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文章

请欣赏父母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父母文章1:学以致用

文/陶泽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从小就喜欢背的一本书,名叫《弟子规》。以前我很小,不知道书里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已经能领会其中深意了。它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

我记得最深刻的两句话是“父母命,行勿懒”和“出必告,反必面”。记得二年级时的一天,妈妈说了很多遍让我把垃圾倒掉,可是因为家住六楼,所以我不想去。妈妈很生气,她说:“知道‘父母命,行勿懒’是什么意思吗?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应该帮妈妈做点什么?”就这样,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乖乖地倒了垃圾,倒完之后妈妈还表扬了我。渐渐地,我会主动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妈妈觉得我真的长大了。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去年暑假,我刚做完作业,想出去玩又担心妈妈不同意,于是偷偷地跑了出去,中午也没有回家吃饭,直到下午肚子饿的时候才回家,到家后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妈妈说:“出门时一定要告诉父母什么时候回来,你这样做对吗?害得妈妈在家担心了一天。”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也明白了“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

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先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而这也是《弟子规》教会我的。

父母文章2:流年无痕,父母情

文/秋之白华

返程的列车咕噜咕噜的转动着,窗外寒风凛冽,车厢内处处弥漫着温馨。音乐缓缓的流淌,每一个归程的朋友多半已沉浸在淡淡的梦乡之中,我轻轻吟唱着熟悉的旋律,一首《好人一生平安》突然飘进我的心扉,“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谁能与我同醉,相知年年岁岁,咫尺天涯皆有缘,此情温暖人间”,我的眼里岑着泪,想起我小的时候、想起我的大学、想起我刚工作的时候、想起现在、想起我的父母。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我依然清晰记得初中那会,十岁的我每天骑着自行车赶十里路去上学,由于路远每天中午我不回家,学校没有食堂,所以我经常在校门外的小吃摊简单的垫一下肚子。父母不晓得每天中午我只花费一块五元钱,因为我知道那会家里艰难,看着母亲每天在外劳累,每天只有六元钱的收入,我深深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梦想着有天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要在如此劳累。

几年后的一个夜晚,当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我整夜没有入睡,我知道父母也在为我高兴,那一刻我的人生似乎改写了模样。我去东营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去了学校,上午帮我打理一下宿舍,下午父亲就赶着回去了。我仍记得爸爸走在学校西门的路上,我在那静静的望着,望着父亲的背影,心里充溢着无限的不舍。

转眼大学四年过去了,我顺利完成学业。当我坐在2558次列车远离东营的时候,望着远去的城市和稀落的抽油机,想起四年前父亲带着我去大学的场景,一转眼梦想竟再一次踏上征程。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一切就像梦一样,我与南京如期相会。独自漫步在大桥上,倾听江河入海之声;履中山之上,望金陵暮雨苍苍;徜秦淮河畔,感历史雕琢变迁。每每过年回家我都要给父亲讲述南京的见闻,父亲亦总是提起他1993年来南京的样子,家里至今仍放着父亲年轻时在长江大桥的照片,那时的父亲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意气风发,这一晃就是20年。

工作转眼又是四年,一次和同事兄长谈话当中,提起初到南京的时候在凤凰西街租房的一张照片,那是一张我坐在沙发上,微微的笑着的照片,我翻出手机翻了好久才找到,自嘲自己真心老了,但说老多少还是不妥的,父母长辈健在,不如说沧桑了、成熟了。

去年年末父母来南京看望我,我去火车站接父母,看着父母在广场等我的时候,互相搀扶着,仿佛看到了年幼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往事。父母待了两天,两天里忙着帮我打理房子,忙完就匆匆回去了,临走父亲说稳定了,找一个对象,我们也省心了,我笑了笑。

一年又一年,时间在缓缓流淌。“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春晚的这首歌缠绕好多赤子之心,还没来得及看看年轻时的父母,时间就溜走了,我深深知道父母希冀的是儿女长大成家的一刻。

一个人的时候我有时会想,倘若几十年后,父母离开了我们,我们是否还会有遗憾。

有一年,有一人与你相知,年年岁岁,重复着父母来时的路。

有一年,有一人拉着你的手,岁岁年年,听你讲述父亲母亲的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的父母,祝父母一生平安!

父母文章3:霉面风波

文/肖龙

父母年纪大了,就如小孩一般,所以我凡事都尽量顺着他们。可是,最近,我还是和母亲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

每次回家看望父母,烧菜做饭基本都是由我来掌勺。母亲太辛苦,偶尔回家一次看望他们二老,总想让她老人家多歇会。二姐在灶前添火,看看身边没人,突然神秘地对我说,你不知道,咱娘蒸的馍不能吃啊!我问为什么。她说,淘麦的时候麦囤里有几斤麦子都霉了,我让咱娘扔了,她不愿意。打面的时候人家都不给打,味道呛死人了,咱娘蒸的馍又黑又难吃,有毒!

二姐说话一向是快人快语,又总爱夸张地把事情往严重了说,但基本事实是在那里的。母亲的性格我也是清楚的,她一生节俭,不舍得丢一粒粮食,平时的剩菜剩饭,她都要反复加热,直到吃得一点不剩。所以我对二姐说,你别再说了,一会儿吃饭的时候我来问问。

很快饭菜弄好,一家十几口人围坐在桌子周围,开开心心吃起午饭。我掀开盖着发面馍的炊布一看,果然像二姐说的那样,馍黑黑的,咬上去很硬,一股浓浓的霉菌味直入喉咙。我慢慢咀嚼,但吃下不到一半,突然感觉一阵反胃,忍不住一口吐了出来。

这馍不能吃,扔了!我头也不抬,似乎带着一丝命令的语气。

咋不能吃,我看谁敢扔?本以为我的话会让母亲接受,但我错了,正在吃饭的母亲听了后立即反驳。

小妹附和我说,这面有毒,不能吃!

毒谁了?这几天我和你大(爸)天天吃,咋没毒死?母亲说。

是身体重要,还是这点面重要?我说。

身体重要,面也一样重要,就是不能扔!母亲毫不退让。

近五十年的母子,我深深知道母亲的个性。虽然二姐小妹配合我一起“声讨”,但母亲在家中的话语权是绝对不容侵犯的。一直以来,无论她对错与否,她必须是对的,事后她或许能承认自己错了,但在争执的当口,她必须是对的。

眼看争不出来个所以然,我也就暂时偃旗息鼓,准备徐徐进攻。

吃过饭,我们又旁敲侧击地给母亲贯彻“霉面不能吃”的理念。我说完二姐说,二姐说完小妹说,直说得母亲光皱眉。几轮下来,母亲好像突然意识到我们要表达什么意思了,声音低了下来,语气也缓和了很多。小妹看到后,立即给出建议:这样吧,霉面给俺几家分了吧,也不扔,一家吃一点,您这也留一点!

我才不给呢,给你们也是扔!母亲突然又提高了声音。二姐立即接过话说,都是白面,谁舍得扔?几家分了后一次少放点,慢慢就吃完了!你和俺大(爸)啥时候能吃完?我也赶紧凑上去说,就是,也给我分点吧!

或许是为了求证我们会不会欺骗她,母亲挨个看了看我们,之后就不再坚持,但依然将信将疑地跟着小妹,看她和二姐把霉面一分四份,我拎一份放到车上,这才走开。

等母亲进了房间,二姐小声对我和小妹说,面都给我吧,我蒸熟了喂鸡喂鸭子!

父母文章4:父爱,不言不语

文/一缕清风

父母常说,等你为人父母之后,才能体悟我们对你的感情。

感同身受的间接体验是与亲身经历不能相提并论的,我对此亦深信不疑。然而,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是大家对母亲节的热衷,都能反映出人们对母爱的感恩与赞扬。无论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痛楚,还是哺育婴儿的舐犊情深,母亲的伟大情怀都是那样地显而易见。相对而言,父爱就显得沉默,显得那样不言不语。

自古以来,中国的封建社会为维护社会和谐而为妇女设立了“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虽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的需要,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作为顶梁柱的男人,也因此更多出了要照顾好女儿、妻子和母亲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他们的付出,不可谓不小;他们要承载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在讲究含蓄美的中国,父亲的情感是隐忍的,是不轻易外露的,是羞于表达的。他们就像巍峨沉稳的高山,任溪水涓涓流淌,任树木葳蕤丛生,任鸟兽嬉戏虫鸣。他们总静静地立在那里,承载着一切,无论春花、夏杜鹃、秋月、冬雪寂寂溢清寒。

关于父亲,不管你用心观察与否,都可以追忆很多不起眼,却让人动容的事例。

记得多年前的一天,我在房间里玩电脑。父亲端着一碗鱼进来让我吃。碗里是一整条不大不小的鱼。看着一条完整的鱼,我问他,你怎么不吃。父亲怎么回答的,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我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有事出去,又因忘了东西返身折回。回到房间,只见他拿着碗筷,在吃我剩下的鱼架,上面零星地挂着点肉。

父母的节衣缩食,只是为了孩子餐桌上的琳琅满目,甚至在你大快朵颐之后,去接续你的残羹冷炙。

初到武汉上大学时,父亲陪我回学校。我们不熟悉路线又要转车。我固执地等待那辆我知道的公交车,不肯问司机。为了节省时间,每过一辆车,他都跑上跑下询问司机。有次他下得匆忙,皮包被车门卡住,人随车跑,所幸司机发现的及时,才安然无恙。那一幕,至今想起,仍令我记忆犹新。

我上学那几年,他曾多次去看我。后来听母亲说才知道,向来怕辣的他,不服当地水土,自己在异地他乡打点滴。而身在武汉的我却浑然不知。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些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本无碍生命的节奏,却折射出父爱默默无闻的辛劳与付出。而这些仅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细节,未闻未见的背后,又有多少羞于示人的血泪与挥洒如雨的汗水不为人知。

父亲就像一部小说,它不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去证明什么,而是向你默默地展现着,娓娓道来一个或许不精彩却朴实无华的故事,所有的爱,所有的情感都蕴涵其中,任你品味。

父母文章5:尽孝父母,就是对自己的尊重

文/零落乡间一奇葩

曾经为生活之大计忙碌奔波、风风火火的母亲老了,因为10余年前脑血栓突发,不能走了,即使拄着拐棍,也蹒跚难行。

正处在为生活与工作打拼的我们,决定姊妹几个轮流赡养,让母亲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对此,母亲很是欣慰。

每逢亲朋好友来看我母亲,母亲总是唠唠叨叨地说,孩子们如何如何有孝心和孝行,亲朋们便啧啧地称赞,夸我母亲福气大,之后,就说起了东家谁谁谁西家某某某,怎么怎么为养老人发生什么什么不愉快之事。听后,我陷入极度的沉思中……

父母亲赐予我们以生命,在生活极度艰难的困境下,将我们拉大成人,最终让我们过上了惬意的生活,这种恩德真是比天高比海深,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呢?

中国向来就有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中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深沉的,又是伟大的。我想,即使穷尽毕生精力与能力,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哺育培养之恩。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赋得永久的悔》中写道,等到自己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自己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他永远地走了!季羡林心肝俱裂,泪盈眼眶。“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大师的思母情结可谓是催人泪下。因此,古往今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盛传不止。仔细思忖,情理皆在其中。

无论过去与现在,总有一些人借口为工作忙碌、为生计奔波等理由,无暇顾及父母晚年的生活与健康,造成多少千古伤心事,留下多少悲悯与苍凉?尽孝父母不能等,从现在开始,从细节做起。倘若经济窘困,让父母亲吃不上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也无妨,那么呈上热饭素菜淡茶总是可以做到的,送上几句问候唠唠嗑总是可以做到的,帮着父母洗洗脚剪剪指甲梳梳头总是可以做到的……

毋庸置疑,每个人一生中,亲生父母都只能是唯一,没有唯二,确当珍惜。其实,更本质地讲,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基之源,所以,尽孝父母,也是对自己生命个体的尊重。

人人都会老。小时候,我不会走路,母亲抱着我;长大后,母亲老了,不能走路了,我背着母亲,推着母亲看世界。黎明前抑或夕阳下,我握住母亲的手,唯恐生命从心中流走!

父母文章6:感恩父母

文/吴建辉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常怀感恩之心,会发现生活竟如此多姿多彩;常怀感恩的心,去探索时间的奥秘。

当我呱呱落地时,我便是父母的全部情感,他们把世间最好的东西给了我。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生病的那件事。那天清晨,母亲把饭菜做好,一遍又一遍的催促我起来的吃早饭,我平时有赖床的习惯,母亲以为我又赖床了,于是怒气冲冲的跑到我房间,可是刚开房门,却看见我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母亲着急的把体温计拿来,让我夹在腋下量体温,“39C°”!母亲大叫起来,“你怎么发这么高的烧都不跟妈讲呢?”母亲急促的把我抱起来,穿上衣服,把我背到了医院。去到医院,医生说要做皮试,听到皮试两个字,我吓得浑身发冷,小时候,因为有个医生给我扎了3次皮试都没有扎对,于是,从那以后我都尽量控制自己能不到医院就不到医院。

看到医生拿着针管向我走来,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时母亲用心疼的的语气对我说:“你要克服对打针的恐惧,这对你来说虽然是个困难,但你如果不去克服它,它就永远绕着你,你已经长大了,我相信你不会是一个懦弱的孩子的,对不对?”听了母亲的一番话,我的情绪平复了一些,并慢慢伸出手去,让医生做完了皮试。皮试很成功,接着我又打了两瓶点滴,打着打着我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当我睡醒的时候,我发现母亲在我的窗头睡着了,我依稀中看见了母亲头上有了几根银丝,我知道这些银丝是母亲为了我操劳出来的,如果可以,我一定会珍藏母亲的第一根白发……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亲对我的爱一点也不比母亲少。

父亲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回来,不管有多忙,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督促我做作业,并拿给他检查,检查过关了才能睡觉。我深切的爱着我严厉的父亲和慈祥的母亲,他们是我心底最美的梦。

感恩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恩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给你温暖;感恩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我要感恩的人太多了,想说的感谢的话也太多太多,只要你有一颗感恩的心,相信你会欣赏到这个社会的多姿多彩。

父母文章7:做一个幸福的小女人

文/飞翔的小蜗牛

很庆幸,父母给了我一个女儿身,也非常感谢父母,让我在宠爱的海洋里长大。小小的我,像一个接力棒一样,在众人的手里传来传去,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我慢慢的长大……

从呱呱坠地起,我就遗传了母亲乐观开朗的性格。因为是家中的老大,所以家里有好多的事,需要我来帮父母处理,这样邻居间的小事情,就由我来作传话筒了。等我长大后,我就坐在爸爸的车上,可以走到我想要去的地方了。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到远方的亲戚家串门,总是轮不到弟弟妹妹,任凭他们的哭闹也无济于事的……

喜欢做一个小女人,高兴的时候,可以手舞足蹈,哈哈大笑;难过的时候,可以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兴奋的时候,可以和同伴们叽叽喳喳的分享着自己的快乐,郁闷的时候,可以和朋友泪流满面的诉说着自己的烦恼,说完了,也就破涕为笑,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了。甚至可以在老公的手臂上狠狠的咬上一口,所以有委屈都留在深深的牙印里,所有的痛苦都由老公承担了……

喜欢做一个小女人,每个季节,可以商场买到心仪的衣服,穿在身上,在众人的目光里,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小女孩时期了。高兴了,到发屋做一个喜欢的头发,潇潇洒洒的走在大街上,或者手里会拿着喜欢的零食,不管别人会有怎样的眼光,只管吃自己的,呵呵,好爽。麦当劳,肯德基也不再是小孩子的专利了,小女人也可以小资一下下了……

喜欢做一个小女人,在老公痛爱的目光里,撒娇耍赖。赖着不做饭,美其名曰:喜欢吃老公做的饭,其实味道也不怎样。在儿子身边也可以小一把,老公要出差的时候,总是嘱咐儿子:我离开后,你要替我照顾我媳妇呀。儿子答应着,晚间,果然他会到我的床上陪我,替我暖床,为我盖被子,还会说:看着你可怜巴巴的小眼睛……

喜欢做一个小女人,当洗衣机转起来的时候,眼里仿佛看到老公孩子身上那干净利落的衣裳。周末了,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再做一桌饭菜,准备两杯香醇的美酒,跟家人一起享受这快乐的时光,沉浸在暧暖的爱意里,酒精也会来祝兴……

喜欢做一个小女人,晚间,收拾完毕,放一段喜欢的音乐,泡一杯绿茶,在氤氲的烟雾里,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忘却了白天的累,忘却了腰酸腿痛,忘却了工作的繁忙。宋皇帝赵恒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用我的眼,看别人的心,用我的头脑,思考别人的故事,从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从别人走过的路里,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一步步走着,未来还在脚下……

父母文章8:月饼情结

文/李杰

父母养育着我们姐弟9个,小时候家里穷,父亲无奈,只好偷着去城里做点小生意,山果、鸡蛋、猪肉等,都是父亲常卖的物品。

那时候物资短缺,生意好做,像鸡蛋这样的食品,一头午就能卖掉。父亲去城里的时候,姐姐们都没人乐意去,因为那时做这种生意是违法的,常有人把你当成资本主义尾巴来割,碰上这种事大家都怕得很。在姐妹里我是最小的,还不知什么叫怕,父亲就常带我去,我虽然小,父亲觉得身边有人总有一种安全感。为了能把我稳住,父亲每次去都花上几分钱给我买好吃的,有时虽然自己不情愿去,可经不住食品的诱惑,每次进城,父亲挑着担子,我像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

一次,父亲被一伙人逮住,鸡蛋全砸了,人也送进了文攻武卫,说父亲的行为属投机倒把,见父亲被人捉了,我哭着紧跟着那伙人进了文攻武卫。那帮人给父亲录了口供,知道父亲家庭困难,做生意只是为了生活,又没有别的企图,我还是个孩子,又一直在那里哭,这样才把父亲放了。

虽然有这事,可那时生活贫困,父亲的生意还要继续做下去。那年快过中秋节了,父亲说这时候生意特好做,他想带我去城里走一趟。父亲说,这次去我带你去冠生园吃“什锦月饼”,那味道你绝对没有尝到过。姐姐们听了,唯恐我不去,就直说那月饼好吃,其实,姐姐们从来没尝过冠生园的月饼。这什锦月饼是我们当地有名的月饼,里面有核桃,有花生,有枣等,有八种好吃的组成,我只听说过,却从没尝过,经不住诱惑,我只好跟着去了。

这次父亲卖的是鸡蛋,城里人那时吃肉吃鸡蛋要凭票,父亲的鸡蛋很快便卖掉了。父亲很高兴的样子,我说,爸,你不是要带我冠生园去吃“什锦月饼”吗?父亲笑眯眯的,说走,带你去品尝品尝冠生园的月饼。

我跟父亲进了冠生园,里面各式各样的月饼,看得人垂涎欲滴。冠生园会做生意,准备了好多的椅子,有想当场吃月饼的,可以坐下来吃完了再走。我跟父亲找个僻静处坐下来,父亲要买两个月饼,等人家拿来两个什锦月饼,父亲却说自己肚子不太好,就先买一个吧。

我从没吃过这么好的月饼,咬一口满嘴生香。我掰下半块月饼给父亲,父亲说自己肚子不好,就不吃了。当时小,不知道父亲的心思,就把那一只月饼全都吃了,吃完了,我看着父亲,意思是还想吃一块。可父亲的眼光却不看我,父亲是心疼那一角钱,还有一家子在等着呢。

临走时,父亲嘱咐我回家后千万别说我吃了月饼。可我回去还是忍不住告诉了姐姐们,还说吃了半斤,当时半斤是四块月饼,惹得她们好长时间都嫉妒我。

第二年,国家政策有松动,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可父亲却再也不能去城里了,由于常年劳累,他生了癌,而且已经到了后期。父亲在病塌躺了半年,人瘦得皮包骨头。临终时,父亲从喉咙里吐出几个字,“想吃‘什锦月饼’,我活了这么些年,就从没吃过。”听到父亲的话,我哭了,当年父亲给我买的什锦月饼,我怎么就没让他尝一口呢?

等给父亲买回冠生园的什锦月饼来,父亲把一块什锦月饼放到嘴里,喉咙里只动了动,就停住了,再也没有力气把这块月饼咽下去了。

当天晚上,父亲去世了,嘴里含着那块什锦月饼……

童年的美味和父爱一直在我的记忆中存放了许多年,美味悠长。如今,每每到了父亲去世的日子,我都要给父亲供上各种各样的月饼,算是对父亲魂灵的慰藉吧。

父母文章9:为父母祝福

每逢春节的时候,那种特有的浓浓的亲情总会别样的涌上心头。也许是一年一次的独有,也许是自己生命的里程又缩短了一步的感慨。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兴奋在逐渐减少,倒是增添了几分对逝去岁月的怀旧心理。逝去的永远是最美好的!

每次回家的步履匆匆,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忽然想起自己又长了一岁,却没有在意爸爸妈妈又苍老了许多,心中陡然升起一种莫名的歉疚感,一年之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没有半月的时间,虽说父母总在电话中说,知道你忙,没时间就别回来了,家里又没有什么事。自己便心安理得的不回家。就像每次回家母亲总是说,别带什么东西,家里什么也不缺。其实当他们看到你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回来的时候,尤其是面对许多人的时候,脸上总会挂上一副满意的笑容。这也应该算是一种孝道。

我们在长大,但我们不能忽视父母的鬓发在逐渐变得花白,他们在我们的成长中失去了太多太多,包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乃至于生命的代价。如果忽略了这些,我们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岁月的增长也让我们变得冷血了许多呢?或许我们应该静静的思考一下了。忙不是理由。我记得的有两句话:忠孝不能两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怎么选择呢?

作为小人物的我,宁愿选择后者。这一辈子最重要的莫过于亲情了。我不会对父母的变化漠然的,让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快乐,让我们为父母的长寿幸福,这也许是最平凡的最普通的祝福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