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文章

请欣赏节日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节日文章1:节日里的暨阳湖

文/张柏垄

宋朝的大诗人杨万里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我却说“毕竟暨阳节日中,风光不与他时同”,这是为什么呢?跟着我去一游暨阳湖,你就知道了。

快过年了,趁着双休天气晴好的机会,我和爸妈一起去暨阳湖。节日里的暨阳湖人山人海。刚进门,我就被吓了一大跳,停车场里停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车,就连路边也停满了电瓶车。老爸在停车场开着车慢悠悠兜了好几圈,找了好一阵子,还是找不到停车位。我感叹道:“唉,这可真是‘千金难买一车位’啊!”话音刚落,似乎老天爷听到了我的感叹,奇迹发生了,前面一辆车开走了,好啊!我们有车位了!我不禁又感叹:“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节日里的暨阳湖景色迷人。虽然已经是冬天,可是那些常绿的树木似乎还在焕发着绿色的“青春”。微风吹拂,碧绿的湖水荡漾起涟漪,在阳光下泛出点点的金光,晃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来。那些活泼的鲤鱼,似乎也不畏寒冷,时不时地游到水面上来嬉戏一番。“暨阳湖里绿成荫,暨阳湖里鱼成群”。看见如此美的景色我不禁诗兴大发,即兴作起了诗。“今日来游……啊!”我不小心摔下了台阶。“叫你小心滑,小心滑,你怎么就不听呢?”爸爸又开始训我了。接下来,我们去了荷花池,可惜隆冬时节,荷花已谢,荷叶已枯,我们没能欣赏到美丽的荷花。

节日中的暨阳湖是不是很美呢?快去叫你的爸妈带你一起去玩吧!

节日文章2:节日里,做个幸福的小女人

“三八”节还没到,同事就酝酿着如何消费:与同学喝茶的、与朋友逛街的、在家补个懒觉的……我本没什么计划,就想着彻底放松一下,哪怕是在商场里饱饱眼福也可以。

为了争得半天假,一上班我就忙着做报表、到罐区脱水,参加了半拉子班长会,又要补充完善2月份的生产分析以备下午领导开会,忙完这些已是中午了。老同学昝姐一大早就约我下午一起逛街,无奈他们单位要迎检,为了不让老姐太失望,我索性留下来陪她吃午饭,我们聊家务、聊孩子、聊往事,两笼饺子、一盘炒土豆粉我俩吃的津津有味。

告别了昝姐,我赶回了总部,约小妹一起逛街,“过节了,咱们喊上老妈吧,让老妈也出来热闹热闹。”“俺不去了,去了又花钱。”老妈就怕小妹乱花钱。我接过电话邀请老妈来做监督员。我前天刚拿到优秀通讯员的提货卡,原想着给老妈拿双平底鞋,恰巧店里刚刚进来一批货,老板拿出一双孚德单鞋让老妈试穿,软皮、软面、平底,老妈穿上刚合适;眼看提货卡还有剩余,小妹让我再为自己找一双,短靴已经买了两双,深口鞋的鞋跟又太高,选了好长时间选定了一双平底、镶钻的彩鞋,款式新颖,上胶舒适,就它了,等我一起付款时,小妹硬是把超支的钱掏了出来,得,我打着孝顺的旗号又宰了小妹一回。

离开华龙,我们母女三人又逛了百姓生活广场,小妹看我满脸的“皱皮(皮肤干燥)”又给我介绍梦妆花颜凝时致护面霜,我一看标价289元,伸了伸舌头就转身往回走,“姐,一年就一个三八节,只要适合你我买单……”小妹说着就让售货员打包了。一个下午,我和老妈满载而归,只是苦了小妹出力又破财。

回来时路过美容店,耳边萦绕着化妆品售货员的话“姐,春天要多补水,适当做些面部护理……”想想真是好久没去做美容了,折身转回到美容店。面护+眼护,一个流程下来整整用去了两个半小时,我也趁机迷糊了一小觉。回到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老公与儿子还在等我吃饭,餐桌上摆好了鱼香带鱼、腊肉蒜苗、炒米饭、凉拌藕,外加一碗浓浓的黑米粥,我享受着家的温暖、亲人的呵护。

键盘在手指间飞舞,文字在键盘间跳跃,回味一天的点点滴滴,幸福涌上心间,亲情、友情、爱情,“三八”节,我成了幸福的小女人。

节日文章3:短信过端午

文/庞进

以手机短信祝福节日,可谓当今一大时尚。

前年的端午节在公历的6月16日,15日就有短信频频发来。“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青丝捆着祝福意,粽叶包着真感情。糯米缠绵红枣香,雄黄醉人龙舟行。鸡蛋伴着艾叶煮,平安健康永一生。”这是一首七言诗,首句利用谐音,改曾广为流行的港剧歌曲《万水千山总是情》词一字,由“总”而“粽”,让人心领神会不禁莞尔。不仅“粽”,雄黄、龙舟、艾叶等属于端午节特有的民俗元素,诗中都一一涉及,且组合自然,读来有滋有味,情趣悠然。

如此短信,好是好,但属于一人创作,全民使用,不知出现在多少人的手机上。相比之下,那些因不同的时、地、人、事而创作的短信,对发者而言,毕竟要费一定的心思,对收者而言,就得仔细阅读、认真领会了。

15日一大早,就收到了大学同学、现为解放军某部少将的李伟发来的短信:“献上藏胞的白哈达,送去高原的格桑花,李伟在玉树祝你端午节快乐!”看到短信,眼前便浮现着我的这位昔日同窗,正率领着子弟兵们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情形。于是,想了想,回复道:“以戈壁滩上九千年的胡杨向李伟祝福!”胡杨是生长在荒漠沙地上的唯一能成林的树种,有“不死三千年,不倒三千年,不朽三千年”之说。——几个小时前,我们到达新疆哈密,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了对面楼房上的广告语:“领略大漠胡杨九千年风韵!”

手机短信缩短了空间距离,真所谓“天涯若比邻”了。比如这条短信,就是从遥远的海南发来的:“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您……”发信人小胡,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内容如此丰富,于是,赶快回复:“谢谢,我在新疆,这里有生命顽强的胡杨,它们也姓胡哦。”小胡很快再发一条:“啊,您在新疆过端午呀?有粽子吃吗?需不需要给你捎去海南的粽子?”人有情之,须得领之,于是再复:“好啊,相信特别好吃,尤其是你做的。”这后一句,把一个“阳光80后”给难住了:“啊啊,我还没学会包粽子,让您见笑了。您发个地址给我,我给您寄海南的特色粽子吧。”……

到了16日,短信更是接二连三,有复不胜复之感。其中一条是志明先生发来的,他作了一首诗:“汨江润雨翠柳烟,楚使琴瑟寒千年。棕香俄倾百龄梦,诗到嘴边忆屈原。”对这样一首下了工夫的诗,当然也要下一番工夫回复了,斟酌片刻,和其韵道:“万马狂奔大漠烟,胡杨阵列九千年。一脉苍凉志士梦,恰逢端午叹屈原。”——此前,14日下午,哈密当地文化名人王喜明先生自驾车,引导着我们一行人到位于哈顺戈壁中的雅丹魔鬼城参观、体验。但见大漠起风,风卷沙尘,呼啸速行,如万马奔腾。而胡杨,如前述,既是自然生态的奇迹呈现,也是一种生命精神的象征。那么,广袤的戈壁,给人的感觉,除了辽阔,便是苍凉了。这样的苍凉,可不可以与中国历代志士生命末年的心态相比呢?比如屈原,比如司马迁,以及嵇康、袁崇焕、王国维、吴宓、陈寅恪……

节日文章4:清明的意境

文/汪金友

清明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作为节气,令人陶醉;作为节日,让人哀思。无论你身在何处,心在何方,只要一想到清明,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或美妙或向往的景象。

有人说,清明是一幅画。明末清初的江南女诗人介石,曾这样描写清明:“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这首诗里,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菜花、绿色的杨柳,白色的粉墙,还有栖楼的燕子,思量的美景,真的令人向往。

时至清明,天清气爽。百树争绿,百花齐放。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谁也不甘落后;迎春、连翘、海棠、玉兰,还有菜花、杏花、桃花、樱花等,也都争奇斗艳,遍地飘香。

有人说,清明是一场雨。对此感受最深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他的清明诗,写的全是雨中的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门在外,阴雨连绵,又没带雨伞,浑身浇透,冷得打战。所以顾不得赏花看景,只急着找个地方避雨喝酒暖身。我猜想,这个“行人”不是别人,可能就是杜牧自己。要不然,没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但无论地里的麦苗还是路边的小草,都渴望这样的春雨。只有把水喝足,才能茁壮成长。对于干旱地区的农民,更是一场春雨一地金,下雨等于“下钞票”。

有人说,清明是一行泪。很多人都记得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家在情在人不在,思亲想亲不见亲。清明节最让儿女怀念的,便是墓中的亲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当我们有能力尽孝也想到要尽孝的时候,那些应该孝敬的亲人,却躺在了“里头”。只能用一束鲜花、一杯好酒、一行热泪,来表达和弥补。

有人说,清明是一段愁。宋代诗人黄庭坚慨叹:“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南宋诗人高翥惆怅:“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还有明代诗人高启,也在《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中感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他们的态度,都有点感伤,有点哀愁。的确,人生苦短。尤其是到了百年之后,无论社会贤达还是村野愚夫,都可能“满眼蓬蒿共一丘”。但我还是相信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时所说的那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人说,清明是一首歌。宋代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专门描写过杭州市民清明春游的盛况:“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还有程颢,也在《郊行即事》中说:“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半城游子,都教春醉倒。

山清水秀风光好,正是追花踏青时。出城,才能看到郊外的景色;出城,才能领略自然的风光。走吧,还等什么呀?三天小长假,邀上几亲友,找一处最想去的地方,选一道最想看的风景。迈开双脚,踏上青山;张开双臂,拥抱绿树。闻一闻麦苗的味道,嗅一嗅百花的芳香,打开心门,放飞梦想,你会听到,春天的旋律,正在耳畔回响。

节日文章5:“走心”的祝福短信

文/张君燕

春节临近,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我的手机里也开始陆陆续续地收到朋友们发来的祝福短信。但是,看着这些短信,我却左右为难起来。按说一年过去了,理应对朋友们表达一下祝福,但是群发的短信毫无诚意,而且朋友们一眼都能分辨出来,没有什么意义,我是不屑这样做的。可是,如果一条一条“量身定制”,又觉得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时间,想想都觉得头痛。

这天,我收到一个旧同事发来的短信,本以为也是和别人如出一辙的群发短信,可打开一看,我却吃了一惊——丫头,新年快乐!还是喜欢喊你丫头,就像你喜欢叫我果果姐一样。最近工作还顺利吗?你悟性很好,也很聪明,就是有时会有点小马虎。新的一年,要多一点认真和细致哦。

说实话,收到这样的短信,除了吃惊外,更多的是感动。对果果姐表达了感谢之后,我忍不住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果果姐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说,留在她“朋友”分组里的人都是关系还不错的朋友,所以她都一一认真地发去了新春的问候。

“近百人全部都发了定制祝福?”我更加吃惊了。果果姐回复:是呀,祝福就是要发自内心的,如果是那种群发的短信,就没必要发了嘛!看到我一连串吃惊和佩服的表情,果果姐又告诉我,其实,在春节这几天根本来不及编辑这么多条问候短信。所以,她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编写了。在工作间隙,中午休息,晚上睡觉前等等空余时间,果果姐就会翻开手机通信录,给自己认为值得交往的朋友编辑祝福短信,然后保存到草稿箱。

“这工程也太庞大了,你不会觉得麻烦吗?”我问。“怎么会麻烦呢?在编辑短信的过程中,我会想起和朋友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里会充满美好和快乐。”

听完果果姐的话,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个竖大拇指的表情。其实,想要给朋友们带来一点与众不同的真实的感动,只需要多用一点点心。如此,既能让朋友们开心,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节日文章6:春联

文/李云门

春节与别的节日有许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要贴春联。

当然也有不贴的,那是因为家里有老人去世,子女按照规矩戴孝三年,三年中不能穿红挂绿,也不贴春联。所以,正月里穿过大街,能一眼看出哪一家正在戴孝。正是这一点,使得家家户户都忘不了贴春联。因为一家人活得好好的,不愿让人误以为家里死了人。

据说,春联的流行始自明朝。明朝以前,有挂桃符的记载,过年时要“新桃换旧符”,但春联即使有人贴,也没成为普遍习俗。朱元璋得了天下,过年时就想好好庆祝一番。我猜想,他大概还有另一层用意:想看看天下的百姓是否真的听从他的号令,是否真的热爱他的大明帝国。为此,他下令让各家各户都在门上张贴红色对联,上面写上庆贺的词语。试想,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刚刚从改朝换代的血泊里胆战心惊地走过来,谁敢不以此表示归顺呢?因此,旨令一下,人们就自觉地贴;几年之后,春联就普遍流行,而且很快成为习俗,成为文化。所谓传统,其实多是这样形成的。

在我的故乡,春联有几种不同的形式:门口正上方的门额上,贴正方菱形的“福”字。窗户上方,影壁的正中,也贴这种“福”字。“福”字下面横的门框上贴的是“横批”。门的竖框上贴“框对”。门扇上贴“门对”。“门对”一般是四个字或五个字,因为字数太多了,字就不够大,不好看。“框对”一般是七个字或更多;“横批”一般是四个字。在门的上框,还要贴过门钱,那是用软纸剪成的,有漂亮的图案,微风一吹,随风飘动,平添几分生气。

至于春联的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概都能记得那些比较经典的旧春联,比如:“向阳门第春常在,和睦人家喜气多”“天增五谷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梅开五福,竹兆三多”等等。历代诗词中那些名句,内容喜庆的,也常被写成对联。

沿大街一路走去,看各家各户的对联,可以看到主人的文化品位,还可以获得许多信息。如果大门上贴的是“积善之家庆有余”之类,主人一般善良敦厚。如果大门上贴的是“东壁图书府,西厢翰墨林”,主人即使不是书香门第,也一定向往书香。如果贴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人自然是非要出人头地不可的。不过,温柔敦厚之家,一般不允许子弟如此张扬。所以,那样的句子只能写在日记里,而不能贴到大门上。

节日文章7:快乐的节日

文/亚礼志

年一度的国庆节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去奶奶家玩。奶奶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的旁边有一排排茂盛的大树,叶子绿油油的,河水清澈见底。

园子里有奶奶种的各种的花,我走到花园去,看到花儿向我点头。最让我喜欢的是奶奶家后面的池塘,池塘里有许多的鱼儿,我拿着鱼食去喂它们。我先倒了一些在池塘里,鱼儿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地啄食,可爱极了。

我又去外面和邻居的小朋友们玩耍。我们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玩跳绳,再一会儿玩跳皮筋,可有趣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叫我回家吃饭了。一桌好吃的菜,有酸辣土豆丝、红烧茄子、牛肉、排骨等等。吃饱饭之后,我又去瞧瞧鱼儿,只见鱼儿三五成群地挤了过来。我又喂了一些鱼食给鱼儿,它们还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啄食。

妈妈催着我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离开了池塘。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国庆节。

节日文章8:耕耘节

文/余丝娜

今天,我突发奇想,想设立个节日——耕耘节。我想:农民伯伯那么辛苦,我们却肆意地浪费食物,不如我们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我想把这个节日定在农历九月初三,因为这天是我生日,而且这天正好赶上成熟的秋天。

这天人们要早早起床,去田野里拔杂草、耕耘土地,还要给庄稼们浇水、洒农药。白天,还可以安排一个有趣的游戏——“五谷丰登”。游戏是这样玩的:墙壁上有五个钉子,每个钉子上挂着一串串庄稼。小朋友们要踩在一块长长的布上不停地走,这块布的两头有两位小朋友使劲地往身边拉,时间只有60秒,谁拿的庄稼多,谁就是胜利者。其余的时间就由自己支配。到了晚上,人们兴高采烈地放烟花、鞭炮等,用来庆祝丰收的来临。20:00还要举行耕耘节晚会,节目内容可精彩了,家家户户都要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到了21:30,所有人才吃晚饭。必须自己做给自己吃,晚饭少不了的一道好菜就是“年年丰收”。“年年丰收”是由玉米、黄豆等组成的一道菜,可美味了!所有人必须把饭菜吃得一干二净,不能浪费食物,否则就要罚三天在田野里劳动。

其实,也不是只有耕耘节才不能浪费食物,生活中应该每天都要这样。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更应养成这个习惯。

节日文章9:期待我的节日

文/王霞

夜深了,做完了课件,才发现杯中的咖啡都已凉透。

手机在震动,打开一看:老班,今年教师节是我的啊!我约好了同学,有惊喜哦!

是丹丹,我曾经的学生,今年大三了。一定有一丝微笑泛过我疲倦的双眼。我知道,我的教师节从现在就开始了。

忽悠悠,想起了这丫头小学三年级转来的情形。黑瘦,胆怯的眼神,脏兮兮的衣服。在一群穿着像公主般的孩子们中,显得是那样无助。三个孩子的家庭,加上一个白血病患儿,已让她外来打工的父母精疲力竭,无暇顾及其他。我带她到办公室洗手洗脸,把散乱纠结的头发梳通,编成漂亮的发辫。

小学毕业时,孩子哭着找到我:父母想让她回老家读书。于是,我找到了朋友,联系到一所新改建的中学,为她免去了高额的借读费,进入了小班化的实验班。第一学期,她就在全区统考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过年时,她爸妈送来一只老家带来的羊腿,还有自家做的粉丝。夫妇俩怎么也不收我给孩子的压岁钱,后来只得给他们装上了一大兜的年货。

从上高中起,每年的教师节,门房里年年变换的贺卡里总有她的一张。也是她,高考后那一年的教师节,约齐了当时的全班同学杀回学校看望我,在众多老师的羡慕中,给了我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他们快乐的笑脸。

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忆起第一次的教师节。那时还在师范读书,毕业的前一年,那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我们这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年轻人兴奋不已,这象征着肯定和褒扬的节日设定,对我们是多大的鼓舞!我们为这个节日准备着:给老师们的礼物是亲手做的贺卡、小工艺品,还排练了节目。那一天的学校,横幅高挂,彩旗招展。这所百年的师范学校洋溢着从没有过的喜庆气氛。台上台下,都是教师或将要成为教师的人们。涌动于心的除了职业的崇高感和幸福感,还有深沉的责任。那天,舞台上旋转的我,眼中一直有一个身影,我的第一个老师。她姓王,当我学期中途插班时,是她拉着我的手,走到座位前;洪水漫过膝盖时,她不顾还在幼儿园的孩子,背着我送我回家。老师的后背和妈妈一样的温暖。我想,我一定会和她一样,成为孩子们回忆中最美的身影。

时光易逝,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背负着这份最初的心愿,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细细想来,做教师时日深久,诸多的辛劳不言而喻。有过疲惫,有过伤痛,却从没后悔。这些和孩子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日子,是我生命中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将串缀出我人生的华彩。

念及此,满心的欢喜,甚至有些雀跃。

我在等待着属于我的,最美好的节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