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花儿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花儿的散文1:故乡的水磨
文/李文邦
“清水的河儿里稠水绕,浪花儿跳跃,左转的尕磨,雪白的细面哈磨了。我的亲亲儿的哥哥,我把你牵连么忘掉?”这首青海花儿,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景起兴诉说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歌词里的景——“尕磨”,是过去乡下人磨面的水磨。我老家两旗村的水磨在我出生时就有,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
水磨坐落在小村通往县城公路与奔康桥交汇处的河道上。在公路与奔康桥构建的坐标系上,正好处于西南四十五度的位置。顺公路向西拐过了奔康桥,再从水磨身边走过,就进了村子。水磨是两旗村的标志性建筑,挨着了水磨,就挨着了村子;远离了水磨,就远离了村子。
两旗村的水磨,与许多海东农村的水磨一样,都是跨河道而建。水磨建设时,先选一处约十米长、落差大的河道,截断水流,上游整平垫高,下游做成凹陷,截成垂直的切面,人工拉大上下落差。第二步,用厚木板制成与这段河道同等长短、上宽下窄的流水槽,宽的一头搭在切面的上头,窄的一头作为出水口搭在下游,称为“磨槽”,上游的一头高、下游的一头低,让磨槽成为直角三角形的“弦”,把上游切口顶端与下游出水口之间连成斜坡。第三步,以磨槽出水口为中心,在河两岸用石块切筑地基,架起横梁,竖起立柱,形成磨坊的主体架构。为减轻自身重量,减轻对河岸的压力,也便于长期蹲踞在河道上防潮,磨坊的地板、墙体和屋顶,都用木材制作。
水磨的核心机制建构,在于以磨槽出水口为基点,离河床约两尺,垂直悬起一根原木中轴。中轴挨着磨槽出水口的一头垂直装上水轮,称之为“磨轮”。再将中轴从磨坊底部留出的圆孔中穿出,在另一头垂直装上石制的“磨扇”。这一片磨扇较薄,称为“下扇儿”,另有一扇较厚的“上扇儿”水平压在下扇上。上扇儿上凿出一个孔,作为输送磨物的通道(一应小麦、青稞、豌豆之类需要磨成面粉的农作物,统称为“磨物”),一座水磨就建好了。
这时候从上游通了水,水流在磨槽里顺势向下倾泻,越到磨槽的出水口,水道越窄,水流就越急。这股子水流激射到磨轮的辐条上,转化成机械动能,带动磨轮转动,磨轮把动能传递给中轴,中轴就连带着磨扇转动。技艺高超的石匠在上下扇儿合体的扇面上,凿出许多条从扇心向扇缘辐射的阳纹。磨扇转动时磨物被这些纹路搓成细面,顺纹路从扇缘的缝隙“淌出来”。磨槽的出水口,还设置了一块拦板,不磨面的时候从磨坊里操纵拦板,阻断水流对磨轮的冲击,就停止了磨扇的转动,让水磨处在休息状态。
我的祖先们极富智慧,把小小的一股水流,转换成了生产生活工具。水磨把农作物磨成细白的面粉,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和许多工序。首先,两轮磨扇要把原形态的磨物搓成颗粒,然后调整上下扇儿之间的缝隙使之更加紧密,把头次的颗粒再输送进去,将甩出来的更细些的颗粒用“箩儿”筛一遍,隔出麸皮,然后再入磨、再筛,再入磨、再筛。箩儿筛面也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要在磨坊里用两根细长的木棒搭起一尺高的架子,箩儿在架子上靠人力来回拉动,筛出面粉。箩儿的筛目有粗细之分,筛出的面粉依次称为头面、二面。直到筛目最细的箩儿过完了最后一遍,才成为雪白的细面。箩儿在架子的筛杆上来回拉动,发出“嗒嘎、嗒嘎”的声音,老人们称这种声音为“啖头儿”。河湟谷地一带戏谑一个人话多了为“啖头儿长”,也隐含着水磨磨面的过程长。
每年秋收打碾后,粮食分到了家家户户,便是水磨磨面一户连着一户接踵排队的时候,直到春节前才告一段落。轮到哪一家磨面,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婴孩,其他人均赶着马车、载着磨物向水磨前进。前一家的面粉才装进口袋,后一家的磨物已倒进了上扇儿的入口。接下来,爷爷搭着磨物,父亲沿着磨扇儿周边扫着面粉,奶奶和母亲筛箩儿发出“啖头儿”声。扫面的扫帚用牛尾巴做成,村里人称它为“毛骨嘟”,那个年代里,家家户户都有它。六百斤小麦从拉出家门,磨出四百斤面粉,到拉回来倒入面柜里,连天连夜地得花三天时间,水磨磨面的效率极低。若是哪家人轮到三九寒天,磨轮与磨槽上结冰了,还要砸冰,维持磨轮转动,才能磨出面来。
那时候我和妹妹弟弟年幼,磨面的时节家里大人们走光了,我们几个常常吃不上热饭,三个小孩挤在一个炕上睡觉还心惊胆战地有点害怕。一些自家劳动力不够的,就主动作为,帮别家磨面,待轮到自家磨面时便央求别家的劳力帮忙,称之为“辫工”,这是农村里常有的事。
那个年代半夜三更走路的人多,有赶着马车的,有两只脚“拉缸趟”的。不管是两旗村里的住户,还是顺路走向远方的脚夫行人,但凡路过了水磨,看到磨坊里透出的灯光,听到磨坊里传出的人声和磨轮里水花激溅的水声,就知道这里也有人忙碌着,顿时会增添几分安全和温暖。孩子们常常在天黑后跑到邻村去看电影,散场后眼前漆黑一片。脚底下摸索着路,眼里头盼望着水磨窗口透出的灯光,扑踏扑踏地走进了村里。水磨像是一所驿站,容纳着许许多多人的进出来往,心里头揣着两旗村大人小孩的故事。
八月十五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寒冷,磨回来的面蒸成了雪白的馒头,刚出笼时烫烫地攥在手里,就着炒洋芋、炒酸菜。虽然没有肉,但也吃得腮帮子见汗,觉得日子这样过就满足了。那时就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幸福生活,就像这水磨磨面一样得不停地转,得不停地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1983年,两旗村包产到户,乡亲们还是水磨磨面。后来有了“钢磨”,磨面的效率大大提高。从水磨磨面进化到现代化的机器磨面,再到现在,日子一年年变好,面粉也从水磨磨出的头面、二面催生出了现在的丁香粉、甘青粉,还有饺子粉、牛肉拉面粉等等用途、类别之分。但机器磨出的面粉保持不了水磨面的原生态,也磨不出那个年代的简约和满足。
今年“五一”期间回家,我专门去看了看两旗村的水磨,磨坊门上吊着一把生锈的锁子。锁链和锁扣是村里汪铁匠二十年前在炭火上手工锻成的。现在,水磨成了村里的文化遗产,被确定为县级古文物保护单位。
水磨留给我的不仅仅是几个白面馒头,不仅仅是夏日里“马莲草编帽儿、贴着磨槽打转儿”的欢愉,不仅仅是陌生人进村时的向导路标。水磨伴着我的童年,伴着我的少年,伴着我的青年,伴着我在故乡与工作地之间八百公里来来回回的漂泊岁月,一直到我退休,是我人生路上怎么也割舍不下的故乡情结。就如那首花儿歌词“我的亲亲儿的哥哥,我把你牵连么忘掉。”
我的两旗村,还有我的水磨,我把你牵连么忘掉?我哭,你在我的泪水里;我唱,你在我的歌声里;我醉,你在我的酒杯里;我的头一放上枕头,你就在我的梦里。
关于花儿的散文2: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
文/白水之泉
花儿怒放,生命因其美丽的颜色,芬芳的香气而精彩;草儿青青,生命因其蓬勃的活力,昂扬的姿态而精彩。它们从不在意别人的是否关注自己,是否能够得到什么名利,每天,只是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不管如何的风急雨骤,不管怎样的云散云收,做最好的自己,收获的都是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人生。
人的欲望无穷尽,得陇而望蜀。这永不满足的心态,给予了我们无限战斗的乐趣,但也让我们失去了无限知足的欢乐。究竟该如何取舍,因人而宜。是选择籍籍无名的一生,还是选择万众瞩目的生活方式,只在于你的心,如何取舍,谁也无法干预。
“雁过也,正伤心”,是一种人生体验;“晴空一鹤排云上”,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同样是秋日思绪,这不同的人生体验,怎么可能会有优劣之分呢?人,是感性的动物,不同的时段,就应当有不同的人生体验不同的人生态度,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时段,无论你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态度,每天,都应该做那个最好的自己!
我不相信,世间会有轮回;我不相信,人生可以重来。我只知道,眼前的这个自己,既然来到这世上走了一遭,就不该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成为被人鄙薄的行尸走肉!“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我活着,就是世界,就是菩提!在自我的世界里,绝世而独立,又有何不可?
既然不愿为人所鄙薄,不愿行尸走肉般地活着,那就努力!努力让自己每一天,都做那个最好的自己!跟随自己的心,不去追名逐利;跟随自己的心,不去抱怨哀啼;跟随自己的心,笑看花开花落,云气云飞。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应该像花儿一样,让生命怒放,绽放属于自己的色彩,给予这世界醉人的芬芳!用温馨的甜蜜,融化这世界的冰冷。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该像那卑微的野草,蓬勃自己的活力,昂扬自己的姿态,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做最好的自己,记住“我”之所以为“我”!不要迷失了本心,忘记了本我。追逐的路,很漫长,需要上下求索,永不停息。然后,在一处人间胜境,在自我的世界里,绝世而独立!
关于花儿的散文3:我爱松树
文/蒋绍美
每一个人都说花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可我却说我不爱花儿,我爱松树。
秋天,百花凋谢,草木枯萎。许许多多的树叶都落光了。只有松树像一个绿色巨人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松树的一束束像针一样的叶子在秋风中与秋风拼搏,好像在对秋风说:“我们不怕你,你尽管来吧!”
松树从秋天中挺了过来,它又进入了寒冷的冬天。
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翩翩起舞,雪花飘落在万物上,在大雪里漫天飞舞,许多小动物不敢露出小脑袋。但是松树依然挺拔俊秀地挺立在风雪中。寒风吹着口哨,一次又一次地摇撼松树。但是,它在风雪中不掘不挠,以它顽强的毅力战胜风雪。
春天来了,大地一派生机。树木成荫,绿草如毡,长长的柳枝低垂……像乳汁一样的春雨哺育着万物。松树在春雨的哺育下舒展着枝叶,同时也开了花。夏天,它撑开枝叶,像一把绿色的大伞,让人们在下面乘凉。晚上,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人们可以用它的枝干做成火把,照清道路。松树的树干是良好的木材。它的枝叶可以造纸,它的叶子可以提练挥发油。
松树虽然没有鲜花那样美丽,那样芳香迷人,但是它为了人类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所以我爱这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松树!
关于花儿的散文4:冰窗花儿开
文/赵睿
下雪了,冬天如期而至,早上拉开窗帘,玻璃窗上有零星冰花,我猫腰对着玻璃呵一口气,关于家乡,关于玻璃窗上冰花儿的记忆,一瞬间涌上心头。
小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住在三间低矮的正房里,那时候冬天的夜晚比现在要冷上好多,平房里隔热效果本来就不好,又没有暖气,只用一个泥做的火炉子来取暖,为了节约用煤,晚上睡觉前,妈妈还会用煤面儿把火封死。
寒冷的早晨,从温暖的被窝里起床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为了叫我们起床,妈妈会想尽一切办法,而最有用的一招儿就是陪我们看窗花儿。窗花的形状千奇百怪,一圈一圈有规律地排列得像一面面扇子;一层一层重叠在一起的像塔松;一朵一朵错落有致的像盛开的秋菊;还有一排排的像一座座挺立的山峰……还有一些面积稍小一些的,也是姿态各异,像兰花似的、树杈似的、马尾似的,像孔雀开屏似的,像一片片春天阳光下茁壮成长的小草;又像一只只可爱的小松鼠在石头上欢快的跳跃,兄妹几个会比赛似的描述自己看到的图案,有一次上五年级的我还即兴赋诗一首:花儿在冰上,雀在枝头,松鼠睡着了,孔雀要比美。
为了看冰花,我们兄妹几个会用最快的速度起床,并穿戴整齐。我爱用指甲、小扣子之类的东西去抠冰花儿,就爱听那滋滋滋的声音,随着我手的动作,一层一层的冰沫儿就掉下来了,或者直接用手掌去融化冰花儿,就像在雪地里玩儿雪一样,把手冻得冰凉凉的,然后就会看到冰花儿在手掌之下迅速融化出一个透明的小洞,通过小洞去观察外面的世界。弟弟要么爬在窗台上,噘起嘴对着那窗户上厚厚的冰花儿,呵出一口长长的热气,冰花儿化了,露出一片片圆圆湿湿的玻璃来。要么就用指头点着那冰花儿,直到指头肚儿冻疼了,有时候索性就伸出小小的舌头去舔,舌头会被冻住,他就哭:“我要吃冰棍么,我要吃冰棍儿!”
看够了,我们就会缠着妈妈给我们讲故事,妈妈就会一边准备早餐,一边给我们讲关于窗花的故事,当老师的妈妈会对着一朵朵、一片片的窗花,给我们编出各种好听的曲折的神话故事来。那些故事,一直陪伴着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放飞着我们无穷的想象,让我们没有故事书、没有动画片的童年也一样的丰富多彩,其乐无穷。
在那艰苦的年代,冬天用严寒威胁我们,也送礼物给我们。冬天让我们经受寒冷考验的同时,也送来了迷人的雪花、晶莹如玉的冰凌和绘制在玻璃上精妙绝伦、灵动迷人的画。
如今,冰花已是难得一见,妈妈也已经远走,但晶莹剔透的冰窗花儿,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那些温馨的片段和场面,却在记忆深处,永不磨灭。
关于花儿的散文5:桂阳,那些无处不在的花儿
文/张治龙
桂阳作为名词,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起,已在山氓草民或文士官绅的嘴巴中咀嚼了一千七百年,疆域膨大或收敛,天空通透或晦涩,桂阳从来不缺的都是花香。
一个个曾在桂阳山峰平川活蹦乱跳的男人女人,陆陆续续因为岁月劳作而归去与花泥为伴,成为我看不见的祖先。我没有看见他们花丛中的容貌色泽,没有听见他们的号子跳跃动漫,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是裹着桂花的记忆,到了地的背面躺着生活,让位给我们在桂阳这块神奇的天空大地飞翔奔跑。
我以一种最庄重的仰望和俯瞰方式,找寻桂阳花开花合的路径。
桂阳开得最高的花无疑在云端上的瑶乡。
那天桂阳县在白水(杨柳)瑶族乡盘王广场举行白水(杨柳)瑶族乡成立30周年暨瑶族盘王节庆典活动。郴州摄影界的刘大师早上四点就把车开到了我家楼下,他要在太阳刚刚探出羞涩头颅的时候,就从瑶山的花蕾上固化光之美、花之魅。
到了盘王广场,他二话没说就丢下我,跑到山顶找角度去了。我原谅艺术狂的这些处世陋习,饿着肚子找到早餐店,一碗米线说话间就被我吞咽入肚。老板看到我这馋鬼相,默默为我加了分量,瑶家米线实在太可口,而加量不加价让我深度敬佩老板商人之外的品质。
这时候我端详这位瑶族小妹老板,好一朵美丽的瑶乡花!是真正的仙女来了,有着一头黑云一般的浓密头发,她的眼睛眉目,确如山溪般清秀明亮。因为这天是盘王节,她穿上瑶族服饰,靛青布底绣上了湖蓝线白云线大红线的边带。以我孤陋寡闻的有限知识,我估计是过山瑶的一些表意符码。瑶族是勤劳善良的古老民族,花儿是瑶人生命的隐喻,我读过他们的《过山榜》,他们将承诺视为生命,颇类似现代提倡的契约精神。
我从自身观测到的映像和刘大师的摄影作品中,更倾向认定,瑶乡的山民,就是一朵朵能移动在山岚云端的花。
桂阳开得最艳的桃花在牛岭山。
方元镇牛岭山桃花溪山庄上,山地坐西朝南,徐徐的暖风,让此地的桃花更能体现色彩构成和时间节点的奥妙。
最近的三年春天,我记得就有两年来过这里看桃花,前年与家人,去年与学者,各有不同感受。我亲近家人,敬重学者,学者的话语伦理容易启迪智性。
记得邓教授和县作协刘主席,边走边随意聊着如何以桃花之轻,和解生活之重,我忍不住心里默默点赞。
人从物象之实到精神之虚,都是万万不可或缺生活善性的,就如桃花溪的桃花,它们一定也对应实物与精神二元意义的色彩,人们每年络绎不绝来此看桃花,其实桃花也是翘首以望——这是时空中的相互邀约和相互赴约啊,是这样的邀约赴约让桂阳的花们构建了一个通天达地的循环世界,人是这个息息相关环节的普通公民。
共和农场的花最让人欲罢不能。
桂阳的花们如果被贴上季节标签的话,最多样的就是共和农场之花了,这里不只是丹桂,值得骄傲的更有湖南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好的珍稀品种红粉佳人中国红等樱花群落,枫林群落,银杏群落……它们次第花开,绘就了每一个季节的壮观色彩,也使这里成为香之源鸟天堂蜜世界。
我曾经在燥热的夏日午后到访这片樱花林,阳光把我的身影扭得长长怪怪,就如悠哉花丛的精灵,也把樱花树编织得繁密无比,我忍不住用手机记录自己的幻像,原来我多像一朵妖娆的花儿!比对着毕加索达利的巨作,我还是更叹自然之力的强势雄奇。
我也曾经在寒凉的初冬来到这里,攫取枫叶漫山的红透,此时银杏披挂最靓丽的中黄。如果你到我身边,你也会如我久久立足,带着微笑,不舍归去……
走出林场浓密的花荫,旷野外是一望无际的菜花,碧绿的菜园亮得逼晕我的眼睛,苔菜花早已开得陇上一片金黄,这种冬景别是一番妩媚,一样有浅浅的绿意在随风甩动。还有野菊,它们叶青葱花鹅黄,细碎却纯粹,更像我桂阳朴实的乡亲,平凡实在。
此时想起一句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在今天,即使你坐上比快马更快得多的宝马,也不可能了,你没有能力一日观尽桂阳花了——太和镇榜山村,还有与仰天湖相邻的东部山区杜鹃花,桥市,辉山,神农蜂庄园……
世界上有多少对蜜蜂的赞美和修辞,我不知道也无法统计,但在桂阳花海流连中,我顿悟蜜蜂这个小小的生灵与花与大自然订立了一个伟大的合同。蜜蜂是花儿诚实的雇员,花蜜是它们每日获得的小小奖赏,三五成群的蜜蜂每天授粉后的收益,获利的不只是自己,而是全食物链,最大受益者是人类,利己利他,蜜蜂堪称楷模。
车过西河风光带官溪河段,我停下车休息,随手在水里捡上一块二十多斤的石头,洗净附在表皮的黄泥,竟然是一块油润通透里面长着水草花的顶级蜡石。
哦,桂阳那些无处不在的花儿,是多么惬意的事物啊!
关于花儿的散文6: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文/蝶恋花.杏花雨
红火的莲花山花儿与康乐县文化馆的传承、保护是分不开的。不久前,笔者从甘肃省康乐电视台播出的自办新闻中见到:为感谢“娘家人”在传承保护莲花山花儿中所做的大量工作,莲花山花儿会结束后,花儿歌手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县文化馆门前放鞭炮、送锦旗、唱花儿,场面十分感人。于是,笔者决定抽空前去县文化馆采访。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三馆一中心”统办楼内的县文化馆。楼道内挂着文化馆在莲花山、枉子沟、紫松山等花儿会场举办花儿盛会的图片,一幅幅歌手云集唱花儿、马莲拦路对山歌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如梦如幻的花儿会场。“快进来、快进来”,热情的女馆长打断了笔者的遐想迎了出来。走进办公室,只见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牌,女馆长介绍说:“这块是今年组织参加全州中老年红歌演唱大赛获得的,这块是选派花儿歌手参加临潭县十四届洮州花儿大赛获得的……”。作为非遗项目保护责任单位,文化馆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保护和传承花儿。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各个花儿会场,走访老唱家、老“把式”,整理出花儿唱词200余首,发现培养花儿传承人5名。共收集整理文字资料10万字,图片300张,音像视频2300M。其中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民间音乐2项、传统手工技艺2项、传统狩猎1项、消费习俗4项、民间美术1项、民间舞蹈2项、人生礼仪2项及游艺、传统体育与杂技1项,已被公布为临夏州“非遗”项目。为保护、传承、发展和繁荣莲花山花儿,今年,县文化馆还举办了“紫松山莲花山花儿演唱比赛”、“枉子沟花儿演唱会”以及花儿歌手交流培训会、花儿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
“花儿”是一种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歌,是西部各族人民反映内心喜怒哀乐的心声,也是各个时代发展与变化的脚步声;花儿会是各族歌手交流情感、切磋技艺、展现自我的天然舞台。有了花儿和花儿会,各族人民才创作和演绎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精品自由诗,记录了千百年来悲欢离合的人生轨迹,形成了民间最欢快、最舒心的娱乐场所。前不久,包括莲花山花儿在内的甘肃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级非遗项目。“花儿的歌词是谁创作的呢?”“是被称为‘串班长’的莲花山花儿词作者创作的,他们在所有民歌对唱中比较独特,是身怀‘绝技’的人,是花儿演唱的主心骨”,“康乐县哪个串班长创作的歌词最好?”“康乐县歌唱莲花山花儿的优秀‘串班长’很多,如比较年长的朱淑秀、董芳兰、米兆仁,和比较年轻的缐得生、石玉洲等,他们都是带动康乐、临洮地区花儿演唱的领军人物。但名声最大的要属景古镇米家巷的米兆仁,他与缐得生、石玉洲被誉为当今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串班长’中的耀眼的三颗明星。”在与女馆长的一问一答中,笔者大致了解了莲花山花儿在康乐县保护、传承的情况。
今年62岁的米兆仁,自幼在家务农。他喜爱花儿是与奶奶的口传心授分不开的。幼年时,奶奶就在儿歌中为他传授花儿。在奶奶的熏陶下,小小的米兆仁就爱上了莲花山花儿。从1962年开始,只要有机会他就朝山唱花儿。文化大革命中莲花山花儿会禁唱,他禁不住对花儿的激情,1974年和1975两年,他和一帮花儿歌手张志雄、陈兴民、陈建荣等活跃在临洮的大崖山、石头豁岘,康乐的麻家峡、撒嫩坡、紫松山,卓尼的庙华山等花儿会场上。他这样唱道:
刀刀切了芫荽了,多亏花儿神会了,我把花儿学会了,一辈传给一辈了,我把各路的把式都会了,争开花儿的地位了。
镰刀要割榆葽了,我把大小会场跑到了,唱成花儿的头号了,与石玉玺(着名花儿歌手)打开交道了,行家好家都遇了,胭脂三川名誉高。
由于老一代民间艺人的引导和启发,米兆仁创作的莲花山花儿贴近生活、符合政策,很快成了精通散花和本子花的着名串班长和唱把式,几乎唱遍了康乐、临洮大大小小的花儿会场,是众所公认的“民间艺人”。他所创作的花儿有单套、双套和三转腔,内容有时令花儿、生活花儿、民间习俗花儿、农田四季青、十杯敬酒花儿、十二相思、二十四孝、四大名着故事花儿等等。他创作的花儿如行云流水,喷珠溅玉,充满莲花山地区乡土气息,时代特征鲜明,部分经作家记者采访报道,大部分流传民间。他的花儿语言精炼,启迪心智,故事鲜活,创作速度惊人。唱腔甜润优美,高亢嘹亮,在当今花儿受到高科技影视网络和现代歌舞冲击下,他的花儿,起到了传承延续作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功不可没。
1979年,米兆仁首次参加了县上举办的花儿演唱会。1980年参加了临夏州民间艺人座谈会,1982年参加了甘肃省文化厅、省文联组织的广西南宁“三月三”歌舞演唱会,1983年参加了中国文联在兰州举办的民间文艺花儿学术研讨会,随后又参加了兰州市文联举办的“七月七”金城花儿会,同众歌手把莲花山花儿唱遍了兰州各大广场,唱进了西北师大、西北民院的礼堂。2001年在省莲花山森林管理局参加了《莲花山与莲花山“花儿”》一书学术研讨会。在历次花儿演唱会和学术研讨会中,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花儿歌词。2004年,其入选“中国临夏花儿网”名人栏目。同年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文联、省民协授予“优秀花儿歌手”。在北京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五一表彰座谈会上颁发了“时代英模”荣誉证书。其“八荣八耻”花儿唱词,在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征录“八荣八耻”箴言活动中入选,并颁发了荣誉证书。中国中外名人研究会发来了“中国名人格言”箴言入选荣誉证书。现任康乐县莲花山花儿文化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2010年3月,米兆仁在“中国花儿网”上发表了《秦家河花儿话计生》的一篇文章,这是莲花山花儿“串班长”中发表上了网的第一篇文章。“刚二两的米心刚,计划生育果然强,政策项目两相帮,都把双头马骑上,生活达到小康上,家家都把幸福享,人民感谢党中央。”这首花儿传遍了莲花山、紫松山等花儿会场。“牡丹越开越艳了,富民政策落实兑现了,活像金鸡下开金蛋了,金砖铺成廊檐了,屋里变成金殿了”。他创作的莲花山花儿洋溢着时代的脉搏,人民的心声,为人民歌唱,为时代歌唱。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首首发自肺腑的花儿,轻柔甜润,情深意浓。他创作的花儿有散花儿和整花儿,有单套花儿、双套花儿、三转腔花儿。他编串莲花山花儿近乎半辈子,创作的花儿内容有生活花儿、农田四季情、十杯敬酒花、十二相思、二十四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历史古典花儿。
米兆仁是一位文人形态的“串班长”,他虽然出身于农民家庭,但是,他所编串的花儿既通俗又形象生动。他尊重莲花花山人的礼仪习惯,他所编串的花儿自然、纯朴、热情、奔放,含蓄,委婉,对各种社会事象观察透彻、条理清楚、入木三分。他的花路开阔,内容复杂,既能编唱新时代花儿,又能很好的编唱古来的各种传统花儿。他很虚心,也很有耐心,他人持重稳健。最大的特点就是创作速度惊人,这是“串班长”的拿手绝活。他能根据时间、地点、人物对象的不同、迅速串好一首歌词,并传达给歌手。特别是在对唱中,一问一答的场景中,串班长期核心作用尤显重要。正如民俗学家柯杨在《听众的参与和民间歌手的才能》一文中这样写道:“在‘花儿把式’和歌手的心目中,从来不把在僻静处讲述花儿歌词看作是真本领,而是把花儿会上激烈交锋中的获胜看成是高水平的唯一标准。所以说,研究花儿文化,尤其是研究‘花儿把式’们的创作过程,离不开对花儿会这个特定环境的全面观察和体验,离不开对相互激发因素”重要性的深层理解。否则,就可能只是一种平面的、凝固的、表层的研究,而不是立体的、动态的、深层的研究。”在花儿会上,米兆仁临阵不乱,一副大将风度,沉着冷静,从容不迫。他一边喝着啤酒,扇着扇子,一边胸有成竹地应对对方的挑战。把要唱的歌词在一分钟内及时中述给各位歌手,指挥着本小组的歌唱。
2005年六月六紫松山花儿会上,米兆仁和他的徒弟缐得生进行了一场师徒对唱。现摘录几段(以下简称米、缐)。
合唱:莲花山下来紫松山,紫松山上缠两天,两莲叶儿情相连,一来朝山还香愿,二来访师学经验。
米:材两页的一页材,活人全象桃花开,夏天开花冬天败,花儿在人心中开,年年世世开不败,子子孙孙传下来。
缐:杆一根的杆挑杆,紫松山上把你看,花儿行里多少年?编的花儿多少篇?大小会场多少战?从头到尾细搞谈(谈话)。
米:莲花山上野牡丹,唱哈(下)的花儿记不全,花儿行里四十年,带哈(下)的徒弟缐家滩(指缐得生),师徒对唱话经验,青出于蓝胜于蓝,说的花儿好串的圆。
米兆仁除了编串花儿外,还擅长主持花儿演唱会,他的主持态度和蔼可亲,语言风趣流畅,鼓动性很强,他幽默的语言能激发歌手们演唱花儿的积极性。因此,他走到哪个花儿会场,哪里就会欢腾起来。他待人很真诚,从不计较小事。他总是把所有“串班长”联络起来,共同演唱花儿,鼓舞大家团结一心,搞好花儿传承事业,为推动莲花山花儿传承与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关于花儿的散文7:助人为乐的小白鹿
文/王梓博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柳树发芽了。小白鹿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蹦蹦跳跳去外婆家。
小白鹿经过兔妈妈家,发现她正忙着撒种子,累得她汗滴像雨点儿往下落。“兔妈妈好辛苦呀!”小白鹿想。于是他便跑了过去,热情地说:“兔妈妈,我来帮你一起撒,好吗?”兔妈妈擦了擦头上的汗,笑眯眯地说:“好呀!”不一会儿,种子便撒好了。兔妈妈说:“小白鹿,谢谢你!”“不用谢!”小白鹿快乐地说。
春风拂面,阳光作伴,小白鹿更高兴了。他又淌过小溪来到了大象先生的沙子乐园。咦,大象先生怎么愁眉苦脸?于是他就走上前去问:“大象伯伯,您有什么烦心事吗?”大象伯伯叹了一口气:“哎,每天晚上都有人来偷我们的沙子,沙子乐园都快成大泥坑了!”小白鹿想了想说:“大象伯伯,您只要在门上装几个自动警报器,小偷一进门,它就会响,看谁还敢来破坏。”“是呀,我怎么没想到。多亏你提醒了!”大象伯伯一拍脑门,直接就去买报警器了,他高兴得连告别也忘了。
头顶的小鸟“叽叽喳喳叽叽喳”地唱起来:“小白鹿,小白鹿,你真聪明……”有了小鸟的陪伴,小白鹿可不寂寞了。他走过碧绿的森林,来到了松鼠家,看见了正着急的小松鼠。他跑过去打招呼:“中午好,可爱的小松鼠。”小松鼠低着头没有回答。小白鹿问:“你怎么了?”小松鼠说:“我的松果不知放哪了。”小白鹿说:“我来帮你找。”最后,他们在一个树洞里找到了松果。
最后,小白鹿来到了外婆家。他把一路的经过告诉了外婆。“孩子,你真棒!”外婆竖着大拇指夸赞道,“外婆再问你,做了这么多事,你自己开心吗?”小白鹿脱口而出:“我好开心呀!”
是的,助人为乐就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关于花儿的散文8:那些花儿
文/沉默的狼崽
随便搜索到的一首音乐竟是如此的伤感!那些花儿,旋律中潮湿的旋转使我心情低落了,从那低谙的音节中,仿佛看到曾经花落的情景,不禁叹息一声!花落成冢,春,隧远!
许是不经意间的风剪雨裁,昨日繁花似锦的诺大广场入眼的竟是满目沧桑。心行在广场的小石径。心儿也不觉得有些凄伤起来。是否因了这天的缘故呢?阴沉着燥热灰土色的脸,仍是无雨!那些嬉戏狂舞的蜂蝶早已不见了,也不见那些花蕊间留下的蝶恋花下爱的结晶。
“雨前初现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疑是春色在邻家。”蓦然间想起唐朝王驾的诗句,不觉莞尔。是了,最是浪漫的依然是诗人。呵!恋春的蜂蝶只恐怕早已越墙而去,寻找自己留下的孩子去了吧!
皱眉想来,许是自己犯了神经质,这炎热的夏季,怎么会在有春色的意境呢?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它们都老了吧?它们在哪里啊?一如人生,从降临到逝去都要各奔天涯的。我想,那些蜂蝶看着枯萎的花儿,也只能无语泪落。
一曲终了,新曲开始。“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听着方屏旁的音响里流淌着的旭日阳刚倾情演绎,一种心的向往缓缓升起。一样的景致,一样的感伤,可有几人能有这样平和的心境?能在凋零的颜色中轻轻哼唱:若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反正我是做不到的。
嚣张的风儿摇晃着东方的太阳,一股股从地面升腾的热气,透过百叶窗子侵袭着我的水杯。任是谁也会烦躁的,不由想起春天的风铃,涤尽蒙蒙新雨氤氲的离伤。浅浅雾霾,盈盈灯影,歌尽桃花,舞遍杨柳,被二十四桥明月挑逗的满腹心事,伴随着玲珑如玉的雨声,看那些蜂蝶悉心照料着自己将要出世的孩子,在花蕊间舞动着自然界的凄寄!
俨然是在蓄意的大漠的孤程中走了太久,甜美的梦总是很容易便醒来,轻轻一个翻身,那些活色生香的渴盼,经时间之手轻轻一抖,梦的碎屑便纷纷湮灭。留下的只是干枯的花茎,和花儿的孩子嬉戏玩耍过的土壤。
吹落在天涯的花儿,就如故事的终结,在四季的轮回中,它们一样曳盼着来年的馈赠。
若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曲子尽头竟是我渴求的原始!
花儿在我闭眼的当口唱起了歌,它已经被吹走,散落在天涯!
关于花儿的散文9:丝瓜长长花儿黄
文/代启权
有时我会在夜晚,安静的时候,一个人听听音乐,品味着这上好的信阳毛尖茶,想想一些过往的人们,现在怎么样?一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是不是有结果。想想这纷纷扰扰的,车水马龙的大都市,灯红酒绿的笙歌艳舞。还有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为了生计,一刻也不敢懈怠的奔波,唉!这就是生活,写在人们脸上的,有心酸有欢乐,日子却不停的从手指间流走,谁也顾不得多说,都默默的工作着,进步着,如是城市也一天天变化,谁不想在这里安个家啊?在这忙碌的人们那里,不会有多余的时间谈心,就是交谈也无外乎工作上面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啊,我就会梦想着故乡,故乡的山,绿的让人感觉亲切,故乡的水清泉般的甜,乡情总是令人难忘。是的,我的乡情就是一支古老深沉的歌谣,时时在我心中奏起爱的旋律。故乡,那弯弯的黄土小道,那清清小河边的狗尾巴草,二婶子家门前丝瓜架上面,开着淡淡黄色的丝瓜花,那淳厚善良的乡民……故乡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亲切迷人。故乡的丝瓜花啊,你淡淡的黄!留住以往的故事,甜蜜的歌唱。
行走在城市的郊区,总会被一垄垄,一架架的丝瓜藤上,那淡淡黄色的花儿所迷住,这个时候呀,我一定会轻轻走过去,看一看,闻一闻那美丽的丝瓜花,唉!真香啊!当看见那又长又细的丝瓜悠闲悠哉的挂在架子上,那绿绿的大片叶子随风摇摆着,还有蜜蜂在花儿上嗡嗡叫,蝴蝶上下飞舞,蜻蜓也来刚热闹,它们也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此时此刻,我被这迷人的景色所陶醉,如是,我对家乡丝瓜花儿那淡淡黄的思念越来越浓,同时也牵动着我多少归乡的梦。故乡的丝瓜长,留下我深深的怀念!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就回到故乡,我的故乡在光山县西南部的牢山,牢山是个不大的小集镇,在我家的村北头有一条小溪,小溪水默默的从村北头流过。每到夏天,小溪两边的坡上,田间地头,村前屋后的旮旯的土壤里,就会开遍黄黄的丝瓜花,看,一朵连一朵,一片又一片。颜色是淡淡的,但是看起来又是那样艳。它们开在荒地里,藏在野草间,调皮地向人探着头,而那黄黄的丝瓜花丛中,又包含了多么美妙的世界啊!蛐蛐儿在这儿歌唱,小燕子在这儿飞舞,有时你经过这里,还会被突然窜出的青蛙吓一跳。这里真是一幅优美田园风景画啊!黄黄的丝瓜花啊!沁人心脾,发出淡淡的清香,人们更加喜爱这里的美景,喜爱这儿黄黄的丝瓜花。当晚霞的红光将小镇裹起,当炊烟透出的馨香在田野上弥漫开来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舒一舒累得发酸的腰身,捧起清清河水洗一把脸,扛起农具自豪地向家里走去。质朴爽朗的农家姑娘随手掐一朵黄黄的丝瓜花拿在手上,闻一闻,还把她们那甜蜜的短歌,和琅琅的笑语撒在朵朵丝瓜花儿间,使得这丝瓜花丛中的蝴蝶簌簌飞起,欢快地唱起它们自己的歌。故乡的丝瓜花啊!它淡淡的香。
总记得小时候,我们小伙伴一起在牢山山边边,那一簇簇丝瓜藤旁边放牛的场景。“快来看啊,小猫捉蝴蝶哩!”小伙伴梁子那轻轻的叫声,引来我们的观看,只看那小猫扑在地上,眼睛紧紧盯着,那在丝瓜花间飞着的蝴蝶,哈哈,蝴蝶好像是有意在逗着小猫似的,看!它们一个接一个的飞到小猫的眼前,又很快离开,还轻轻的扇着五颜六色的趐膀,这可惹怒了小猫,看呀!小猫跳起来了,差一点就抓住蝴蝶了,反反复复多少次,小猫也没有抓住蝴蝶,反而被蜜蜂咬了一下,喵喵喵,小猫发出痛苦的叫声,逃跑了。我们小伙伴都哈哈大笑,如是,我们就到牢山的山林里拾柴禾去了,还唱着山歌哩,故乡的丝瓜花丛间留下我欢声笑语的童年!
记得,分田到户后,父亲一刻也不停的劳碌着,天刚麻麻亮的时候,父亲已经在菜地里,收摘了满满两筐子蔬菜,那里面有紫色的茄子,青青的辣椒,红红的番茄,还有又长又细的丝瓜,我们起床后,父亲早就到牢山小街买菜了。“今天丝瓜卖了一个好价钱!”父亲到晌午才回家,留下这句话,就又到菜地给蔬菜浇水去了。从父亲那满脸皱纹的笑,我明白了父亲对丝瓜的爱。忘不了,我到学校住校的那些往事,学校离家二十多里,我每一个月只能回一次家,每一次回家,父亲都问问这,问问那,回学校的时候,我走到后山通往学校的小路上,父亲在后面吆喝着我,小跑似的来到我面前,在身上拿出用塑料袋,包了一层又一层的一毛毛的小票钱币,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听老师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太节约,这些钱是今年的丝瓜大丰收,有个好价钱,拿着自己买买当用的吧!我说:父亲回吧!我知道了。看着父亲消失在茫茫的林海里,我眼睛湿润了。丝瓜丝瓜细又长,黄黄的花儿淡淡的香,留下我对以往岁月长长的思念,还有对已经远去天堂父亲的深情怀念,父亲那熟悉的身影啊!让我泪眼迷茫,我真的好想父亲在世那幸福时光!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我姥姥家的小院,留下很多童年的欢乐,每当夏天学校放假,我就会来到,离家二十里地的罗山易店冯家湾姥姥家哪里,这是我多么熟悉的地方啊!它可能比不上那些公园、花园的美景,但是姥姥家的小院在我眼里它美得胜过任何一家公园的景色,同时还给我带来美好、快乐的回忆。在夏天里,丝瓜和豆角的藤蔓爬满了支架,小院里全是一片深绿色,在一朵朵小黄花、小紫花的点缀下,简直如同仙境一般。等到小黄花败了,会结出一个个绿绿的、圆圆的、细细的、弯弯的小豆角。等到丝瓜长大了,在微风中,叶子唰唰做响,好像在伴奏,丝瓜一条比一条好看,长长的、圆圆的、如同孩儿的小胳膊,个个倒挂在支架上,好像左右摇晃着在跳舞。此时的小院好似一个音乐厅了。一到夜晚,姥姥在丝瓜架下面的小院子里,教儿歌让我们唱:“瓜黄瓜脆,丝瓜长,西瓜甜,冬瓜胖,菜瓜甜瓜和南瓜,一个一个有营养。”“小丝瓜细又长,我喜欢它高兴。绿色的叶子带黄花,高兴的我们笑掉牙。”姥姥有时还打谜语让我们猜哩,姥姥打谜语谜底最多的还是丝瓜。像“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儿象太阳,籽儿香又香。”“小时青,老来黄,金色屋里小姑藏。”“青藤挂满棚,结果像青龙,嫩时当菜吃,老了也有用”谜底都是丝瓜。这个时候我就问姥姥:“姥姥,丝瓜是不是对你亲呀!”姥姥这个时候会高兴的说:“是呀,丝瓜是我们农民最好吃的蔬菜啊!”如是我们都笑哈哈。啊!姥姥家小院的丝瓜啊,你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故乡的丝瓜细又长,花儿黄黄,留下淡淡的香!
夜晚,我站在故乡的田野里,家乡的夜色啊,是这样醉人!在这静谧里去寻找记忆里的那条小河,寻找梦中的丝瓜花,那淡淡的黄的意境,不知不觉中耳边传来姥姥教我那动听的儿歌。啊!家乡的丝瓜细又长,丝瓜花儿黄黄香,故乡的丝瓜啊!你是我乡情爱歌里一个永远不会消失的音符!故乡的丝瓜花儿黄,留下黄灿灿金色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