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文章

请欣赏户外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户外文章1:陪练

文/伍柳

天气热起来了,小区里进行户外锻炼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开始时,我被孩子们所吸引,看着他们奔跑跳跃的灵巧身影,不禁为他们啧啧称赞。后来,我的目光飘移了,我被另一群身影所吸引,那就是陪练的家长们。

陪练的家长们有的是孩子的父母,有的是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所谓陪练,当然要以孩子为主体,陪孩子锻炼,陪孩子玩耍。看护好孩子,要以孩子为中心,就像相声演员中的捧哏,要做好陪衬,当好配角。可我渐渐发现,有些孩子家长可能因为太投入,忘记了配角的身份,沉浸其中,乐不可支。他们和孩子一起打球,跑跳,动作像模像样。看着他们那乐此不疲的样子,真像变了一个人。

我忽然觉得,这些家长一定还有一颗少年的心。别看他们已经年长,有的腿脚显然已经不大利落,但只要那颗灵动的心还在,就会被适时地激活,让他们在陪练的同时,也重温自己儿时的梦,在那梦幻中,自己仿佛又成了翩翩少年。

这时就不禁想起女儿小时候学画的情形。女儿学画,我有时也会充当陪练。去公园写生时,我也煞有介事地带上速写本,陪在女儿身边。可随着和女儿一起动起笔来,自己不知不觉也投入其中。年少时也曾喜欢画画,但这个爱好已搁置多年,此时却隐隐感到被激活了,一颗沉寂的心又渐渐萌动起来。

从某个角度讲,我们应该感谢陪练的角色。它让我们找回了儿时的记忆,激活了一颗少年的心。它让我们变得年轻、富有朝气,脸上又能洋溢出天真烂漫的笑容。

户外文章2:山是户外魂,水是户外情

文/心路

每每走进户外,就有种魂在萌生在感应,这便是山的魅力和召唤;每每崇尚自然,就有种情在引发在扩展,这便是水的孕育和迎动。

宛如一面旷怡的画面卷景:其壮,则是称其为峻伟两致的山在运势在骨刚;其柔,定为得益于动静两仪的水在温颖在溢致。这个,用人来形容和比对,自然山男水女,就位一对天然的互补和人为的造化。

山因水而完胜,水由山而英名。无水的山,贫乏而又干焦;缺山的水,平淡而又单调。其应为:山重水复必有路,柳暗花明羞说村。

喜山乐水,成就一种意境;游水历山,陶冶一份情调。当相约的同心,沾着水的质感运味在山巅,那水,便融化在山的最巍最娆处,化作顽强而又柔韧的磐石,敢当对水的一切承诺、眷顾和恋铸。

水遇山而不流,是因为山的挽留;山见水而不够,是由于水的深厚。一切的美妙皆来源于山和水的灵犀和互动,一切的满好全因为水和山的理解和通透。

山和水缔结的是一处缘的相知相惜相悦相共,水和山际遇的是一场份的不离不弃不怨不悔。

至于那魂,定作不管是巫山上的还是什么山的韵;曾经的情,再也不会难为无论成沧海还是非成沧海的水……

山是户外魂,水是户外情……

户外文章3:夜,听我在哀怨

夜已深,窗户外,风声夹杂狗吠。黑漆漆,房间内,一人深思。

习惯性失眠许久,是受自己思想上强迫,还是心里头对自己施加的压力?

很多事过去很久,依旧放不开,有些人离开很久,还是忘不了。记忆很深,情感的纠扎,使得哀怨的灵魂附于身体。

改变不多,这么多年,处于忧郁阶段,愈演愈烈。煎熬与彷徨 成功侵袭我心。

试图找寻良药,偏偏不疾而终。在很多次失败之后,信任感逐渐消失,真与假面前,完全丧失判断能力。

我的世界开始出现短暂性黑暗,看不见自己的微笑,看不见他人的诚意,看不到路。

我好害怕,摸不到墙壁,不知怎么走。只能在原地蹲了下来,抱住头,抱住所有的凄凉。

我甚至害怕脚步的声音,害怕有人靠近我,害怕我预想过的靠近我的种种伤害。

于是我让自己变成一只刺猥,让刺保护着我,让自己变得孤孤零零。

户外文章4:紫藤花海

文/文俊

华商网雪豹户外网上发帖,周末拟去观赏紫藤花,相约同行人。帖子里图片甚是漂亮,紫盈盈的花海很是吸引人,于是随“班长”一同报名参加。

紫藤花海位于距离西安不足百公里的杨凌。杨凌原是一个乡镇--杨陵镇,据说是因为隋文帝杨坚寝陵所在地而得名。上世纪90年代,杨陵镇升格为杨凌示范区,不知道什么原因,名称由杨陵改为杨凌,大概是寓意杨凌区能够凌云腾飞之意吧。

杨凌距离西安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早晨从西安出发,一车人说说笑笑,感觉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下车,一大片紫中透粉的紫藤花海映入眼帘,虽然没有期望的那么大,也没有图片那么鲜艳,但景色宜人,大家争先恐后地扑向花海,尽情享受鲜花带来的愉悦。那紫藤花真好看,一缕缕、一束束倒垂在空中,争彩斗艳,微风飘过,婀娜多姿,像浓妆胭粉的小姑娘翩翩起舞,招人喜爱。踟蹰于花丛阡陌,徜徉于宫形花廊,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步入了花仙的瑶台,沉浸在妖媚的花从之中,轻嗅着阵阵花香,心都醉了,仿佛有一种脱却了人间烟火气,飘飘欲仙的感觉了。

花香醉人,紫藤的颜色也倍感亲切。“班长”年轻时,喜欢紫藤色,为数不多的衣服中,紫藤色占了大半。我也养成了跳眼紫藤色,爱好紫藤色的习惯。多年过去了,紫藤色已经不再属于她的独爱,但脑海中涂抹的色调底色还是很难擦除,经常忆起鲜艳的紫藤色带给的年轻浪漫时光。

时间很快过去了,又到了离别的时候,大家恋恋不舍与花海告别。感谢紫藤花,你不仅给我带来的视觉的享受,也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户外文章5:小兔和狼

文/潘冬妹

又到了户外游戏的时间,今天我准备的是传统游戏“小兔和狼”,在讲解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小朋友们很快进入了游戏角色。当兔妈妈喊:“大灰狼来了”,“老狼”出来抓小动物时,小朋友们尖叫着奔跑到事先假定的“家”中,阳阳小朋友动作慢了一些,被假扮老狼的保育员阿姨抓住了,吓得大哭起来,我突然想:如何组织小班小朋友玩好追逐游戏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们对于恐怖刺激的事件常常既害怕又想亲历,这来源于人们爱冒险的心理,学龄前的幼儿同样具备这样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于躲藏、追逐这样的游戏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同时,我又发现在游戏中经常会伴随孩子的尖叫、奔跑,这些现象的出现又往往不利于游戏的正常进行,因为孩子在尖叫逃跑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兴奋扩散,不利于幼儿游戏规则的遵守,还容易发生危险。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我尝试用以下几种方法对游戏进行干预。

心理安慰——离妈妈近一点。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容易被情景暗示,让他们更能身临其境,当不同寻常的模拟声音如狼叫、虎叫、猫叫或恐怖音乐出现后,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如果这时候“妈妈”在他们身边,就能很好地给孩子安慰,“离妈妈近一点”,在游戏中老师可以始终用这样的语言提示幼儿,孩子会少了很多恐惧心理。

避免恐惧——不要抓孩子。一般的追逐游戏,为了游戏更逼真,有时候老师会做出比较夸张的动作来,而孩子对于被抓心里会感到特别恐惧,所以千万不要抓孩子,我们可以用语言提示或小幅度的动作点到为止。

恐惧前置——提示恐惧的到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于将要到来的已知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高于对未知事物的承受力,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可以先告诉孩子整个游戏的大概,对游戏先熟悉,如音乐游戏中可对相对恐怖的音乐先听,先感受,让幼儿对恐怖音乐有个前期的了解。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提前用语言提示恐怖事件的发生,这样处理的结果能更好地防止孩子突遇恐惧的害怕心理,恐惧、尖叫、逃跑,孩子的害怕程度也会减轻许多。

户外文章6:北津港散记

文/茹琼花

空闲时,会到户外走走,第一个想起的便是北津港,它离我近,也有我想看的景。比如,苍茫的海,三五个出海的渔民,一两艘玲珑的小渔船,还有一串串隐藏在浅水滩等待虾蟹上钩的地笼。这些散发着浓浓渔风的人和物,诱惑着我,一次次前往,一次次邂逅一段宁静的时光。

北津港在北津山下,北津村前,属阳东区雅韶镇。过了津浦村,沿着乡间小路一直走,看见几棵俊秀的凤凰树时,北津港就到了。凤凰树种在一座小庙前,都长着稠密的叶,挺拔的枝。这小庙,就是北津显应庙,又称何王庙。在阳江,它曾名声显赫。

站在显应庙前,能看见半个北津港。北津曾是阳江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和军事重地,是从海路进入阳江城的门户。《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漠阳江”条内:“北津港在北津山之阳,阳春、阳江,众水皆此达海。每潮起汹涌而入,遇风则其声砰击如雷,舟楫往来,重防阴碛(塞外)。盖东南大海港口,皆乱石,舟可行者,仅仅丈余,必候大潮始进,故海寇不敢睥睨(窥视)也”。一直以来,北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津未建城前,这里已是明朝一个驻军地点。万历四年(1576年),明廷裁撤乌兔寨,在肇庆府沿海(今阳江)新建北津水寨,驻军2270名,配战船74艘,御倭缉盗。只是,光阴荏苒,斗转星移间,沧海已成桑田。今天的北津港,繁华热闹早成过去,它更像一个小型的渔港码头,普通、安静。

在这里,运气好的话,能见到几个收购商正在收购渔民刚捉上来的鱼虾,几位妇女在岸边临时搭建的简易蚝棚内粘蚝串,几只家养的鸡鸭在草丛觅食。天气不好时,渔船不出海,只能看到岸滩那几堆零散的蚝壳,几丛野草随风摇曳。不管场面热闹还是冷清,都难以把北津港与“货运港口”、“军事重地”等词联系起来。如果正好遇上一两个外地游客,你不向他们说起北津港的历史,他们根本想不到,北津港还沐浴过近代的战火。

史志记载,日本侵略军两次侵略阳江都与北津港有关。如果从北津港下网,说不定,能打捞起半部阳江近代战争史。只是,在今天,要想从北津港的一景一物中,寻找战争的痕迹,已微乎其微。幸好,在北津村的老人的记忆中,仍有战火弥漫的印迹。今年已76岁的青伯,向我说起他1945年跟着父母“走日本仔”的事。当时,日军的船只快到港口时,有村民发现,回到村里一叫嚷,大家惊慌失措,四下逃串。4岁的青伯跟着家人跑到石塘村一个山洞里躲避。几天后回来,家已被日军放火烧毁,村中几位躲在他家的老人被当场烧死。

北津港历经的这两次战争,屈指一算,并不久远。可在更多北津村民眼中,这段战事已日趋模糊。在简易蚝棚内,我见到了正在粘蚝串的陈大姐。陈大姐是北津村人,今年64岁。她在北津港帮养殖户粘蚝串,一天能挣百多元。

北津港还有一个边防派出所。站在它旁边,除了能眺望南海,还能看见对面沙洲上的独石塔。独石塔是航标塔,建在独石之上,呈圆柱形,跟我在大沟镇华洞村看到的航标塔无异。独石塔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虽久经波浪冲击,风雨侵蚀,仍岿然不动,如一孤胆英雄。“北津独石”是阳江旧八景之一,民间流传一对联,上联是“岭顶孤松,春夏秋冬风债主”,下联是“海中独石,东南西北浪冤家。”下联说的,正是这独石。

如果不和村民闲谈,把北津港的每个角落走遍,用不上一小时。离开它前,我总喜欢回头再看它一眼。这一眼,有意无意,常落在某只归航的小渔船上。

户外文章7:百善孝为先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你流泪了吗?直到现在我还是泪眼盈盈。有多少年了,我们好像很少注意到白发苍苍的父母们默默奉献的爱,甚至把它当成是一种累赘!我们可以狠狠的拒绝他们琐碎的关注与细细的询问,可曾想过那是他们的心和全部的爱!

户外文章8:家有“来客”

文/徐学平

闷热的夏夜,也懒得到户外去活动,一家三口挤在凉爽的居室里看看电视可以算是一种明智之举了吧。然而,那些冗长而又乏味的电视连续剧又实在让人大倒胃口,妻和我早已有了倦意,只有年幼的小女儿还在兴致勃勃地摆弄着她的新玩具……

突然,一丝浅浅的歌声从客厅传来。起初有些犹豫,怯怯的,断续而又低沉,随即渐渐高扬了,流畅了,清脆中又不失悦耳,仿佛是晚风在不经意间轻轻地摇响铃铛似的。

“一只小虫,真讨厌,它怎么跑到客厅里的呢?”妻愤愤地说。

“嘘!”我用手指贴近唇边提醒妻子保持安静,并跟她戏言道,“家里来了客人,是一只蟋蟀,它是免费来我们家开音乐会的。”妻会意地笑了。

一听说来了“客人”,懂事的女儿连忙捧出她最心爱的巧克力,趔趄着走向客厅。房门半掩着,女儿一不小心就被绊了一跤,巧克力散落了一地,金属盒撞击地板发出刺耳的音响。可能受到了惊吓,女儿哭了,“客人”的歌声也戛然而止。

“蟋蟀姐姐很害羞的,最怕见生人了,不要说话,过一会儿她还要唱歌的。”我安慰着女儿。女儿信以为真地点了点头,似懂非懂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妻子索性关掉电视,和女儿一起静候着蟋蟀的独奏。果然,它又唱起来了。这一次更直接地进入了主题:宁静、幸福以及纯粹。歌声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低沉,时而高亢,从客厅里流溢而出,漫过所有的空间,浸润着三颗心灵。

女儿跟着节拍晃起了小脑袋,兴奋地扭动着腰肢。

“从来没有这么真切地听过蟋蟀的歌声,还真好听。”在县城长大的妻子笑着说。

谁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现在又栖身在哪个角落里,只有那似辽远而又真切、似单调而又和谐的歌,使这间镶嵌于都市水泥方格中的小屋充盈着田原诗的韵味。一时间,我不禁心旌摇动,一种久违的感觉正悄悄潜入心灵,恍惚又置身于故乡的葡萄架下:月色里,繁星闪烁,流萤飞舞,蛙儿在低唱,虫儿在浅吟……

夜深了,不知什么时候女儿已经悄悄地钻进我的怀里睡着了,妻也幸福地依偎在我的肩头。那一刻,我深深地陶醉了。

户外文章9:青蛙夜上卧室来

文/杨银华

那晚户外乘凉归来,夜色已深,遂由客厅回卧室入睡。谁知刚一关灯闭眼,却听得屋内墙角处一阵“窸窣”之声。

我想,又是那讨人嫌的小鼠从门下窄缝钻入,嗑书咬纸,扰人清梦。因为原先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赶紧开灯布阵,准备捉拿一番。

我悄悄下床,先将门下缝隙用毛巾堵严、断其退路后,就手举拖鞋,蹑手蹑脚地直奔传来响声的墙角纸篓而去。谁知挪过纸篓、准备举手拍打时,却见一只已长成个头儿的青蛙蹦了出来。我先是吓了一跳,随后平静下来,情绪由憎恶转化为好奇和新鲜。

我将青蛙小心攥好后,重新放进院内的花丛菜畦中。想来,这青蛙定是在灯亮门开时,由客厅进入卧室的;待到熄灯之后,可能因不忍黑暗而躁动。农舍虽在乡下,但院落远离田间,青蛙何以夜入卧室呢?原来,进入夏天,总有些农家孩子从村外坑塘逮来青蛙后把玩摆弄,我若看到,就会千方百计把奄奄一息的青蛙要过来放生。于是我家院子里,就有了伴人生息的数只青蛙。没想到,那一晚竟有一只青蛙到卧室里面“看”我来了。

隔两天的晚饭后,我在院子里的灯下侍弄家里的盆花,拔一盆伞竹下的小草时,竟有一只青蛙蹲卧在盆中“过夜”。若是蛇蝎之类,我肯定得惊恨交加,而这次我爱怜地抚摸着它的头背。它竟也一动不动,似曾相识一样;于是我也一动不动,继续欣赏着它。直到小孙子得知后,从室内出来观看,青蛙受到惊吓才蹦出花盆,进入绿荫丛中。

曾经听说过“动物报恩”的奇闻,青蛙难道也有这样的“灵性”?黑暗除给人以恐怖外,也给人以冷静和冷清;习惯于夜色的青蛙,莫非也要“弃暗投明”?不管咋说,我原先救了它的命,它如今慰藉着我的心。

户外文章10:穿越秋木河

文/遥望五峰

秋木河算是上廉户外常去的地方,但从兴隆镇秋木河穿越到长安镇小连仙河还是首次。丁酉十月廿二上廉户外驴友一行22人历时6小时成功完成穿越。入秋木河老路上有一道石门,顺河而上,先入石门,因两山对立酷似一道门而得名。过石门,豁然开朗,潺潺溪水边就是石坎围成的农田,一派田园安乐的生活美景。

沿河而上,山重水绕,谷深林密,刺萢、杨桃、柿子等野果随处可见,生态环境已非常好。若不是偶尔看到山路边已经弃居或倒塌的土墙房子,真不知这里以前是散落在山林间的一个村落。

秋未远离,冬已渐深。山间满是落叶飘零的景象,却没有一丝颓废。那林间河水、茂密翠竹、溪边水草等植物,无不焕发勃勃生机。要穿越秋木河,三道关是必经之路。途中还有雨佛洞的景观也是必须一游的。三道关,即三关,是分布在秋木河沿途三道重要关口,因特别的险要而闻名。

一关为一座如屏风的山,沿笔陡的山边开出一条小路,仅三尺宽,以条石磊成阶梯至顶,两尺小道顺山蜿蜒,旁边为高崖和深潭,过往不敢直视其下,因前后有阶梯中间平路,远观酷似一座桥坐落在深潭之上,当地人取名“天生桥”。

二关为两山之间的峡谷,沿一侧石壁有天然崎岖小路通往前方,忽在一处消失,先前早有人工以粗木五六根余搭桥成路,要撑岩壁而过,行走在小路上只听谷底水声却不见水面,谷底树木枝叶在脚边摇晃,遇夏日,山谷狭窄树木浓密,遮天蔽日,即使正午也见不到几丝阳光。冬日,有阳光斑驳陆离照射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此处两山笔直好似门框,中间狭窄勉强通行,故取名“石门卡”。

三关才能称其为关,乃是一处不可攀越的陡岩,旁边有六十多度坡,顺坡爬上山顶,有一垭口,仅一人能过,垭口前为天然两阶石梯,外侧是深谷,内侧为笔陡山崖,一条两尺余宽的砭子路可通过,站在垭口,前面沟内一两里情况一览无余,如遇战事,此地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因其路险,得名“阎王砭”。

雨佛洞,坐落在“阎王砭”垭口斜上方过山梁的一面坡顶,三面环山,仅一坡可上。洞前平坦宽敞,可容纳六七十人活动,洞口宽四五米,高三米多,接近洞口处凌乱的散落着一些石碑、石刻对联等物品,从风化的程度可以确定年代比较久远,可供参考的文字寥寥无几,仅通过地名和石刻对联保留的“神…”字迹,可以判断这里曾经也是敬神场所。雨佛洞其实是一处石灰岩溶洞,洞内有石钟乳,不过损毁严重,几乎全部砸掉,以致找不出一处完整的钟乳石。想想多可惜!一块钟乳石形成需要几十上百万年,砸掉只需几秒钟……

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探访时,洞内很多滴水,漆黑一片。洞有两层,二楼景致更好。那次扎好火把,一群驴友怀着好奇心入洞探幽。进洞四五米开始脚下踩着软绵绵的一层似地毯,向导告诉我们是蝙蝠粪。哇塞,有福分,真是好寓意啊!约走了十余米,前面一道天然石灰岩坎子,表面潮湿光滑,攀坎而上即到达二楼。此处空间更大,最高处约有十几米,有一处两三人怀抱的钟乳石贴洞壁矗立,其他小钟乳石均被砸掉。忽然头顶飘过一道黑影,透过微弱的光线仔细一看,是洞内的原居民-蝙蝠,大家拿着手机一照,有很多倒挂在岩洞顶上的小精灵,不时伸伸翅膀,很可爱啊!我们的到来让这些小家伙有些不安,于是不忍打扰,匆匆看了一会儿赶快带上福气撤出。

此次,没来过的驴友入洞探访,景观依旧,却未见蝙蝠,据说是今年雨水较多,洞内被水冲过,蝙蝠都迁栖他处了。

蒹葭苍苍,山风归林。蜿蜒曲折的山路尽头,冬天的风已经把郁郁葱葱的山林剪成很酷的寸发,根根分明,显得特别精神。翻过板凳垭,就到了位于长安镇柳林坝村境内的小连仙河垴,下到山脚就是一户人家。通村水泥路竟然通到这里,此时真感叹于农村建设的力度,如此散落在山谷间的农户,家家门前都是水泥路,为人们出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在十几年乃至几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一路,在冬日阳光下,领略了初冬山岭、幽谷、河流的风景,惬意似乎随着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那一定是我们再次出发的理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