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香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荷香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荷香的文章1:荷香

文/朱秀坤

“百六十里荷花田,几千万家鱼鸭边。舟子搦篙撑不得,红粉照人娇可怜。”这是迄今为止,我读到的最壮观最养眼最酣畅淋漓的赏荷诗句,出自乡贤郑板桥笔下。诗中的夏日水乡,处处是荷,满湖胜景,欸乃声喧杨柳岸,温柔乡在藕花天,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赏累了,移步于红裳翠盖间,伸手采两只莲蓬,剥出莲子,去了青衣,轻轻一嚼,满口清甜,闭了眼便陶醉在无边的荷香里。睁眼一瞧,见一湖的青莲正打量自己,清风中指指点点的,倒叫人有些羞涩。

雨中的荷也美,雨带着风击打在荷叶上,叶与梗欹欹倒倒的,叶下慌慌地避了两只黑水鸡,目不转睛地盯住一颗颗雨滴无声地落在水面上,“沙沙沙”滴落在荷叶上,水面上是一个个水泡,荷叶上则要凝成一大颗露珠,又叮咚一声滑落在水中,开出一朵雨花,雨大了,荷塘里便像煮开的锅,氤氲出白白的雨烟,一塘的花与叶都半隐半现于如纱似幔的白烟之中,如痴如醉,如梦如幻。蓦然间,荷塘深处“扑噜噜噜”飞起一只大鸟,一会儿又不见,心头竟涌上一层禅意来。待大雨初霁,红日又现,清泠泠的一塘荷,雨珠儿全让阳光映照出七彩的光,硕大的花朵越发红得野艳,一洗如碧的阔叶更加绿得可爱,只可惜没有王冕那样的好丹青,要不就着雨后斜阳,画几枝没骨的荷花,多美!

既画不成,于蝉鸣嘶嘶的暑天里,潜入一面湖水深处的荷香里,借那凉爽荷风涤去满身的炽热,更是高情雅趣。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中就记载,月色苍凉,东方将白,那看月的各色人等皆散了,一帮文人墨客偏要驾一叶轻舟,纵情到西湖深处,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想来满天的繁星与满湖的萤火也要羡慕一帮会享受的文朋诗友吧。斯时,舟人水鸟同入梦,鱼儿也睡了,圆月也睡了,唯有一湖荷香醒着,宁静而悠远,温润而沁凉,只觉自己也是一朵荷吧,一朵浸湿露水的荷。但最美的荷却是一位叫芸的女子,沈复在书中说,“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将茶叶置于荷花的花蕊中,借天然荷苞熏香茶叶,多聪慧又风雅的女子。那茶与荷窨制出来的别样荷香,定是包含了更多爱的芬芳了。

我至今未尝过荷香茶,却吃过一回喷香的野藕饭。幼年时,陪小伙伴去他外公家玩,外公家就在一片芦荡边,胭脂色的野荷花在芦荡里多情招摇,俯仰生凉,阵阵荷香沁人心脾。我们划一只小鸭船,跟着外公去采莲又采菱,中午吃的就是芦荡里钓得的野鲫鱼,除了糖醋藕片,炒螺蛳,饭锅里竟还有一节节野藕,一咬满口的香甜,扯不断的藕丝能拖老长,黄昏时,袅袅炊烟下的野荷,笼上一层微醺似的光,更显一种古典之美。晚上我们就在月光下剥莲蓬,面对一天星河,听外婆讲古老的传说和遥远的神话故事……至今,再未尝过那样的野藕,真叫人想念!

关于荷香的文章2:幽幽荷香漫小桥

文/刘晓平

漂泊在异乡,有许多的事会触动那一根乡情的弦。如乡友的一封信,父老的一个电话,报刊电视上故乡的消息,总让我难眠,滋生出许多的联想。因此,在我的心海,故乡便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词。脑子里的意象便有:远远地便望见了一棵高大的古树,古树上有一个鸟窝,筑在树顶三个枝丫的中间,像一颗美人痣,点缀着风景似的,让小山村多了几份魅力和神秘。当然,这是我从小生长的自然小村。

我的故乡,是辰水河边号称“小香港”的荷香桥。那是一个充满传奇且乡情极浓的繁华乡村小镇,人们憨实而淳朴,人与人之间充满真情。这一点,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即使走到天涯海角,那一种乡亲的真爱纯情,也有如冬天的阳光般温暖着我,以至成为我坎坷漂泊的人生力量。

“荷香桥”这个名字,因一座小桥而得名。小桥原是小木桥,小得只有四丈余长,一丈余宽,凌空架于一条清澈透亮如玻璃般的小河之上。新中国成立后,故乡交通发达了,将它改建成了一座公路桥,把故乡和外面的世界连通,起到了它应有的交通作用。而小河并无幽幽的荷香,甚至不见一朵荷叶的影子,荷香的氛围只能是想象的意境,有如仙境梦幻般诱惑着人。我的许多文友听说我故乡的名字,无不说它很美。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常把在桥下洗浴当作一大乐事,以至我后来工作了,周末回家也要去桥下洗浴一回,洗浴后常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后来离开了故乡,在我的感觉里似乎再难找到一股这么清纯亲切而温馨的水。

荷香桥原名叫和尚桥,只是乡村后人嫌原名不好听,才改为荷香桥的。关于和尚桥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说过,也极喜欢听。长大工作了回故乡时,也要找一个长辈老人,听他讲和尚桥的故事,而每听一回,似乎都能从中听出一层新意和哲理……

很早以前,在故乡河的旁边,曾住着一户苦难的人家。男主人在接连送葬了父母后,已是家贫如洗,为了身怀有孕的妻子生活过得好一点,他只得白天给财主家帮工,晚上到河边去替别人守排。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山洪暴发,过度劳累的男主人在梦里葬送了生命,留下身怀有孕的妻子,苦度着生生死死的时光。善良的妻子,为了给丈夫留下后代,在一无田土二无余粮和没有亲戚接济的情况下,决定每天上屋后的雷鸣山寺庙,靠吃斋膳过活。寺庙里唯一的和尚,年轻而经历坎坷,看破红尘却心地至善,他以有限的斋膳接济着苦命的寡妇。十月怀胎,分娩于一时,寡妇终于生产了。和尚主动承担了照顾寡妇母子的义务。经月经年,和尚不分寒暑,每天下山,趟过小河,给寡妇母子送来衣食温暖,使他们得以生息下来。

一年的树苗十年的娃。遗腹子终于长大了,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也知道了苦难的母亲和和尚的因缘。于是他决定在屋后的小河上修一座小桥,使和尚夏免趟水之湿,冬免溅水之寒,以感谢和尚的救命养育之恩。村里人并没责怪和尚和寡妇的意思,反而深表赞许和敬意,都不约而同地叫小桥为和尚桥,久而久之,故乡的原名被人遗忘,和尚桥反而叫出了名。后来,村里出了秀才,因嫌原名露丑,便取谐音,改名为“荷香桥”。

荷香桥,一个美丽浪漫的名字,却掩匿不住一个没有浪漫并且充满了苦难的故事。而桥的诞生及其名字的变迁,又演绎了一段苦难而美丽的人生,一种至善至美的人生。

每当回故里探亲,我便来到荷香桥上。追昔抚今,因荷香桥之名,我脑海里也会浮现一幅幽幽荷香漫小桥的景致:月光下,远足的故人伫立小桥,蛙声阵阵,荷香幽幽,游子远足的思乡情怀得以阐释……

人世万事艰难,一切应以善为美!故乡,作为一道人生中神圣的风景线,永远鲜亮在游子的心中。

关于荷香的文章3:窗外,荷香依旧

文/郑梅玲

那一池荷花,原本是不存在的。

去年四月初,在办公室窗外的那片荒地上,工人们每天都在忙碌地挖掘着。我每天上下班从这儿走过,原以为他们是为了在此种植草坪的,直到有一天池塘成形,我忍不住好奇心进行询问之后才知道:这儿将要挖掘一个荷塘,种植荷花。

以后的日子,每次路过这儿,我心中难免总要想着:何时才能种好?何时才能看到荷花绽放?何时才能闻到一池荷香?

日子,就这样伴随我的偶尔路过、偶尔想起和偶尔期盼缓缓流逝……忽一日,荷叶初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荷的生长,心中的欢喜自然是无以言表。七月初的一个清晨,当我看到一枝粉红的荷花露出水面,擎于荷叶之上的时候,心中惊喜得令自己难以相信。我快步向前,定睛看了又看,确定她真是荷花,并且已经绽开了三两枝。

这塘荷花,从此不仅成为我心中的一份牵念,更成了我眼中的一道风景。不久她们就繁密地绽放于田田的荷叶之间,每天清晨和傍晚散发着清幽的荷香,直到我深深地迷恋上这一池荷花和满塘荷香。

今年的我,不知为什么,似乎从荷塘边走得少了。转眼又到七月,我忽然想起了那塘荷花,想起那些忙碌而独自前行的日子,忆起那时经常到荷塘边闻香放松紧张心情的自己……

上午,工作的间隙,我有意离开电脑,下楼,缓缓走到池塘边,绕着池塘漫步一圈。也许因为七月初的气温较低,虽是盛夏,荷叶却并不茂密,荷花也仅有三两枝而已。

然而,满塘扑鼻的荷香依然如故,依然那么沁人心脾。闻过,我的心忽然就清雅淡定得纤尘不染,烦忧尽消。

明年此时,也许我可能淡忘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这条小路,忘记那些尽心尽力、劳累自知的艰难日子,忘记新结识的同事间不止一次的欢歌笑语,相互鼓励,或者偶尔的调侃、打趣……

但这池荷香,我永远不会忘记。别了,轻轻地,明天,我将快乐地远去。

关于荷香的文章4:雨淸荷香

雨,越下越大。我独自撑着伞,顺着田间小路,嗅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来到一片荷塘边。

一池荷花竞相绽放。微风吹过,送来缕缕荷特有的清香;雨打荷叶,幻化成颗颗透明的银珠,荷叶上的银珠不断地在滚动、在堆积,继而随风飞滑落水面;雨中的荷,在微风中摇曳多姿,洁净如东方之玉。含苞待放的花蕾偷偷地从荷叶底下探出头,像小姑娘的脸,粉面含羞,随风紧张的四处张望;绽放的朵朵荷花亭亭玉立,洁白无暇。雨珠、嫩黄的花蕊、花尖上的一抹淡淡粉红,相映衬托出了荷花的洁白、荷花的美。在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得娇艳欲滴,纤尘不染,似玉一般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中。

自小喜欢雨、喜欢荷,喜欢雨中的宁静,喜欢雨打荷叶的声音,喜欢雨中清新自然的荷香及泥土味,喜欢雨中静依荷塘的那份了无杂念,心旷神怡,更喜欢雨后的荷。雨后的荷,更添一份妩媚,宛如出浴的少女一般,清新亮丽,婀娜生姿。雨丝如垂帘般密密落在荷叶、荷花上,滋润着花的精灵,清洗着凡间的尘埃,也洗涤着每一颗浮躁的心。

痴望荷花,我的遐思徐徐展瓣……那荷塘里荡漾的绿,水中点点的红,风中飘来的芳香,雨打荷叶的轻柔,荷叶上银珠飞落的执着,怎能不让人回味荷之情,荷之韵,荷之洁,荷之德!朵朵荷花或开或拢;或三五成群、窃窃耳语;或擎天独立、孤芳自赏;或掩或藏,棋盘星罗点缀在密密挤挤的荷叶间,荷叶罗裙,霓裳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叶,孰为花,哪是罗裙,哪是霓裳。

两三片花香,四五滴雨声,七八声虫叫鸟鸣,合奏成一曲自然界最美的音韵,随风、飘香、带雨弥漫开来。荷叶,提着绿色的裙裾缀着美丽的珍珠,在风中微微轻舞,摇曳生姿;荷花,低首含春,娇羞无限,踏着雨的香波,随风袅袅莲行。偶尔风过一低头的温柔,便一展倾城倾国的美,任你用怎样的画笔,也难勾勒出荷之美、荷之韵。

在荷塘边站久了,满眼晃动着的除了荷花就是荷花,满身充溢的除了荷香还是荷香。浮躁的心在雨中、荷香里沐浴、洗涤,祛除了尘世的喧嚣、浮华,自留一股清灵,沾着雨露,蕴着荷香,一丝一丝慢慢地渗入,让浮躁的心渐渐地变得玲珑剔透,心神俱清。

我喜欢荷,喜欢荷的美丽,荷那独特的清香,荷超凡脱俗的气质,更喜欢荷出淤泥而纤尘不染的高贵品格。

一宿新雨润新绿,半亩荷塘飘香砌。闲暇之余,静依荷塘边,读一卷好书,品一杯清茶,赏一池清荷,这份怡情,这样的景,任你怎样的看,怎样的赏都是美。

关于荷香的文章5:无限荷香染暑衣

文/邓迎雪

夏日午后,我站在池塘的栏杆边看荷花。

满塘翠绿的荷叶如裙裾在风里舞动,数不清的白色、粉红色的荷花在绿叶间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像明珠又像星辰撒在了荷塘,散发出一种美丽的光芒。

我凭栏远眺,感受荷风送来的清香,顿觉心旷神怡,暑气消散。

看了一会荷花、荷叶,我又望着池水出神。只见水面上,有蜻蜓点水飞过,几只外形酷似蜘蛛的小虫在水面浮游。水很清,能看见水底有几尾红色的鲤鱼游来游去。这让我想起两句古诗来——“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我正望着池水出神,有个小男孩好奇地走过来,他顺着我的视线望向水面。此时,鱼已经游走了,一滩浅水看起来平淡无奇,小男孩很快走开了。

孩子还小,他还不懂成年人看荷时的心情。站在池塘边,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迎面扑来,风里都是好闻的味道。这时候的心是轻盈的,充满诗意的,所有的烦恼都远走了,目之所及皆是图画。

我特别喜欢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时,欣赏一池碧绿的荷叶;等到荷花开放,满塘星辰,那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荷花,给了我美好感受,也让我有了如诗的心情。

荷花长在水中,大多时候都是被人远观。我每次看荷花时总想走近了细细观看。有一次我在南方小镇度假,每天早晨,我习惯沿着河塘散步。塘里种满了荷花,一弯小桥弯弯曲曲从长长的河塘穿过。我走在小桥上,荷叶几乎没过头顶,硕大的荷花就开在身边。我驻足静静欣赏,轻轻地去闻荷的芳香。荷叶上的露珠像水晶,微风吹来,随着荷叶来回滑动。“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真是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

下雨的时候荷花最美,像一首唐诗宋词,又像余光中诗中所说“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落雨时节,我喜欢去荷塘边看雨荷。白茫茫的风雨中,一池碧绿的荷叶翻卷着圆圆的叶子,恣意飞舞。雨点打在荷叶上,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晶莹剔透,灵动可爱。一池荷花好像是怀着心事在雨里沉默,透着一种婉约和诗意,我的心也沉浸在诗情画意里了。

荷花是季节美好的馈赠。炎炎夏日,去看荷花吧,和它来个美丽的约会。相信每一次与荷的相逢都会带给你一种美好的心情。

关于荷香的文章6:荷韵莲香秋色媚

文/俞慧军

秋水泱泱,荷香飘逸的午后,与几位文友来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荷塘月色湿地公园采风。进入这片江南最大的荷花主题湿地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千亩荷塘经过冬的历练、春的滋养、夏的烤灼后的秋艳浓妆:荷池脱去了春夏的嫩芽,穿上了秋天深蓝的盛装,片片荷叶活脱脱似一个个半老徐娘,展示着秋波荡漾下的绰约风姿。秋天的荷花星星点点,以红色、粉色、褐黄色为主,虽没有了初夏满池荷花映日红的执着与热烈,却多了几分秋海棠般粉里透红的俊俏与妩媚。那高高在上的莲蓬,碧绿的、深蓝的、浅褐的、嫣红的……

在一池秋色的荷塘之中,莲蓬的世界与人世间的差异又有几何?莲蓬的生命看似仅有一年,却因莲子在秋风中沉入淤泥而重获新生,犹如凤凰涅盘;而人的生命看似有漫漫一生,却因命运多舛而难继薪火。莲蓬真能胜比人寰,人又真能如莲蓬随意?莲蓬大多立于荷叶之上,顶着秋阳,迎着秋风。也有藏匿于荷叶之中,害羞恰似待字闺中的姑娘,等待冬季来临之前把自己嫁啦!那个嫣红的莲蓬姑娘第一个出嫁,接着,那些浅褐的、深蓝的、碧绿的莲蓬姑娘在冬天到来之时备足嫁妆,一个个把自己嫁了,秋风是她们幸福的伴娘。

我对莲蓬情有独钟,即兴赋诗:“碧叶红花母子贵,荷香抱月静听歌。伊人不知莲心事,欲借秋色作嫁衣。”在微凉的秋风中,静静聆听飞翔于夕照下千亩荷塘上空鸟儿的悦鸣,轻轻漫步于莲塘荷香四溢、沁人肺腑的栈道上,悄悄走近挺立于碧叶之中自由摇曳的荷花与莲蓬。此情此景,触发我联翩的浮想:南朝乐府《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卢照邻《曲池荷》中的“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孟郊《乐府三首》中的“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李白《采莲曲》中的“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中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等优美诗句在我的脑海浮现。

秋阳落入荷塘,晚霞映射在广袤的千亩荷塘上,陪同采风的相城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老裔笑呵呵地告诉我们: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已先后举办了5届江南采莲节和第23届全国荷花展,300余种荷花水生植物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2013年的8月11日是荷花的生日,凡是8月11日出生的人到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可凭证免费游园。我边听介绍边从一位采莲人的手中接过一只水灵灵的莲蓬,随手剥开一粒莲子,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莲子肉糯软甜美,唇齿留香。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心、莲房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制成藕粉。

采莲人告诉我,莲子虽好,采摘却不易。全靠人工站在齐腰深的泥水中用手采摘,扔在身后的筐子里,筐满了再背到岸上。采莲人穿着厚厚的水靴水裤,在太阳下曝晒数小时,个个都变成了黑人。我问采莲人为何不划船荡舟采莲?答:由于荷枝与荷枝之间的空隙很小,划船荡舟和机器操作都会伤害到荷花与莲子,因而千百年来在荷塘收获季节,人们都采用手工采莲。许多远方的客人来到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要货,一般莲蓬七八元一斤,剥好的莲子价格贵些。看着荷塘里一群辛辛苦苦忙碌的采莲人,我对他们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才是我们这次采风题材的主人公,是他们用智慧与汗水为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绘制出年年岁岁的璀璨画卷。

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举办的江南采莲节有“诗画荷塘”、“观荷采莲”、“乌蓬船绣娘”、“荷塘亲子”、“荷韵莲香”等游园活动,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夜幕下,荷塘畔,我们在荷塘月色湿地公园莲香品茗馆品尝着荷叶茶的清雅与馥郁,也品味着秋夜荷塘月色的温馨与绚丽。相城夜,荷塘月,莲子香,秋色媚。

关于荷香的文章7:夏日荷香送风情

文/海之人

这段时间一直在酝酿着想给窗外的荷花写一篇心得日志。光是题目就想五、六个,什么‘’闻荷香,听夜风‘’、什么‘’荷香送风情‘’、‘’一池荷花香‘',总想让人听起来有浪漫、妩媚的味道。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清心寡欲的人,没想到这时也不免有点俗气,这都是因为窗外那一池荷花。

在准备搬家之前,就有几位朋友、同事讲’你家是不是对着臭水沟或你家窗外是臭水沟吗‘.听着颇为不爽。其实他们讲的有点夸张,我的新屋在第一排楼房里,窗外就是护城河,原来的护城河,水流荡漾,后来因为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条死河,水变黑了、臭了。但随着县城这几年的规划和发展,护城河周边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变化,政府也加强了护城河改造的力度。偶尔望一眼,不太清澈的河面上,漂浮着几朵荷叶。我和老公每天急乎乎的在旧房、新屋、单位之间窜,快搬家的时候才发现河面上荷叶在增加,荷花在打苞,稀稀拉拉,还没开放。

搬家以后,站在窗边,才发现荷花好像正对着我家。一个雨后的早晨,我突然惊奇的发现,荷花开放了许多,好久没见荷花的我太激动,大呼的叫着睡懒觉的女儿快来看荷花,数一数盛开的荷花有几朵,女儿还怪我大惊小怪。这以后的每一天,荷花像赶场似得每天都在增加,荷花每天胜似一天的开放着。河道前面好像被堵住一样,荷花大面积的都拥在我家窗前,一朵荷花开败了,十朵荷花又开放了。荷花越开越多、荷叶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一阵风吹来,荷花集体的舞蹈,忽左忽右,翠绿中的那一点红啊甚是好看。特别是夏天的阵雨过后,荷花不但没有被打败,反而是更加娇艳,清洗的更加亮丽。

我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先看看窗外的荷花,数数开放的荷花有几朵,其实我是数不过来的。看早晨的荷花也成了我每天叫醒女儿的一个理由。女儿也被这大片的荷花所感染,有时也大发感慨,连老公也说这荷花好像是为我家开放的。夜晚看不清窗外的荷花,但坐在窗边,闻着飘过荷花的穿堂风,听一听荷叶的拥挤声,也是一种风情。

朋友、亲戚再来看新屋,我不再炫耀我的窗帘,也不再介绍我的特价床,而是先让他们看看我家的荷花(我已经把它当作我家里的啦)。我会给朋友说你们白天来吧,来看我家的一池荷花。

说实话,我真正开心的时候,是我在厨房做饭时,围着厨裙忙碌的我 ( 我其实很少做饭,因工作关系在单位吃,只是近期刚搬新家,家里不断有亲戚、朋友来 ) ,不经意的望一眼窗外,看到一池荷花安然的开放着,我会心情舒畅。然后把自己装作一位老练的家庭主妇,做着不拿手的菜。

我其实有点惧怕夏天,它的炎热使人郁闷,它的酷暑使人烦躁,还有这段购房、装房期间,虽然得到许多家人、朋友从经济和感情上的支持和理解,却也得到个别亲人的故意冷落,使我情绪低落。但这个夏天却因为一池荷花使我清爽。它的自然、它的风情、它的脱俗,它让我每天如此近的距离观赏它,观赏它的花开花落,观赏它摇曳的舞步。它的翠绿和高雅让我忘记了太多的不快,我无法用语言赞美它,古今中外文人骚客对它的赞美太多。我只想说谢谢你,谢谢你一池荷花,也谢谢这个夏天,我本来只想拥有一丝夏日的清凉,你却无私的给了我一池荷香,谢谢!

关于荷香的文章8:等待荷香

文/阿木湖

日子在临近。上金贝的荷田,就成了思念的症结。不以悲伤的名义,透过时光的窗棂,我在记忆的梦中静静地等待荷香。

上金贝的荷花,此时应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吧。不妨事的,只要有爱,一切美好都会在心田开放。

两山之间,荷田沿着山坳一层层地向天边叠去,一片碧绿把整个天际和心情叠成了迷蒙的翠绿世界。淡淡的青草味夹杂着荷的清香,味道陈得就象蟠桃会刚开了坛的仙酒,不消许多就有了迷醉的感觉。荷花热热闹闹地开满了荷田的各个角落,象绿的街道、花的集市,着裳或艳或素的少男少女从一望无际的街道那头接踵而来。白的如玉雕般温润而娴雅;粉红的如幼儿那涂了胭脂的腮儿。近看象群舞刚演过高潮后的定格画面,远看又似碧空中璀璨的繁星。而一切喧闹都只在瞬间。最是彻入你心骨的美是一切复归于宁静和淡泊的美。象朱老先生笔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父亲显然已经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中。时而掬起身旁的莲花朵儿,细细端详;时而远远眺望着连天的碧波,默默凝望。许久父亲就这样伫立在荷田的埂头上。也许他是在细数那花?或是因着荷的品质点检他一生如荷花般洁净的品格与修为?我清晰地看见父亲掏出纸巾,轻轻地在眼角拭过。

知道父亲爱莲,缘于小时候当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父亲的存书时,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爱莲说》那段着名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以及书页上留下的旧旧的折痕和句子下父亲用心划下的标记。

从记事伊始,这句名言就象一把尺子,丈量着父亲的人生。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正当我寻思着再接父母来宁小住,然后一家人一起再去上金贝看荷,却不幸传来父亲小脑出血的噩耗。

正如荷的贞守,父亲为人善良、为官清正;在顺势时不娇不贪,在冤曲和逆境之中坚强笃实。他勤勤恳恳一辈子,从没有让人麻烦过,让儿孙们伺候过,既使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他选择平静、安详却又那样匆忙地走了。走了的那一天起,一连五天,天就开始下着连绵的雨,而出殡的那天豁然就晴了。雨后的阳光温润而明亮地铺陈在灵车缓缓走过的街道上,温柔地轻敷在绵延半条街道的送别队伍中,仿佛要抚去人们眼角的泪痕。街坊们说,这些都是父亲修来的。想到这些,我总会想到父亲伫立荷田边的情景。想着想着,父亲就化作了那缕阳光照在最高处的那朵荷花上,洁白的花瓣辉映着仿佛来自天国的光芒,渐渐地、渐渐地,父亲就明亮而圣洁地与荷融为了一体。

于是,无论何时何季,上金贝的荷田总是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在每一次播放这段时光的录影时我难免让眼泪不争气溢出眼帘。父亲便会用他的坚强告诫我,无论怎样的世事炎凉,想荷念荷,切莫以悲伤的名义,淡泊心态,只在时光的窗里静静地等待荷香。

爸,上金贝的荷花盛开的时候,我替您再去看它。

关于荷香的文章9:缕缕荷香醉瓜圻

文/余凤兰

盘旋如龙的湖泊镶嵌在碧绿的田野中,秀气、纯朴而安静,像一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小家碧玉。这里没有纷至沓来的脚步,没有各种探询的目光,多少年来在浩渺的苍穹下,它用一湖清澈的碧水滋养着周边的万物,静若处子而又飘然灵动,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以原生态的姿势沉睡在“畈上”。它没有九寨沟的山清水秀,没有千岛湖的纯净高雅,没有天山天池的仙意十足,但它一湖碧水荡漾着的灵性和神性、圣洁和自然,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它就是蒲团乡的瓜圻塘。

绿色的画轴里,瓜圻塘是迷人的。在赞春、赏夏、悲秋、吟冬的四时里,瓜圻塘最美的季节莫过于夏天。一湖碧荷仿佛铺开的一幅绿帏,盛开的荷花、含苞的荷花点缀其间,清澈的水中,游动的鱼群、时而潜入水中的水鸟、凫水的野鸭、形影不离的鸳鸯、久久驻足的云彩、周边散落的村庄,这些都构成一幅美丽的油画。是的,在荷花绽放的季节,一寸寸光阴被荷香浸透,一寸寸土地被荷香浸透,一座座村庄被荷香浸透,这一湖荷香随来往的岁月,淡定从容地弥漫着自己的花事,飘逸浩渺地拨动无边无际的心语。这一湖荷香,它见证了历史沧桑,熏染着田野水乡风光,醉了世代在此劳作的人们。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荷香湖色在炎炎夏日,给人们带来了清凉与宁静。与荷香相依流年,看历史携一缕荷香于辗转的岁月从容走过。当年孙权称帝吴都,在这荷香四溢的土地上,广种瓜类。西瓜、南瓜、香瓜、黄瓜、菜瓜等,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土质肥沃,或许是因为这湖碧水的滋润,瓜类成熟后水分足、口感好,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瓜乡。《武昌县志》记载:瓜圻在武昌县西南十里。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有送瓜沟,今名宋家沟。多少年来,荷香与瓜香一起氤氲着农耕文化,丰富了吴都的历史。

在瓜圻塘的东北角,有一座寺庙,原名南瓜寺,后更名为瓜圻寺。该寺建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与一湖荷香相依,与一寺清净相随,素心冰清、淡香出尘,传递着祥和安宁。站在寺前,看瓜圻塘莲叶田田、莲花朵朵,听钟磬梵音、诵经阵阵,让人不禁心生感念:人生要努力前行,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如眼前的这一湖碧莲。

如果说瓜圻塘是一条盘旋的水龙,那么瓜圻这块陆地就像是一条旱龙,两条龙匍匐相嬉,而晏公庙呢?多少年来就伫立水边,目睹两条龙迎风沐雨。晏公庙在瓜圻塘的西南角,建于何时以及何人所建都没有文字记载。相传水神晏公为江西临江府清江人,面目漆黑,平生嫉恶如仇,曾入宫做官,后告病回乡,不想刚登舟就突然逝去,一月后到家开棺不见尸体,人们认为他已升仙。一次,明太祖乘船遇到风浪,紧急中忙求神保佑,却见一艘船来渡他,艄公说他是晏公。之后,明太祖封晏公为平浪侯,此后,晏公便是平定风浪、保障江海行船的水神。瓜圻是典型的水乡,敬奉水神晏公,以求行船捕鱼平安是情理之中,何况流传着有关晏公的故事,更让人们笃信无疑。

“其民朴勤,半以耕渔为业,或荷锄瓜圻,或趁墟夷市……”《乾隆武昌县志》邵遐龄序中记录了水乡人民的勤劳质朴。他们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种地……瓜圻成为了繁衍生息的一块生命乐土。碧绿的原野、葱茏的树木、金黄的稻田、满湖的荷香、散落的村庄……这些都让瓜圻成为历史画卷中的一页,瓜圻的传说或历史故事又是这幅画的画外音,响在历史的纵深处,弥漫着淡淡的荷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