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散文

请欣赏寒冬的散文(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寒冬的散文1:寒冬腊肉香

文/庄晋玲

江西人爱吃熏肉。在乡下,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要熏腊肉熏香肠。春节,谁家的餐桌上要是没有腊肉香肠这些熏品,可就会被人说缺少了年味,不够意思。

寒冬腊月,正是农人在家休闲的时候。大家围坐在火堆旁,喝茶聊天。火堆上方冒烟之处,一根铁钩子从房梁上垂下来,腌制过的猪腿、牛肉、鸭子、鸡腿,野兔、山鸡,还有一圈圈香肠……一串一串,全挂满了,晃晃悠悠的。经过多天的烟熏火燎,油油的,黑黑的,有点黑木碳的样子,样子难看,却浓香四溢。

当然,这些都是过去农村熏肉的情景。现在,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多数住进了新楼房,他们不舍得把新楼熏黑了,于是单独弄个熏肉间,把熏肉和烤火分开。这样,烤火的人也免去了烟熏之苦。

在乡下居住的时候,我时常把肉送到亲戚家去熏。后来住进了县城,没有那么方便了,但和许多人一样,对熏肉并没有放弃。

我家做房子的时候,留下一只很大的废铁桶,那是建筑工人盛水施工用的,现在废弃了,放着占地方。正当我要把它当作废品卖掉时,妻子却突然阻止:“别卖了,留着有大用处。”破铜烂铁的,还会有啥用?我一时不解。过了几天,她找人在大铁桶的中间开了个洞,就像农村家里的土灶口,刚好能够放柴烧火的样子。她把开了口子的铁桶摆放到院子里,再找来一只旧脸盆,盛着冒烟的木梓壳,轻轻放进铁桶底部——当然这都是暗火而非明火,木梓烟袅袅而来,很快就充满了整个铁桶。接着把要熏的肉——香肠、猪蹄、鸡块、鸭子、猪肉、牛肉等,整整齐齐悬挂在里面,然后盖上铁桶口。

“好了”,她满心欢喜,仿佛一个重大科技发明在她手上诞生了。

“你真的很会想,用这种办法熏肉,也算是你的发明创造了。我应该给你颁个科技进步奖。”我在一旁赞许,她开心得直哈哈,绯红的脸上写满了快乐。

“每过一个小时就要加一次木梓壳,千万不能让烟火熄了。估计这么一天下来,肉就熏好了。”她要去上班,临出门的时候叮嘱我。

“那当然,你放心吧。一个小时加一次,误不了。”为了吃上好腊肉,我谨遵指示。

那个灶口,正是用来加柴的。用勺子把木梓壳按量加到火盆里,面上加一些谷糠做引子,然后盖上,让它慢慢熏。烟雾从铁桶上方升腾而出,轻烟曼妙,犹如缕缕薄纱,带着浓浓香气,升腾,飘散,飞向远方。

晚上,揭开铁桶盖子,一圈圈香肠,一块块鸡腿,一刀刀腊肉……熏了一天,原来的水色现在丝毫不见,全都已经变得蜡黄蜡黄,看着让人眼馋。肉香、木梓香,混合在一起,弥漫空中,香气扑鼻而来,令人浑身舒泰。

斟满米谷酒,端来腊肉片,还有香肠、烤鸭、牛肉干……一年的辛劳,都在这肉里,都在这酒里。

春节,大家满口含香。简单的,平凡的,惬意的,这就是生活!

寒冬的散文2:冬至温情

文/魏益君

冬至,一个寒冬里的节气,一个给我温情,给我甜蜜,引我遐思的节气。啊,冬至,我儿时的美好欢愉哟!

记忆里,每到冬至节气,北方的农村便进入天寒地冻的季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开始懒散下来。那时乡下的文化生活贫乏,除了每天听小广播,就是隔很长时间看场电影,自娱自乐便成了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们热衷的事。冬至是“交九”的第一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我们几个小伙伴总是找一堵向阳的墙,靠着墙面玩“挤油”游戏,边做口中边唱着儿歌:“挤挤油,挤出汗,身上像穿火龙丹”。在那寒冷的冬天里,我们玩的畅快淋漓,真的挤出了一身汗,一轮被冻得发抖的太阳好像也被我们挤暖了,将温柔的暖意洒向人间。

河里的水开始结了厚厚的冰,已经能承受人的体重,冰上游戏更是我们的最爱。手中执一个鞭儿,在冰面上抽打着彩色的陀螺,旋转出多彩的弧线。正惬意玩耍间,岸上传来母亲长长的喊声,那是母亲在喊我们回家吃“冬至饺”。

冬至这天吃饺子是家乡的风俗,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肉馅的饺子只有很少的人家才能吃到,一般人家就只能吃上素菜馅的饺子。我家那时穷,虽然吃不上肉馅饺子,但母亲总能调制出美味可口的饺子馅来。包饺子的面也是两块面,一块是白面,一块是掺了高粱和大豆的杂面,白面是给爷爷奶奶和最小的弟弟妹妹吃的,父母、姐姐和我吃杂面水饺。

下饺子前,我要到生产队的牛棚里去喊喂牲口的爷爷回家吃饭。爷爷那天也特忙,他给棚圈里的牛、驴子在饲料里掺杂了豆饼,那些牲口吃起来就特带劲。爷爷总说,冬至把牲口喂好了,开春犁地才拉的快。是啊,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人们已开始算计下一个季节的农事了。

我和爷爷回到家,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出锅了,虽然是两种水饺,但吃的却很香甜,很融洽。爷爷奶奶时不时就把自己碗里的白面水饺夹给我几个,父母就说:“爷爷奶奶年岁大了,你吃好东西的时候还长着呢,还回去吧。”爷爷奶奶就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我也就只好吃了几个,老人高兴,全家高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吃过“冬至饺”,人们就开始熬冬了。冬至已至,新春不远,前方的春天在牵引着人们的目光,诱惑着农家对来年的新的希望和祈盼。

而今,每到冬至节气,我总是要回趟乡下,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冬至的感觉,也才能找回儿时那些逝去的美好……

寒冬的散文3:我给妈妈倒杯茶

文/朱琳

现在已进入寒冬,妈妈每天晚上下班,都是裹着一身寒气、手脚冰凉地走进家门。每次我看到这情景,心中总会很内疚。作为女儿的我,每天感受着妈妈对我的爱,却什么也帮不上她,于是,我决定,一定要为妈妈做些什么。

这天晚上,我写完作业,妈妈就快要回来了,我赶快行动起来!

我先在电水壶中提前烧好一壶开水,然后拿出一个玻璃杯,一罐蜂蜜。我用勺子舀了两勺蜂蜜,倒在玻璃杯中。因为我在书上看过,蜂蜜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做完这一切后,我就静静地等着妈妈回家。

终于,我听到了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妈妈回来了!我赶快把水壶中的温水倒进玻璃杯中,用勺子把杯子底部的蜂蜜搅拌均匀,双手递给妈妈。她先是一愣,继而眼中闪过惊喜,把杯子接了过去,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像捧着一件宝物似的。她轻轻地抿了一小口,眼神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父母为了我们可以不顾一切,我们唯一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学会感恩。一张优秀的成绩单、一句“谢谢”、一句“辛苦了”……这些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但对爸爸妈妈来说这就足够了。我为妈妈倒的这杯茶水,包含了我对妈妈的爱,一种微不足道却能让父母满足的爱……

寒冬的散文4:四季歌

文/陆婷婷

一切寒冬留下来的顽固分子,都在这暖风里化作了“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谁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我看见一位妙曼的女子隐藏在花枝和树丛中,一味地剪柳絮、剪棉花、剪七色的骨朵。

她柔顺,如轻风拂面、如和煦阳光、如蒙蒙细雨、如点点新绿。

春天的太阳——朝气蓬勃;春天的树木——生机盎然;春天的人们——干劲十足。

在这温柔的季节里,春在每个人的耳畔说:“播上种子吧!”语毕,她化作了一缕春风。

一阵隆隆的雷声加上一道彩虹,等于一个激情的季节。

如果不用“热”来描述夏天的话,那我想用“激情”来修饰他。

我把他比作走向成熟的小伙子,正挥洒自如、挥汗如雨。

他充满激情,所以才会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乌云密布……

夏天的太阳——耀眼夺目;夏天的树木——苍翠欲滴;夏天的人们——拼劲十足。

在这激情的季节里,夏在每个人的耳边说:“去拼搏吧!”语毕,他化作了一道彩虹。

一片枫叶加上一把镰刀,等于一个收获的季节。

白天,在有歌声传出的地方,就有镰刀伴舞。

夜晚,在有篝火升腾的地方,就有欢声笑语。

她是一位快乐的人。红叶是她脸上因喜悦而泛起的红晕,树叶沙沙是她动人的歌声,满满的谷仓是她辛勤劳动的见证。

秋天的太阳——和颜悦色;秋天的树木——喜气洋洋;秋天的人们——载歌载舞。

在这成熟的季节里,秋在每个人的耳旁说:“庆祝丰收吧!”语毕,她化作了一片金色的海洋。

一片雪花加上一串爆竹,等于一个喜庆的季节。

雪花最终还是覆盖了大地,而脚印最终还是布满了雪地。

当一串爆竹声响过之后,地上只能看见一片红色,接着传来酒杯相碰的声音,盘碗相撞的声音,相互问候的声音,交谈嬉笑的声音……

室内灯火通明,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冬天的太阳——咋暖还寒;冬天的树木——养精蓄锐;冬天的人们——整装待发。

在这喜庆的季节里,冬在每个人的耳侧说:“春天快来了!”语毕,他化作了十二响悦耳的钟声。

一朵花骨朵加上一声黄鹂啼叫,等于一个温柔的季节。

寒冬的散文5:再读《乡愁》

文/张帮俊

在这个寒冬里,不幸听到了著名作家、“乡愁诗人”余光中病逝的噩耗。心中涌起的是难过与不舍,又一位大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余光中”这个名字,对于全世界的华人来说,太有知名度了。可能你没看过他多少作品,但是,只要一提《乡愁》很多人都能背出几句。由此可见,他的这首《乡愁》太深入人心,太受人们喜爱了。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小小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这四个物件的背后却寄托着情思,饱含着深情。这些情感中,既有对妻子的炽热爱情,又有对母亲的浓烈亲情,更有对故土的无限眷念。这首诗让余光中拥有了“乡愁诗人”的头衔,这首诗也广为流传,成为语文课本中的必读作品,成为朗读率颇高的一首诗。这首诗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朴实的文字情深意长,特别能感染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

据说,当年余光中写《乡愁》只花了20分钟,一气呵成。可是他却说:“我为此存积了20年的感情酝酿。”没有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没有经历苦难,没有思考人生,是写不出这样充满感情的诗篇的。余光中一生漂泊,9岁时因战乱而逃离故乡,是母亲把幼小的他用扁担挑在肩上。一生中,他数次离乡,从江南到四川,从大陆到台湾,求学于美国,任教于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诗人说自己是“蒲公英”,随风而飘,可是无论走到哪里,他心中对故土的那份情感从没有变质,乡愁也像魔豆般在心底滋长。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情感反而更加深厚。

余光中给人的印象很绅士,满头银发,一副眼镜,消瘦,文质彬彬的样子。说话不紧不慢,像是在思考,给人感觉就是诗人大家的模样。余光中很有才华,“右手写诗,左手写文”,称得上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散文家。

余光中一生思考着生命的始终,明知宿命般的结局,却依然要与永恒拔河。在他的《当我死时》诗中,他想到生命的终结是返乡,回到最初的自己,踏上当年的故土。他深情地呼喊: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我与余光中的邂逅是因上学时笔记本扉页上的《乡愁》,这也是我第一次认识他,第一次读到他的诗。他的诗很押韵,朗朗上口,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感情浓厚。也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他的诗,并且,更深入地了解他坎坷的一生。

如今,余光中走了,他坦然地睡去,梦回故里,也带走了他的乡愁。与母亲相会,与热爱这片土地的人说再见了。那就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吧,用诗的方式去缅怀这位陪伴我们成长的诗人,纪念那段与他同行的岁月。

寒冬的散文6:寒冬暖情,谁舍谁收

文/浅墨书清语

深冬,无端生出这诸多想念,长久驻足在这单薄的文字里,回眸的那一刻,看那大片大片的白色雪花飘落成一首诗,在这似水流年里,在沧海的彼岸,寂静地守望。然,伊人未果,生生冻结了我千年的心绪,于是固执的远离那些消瘦的字句!任指尖流沙倾泻,握一朵花开的时间,在花落之前将文字铺满斑驳的诗笺,在这夜色里,轻轻洒落一地叹息“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回首间,残梦追旧年,纯粹的喜悦早已飞远。当我隔着这泛黄的记忆望向彼岸,一路花雨纷飞,幽香满径,思念袭水踏月,拨云推雾而来。花开千年,眠如烟的心事,我愿是冬日最后落叶的一颗树,着青黄色的羽衣,婆娑摇曳,片片相落的瞬间,是千年的叹息。于是叶落后,是刺痛记忆的痕,浅留在孤影之上,深藏在根水之间,待来年沉淀的相思长成缕缕青枝。等你了悟静的禅言佛语,你懂,枝干静美,你若不懂,树叶纷纷!若有来生,愿化身此树,不后悔五百年待得你一次路过。

酒入愁肠,化作千载相思,只是它年清风徐来时,沿着小园香径,看尽红楼梦魇,往事,如烟,如梦,似苍田,似浮云,穿过轮回的岁月嗅一缕清逸冷香,无言。花开彼岸,一滴一滴氤氲在云水季,碎琼乱瑶叮当犹在耳际。有时候,只愿寂寂皈依在佛前,静听清心梵唱,看这千年时光似水流淌。可不安的灵魂,早已把这月色水韵吹乱,思悠悠,怨也悠悠,我低头无语,是爱,是怨,是愁,是待。我就是这样带着笑,站在故事的开端等待着故事在这里结束。

当流年、以成过往;当物是、加上人非;当感情、变成疲惫;当世界、充满黑色;当经历、说成注定;当生活、让我遗憾;纠缠不是我本色,放眼望去只有无尽的现实。

轮回里,遇见,是宿命也好,是历练也甘愿,此刻且许我一片叶语,静坐在这里悠悠然等来年看尽南山妖娆的菊。

寒冬,奈何情暖却无人以对,在这个冬去春来的时刻,你早已消失在人海。来年春暖花开时,这片倾尽的情感会是谁来收拾?

惜过往,未能在对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再广阔的天空,依旧淋着自己的雨。此刻,我轻拥已湿寒成冰的誓言,只想窥见春的希冀。

叹今生,谁舍谁收?

寒冬的散文7:情系梅花,爱葬寒冬

文/@珍旎@

情系梅花,泪汇墨海,爱葬寒冬,缘系三生。

喜欢上梅花是在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到同学家玩,看到小花园里,有好多种花,有的凋零,有的枯萎,唯有一棵三尺高的棕色枝上,缀满了一簇簇含苞欲放的黄色花蕾,近前闻一闻,清香扑鼻,沁人心脾,这时我才算真正认识了梅花,也从心里喜欢上你。之前,只是在唐诗宋词以及其它的文章里,读过一些描写梅花的诗句:“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还有很多很多记不清了。尽管冬天很冷,但心里却是暧暧的。或许是爱屋及乌吧,从此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听说梅花是在春天栽植,如果管护好的话,到了冬天就会开花。所以,冰冷的寒冬刚过,我就去买梅花。跑遍了大街小巷总算买到了,一棵是黄梅,一棵是红梅,我用手扒开松软的泥土,小心翼翼地把两棵梅花栽好,精心管护,从不懈怠,静等花开的季节。

幸运的很,当落叶纷纷,繁花飘尽时,我的梅花从棕色的枝体里,伸出了小小的、微红的、微黄的脑袋。微红的,像少女羞涩的脸;微黄的,像刚出蛋壳的鹅;更有那掩盖不住的缕缕清香在弥漫。此刻,多希望你能陪我一起欣赏梅花绽放的全过程,再一次醉倒在寒冬独有的纯香里啊!

喜欢梅花,恋上雪花,饱含泪花。梅花、雪花是冬天里相依为命的精灵。梅花多彩、傲骨、清香、幽雅;雪花多姿、飘逸、晶莹、洁白,雪花是梅花失落的泪。而泪花多愁、善感、咸涩、深情,是人以及所有动植物对情的最佳表达。就是这些花,它们缠绵与共,为这个凛冽的寒冬奏出一曲绝恋之歌。

时光悄悄滑过我的指尖,留下的只是一季梅香的回忆。而我倾情于梅花的心从未改变。每到春天的时候,我会给它施肥、剪枝,在干旱的时节,我会及时浇水,盼望它在严冬及时盛开。每当花要开时,我就会独自欣赏那一簇一簇、一朵一朵小花次第绽放。我喜欢雨后的梅花,晶莹剔透;我更喜欢雪后的梅花,在阳光照射下,那洁白的晶体,融化成一滴一滴水珠滑落,每当这时,我的泪就禁不住随着水滴,一同洒落在梅树的根部,期待下一个寒冬,梅花开得更灿然、更幽香。

有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而我的梅花香自真情的等待,香自真心的呼唤,香自清泪的浇灌。没有你的日子,我的心里是一片荒芜,思念像梅花一瓣一瓣肆意飘落,飘过季节的变换,轮回在岁月的时空。

沧海桑田,梅开梅谢,我的爱化蝶成茧。不是说蝶恋花吗?怎么梅开的时候没有蝶来采呢?是因为梅花的香味不够浓吗?还是因为梅花的形象不够美?原来是上帝偏心,把蝶安排在其它季节了。如果蝶能恋上梅花,我愿破茧成蝶与你翩翩飞舞在每一个季节。

都说梅花铁骨铮铮,傲雪怒放,是坚贞不屈的象征。莫非你的性格和梅花一样,纵使千千柔情,也不能感化你的心灵;纵使泪流成海,也不能滋润你的心田。就像革命英雄刘胡兰、江姐在敌人的利诱下从未屈服过。可我不是敌人,你也不是英雄,为什么就不能息息相通,琴瑟相和呢?是缘分,都是缘分惹的祸!

千回百转,红尘再遇,依然是痴梦一场,清泪两行,愁绪满腔,弦断三千的结局。

然而,我酷爱梅花,精心管护梅花的心,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从未改变过,即使思念成殇,即使泪汇墨海。如今,两棵梅花俨然像两个威武雄壮的战士,守卫在冰天雪地。而我的容颜,在经年的等待中苍老无光;我的心在再一次相遇中绝望地死去。

梅香飘韵,泪汇墨海,情断西楼,爱葬寒冬,只能缘系三生。凄冷的寒夜我绻缩着身体,悄悄地把爱连同我的灵魂埋葬,就葬在我的梅花脚下,让我的梅花守护着我死不了的灵魂。如果可以,请许我变成梅花仙子,让你在下一个轮回里不得不爱上我;或者许你变成美丽多情的雪花,飘落在我的梅花上,一落钟情。

寒冬的散文8:寒冬赏读取暖诗

文/聂难

冬至过后,严寒紧逼而来,此时,电热空调、暖风机、采暖地板等现代设备,立刻为我们送上温暖。而古代没有现代化的采暖设备,人们大多靠火炉、火炕燃煤取暖。历代文人墨客也因此留下了不少以取暖为题材的诗作,细细赏读,使人产生读诗生暖之感,别有一番情趣。

“风光今旦动,雪色故年残。薄夜迎新节,当炉却晚寒。故香分细雾,石炭捣轻执。年芳袖里出,春色黛中安。”这是南朝陈政治家、文学家徐陵《春情》中的句子。描述的是人们在阴历年末岁首围炉取暖、辞旧迎新的情景。诗中特别提到,把“石炭”捣成粉末,用“轻纵”(细致薄绸)筛去杂质,掺入香料做成发香煤饼入炉燃烧。不难想见,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在这温暖飘香的室内,无疑愈发衬托出节日的热烈气氛。

金代文学家赵秉文钟爱暖炕,他在《夜卧暖炕》诗中写道:“京师苦寒岁,桂玉不易求。斗粟换束薪,掉背不肯酬。近山富黑瑿,有金不难谋。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门前三尺雪,鼻息方齁齁……”诗中描述了金代中都(今北京),寒冬时节柴米昂贵,富裕之家不惜重金到近山处购买“黑瑿”(即煤炭)烧炕取暖。尽管门外雪深三尺,寒冷彻骨,但室内仍温暖如春,人们可以伸展两脚安然入睡,而且鼾声连连。如此绘影绘声的描写,读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幅诗人安卧暖炕悠然自得的熟睡图。

“十月都人家旨蓄。霜菘雪韭冰芦菔。暖炕煤炉香豆熟。燔獐鹿。高昌家赛羊头福。”这是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渔家傲·南词》的上阕。词中描述了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富户,在阴历十月入冬季以后,纷纷储存白菜、韭花、萝卜等菜蔬;室内煤炉烹煮香豆,熏烤獐鹿,并利用煤火余热烘炕取暖,过着温馨优裕生活的情景。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诗人方元鵾对炕有独特的感受,写有一首《暖炕》诗:“北人炕寝意非古,床不以木乃以土,寝床寝地古有云,地与土炕疑不分。因思床炕本异制,北人自为御寒计。石炭通红隔宿温,门外雪霜不入门。室中有炕炕有炉,羹釜茶铫与酒壶……”全诗语言通俗、比喻新颖,笔调诙谐,通过睡炕、睡床生动描绘了北方人和南方人,由于气候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也不相同。

最生动有趣的取暖诗,当推清人方朔的《暖炕诗》:“燕山之寒南所无,十月重袭已拥狐。白日乘风面似割,夜气一肃尤彻肤。欲卧又畏衾似铁,独坐往往依红炉。主人慰予勿复尔,有炕胡不生火乎……石炭布满木炭引,焰一发处光腾舒……三入三出热已偏,美哉衾枕皆温如……”此诗描写了诗人初到“燕山”,对冬天的寒冷十分不习惯,白天冷风割面,夜晚寒气刺骨,想睡觉怕衾被冷似铁,只好“依红炉”独坐。但是主人告诉他,尽管天气很冷,但困难很好解决,你只要把煤火燃烧起来就解决了。在主人的指导帮助下,地炉点起来了。过了一小会儿,火炕就烧热了。不论是枕头还是衾被,都是温暖宜人。这样一来,诗人不仅没有被寒风所冻,反而在暖和如春的火炕上睡个好觉,又做了个好梦,真是舒服极了。

寒气袭人的隆冬时节,捧读这些诗作,不知不觉间,仿佛与诗人一块儿走进温暖的世界,心头不禁泛起丝丝暖意。

寒冬的散文9:寒冬

文/矜持的风筝

气温跌破了常规,而阳光却似有似无、半睡半醒,没有想像中的鹅毛大雪,也没有儿时灿烂的暖阳,雾霾依然存在,城市限号也还在继续。学生、上班族都躲进带有轮子的小房子里,又急急的奔向一个个被钢筋水泥修筑的带有暖气、空调的大房子里,为分数、为生计而忙碌。

公交行驶在上班的途中,看着窗外的景象,脑海中却跳出来儿时的画面,广袤的关中平原,冬季的麦田一经冬灌,结着一层厚厚的冰,这个天然的溜冰场最多的主人是小孩子。三五成群相约去上学的孩子们,三人一组,中间一人微蹲,两边同学各拉一只小手,最原始的溜冰搭档组成,不一会,田间变洋溢起孩子们嬉戏时快乐的笑声,麦田的冰层很厚,孩子们嬉笑打闹也不会破,玩呀闹呀,觉得快要迟到了,一溜小跑奔向学校,善良的老师也是用疼爱的眼神命令他们,赶快早读了。

孩子们上学去了,父母们也依然要为生计忙碌,勤劳的主妇已将自家前后庭院打扫的干净整洁,井台边虽已结了冰,也要挑满自家的水缸,好满足一天的涮洗之用。

随着村子里袅袅炊烟的升起,那冬天带着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村庄,人们依着墙根,有老人吸着旱烟袋的,有中年人端着一碗包谷糁就着咸菜的,有女人手里纳着鞋底的,大家扎堆闲聊。

冬天是一年中农活最闲的季节,利用空闲,这家筹划着为孩子娶媳妇,那家谋划着来年开春再新盖几间厦子房,随着暖阳的余晖渐渐散去,村子里家家户户烧起热炕,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燃烧过柴草的味道,一天的日子也就过去了。

公交没有几站就到了。根据专家研判预报,困扰在小城的雾霾也将随着气温的骤降而扩散,限行也会随之取消。

寒冷的冬天是大自然轮回交替产生的,雾霾也是这个高科技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必然产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由人工控制,春夏秋冬四季自然交替,风雨雪温度适宜的的环境中,全人类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许,它就不远了。

寒冬的散文10:寒冬里的枪声

文/孙思语

寒冷的冬天,西北风怒吼着,寒风刺骨。一只刚会飞的小鸟停在树枝上,冷得瑟瑟发抖。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满脸胡碴、身穿黑袍的猎人。他身强力壮,脸上充满了狠毒。猎人心想:这次我一定要抓一只猎物当我的盘中餐。想着想着,他不禁流了满嘴的口水,这时他听到了鸟鸣声。“机会来了!”他情不自禁地嚷起来。

忽然,猎人发现一只小鸟从他身边飞过,他顿时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于是他鬼鬼祟祟地躲在草丛里,等待着好时机。猎人举起枪,瞄准小鸟“砰”地一声,子弹射偏了,猎人并不灰心,再次瞄准小鸟,小鸟听到枪声,吓得四处逃窜,还发出急促的叫声。好像在说:“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啊!”可最后还是没有逃过猎人的手掌,被猎人射中了,坠在了一片茂密的草丛里。猎人寻遍了整个草丛都没有找到小鸟的踪迹,他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小鸟痛苦地呻吟着。

正在这时,一个小男孩哼着小曲儿,连蹦带跳地经过这儿,他听到有鸟鸣声,感到很好奇,他顺着鸟鸣声找到了受伤的小鸟。小男孩迫不及待地把小鸟带回了家,他给小鸟包扎伤口,还给它买了笼子,每天喂它……经过他的细心照料,小鸟的伤口渐渐愈合,恢复了健康。小男孩给小鸟喂食吃,可小鸟一动也不动,只是仰望着蓝天,小男孩看了看笼子里的小鸟,心想:它一定是想家了。于是,小男孩决定放了小鸟,他依依不舍地打开笼子,对小鸟说:“小鸟,你去吧!蓝天才是你施展本领的地方!”小鸟在小男孩头顶转了几圈,好像在说:“谢谢你把我的伤治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飞走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