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冷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寒冷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寒冷的文章1:一碗饺子

文/拒绝1897

冬至前的一天,异常寒冷,我想着中午炖些骨头汤给母亲暖暖身子,早饭后便寻思去超市买食材。不料,街上偶遇一多年不见的老友。两个汉子,四目相对,端详半天,终敢确认,在一阵大笑声中熊抱数分钟之后,老友热情地拉我去他家喝茶。在烟雾与茶香间海阔天空地神侃半晌之后,老友显然意犹未尽,眼看将至饭点,相邀把酒言欢。我这才想起母亲还在家中翘首以盼我的骨头汤,连忙到老友楼下买了一份炒菜、半斤酱牛肉及一份饺子飞奔家中。母亲对牛肉和炒菜显然不以为意,倒是对那份热腾腾的饺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我:“这一份饺子得七八块钱吧?”——短短一句话问得我眼泪差点流落……

母亲那一代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的共和国同龄人,几乎全部是在困苦中出生、在磨难中成长、在无奈和茫然中匆忙老去……他们那群人是艰苦奋斗的绝对典范,用一生的坚守,将节俭和朴素发挥到极致。拿母亲举例,一年四季食用的几乎都是最最便宜的应季菜,且剩饭剩菜总是不舍倒弃——当然,对儿孙例外。母亲极其不喜欢外出就餐,除了偶尔一顿三五元钱的早饭。在她看来,下馆子就意味着极度的浪费。虽然这么些年都过去了,我们姐弟三人对此都颇为不满却也渐渐习惯,但时至今日,再回想起母亲的那一句问话,我依然倍感心酸——母亲对饭馆价格的记忆,显然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似乎扯得远了一些,还是说说饺子吧。我想,母亲从内心深处应该是极度喜爱饺子的。我总感觉,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她的前半生里,一碗饺子的意义远远胜于今天的一顿海鲜大餐——这只是其一,还有其二——母亲最拿手的美食就是盘饺子和包子馅——这是各方群众早已公认的,也是有史可证的!我还是回忆几件趣事来证明吧……

1997年初,年少的我曾随父亲有过一次远行,途径山西时,父亲的一位朋友请我们在太原一家据说很有名的面食馆子吃饭。席间,父亲尝过饺子之后立皱眉头,对那位叔叔说:“这饺子,和你嫂子做的差远了……”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那叔叔略显尴尬地回应:“以后有机会,一定尝尝嫂子的手艺……”

也是许多年前的一天,父亲、母亲和我在家刚刚吃过午饭,一远房表哥恰巧来访,母亲连忙下了最后两大碗没吃完的饺子,表哥也不客气,一个不剩全部下肚,完后看那样子似乎还能再来一碗。父亲忙唤我去街上买了两个烧饼夹卤肉,却不想表哥吃了两口之后再也咽不下去了……时隔多年以后,表哥还一次又一次的在给我解释:“那一次在你们家,我一直以为我还没吃饱,吃了卤肉以后才知道是因为饺子太好吃了……”

还有一次应该是前年吧,母亲得知姐姐和我要去探望哥哥,便匆匆忙地蒸了几笼包子让给哥哥带去。在路上,虽然包子已经渐渐冰凉,但我那一贯挑食厌食、极难伺候的外甥女,还是一口气吃了好几个,一边吃还一边感叹:“这包子怎么那么好吃啊……”那一幕,让我和姐姐哭笑不得,却不知,若干年之后,等她长大了,是否还会记得曾经让她陶醉的外婆的味道?

其实,母亲的饺子馅料非常普通。因为90年代父亲那场几乎要命的大病之后基本不食肉类,我记忆中母亲为父亲准备的饺子都是素馅:韭菜、鸡蛋、豆腐、粉条以及葱姜蒜,仅此而已,但做出来就是一个字——好吃!与外面街头餐馆的比较起来,同样一类食料,完全两种感觉。早年间,我也曾好奇地观察过母亲几次——每逢要做饺子之时,母亲往往都会忙碌一个上午,备料、盘馅、和面、包制……工序繁杂,却一个都不能少,通常直到饺子出锅,母亲问一声:味道怎么样?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母亲才会长舒一口气,疲惫的脸上也会展现出会心的笑容。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母亲亲手做的饺子与街边店相比,多了一份浓浓的爱。朴实无华的母亲从不在言语间表露,但在一锅又一锅热腾腾的饺子里,已经无私的将爱播撒给她的每一位亲人,对长辈、对伴侣、对子女、对儿孙那无限的爱……自然,对于这些,那位叔叔、那个表哥以及尚处豆蔻之年的外甥女,只怕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印象中,每次从南方回家,母亲都会做上几顿饺子。前些年,问都不用问,每次等我在外面疯够玩够之后,回到家总会有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在桌子上等着我。而这几年,尤其是父亲离开以后,每次回家,母亲总会问我:今天吃饺子吧?而我,总是一脸不屑地回应:费那劲儿干嘛呢?依稀记得,母亲总是怅怅然离去……现在想来,我似是已经伤了母亲……无数次……

母亲的想法其实应该很简单,用她最拿手的美食,和她最爱的人分享,这是一种平凡却伟大的幸福……或者,她一直在等着那一刻幸福的到来,每次从我离家的那一天开始,她就在等待。等待的过程漫长、索然而煎熬,夹杂其中的更有无穷无尽的牵挂和惦念——我虽然无法全然领会,但可以想象得出。因为,父亲离开以后,母亲就再也没有可以一同分享的人了——哪怕,只是一碗平淡无奇的饺子。而我,却一次又一次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母亲那近乎乞求的邀请……

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是那么的残忍——虽然,我现在身处远方,但闭上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副画面,那是母亲独自在家中的一日三餐:早上,半个馒头、半碗青菜、一碗稀饭,经常是头天晚上剩下的;中午,一碗汤面条,这不是南方那种各式各样食料精心烧制以后的汤面,而是北方人最常见的中午饭——葱姜爆锅后加水烧开再下面,面将熟时扔进几根青菜,最多再炒个鸡蛋加进去,简单无比;晚饭,同早!日复一日,千篇一律!偶尔的一天,母亲也想吃顿饺子,算算日子,还是等儿子回来吧,老了,一个人实在犯不上折腾——母亲的心都在我的身上,对她自己,凑合而已。而我,在外花天酒地胡吃海喝返家之后,还总是习惯与家中的同学朋友醉生梦死,却从不曾理会母亲的那份苦心,更不懂珍惜与其相处的那些每年都极为短暂的日子……

一个声音反反复复在耳边回响:真该亲手给母亲做一碗饺子了……虽然,这些年也经常给母亲烧菜做饭,却唯独没有做过北方人最为看重的饺子。仅仅是因为我不会发面和面吗?我突然想起来,前些年在南方没有钱的那些日子里,也同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一起亲手做过饺子,有羊肉馅的、鱼肉馅的、牛肉馅的、甚至海鲜馅的,隐约记得我们那时候都是去菜市场买的饺子皮——原来,饺子馅其实我也会盘,只是不屑于为母亲做一碗;原来,母亲真的被我完全忽略了……

当我正在计划着春节归家后务必要自己动手盘饺子馅的时候,远在鹏城的丫头打来电话问我干嘛呢,我答非所问:想吃饺子了。丫头爽快邀约:赶紧来深圳吧,我请你去沙县小吃享用蒸饺,管够……我去年买了个表——在那些就连冬至、除夕甚至是春节都不舍给饺子一席之位的南方人眼里,是万万不能理解北方人对饺子那比山高比海深的感情的;就像电话那头那个刚刚告别校园、依然天真烂漫的小丫头,绝对无法理解一个饱经沧桑的不孝子对一位伟大母亲的那份深深的感恩和愧疚……

关于寒冷的文章2:寒冷让人际关系更紧密

文/徐约维

冬天终于过去了。

幼少最怕冬。缩在大笨袄里,木木顿顿,就怕如厕。每每懒洋洋地缩在汤婆子与被窝里,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想着自己似有似无的无边心事。

日子一闪而过。流年急章,如今的冬,人们早已不是缩的态势,而是呼朋唤友聚餐去。且不见,饭店纷纷张灯结彩,迎接自己的“丰收日”。

人类学家在作了足够多的田野考察和社会学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结论:寒冷迫使人们回归到亲密关系。冷天比热天引发更多的聚会。冬日是人们呼朋唤友的好时机。人们聚会一起可以保持心理层面的热量,一起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世界各地最重要的节庆,大多是当地最寒冷的季节里。

也就是说,越冷越要蹭在一起,寒冷让人际关系更加紧密。

小学四年级时,曾在东北生活过十个月,领教过那里的冷。但风再烈雪再猛,孩子们照样在夕阳下打雪仗。而小学生们早晨六点半就要赶到学校,拿着铁锹,在零下20度气温下,铲除学校门前道路的积冰。

也许,当动物们集体冬眠时,人类在集体抱团取暖。我们需要热气腾腾的场面,来启动我们的内存。所以,饭店是冬日最具人气的地方。虽说有外卖,但很多时候,只有当我们活生生地坐到一起吃到一起说到一起,我们才有了真实切肤的感觉,才有归属感与安全感。一切的努力似乎也才有了意义。

《古诗十九首》曰:“岁月忽已晚,努力加餐饭”。

老同学们的请客,一般也在冬天——很多时候,我宅,甚至自闭。内心汹涌着浪漫主义的积淀,却又是消极的,无为的。而聚餐将我带回鲜活的现实主义土壤上,世界呼啸而来,遥远的星空忽然在眼前闪烁……

玻璃杯,白台布,细瓷餐具,灯光锃锃,音乐远远传过来。菜品洇染着艺术气息,让人每每不忍下箸,心情呢,也越发千回百转起来了。

我们挤在一起,就像一个个孤岛连接在一起。我们情不自禁地释放着热情和诚意。平时不能冒昧的话,也会脱口而出。可以“不知蕴藉几多时”,也可以一语撩过。惊鸿一瞥,昙花一现。似真似幻,若即若离,我喜欢这种微醺的感觉。即使虚空一场,枉自凝眉,至少,这一刻我的心暖了。

你没到他就不开席;不经意间给你忠告的提示的,包括为你解围的补台的——说出来和没有说出来的。也许,一生里有几个知己氤氲体温的只言片语,人生就有了余味了。人啊,很多时候,不为相守,只为疼惜。

也许,所谓安全感,其实就是有人在乎你。

过去的事物在遥远星空里闪烁,渐行渐远,我们渐次老去,而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像早晨喷薄而出的太阳。而聚餐,让我们“还有无数朝霞尚未点亮我们天空”的幻觉。

关于寒冷的文章3:冬日暖阳

文/俞东升

寒冷刺骨的冬天,太阳好比是一张喜报,张贴在天空上,地球上的人们见了它,立刻喜笑颜开;它又仿佛是一个红包,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抢到了,心里充满了温暖幸福。

一切都舒展开了,一切都荡漾开了,一切都亲切了,一切都安适了。在这冬日暖阳的普照之下,昏睡的小虫,衰微的小草,蜷缩的小猫,全都清醒起来,振作起来,活泼起来。阳光明媚,空气温暖,冬天的太阳,真好,在阳光下活着,真好。

人们见了面,第一句话不再是“吃了吗”,而是:“唉呀,总算晴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妇女们抱了一床床棉絮,晒到外面。晾衣竹竿,系在树网间的铁丝绳,还有新买来的金属晒衣袈,全都“上岗”——能多晒几床,就多晒几床,仿佛这阳光是免费的,过了今天,明天就要收费了。积攒了多少天的脏衣、脏袜、脏鞋,也都找出来洗净了,拿到外面晾晒,五彩缤纷的衣物成了庭院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别辜负这冬日暖阳,赶紧伸展伸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到大自然去,到郊外田野里去,迈开大步快步走,在阳光下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寻寻觅觅。连绵数日的雨雪,把自己局促在室内太久了,整天窝在电脑前,窝在电视前,窝在手机前,心,已经厌倦了;眼,已经灰暗了;人,已经发霉了。摆脱这样的困境,最好的方法是走向阳光明媚的野外,把身心交给自然,交给小草,交给树林,交给小鸟。展开双臂,享受阳光的温暖舒适;闭上双眼,感受阳光的美妙慈祥。

一汪溪水,在阳光下,清澈碧绿,宛如美女的明眸。一山树叶,像是涂上一层油彩,整个山林成了画家笔下的浓艳的油画了。阳光下的大自然,每一处景观,每一个角落,都是亦真亦幻的诗,都是如梦如幻的画。

冬日暖阳,让我们的心温暖起来,不再阴冷,不再潮湿。冬日暖阳,明亮了我们的脸庞,温暖了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悟出,钱,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有阳光才是幸福的,要学会淡泊名利;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是在阳光下获得,如果不是在阳光下运行,那些金钱,那些权力,到最后只能变成毒药和枷锁。

与冬日暖阳对话,我获得了温暖、光明、健康的正能量。在阳光下工作和生活,人的腰杆才能够挺直,生命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关于寒冷的文章4:冬日暖阳

文/俞东升

寒冷刺骨的冬天,太阳好比是一张喜报,张贴在天空上,地球上的人们见了它,立刻喜笑颜开;它又仿佛是一个红包,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抢到了,心里充满了温暖幸福。

一切都舒展开了,一切都荡漾开了,一切都亲切了,一切都安适了。在这冬日暖阳的普照之下,昏睡的小虫,衰微的小草,蜷缩的小猫,全都清醒起来,振作起来,活泼起来。阳光明媚,空气温暖,冬天的太阳,真好,在阳光下活着,真好。

人们见了面,第一句话不再是“吃了吗”,而是“唉呀,总算晴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妇女们抱了一床床棉絮,晒到外面。晾衣竹竿,系在树网间的铁丝绳,还有新买来的金属晒衣袈,全都“上岗”——能多晒几床,就多晒几床,仿佛这阳光是免费的,过了今天,明天就要收费了。积攒了多少天的脏衣、脏袜、脏鞋,也都找出来洗净了,拿到外面晾晒,五彩缤纷的衣物成了庭院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别辜负这冬日暖阳,赶紧伸展伸展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到大自然去,到郊外田野里去,迈开大步快步走,在阳光下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寻寻觅觅。连绵数日的雨雪,把自己局促在室内太久了,整天窝在电脑前,窝在电视前,窝在手机前,心,已经厌倦了;眼,已经灰暗了;人,已经发霉了。摆脱这样的困境,最好的方法是走向阳光明媚的野外,把身心交给自然,交给小草,交给树林,交给小鸟。展开双臂,享受阳光的温暖舒适;闭上双眼,感受阳光的美妙慈祥。

一汪溪水,在阳光下,清澈碧绿,宛如美女的明眸。一山树叶,像是涂上一层油彩,整个山林成了画家笔下的浓艳的油画了。阳光下的大自然,每一处景观,每一个角落,都是亦真亦幻的诗,都是如梦如幻的画。冬日暖阳,让我们的心温暖起来,不再阴冷,不再潮湿。

冬日暖阳,照亮了我们的脸庞,温暖了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悟出,钱,不一定能带来幸福,有阳光才是幸福的,要学会淡泊名利;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是在阳光下获得,如果不是在阳光下运行,那些金钱,那些权力,到最后只能变成毒药和枷锁。

与冬日暖阳对话,我获得了温暖、光明、健康的正能量。在阳光下工作和生活,人的腰杆才能够挺直,生命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关于寒冷的文章5:故乡的冬天

文/龚坤

北方的冬天颇为寒冷,大雪常常不期而至,山脉、河流、房屋……被装扮得格外耀眼,如同一面镜子,在阳光下,折射出万道光芒。从小长在北国的我,极其喜爱这铺满皑皑白雪的冬天。

俗话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而今年的冬天,故乡的麦地可不知披了几层,那绵延的山脉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又被补了一遍洁白的妆容,默然地横亘在远处,似一条沉睡的白龙,静静的等待着春天的到来。那山与山之间的岭壑,被风带来的积雪填补得没了特征,远远望去,好似两手托起的盘子,在歉受什么礼物似的。山脚下,那条哺育过无数乡民的河流,收敛了夏日里“汩汩”的歌声,静谧的睡去,在厚厚的雪衣下停歇奔走了三季的身子。门前的棉槐也羞涩地脱掉了外衣,换上沉甸甸、亮晶晶的素衣,偶尔,一不小心,抖搂无数轻盈的雪球。与屋顶的雪相比,棉槐还略显逊色,屋顶那洁白的雪、晶莹的冰柱,与鲜红的砖瓦形成一片片粉嘟嘟的花瓣,盛开在白茫茫的大地上。

不仅如此,就连农户的屋前也多了一位站岗的“卫士”,任寒风呼啸着刮过,他依然嘻嘻的伫立着,不知谁家淘气的孩子又给他安了一个红通通的长鼻子,戴了顶毛茸茸的帽子,使得他更加富有活力,而他则痴痴地看着一双双通红的小手在雪地里零乱地拍出自己的愿望。此时,一簇簇炊烟陆续从高高的烟囱中伸出,追逐着,飘散在旷野中。山边残留的落日余晖瀑布似的洒向房屋、树梢、归来的羊群,给这雪白的世界增添了不少色彩。

冬天,最有趣也最辛苦的莫过于储冰。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人来说,寒冬是储冰的最佳时段,封冻的河流平铺向两岸,坚硬而透明的冰层极少有污渍。这时,最兴奋的要属我们这帮孩子,不摔破衣裤、弄湿鞋袜是不愿回去的,伴着“嚓嚓”的凿冰声,我们则在光溜的冰面上玩耍起来,即使磕破了额头,摔伤了手脚,也不愿离去,卧在冰面急切地看着一个个身影从身边滑过。当冰块堆满吱吱作响的手推车时,我们也忙活起来,浑身解数地推搡着,时不时捡起一小块偷偷地塞进嘴里……如今,能看到这场面已是极为奢侈的。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冬天,我似乎是故乡的客人。

关于寒冷的文章6:四季如歌,冬日漫漫

文/木兰

今冬的寒冷天气比往年持续得要久,至今为止,仍时有弱冷空气来袭,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以往总嫌冬日太短而春来早,现如今,内心竟隐隐盼着阳光早日长驻,树木竞绿,重换天地。然则,春天过后是夏日,而秋冬接踵又至,四季轮换自有其序,人生时日本已稀珍,自己内心究竟在焦虑些什么?这好比是一场大雨骤降,措手不及的人们纷纷抱头遮脸地往前急赶,其实前方仍是大雨,如此狼狈上赶,为了什么?

为眼前的一草一木﹑一寒一暖所左右,每天被一只无形的推手簇拥着前行,按时依卯地吃饭﹑穿衣﹑工作﹑休息,我们就这样成了时空的俘虏。我有时会有这样一个幻想:自己忽然可以凭风飞离原地,用一种俯瞰的视角观看大地,此时,区域与时间不再成为阻隔。这时候,特别能够理解那些醉心于旅行的背包客,他们追求的就是这种“在路上”的感觉吧?永远在路上,不在原地,不再受原来那套时空的控制。余光中先生就曾说过旅行是解忧的方法之一。是的,人在路上,风物是移动的,万千变化映入眼内,恰可激发人的灵性,这是从事摄影,绘画或写作的人不时出去采风的原因。所以,我们的古人一个一个地从故乡走出来,谋求功名,追逐理想,因为当时不发达的交通,更增强了这种距离感,体现在诗文里的乡愁和离情别绪才会这么浓郁。离乡别井,四处为家,尽管当中有着许多迫不得已的无奈,但其潜意识会有意无意地驱使他们行走在这种“不断地离开”的状态里。李白,杜甫,他们的诗文就是游历半生﹑颠沛流离的画卷;李贺,诗在马背上,每次外出必备一个袋子,以纳途中所得佳句;苏东坡说“问妆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种沧凉超脱的豪迈绝非深宅大院里看四只角的天空所能获得;李清照前期的词作固然出色,但若没有南渡后饱经的家仇国恨,是不能使她登入大气深沉的一流之境的;李煜如果没有遭遇沦为亡国之君这股巨大的冲击波,也不会在词坛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这样跋涉着,寻求着,在未知梦想引领的路上。

他们是飞瀑,是流泉,因为落差而激溅出夺目的绚丽。然而,在行走的绚丽背后,是我们不曾体验的雨卧风餐和孤独寂寞。对于生活方向与方式的选择,尽管为诸多客观因素所限,里头仍多多少少有着主观意念的导向,我们都是世间的平凡人,在渐趋平缓的山势中,在飞瀑与流泉之后,则是平静无波的湖泊。也许,平湖亦自有风光,特别是中年过后,宁定如镜,可以静静地倒映出满山的胜景。

河涌边那棵高大的榕树现在绿叶尽褪,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必然重披新装且枝繁叶茂,它那苍劲枯枝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令人油然而生敬畏;另一边,也是一棵榕树,前些日子还是叶落缤纷,两天不见,竟抽了半树新芽,而当阳的一株木棉则偷偷地挂出了第一茬火红的花蕾。季节确乎在悄然更迭,平湖的岁月,静好而安详。

关于寒冷的文章7:美丽的大理

文/四月

在大雪消融的阴霾寒冷中,突然接到女儿从大理寄来的明信片,看着不由得心情大好。

画面是灿烂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洱海,岸边的大榕树下停着一辆外形笨笨的汽车,好像在思考着要去哪里,一如快毕业的女儿,在思考着怎样踏进社会一样。

在背面,女儿写着: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在大理古城,可以直接看到青青的苍山。大理和我们当初一起来时很不一样了,一切都很好。

突然想起7年前我们的那次旅程,第一次到大理。

那是2008年的春节,那年南方雪灾,我们第一次出门过年。农历正月初九的早上,在昆明逗留了几日的我们坐了一夜的火车,来到了大理。

晴朗的天空,灿烂的阳光,刚走出火车站的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头顶皑皑白雪的苍山,在城市的建筑间显露出巍峨刚毅的身影。

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洋人街,我们一一走过。犹记得在城内清一色的青瓦屋面和鹅卵石堆砌的墙壁,古朴而别致。红色、紫色的三角梅簇拥开放,开得亮丽而大气。古城里有一种特色小吃叫烤奶皮,名字很诱人,但并不好吃。一位头发花白、稀疏的老太太,穿着民族服装,一路跟着我们兜售她自己做的龙须糖。看她不容易,我们就买了两袋。

洋人街的许多店铺不知道什么原因,大都关着门,唯有中间的小河“哗哗”地流着。有一两家茶室在河边摆着桌椅,空空地等着来人。我坐在边上,看积雪的苍山,看远道而来的雪水,竟有一种旅途难得的安静,虽说只是几秒钟。

蝴蝶泉也是去了的,因为优美的传说和郭沫若先生的长诗《蝴蝶泉》。远道而来的人很难赶上那样的蝴蝶盛会,但也要看看那棵横跨泉上的蝴蝶树和那池清水。想象着高大粗壮的蝴蝶树开花时,数以万计的蝴蝶在这里飞来飞去;想象它们连须勾足,一串串连接垂至水面的壮景。泉边的栏杆旁,有许多白族妇女,手拿着白色的民族服装供游客拍照。女儿新鲜,就穿了一套,随意地一靠栏杆,真像一个等待阿鹏哥出现的金花妹。

洱海的大超过了我的想象,坐着豪华油轮单程就走了1个多小时。因为喂食,一群群白色的海鸥追逐着我们,一直到了小岛上。在岛上我发现了天空的月亮,半块月亮如静影沉璧,在蓝色的天空悄悄地看着我们。

“上关风、下关月、苍山雪、洱海月”,大理的四大奇景里,我最喜欢这洱海的月。返程的船上,月亮依然跟着我们,不时地有白色的云彩来拦它,想把它拉进自己的白絮之中,它却很明白地穿过,接着跟来,明净而深情。

大理在记忆中是美丽的。跟女儿说等明年不上班了,我就去大理。女儿说,去那里就租房子住一段吧,我还要去,大理超级棒!

关于寒冷的文章8:快乐旅行

文/赵子萱

周日,天气寒冷,可挡不住我的热情,因为我们参加“小小植物家英语感恩之旅”的活动。来到了沣东农博园,哇!好大呀。好多缤纷花卉、现代农业科技的蔬菜,还有南方植物,真是长见识呀!

在农博园,面点阿姨给我们发了塑料手套、纸盘子和一团南瓜面,教我们制作南瓜饼。有的同学在手忙脚乱地做着,有的同学东张西望,好像在看着什么。我先把面团揉圆,然后压得平一些,接下来用食指和中指在面团中间压一个窝,因我刚才压得太平了,压得窝都变成了一个小洞,我又重新把面团揉圆、压平……就在第三遍的时候,终于成功了。紧接着我在窝里放了一些豆沙,然后,老师教我们包南瓜饼。开始包了,可我实在是不会包,我只好去请面点阿姨帮助我完成。我拿着包好的南瓜饼去炸。炸完后我还吃了自己包的南瓜饼。啊,真是香软可口!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学习时也是全神贯注。让我看到同学们的活泼、专注、团结。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关于寒冷的文章9:讨厌自己

这个冬天,让我寒冷!让我害怕!

原以为我会潇洒的和你说“再见”

没想到就在那一刻,我却是如此脆弱!!爱你不是两三天的事,只是一直我都没能做好自己的角色,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可是你却一再的包容我,我都没有好好珍惜过~!爱情就像花一样,需要我们呵护,灌溉的`~!可惜的是,我不是一个好的园丁,也不是一个好的女友。你曾说你我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我是天上的那一条,高不可攀,而你却是地上的那条,平凡但真实。只到分手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如果没有你,我就像一根断了线的风筝,没了方向,没了思想,没了感觉~!会孤独,会伤悲!是谁,灌溉我浪漫的枯萎?唤醒我纯真的沉睡?

是你品尝我灵魂的香味,包容我未知的错过~!!

关于寒冷的文章10:抗疫感言

文/笑话王

鼠年春初,寒冷依旧,瘟疫降临,楚天之都。本该是春播时节,布谷啾啾,却不料万街空巷,关门闭楼。一株小小病毒,挂名新冠,穿鼻入喉,让人发烧,令人咳嗽,让人窒息,令肺损漏,如此瘟神,让人犯愁!天地如此不公,竟在江城降毒!让全国为之揪心,让世界为之担忧……

一时间,武汉告急,封城封路。街巷设卡,社区查堵,挨家挨户排査,力争一个不漏。起初医药短缺,医疔设备不够,至使人人恐慌,导致户户担忧。中央一声令下,全民闭门自救。为解武汉燃眉之急,四面八方蜂涌援助……

瞧这百折不饶的民族,大难当头,从不退缩。面对死神,勇敢战斗!看吧,党委政府临危担当,协调左右。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模范带头。钟南山古稀老当益壮;李兰娟旬七挂帅筹谋;一线医生冒着训诫及时报警;省亲护士千里单骑回奔值守;韩红及时将救援物质送到医院门口;的哥小伙志愿奉献不计报酬;企业家损赠巨款显爱心;农民工捐献薄薪情意厚……

您再看,党中央,总运筹,武汉三镇先出手,千万人口大城市,说封就封人断流。解放军,子弟兵,救灾救难冲前头,各地支援医疗队,一省一市口对口,十天建座大医院,中国速度惊全球!雷神火神双问世,重症患者有得救。方仓医院体量大,过万患者全收留……

院士、医士、护士、战士,人人视死如归;医者、患者、隔离者,志愿者,个个风雨同舟;看除夕之夜辞别亲友;看长发美女理了光头;看医生耳畔勒痕如沟;看护士额头汗滴如豆;看全国民众自防自控不添堵。为了切断传染源,团圆之日不聚首,救援团队三十多,四万队员破险阻。战死神,抗疫毒,攻坚克难显身手。数位医护捐身躯,舍己救人美名留。十四亿人一条心,人人不出家门口……

啊,数不清的抗疫英雄;说不完的抗疫成就;道不尽的政府统筹;赞不绝的民间高手。这就是我们的体制优秀;这就是我们的文化悠久;这就是我们的国力雄厚;这就是我们的人民最牛!天昭昭,地悠悠,湖北这场防疫战,天地感动,鬼神泪流。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原先以为是调侃,而今方知其意图。历经磨难九头鸟,凤凰涅槃冲斗牛。古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流,我们说:黑夜终究将过去,光明展现在前头。待明天,纸船明烛送瘟神,千家万户竞自由!楚天荆地起歌舞,欢声笑语滿神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