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离开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离开文章1:我一直在这里,不曾离开
文/深海凌鱼
爱上那片海的时候,是因为想要一种只属于自己的安静生活,不想被嘈杂的人流混淆了我的视线,不想被那些恶毒的眼神灼伤心灵,于是当第一次感受到海风迎面吹来的气息,渴望已久的安宁,终于找到了方向。
想要做一条鱼,只属于那片海,不奢望远处的灯火通明,不渴望海岸上的绚烂多彩,只要每天可以抬头看见阳光透过水面传到温暖,就是全部。
我想这就是我,那条藏在深海的鱼,名字就要做凌。
【回忆,不只是片段】
在潜意识中,对那句人生就只如初见的话,情有独钟。
天涯的路,从踏进来的时候,迷茫的看不到方向,只是想要找一个没有人认识的地方,继续我一贯的方式。天涯茫茫,却从来不缺乏情感的宣泄,也包括那些最纯真的友情。
原本以为会是一个人的旅程,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群人,那些有文字渲染生活,那些用色调宣泄心情的人,一点一滴的开始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再后来,就真的不再是陌生人了,说不上为什么,却开始有了一种亲切感,没什么能解释的,开始习惯用缘分这种东西来诠释所有,其实我们都心有灵犀,根本不需要多余的话语,会心一笑,胜过千言万语。
回忆中,有过初遇时的欢喜,有过误会时的悲痛,有过离别时的无奈,有过相聚时的满足,这一切一切都因为我们在这里,才会有这一切的故事,于是在影像中的故事便不再只是某一个片段,而是所有的向往的延续,我期待。谁都不知道下一站会是哪里,可是我的执拗,却让我固执如初,想要守在属于我的海,属于你们的天涯,静静的守护,等待那些传说中的奇迹慢慢发生……
【真挚,不曾有过虚假】
记得是谁说过,网络毕竟是网络,何不那么认真?习惯性的默言,却不代表我认同,我依旧有我的想法,即使最后被伤的遍体鳞伤,也绝不后悔。也许经历过一个谎言后带过我的连环反应,曾经让我的生活变的一塌糊涂之后,我决定以后的生活里,绝不带着谎言来游戏人生,即使网络。
网络的生活,我们都有各自的恪守,一个不需要明说的规定,不会过多触及那些私人化的问题。所以我想这样的距离才是可以维持我们这一群人友情的最佳方式吧!
当从茫茫人海中,可以寻到彼此的气息,可以有共同的话题,可以不排斥相见时的陌生,你还以为这只是网络,这只是一种虚假吗?
心中有一种痛,是当时间过后,我们依旧没办法打开心结,看着那些用真情编织的网,在遇见一点风暴后就瞬间破碎后的无能为力,才深刻的明白,当初的我们都不曾虚假过,用情真真切切,不然那些透过文字所传达的痛处,为何那些刺痛心灵?不曾后悔遇见,带着一种期许,默默的相互牵绊着一路同行,只是希望有那么一天,还可以如相遇时一样,相拥而笑。
无言,只是默许……
【一直在这里,不曾离开】
如果说爱上天涯,不如说对于那些走过的人们的依恋,曾经以为我可以真的冰冷如石,却在相处的岁月里却一点一点的被融化,被感动。
还记得总会有人提醒我说,深海太冷,记得时常出来晒晒太阳。
每一次看见这样的字眼都会有一种暖流汇入心房,于是即使忙碌的没有心情,却对于那些人的牵挂不曾有丝毫退却。
我们的距离,是天涯的这个网络的距离,没有标尺来衡量,却可以清楚的看的见;我们的距离,是一个ID背后的那些文字,所给予我们的心与心的距离,一个简单的词汇,一个精致的编辑,是我们交流的全部内涵。
今天看见我们都在等你这样的字眼时,我还再想,我的等待也许真的看不到尽头,就这样被时光默默的冲淡,那是不是有点凄凉?
默然转身后的悄然消失,而独自等候的我,却不只是想要挽留,只是想要一个最真实的解释,没有误会。一个名字,这是我们交流的唯一方式,明知道你就在这里,不曾走远,所以我会一直在这里,不曾离开,等你来找我!
后记:
天涯人,天涯事,岂止是只言片语可以说的明白,那些情,那些意,何止是这样的断章可以表述的清楚,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发现文字在我的手中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听着一首没有歌词的曲子,只是想要将思绪拉回到某一个时刻,将那些被我遗失的记忆全部拾回,藏好安放,继续这一路的天涯行!
还记得天涯的那个标语吗?
在钢筋水泥的格子间里
依然常常想起天涯
心中总荡漾着天涯的壮阔,
天涯的澄明想起天涯,
摇曳的芳草想起天涯,
无处不在的相逢人说,
天涯若比邻是否,
相逢就是此生的缘分?
落地生根的我们,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是相缘而起的日子里,不会因为离别注定要上演,而缺失了那份相聚时的欢笑,我们一路同行,无惧风雨,无惧离愁,若相伴,就用情用心,共度岁月年华,若离别,就深深相拥,互道祝福,说再见的时候,也会期许在某年某月某日的街口,相互对视,说好久不见……
离开文章2:只有弱者才会先离开
文/王小南加油
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突然想问自己,这个简单的问题,这个很深奥的问题,这个我估计要研究一辈子的问题。我来自农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我父母都是农民,在外面打工,体力劳动者,我在他们打工的城市待过几个月,确实觉得不好受,有时候背井离乡,是心里上的一种没有着落,我很理解结婚的时候要求有房子的女生,其实他们才并不是物质,不是表面上看起来凶神恶煞的样子,而是她们太弱小,弱小到没有存在感,没有安全感,自己不能足够的保护自己,不强大,也没有能力去留住,只能为自己争取些什么,让自己的心可以安身立命,我大学毕业后独自选择了一所城市,是很孤单,但是我知道我自己的样子,我真的没有办法跟别人一起生活下去,大学四年的寄宿家庭,宿舍的热闹和环境我真的没有办法融入,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幼稚,很自私,因为自己的性格和格格不入,惹得大家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大学宿舍环境,我错了,所以我选择了一个人,我知道不好过,但是相比吃得饱,穿得暖,其实我还是会选择一个人,我知道大多数是我自己的谎言,都说我是一个真诚的孩子,不会说谎,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谎言,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梦想去逃避现实。其实是我太弱了,所以我总是拒绝和推搡,我其实特别害怕被抛弃,有时候也真的很明显,小气到不想让自己在乎的人去把他的爱分给之外的别人,其实我是一个多么需要存在感和关爱的孩子啊,说出来还挺有意思的,跟小时候老师关注了某某某,没有关注自己,自己就会耍小性子一样,我还是希望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永远不要离开我,永远在我的身边,也把我放到他们的心里,真希望不是欺骗和玩弄,更不会是利用,不会像一块抹布一样,擦干净了,洗烂了,破了,旧了,就把自己扔了,其实我也不小了,在老年的环境里,在父母的眼中,毕业后没有稳定工作,应该把自己找个人家给嫁了,一是女人本该如此,二是不想让自己太累,有个男人,有个自己的家庭,可以让自己避风挡雨,起码有吃的,有喝的,有穿的,还有一个乖乖的老公,给自己一张专门来消费的银行卡,宁静安逸,没有任何的波浪,我知道她的生活就是这样。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嘿嘿。
我是一个一阵一阵的人,是不是不懂,简单来说就是我隔一阵子就会闹一会,有人的话就跟人闹,没人的话我就自己跟自己闹,所以过一阵我的生活里就会荡然无存,过一阵我的生活里就会荡然无存,所以过了很久很久,我还是一个人,应该是因为我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的,所以到最终我肯定是一个人的,应该相信我只适合一个人生活,所以到最后我还是一个人生活了下去,有时候看起来自己还挺可怜的,当然这种话也是别人对我说的,分析下,家境一般,长相一般,没有脾气,窝窝囊囊,没有人爱,没有朋友,不爱热闹,每天绷着一张苦瓜脸,恨不得把对自己好的人全部都给推到西边上去,一个人每天吃饭,工作,睡觉,重复,自己期盼自己,耷拉着脑袋,穿着旧衣服,便宜的衣服,浑身上下没有一件超过五十的,拿个塑料袋,或是别人给的包包,弓着背,就那样每天重复着,原地踏步着,但是心里觉得自己,恩,活着不错。应该真的存在着这样的人吧,我不就是吗。嘿嘿。还挺爱自嘲的。不聪明,不乖巧,不可爱,不善良,不狠,不毒,不热情,不豪爽,不会办事,不会说话,不会来事,没有能力,没有心眼,没有心机,啥都没有,啥都不行。这就是我吗……
写着写着觉得有时候挺没有意思的,应该是把想写的都写出来了,所以到最后才会觉得没有意思,其实是把有意思的都弄完了。
我其实害怕被抛弃,所以总是会撵人走,恨不得每次提出分手的人都是自己,因为我害怕被人撵走。
有时候我会抢话说,其实是因为我害怕自己没有说话和表达的机会,所以我总是听不完别人的解释,自己把自己想说的滔滔不绝的表达。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看待自己的,或许自己没有那么好,但是我绝对不坏,只是不聪明吧,也不习惯算计和心眼,因为讨好别人太累了,伪装更是没有必要,因为谎言肯定会被揭穿的,所以何必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呢,还不如去安慰自己,出门在外,确实不容易,我从来不爱计较,我知道生活不容易,有时候并不是不计较,只是觉得太累了,还不如放过别人等于是放过了自己。
我怕别人对自己失望,其实我挺在意的,估计是就是因为太在意了,害怕失去,所以我总是想要提出分开,不是真的想要分开,而是我害怕被人抛弃。
这其实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离开文章3:乡愁最关是过年
文/东篱闲人
掐指一算,离开家乡已经34年了。这些年来,不管是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在恬淡幽静的小县城;不管是孑然一身之时,还是成家立业之后,常常会想起小时候在家过年的一些情景,有时想着想着,一个人还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或者会莫名其妙地发出几声感慨,有时又会把突然想起的一些趣事急不可待地讲给妻子听。日子久了,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想借助这些方方正正的文字,留住那些琐碎而又美好的记忆,留住那缕淡淡的,然而却总是扯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修武县,那里南临黄河,北依太行,是一个既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擅尽山水之美的地方。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途中遇到大雨,在此驻扎修兵习武,“修武”的名称即由此而来。这里是孔子的问礼之地,是秦朝时设立的36个郡县之一,是汉献帝的谪居之地,“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孙思邈的行医之地,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2006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境内的云台山山水秀美,独具神韵,是河南省的金牌景区和全国山水景观中人气最旺的热点景区之一。
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留得住青山绿水,留得住美好乡愁”——时下这句搅动芸芸众生心头万重涟漪的话语,就像是从我的家乡高度概括出来的,又像是专门说给我一个人听的。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过年对我来说是最最具有吸引力的。父亲是个教书匠,每年进入腊月后,只要他骑着那辆破旧不堪、但在全村尚属稀罕物件的自行车一放假回家,我就知道要过年了。再偶尔听一声在村庄上空炸响的爆竹,闻一闻那或浓或淡的火药香,看一看大人们开始忙碌的身影和小伙伴们兴高采烈的样子,嘿,那感觉别提有多美了。
大人们为过年忙,不是从祭灶开始的,也许更早,但我却认为,只有从二十三开始,才算进入年圈。我能背出的谚语,也是从二十三开始的:“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赶大集,二十八贴格格,二十九去打酒,三十黄昏煮刀头。”
二十三祭灶最有意思,简直可以说是一堂生动的乡俗文化课。
这天吃罢午饭,母亲就开始和面,并找来一些红糖放在手边,准备烙糖火烧。大约到半下午时,母亲将那个早已烂成几块但却依然用铁丝绑了又绑的炉圈放在煤火上,盖上鏊子,就算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母亲烙火烧时,是不许我们在旁边的,怕我们的顽皮或是言语不当冲撞了灶神。母亲烙的火烧又大又香,火候掌握得很到家。尽管那时白面稀缺,火烧大多是用黄玉米面掺和着一点白面烙的,但是那火烧对我们的诱惑却是不可抗拒的。
母亲烙好火烧后,经过清点数目,将十八个糖火烧全部盛在一个小筐子里,说这是给灶王爷一家准备的干粮,“十八干粮有数事”,必须等敬神之后方可食用,而且每人是有定数的,多吃少吃都不行。因为我们这一带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所以祭灶的事全是有父亲领着我们进行的。在祭灶神前,要将上一年的旧灶神牌位揭下烧掉,然后将新的贴上。摆放的供品除了糖火烧外,还有灶糖、“草料”等。因为传说老灶爷是上天派来监察各家各户日常生活的大官,所以家家户户都对他特别敬重,都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试图用灶糖来粘住他的嘴,防止他上天后信口开河,恶语伤人。
父亲做这件事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那么认真,那么虔诚,生怕有哪点礼数不周全,会亵渎了神灵。我们先是远远地看着,只有等父亲磕了头之后,才被唤至神位前,学着他的样子爬在地上毕恭毕敬磕三个响头。因为灶君爷是神,所以只能磕三个,这在我们家乡的风俗中是有讲究的——“神三鬼四”,是不能乱了规矩的。只是我在磕头时动作中多了一些滑稽状,远不如父亲做的认真。
敬神之后,或者是在同时,父亲要在院内放一挂五十响的小火鞭,欢送灶君爷上天界。这火鞭尽管很小,只能燃放短短的几秒钟,但是一样过瘾,一样高兴。因为那时家里穷,买不起更大的。况且,那时我也不知道还有比五十响更大的火鞭,只认为那已经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了。
放了火鞭后,母亲也会将笨手笨脚的父亲做不好的事接替过来,将供奉在灶君爷前的“草料”——其实是五谷杂粮,拿到院里撒向空中,并且要把用高粱杆作的小鞭子在空中抖动几下,一边抖动,嘴里还一边念叨:“二十三日去,大年五更来。”做毕,才对我们说:“老灶爷骑着小毛驴上天了,你们快去吃火烧吧。”这时我才弄明白,原来供奉在灶神前的糖火烧最终是让我们吃的,那些“草料”是给老灶爷骑的小毛驴吃的,并不是给老灶爷享用的。
次日,母亲要扫房子,先是将屋里的锅碗瓢盆、桌椅板凳搬出来,将床上的铺盖卷了,木箱上盖上牛皮纸或是旧年画,然后是持续半晌的天昏地暗的清扫,仔仔细细的清洗、擦拭,再然后是将一切东西复归原位,恢复原貌。这一天,母亲特别辛劳,我们也力所能及地帮着干些活。
“二十六蒸馒头”也很有意思。这天,整个四合院内的气氛既欢快热闹,又庄严肃穆。说欢快热闹,是因为这里住的六户人家要同时蒸馒头,有和面的,有做馒头的,有烧火的,人来人往,就像一个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小集市;说庄严肃穆,是因为这天更讲究虔诚和宁静,闲杂人等不得在院内晃悠,经常是插住街门,隔绝与外界的往来。记忆中,一般是两家合伙,一家先蒸,一家后蒸,常常从旭日东升蒸到日落西山。蒸的馍分四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是“枣花”,是用来敬神的,不光面粉质量高,用的全部是白面,而且做工也非常考究。一家至少要做一个像脸盆一样大的枣花,它是由五个形状像蝴蝶的小枣花组合组成的,并且在每个有转折的地方均垂直夹着一颗大红枣儿,中间部位还有一颗,整体看像一朵怒放的鲜花,所以称枣花。这个最大的枣花是在当屋的“天地全神”牌位前供奉的,既好看,也壮脸。此外,还要按照神位的多少再做几个小枣花分别供奉,必须等过了正月十五十六,年气完全散尽了,方可撤下来食用。而这时,由于气候干燥和时过半月的原因,无论是大枣花还是小枣花,早都崩裂得纵横交错、面目全非了,颇有些“开花”之意,且上面布满了香灰和尘土,很不卫生。可是,在那个年月,谁家舍得把这用白面做的供享扔掉呢?那是造罪啊!所以,最后还是想办法吃掉了。第二个档次是“大馍”,是用白面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按家中人数多少做成的圆形馒头,馒头中间常常包着一颗核桃或一枚硬币,上面有颗枣。第三个档次是用白面包皮的玉米面馒头或者是花卷,专供亲戚食用。第四个档次是黄窝头,是自家人食用的。黄昏时分,这四个档次的馍全部蒸完,堆在洗净的席片上,高得像小山头,过年的气息就像那袅袅升起的热气,扑入了我们的鼻孔,沁入了我们的五脏六腑,让我们激动不已。
此后几天多是大人们忙活,小孩子们不能参与,所以我们觉得没趣。直到大年三十,我们才又疯癫起来,因为这一天,需要干的事实在太多了。
先是盘饺子馅。这个活儿需要把埋进土里存放的萝卜挖出来,经过清洗、刨丝、煮熟、挤干、剁碎等一系列工序,非常繁琐,不过很有意思,因为我们能在洗净了小手之后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主力。
其次是贴春联。这个活儿是午饭后由父亲领着干的,我们往门头门框上抹着面浆贴春联,往院墙上贴“满园春光”,往枣树上贴“树木兴旺”,往水缸上贴“川流不息”,往案板上贴“小心刀口”。另外,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春”字和“福”字,可以随意往门两旁或床边贴,正着也好,倒着也行,只要能增加节日气氛就罢。同院的几户也都同时在忙着同样的事,等都贴完了,站在院内一看,嗬,四周到处都是耀眼的红色,热闹极了,姹紫嫣红的春天就像真的来到了这个四合院。
再次是上坟请祖先回家过年。这是当地的一个风俗,大概是阳间的人过年,怕忘了祖宗,由此想起来纪念先人的法子。母亲早已准备好了几样供品,在我们张贴春联、清扫地面后,催促说:“时候不早了,快点去吧,老祖宗们都等急了。”于是我们拿着供品,跟着父亲,同本家族的几乎所有男性一道,步行着,浩浩荡荡向几里地外的祖坟进发。因为去坟人数的多少,能表明这个家族人丁是否兴旺,是否团结。路上,行人如织,行色匆匆,不用开口,一看便知都是孝子贤孙。到了祖坟,摆了供品,放了火鞭,磕了头,再愿语几句,说些诸如“请你们回家过年”之类的话,然后便直奔回家。整个议程这才宣告结束。
最后就是吃饺子。尽管说大年三十吃饺子没什么稀罕的,但是对于我们家或是我来说,还真是有一些特别之处。我们把祖宗请回家时,母亲已经包出了许多饺子。这时母亲因为抽不出手,就会催促父亲净手之后去烧香,在天地全神、列祖列宗、独处一隅的灶君爷等诸多牌位前,还有院内的一个不知什么名堂的地方统统烧上香。母亲说这是“烧香不隔神”。父亲是教书匠,平时不干这种事,操作起来动作生硬,有时甚至接连几次把火香弄断了,插到香炉里的火香也有高有低、东倒西歪,咋看咋不像那回事。母亲这时就会埋怨说:“除了识几个字,剩下百棱没一棱,啥都不中用。”父亲听了,也不反驳,只是笑,我们也跟着笑。等到煮出了头锅饺子,先放在诸神位前供享了,又放了火鞭,我们才可以去吃。母亲这时又会说,“吃饭不隔人,头锅饺子你们都吃点”。等我们热热呵呵地吃饱了,母亲才刚刚端起碗。这时,夜幕已经降临,她又会催促我们说:“找一根长竹竿,去当院打金砖元宝吧。”这又是一种风俗,说是这天晚上老灶爷要从天宫天返回人间,骑的小毛驴身上驮着很多金银财宝,谁家要是平日积德行善,这时又有足够长的竹竿,就能把驴身上驮着的财宝打落一地。我自然是极听母亲话的,找来一根长竹竿,煞有介事地在院上空挥动着,希望真的能哗啦啦敲落一院财宝。可是,当我傻乎乎地抓腾半天还是不见有什么动静时,就失望了,回屋禀报母亲:打不着。母亲听了,笑着说:“咱只要积德行善就妥了,打不着,是咱的竹竿不够长。”而我却还在固执地想,真的是竹竿不够长呢,还是天上根本就没有驮着金银财宝的小毛驴?当时的我不得而知。
由于那时没有电视,缺少文娱活动,所以三十晚上,我们除了跑来跑去听叔伯们聚在一起胡抡瞎侃、看姐姐们洗头之后互相剪头、说说笑笑外,就无事可干了,只有早早地钻进被窝,准备明天起个大早拜年。隐约记得有一年晚上例外,我被大人们哄着,用右手反腕拿着一本红皮《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学者文艺队员的样子,自己从一个里间走出为自己报幕:“下一个节目,小健扭。”然后,回到里间,重新走出来为大家扭秧歌,惹得满院子里的人都过来看热闹,一阵阵的哄堂大笑。
临睡前,母亲将我们的新衣服塞进被窝里暖着,将脱下的旧衣服拿走,等过了年再把新衣服换下。我们看着新衣服,兴奋得难以入睡,试了又试,还觉不过瘾,真想穿着它们入睡。那种感觉,是现在的孩子们体会不到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睡前,母亲还要反复交待我们:“明儿个早起,谁都不准叫名字,不准打喷嚏,起了床先吃一口东西。”后来我才听母亲说,大年五更喊谁的名字对谁不好,谁打喷嚏谁一年不吉利。这自然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不足为信。
母亲每年三十的晚上都比我们睡得迟,每年初一的五更都比我们起得早。我们睡去了,她要把明早吃的饺子包出来,怕误了“送汤”,要把摆放的供品收起来,怕老鼠糟蹋了,还要找出一些树木疙瘩在院内烧着,寓意把过去一年那些疙疙瘩瘩不顺心的事全部烧掉,预祝来年平平顺顺,不生闲气。
大年五更我们常常是被鞭炮声震醒的,不用谁叫,便赶紧穿戴一新,下床洗脸。不烧了香、磕了头、放了火鞭、吃了饺子,母亲是不许我们往外跑的,怕我们新鞋踩了脏东西,对一年不吉利。烧香磕头自然还是老一套,不同的是,初一五更给父母磕头还可以得到压岁钱,我们当然高兴。
要说起五更最有意思的是放火鞭和拾小炮。也许正是应验了“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的说法,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放炮。然而,五更吃饺子时放火鞭这件事,母亲是不轻易让我们干的,而让父亲去完成,一则怕伤着了我们,二则讲究火鞭要一响到底,不能中断。父亲知道我们喜欢放炮,总偷偷从火鞭上揪下几个小炮,悄悄塞到我们兜里,免得被母亲看见。这时,我的脑海里会一闪而过这样一个念头:什么时候能弄个大火鞭放放,家里的日子就一定好过了。
天光终于大亮了,当我们跟随大人拜完年,听着他们在感叹“又长了一岁”时,我们却在以一种非常急切的心情盼望着过下一个年。
就在这种急切的盼望中,我匆匆走过了自己的童年,转眼已步入了知天命之年,真是白驹过隙,时光如梭。
如今,农村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过年的风俗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但正如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在这普天同庆、阖家欢乐之时,愈发会想到自己的根、想到故土、想到祖国一样,我在这个时候也一样会记起这些零零碎碎的往事,它们像一缕缕金色的“乡愁”,牵肠挂肚,美好着我的回忆,幸福着我的未来!
离开文章4:故乡情思(一)----魂牵梦萦
文/绿草幽岚
离开故乡十五年的我的回忆突然间在某个午夜时分在心里升腾着 ……多少回,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个遥远的小山村。我出生在这里,这里的山山水水让我的回忆总会窒息片刻。曾经对这个地名从不在意,可是当我走出那那个老房子,那个大街,那个村庄时,我却时时回想起故乡的那个山峦叠嶂的后山,想起村尾的那棵横卧着老樟树……这个我呆着将近24年的山村,我总怀着对她无法说清的感情。于是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条老街:每当晚饭后,那个德叔就在屋门前摆出大圆桌,桌上放着惊堂木和擦着发亮的钹。钹被筷子一敲,惊堂木往圆桌一拍,于是就开始了山村的快板说书。抑扬顿挫的声音顿时回荡在村子上空,孩童们和大人们便刹那间围了过来。笑声,掌声此起彼伏。
那夏天长长的夜晚来临时,毽子就在我们与大人的脚上飞舞。街上满是纸条,写着我们和大人争夺的快乐!那不小心飞到屋檐上的鞋子,那一团满是脚的镜头和抢夺的人群,那嬉笑声,无不在耳旁回想。
八月十五,拔铁石从村头拔到村尾,大石头上的人颤颤地站着在铺满石头的街面上滑过,就像隆隆的飞机飞过头顶似的,把在家等待吃月饼的孩童和聊天的大人全都拉到街中心来。跟着,跑着,分享着戚继光带来的快乐!
那村尾的那棵横卧着的老樟树,每到炎热的夏季傍晚时分,满树坐着的小孩,和着树底下的人群,简直就是一个闹市。大人说笑着,摇着蒲扇;小孩打闹着,吃着棒棒糖。甜在心头的是久挥不去的思念!
那老樟树旁的那棵长着黑溜溜的果实是不知名的树,曾钩去我们多少年少的岁月;那去山里的路边长着令人垂涎欲滴的梅子,曾让我们在大狗的追逐下惊恐万分。哦,这些无不让我回想起曾经贪恋的眼神!
在我家门前摆鱼货的阿禄公,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他摆的虾米中找海蜈蚣吃,那味道有如阿禄公的笑脸让人无法忘却。
阿兰家门的柱子成了我们放学后最抢手的手牌,那干净的门板成了我们挤油的阵地,那加油声汇成了一条河还在回响着。
会写毛笔字的老员外成了我儿时最崇拜了的偶像,那个经常拿着毛笔的小女孩去揣摩他的写法,点着煤油灯去他家向他拜师学字的情景还会历历在目。哦,年少的我!
那阿莲姆,那马春公,还有那慈祥的春妹姆,还健在吗?那可爱的孩童如今应该都和我一样步入了不惑之年了吧!那条直通大山里的小路,是否已经荒废了?那绿竹掩映下的清凉,那结着火红大柿子的柿子树下经常是我们留恋的地方。哦,还有那村后的两棵大梧桐树,还有那山泉井,那山泉井上方的山里红是否还年年结着诱人的果实?那山峦叠嶂的后山是我每次在成绩考得不理想的时候常去排遣痛苦的地方,在那里我拥有我孤独的欢乐,在那里拥有我采摘野果的开心。还有那学校对面山头的那一片杨梅林,放学的时候最喜欢从这片杨梅林经过,可以顺手采摘几棵杨梅果含在嘴里,带着知足回到家里,但也忘不了那长着毛的杨梅土(一种长在杨梅树上的虫)让我们不敢靠前的恐惧。
忘不了母亲和我去前后山乱坟岗砍柴的情景,一会儿儿啊在吗?一会儿阿奶(妈妈的俗称)在吗?在山头回荡着,在我的记忆中生根。
忘不了的还有那伴我成长的村小学。那台阶两旁的两棵玉兰树是否还在飘香?那后门的茶园是否还是那么苍翠?在这里我学习5年,从无知到懂事,留下了多少难忘的故事! 忘不了在操场上与班主任陈老师的羽毛球对打;忘不了与同学们在班级门口的跳皮筋比赛;忘不了的是跳绳遗忘的鞋子,那光着脚回家的怯怯的眼神;忘不了那让人激动的毕业晚会。可是如今还能去哪里找寻儿时的伙伴?
渐渐地,我忘了那条大马路旁的村庄叫什么名字了,我努力地想,真的想不起来了。十五年了吧,我始终没有回去。记忆总在模糊着,模糊着。可是模糊不去的是我儿时的欢乐!
实在是想回去看看,那一回,我可以回去了,但是传来的是故乡的房子被大火烧毁的消息。那一排排的房子没了,记忆中的情景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撕裂开了。于是,那后辈陌生的还会知道我是谁吗?我也只有在年老的父母带领下才能找着那熟悉的地方。能走的人都走了,山村空了,那雾气更多更厚了。老房子已经是别人的了,年老的父母不可能回去了,而我们在外的游子也只能回忆着老房子的点点滴滴,汇成回忆的长河!
什么时候再能回去呢?不是遥远的路程,只是在心头成了遥远的距离!
思念从此开始,开始风起云涌了!?
离开文章5:生活中的纸墙
文/马卫
虽然离开报社多年,但有两次采访,让我难以忘却。
有一次,我和小张到一个偏远山区,采访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她真是个不幸的老人,养育了三个儿子:老大在外工作,官至处级,收贿三十多万,被判刑十一年;老二在外当包工头,结果工程做完了,垫支了所有的钱,却拿不到拔款,于是用极端措施,抱着炸药包去找发包方,把自己和发包方领导一同炸成碎尸;老三实在,在外打工,不幸的是,得了不治之症,挣的钱不够医病,危在旦夕。
这些年,一直有好心人悄悄捐款,用的是老三的名字寄来。
老三的事,老人家被瞒了。所以我们来采访时,老人家极高兴,尽管身体虚弱,还是强打起精神接待我们。
小张是见习记者,不小心说漏了嘴,把老三的实情说了。老人家一下就闷了下来,情绪极度低落。
我们走后的第三天,村里传来消息,老人家自杀了,用火点着房子,把自己烧成了灰烬。
悲剧根源就在于,她知道了生活的真相。
如果她不知道老三的事,也许还能活一段时间。生活里有很多纸墙,如果捅破了,坚强的人也会被压倒。小张年轻,不懂得生活的诡异,以为新闻记者,绝不能说假话,却害了老人家一条命,后悔不已。
再一次,我去采访一位狱中的官员,他犯“渎职罪”。当时他受命去修河堤,是个几千万的工程。正在修建时,突然一场暴雨,让已投入的两千多万泡汤。虽然他没有从中贪一分,但是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因为是外行,没有做到位,被判了五年。
这人在狱中的表现极好,如果不是他家中出了事。
所谓的家中出事,是出在他妻子身上。
妻子漂亮,年轻,能歌善舞,是幼师。丈夫被抓时,她表示:一定等他回来,不离不弃。
可是,现实就有那么残酷,一个单身女人要经受的魔难,绝不简单。骚扰她的男人,不是一个两个。后来,本单位的领导,终于将她置为情妇。这里面的诱惑太多,很复杂。有职称,有收入,有心理,有生理。这消息被一个新入监的犯人带了进去,告诉了他。
想不到,一个极温驯的人,从此暴躁极端,居然在狱中因一句话不合,与看守动粗,当然只能加刑了。
我去采访他时才明白,他过去表现好,是想早点出狱,重新做人,对得起妻子。现在妻子背叛了他,生活没有了希望,所以才破罐子破摔。
那个告诉他妻子红杏出墙的狱友,就是把他推向地狱的人。尽管这人一点也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还以为做好事。
好心办坏事。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洞察人性的脆弱。
在医院,医生为啥不对得绝症的人直说病情,就是医生了解人性的弱点。如果说假话,或许病人还能挺住,如果说真话,百分之九十的病人会趴下,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出现。
生活中的纸墙,有时很硬扎,能挡住一切风雨。有时很脆弱,一口气,一句话,也能戳破,将人毁灭。
离开文章6:你要离开,我知道很简单
文/白子妮
chapter1
天涯海角
说不清有多远,
它们存在了好久,
或许这模糊的概念,
可以用一个名词代替。
爱。
chapter 2
错过了很多机会,
遇到过很多对的人,
不表达的话可能只是爱,
也只有说出来,
才有可能变成相爱。
chapter 3
我用尽全部力气来爱你,
最后筋疲力竭了。
触摸不到的幸福
再努力也是徒劳
chapter 4
你让我明白
宠爱是有限制的。
邂逅的瞬间
我站在你面前
只是个陌生人
chapter 5
其实离开不算什么,
如果什么都忘掉的话,
那才是彻底的失去,
快乐应该被记住,
这就是记忆的价值。
chapter 6
以前用错一段真心,
不过幸好上天够厚待,
赐你这样一段幸福,
那么
何必计较年少时爱过谁?
我是白子妮
如果你也喜欢文字
加我QQ1315532068
离开文章7:心印蛮烟
文/子愚雅趣
离开川藏线上的理塘,岔道亚丁方向不远,便见一巨石堆就的垒峦“举”着“海子山”牌子“迎驾”。
白云卷絮,冷风阵阵,天地旷阔,乱石嶙峋,雪影水陂,波闪眩晕,接二连三的荒相下车伊始便撞入眼帘,使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早就听说海子山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俗称“稻城古冰帽”。说是海子山有大大小小的的花岗岩漂砾组成石河、石海及形态各异的冰蚀岩盆。海拔4700米,1000余个海子星罗棋布,宛若上苍失手撒落的“珍珠”。但意象中怎么也想不到如此苍凉。
且不说高海拔压迫的胸闷气喘,灰渣般的山装原芜乍然给人洪荒的恫吓,视野中没有一丝绿色,想找到一抹芊绵或是丛蓬灌木是万不可能的。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唯一不同的是神作般在乱石场上竟落布一方方水泊,这被藏人称为海子的尤物混合了天地际野,移步倒映出奇异漠然的物象。
我爬上一尊巨石眺望,眼前的尽是小人书里描写的火星世界,茫茫旷野静的只有我的喘声。急忙招呼友友过来拍照,陡然瞥见海子里有只引颈的公鸡,眨眨眼,又是舟像驳影,瞬间想起清代龚贤的那首《扁舟》诗:“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不禁哑然失笑。
海子山荒蛮孤寂,但拍出来照片是很有韵致的,云水相依,石石并立,山峦倒影,云行人移,在笑语跫声里又加进急促的相机快门律动。竖排、横排、仰拍、俯拍、自拍、合拍,我只想把海子山逾千平方千米的婀娜多姿和精雕风韵全装到相机里去。
这里还是一方处女地,景区没得开发,游人自然稀少。可有个人引起了大家的围观。他是湖北的汉子,四、五十岁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他拉着一辆架子车,上面张了塑料布的棚子,里面放置着被褥和简易生活用品,有只小黄狗作伴,要徒步到西藏去。大家问了他许多问题:为什么要受这份罪啊?这你要走多长时间啊?你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哪!他只是笑了笑:“我想看看毅力做不到什么事!”
振聋发聩,旷野了擂我一重锤。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毅力所至,有什么事办不到呢!或许这位老兄是在寻找真实的自我。人越容易得到的,越不容易满足。当你克服艰难险阻走完漫漫长途时,或许顿悟出幸福生在劫难中,信心长就困苦时,“梅花香自苦寒来”,冬去春来的人生不是更有意义吗!
海子山,这蛮荒的地方,连我的汽车都忌讳这僻壤,几番发动点不着火。还是一个辽宁锦州的老师傅指点,说是汽车患了高原反应,补补氧才运转起来。
顺着桑堆河下海子山,右边的河水里翻了辆轿车,看来有些时辰了。佑愿人没事就好。
正惊恐事故,无意识一模口袋里的华为自动自拍杆不见了,搜搜提包也没有,回想肯定是蹲下拍摄山水倒影特写时它从口袋里溜出“赠与”海子山了。也好,我把海子山的影子藏在心湖,就留个纪念给“她”吧!
我反复在想,徒步的、自驾的游客都是一时兴起游山玩水吗?或许他们是在用这样一种苦行僧方式历练自我,或许是用不近人情的行为征服内心。
生活就是如此:山水之乐,得之心也!
离开文章8:三百颗糖果
文/肖春荣
大龙离开山洼村已整二十年了,他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十八岁那年和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奶奶也相继过世,大龙便跟随乡亲们外出干建筑。
大龙小时候,物资匮乏,山沟沟里就更穷了。兜里有块糖果对小孩子来讲是最幸福不过的了。平时谁有钱买呀,都是有亲朋结婚,随礼后人家送的喜糖,用红纸一包,里面有放四块的,寓意四红四喜;有放六块的,希望六六大顺,极少有放八块的,那时的人还不知道“八”和“发”是谐音,即便知道,也舍不得放那么多在里面。
那时每家孩子都多,通常大人只让大孩子们咬一小口糖果,剩下的都留给年龄小的孩子,哄他们不哭。小孩子们吃糖更确切地描述是舔糖,或是含在嘴里不舍得咬,一块糖果不知道要吃多久。难怪大人逗小孩,都会用舌头顶起腮帮子说,看,我嘴里有糖。那些馋孩子要是在路上捡到块糖纸都得放嘴里咀嚼一番。
乡亲们知道大龙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都心疼大龙,所以不管谁家有亲友结婚,回来后都会把喜糖分给大龙一块。大龙吃完一块糖果便将糖纸折叠起来,一年下来他竟攒了300张糖纸。
大龙跟着乡亲们干建筑,从小工开始干,搬运材料,拌制砂浆,后来又慢慢学会了瓦工,一年后,大龙离开了乡亲们,独自去了深圳。几年打拼下来,大龙有了自己的建筑队,开始承接小的工程。十几年过后,大龙的工程越做越大,他也从小包工头变身为建筑公司的老总。
因为老家已无亲人,加上大龙这些年一直在南方发展,所以他二十年没回过老家。那天,跟随他多年的员工要结婚,这位员工和大龙是老乡,都是一个乡镇出来的,他问大龙,他结婚要回老家办婚宴,要是大龙有回家看看的打算,他想邀请大龙做他的证婚人。一句话勾起了大龙思乡的情结,大龙立马答应,同他一起返乡。
二十年没回老家了,没想到这里还是那么穷,石头垒成的房子,长了草的屋顶,崎岖陡峭的山路,一切还是当年的模样。员工结婚那天,村里很多小孩来新房里问新娘讨喜糖吃,羞答答地慢慢挪到新娘跟前,叫声“婶子”或“嫂子”,“给块喜糖”的话语藏在喉咙里不敢出口,新娘就忙捧一把喜糖放进孩子的兜里,孩子们便满足地雀跃离去……
很久了,糖果对大龙来讲早无诱惑,再好味道的糖果他也不吃,但那天,大龙看到山里娃娃收到喜糖时那开心的表情,他也剥开一块糖果放入口中,但童年的味道却再也找不回了。他变了,还是糖果的味道变了……
三年后,山洼村的村民都搬进了新盖的楼房,山洼村旅游区也正式对外开放,大龙也被乡亲们选举当上了山洼村的村主任。大龙感觉自己又找回了小时候糖果的味道……
离开文章9:从旷野到旷野
文/落地叶A
这是一个小山头,没有离开村庄的喧嚣,没有离开牛羊的践踏,但却如此孤零零的――远没有任何一个贵族王室的墓地显眼和高大。野草、荆刺、灌木蔓生在使劲长也长不大的松树根的周围,感觉到它们是如此亲近,缺一不可。就是从这样的野草灌木丛中突然地窜出一只松鸡来,沉甸甸地压在我头顶上方拍打着五颜六色的翅膀“朴翅”“朴翅”地飞去。
去年秋天我曾独自漫游到这里。那是真实的秋天,草木枯黄,颓败的灌木下裸露出干燥得发白的黄土,落下的松针钳在土里,踩上去“吱”“吱”作响。鸟儿不在这里,它们飞到田野上去了,为它们的过冬储备着果腹的食粮。
一片寂静。
村庄里几声懒洋洋的犬吠,几声雄鸡的高吭更加增添了这寂静的孤独。我只听自已脚下的声音。
我寻了块空地,空地上裸出地面的一块青石,劣迹斑斑爬满了枯死的苔藓。我跨了上去,躺了下来。
在我的头顶湛蓝的天空似乎远离我而去,干燥的太阳也似乎要将我体内的水份吸去;没有风,没有鸟,甚至没有声音,只留下我的心跳。
一片寂静。
我坐起来脱下衣服,接着索性脱光了身上所有的衣服。我一无所有了。人的最基本的遮掩就这样袒露在湛蓝的天空下,烈烈的阳光中。我闭上眼,但感觉到眼底下似有无数的光穿透,而且闪烁着各种颜色的光粒。我集中思想随着其中一粒黄色的光上下移动着,有时刻它很有规律,有时刻它钻进眼皮底下消失不见了,好象快速地在我的体内巡视了一遍之后重又出现。 当时我在想我立刻死去,太阳是否能够把我的躯体蒸发干净?感觉就象一个人从来不曾出现过,从来就没有这个人来过这人世。一个人为什么来到这人世。
一只蚂蚁爬上我裸露的皮肤,它的触动刺激了我的触觉,睁开眼睛的刹那间仿佛有一道强光掠过。这只可怜的小蚂蚁,它要在我身上找什么。接着又有几只蚂蚁爬上来,我惊慌了,似乎更比有人窥见我的裸躯还要着慌。我连忙将它们一只只抖落下来,穿上衣服。我又道貌岸然地成为一个活的人了。
还是一片寂静,几只小蚂蚁只引起了我自已的一阵骚动。
此时我重又找到了那块我躺过的青石,而现在是春天,青石上的苔藓青翠的可怜,忙忙碌碌的许多大小昆虫在上面穿梭着,湿漉漉的石缝里还开出了几朵笑吟吟的小花,别有一番石上开花的韵味。我想是寻不到去年的感觉再坐上一回了。我绕着青石转了一圈,一只野兔的惊慌窜出倒把我吓了一下,我欢快地叫着一声,但我的声音被更多的声音所盖过。风吹来,松针颤栗了一下,将一粒水珠滴进了我的脖子里。
下山的路上,一条花蛇昂头朝我怒斥着,我盯了片刻,从它身上跃了过去,头也没回。管它呢。
离开文章10:她不属于我
她离开我了,我却不能把她从我的新底摈除,心的痛的快碎了。可是,没人能够理解,我知道别人也不可能理解的,他们根无法接受我对她的爱。我只能默默的把这份爱藏在心里,深深的埋藏,害怕让人知道,更害怕被她知道。现在她离开了我还是没有对她说出口,我知道我说出口的话,我们就再也没机会了,连见面的机会多没有了。
看着她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半点的留念甚至还有点解脱,我的心真痛的无法形容,我知道她是因为摆脱了学校而高兴,可是在我眼里却是那么的刺眼。同学们一一的道别离开了,大家多带着不舍的心情的离开了,她也一样,我坐在床上她走到我面前说:“莲我先走了,我男朋友在下面等我呢!你有空去找我哦!拜拜”我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好像什么也没说连再见也没有说,她奇怪的看了我一眼就走了,因为她男朋友在催她了。
明明知道她跟本不可能属于我,我却无法让自己的心放开她,曾经好几次的逃避她,选择漠视自己的心,可是,她却一次次的把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隔离她的墙给击挎,我恨自己为什么会怎么的脆弱?谁来回答我啊两腿就像是没有了知觉了一样连站起来的力气多没有,同学们多走了,她也一样,只省我一个人坐在空空的宿舍里,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离开的,好无目的的走,以前的街道不是很闹吗?现在为什么那么的安静呢?天空什么时候下起了雨啊?我怎么一点都没感觉呢?为什么雨水是咸的呢?好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