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怀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情怀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情怀的文章1:旧物情怀

文/付小方

我们出来逛街,说起各自喜欢的东西,六岁多的儿子说,妈妈就喜欢那些古老的东西。我和丈夫听了,都笑了。是的,我就爱那些旧旧的、古朴的东西,大至白墙黛瓦、有着月洞绮窗的老建筑,小至一把老式梅花锁、挂灯等,在我眼里,它们就如时光的代言人,无声诉说着许多人、许多年的情感,让人刻骨铭心,永远难忘。

我小时候,家里有一盏煤油灯。那时的冬夜里,在煤油灯光下,父亲刨木头,母亲纳鞋底,我们姐妹做作业,门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情盎然,小小的灯火苗忽闪忽闪,像调皮的眼睛。我喜欢看它,也喜欢闻它,还喜欢它把每个人的身影投到墙壁上,影影幢幢,自有一种神秘和宁静的喜悦。那一刻,简陋的家仿佛成了一座美丽的宫殿,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煤油灯不甚明亮,但它映照下的温馨和安宁一直照亮着我的记忆,使得长大之后每当想起它,心里就暖暖的。

十八岁谈恋爱那会儿,丈夫送我一把檀木匠木梳,它装在一个藏蓝色的精致布袋里,木梳很小巧,我的手小,正好能握住。我用它来梳头,常想起丈夫的温柔和体贴来,只觉得时光安稳,岁月静好。

前两年有几次我梳头时不小心弄断了几个梳齿,无法再用,我将它刷洗干净,重新放到布袋里珍藏了起来。

这些旧物,比如还有幼时家里炊烟袅袅的土灶台、吱吱呀呀的纺车、永远散发着甜香的糖盒,长大成家后丈夫送的棉布手帕、书、音乐盒等,我对它们都难以忘怀,割舍不下,即使再过几十年,我将依然深深地喜爱它们。

旧物,让情感有了寄托。我喜欢旧物,珍藏旧物,就是为了留住岁月的美好,和一些人的爱和陪伴。

关于情怀的文章2:古井情怀

文/雷辉志

古井是农业社会用水的主要来源。不论岁月如何变迁,记忆中的古井依稀都涌现着清凉宜人的泉水。

古井融合温馨的人际互动。走访老家老街,在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屋前,看的一口非常特殊的半边井,不少游客在此留影。这户人家的堂号写着“三槐挺秀”。据说,是因为其祖先在自家庭院种了三株槐树,希望他的子孙有朝一日能坐到槐木椅,这种椅子依当代体制是宰相座椅,也就是希望他的后代子孙能当大官。他的儿子非常努力和争气,果然做到宰相,一时传为佳话,于是立了这个“三槐挺秀”的堂号,光耀门楣,并藉以勉励后代子子孙孙。虽然飞黄腾达,仍不忘敦亲睦邻,挖一口井,半边在墙内,半边在墙外,墙内的供自家人使用,墙外的供左邻右舍及来往的路人自由使用。现在,这口井虽然已干枯,但这种宅心仁厚、乐于助人的风范将流传千古,路过的游客,都会拍下这个美丽画面。

古井常连结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台中铁鉆山有一口“剑井”,现已成为著名景点。剑井位于国姓庙下方,相传郑成功率领众士兵经过此处,由于天气酷热,无水可饮用,影响战力甚钜,郑成功遂拔剑插地,跪地求水,果然奇迹出现,地面裂开,宝剑下沉,地面涌出泉水,因而士气大振。地方父老们为了纪念这段神迹,于光绪19年铸刻“国姓井”,以为纪念,1953年重修,并加砖墙维护。另由于右任先生亲书“剑井”两字,勒石为志。

“好清凉的水!”游客常会用井边的桶子取水。古井直径约三尺,井水约一尺左右,至今仍涌泉清澈,源源不绝。剑井边有雕塑家陈松的水泥浮雕作品”剑入泉涌”,来此赏景又能缅怀史迹,感觉挺不错的。

古井最易牵动美丽的记忆。有一回走访阆中老街,在小巷子里看到一口井。“这口井还有水喔!”井边的大娘看我是外地来的访客,面露喜悦地告诉我这口井已有百年历史,以前这附近的住家都共用这口井。“有水大家喝、大家用!”多么富有人情味!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古井是农村生活中最亲切的好朋友。当年,外公家有一口井,因为井水的水质不错,村子里的左邻右舍争相来取水,外婆偶尔会嘀嘀咕咕。外公说:“有水大家用,很好啊!”外公非常欢迎大家来取水,但有时外公会在井边,看看有没有人浪费水,或者在那里嬉戏,外公非常保护这口井,他经常说:“有这么好的井水,要感恩啦!”

“来,我来用给你看!”外公看到取水方法不对,会过来教你。他真有一套,水桶放下去再拉上来,几乎每一桶都是满满的,也许这就是经验吧!早期的古井,取水要用绳子绑一个小桶子,桶子不能太大,否则拉起来很费力。桶子放到井里还须有经验,把握要领让水桶能倾斜舀水再拉上来。后来外公为了让大家取水较省力,在水井的上方加装铁滚轮来拉水,满有创意的。那时,有些小朋友较调皮,经常会跑到井边,对着井底大叫来听回音,后来外公又在井的上方加了活动的盖子,一则顾虑安全,一则可避免灰尘、落叶或杂物掉入井里。那段大家共用水源,热络互动、相互关怀的景况,让人觉得非常有人情味。

以往,井水的水质大多很清澈澄净,有些人甚至直接喝,很少听说喝出问题的,不知是当时的水干净,还是那时的人抵抗力强。现在的水没人敢生喝,而且还要担心水是否被污染。生活的安全感为何随着时代进步反而倒退,我们有时候似乎应停下繁忙的脚步,冷静思考,切莫一味为了科技与经济,让喝“干净水”成为奢求。

水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古井旁写着温馨而充满智慧的故事,“积善人家庆有余”,相信能敦亲睦邻、慷慨为善者,必能获得喜乐与福报。

关于情怀的文章3:边走边写之母亲的情怀

文/高穹

周一的早晨却迎来了五月的第一场雨。自我浅唱,淅淅沥沥至午后。这小雨时急时缓,似泣似喜。像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时而与空气窃窃私语,时而自我做伴自言自语;更像个疯婆子,悲戚时,稀里哗啦一番哭诉,高兴时,眉宇间飘落着星星点点的喜悦。

雨后的午后时光,徘徊在半空中的阴霾渐渐消散,天空露出一片响晴的笑靥。先前还隐遁一隅的鸟儿这会儿都飞到晴空下,叽叽喳喳三三两两谈晴说爱,或在色彩斑斓的大地上嬉戏翻飞。远处的山峦,在散去的氤氲中一点点明朗起来,像刚睡醒后的老人,悻悻然又为以后的日子平添了几分忧思。大地仍像吸足了水的海绵一般,湿重得都能拧出水来。撒进土里的菜籽,有的才露尖尖角,却看不到蝴蝶蜻蜓落在上头。这个季节自然界中的昆虫,大多还在藏匿着,像是受到了惊吓一般,了无生息和踪迹。

母亲节刚过,我手里一篇还没完稿的悉数母亲的情怀的小文如饥饿的孩子,还在等着我用笔墨将其滋养丰盈起来。母亲节的氛围丝毫没有因为这场小雨的洗刷而黯然失色。仍熠熠闪烁在午后那些为母亲送去殷殷祝福的言辞中。我轻点鼠标,想将自己的一份祝福送达天堂的另一端母亲的心中。我知道我这迟来的祝福仍会让与世长辞的母亲露出盈盈笑脸。就像这午后灿烂的阳光。而且我能听到她一如既往,响彻耳鼓,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孩子,我已经很欣慰了。你将对我的爱转嫁给了你的婆婆,你对她的孝心明心可鉴。我在那边很好,勿念。”

其实,天上的母亲与地上的婆母虽然曾经是那么不可比对,情壑难填,但随着时光的流转,沧桑的变换,曾几何时,情壑变坦途。就那么容易将心通达到彼此的心间。为婆母所做的一切,早已熟稔在心里。为她洗头、理发,和她谈心,这是多年不变的情怀。就如灵动在键盘间的思绪,成了一种责任和习惯。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母亲节这一天我再次为婆婆做这一切时,觉得如此顺理成章,也是我没有把它当做母亲节礼物而视之的缘由吧。也为此徒增对天上母亲还没来得及享受女儿对她的孝道之责就仙然离去的愧疚情愫。

雨后的午后时光真的好温馨。处处充满了母亲般的温情。推开窗棂,深吸一口这清新的空气,一阵风儿吹过来,轻轻滑过脸颊时,就如母亲的手温热还留有泥土的芬芳。

关于情怀的文章4:故土情怀

文/黄慕诗

儿时关于对鲁迅的记忆,是在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这篇文章里描写了鲁迅少年时经常在一个长满桑葚、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的园里玩耍的故事及其乐趣,让我想起了儿时的生活情景,那时我也经历过先生笔下描绘的童年。

我有关童年的生活记忆,是在一个幽静安宁的小寨。七八户依山而居的人家,房子全是崭新的木屋,每家的院坝都是用木棰捶过的泥巴地,极其宽敞,就算是瓢泼大的雨,也不会让院坝泥泞,夏天光脚踩在上面凉凉的不会沾上灰尘。房前屋后一年四季都有能吃的水果和蔬菜,插秧季节有栽秧李,秋天来了有金秋梨,冬树上还有红彤彤打着白霜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挂在树上。每到果子成熟时,父辈们都会摘上自家的果子聚在某户叔伯家的院坝,一边吃着果子一边抽着纸烟天南海北地神侃,母亲们则纳着鞋底,一会窃窃私语,一会又发出朗朗的笑声,只要你好奇凑过去,她们会挥着鞋底把你赶走。

孩子们最是无忧快乐的,这里是我们最开心的天地,爬树、追打、躲谜藏……记忆最深最好玩的是用竹条弯成一个圆,固定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然后用圆圈这头裹上蜘蛛网去粘蜻蜓和漂亮的蝴蝶或飞虫,谁若是沾上了那便是高兴得一整天。村里最淘气的孩子要数个头不高且跑得快的元华,他会趁你不注意时,把蜘蛛网杆套在你头上,然后一溜烟跑掉,等你把杆子从头上取下,把沾在头上、脸上黏黏的蜘蛛网弄好后他已经跑远了,还招着小手嬉笑着戏侃着你“来呀来呀,来捉我呀”。

记得父辈们不但有文化手艺也很好,他们都会扒拉算盘,我最怕被大人捉来背算盘口诀比赛,小我两岁的弟弟都比我厉害,更别说同龄孩子了。林生哥是小村人的骄傲和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小村第一个考上学校当“干部”的农家孩子。二伯会做牌匾,写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爸爸是乡里的放映员,每到傍晚就会有人来帮他挑放映机去别的寨子放电影,他还有一手会酿酒的好本领,酿出来的米酒和玉米酒,酒香扑鼻,小村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酒香味。记得一次,全村的大人都去队里分粮去了,一群孩子聚在我家,不知是谁提议划拳喝酒,想到大人们喝酒时那个豪爽和划着拳令的场景,着实让我们羡慕不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意后,我们划拳喝酒,那天真是开心到了极点。那天开心的结果就是我们全都被大人狠狠地揍了一顿。

村子的后山上一年四季满岭都是野花野果,草丛中伸着长长脖子的野百合,形态像村里树上挂着的广播,似乎在向你宣讲着:“美丽的春天又回来了”。粉红色的刺梨花是女孩子最漂亮的头花,爱美的女孩子们都喜欢摘下来插在头上臭美一翻。映山红也偷偷掀开红头盖,露出春的容颜。何首乌藤上嫩嫩的尖是夏秋最好的凉拌菜,在山上玩,顺手掐上一大把,回家用水焯过,撒上盐和辣椒那真叫一个香。秋天里,一大簇一大簇金黄色的野菊花犹如无数的蝴蝶聚在一起,随着风儿轻轻摇曳着。山上还有山茶花,白白的茶花是家里的装饰,茶树上白皮黄心的茶泡吃在嘴里,涩里透着甜那就是童年的味道。砍下茶枝采下茶叶,经过蒸煮晾干用来泡水,喝上一口久久回甘。冬天固然也是美的,晶莹剔透的冰凌依附在各种野花野草上,凝成各种模样,使小山变得更加沉寂安宁。

山脚下一条高低弯曲的马路,极少有车来往,偶有一辆从新州城里来的吉普车会让我们新奇不已。但马路却从未闲过,常年都有一队队拉着巴毛杆胶轮车的农民穿梭于此。在那个极贫极困的年代,他们又是那么的勤劳无私,每日劳作,用沁着辛劳和汗水的巴毛杆支援国家建设。

他们常年穿着打着补丁的蓝咔叽布衣服和草鞋,胶轮车车头有一根粗粗的牛皮筋带紧紧勒住肩骨,这是为了更有力拉动上千斤重的车,只因拉得太重,他们长期弓着背行走在这条曲折的马路上。每到上坡,他们会全部停下来,齐心协力互相帮助,一人在前面拉、其他人在后面推,把胶轮车全部推上坡顶。他们下坡时的动作像是杂技演员在表演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胶轮车车轴中间有一根粗粗的杠头,他们把车头高高翘起,两个手臂紧紧夹在车把上,然后车后尾放低,使杠头低到与地面产生摩擦,起到降速和刹车的作用。在胶轮车下冲时,双脚腾空,任由上千斤重拉着巴毛杆的胶轮车从马路高处飞奔到低处,省力极了,这是他们最轻松和开心的时刻。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弄明白他们双脚腾空,又怎样掌握方向使胶轮车不偏离马路保证安全的呢?其实这就是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吧!

马路边是万亩良田,是祖辈、父辈用双手开垦出来的,一条清澈奔流不息的大河把万亩良田一分为二,河水浇灌着良田,滋养了村子里一辈又一辈的村民,河水里还盛产闻名的浪洞油鱼,肉质鲜美、炕而不干、富有油脂,炒上一盘就是最香的下酒菜。每到秋收,田坝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此起彼伏的是村民们用斗收打谷子的声音和丰收喜悦的笑声。孩子就用余下的稻草扎成一串长长的拦网,拖到河水稍浅处,两个孩子拉住拦网的两头,另几个孩子在上游用脚、手、木棒不断搅动河水把鱼儿赶进拦网里,两个负责拉拦网的孩子用力迅速把拦网拉上岸去,拦网里二三两重活蹦乱跳的鱿鱼,是孩子们的战利品,这样鲜美的鱼,成了司空见惯农家桌上的美餐。

那段时间就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后来小村人集体搬了家,搬到一里外的小街上,每家的老宅子和屋前屋后供养一家一年四季的瓜果蔬菜的菜园子,成了我们永久的回忆,曾经的丝瓜、苦瓜、南瓜,用木棒衬着的豆荚,依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再后来,每年来到这儿,每户人家屋基上堆砌的是一座座祖先的坟茔,退去的是童年,留下的是乡愁。

淡然里轻拾岁月,风云处光阴浅落,人生百态,许多人情世故,已经渐渐远去,唯有那些珍贵的往事,依然铭记于心。因为故土就在那里,那里曾经是我心灵的港湾。

先生说:“当一个人喜欢回忆往事时,说明他已经老了,一个人做到只剩下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吧!”然而如今的我不老也不无聊,回忆却是如此的美丽。

关于情怀的文章5:老兵情怀

文/谢观荣

每一个当兵的人,过了新兵时期,就自然地成长为老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在军营里,老兵是新兵的榜样,起着传帮带的作用,继承和发挥着中国军人的优良品质。当然,在老兵的前面,还有更老的兵,不管是尚在军营,还是走入社会变成了学者、商人、工人、农民、干部、教师等等,只要他们当过兵,就是永远的老兵。

老兵是一种身份。这种身份与地位无关,不管处在社会的哪个阶层,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身份叫老兵。老兵的身份是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的,是用自己的刻苦训练和努力拼搏换来的。所有的老兵都值得尊敬,他们在别人眼中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老兵们都有一份美好的回忆,他们的生命里有当兵的经历,有曾经将火热的青春发挥到极致的军营生活,不管他们以后是否还在军营,不管他们今后从事何等工作,在他们的心底,会永远牢记自己老兵的身份。老兵是一种特殊的身份,但并非以此来获得特殊的待遇,老兵这个身份仅是心底的骄傲,仅是一段无悔的记忆,除此之外,他们与别人并无什么不同。

老兵是一个烙印。只要当过一天的兵,就是一辈子的兵,从成为老兵的那一刻起,就永远是老兵,这是无法抹去的人生烙印。没当过兵的人,可能无法理解老兵的烙印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他们曾经是一个战士,就永远是一个战士,他们会以战士的姿态来面对工作和生活。老兵曾经是祖国的卫士,从此他们会心怀祖国,心系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安康,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个老兵的情怀。老兵不是一个社会群体,他们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有成熟稳重的中年人,也有心境淡然的老年人。即使他百岁高龄,即使他身居要职,即使他已退休多年,他都会牢记自己仍然是个老兵,仍然要表现出一个老兵应该具有的情怀。

老兵是一种责任。人生最重要的是责任,而老兵的责任就是他们永远以老兵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一个中国军人应有的作用。尽管可能已转业多年,尽管军营生活已成为一种回忆,但对每一个老兵来说,他们会做好随时听候祖国召唤的准备。他们现在不是军人,但他们曾经是军人,那么他们就永远把自己当作军人,就永远心怀祖国和人民。当然,老兵们并非一样的面孔,也不是同样的作风,他们的脸上没有写着老兵的字样,我们无法一眼看出谁是老兵,但他们具有相同的责任。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在碰到意外事件时,我们往往看到老兵挺身而出的身影,那就是他们植入心底的神圣责任。

老兵骄傲和自豪自己曾是一名军人,老兵心中无悔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每一个老兵都觉得自己是永远的军人,永远不改军人的本色。

关于情怀的文章6:父亲的军人情怀

文/徐俊霞

父亲是个老兵,孩提时代,家里的老式相框里装裱的都是父亲在部队上的照片,有他穿军装的单人照,有他和战友的合影,有他穿作战服的训练照……我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在密密麻麻的照片里寻找父亲的身影。

不仅我们家的相框里都是父亲的照片,连奶奶家和姥姥家的相框里都装满了父亲的照片。姥姥家有一张父亲穿白衬衣学习的照片,一张照片里两个父亲,一个坐着,一个站着,那个年代没有电脑合成,那张照片在幼年的我眼里很是神奇。

父亲高中一毕业就应征入伍,到了湖北一支空军部队服役,在部队上提干、入党,由于祖父的阻挠,五年后,父亲放弃了在部队发展的机会,退伍回到了地方。

退伍后,卸去戎装的父亲一直延续着军人的作风,做人耿直坦荡,做事光明磊落。别看他粗手粗脚,家里家外的活都拿得起来,他会纺线,他精烹饪……他注重仪容仪表,哪怕穿一身粗布衣裳都洗得干干净净,连走路都与众不同,腰板笔直,步伐标准。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从小就注重个人形象,容貌丑俊是父母给的,干净整洁却体现了一个人的精气神。

父亲是个古怪的人,他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他也从来不过生日,但有两个节日他是一定要过的:七一建党节和八一建军节。每当电视里以各种形式庆祝建党节和建军节,父亲总是一脸庄重,仿佛回到了他所在的部队,仿佛昨天刚刚穿上军装。

父亲喜欢看新闻,他关心国家变革,关注世界局势,自从家里装了数字电视,我们全家人都成了央视新闻频道的忠实观众。

父亲作战训练在部队上落下了腰疼的毛病,一到秋天就疼得不能干活。赶上秋收,正是最农忙的时候,家里只有父亲一个男劳力,他只能一只手扶着腰,一只手肩扛手提。父亲是个要强的人,也是个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他不会溜须拍马、趋炎附势,他连续三届当选村干部,都因为他的真性情没能走上“仕途”。

早些年,农村封闭落后,为了赡养体弱多病的祖父母,为了抚养我们姐弟三人,父亲埋葬了他年轻时候的梦想,把青春韶华献给了一家老小。我十岁那年,父亲的一位战友专程从省城赶来看他,约他去看另一位情同手足的战友,由于家中事务繁多,父亲终究没有同行。我和弟弟小时候,父亲常对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我要回当兵的部队去看看,去看望当年的战友兄弟。

儿女都成家立业了,父亲的雄心壮志也渐渐消褪。转眼间,父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他似乎没有心气再回当年的部队,他的身体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壮实,然而每每提起他的军旅生涯,父亲总是记忆犹新,江城的一切历历在目,那些战友的名字如数家珍。

电视剧《特种兵》播出的时候,父亲看得津津有味,说这些场景很熟悉,尤其是伞兵的桥段。原来父亲是空军部队的一名伞兵,当年因为跳降落伞,落下了腰疼病。我曾经试着帮父亲寻访当年的老战友,按照父亲退伍证上的部队番号,百度、谷歌……利用一切搜索引擎寻找,可是部队番号已更改,那些熟悉的人名终究没有任何信息。

关于情怀的文章7:雨中情怀

文/北叶

有一种情怀注定是在雨中产生的。

雨不要太大,是能濡湿头发而又不至于水流如注的那种。天空不要太暗,暗了会引发伤感;也不要太明,明了就失去了情调。朦朦胧胧,似真似幻,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手中可以有一把伞,也不要太大,大了有失协调。或素或艳,或纸或绸,全在自己的喜好。不必一定把它当成雨具,那样很可能淡了心情。你把它当成一种装饰,可以打开,也可以合上。打开就是一朵绽开的花,合上就是一枚待放的蕾。

也许你身边不乏匆匆赶路的人,或披着衣,或抱着头,个个仓皇失措,希望早一点回到自己的蜗居,去享受他们心中的那一份安宁。

然而,你不用急,因为你有一把伞。你在随意之间就把伞撑开,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空间。你撑着伞行走在雨中,脚步不急不缓,神情闲适自得。

很多时候,人在伞下,心却在雨中。

眼前的幢幢大楼静静地立在雨雾中,合上的窗户似一只只紧闭的眼睛。偶尔也会有人打开一扇,伸一下头,然后又缩了回去。就在这伸缩之间,你看到了他,他也发现了你。在你眼里他是屋中人,在他眼里你是雨中人。他安于屋里的闲情,你享受雨中的浪漫。

道路两旁的树上,雨水洗过的叶子清亮了许多。高高低低的叶子好像在玩接力赛。水滴从上面一枚叶子滑落到下面一枚上,然后依次向下,落入地上。随着水滴滑落,满树的叶子便有节奏地在滴滴答答的伴奏乐中舞蹈起来。

你不必理会,免得打扰它们的兴致,尽管走你的路。这时你的伞上就积聚了足够的雨水,从四周往下滑落,在你周围形成一圈圆形的雨帘。可别恼,这可是缺乏屋檐的城市很少见到的美景。

你从雨帘内向外望去,随意间就可看到和你一样的雨中漫步者。或一人,或一对,同样撑着一把伞,同样在雨帘内欣赏帘外的风景。

雨或下或停全在雨意,你歇歇走走全在心情。侧耳听几声清脆的鸟鸣,抬头看几片涌动的云朵。俯身捡起一片刚飘零的落叶,抬手摇下几串刚积聚的雨露。唱一首歌,哼几句小曲;诵几首唐诗,吟两阕宋词……

如果你觉得腻了,可以随时收起伞,脱下鞋子,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雨中,让雨水慢慢滋润身体,浸润心灵。让清凉的雨水涤荡你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尽情去享受雨中舒心和惬意,全身心去感受雨中的情怀。

雨中的情怀并不全属于雨中人,同样会给众多窗户后面的欣赏者增添一份浪漫的情调。

关于情怀的文章8:山乡情怀

文/爱心角落

独坐窗前,看这秋黄满天,沥沥细雨中不由升起对那片故土的浓浓眷恋。今天,许是城市的喧嚣与她的僻静产生了距离的美,那年,我来到遵义乐山①,一座偏僻而又遥远的小山村。

莽莽群山凸现出这一带喀斯特的地形地貌,分散的农舍座落在大山深处的小山坳里,依山傍水,裹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一条逶迤的小溪来自高山深处,穿行于四季飘香的山花丛中,夕阳西下,千峰万壑,有袅袅炊烟升起在暮霭之中。

每当想起那条进山的小路弯弯曲曲在崇山峻岭中蜿蜒伸展,路边两旁的小草还有露珠打湿鞋袜的感觉。

从乐山走进青杠林竟有四十里的山路,这在当时简直是难以忍受的艰辛,如今都因这份眷恋而变得富有思忆。由于交通闭塞,一路行程都是肩挑马驮的村民与我结伴而行,在这陌生而又淳朴的人群里,我就不再感到孤单了……

清晨,当一阵呼嗒呼嗒的风匣声如诉如歌响起的时侯,我就在这样的早上醒来,面对一张张朴实的微笑,我走近土炉,瞧着那一张一弛拉起的风匣,我感到好奇。熊熊炉火飘起袅袅炊烟,如此宁静温暧的生活伴我踏实地度过一段寂寞、细碎的日子,如今,那跳跃不息的火焰还在我心中燃烧!

大山的村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方土地,不曾离开黄土和用石灰、竹筋夯拙起来的土拙瓦屋。随着岁月流逝,土拙的瓦屋显得龙钟老态,风烛残年。然而,山里人依旧固守这片热土,依恋这一座座大山、小径、梯田、丛林……

漫步山乡,沿着那一株株绿树、一坡坡青草,繁花丛林里不时飘来阵阵幽香。正是在这生命的故乡,唯有她——我才会有最生动的生命的记忆和回想,才会有我来自心底的终身难忘的歌哭!

远处是条条望不断的盘山险道,村民们正挑着禾苗稻谷和土灰,沿着弯弯的山道走向一层层陡峭的梯田。他们以清贫自守的勤劳立志于大山,默默耕耘着一片黄土地,让那稻麦的清香和鸡犬的欢声驱散昔日的饥谨。

山里人多数没有出过远门,但他们却以善良的本质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面对久违的乡居生活,由于水土不服,有个雨夜我突然发起高烧,于是,房东大婶忙起身穿着单薄的衣裤半夜守在炉火屋里,开始为我熬起一锅滚烫的红糖姜汤。从那晚开始,每天夜里,我又听见那如诉如歌的风匣声……奇怪的是,第二天,一位乡村医生就天天上门按时为我打针服药。一次,年幼的幺妹替***妈给我端来一碗姜汤,我正欲起身便听见她爹在楼下屋里不断呻吟,这时,幺妹才告诉我:在我高烧的那个雨夜,他爹为我去请医生,回家的路上从盘山险道上摔了下来撞在一棵树上。可是,善良的大婶从来不曾提起过,每晚仍在为我熬着这一碗碗滚汤的红糖姜汤……后来我才知道,那位乡村医生居住的小山坳离我客居的小村子竟有五里之遥。可想,那个雨夜,房东大叔是怎样来回地为我去请这位乡村医生的呢?

记忆中,我仿佛又看见房东大叔的背部和腰间扎满了针,每当想起他被一根根针扎的疼痛,我的心跳就不断加速,眼眶也渐渐湿润了。后来,当夜幕降临,我就在客居的小楼前插上一只火把,好让那些赶夜路的人远远地就能看到亮光。

我知那山乡的夜黑得出奇,静得出奇。我赶过那里的夜路,脚下总是发出沙沙的声响,令人产生种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有时,某个深山缝隙里透出一点点昏暗的灯光和偶尔的一两声狗吠,我都显得弥足珍贵。

客居山乡的日日夜夜,那时,善良的大婶不仅要照顾我和大叔,同时她还担起了家里全部的农活。虽然他们儿女几个,但都已外出打工,家中只留下不谙世事的小幺妹。有时,既便是在雨天,她依然头戴斗笠,高卷裤腿,赤着双脚,扛着锄具默默地消失在斜风细雨的无际山峦……那段时间,我几乎看不到她有睡觉的时候,当夜澜人静时,我们都已睡下,她还坐在灯前纳鞋补衣,早上起床,她却把早饭已经备好。我想,这或许就是她日复一日的亘古不变的生活吧。

朗月高照的夜晚,劳累一天的村民们坐在月下,开始天南地北的神侃。有对家乡的挚爱、爱情的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山外那精彩世界的心仪……年幼的幺妹趴在葡萄架下,望着满天星斗缠着妈妈讲那七月七的故事。这样的夜晚,大概算是山乡生活最轻松、也最浪漫的时侯了。

我怀念大山,依恋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真想再次踏进山乡,再次去追寻那田间小路上留下的足迹……

关于情怀的文章9:一抹乡愁 万般情怀

文/爱而后育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乡愁,一种说不清道不明让人难以割舍的情绪。时而会是一股汹涌的暗流,突然冲击你,让你无法招架。尤为中年,这种愁绪变得颇为浓郁,时时袭击我的思想。

提笔,思绪的帆船也随之驶向了孩提时的童贞。记得雪天和姐弟一起扫雪、铲雪、堆雪人、打雪仗,一起吃院里的冰锥。还记得雨天,和姐弟隔窗赏雨,或在雨地里踩水泡泡,或撑一梧桐叶满街跑。也曾记得雨过天晴,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小水沟里“治水”,一起和泥放炮,或捏泥人,捏炊具。忘不了春天,到油菜地里闻花香。尝几串榆钱,品几朵槐花,跑到山坡上从杏树、桃树上摘几支含苞待放的骨朵儿,插到自家的水瓶里。用树皮做哨子玩。到山凹里找出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的蜡笔。跟着姐姐顺着羊群捡羊粪。放学后,挎上箩头,打着给猪拔草的旗号,到田野里疯跑。天黑后,箩头底下撑着木棍,上面摆几支自己喜爱的花草,回家后还会受到父母的几句夸奖。还忘不了夏天,嚼上甘草,和伙伴到家附近的水池里洗衣服、捉泥鳅、寻河蚌,蹦麦秸垛。也不曾忘掉秋天和家人一起掐谷穗、掰玉米、捉萤火虫、吃甜玉米杆。和伙伴到山坡摘酸枣、够柿子,捉蛐蛐,逮蚂蚱、搂树叶。更忘不了冬天,挑出水缸里最厚的冰块来解渴,拿着用衣扣上拴着的小刀削皮后的白薯,作为最好的零食。早上到草地上晒出头天晚上家人创出的红薯片,晚上收回来。便会知道红薯片缩小了、周围卷起来是风干缘故。冬天的早上我和姐姐都会捧着母亲准备好的火锅上学,顺便再带上几粒玉米。课上脚踩火锅,课下崩玉米花。但有时在课堂上火锅会冒烟,被老师吵,无奈端出教室。春节期间,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拿上挣来的龟裂毛票,左兜揣着煮熟的咸黄豆,右兜揣着没捻的散炮,便是一年的收获。

冲开记忆的闸门,历经岁月洗礼的往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挤进脑海。记忆更多的是第一个老家。母亲说她过来时是两间茅草房,后来就翻盖为土柸房,院子很小,中间靠东边有一石碾,每忆起家里的碾盘,便会想起送到队里牲口后看到驴打滚儿的情景,也常因为没机会用队里的牲口,姐妹几个轮流推碾,碾杆可俩人同时推,挨碾盘者可偷力,现在悟出是杠杆原理。碾盘南边有一梧桐树,两三个小孩才能抱过来,几个伙伴可围着梧桐树蹦着跳着“编花篮”。梧桐花落地时,还可拽下花蕊吮上几口甜汁。西边有一间厨房,它带给我更多的乐趣。每次套罢碾后,母亲便会在这儿用箩筛出更细的红薯面,所以整个屋子便会有细微的红薯面做背景,我就可以任意画任意写,过些日子,照样能看到自己的杰作。更有收获的是;厨房墙上的破洞让我痴迷,从那时起,我便熟悉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厨房是平房,顶为晒棚,巧的是,一棵粗大的椿树从晒棚一边冒出来,椿树周围还有一定的余地。姐姐们动作协调利索,时而从树下爬到晒棚上时而又滑下去。只有自己胆小动作笨拙,只会滑下去。椿树上有很多身体柔软的“花大姐”和身体稍硬的 “白花老汉”。花大姐会舞蹈,白花老汉会开门让你去家里喝水。碾盘东边还有一排石头砌成的低岸,上边摆放着“懒老婆”和指甲草。懒老婆睡得早,起得晚。花色有紫的有抓破脸(黄色上又有星星点点的紫色)的。每到七月,门外的核桃树也给予了我们无穷的乐趣。家的西边有一小胡同,也是一位牧羊者的必经之路。夕阳下,牧羊人甩着长鞭吆喝着,鞭声落在各家的院中,我和姐姐便会不约而同跑出去,双手着地,双脚蹦起,羊群吓得扭头跑,几次使坏,被牧羊人发现,被吵。

漂泊的人呵,总纠缠在乡梦里,数不清的故乡美景,道不完的儿时回忆,扯不断的依旧是那浓浓的乡愁。

小时不识愁滋味,或者说如果没有远离故乡,估计也不会有乡愁。上中学走进县城,从此就没入了异乡的风沙,就有了淡淡的乡愁。每周日下午背上母亲烙好的六个发面饼,泪眼相看,凝噎无语。在校一天一个发面饼,酵粉里弥漫着乡愁。晚上,睡到父亲用力拧得干草铺上,每一根干草上布满了乡愁。周六下午,坐立不安,偷偷瞄到校外等待自己的姐姐,自行车后座上铺满了乡愁。几次想到辍学,可每每想到发面饼,每每想到干草铺,每每想到自行车后座。看看父亲买给我的手表,看看父亲送我笔记本上“做人要真,待人要诚”的八个大字。想好的话语咽了又咽。乡愁是亲情,课堂上,泪水连连,寝室里,夜不成寐。

再几年,来到这里求学,在别人眼里,似乎鱼跃龙门,可自己常常登上学校教室楼顶,潸然泪下,面向西方,望眼欲穿,去追寻袅袅炊烟的小村庄。课堂上发呆走神,时而浅笑,时而抹泪。

靠着一份份拼凑起来的温暖,慢慢地长大了。散文随笔

外乡的大街上、每每看到漂泊在外的流浪的人们,有的拿着重重的行囊、拖着疲惫的步伐,还有他们脸上显露出那种淡淡的茫然的和那无助的眼神,不知他们有何感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内心的酸、甜、苦、辣。

一个生命从蕴育时就已经开始吸吮着一个地方的营养,那儿的水,那儿的空气,还有那儿的风土人情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生命。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和那个地方的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不管以后在什么地方成长、生活,这种水土之情,血脉之亲是无法割断的。

再回故乡,许久无人居住的老屋渐渐风化,许久无人行走的小径渐渐消痕,许久无人蓄水的小池渐渐干枯。不管是风化的老屋,不管是消痕的小径,不管是干枯的水池,都成为我乡愁最好的载体。

乡愁,总是生命的行囊中最挥之不去,也最无可奈何的一缕情愫。

乡愁里记挂着年迈的父母,乡愁里散着难以割舍的亲情,乡愁里有淡淡的忧伤,感伤人生的悄然易逝,起风了,我枯黄色的乡愁飘飘落落。雪飞了,我白皑皑的乡愁铺天盖地。

原本苗条的身体,现已发胖。可是,形之于外而内化于心的思想,却变得越来越孤单,人情冷暖,无助的心灵浸润孤寂的乡愁。

我期盼着那里变得更加富有美丽,让我牵挂的人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乡愁变得淡然,变成一种向往。

此时忘却了城市的喧闹,忘却了生活的压力,忘却了工作的烦恼。这一刻,心跳在此停歇。

怎一个愁字了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