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象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印象的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印象的散文1:山城 印象

文/李鑫

天色黯垂,马路边的灯发着微弱的黄光。因为天热,所以出来纳凉的人满街道都是。人们都悠闲十分。我和朋友也沿着河堤散步,说到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下这里是旬阳。

旬阳是座山城。大山包裹着的城市,汉江从城市中弯曲流过,登高视之,犹如太极一般,故,旬阳也被称之为太极城。由于汉江穿城而过,所以河流两边筑起了高高的河堤,河堤本是用来作为防御公事的,但总有人在河堤两边做点盈利的买卖,诸如备受欢迎的烧烤。当然也有许多人爱在河堤上散步、观江,我就是如此。

山城,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貌像个太极图样而叫它太极城。据记载它好多的地貌和建筑相偎而出似乎是按照五行八卦相应排列开来。这些虽不允我就地考究,用太多无关紧要的言词来证实这一点,但这里的人们酷爱太极却是有目共睹的。晚霞还没有破出山头时,就能看见许多的男女老少聚在不大的广场上舞弄着,有太极拳,太极扇,太极球,太极剑。

山城的城不大,像我这样年青的脚力,一天时间就可以把山城里的大街小巷转完。但要转完山恐怕需要几天时日了。山城的城虽然不大,但城里的交通工具是应有尽有;除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外,满街上不少见到两轮的老凤凰,三轮的蹦蹦车,三轮脚踏车,还有功能各异的机动船。洒眼江边总是会看到有不少船只在运作,有的是在水底采集石子,有的是在渡口轮渡,这些船只在汉江两岸交流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山城中,船总占有一席之地。

山城的四季较为分明,春的嫩绿,夏的葱郁,秋的金黄,冬的银装,都像是一幅幅别致的山水画!我爱山城的四季,爱油菜花铺满的山头,爱小麦的金黄与惠实,更爱这里满口肆无忌惮毫不遮掩而又惠朴的方言,每次从其他的地方回来听到这里的谈吐,我总是会自觉放慢脚步,调整呼吸,似乎要把这一切深深地吸入肺腑。然后慢慢地吐纳出来,哦!这才是家的味道!所以说我爱山城。

我爱山城,站在山城里面是这样,我站在山城外面亦是这样。我走在山城里面是这样,住在山城外面亦是这样。总之,我住在山城外,山城住在我心里!

关于印象的散文2:朋友圈的沉默者

文/乔叶

那天,有事给一个朋友发微信,印象中似乎很久没有看到她发朋友圈了,便去点,可是发现点开是一道灰线,顿时明白,她把我限权了。能够和她私信,证明她没有把我拉黑,可是我看不到她发的朋友圈,证明她限的权是“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

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相见欢,相别宽。记忆中并没有什么嫌隙,可这道灰线证明,我已被她隔离,如病毒一样。

于是给她打电话,她笑:“兴师问罪来啦?”

我说能不能告诉我你怎么想的。

她斟酌着词句,说因为她喜欢发,发得多,发得琐碎,而我呢,不仅发得少,发的还都是近乎工作性质的,和私事无关。她一是觉得可能会打扰我,心生不安。二是觉得彼此可能在这方面志趣不投,就很自觉地把我规避了。

我说,我是不喜欢发,但是我喜欢默默地看别人发。至于私事,以我的立场,如果要发朋友圈,那私事就少了私的趣味,变成了公开的分享。我确实不大喜欢以这样零星及时的方式在朋友圈里分享这些。其实也不是没发过,发现一旦发了就得回应,因为总是有人除了点赞之外还会发言探讨,就免不了有个来回话应答。朋友圈几百号人呢,有些不是朋友的,因为各种缘由便进了朋友圈,我也懒得删,便存在着。偏是这些人,尤其喜欢搭腔,又搭得不着调,让我觉得累,便干脆不发。若是单纯作一名观众呢,就免了这些麻烦。

——她是不是觉得自己歉收呢?

忽然想起,有好几个朋友都抗议过我,说我发得少,且基本不发原创。

“你的新衣服,新发型,你儿子的长相,通通想看。”

好吧,私信满足你。

“不晒你的,就不让你看我的。”

不至于吧,都成人了,又不是小孩子交换玩具,不会就此感觉不平衡吧。

“大家都晒,你为什么不晒?”

亲爱的们,你有晒的自由,我有不晒的自由,正如你有限权我的自由,我有打探你为什么限权我的自由,当然你也有实言坦白或者无可奉告的自由,我有这之后写一篇小文来表达的自由……这所有的一切都不矛盾吧。反正,我还是没打算多发多晒,还是打算做一个旁观的沉默者。在我的意识里,整天不发朋友圈,该是朋友的依然是朋友。而之所以沉默,只是因为觉得沉默于我最相宜。对于不沉默的朋友,我没有任何不适。

我希望也能得到同样的待遇,可以么?

朋友在电话里含着歉意笑着,说马上把我解封,之前的做法也让我理解。这歉意倒让我有些难过起来。我说我非常理解,甚至她如果不解封我我也非常理解。

关于印象的散文3:印象苏州

文/月下小仙

印象苏州

文/月下小仙

与以往的旅游不同,此次苏州之行,完全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游玩。我和我的家人在苏州小住一周,慢慢地欣赏姑苏古城千年风姿;去小桥人家做一回水乡之客;去寒山寺读一读张继《枫桥夜泊》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再去吴国看看那剑池,走一走美人西施喜爱的小桥。

苏州分古城区和新城区,古城区保留着浓郁的本土文化,新城区展示了现代时尚。来苏州就想感受姑苏园林的柔美,感受古城人间烟火的缭绕,感受古运河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感受这江南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

苏州古城的建筑多以粉墙黛瓦的徽派风格,古城区内没有高大建筑,房屋最高不超过四层楼,街道古朴干净,处处流露出古老文化的印记。当你漫步在观前步行街,苏州《乾泰祥》的丝绸一定会让你动心;外脆内鲜的百年老字号《哑巴生煎》会让你赞不绝口;松鹤楼的樱桃肉会让你回味无穷;公交车上那柔美的苏州方言报站声,会让你倍感古城的亲切;七里三塘运河的夜景,那小桥流水、蓬船会把你的思绪带到很远很远;乘坐黄包车到古城转一转,那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中国的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璁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苏州就占有两园。如果说北京颐和园的大气令人赞叹,那苏州园林的小家碧玉更是可人。欣赏苏州园林并不是欣赏它某个部分,是要看它的整体设计。苏州园林美就美在它的整体设计上,它犹如一幅幅意境悠远的水墨画。

我喜欢园林里粉墙黛瓦的古朴,我喜欢屋顶翘脚的雅致,我喜欢隔窗深廊的神秘,我喜欢高墙深院那柱子上对联的墨香,我喜欢天井下那一株株翠竹、白梅、粉桃的个性,我更喜欢太湖石筑起的园林假山、睡莲池塘、弯弯小桥的精巧细腻……我喜欢苏州的园林,那可是一步一个景,怎么也看不够赏不尽!

苏州不仅景美,苏州的人更美。他们爱自己的家园,他们是这所城市的名片,通过这张名片展示这所城市的魅力。

在苏州我们遇到了热心的汪先生。那天我们一家来到狮子林游玩,在小桥上拍照时,我们很想照张合影,正在为难之际,汪先生来到我们面前:我帮你们照张合影好吗?于是他为我们拍了合影,并为我们当起了义务摄影师与导游。他告诉我们,对苏州园林景点他很熟悉,他常给中外游客拍照,对取景自然很上手。那天汪先生一直为我们拍照到中午,他的选景的确不错,拍出的照片效果也很好。第二天我们游览留园时又遇上了汪先生,得知原来他就是报纸报道过苏州热心人汪振忠先生。他又为我们忙了一上午,以往的旅游我多以拍景为主,这次苏州之游我和家人拍了不少的美景留影。

看到这些照片,就会想起苏州有位汪先生,就会想起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水边人家、苏州的古老文化和那首诗: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鱼歌。

苏州---你是唱不完的歌,你是画不尽的画,你是醉人的酒,你是我记忆中最美的江南。

关于印象的散文4:早春印象

文/吴东林

今年的春天来得早。刚过了元旦,就到了立春了。立春就意味着春天到了,可按农历说还是在腊月。

在我的印象里,立春只是理论上春天的到来,实际上还是朔风阵阵的冬天的继续,况且这还是腊月的天气。

说实话,我不想这么早地就进入到春天,因为我不想让冬天就这样不负责任地溜走。冬天你总该给我们留下一点季节的印记吧,比如河里的冰、地上的雪,都没有。只是前些日子扭扭捏捏地飘了几片落地即化的雪花,有点太含糊了吧!

坐在车里,车载的收音机传出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今年“五九”以后才是真正的冬天。听到这样一个不知是真假的消息,心里一阵高兴,觉得总算是拉住了冬天那并不冰凉的小手,挽留她画上一个圆满的季节符号。可谁知立春这一天,忽然就暖洋洋起来,就像是立秋时节树叶马上翻转一样的准确。其实留恋冬天什么呢,就是愿意让她下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让未来的春天不再嘲笑这个伪冬天的性格变异。

期盼毕竟只是期盼,老天此时的执拗,纵容着春天的脚步。在小区的石板路上走着,我故意绕到那几棵垂柳旁,牵过一丝柳枝。柳树是不翻看日历的,只要是空气把太阳的温暖传递到她的躯体,她就会义无返顾地展示着青春。柳枝不容置疑地发青了,那一串串麦粒一样的骨朵儿正蠢蠢欲动,用不了多久,那嫩芽就会打扮出一派生机。

大年初一就是“雨水”了,从电视上看,别的地方下了点儿雪,我们这里没有下。到了夜里,却偷偷下起了雨,这是我半夜起来掀开窗帘的一角看到的。不下雪,下点儿雨也罢啦,干嘛夜里偷偷地下呀,让我们光明正大地感受一点湿润的气息好不好!

这雨丝实在是太细啦,细得我使劲往窗外的灯光那里瞅,也没有看清她的芳容。不过往地下看,还是一片湿漉漉的。不经意间,我一丝哂笑,大概只有这样的雨才会印证“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意境。

既然真的没有了冬天的讯息,那不如出去感受早春的温馨吧。

早春的风依然有几分冷清,但柔了许多。郊外那大片的麦田应该到了返青的时候了,可因为一冬无雪,那干燥松软的土地上,绿得是那么陈旧。刚刚掠过的一抹春雨,远远满足不了久已干渴的禾苗,于是,远处的人们开始忙碌了。他们扛着铁锹,开动机器,引来清清的流水,浇灌着渴望滋润的土地。在那水流拥抱麦苗的时刻,我仿佛听到了土地的欢呼和麦苗的歌唱。

“七九八九沿河看柳”,在我的印象里,感知春天的敏感,除了迎春花,就应该是柳树了。本来有水的河流就已经不多了,如果再让这一泓清水就这么孤独地流淌,确实辜负了春的良苦。

早春时光,虽然不是“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然而,柳树的一抹新绿,及时地装点着荡漾的河水。有如此的风景,才会引来鸟鸣莺飞入画屏。我随手捡起一块瓦片,顺水在河里打了一个水漂,那瓦片瞬间变成一个精灵,箭一样在水面上飞驰,追赶着远去的浪花。

我们不能辜负了春水,所以,有闲情逸致的人们,拿起了钓竿。我们也不能辜负了春风,广场上飘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天空中飞翔的是五彩缤纷的风筝。

春天来就来吧,不再纠结于冬天里未下的雪了。毕竟喜欢春天的人还是多一些,不然,冬天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往三亚跑呢!所谓留恋冬天,也是留恋冬雪那纯净洁白的色彩。而春天色彩的缤纷灿烂则是四季中谁都无可比拟的。

春天的色彩无非是绿和花,然而这色彩带给我们的是青春般的美好,和朝阳般的希望!

关于印象的散文5:印象野三坡

文/张梅英

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对于省内的景点去得并不算太多,大多也只是因工作或访友,顺便一游而已。究其因,终还是认为那些景点是河北的,如野三坡一样,都属于近距离之内,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只要找到些许闲暇时间,转身就能去的。

因此,逝去的韶光里,在全国各地的旅行者熙熙攘攘地涌向野三坡的时候,我反倒去了峨嵋、九寨、泰山,饱揽他乡的名胜之后,再回到喧嚣的都市,回归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年两年,以致于多年以来,野三坡只是坐落在河北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对于我来说依旧是个概念,一直没有亲近的机会。于是乎,在别人眉飞色舞地谈论野三坡的时候,我只有静静聆听的份儿。

机会终于来了。我接到河北省小小说艺委会的通知,说我的小小说《我是一张床》获奖,颁奖地点就在野三坡。听到这个消息,我异常兴奋,获奖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友们相聚在一起,亲近野三坡,以文会友,想想便已让我无比开心。

“野三坡杯”小小说颁奖会一结束,早已坐立不安的作家朋友们便兴冲冲地奔赴百里峡景区。

我们热情似火,太阳也不甘下风,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高达36度左右的气温,挑战着人们抗高温的底线。一时间,伞、防晒衣、防晒霜,纷纷上阵,作家们可算是亲身体验了什么叫汗如雨下。途中,有人打起了退堂鼓,说这么热的天容易中暑,不宜爬山,应呆在空调室里避暑。

主办方动员大家说,作家们应该到火热的一线体验生活。野三坡百里峡是个天然大空调,到了那儿保准让大家感觉舒适。在盛情邀约之下,大家打消了回转的念头,直奔赴野三坡百里峡。

一进峡谷,凉风便扑面而来。峡谷外骄阳似火,峡谷内凉爽怡人。闲来读书,曾读过古人“山中无日月,寒暑不知年”诗句,拿来这里倒应该是“山中无寒暑,日月不知年”了。片刻的功夫,燥热尽失,温度适宜,作家们连连惊呼神奇!

整个百里峡迂回曲折,清幽宁静。峡谷两壁如刀劈斧砍,山高崖耸,仿佛直通九霄。这种恍若隔世的美景及凸凹的质朴,使人无端生出一种熟稔和亲近感,心情也随之清朗起来。

仅仅有山还远远不够的,野三坡的水也很多,似乎随处可见,真应了山随水动,水润山形。依山蜿蜒的小溪潺潺,甚至连石壁上也渗透着点点滴滴,那水清透纯净,让人不自觉地想去掬一捧喝上一口,水入口,甘洌清香,想那市场上售卖的瓶装水、矿泉水、纯净水,绝对无法与之相比。

野三坡的植被同样很丰富,苦于我匮乏的生物知识,不能详尽细数。但有一种植物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株两片叶子的植物——没有杆、茎,只有孤零零的两片叶子突兀地生长在山石之上,绝对的无土栽培,天然生长。大自然显现出的神奇,我想象不出这么柔弱的植株是如何让生命蓬勃的。

缘于好奇,返回省会后,我用百度查了一下这种植物的相关资料,原来它叫独根草。百度资料显示,独根草属于木兰纲蔷薇目虎耳草科独根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厘米,具粗壮的根状茎,分布于河北、山西等省,生长在山谷或悬崖石缝处,为中国特有属。它不仅花叶孤单,而且结构独特而原始。它的叶脉是典型开放的二分叉脉序,这是一种很原始的脉序。

这不由得让我对野三坡更加刮目相看了,看来百里峡一游还是大有收获,至少绝世而独立的独根草,与我有缘一面,让我平生一份感慨。独根草显示出生命的蓬勃,柔弱的力量。它鲜活而不疯长,内敛而不自卑,刚强而柔美。不由得让我想到很多人,他们本衣食不愁,却不知足,不珍惜,于现世之中极力攀援,越索求越痛苦。

记得一首歌中唱道:真真假假怨人生,不如平平淡淡活到老。如这独根草一样,只要有可能,就漂亮地活出自己。放下虚无,珍惜身边人,珍惜拥有的幸福。譬如这盛夏时节山外的热与山中的凉,虽冷暖自知,却热有热的状态,冷有冷的思想,活在当下,适应远比抱怨更重要。

美丽的风景总会让人忘记时间,不知不觉,我们一行竟然在百里峡流连了几个小时,到了离开之时,那位原打算折回的作家直呼好险错过,对于意犹未尽的风景,大家均面露不舍之色。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许今天的分手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相聚。

野三坡,一个隐于峡谷的美丽传说!

关于印象的散文6:令我印象深刻的人

文/冯栩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这个人可能是警察,可能是医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人,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则是那个陌生的阿姨。

在三年级一个星期六的早晨,鸟语花香、凉爽舒适,我的好伙伴小雨来我家找我放风筝。我和小雨骑着自行车来到湖边。正当我们要放风筝时,小雨突然对我说:“哎呀,小红,我忘记带钥匙了,一会我爸妈可能不在家,我得赶紧回去拿钥匙,你等我一会。”然后小雨就急冲冲地走了。我先放起了风筝,我的心情随着风筝的升降而起伏。忽然,我不小心绊到一块石头摔伤了。我的泪水伴随着疼痛的感觉慢慢落了下来。这时一位陌生的阿姨向我走了过来,温柔地说;“小朋友你怎么受伤了,让阿姨看一下。”说着她慢慢把我的脚抬了起来。我端详着她。一张瓜子脸,清秀的面孔,略带银丝的长发,朴素的衣裳,眼角有些细纹。过了一会她把我的脚放了下来,从包里拿出一些药和创可贴。她小心翼翼地帮我上药贴创可贴,还柔声安慰我。此时我就像一朵温室里的小花苗需要别人细心照料。帮我处理完伤口后,阿姨看了看手表,嘱咐了我几句,说了声再见就匆匆忙忙地走了,我望着阿姨渐渐远去的背影,无比的感动。这位阿姨不认识我,却如此热心地帮助我,真是人间处处有真情啊。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这位热心的阿姨却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关于印象的散文7:重庆印象

文/李原伊

当火车缓缓驶入站台,那颗对这所山城充满憧憬的心再次升温。

扑面而来的潮湿气息是这座城市的特色,而突如其来的绵绵雨丝穿过来往人群的发间,打湿一级一级青灰色的石阶、至石阶曲折而上,便是现代都市味儿浓厚的宽阔马路。重庆的迷人之处在于将城市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与本土文化底蕴生活习俗完美糅合,却不留丝毫生硬,仍倔强地存有自己的鲜活劲、再一次感慨它的神奇,马路和轻轨竟可以从高楼中飞快穿梭。而从高楼三层四层甚至十几层中走出又是平坦的马路,这是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独特景象。绚丽的夜景及满街活色生香的美丽姑娘又与市井码头文化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当地百姓操着一口流利重庆话搓麻将,围坐在大排档里烫火锅,端一碗烫嘴的酸辣粉或是小面蹲在路边三两下就解决下肚。这座城市同时生长于艰难和厚爱之中,充满矛盾与可能它的繁华、它的豪迈、它的情调,无一不再诉说它独一无二的品性。

入夜置身观景台上,环顾四周,山城夜景全方位地呈现在你的眼前。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层叠叠,道路盘旋而上。繁华市区街灯、桥梁华灯、万象民灯构成一片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车辆与船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平添几分生机。清代官位奉节知县的著名诗人姜会照在《宇水宵灯》一诗中描绘道:万家灯射一江涟,巴字流光不夜天。谁种榆河星历历,金波银树共澄鲜。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遍地华灯若天河群星、如火树银花,如琼楼玉宇。山城夜景,神韵天成。

早有的磁器口,青石木屋灰瓦,古风遗韵穿过历史的烟云,稍带沧桑却尽显今世繁华,如织的游人在这里购物或访古。站在街口你仿佛能听到远去历史的回声,看得见猿人的勤勉在小街上代代传承。走过城中街区的立交,跨过江上座座新桥,洪崖洞的建筑群依江岸崖壁而建,红黄色的木雕饰面庄重而古朴。面朝嘉陵江,看游轮扬波,快艇破浪。再往前去就是重庆最为繁华的街区解放碑,南来北往的人们行色匆匆清闲漫步,品佳肴,尝名吃,繁华盛景令人目不暇接。

重庆迷人而又神奇,沿江两岸逶迤,高楼层叠气势恢宏,时而望去抵天幕,尔后看去却达江堤。百折道路蛇行于楼宇山坳之间,乃独特山城,天上人间。

关于印象的散文8:印象崖柏

文/师红儒

余暇喜欢吟风咏月,早已习惯了一种简单平静的生活。每当放下手中厚重的典籍,心头还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笼上一层淡淡的感伤,散尽铅华,所有的事物都露出原来冷峻的面貌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日子不会改变什么,花开花落,云舒云卷,终在风中消散,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很难留住漂泊的目光。

一日,朋友带来一挂崖柏手串,质朴的色地、细密的纹理、醇郁的香气立刻温润着我的眼睛。

对于崖柏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经常在一些旅游景点见到摆设着出售,几十元到几千元价格不等,上面布满深色的疤痕,就如被岁月灼伤一样,依稀影射出沧桑悠深的痕迹。也曾把目光停驻一会,可始终没有购买的欲望,总觉得缺少一点什么。去年在锡崖沟村中小摊上,也见到有崖柏手串出售。同行的本地人悄悄告诉我,柏木倒是柏木,可是已经很难辨认了,买的人太多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崖柏可供采伐呢,崖柏生长在几百米高的半崖岩石中,现在基本没有多少了。

我立时回想起刚才看到的嶙峋陡峭的太行山岩来,孤高耸立,崚嶒嵯峨,连绵不绝。而多少年前崖柏就艰难地在上面生根成长,顶风沥雨,日晒雷殛,雪压霜侵。几百年终于歪歪扭扭长成几米,虬枝百节,瘢痕累累,凌厉的风经年扭转着它的身躯,冰霜试图冻僵它的意志,可是它始终在寻找着太阳的轨迹,不息不止,扁扁的根牢牢地探入崖壁,和岩石长成一体,从山岩中吸取着稀薄的水分。又经过数百年,它们中的大部分没有抵抗住风雷的催逼,叶子落了,枝干枯了,雨露星霜依旧在侵蚀渗透着它们的肌理,最后凝固成山崖上倔强永恒的一部分,沉积着数千年的日月精华,埋藏起当初苍翠的梦想,展现出曾经的顽强,颜色是山崖的颜色,生命是山崖的生命,形状是山崖的形状,永不背离。

任何存在着的东西都是有情感的,山石有山石的钟灵,花草有花草的秀美,鱼鸟有鱼鸟的自在,会伴随我们的喜而喜,悲而悲。唯独崖柏,它是静穆的,厮守保留着我们灵魂深处无法企及的高度。

我们总是渴望能够达到一种高度,感情的高度、生活的高度、存在的高度,并为能坚持这种热望而求索不已,激情长在,反而失去了停顿下来审视自己的能力,从而一次又一次错过了路上的风景。当我回过头来,回忆总是沉郁而深情的,就如崖柏,泛着数千年岁月柔和智慧的光芒,静静躺在书案一角等待着我的目光顾及。

朋友说,崖柏是有灵魂的,因为它懂得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恒河沙数的红尘大千中,我们注定只会是匆匆过客,经常在碌碌奔波中迷茫。那么,怎若坦现出生命原有的本真,以从容的状态,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花以石以水以山的态度融入自然,或如面前的这挂崖柏,在与不在,勃发或静止,始终把最真实的形态留下,淡泊而凝重,初衷不改,一年又一年。

友人的这句话,我深信不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