致敬。
与田野里的油菜花相比,豌豆花好像十分的柔弱,它们一个个羞羞答答的,或谦卑、或忍让地掩隐在那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大麦丛中,显得是那样的淳朴自然,看不出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淡然从容地绽放在春天的田野。麦子开始沿花的时候,豌豆花渐渐少了起来,豌豆角挂满了秧苗,有长角的,还有扁角的,长角的皮比较薄,籽粒饱满,产量较高,而扁角的皮比较厚,吃起来口感好,但没有扁角豌豆产量高。豌豆吊角的时候,无论看护庄稼的人怎样看护,还是少不了被人们偷摘,尤其是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地溜进豌豆地里,一会儿工夫就就把书包塞得满满的,然后,怕被人看见,索性躺在麦垄间,摘吃着那甜甜的豌豆,直到过足了瘾,才心满意足地背着书包回到家里,那时候真是小孩,根本不会因为偷摘了生产队的豌豆角而愧疚。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母亲给我蒸了满满的一锅豌豆糕,刚掀开锅,一股浓浓的豌豆花味向我飘来,我狼吞虎咽地吃着,一口气吃了几大块。母亲看我吃得那么开心,就对我说,剩下的都拿到学校里吧,让你的同学也尝尝咱家的豌豆糕。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那时能够饱食一顿豌豆糕,心里也是挺满足的。
参加工作后,也尝遍了各种各样的山珍海味,但很少再吃到妈妈蒸的豌豆角,也很少见到村庄边缘那姹紫嫣红的豌豆花了,豌豆花成了我梦中的一道风景,远远地飘逝了。每到豌豆花开时节,我总会想起妈妈的豌豆角,想起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那是生命中一段美好的时光。
如今在城市餐桌上吃到的豌豆苗,在菜园里看到的豌豆花,怎么也没有那大片大片的田野里生长的豌豆花有味道了,许多乡下人也开始以吃豌豆苗为时尚,鲜嫩的豌豆苗再也没有了泥土的芳香,没有了田野里的质朴。在一个被金钱物化了的社会,许多人再也没有心情去种植豌豆秧了,因为豌豆花已不再属于乡村,不再属于我的李家宗祠,就像乡村那些正在消逝的事物一样,豌豆花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
曾经,我以我的村庄拥有许多的豌豆花而自豪,曾经,我以看到那遍野摇曳着淡淡清香的豌豆花而欣慰,而今我只能在记忆里打捞那飘逝在岁月深处的豌豆花了,身居浮躁的城市,我时刻记住我是一个乡下人,因为梦想还在,因为纯真还在。
豌豆花开,芳香溢满心怀。那些有关豌豆的故事,就如亘久的星辰,撩拨记忆深处的温馨……
小聚文章4:诗意南瓜
文/青衫
某日和朋友小聚,点餐的时候菜单上有一道“金丝翡翠汤”,忽然想起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点了一份尝尝。待服务员端上来一看,原来就是一锅南瓜汤。不过看着可不是家里常做的那样,而是丝丝金黄漂浮着,吃一口爽滑清香,还有淡淡的甜。
对南瓜我不陌生,从小吃到大,它朴实淳厚的性格,像极了凡俗的日子,亦菜亦饭。
在母亲眼里,凡俗的日子里做出的都是凡俗的菜,一个南瓜,不是加个土豆炖汤喝,就是切成丝炒着吃,顶好一点就是做成南瓜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被我们几个当成甜点吃。生活好点了以后,南瓜被切成方方正正的大块,和切成薄片的五花肉一起上锅蒸,南瓜的清香和肉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乐融融,绝对有种小富即安的美好感觉。
南瓜的品种很多,有一种金黄色外表的小南瓜,个头不大,模样好看,叫“日本南瓜”。不过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那种外表挂了一层白霜的土南瓜,表面丑陋,切开却是一片金黄,俗话说“歪瓜裂枣”,越是表面“疤瘌”多的瓜越甜蜜,心里美的典范。
如今生活好了,南瓜在我家厨房却依然是常客。被大鱼大肉弄腻了胃口,吃上几块清蒸南瓜,清爽怡人;一杯富有情调的甜品南瓜奶昔,浪漫了某个午后黄昏。
除了食用之外,南瓜还担负着一份“美”意。田园小院,房檐下放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南瓜,这院落就生动了。和南瓜真是有不解之缘,嫁了一个爱画画的老公后,每买回南瓜,他都要拿到书房摆上几天,或写意,或白描地画上几幅方交与我做汤羹。
喜欢摆弄文字的我,始终有一颗浪漫的“少女心”,南瓜在我心里,永远都是那架载着灰姑娘奔向幸福的南瓜马车。无数个充满幻想的日子里,盼来了骑着一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都响”的破旧自行车的老公,不过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上去,因为我相信爱好艺术的他,一定能带给我如南瓜一般甘甜的精神生活。
小聚文章5:墨雅舍小聚
文/疏一影
戊戌秋深,重阳将近,一墨雅舍,吾及江淮墨客、一墨、浅浅有幸恭请吴世清、胡荣元二老,半日小聚,饮茶谈诗,莫不畅怀。当其日也,细雨迷蒙,西山缥缈;谈笑晏晏,闲情适然。恬淡之乐,复何如耶。
一墨雅舍,精致素淡。数幅字画,皆其自书;几架图书,多涉佛医。厅堂文竹袅娜;房中古琴横列。笔架霜毫,长案布宣,颇远世俗之尘,自溢书卷之气。几本绿萝,翠叶竞秀;一线檀香,芳沁满怀。其地也,难闻闹市车马之喧闹,隐约似有林泉之幽唱。一盏清茶,两盘鲜果,几样时蔬,怡然自足!无鱼肉之奢靡,绝烟酒之尘踪。陶然清淡之间,独步田园自在之趣!
吴、胡二老,年已耄耋,诗坛耆宿。其诗灵思泉涌,古雅豪迈;其谈言语爽利,博古通今。二老为人为诗,实后进楷模,吾不胜景仰之!日常多忙,纵有会聚,无奈时匆。能于微信、诗刊拜读二老大作,得其训诲,吾之幸也。似今促膝长谈之机缘,何其难遇哉!思吾等评诗谈词,虽无大吕之高调,颇起丝管之雅韵,随情率意,莫不融融。侃侃之间,不觉时间飞逝,起身辞行,已是夜色深沉、天地倶静。
当今诗坛,异彩纷呈。潜心研炼,自出机杼者实多;附庸风雅,哗众取宠,亦不乏其人。然人阅历各异,禀赋有别,况于诗词乎?如二老者,穷一生而耽于诗者,鲜矣!甘作人梯、奖掖后学、诲人不倦者,鲜之甚矣。
我等四人,年岁参差,因文相逢,而与二老,更忘年之交。二老不以我等浅陋,借清茶素肴,纵论诗学、攀谈掌故、欣悦合影,纯然忠厚,长者之风范矣。其诗也博奥,其人也豁达,于我等而言,半日小聚,岂止三年书斋之益耶?
其情难忘,略为记之。
小聚文章6:清浅的幸福
文/李品如
昨晚,跟朋友小聚。
推杯换盏中的快乐,春风满面的幸福,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我知道,我一直是生活的宠儿。
真的好久,没有喝酒了。那次与君相聚,说起喝酒之事,我说,真的不喜欢喝酒,要忌了。君语,相聚无酒不欢,无酒不悦,无酒不语。
是呀,一直在跟朋友有着聚会,一直是很少喝酒,一直是在众人面前很少说话。不能说,我是否能喝,只是实在没有喝酒的欲望。
朋友一直劝我,少喝些红酒,有益于健康,还能美容,为此,他还专门送给我了一些红酒。并叮嘱我说,晚上临睡前少喝点,对睡眠好。我虽然嘴上答应着,但没有喝过几次。然而,这种幸福的味道,已如浓浓的醇香的红酒,早已浸入心扉。醉了。
自入夏以来,一直是晚上十一点以前安寝,早上四五点即醒,那样的习惯成为了自然。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在安睡前,躺在床上,想想心事,亦或双眸穿越窗棂,窗纱,去看夜空里的月,而每当圆月高挂苍穹,我总要关掉床头灯,陶醉于清雅,浅浅的联想中。月光如水一样的洒在我的床头,和着我宽衣解带的欢愉浅唱。那时,幸福是种快乐。月圆月缺,是自然而然的事,我只是知道,月圆我即快乐,月残,即是种浅藏的幸福的播种。
清早的慢跑中,我体验着身体每个细胞的释放,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林中的花香鸟鸣,河水的汨汨流动,未曾留住我的轻盈跳跃,我顺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感觉着免费的光和作用,那时,阳光,让我感受了一种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免费地照射着尘世间的万物生长,生生息息,我们于阳光中繁衍生命的平衡。
酒,只喝到半酣,是种幸福的佳酿,我一直这样想,只是于生活中,很少践行这样的欢畅。
是性格吗?不够豪爽;是矜持吗?也许有些;是清高吗?骨子里的东西,说不清楚。只是一个诗人告诉我,唯有才情,才得以清高。我不知道,他这样的诠释是否得当,也不想追究。
做最好的自己,不与人比,只超越自已。这是我的幸福的做人味道——浓淡相宜,清浅淡雅,安静从容。
不知从何时起,我学会了转身。
游荡在街角的黄昏,是否在等待谁给安稳,不知去向,我会驻足,停歇,我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人如我一样在等,在等一种可能。我不信什么永恒,我需要一个人跟我一起等。这时,前边两条路上,总是有人叫着我的名字,而我很少答应,只是默默的走着我的路,因为,我知道,等我的人,会带着我走过人生的细水长流,会给我一个温暖的吻。也许,他也曾在街的拐角在等着一个疑问,在等着一个幸福的无限可能。而此时,我即从这里走过,牵手,转身,让我们都找到了彼此对的人。
此时,窗外风起雨落,黄豆大的雨点敲打着书房的窗。退台上的黄瓜叶,于风中摇曳,黄瓜花的黄,装点着本无生机的大理石面的退台。生机,有时,是人为制造的。装点生活,亦是一种本真的幸福。
酒逢知己千杯少,莫使金樽空对月。听君一席话,感受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味道,未尝不是幸福!
2014.7.7,是个值得一生纪念的日子。义结金兰,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都说万劫修得双栖飞,世事沧桑难得一回醉,今世有缘,因为有你,都说尘世会很累,只是有君,人间会很美。
不贪心,浅尝幸福。足矣!
小聚文章7:愚人节里你愚谁
文/翟杰
朋友小聚,七嘴八舌,聊起了愚人节的话题。有人笑着说:“咱们都谈谈各自愚人节的难忘经历吧!”众人皆点头赞同。
一位女性朋友说,自己当年正被两个男生同时追求。为了博取她的芳心,今天这个给她送花,明天那个接她下班,两人极尽殷勤。愚人节那天,她在家里分别给两人发去了短信,说半个小时后,在咖啡馆见面。短信发完,她便半躺在沙发上幻想起两人知道上当后的尴尬样子。墙上的钟表滴滴答答地走着,她看了看,时间已经过去近一个小时了,此时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对方问她人在哪儿,她狡黠一笑,调皮地说:“骗你呐,我在家呀,你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日子,笨!”短暂的停顿之后,对方轻声地说:“我知道今天是愚人节,可是我宁愿上当,也不会让你空等……”朋友说到这里,深吸了一口气,告诉我们这就是自己当年嫁给他的理由。
又一位朋友说,去年愚人节那天,他给亲人和朋友分别发去了一条自己生病住院的短信。结果没过多久,有人开始打来电话询问详情。听着电话那端焦急的声音,他扑哧一笑,成功了!他边摆弄手机,边为自己的恶作剧而兴奋不已。忽然他发现,自己的母亲竟然连个短信都没回!知子莫若母啊,看来自己的小伎俩在母亲那里是过不去的。大概过了半个多小时,就在他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时,手机忽然响了,拿起一看是母亲打来的。接通后,他还没来得及说话,电话那头就传来老人一连串关切的询问:“怎么回事?现在怎么样了?刚才我没看到短信,我正在去医院的路上,你住在哪个病房……不要怕,妈这就到!”忽然,他感觉自己的嗓子里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似的,怎么也说不出话。
朋友说完,众人均陷入了沉默。那时我们才深深明白,不管在何种场合,不论以任何名义,有些人是不能“愚”的,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紧绷着一根爱你、在意你的弦,一呼即应,一触即发。
小聚文章8:陪伴
文/董俊
周末照例的家庭小聚,饭后陪外公外婆打麻将是一个常规项目。如若哪次聚会我们没有开展此项活动,老人家都会“生气”很久。但凡麻将打得尽兴,老人家总是精神矍铄。这次不同的是,外婆陪坐在外公身边帮忙出牌,因为外公眼睛已经看不清牌了。打了两圈不到,外公居然打起了瞌睡。我心中不禁黯然,不知不觉间外公就老成这样,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听着老人家轻微的鼾声,他的生平点滴就如放电影般浮现在我的眼前……
外公是1933年生人,祖籍湘潭县花石乡,是在苦水里泡大的。外公的父母在当地的一家染布坊做零工,在那个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年代,全家人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外公3岁就没了爹娘成了孤儿,由叔叔婶婶帮忙抚养,靠吃百家饭长大。外公对父母只存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好在叔叔婶婶给了他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家。还好有一位年龄相仿的堂兄与外公一起生活,生活虽苦,但是与堂兄一起长大的生活还是有很多快乐的回忆。叔叔婶婶去世后,外公就跟着堂兄去了韶关,堂兄在一家煤矿谋了一份差事,勉强可以保全两人的温饱,但不幸的是,没过多久,堂兄在一次矿难中再也没有活着走出来。从小到大的兄长就这样离开,对外公的打击很大,即便60多年之后再提起此事,外公仍旧悲伤不已难以释怀。外公孤身一人的那些年,在一次次无奈的迁徙和逃难中,他做过学徒、当过苦力、做过矿工,到处流浪,直到解放后这种生活才得以终结。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百废待兴,1955年,外公被铁路部门招工到耒阳市小水镇成了一名采石工人,也就是那一年,外公返乡经人介绍与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外婆相识,之后两人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两位老人在铁路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2000年,老俩口跟随我大舅来衡阳安享晚年,从此定居衡阳。
外公酷爱学习。小时候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梦想了,哪还能奢望进学堂读书!他从堂兄那里学一些识字,听老人们说三国讲隋唐是他最大的享受,偶尔从别人那里借来一两本古书,外公可以整天整天得浸在里面。堂兄、私塾先生、说书艺人,凡比他读书多的人都是老师,就这样刻苦自学,外公倒也粗通文字小有所成。现在家里逢年过节或是升学乔迁以及婚嫁等重大时刻,外公都要发表主题“演讲”,通常都是七言和五言的句子,那些句子是否押韵,是否合平仄,是否精妙姑且不论,但他的即兴演讲却着实应景,往往能将聚会的氛围推上高潮。不明就里的外人还以为外公是个老学究。在老人的谆谆叮嘱中,孙辈们读书还算听话,三个孙子(女)都考上了大学,一个研究生一个本科生一个专科生,去年孙子和孙媳妇又在他的鼓励下双双考上了研究生。每每讲到这里外公都是一脸的荣光,就像他自己中了状元一样。如今我的孩子也读小学了,老外公给他讲的还是读书的种种妙处,希望爱读书的家风能够得到传承。
外公是个勤奋的人,在家里难得闲下来,他爱动脑筋,喜欢自己动手搞维修,对旧物进行改造,锤锤钉钉的声响于他而言就是美妙的音符。最值得称道的是,当年外公给我和弟弟妹妹手工制作的小玩具现在又成了我的孩子们的最爱,二三十年前的小东西到现在依然还好用,感受着爱的传递,一代又一代。
外公喜欢垂钓。钓鱼是他退休后的最大“爱好”,只要天气允许,哪怕下点小雨,天还没亮他就带上装备,备上干粮不惧路途遥远去寻找他的垂钓乐园,经常到下午很晚才回来。外公准备鱼饵是很讲究的,不同的鱼种适用不同的鱼饵,我记得有蚯蚓、糠巴,还有酒丸子等。我最爱跟着外公去田野挖蚯蚓,每次看他扛起那把小锄头,我就赶紧提来装蚯蚓的小木盒,屁颠屁颠地跟去田野。外公说钓鱼钓的是一种心境,你在钓鱼的同时鱼也在戏你,讲究的是一个乐在其中,而不在乎钓上来多少,有时钓上来的鱼外公都会再放回水中去,我年纪小领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但看到外公心满意足也是一种乐事。外公后来一直被眼疾困扰,白内障严重影响了他的视力,他慢慢放弃了钓鱼的爱好,不再独自一人外出寻钓,只是把钓具一如以往的不时擦拭,就像和一众老友在回忆那些快乐往事。
最近几年,我时常接到外公的电话,除了问我一些孩子和工作的情况外,跟我讲的最多的就是时事新闻。老人眼睛不好,听电视是他了解国家和天下大事的主要渠道。每每发生什么大事件,他都会第一时间和我们交流探讨一番。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经历了新旧两个社会,饱尝人世沧桑的外公对这个时代是有发言权的。
日子一天天流逝,外公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他一生的终点,他的苦难离我们渐行渐远,国家日益强大,他的后代再也不需像他一样颠沛流离,但留给我们陪伴老人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此刻,我只想时间慢点,再慢点……
小聚文章9:朝露如故
文/管荷
五一回乡小聚,当年镇西中学的几位老友举杯小酌,都在感叹当年语文组的好氛围,好友情。大家有共同感受,走过许多单位,共过许多同事,最留恋的地方,还是当年的镇西语文组,而语文组聚会每餐的掌厨人王伟老师,更是让人感叹不已,他竟成了遗像中的故人。今年二月就离开了我们。
王伟老师大我四岁,与姜老师年龄相仿,与克平老师在徐师大同学 ,比陆老师小两岁,他的老丈人荣书记同我父母是老同事,好朋友,我从学校毕业,去看望荣老,他老人家第一句话就说:“你从小我常抱你,你还在我身上撒过尿。”他的大舅老爷荣老师,是我高中时的政治老师。可见,我们是世交。
他身材高大而肥胖,又肥又白的 圆脸上,整天挂着笑意,别看他长的五大三粗,可心特别细腻,每次大家聚会掏钱打平伙时,他从口袋掏出的钱总是平平整整,干干净净,理的齐齐整整的,一丝不乱。他上课的时候,粉笔都是整齐放在医院打针用的小纸盒里,用完几支,就补充几支,从未漏过。他曾同我交流过,每天早晨与谁打招呼,谁的笑容比他长几秒,谁的笑容比他短几秒,以致我后来在街上碰到他,与他打招呼,都要在心里提醒自己,笑的时间长点,常常脸上的肌肉是僵住的,成了皮笑肉不笑。
可他心细也爱关心人,谁遇到生活上有点不开心的事,他总是第一个就从人脸部表情上观察出来,就会主动打招呼,引你说话,也会笑嘻嘻的讲些笑话逗你开心。语文组老师经常聚餐,那是生活艰苦朴素,很少下饭店,在校园老师家里烧煮。姜老师家,克平老师家,我家,都是聚会点,聚餐日早上,他就主动从菜场买回主菜,立好菜单,女老师们,负责理菜、洗菜,下午四点过后,他就抄刀上阵,开始烧菜,从不推辞。也不怕吃苦。记得最好吃的一道菜,是冷炝凤爪,很费工夫,最主要工序,是将鸡爪里的碎骨取出,还要保持形状的完美。我曾劝他,少费点神,差不多就行了, 大家吃的时候,将碎骨吐出也行。可他仍然一丝不苟,将十几个鸡爪在开水里煮好,一个个取出碎骨,堆放在盘中,对好佐料,看大家吃的有滋有味,他就咪咪的笑了起来。
他出身干部家庭,又是家中独子,但从不娇气,很能吃苦,也很孝顺。他是单传,很想生个儿子,但生个女儿,我们这代人,遇到的事很多,计划生育也是一件,政策很严,他费了好多功夫,找人办了生二胎的手续,可每次老婆怀孕,查B超,都是女的,引了怀,怀了引,最终也未能如愿,这也许是他一生当中最不如意的事,可上帝是公平的,她女儿成家后,一次就给他生了个双胞胎外孙。也算安慰一下他。
酒过数巡,酒精上涌,。曹操那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 千古名句,自然就袭上心头,人生的路程,有长有短,风景各异,各不相同。可大家的目的地是一样的,有的故人已成朝露,匆匆的退出,但留下的人,更应珍惜余下的时光,好好的对待每一天,好好对待每个与自己有缘的人。酒散的时候,我们几个男老师,都醉了。
镇西中学的校园 已变成高档商业开发区,当年的群体已散。可当年的故事还在,当年的故友还在,当年的友情还在,当年的温暖还在,当年的记忆还在。总有一天,我们会在目的地聚会。
离开故乡回宁的哪天清晨,我去硕项湖散步,草地上的露珠挂在碧绿的草尖上,晶莹剔透,圆润可爱,一如故人的笑脸。我知道,太阳升起一会儿,露珠就会退去,可每天清晨,朝露如故,每天生活,照常如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会越来越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朋友你说呢?
小聚文章10:秋天的雨夜
文/吴丹
今晚,和Mike先生小聚,主随客便,喝了些墨西哥龙舌兰、德国黑啤之类五花八门的酒,不觉有些微醺。走起路来,有点阿Q飘进土谷寺的感觉!
回到家,走进铁皮搭建的棚子。照例的打开灯,照例的翻翻书。灯却朦朦的,书也润润的。衣臂上,光下小小的亮点,如一粒粒的明珠,原来,下雨了,而我,竟在不觉中沐浴了秋天的雨!
雨,淅淅沥沥,好像已经大了起来。头顶上,雨点敲打着铁皮,叮叮咚咚的,像手鼓,低沉的是来自鼓心,清脆的是来自鼓沿,节奏分明,高低有序,韵律精妙。和着窗外雨打芭蕉的扑扑声,雨打梧桐的嗵嗵声,还有那痴痴不倦,越鸣越精神的秋虫之声,好一曲秋天雨夜的交响乐,煞是好听!
润润的微风里,好似有幽幽的、甜甜的桂花的香。我感觉桂花仿佛已经开过,难得是残存的几枝,在这雨天的夜里,不甘被雨打去,为今年的秋天,作最后的装点吗?或是早前繁盛的桂花的香,充满了整个秋的世界,于是有隐在角落里的,趁着这雨天的夜,偷偷地溜出来,寻找这中秋的月影吗?我正在寻思这桂香的源,耳边好像又响起了一首歌的旋律,那不是《垄上行》?我不禁轻轻的吟了起来:“我从垄上走过,心中装满秋色?”,我又深深的吮吸,终于觉到,这香,来自我的缀满明珠的袖里,不!应来自于我的蒙满尘灰的心里!
雨还在下,可是我却全然的醉了!
醉在酒里!
更醉在秋天的雨夜的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