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夏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春夏的散文(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春夏的散文1:地枣印象

文/陈树庆

进入春夏之初,故乡盐碱地上的地枣开始萌芽了,枝杈上挂满晶莹欲滴的绿叶,葱茏盎然,给荒凉而沉寂的盐碱地增添了无限生机,带来一片绿意,风一吹,犹如一片绿浪翻滚,也吸引了我们这些乡村孩童。

地枣学名叫白刺,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野生植物。多生长在干燥、多风、盐碱重、土壤贫瘠、植物稀疏的严酷环境中,它长细坚硬的枝条从根的顶端成缕地分生出来,象瓜蔓一样紧贴着地面纵横盘绕地向四面延伸生长,雨季枝条触地萌根形成新的植株。果实形状像初生的小枣,酸甜可食,故取名地枣。地枣并被称其为盐碱地上的一宝。每到果熟季节,采摘果实后,做成“地枣汤”,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每年四五月间,等到地枣枝叶扶疏覆盖盐碱地,便会开出黄白色的小花。一朵朵黄白色的小花错落有致地分散在叶腋上,星星点点地闪烁着。花随只有米粒大小但透着淡淡的清香。微风过处,淡淡的清香扑鼻而入,遂让人产生沁人心脾之感。常听村子里的老人说,地枣花最为殷实,从不开谎花,开出的每一朵花都代表一颗果实,看着这些开得灿烂的花朵,禁不住口中生津。花期一过,花瓣飘落,一颗颗小而嫩绿的果实便立在了原来花朵的位置,开始了它们成长的历程。此时,夏至如约而至,在这个旱涝无定的季节。地枣会在充分吸收水分的同时,加速生长;如遇久旱,任凭周围的土地龟裂地不生寸草,它依旧深深扎根于底部的土壤,尽可能地汲取地下的水分,以满足其果实成长的需要。眼见地枣一天天的变红透亮,我们哪能错过摘地枣的大好时机,利用给牛、羊割草的时机,不由自主地伸手去摘一颗那不起眼得像绿豆大小的果实,放在嘴里尝尝,常常被酸涩的直吐口水。

一到八九月份,地枣由红色变暗红色,由酸变甜,红彤彤的地枣在绿叶的衬托下挂满枝头,随风微微颤动,像极了晶莹的红玛瑙。地枣个小核大,肉少味酸,成为我们这些乡村孩童最好的零食。一放学,小伙伴们就划分好区域,分头去摘各自领地里的地枣,不仅要摘地枣,还要时刻提防着小伙伴偷拿自己采摘的地枣,为了保护地枣不被拿小时候可没少打架。面对丛生茂密的地枣,明知枝叶间隐藏着无数的枝刺,可看到那红彤彤的地枣,我们唇齿间早已漾出了酸酸的口水,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先摘一颗地枣放入口中,酸酸的、甜甜的味道瞬间传遍全身,让人回味无穷。于是再难收住口,转瞬间,一颗颗美味的地枣便被送进了口中,咀嚼着吮吸着,酸中漾着甜,甜中泛着酸,直到牙齿被酸倒了,可一看见诱人的地枣装满了衣服口袋,笑容随即浮在脸上。将采摘的地枣装入深深的裤兜内,在课间时,趁老师黑板写字时,手慢慢地伸入兜内,轻轻的摸出一粒,放入口中,轻轻的咀嚼,酸甜的味道在舌尖、舌根,至满口腔蔓延开来,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甜甜酸酸的滋味中,有时,被老师发现,免不了挨一顿批评,还被没收采摘来的地枣,只有放学后,再去采摘满足口腹之欲。

地枣不仅好吃,而且止渴生津,有益健康。地枣里面的枣核,亦是一样难得的宝贝。对于枣核,若是顺手将它们丢在地上,来年会是一株幼芽,勇敢地破土而出;若是将它们收集起来,则会是一味强身健体的珍贵药材,有调经活血,消食健脾之功效,并且含油量很高,可榨油。

现在回到故乡,村落四周土地已改良变成良田,虽还有地枣丛,但仅是依稀可见,没有了那种茂盛浓密的感觉。加之如今农村生活也好了,各种零食可供选择,很少有孩子去摘地枣了,也许地枣为何物都不清楚了。也许,浓郁地地枣酸甜气息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只能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了。

关于春夏的散文2:鸽子

文/贾冬梅

某年春夏之交,我曾经喂养过一只鸽子,全身纯白,在阳光下像一捧雪,羽翼丰满,飞翔起来肯定是鸟类中的万人迷。可惜它是一只被人喂养的肉鸽,从出生那天开始,一生的命运就已经被预设——成为一顿香气扑鼻的盘中餐。把它从菜市场买回来,原本是为了救它一命,把那个自由而辽阔的天空还给它——鸽子的生命应当是属于天空的。

刚开始两天,怕它飞走了,用一根细细的绳子拴住了它的脚,可这担心纯属多余。可能它此前一直被关养在铁笼里,即使生有一对美丽洁白的翅膀,也不知道那是用来飞翔的。天空与它无关,它乖乖地蜷伏在阳台的一角,除了这巴掌大的地方,它不曾挪动半步,哪怕天空近在咫尺,屋檐就在几尺高的地方。

我以为它确实是不会飞翔了,翅膀于它,只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不曾孕育梦想。我解下它脚下的绳索,给了它完全的自由。我相信它不会飞走,它也应该明白,它连简单的生存本领都不会,即使飞走了,又将如何面对那么复杂的一个世界?

它又在阳台上安安静静地呆了一天。我在黄昏时分看望它时,惊异地发现它正呆立在阳台的台阶上凝视着蓝天,奇迹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在我从阳台返身回房间要关上房门时,一道白色的光刺亮了我的眼睛。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它刚刚从阳台飞到了我的脚前,我敢确定这是它有生以来第一次飞翔!

第二天,我还是把它放到了阳台上,给它备足了粮食和水。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看它。看着空空如也的阳台,我心里顿时空落落的,遥望西天的晚霞,默默为它祝福,却在抬头间望见了它,它正蹲在高高的屋檐上,像一尊鸟儿的雕塑,神情肃穆。

我被它的样子震住了,我不知道它正想些什么。人的世界与鸟的世界,毕竟存在着天地之别,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爬上屋檐,把它抓下来。我就在阳台凭栏远眺,为它憧憬着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时暗含期待,它会自己下来。果不其然,当落日下山,暮色袭来时,它一下从我头顶盘旋而下。我将它逮住,托在掌心,它只是轻轻地唤了一声,就不安分地顺着我的手臂向上攀登了……

之后,我带着它去湖边踏青,它在草坪上和那些从小在此休养生息的鸽子一样,踏着步子低头啄食食物,偶尔低低掠起,复又落下。不少孩子围过来,要去抚摸它的羽毛。我感觉它正恢复元气,与蓝天越来越近了。我谋划着等它完全可以自食其力的那天,就将它放生。

一天下班回家,任我找遍阳台,咕咕唤遍小区,也不见它的踪影。第二天、第三天仍不见它回来。关于它的失踪,我和朋友设想了好几种可能:别人到阳台上来,将它抓走了;它自己远走高飞了;飞走了,又被别人抓住了……若是被别人抓住了,结局只有一种;若是远走高飞了呢,它会活下去么?

关于春夏的散文3:小兴安岭的春夏

文/林振宇

骀荡的天风抖擞着精神,像一匹脱缰的烈马,它嘶啸着,一溜风地从江南跑到了小兴安岭,大口地喘着气,或许是跑累了,就在小兴安岭腹地一个被誉为“祖国林都”的伊春小城歇下了脚。

阳光日渐煦暖,像一位慈蔼的母亲,用它那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小兴安岭的每一寸肌体,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它的手真神奇,林都伊春被它抚摸过以后,竟然从沉睡中渐渐地苏醒了。

倔强的小草慢慢地睁开惺忪的眼睛,它不肯向命运低头,顽强地从冬的桎梏中挣扎出来,露出一点儿头,张着小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它真调皮,明明看见它身穿着绿绒绒的衣衫在远处,走近了却不见它的踪影,跟捉迷藏似的。

清傲的冰凌花在尚未解冻的泥土中萌动着生命的气息。它可真勇敢,在百花还沉浸在春梦之时,竟然不顾料峭的寒风和冰冷的残雪,毅然地探出娇弱的身子,宛如处子般亭亭玉立,羞答答地绽开黄澄澄、金灿灿的笑靥。它是为了报春,却不争春,所以在百花争艳之时它便悄然隐退身影。

高洁的红松傲然挺立在小兴安岭的山岗上,在大雪的重压下,它伟岸的身躯从来没有屈服过,它像一位坚强的战士,高擎起一面绿色的旗帜。它抖落一身的冰雪,生命的本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

久盼的春雷轰隆隆地一声炸响,仿佛敲开了春天的大门。丝丝细细的春雨随风潜入夜里,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就像母亲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孩子。一夜之间,桃花红了,河柳绿了,梨花开了,再看那山,被这雨水洗刷掉一冬的尘埃,变得愈发青秀了。消融的雪水流进了山谷,汇聚成溪,叮叮咚咚欢快地唱着春天的歌。

你看那达子香,无论是在山坡,在林间,还是在崖壁上,一团团,一簇簇,漫山遍野,红彤彤的一片,远看就像燃烧的红霞。阵阵的山风还徐徐地送来了它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其实,达子香并非名花,是小兴安岭常见的一种多年生的野花,尽管它朴实无华,但不畏寒霜残雪,也要绽放出生命的美丽,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叫人怎样去追寻生命的真谛。在北方,是它把林都的春天装扮得姹紫嫣红,绚烂多姿。

雄鸡叫醒了黎明。太阳像长了脚,慢慢地爬上了东山头。灿烂的朝霞照映在小兴安岭上。汤旺河水湍湍地向东流去。

河的两岸是大片的黑土地。许多山里人生活在这里。清早,家家户户的烟囱冒着乳色的炊烟。站在山顶从远处望去,那里的上空笼罩着一层白色雾状的烟云,朦朦胧胧地连成一片。

吃过早饭,勤劳的山里人扛起农具,说笑着走进这片土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小兴安岭的夏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到了。

这个时节,山上草木欣欣,林间溪水潺潺,野花竞斗芳菲,苍翠挺拔的红松,披着祖母绿的衣裳,浑身散发着松香。美丽的林都迎来了旅游的旺季。

嘉荫的龙骨山,有出土的史前恐龙化石,让人禁不住遐想,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遥远的白垩纪;茅兰沟的瀑布,飞流直下,遥看似少女脖颈围系的银白色细练;汤旺河的石林,奇峰秀丽,怪石突兀,形态各异,惟妙逼真;五营的原始森林,莽莽林海,天风抖动,绿波涌起,松涛滚滚,似天籁之音,荡气回肠;美溪的回龙湾,传说有条“黑龙”诞生在这里,引人去探秘;大丰河的漂流,时而跌宕,时而平缓,时而心悬一线,时而激情澎湃,好不尽兴,两岸的秀美风光则让人目不暇接,就像人在画中游;西林的龙泉湖,在晚霞的照耀下,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波,还有几只野鸭从空中掠过……

要说林都的夏天,最美不过绿色。那满眼的绿色,不知迷醉了多少人。林都迎宾不用酒,捧出绿色都醉人。走进小兴安岭,就走进了绿色的童话王国。那里的森林是绿色的,田野是绿色的,城市是绿色的,山峦是绿色的,就连风都是绿色的。而这绿,尤以红松的祖母绿最显贵气,它是大自然赐给林都的一份特别而又神奇的礼物。林都是红松的故乡,红松是林都的骄傲,也是林城人的魂。因为红松四季长青,所以又叫青松。著名诗人郭小川曾在这里激情放歌:“青松哟,是小兴安岭的旺族;小兴安岭哟,是青松的故土;咱们小兴安岭的人啊,与青松亲如手足……”然而,曾几何时,一株株红松悲壮地倒下,哽咽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与濒临灭绝的苦痛。“决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红松故事”,觉醒的伐木人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斧。为了保护这片神奇的祖母绿,林城人发出了“停伐红松”的绿色宣言,他们积极地行动起来,把红松像宝贝似的认领,还自觉地栽起了树,一道道的荒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情。

如今,林城人愈发地离不开红松,红松已成为林城人心中无以名状的情结。而那难舍的祖母绿哟,不知让多少游子梦绕魂牵,常常做起甜甜的绿色的梦……

关于春夏的散文4:沐浴琴声

文/杨浩山

是春夏呢喃的燕语?是初秋夜雨轻叩梧桐?是深山清泉叮叮咚咚……哦,那紧绷的琴弦,可是这世界灵动的神经?那弹跳的十指,可是生命行进中的舞蹈?抑或是生命与大千世界和谐的律动?

琴声似水,沐浴其中。任《多瑙河之波》静静流过心之原野,滋润萋萋芳草,映着一轮明月;融入清冽缠绵的《二泉映月》,波光,月光,一如生命之原色;婉转,抑扬,倾诉人生之哀乐;吮《梁祝》之甘露,感喟爱情之凄美;捧《高山流水》之琼浆,陶醉超尘脱俗之雅声;品《阳关三迭》,悟人间友情之珍重……

琴声之水轻轻流过,拂去生命之灰尘,抹平岁月之瘢痕。生命,在琴声之水中舒展,在琴声之水中前行……

关于春夏的散文5:当竹子肩负特殊使命

文/赵盛基

春夏之交,在井冈山,我看到山坡上的一片竹林出现了三种形态:有些笔直笔直地挺立着,有些虽然朝山下倾斜但仍然笔挺笔挺的,丝毫没有打弯,有些已经拦腰折断,露出了嶙峋的断茬。

导游说,这是春天的一场雪造成的。但她又说:“虽然大雪把竹子压倒了,压断了,但它们都没有弯曲。这就是竹子的性格:宁折不弯。”

我不禁肃然,但又突然想起刚刚在山下时,看到菜农正用竹子搭菜棚。他们将一根根竹子当中劈开,使之成为竹片,然后,将竹片弯曲成一张张弓的模样,两端固定在露出地面的立桩上,相距一米左右一根,上面蒙上塑料薄膜,即成为蔬菜大棚。

我不解地问导游:“可是,你说的好像不完全对啊!刚才在山下看到的菜农把竹子弯曲得那样厉害也不断啊?”

导游似乎玩笑又似乎认真地回答:“那是因为菜农把竹子劈成了竹片,赋予了它特殊使命啊!”

我似有所悟,无论是一根竹子,还是一个人,当肩负特殊使命之时,即使做出牺牲,也能委曲求全。

关于春夏的散文6:无情何醉,多情自扰

文/水慕岚

春夏之交的夜晚,月亮一时有一时又无,漫天的浅红,仿佛纸巾上瞒着自己的情人写的别人的爱情,很有兴趣,而无半点羞涩。夜色撩人,也就再没有人去端详那些惺忪的渴睡人的眼。

院子里最美的,是晕黄路灯下的三角梅,绽得那样好,一枝一枝从铁栅栏里伸出手、探着头,那模样说她像一枝横斜水清浅,倒更像女儿窗下怎低眉。花之性,生在孤壁上也是要开放的,因此摆在路边为行人准备的长椅,无人坐时花自开,有人坐时花亦开。人迹所至,都已被花之性情陶冶得可有可无,甚至有人的时候反而没了境地,等到座空无人,那境地倒催发地落叶比花更妩媚。

总有些东西,不以贵贱论之,却是人一生都难以丢弃的。就俗常之理,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或情缘或饰物,无非曾经拥有。从前爱喝浓茶,如今因胃肠不适亦忍不住遥挂那丝弥足。茶味偏淡似乎并不那么惹人嫌,人情乏味才让人无法俱受。情义或可有或可无,是有是无,都不可以乏味。茶自出味,不是因为此茶能有多好,无论欣赏还是品味,都意味着尊重,尊其所尊,重其所重。

院子里的路灯尽管也发着光燃着热,目光所触却能生出心底里的宁静。我爱那与之相触的淡淡的滋味。曾经的友人,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注视夜幕下的路灯,他只看到我眼中的闪亮却感受不到更触碰不到我心底里的宁静。而我眼睛里的闪亮,是因为薄雾之间棉柔的灯光,以及不知多少人曾经拥有,被岁月摩挲过的青春火焰。

夜色或者绵雨都能轻易赋我以醉。在它们面前,人能与原身相拥,可以卸下所有防备。能卸下防备之所,方有归家之乐。颓世之人,总难免从一堆谎言滑入另一堆谎言,处处设下机关和防备,连居家之所也未能幸免。佛理茶,仙驭酒,酒能醉人,而茶不醉人人自醉。醉酒然后能醒,醉茶方后能悟。

浑然天成那些田园诗一派,最爱当属王维。父亲喜爱陶渊明,爱其心远地自偏。渊明既采菊,则不脱俗尘,能抱朴而含真,所以有五柳先生之称谓。王维走得更远,人还在月下徘徊,心已入重重深林。菊已不采,有感则长啸而已矣。诗才过人,质朴无华,这些可爱的生命,总惹得人疼惜之念方过,伤感之意复来。

情义至此,孰解我无情、多情?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