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精英文章(精选5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精英文章1:客家,汉民族的精英
文/周振清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的迁徙繁衍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向往和平幸福美满的精神追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战火不断,导致一批批中原人相继南奔。黄巢起义时,他们因避战乱又纷纷迁徙江西,此后,从江西迁往福建、广东。江西则成为客家人南迁的大本营。宋末元兵入侵,客家人又进行一次大迁徙,他们或勤王护驾,或深山避乱,散居南方各地。明末清初满洲人南下,再行避难往返迁徙。井冈山市下七乡的客家先人大约是此时在这立基。据说客家先民迁徙时有两样东西是必须随带:一 是先人遗骸;二是家庭族谱。所以历经千年行程万里而始终保持着客家的语言和民俗, 永远不忘自己先人故土。
最近,读到井冈山市下七乡党委、政府组织编写,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井冈山市下七乡《客家民俗》和《客家山歌》,感到特别亲切。随着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各地都出版了种种介绍风光名胜的导游手册。游城主编的《客家民俗》、李国亮主编的《客家山歌》则以文化底蕴深厚,资料详尽而更具特色。
来下七开基创业的客家先民是在没有大路没有汽车,没有电灯也不通电话的时代,仅凭一双赤脚一步一步跋涉千里, 一把铁锄一锄一锄开垦荒山野地,靠着勤劳双手建造家园,抚育后代 。他们追求安定生活,自由幸福,艰苦卓绝,义无反顾,敢于冒险,勇于拼搏。这些开创历史风云的先人,和谐相处,相互包容,真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啊!1964年,笔者在吉水县西团乡蹲点,居住在一户客家农民家中,他们一家生活幸福。那时正值秋天,房东大爷傍晚竟热情提了一桶热水唤我“冲凉”。这是我在农村工作从未享受过的待遇,也体现了客家人的朴实与真诚。
江西大多数先民也是从中原迁徙而来, 现在虽不会说客家话,但口头语中仍有许多词汇是中原余韵;许多习俗仍有传承。《客家民俗》和《客家山歌》对帮助了解中华民族的迁徙变化是有裨益的。现在很少听到有人唱山歌了,难怪井冈山民歌手江满凤的一曲《红军阿哥慢慢走》竟会引许多游客驻足聆听。其中有的竟是东南亚侨胞,因为他们的祖先大多是客家人。这就是民族心灵感应的凝聚力,也是历史造就的民族之根。遗憾的是笔者没有造访过风光秀美的下七乡,但读了这两本书对了解下七是有帮助的,它会让你更爱下七!
精英文章2:向那些曾经的乡村精英们致敬
文/贾兴安
在我还小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吧,那时候正值人民公社化,故乡的村子和我家都很穷,祖产就是几间茅草房。我父亲在外当兵,母亲在外乡教书,我和弟妹是跟着爷爷在那个下雨就漏大梁用支柱撑着老鼠乱窜的小黑屋里长大的。那时候的个人生活质量和重要记忆,基本上是以自家的房子如何作为象征的。因为土地都是“公家”的,因此,村里谁家房子好,就证明谁家“有福儿”,有钱,过得好,令人羡慕。当时,我们村有一千多口人,号称“长屯村,三里长,二里半,没有房”,是说村居坐落得稀疏,基本上分两排散落在一条俗称“豁路沟”的大沟两旁,仅有一条街,就在这条大沟里。村里的房子,大都是土坯茅草房。村里只有一座青砖灰瓦起脊的二层楼房,村人称之为“大瓦楼”,坐落在村小学对面的坡岗上,是一户地主家的,姓方。“大瓦楼”矗立在一片低矮的茅草房中,显得鹤立鸡群、威武气派。每次上下学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扭头朝那像燕子翅膀似的一角翘望,总会发现有几只白鸽在上面踅飞,或栖落在瓦脊上张望。从我记事起,这座楼房一直被大队封闭着,斑驳陆离的黑漆大门上,挂着一把硕大的长方形铜锈锁,二楼是一排拱形的雕花小窗户,大部分已破损了,像捅烂的蜘蛛网,这些常常让我沉浸于楼里曾经的辉煌和热闹甚至神秘。姓方的老地主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绰号叫“老白眉”,羸弱不堪,村里常开会批斗他,让他在村革委会的戏台上低头弯腰。他和家人住在瓦楼一旁的小黑屋里,个个灰头土脸的。老地主经常挑着两只大粪桶在街里弓着腰一脸茫然地踽踽独行,还不停地咳嗽。他儿子老大了还找不上媳妇。村里人很多年以来都那么穷,可唯独他家盖了个大瓦楼,是怎么回事从没听人说过。就这样,一座瓦楼,一户地主,一家人的命运,久久地萦绕在我年少的心灵里。
有关方姓地主的传闻很多,说他娶过两房媳妇,解放的时候,据说国民党的一支军队占据了他的瓦楼,在二楼上支着机关枪跟进村的解放军打仗。解放军把瓦楼包围了,国民党的军队就佯装投降,把枪从二楼的窗口扔下来,还在窗口举起了一块白布。解放军信以为真,就去楼下捡枪,结果敌人突然在楼上朝下开火,我军死伤了十几个人。总之,这座瓦楼和这个家庭,是有故事的,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充满着神秘感和沧桑感。那时候正值“文革”,方姓地主的高楼宅院成为“摆在大街上的腐败”或者说“矗立在村街上的罪恶”。从前过得好的人,尤其是在旧社会房子好土地多的人,全部是坏人和罪人。当时我还小,还不懂世界上那么多蹊跷事,只是这么简单地认为,有好房子大房子的家庭,跟我们广大贫下中农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在于,他们的故事和生活可能比我们特殊或者说复杂,也许,这就是命运多舛才构成了曲折和趣味吧。
正是因为童年的这段经历,很多年以来,我一直比较关注乡村的房子形制、规模或者说建筑文化,喜欢民俗,尤其是对明清及民国年间的民居有着浓厚的兴趣,总是匪夷所思臆想那些青堂瓦舍“大宅院”里昔日的情形和光景。近些年来,我外出的机会多了,每到一地,主人总是向我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他们那里的历史文化名胜,而其中最为直观的遗存,莫过于经过岁月洗礼的建筑了。建筑是凝固的文化,是那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以及文化传承的象征。站在江苏周庄沈万三“沈园”、同里任兰生“退思园”的大宅院里,我想起了我们村的方姓地主,相比之下他真是太“小”了;在甪直,我看到从前由一百多家地主所缔造出的富饶之镇,又想起了我们村的方姓地主。我们村的地主,相比之下真是太“少”了;在山西“乔家”、“王家”大院,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在四川大邑县刘文彩的“收租院”,甚至在山东的“孔府”,还有黑龙江呼兰河畔其父为大地主的“肖红故居”里徜徉时,我同样想起了我们村的地主,他怎么就名声不够大,如果“大了”,我们村也有可能全国闻名,现在只需吃一个乡村老大院的“文化遗产”,也就子子孙孙几辈人享用不尽了。这些年,无论到了哪个县哪个乡,我都先问你们这里有没有大地主从前的房子,如果有,我肯定要去看一看,而且,毫无例外的是,只要有,如今几乎都保护了下来。并且,每个县的地方志或者编印的当地历史文化书籍上,都有乡村遗留下来的这些地主们的“老房子”的介绍和图片。从前的罪孽,现在却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着实让当地人沾沾自喜。于是,我惊讶地感觉到,我们现在所得到的一切东西,难道真是“田家辉”们所给予的吗?又联想到了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如果不是秦始皇和胡夫,我们引以为豪的世界文明将大打折扣。巴黎圣母院亦是“欺压劳动人民”的产物,但罗丹却说:“整个我们的法国就凝聚在这座大教堂里,正像整个希腊凝聚在帕提侬神庙里一样。”的确如此,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地主”阶层曾经是传承和驾驭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舟楫,其形成也可能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就像刚刚步入“新时期”中国突然出现了那么多“万元户”一样。为此我不由自问,这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是不是比“穷人”更智慧一些,肯干一些,也曾经吃苦耐劳呢?我的这些想法,直到1999年的春天才突然得到了更丰富的材料佐证。当时,我到距邢台市约15公里的“田麻痒庄园”采风,浏览着这座建造于民国初年并“蜗居”在深山里的庞大建筑群,我极为震惊。庄园的后代、时年57岁的田修身一边开他的诊所一边给我讲述田家辉煌而又辛酸的历史。不知怎地,我的幻觉又回到了故乡,想象着“老白眉”活了起来,脑海里同时晃动的,还有天南地北那些各式各样大宅院里的主人们那活蹦乱跳的故事。这些故事,最终营造了我的长篇《庄园秘史》的结构内核与思想元素,也可以说是偶然的契机“击活”和“连接”了我那诸多的匪夷所思。
一种触动,一个理念,一丝情怀,能在我的心底盘桓十几年挥之不去,是我写作经历中绝无仅有的事。先是短篇《将军墓》、《景物与一些人》,之后是中篇《阖岚镇沿革》,现在则是长篇《庄园秘史》,短篇和中篇十多年前都被许多文学报刊转载过,并获得了一些文学奖,从此奠定了我在写作上较为坚固的基础。这一系列的写作“出发点”或者说“兴奋点”,都源自于我多年间对中国乡村建筑一以贯之的关注与倾慕,现在仔细想来,我其实是在向那些曾经的乡村精英们存念和致敬。
在邢台西部广大的太行山区,有许许多多像田家辉式的普通农民,他们是乡村的精英,坚韧,勤劳,睿智,善良,他们曾经缔造和结构着中国式的“美丽梦想”,也许,这就是我们如今所津津乐道的“中国梦”吧。他们忍辱负重,为了生活和生存的富裕和安康,祖祖辈辈在一方水土上顽强拼搏,但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有时候并不被我们的政治或者说意识形态所认可,甚至被社会所唾弃。好在,现在这一切都成为历史和过眼云烟甚至古旧的老笑话。然而,我们可以遗忘,但不能不承认这是曾经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活生生的现实,是湮没在民间和社会底层的历史。我们的文艺作品,有理由和责任对他们肃然起敬地关照。因此,我还会继续《庄园秘史》下半部《蝎子沟》的续写,再现田家辉的后代们,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到今天那块土地更为沸腾的现实生活,以一个小山村为写作切入背景,完成中国乡村百年变迁中社会最底层的民间叙述和艺术书写。试图让那些即将消失的事物、人物和故事复活,让我们后代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在什么基础上所获得的并永远铭记他们。
精英文章3:完美青春
文/陈丹燕
这是一间传统精英女子高中的楼梯厅,两侧的楼梯扶手上有大大的哥特体烫金字,一边写着“UP”(上),另一边写着“DOWN”(下)。在课间学生转换教室的几分钟里,穿深棕色羊毛背心和短裙的少女们抱着讲义,鱼贯地从这里经过。此刻这里一片安静,柔和的朗读声从长走廊里依稀传了过来。
这里保留着女中特殊的气味。空气中的微甜来自女孩子新鲜的身体和口腔,微酸则来自她们汗潮的脊背和腋窝,微臭一定来自她们的白色棉布短袜和球鞋深处——女中的女孩子常常放肆地保留她们的体味,也许是因为她们不必在男孩子面前伪装淑女。那些新鲜的、容易出汗也容易变得通红的身体,散发着植物般不知掩饰的自然气味。到了成年,这气味就会变得清淡了。还有一些幻想的气氛,来自青春汹涌而至的心灵。一些阴郁的念头、一些羞涩的念头、一些狂乱的念头、一些不能阻挡的恐惧和欣喜,像热汤上的白雾一样,浮动在女孩子们留下的气味之中,就像墙上女生们自己画的小幅油画,那苍白的脸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激情。严厉而保守的灰墙,就像社会精英的传统对青春的压迫。
当我已远远地离开了自己的青春时,才发现被抑制的青春其实最浪漫。如果这里没有哥特体的金字,这里被喷满了墙画和青少年最喜欢的无厘头词语,浪漫的程度会大为降低。顺着金字鱼贯而行的女孩子们,像深夜里醒着的小兽,眼睛在铁灰色的背景下亮闪闪的。她们的身体跟随金字温顺地上下,但她们的青春却像地火一样四处蔓延。如今我才明白,这样才算得上是完美的青春。
精英文章4:越精英越肥胖
文/阿简
朋友请吃饭,欣然前往。远远看见她家几年未见的王子,一时竟然没认出来。
王子是他的外号,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路跟随,原因,当然是因为“那小子真帅”。七八岁的时候吧,我们去他家玩,他一时兴起,一定要给我们表演小提琴。小孩子初学,琴的音质也不出众,所以拉出来的曲子,实在乏善可陈,吱吱啦啦的,带着一种不眠不休的尖锐,仿佛要锯断屋里所有的桌子腿儿。可是那琴童的小模样,实在秀美可爱:细而软的黄头发梳成小分头,高高扬起的瘦胳膊上衬衣雪白,黑色的西裤马甲配金色的小领结,帅得不像话。
后来两家住得远了,见面的机会渐渐少起来。小王子的成长历程在我这浓缩成几个断点——蹿个儿了,变声了,青春冒痘了,玉树临风了——是冬天里落了叶子的白杨,挺拔然而形销骨立,瘦得像版画上的风景。
离上回见面,也不过隔了三五年吧,没想到这回再看,可真让我跌碎了眼镜——小王子将军未成肚先凸,原本清秀尖窄的小脸,也生出了触目的双下巴。他大概看出了我的错愕,自嘲地解释:“胖了是吧?夜行动物嘛,肚子都大。”
尽管是个谬论,可是对他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却是简明精准的。他是做网络编辑的,网络新闻,拼的就是“快、准、稳”,突发事件要随时报道和跟进,夜班的编辑又比白班人少,因此,一个人必须得干几个人的活。发稿、策划、做专题、调页面,神经一绷就是一通宵,下班后脑子又亢奋得一时静不下来。等躺到床上松一口气了,又怨念自己跟整个城市完全逆行:“我想睡下去的时候,人家都起来了。人声车声晨练声,声声恼人啊!深度睡眠,几乎就成了空想。这时候最恨的,还是来电话,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睡意,在听到电话响的一刹那,就都给吓跑了,怕是夜班出了什么差错。出错儿就得扣钱,一晚上白熬了不说,后面几天的活也白干了。”我想起***无数次地吐槽儿子的起居:“早餐不吃,中餐没点,晚餐合并夜宵一桶方便面……”觉得这孩子,真挺可怜。
临走时,我加了他的QQ,免得在不恰当的时候打电话,搅了他那来之不易的睡眠。于是发现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个性签名,都在围绕着体重纠缠不清。先是:“人总是要往上走的,体重也一样。”过几天变成了:“还以为是日子过好了呢,原来是过劳肥。”最近则成了简短悲愤的五个字:“油向胆边生。”一问才知,体检查出脂肪肝了。
听说导致过劳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熬夜以及由此而来的饮食不规律。不管是主动上进还是被动勤奋,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的人,总是胖得更势不可挡一些。尽管伴随着薪酬和职位上的进步,他们逐渐成了社会精英,可是身段的变形预示健康的透支,也真是不能大意的事——真要应了这句“越精英越肥胖”,可就悲催了。
精英文章5:苦味的爱
文/疯丫头
他,是校内篮球队的精英,她一个比他小一届的学妹。忘了他们是怎么相遇相知相恋的,也忘了他们是怎么在一起的。只知道他们从在一起后就很少分开,她脾气有些不好,经常动不动就对着他发火。而他,总是默默的宠溺着她,宠溺着她的坏脾气,因为他爱她,所以必须学会包容她一切不好的,也包括她的坏脾气。
初夏,有些闷热,这闷热的天气让人烦躁不安,脾气更加得火暴,站在食堂门口,她又冲着他发脾气,不知是什么原因。只见他低着头,默默的任她吵闹着。很多他的朋友和他说,这样的女生要不得,脾气太坏了,劝他别和她在一起。而他总是一笑而过,因为他还爱着她,可这些人也是为了他好,换做别人,他铁定一拳揍过去,他不许别人说她的不好。
其实他也曾想过,自己是否能够永远这样的包容她,高三即将来临,他忙碌着,渐渐的有些忽略了她,每次好不容易一有机会在一起,她总是对着他又吵又闹,说他不关心她了,不要她了。而他总是很耐心的抱着她,任着她打着他的身体,任着她胡闹,因为她在他的心中是如此的重要。高三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为了努力的考上大学,他陪她的时间慢慢的从一天变成几天,又从几天变成一个星期,虽然是在一个学校,但他做为一个高三的学生,享受着学校给的待遇,每天都提前下课去食堂吃饭,所以,他们吃饭的时候也见不了面。
她最终忍受不了思恋的痛苦了,明明在一个学校,明明那么近,为什么却连面都一个星期都见不了几次。她跑到了五楼,跑到了他们班,只见他跟着一个长头发的女生有说有笑得,讨论着什么。站在他们的教室门口,她走了进来,怒瞪着他,原来他是不爱她了,原来他心里已经有别人了,难怪她总见不到他,大慨是因为他已经懒得把时间花在她身上了。
他吃惊的看着她,没想到她居然会来班里找他,看了看她生气的样子,他觉得有些好笑,虽然她脾气不好,却还是那么的在乎他,他知道她定是误会他和他们班的班长了。起身拉着她往教室外走,因为他知道她的脾气,她定会对着他们班的班长破口大骂的,他不想把事情闹大,为了高考,他已够累的了。
而她本想说些什么,见着他有些苍白而脸,有些心疼,看来这几日不见,感觉他老了很多。随着他走到了天台,她心里有些恼火又有些心疼他。怒瞪着她,她大吼道“你是不是心里有别人了,不要我了?”说着,她委屈的泪水就开始从眼眶中滑落下来。
他温柔的用手轻轻的帮她拭去脸庞的泪水,抱着她,温柔在她的耳旁说道“傻瓜,我怎么会不要你呢!没有你,我的世界就只剩下一片灰暗。几人没见你,你知道我有多想你么?只是我要为了我们的将来而努力啊,只有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才有机会给你一个好的将来。刚才是你误会我们了,那个女生是我们班的班长,我们在讨论问题而已,你相信我好么?.”
她吸了吸鼻子,他从来没有骗过她,她是知道的,环抱着他的背,她说道“我相信你。”
三月的天空,有些蔚蓝,微风轻轻的吹拂着他们紧紧相拥的身影。
大一的他,贵阳读书,而她也成了一个高三的美术学生,集训的时候,她选择了他读书的那个城市去学画画,而他总是一有时间就跑到她们画室里看她,给她买好吃的。为了她,他很少参加学校里的活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班的辅导员知道他篮球打得蛮好的,一定要他作为参加班级里的代表,与系里挑出来的篮球队员一起与其他系的比赛,他不可以拒绝,因为他是这个班的希望。
后来,他到画室里找她,她却和他大吵了一架,问他“你是不在学校里有其他的女生了?”他本来这几日就特别的累,今天到画室来是想好好的看看她,只要看着她的笑容,他就满足了。没等他开口说话,她接着说道“我就知道你会这样,什么以后啊!谁要和你有以后啊!我才不稀罕你,你给我滚,我再也不想看见你。”见他要开口说道,她捂着耳朵“我不想听你任何的解释,你给我滚滚得越远越好,我不想再看见你。”说完,她把他扔在了画室外面,重重的关上了画室的门。
他有些苦闷,为什么她连一句解释都不听。他真的累了,三年以来,他一直努力的压着他的脾气,好好的对待她,可她呢?从来没有给过他一点轻松的感觉,和她在一起,他感觉到越来越累。看了一眼画室,他转身离去,让彼此都好好静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