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散文

请欣赏孩子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孩子的散文1: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

文/黄小平

我楼上的孩子,天性好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拆。他能将家里的电脑拆得面目全非,能将电扇拆得七零八落,甚至还动了心思想去拆空调。面对这样的熊孩子,家长是除了吓和打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长批评孩子不争气,孩子埋怨家长不理解,就这样经常冷战,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一朋友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喜欢跟人说话,对学习也不上心,就喜欢画画。他喜欢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抒发对世界的想法。朋友觉得这样太内向了,不利于孩子成长,就硬逼着他去学跳舞、弹钢琴之类的。没多久,孩子就闹离家出走,很是伤朋友的心。

我觉得,楼上的家长和我的那位朋友,在教育孩子方面,心情都过于急迫了些。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可塑性也非常强,他们是上天馈赠的不一样的种子,个性鲜明富有特色才是他们的本色。我们不能要求一棵松树开出玫瑰般美丽的花朵,同样不能要求一朵蘑菇长成树一般的伟岸。是什么种子,就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家长要做的不是改变,而是引导,呵护孩子慢慢长大。

在书上看过一篇文章《有三个这样的孩子》,里面的内容是——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告诉孩子别急,慢慢来。我觉得挺有道理,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藏,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和一颗耐心等待的心。

孩子的散文2:让孩子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文/章中林

走在校园的林荫小道上,碰到李老师带着她的女儿小琴在桂花下玩耍。看到孩子快乐的笑脸,闻着馥郁的花香,这真是一件让人愉悦的清晨。

突然,小琴一个趔趄,摔倒了,手上的玩具抛到了我的面前。我随手拾起来,走到小琴的跟前,想要逗她一下。没想到,她爬起来,抓起我手上的玩具,嚷了一嗓子:“这是我的玩具”,还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这是什么孩子,我帮她捡了玩具,还犯了错不成。我跑过去,拦住了她,“我帮你捡起了玩具,你应该对我说声‘谢谢’。”

“滚——”,她转身向李老师的身后跑去。

看着站在一边一直笑着的李老师,我没有再去讨要一个“谢谢”。她的母亲把孩子的无知当作有趣,她还会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呢?即便我说了,恐怕也只能是自讨无趣吧。

望着桂花树下的那对母女,我想起自己当年教育女儿的事情来。

当年,因为我和妻子都在外奔波,孩子一出世就在爷爷奶奶跟前生活。等到我们把她接到身边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去做,等也等着我们到了才愿意动手。做个作业,她坐着,要你给她拿书包;吃个饭,她坐着,要你给她盛饭;就是起个床,还要你给她拿衣服。

这些事情,其实她都能做,但是因为爷爷奶奶的宠溺,她什么都不做了,还把这些当作理所当然。有时,要是你的手脚慢了,她还出口伤人。

一个孩子,这些事情都是她应该有的基本自理能力。现在,她自己没有做,别人帮她做了,她不但不感激,还做出让人不可接受的行为来。这样下去,她还能体谅他人吗?她还懂得感恩吗?她还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善良的人吗?一个人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只有懂得感恩图报,才能拥有一颗博爱的心,才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才能收获与人分享的快乐啊。

一次,我和她一起散步。看到小强搬许多东西,她帮着把他的滑板车送回了家。小强对她说了声“谢谢”,她笑颜如花地说“没什么”。

“帮助人得到感谢,是不是很快乐啊。”

“那当然了。我老师说,助人是快乐之本呢!”

“那我刚才帮助你,把你的自行车送回了家,你是不是应该谢谢我呢?”我很认真地望着她,一字一顿地说,“爸爸也很喜欢别人对我说谢谢哦。”

她瞪着乌溜溜的眼睛,想了一会儿,说:“谢谢爸爸帮我推自行车。”

我夸张地舔了舔嘴唇:“这味道比巧克力好多了,我今后要多给自己攒一些‘谢谢’,你可要帮我哟。”

此后,只要女儿让我帮她做事,我都提醒她,她都会马上说,“谢谢”。这声“谢谢”或许轻如羽毛,但是我却以为它代表的是孩子一颗纯洁剔透的水晶心。

渐渐的,她也改掉了那种凡事依赖他人,做事拖拉懒散的的坏习惯。在生活中,不管别人对自己做了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即便是你给她让一个路,她都能马上送来一句“谢谢”。

就是到了今天,她已经上大学了,她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一种习惯。前两天,遇到同学崴了脚,她竟然把同学背上了六楼的寝室。我问她,你这样做不累吗?她却得意地说,同学请我吃了瓜子呢?我哑然失笑。

望着小琴那张天真无邪的脸,我的心忽然像被什么刺了一下。我折回身,向着李老师母女的方向走去。

孩子的散文3:月到天心

文/姜月霞

月到中秋,清辉如顽皮的孩子,偷偷从窗外踮着脚尖,走到书桌前,走到画堂中,衣袖轻盈一拂,便是一个季节了。此刻,静夜好读书,不由多了一丝莫名的幽怨,不关乎离愁,亦不关乎别恨,仿佛和身边隔着一道门酣眠正香的人儿也无关,只是因了这一轮如环的满月,或许还有纳兰公子那句幽怨而妩媚的诗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

中秋节,是我小时候最厌恶的节日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愤恨,因为总是要在姥爷和姥姥的逼迫下吃下那种带着一层薄薄酥皮的月饼,一口咬下去满口都是细碎的渣宰,青红丝、冰糖、花生仁,核桃仁等杂色果仁儿混合的味儿就会弥散在口中,还有那过于甜腻的口感都是我所憎恶的,所以在距离中秋还有几天的时候,我就开始不舒服,小姨给梳的麻花辫不再漂亮,姥爷做衣服用的画粉也不再吸引我。在我的愤愤里,月亮终究还是从弯弯弦月眉变成了瑶瑶冰轮挂晴空,中秋节准时应约而来。小姨、舅舅们开始把雕着葫芦的八仙桌从闲置许久的老屋子里请出来,用细毛刷子蘸着一盆清水洗刷干净,等待着晚上的盛宴。姥爷从石榴树上挑几个红艳艳的大石榴,用裁剪布料的大剪刀剪下,还留着三两片翠绿的叶子,颇有些翠色里披红欲滴的韵味。姥姥踮着小脚去后院里篱笆墙上挑着齐整肥硕扁豆摘下来,择洗干净劈成两半,填上用韭菜末黑木耳虾米做成的馅,就成了扁豆盒子,然后扔进滚沸的油锅里炸出浓浓的香味儿。我蹲在灶台旁,帮着姥姥烧火,看着姥姥眼角那些岁月的痕迹,看着年轻的小姨轻盈的走来走去的身影,现在想来,这些应该是我儿时的记忆里对中秋最美好的残片断章了吧。

但是,晴好的夜空,浓香的扁豆盒子,也抵不挡住对吃月饼那一刻的厌恶。小时候的月饼没有现在的多种口味,也没有精致美丽的包装,那些浸染了油渍而成了透明的白纸包裹着的小圆饼,整整齐齐码在盘子里。仿佛一个仪式一般,全家人团团坐定,男人跟前的小杯子里斟上酒,女人的杯子里是茶,我的杯子里照例是橘子水,喝一口凉冰冰的,这才让我觉得中秋节仿佛也不那么讨人厌了。喝完橘子水,吃完扁豆盒子,我从椅子上溜下来想逃,但是会被眼明手快的小姨拽着小辫子拖回来,手中给塞上一个月饼。不管我多么不情愿,也得拿着,姥爷说,不吃月饼不团圆呢。我皱着鼻子把月饼外面薄薄的酥皮舔干净,而后把完整的月饼馅偷偷装进口袋里。

都说中秋节是一个带有淡淡乡愁的日子,所以在很多文字中,远方必定会有一个值得思念或者盼望的人,然后必定要带着或深或浅的愁怨去完成赏月这一活动。幸好,我们家无人在外,所以还算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日子,但是偶尔也会听到姥爷念叨在青岛的那些日子。他说青岛老火车站外面斑驳的马路,说那些年轻的小伙计们操着大剪刀咔嚓咔嚓裁布料的声音就像是老钟鼓楼上的滴答声,不知不觉就是几十年的光阴呢,姥爷低沉而缓慢的声音里,我好像闻到一种莫名的味道,就像我偷偷打开的姥爷书桌上那些泛黄的书页的味道,长大后知道那种味道叫忧伤。

岁月无痕,也会催人老,在一年一年的月光里,姥爷走了,姥姥也逐渐衰老,能坐在桌前赏月的人日渐稀少。如今,儿子也如我当年一般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伸着稚嫩的小手指着我说,妈妈不爱吃月饼,我笑着摇摇头又点点头,打开窗子,早已是月上中庭,清辉盈盈若水流了。

孩子的散文4:别做教坏孩子的父母

文/张聪蓉

一天上午,我在骆仙西路上了一辆公交车,车上站满了人。正当我拉着吊环努力站稳时,一个小朋友从座位上站起来,亲切地喊:“爷爷往我这里坐。”

小朋友只有六七岁,身上背着一个书包。我笑着对他说:“小朋友,你还小,又背着书包,自己坐吧,爷爷站稳了没关系。”他一边拉我往座位上走,一边说:“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平时总教育我,在公共汽车上要讲礼貌,见到年纪大的爷爷奶奶要让座。”这时,小朋友的母亲也很客气地劝我坐在孩子原来坐的座位上。

我和这位年轻的母亲聊天得知,她们夫妻俩很疼爱孩子,平时教育孩子注意言传身教。我又问她,学校里都放假了,怎么孩子还背个书包出去呢?她说孩子想外公外婆了,要去住几天,所以把作业也带上了。

当天下午,我在一游园散步,许多孩子在游园里玩。在一株高大的香樟树下有一把木制的长椅,本来可坐三个大人的长椅被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一人躺着占了。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想找个地方坐一坐,看见长椅上的男孩只能摇摇头。一位路过的中年人看不过去,叫睡在椅子上的男孩起来给老人让座,男孩不肯,还说椅子又不是老人家里的,就是不让。周围的人都说男孩没有礼貌。这时,男孩的母亲来了,得知事情缘由,她也只是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在自己家里也是一样,总是称王称霸,不懂一点礼貌。怪就怪他父亲,总是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连学校布置的作业都由着孩子不写,孩子在学校成绩也差。”

一天当中遇见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让我心生感慨。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亲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父母的言传身教做到位了,孩子才会教育好。“严是爱,宠是害”,过分溺爱孩子的父母不知不觉中教坏了孩子,当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不懂得孝顺父母、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做父母的最终只会追悔莫及。

孩子的散文5:我的羊群 我的梦

文/刘自主

我们农民的孩子每走出一步都要比别人付出许多。每当想起老师说的这句话就想起了我的成长经历。

我成长在西部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饱受贫困的折磨和煎熬。我每天赶着羊群游荡在山沟中,我一边坐在山头读书,一边看着羊儿在山间吃草。我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把书读出个样儿走出农门,梦想着羊儿长大,羊只增多能为家里创造些财富,更多的是希望用养羊赚来的钱资助我走出贫困的山村。就这样,我每天除了上学就呆在山沟,赶着羊群,炎热的夏天羊群卷曲在山崖下、树林中躲避骄阳,我坐在山包的树荫下读书,寒冷的冬天满山遍野的羊群啃着泛黄的枯草,我在山崖下生起一堆篝火,坐在篝火旁读书。无数次我在山间忽视了风雨的到来,一场大雨过后,上山的道路泥泞湿滑,成了落汤鸡的我拽着和我一样湿的羊的尾巴缓慢的爬上塬头。虽然日子有些苦涩,但我总是那么欢乐的,我的心情就像那几只刚出生的小羊羔一样无忧无虑的在草地上欢乐的奔跑嬉闹。

在这些日子,我读到了这片土地自宇宙洪荒以来变化,我看到西戎和秦穆公在这里鏖战,我知道了组成世间万物的一百多种元素,我读懂了万里之外的西洋语言,我学到了为人处世的学问,……

我读到了这么多东西,总以为自己可以走出大山,创出自己一片土地,一片乐园。当我怀揣着我的羊群变成的钱,来到省城求学时才发现,外边的世界比我想象的大得多。西戎国随与先秦抗横数百年,但在中国历史上只是一个很小的符号;世间万物的变化往往是在那一百多种元素之外;西洋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让我在山沟里念歪了;我学的那些为人处世的学问却常常遇到的是此路不通。站在东去的黄河边,城市的喧嚣一次次刺激我的感官,无助的我不知何去何从。

我沉默了!

沉默的我在省城默默的学习了两年,这些日子除了看书还是看书,沉默的两年以至于回过头来好多老师和同学都想不起来我是谁。

我回到家乡时,山依然是绿的水依然还是那么清澈。当我走出农门有了一份所谓的职业,别人羡慕的眼光投向我时,我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失败。

孩子的散文6:多给孩子一次发言的机会

文/徐宁芬

在故事教学《三只蝴蝶》中,我提问:“漂亮的图画上有什么?”一个小朋友说:“图画上的花像太阳!”其他小朋友马上也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高声喊了起来,“也像个盘子!”“像我的帽子!”由于这个内容和我的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关系,很自然地,我立刻示意小朋友们把手放下,急匆匆地进行下一个问题。可是问题提出后,最快举手的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却还是,花儿像什么,根本没有按照我提出的新问题来回答。

遭遇如此尴尬,我把原因一股脑全都归结给了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听讲,没有听清楚我提出的新问题,才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可在活动后仔细一想,问题似乎是出在我自己的身上,是我自己没有多给孩子一次发言的机会,没有让他们把话说完。

多给孩子一个发言的机会,就多保护了一次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多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独特感受的机会,让他能更专心地参与到下一个活动环节中。

多给孩子一次发言的机会,也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每一个孩子在发言中,敞开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展露出来,有助于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

多给孩子一次发言的机会,也是给教师一次挑战,充实自我的机会。孩子的话有的时候或许会让老师难堪,但是有的话却给老师的思考提出新的方向。

孩子的散文7:让孩子尽情地说

文/姚金芳

在我们小(2)班,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们总是请孩子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看,并把有新意和创意的作品留下来,请孩子在大家面前进行介绍、然后大家集体表扬,并把作品放在展览区进行展览。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提高孩子说的能力和做的能力。

今天区域活动结束后,有一件作品找不到小主人了。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作品,看不出是什么,大概是没有得到我的肯定,自己塞到上面来的,我想没人上来认,一定是小作者也不好意思吧!于是,我拿起作品边让大家看,边介绍说:“这么一大条长长的作品,是一块一块大积木好不容易连起来的,大积木中间的洞洞里也都插了不同的小积木,挺不错的一件作品呀!应该花了不少时间才做出来的,没有小作者,就让我们一起来猜猜它到底做的是什么吧!”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开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我大吃一惊,“像一条大河。”“像长长的大桥。”“像一条大马路,上面有好多的路灯。”“是停车场,里面停满了汽车。”……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令我们老师都自叹不如。

一件普通的、不是很精致的作品,也许在有的老师眼里不值一提,竟然被孩子赋予了这么多的名称和涵义!我真的被他们感动了!是呀,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用统一的评价点评孩子,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孩子,这对孩子公平吗?我们真的做到尊重孩子了吗?真正的尊重,就要多让孩子做,多听孩子说,因为这是思维的火花,也是智慧的萌芽,更是创造的源泉!

孩子的散文8:别人家的孩子

文/李卓珂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那学上的顶顶的。”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那英语说的溜溜的。”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那钢琴弹的顺顺的。”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一个人,成绩比你好,性格比你好,会的比你多,比你能干比你强。哦,那是别人家的孩子。

跟阿姨去接上小学的妹妹,无意间地一句:“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飘进了耳朵,熟悉又陌生的话。

记得那年上小学,每次妈妈来接我回家的时候总是能听到大人们的一句句:“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每当我转过头去看到大人身后那个背着沉沉的大书包,头埋得很深很深的“小鸵鸟”时,心里便升起一丝丝难过。年少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们总是喜欢用别人的孩子来跟自己比,心中也对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生出了“嫉妒”和“讨厌”。

但在我印象里,妈妈从来都没用那讨厌的“别人家的孩子”跟我做比较过。一次,在姐姐考试失利后,姨妈对着她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次次考第一,你再看看你,才小学就考这么差,休学回家算了!”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姐姐眼里打转的泪珠,让人心疼。晚上睡觉前,我问妈妈:“为什么大人总爱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们比?”妈妈温柔地笑了笑说:“因为每个大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最好,能够比别人的孩子棒,长大以后能生活得好。”我懵懵懂懂的,心里却还是不解。想起了什么,便又问妈妈:“为什么你从来不用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每个小孩都是天使,各有所长,我不觉得你比别的孩子差。或许你的成绩没有别的孩子好,但你的性格好;或许你没有别的孩子能干,但你能见景生情;或许你没有别的孩子会的多,但你好学……我当然希望你好,希望你长大后能过上好的生活,但我更希望你能快乐,幸福。”

或许每个家长都有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无疑那是一种爱的表现;或许每个孩子都讨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但能确定那是因为太在乎;或许……或许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根本不存在,但谁又知道呢!

孩子的散文9:照顾一下我孩子

文/姚瑞林

一个朋友的儿子大学毕业三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拖的时间长了,干脆断了上班的念想,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就是昏天黑地地上网打游戏。

看到儿子颓废的样子,朋友忧心如焚。

正好市中心一家城市综合体开业招商,跟儿子商量一下后,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的朋友咬咬牙,把半生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交了押金,租了两间门面,又花费了一笔钱用于装修,购买了设备器材,开了一家欧式手工饼店。

令人欣慰的是,朋友的儿子瞬间长大,仿佛脱胎换骨换了一个人似的,也不打游戏、玩电脑了,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充满了干劲,战斗力满格,起早贪黑的,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

但那个地方毕竟是新的商业圈,还没有形成熙熙攘攘的人流;欧式手工饼对我们这个城市来说毕竟又是舶来的新鲜货,受众暂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欢迎,可谓是食客寥寥。每个月的房租水电两万多,开业之初的个把月,一天的营业额都不够基本的开支,人力成本更不消说了。

朋友和她儿子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于是,焦虑的朋友跟她所有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微信:“麻烦照顾一下我儿子!”

效果真是非常好。

同事、亲戚、朋友们隔三差五地拖家带口到店里点些甜品、饮料、面点。花钱不多,集腋成裘,都想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帮助朋友这个自主创业的儿子。

真是应验了那句话:“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渐渐的,朋友儿子的小店有了起色,先是保住了本,过了一段时间,也略有盈余,对朋友的儿子来说,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生活充满阳光。

也是哦,谁都说不定有个难处,由己及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自己的孩子,将来或者现在假若自主创业,也需要亲朋好友的支持、鼓励、帮助不是?只是稍微照顾一下,拉一把,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打拼和经营,未来成为个大企业家,也说不准呢!马云年轻时候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也充满了艰难困苦吗?“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不是吗?

孩子的散文10:关爱下一代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可是现在的学习生活,让孩子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在高负荷下压力重重,除了工作日的学习外,还要学习课外的其他课程,家长也是跟风似的,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在这个看成绩的年代,把孩子的童年渐渐地变质了,他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小小的年纪就带上了小眼镜,这个也包括幼儿园的孩子们。

说什么关爱下一代,现实却是残酷的,从中考到高考,还有小学,这些孩子们从小就学习各类课目,让培训机构有了很大的市场,考的好的孩子,自然是个尖子生,考的不好的,成了学渣,那种无形的压力让他们内心充满了压力,焦虑的心理自然就有了,再加上初中和高中都是孩子们的青春期和叛逆期,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陪伴,还有支持和理解。

其实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会学习是一件好事,不会学习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学习这个东西,是没有时间的限制的,学习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去外面旅游,长见识,可以去看电影,放松中学会不一样的东西,可以参加活动,认识新朋友,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探讨不同的观念,这也是一种学习。

关爱下一代,不是给他们施压,而是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因为学无止无境的,所以学会自理,学会独立,学会理财,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人情事故,也是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等发生了才去重视,尤其是老师不光在学习上加以重视,还要在生活中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怪现在把成绩放在了首位,成为了一种趋势,小的时侯,孩子是需要陪伴的,让他们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想其他现在的心理老师也不是一个摆设,只是他们除了工作,还要处理更多的事,让老师和家长多去理解孩子内心世界,他们现在是没有童年的,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该玩的年纪还是玩的,不然真的会成一个书呆子的,其实现在社会的压力也大,大人们也是逼不得已,可是未来的工作是看能力的,学历只是一个途径,如果只是为了一个高学历,不重视其他方面的成长,也是有误区的。

大家都不容易,孩子们也不容易,不光家长累,孩子们也累,为何不给他们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就算学习,也是他们喜欢的课程,不要去拔苗助长,提前学习,未必是好事。

用科学的方法去关爱我们的下一代吧!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各色各样的,不要被一些东西给束缚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