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散文

请欣赏风筝散文(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风筝散文1:牵制风筝的线

文/王姝然

自从老爸盯上了我的QQ,仿佛仅存的自由空间都被占尽了,每天只能与作业为伴,与电视为友。身上好像装了一个摄像头,时时被监控,极不自在,像一只笼中鸟。

“马上要小学毕业了,别老想着玩,做作业去!”我不情不愿地回到书房,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正是因为马上要小学毕业了,所以才想抓住机会,好好玩一玩呀!”

正当我还在题海中奋战时,一个声音将我拉了出来:“然然,一起放风筝吧!”放风筝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几年没摸风筝了?我也不清楚,反正有很长时间了。我应了下来,说服爸爸妈妈后,我便与张译芳会合。

“凤凰”越飞越高,翱翔在空中,与蓝天融为一体,它与风奔跑,与云比美,旋转翻腾,煞为壮观。“凤凰”似乎还不知足,那蹿跃的身姿,无疑是对拉住它的细线的反抗。“放了我,放了我吧!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放了我吧!”

我不敢放,然而一个不留神,线脱开了我的手,离我而去,当然还有风筝。在那一瞬,我企图用手拽住线,但又有一个想法跳了出来:让它飞吧,它有能力在空中生存,它要飞向蓝天,就让它去吧!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不顾一切地想摆脱爸爸妈妈的束缚,想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默默注视着脱离了自己掌控的“凤凰”,看着它在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而还未来得及展示自己华丽的身姿,就被风袭卷着,身不由己地在空中转了一个圈,在空中飘呀飘,孤立无援,再也飞不上去了。不到一分钟,风筝就遭遇悲惨的命运——像一颗偏离了轨道的流星,径自而落。

惆怅充溢着我的心田:原以为将风筝绊住的细线,是它飞向蓝天的障碍,不知道细线才是风筝高飞的支柱。有了线,风筝才能更高的飞翔。有了父母的爱,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放飞自己,但不是放纵自己;约束自己才是真正的放飞!

不管岁月怎样变迁,我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管步伐怎样匆匆,也走不出父母的关爱。我要一直牢牢地抓住这根牵制风筝的线,在它的牵引下,飞向我的蓝天……

风筝散文2:乡愁

文/罗跃

乡愁,跟放风筝一样,风筝飞得再高再远,始终有一根线索把它牵绊,让它不至于挣脱而走得太远,离开最初来时的路。乡愁,更像一杯美酒,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时,能够品尝到它的甘甜、醇香或者苦涩。乡愁啊!让出游远方的游子们,时时刻刻牵绊着,时时刻刻想念着,那心底最暖的地方。

不管外面世界是风雨、是羁绊,还是春风十里意气风发,只有乡愁,永远会陪伴着游子们的灵魂。孤独失意时,乡愁是抚慰心灵的良药;春风得意时,乡愁是让人奋进的催化剂。

回忆过往,时而得意,时而唏嘘。不管身在何方,家乡的一切,时刻牵绊着我的心。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的熟悉而温暖,那里有亲人、有亲朋,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春节前,老家的二毛结婚了,心里着实为他高兴。二毛大我两岁,上小学的时候,小伙伴们喜欢满山遍野得寻找野果子,二毛比较利索能干,采摘的果子多,把果子分享给我们。二毛不喜欢念书,上完初一便退学了。后来,二毛出门务工,每逢春节,二毛都是一个人回的。也不知道为什么,30出头的二毛一直单身。也巧,姻缘天注定,去年,二毛把远方的媳妇带了回来。

乡愁记忆,将陪伴着我一生一世。家里我排行老三,父母告诉我,我最初的生命价值体现在一头耕牛和一块表上。仗着奶奶、父母的疼爱,从小很淘气,小时候家里穷,锅底的白米饭我舀上一大碗,才让姐姐把白米和玉米面搅合。父亲会木工活,我最喜欢驾着父亲的脖子去串门,因为农家办事,伙食是最好的。

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起来,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快乐中度过。16年前的一个夏夜,天空繁星点点,稻田里的蛙声、村里的狗吠声、墙角的蛐蛐声交织在一起,就像一曲乡村田园交响乐。院坝里,就读县城高中的三毛哥放假回来了,我一边和他数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听着三毛哥讲述他的故事。三毛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一刻,关于外面的世界,我着魔了。

因外面世界的精彩我背井离乡,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这便有了乡愁。这些年,不管在任何地方,是喜是忧、是悲是欢,我时常挂念着我的故乡。

毕竟,故乡的山水生我养我,有我最快乐的童年,有亲情和友情,是梦开始的地方。只有回到故乡,心灵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释放。

风筝散文3:聆听童年的声音

文/王静

天空中点点的风筝有如一个个小精灵,跳跃在朵朵白云间,我的思绪也随着风筝飘到了那满载着欢声笑语,弥漫着淡淡花香的童年……

“哈哈哈,我抓到了!”我得意洋洋地晃着手中的“战利品”向小伙伴炫耀着。但是不小心脚下一滑,整个人摔进水里,浑身都湿了。小伙伴们指着我哈哈大笑。我气急败坏地爬起来去报复他们。但水中的卵石又硬又滑,追赶的动作更像一个年迈的老奶奶,又滑稽又搞笑。最喜欢在炎热的夏天,光着脚丫子坐在田埂上,把脚伸进清澈的溪水中,嘴里叼着冰棍,不停地搅水,飞溅起无数水花……水之声是童年最清凉的声音。

“呱呱呱,吱吱吱……”夏夜总是在虫鸣声中度过的。在竹席上热得翻来覆去睡不着,便翻跃起身,从家里溜出来,跑到田埂上。借着月光坐下,细细地倾听虫鸣声。玩累了,再偷偷回家,在连绵不绝的蛙声中进入了梦乡……虫鸣声是童年最纷繁的声音。

“哗哗哗,刷刷刷……”家人都在田间割稻,南飞的大雁预示着秋收的降临……灿烂的晚霞在天际晕出醉人的美丽。爷爷奋力地拉着拖车,妈妈在后面推,而我却躺在厚厚的草垛里,望着天空数那几颗稀疏的星星……秋收声是童年最丰悦的声音。

童年的声音,飘出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心中深深地沉淀……

风筝散文4:风与风筝

文/小小麦子

风,携着风筝把天空擦拭的碧蓝后,还喷上青草和鲜花的香气。

我期待着那一天,期待着跟风相依相偎的那种感觉。最好在你抵达之前,我能抓住一些一尘不染的词语,为自由自在的蓝天上献上诗的筝群……

多少次,风与风筝结伴,飞向天空,试图把家乡和爱情搬进云朵,并在一条河流上留下我与小伙伴快乐的羽翼。

那时,村妹手举风筝的姿态,聪灵而清丽,比敦煌壁画上的女子还要漂亮呵!

至今,她辫梢系着的蝴蝶结,如风筝飞翔,掠过青翠的田野和那些失眠的花朵,之后失陷于一场相恋的夏季。

许多年后,在城市里,鸟儿不愿在高楼的夹缝里生存。人们由此忧伤:把什么放进蓝天可以像鸟儿一样飞翔?

那年,五岁的女儿拿着蜡笔,引导着风筝在雪白的纸上奔跑,穿越时空的经纬,驭着我的一些曾经和憧憬。

那时,女儿如天使般巡游的鸟儿,越过我头顶上空,羽上任何一点萤彩,都可以点亮我内心的希冀。

当城里的鸟儿无可挽留地飞走了,除了云彩,只有广场上空各种风筝如鸟,虽摇曳生姿,但不会用如歌的语言与我们交谈。

风,有时情不自禁,在我们躁动的六月起程,去追赶那只飞翔的风筝。于是,村妹的心也随着天空的白云而飘荡。她说她想变成一只燕子飞上蓝天。

我恍然大悟:只有在风中,风筝才听到了飞翔的召唤和生命的意义。

现在,她虽未实现飞翔的梦想,但仍在远嫁的村庄里,热爱着草木和麦粒,对简朴的日子和平凡的生活充满了甜蜜和感恩。那里有很远很远的山路,双手遮额,有人把远山望成她飘逸的背影。

乡下没有钢筋水泥割据,没有广场,不需要放飞风筝,田野里各种鸟影迤逦,妩媚而多情。

有风的日子,小伙伴们如飞翔的蒲公英,以幻化的翅膀拍打出感情边缘的草地,丰富天真的内容。

村妹呀,离云朵最近的是鸟,只有鸟儿飞跃的高度才能抵达云朵。你那优美的弧线和飞翔的欲望是否依然美丽如初?

你曾说,风把心交给了飞翔。

关于缘的觉悟,以风与风筝传递的方式延伸到远方盛开的花季,在我感动的天野轻轻地飚起,再缓缓地滑向虔诚的守塑,使曾经的情感被不肯归去的雨季拽出缕缕丝丝稔熟的牵挂,无法淡泊。

风与风筝相识相知,在天空中的邂逅,犹如五更之梦,昙花一现地点缀了生命里最灿烂的季节,并温暖彼此一生。

于是,我开始漾慕一只风筝或燕子,飞翔不是她的目的,而只是她表达对天空爱慕的一种必然方式。

因此,我的一生都不愿丢弃对一只燕子的怀念,她的翅膀曾亮开自由的歌声,让一汪春水因为听见燕子的歌吟而泛起羞赦的微语。

天空,这豁达纯净的地方。

风筝将以绝美的姿势扑向她渴慕许久的天空。从此,天空才会有韵律的、动听的、迷人的……

请给村妹一片梦想的蓝天吧,让那只风筝懂得飞翔的过程,实现风一生的追求;让那只燕子的灵魂重返夏日的草地,了却一桩久积的心愿;让村妹的肉体、思想永远飞翔。

那时,在太空相遇的并非敦煌壁画上的仙女,而是招手微笑的穿宇航衣的小妹!

风筝散文5:初春话风筝

文/袁文良

初春时节,大地复苏,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于是,卖风筝的小商贩在街头巷尾支起了摊子,大人小孩纷纷结伴,在空旷广场或郊外村头,手拉细线,将五花八门的风筝送入晴空,这既是生活中很好的艺术享受,又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

放风筝既然是自古以来人们春日游乐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自然会引发文人墨客吟诗做画的雅兴。素有“大历十才子”之称的唐朝诗人司空曙于春日郊游时与友人一同放风筝,并以《风筝》为题赋诗一首:“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难迟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全诗一句一景,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优美,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唐朝另一位诗人高骈则把孩童夜间放风筝的情景集于笔端,同样作了一首《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短短四句,就把带有竹笛的风筝在空中发出的声响描写得惟妙惟肖,读之令人产生翩翩联想。

北宋诗人王令春日里见人们自由自在的放飞风筝,诗兴大发而写了《纸鸢》一诗:“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作者在诗中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使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跃然纸上。明朝诗人兼画家徐渭,晚年游春时见不少孩童在郊外放风筝,便以此为主题作了不少图画,并分别在画面上题下诗章。其中在一幅牧牛归的图画上题有如下诗句:“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从诗中可以看出放牛归来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盘算着如何偷出母亲的线,第二天好与伙伴们放风筝玩。此诗写得虚实相映,扩充了画面的内容。曹雪芹在《红楼梦》第22回中,写贾府的姑娘丫环一起猜谜语时,记叙了探春以“风筝”做谜底出的一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更是把风筝的特点和儿童放玩时的神态刻画了出来,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当时清明节前后放风筝的情景。

至于说风筝的制作和样式,经过我国历代画家和民间艺人的创造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风格和图案,其中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等地的特色最为着名。风筝的绘制图案大都取有吉祥祝福之意,传统的有以龙头蜈蚣为代表的串式风筝、宫灯式的桶式风筝、蜻蜓一类的软翅风筝、神话戏曲人物的硬翅风筝等。前两年,山东潍坊有人用丝绸绘制了一种“掌燕风筝”,其外形只有普通火柴盒大小,放在手掌上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现如今,人们在街头所见的风筝中有些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一来起平衡作用,二来起到装饰作用,使风筝更为美观。

公元六世纪前后,我国的风筝开始流传到亚欧美各国,发展至今,已先后有40多个国家成立了风筝协会,经常组织相关的节会或赛事,使放风筝成为人们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的有益活动。

春天来了!

春回大地了,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头的杏花。

“两会”召开了!

暖了亿万的心灵,火了无数的行业。

“坡山风”开栏了!

楚天文艺花苑又多了一朵清新活泼的蒲公英。

2011年,伴随着麻城市争创“全国诗词之乡”的脚步,麻城师范、麻城实验高中的诗词组织——“坡山诗社”应运而生。第一本诗词刊物《坡山风》也闪亮登场。

短短两年时间,坡山诗社发展为有5个分社、300多社员的大型群团组织;《坡山风》出专集及合集6期;在《黄冈周刊》设有“坡山风”专栏,发表作品50期258首诗歌作品;更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及诗词创作讲座8期。

授业之隙,犹记弘扬园粹;学习之余,不忘吟诵诗篇。在周光辉校长的引领下,全校上下掀起了一股学诗词、诵诗词、写诗词的热潮,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黄冈市诗教先进单位”、“黄冈市诗词发行先进单位”、“黄冈市语言文字示范校”。

今后,坡山诗社全体人员将用青春与汗水,为鄂东父老奉献一丝暖暖的春风。

风筝散文6:放飞在月光下的风筝

文/胥子伍

一场春雨过后,春风拂面,柳条婀娜,桃红杏艳。大街小巷到处有吆喝卖风筝的小贩,引来许多看热闹的孩子,自然我的儿子也被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风筝诱得停步不前。近前问价,贵得儿子也犹豫不决。看儿子拿起一只蜈蚣图案的风筝爱不释手,我给他买下了,乐得儿子当街嚷起:“放风筝去喽!”

然而,我和儿子骑了半天车,也没找到一处可放风筝的地方,即使偶尔寻到一片空旷地,不是被看地人阻止,就是被天空中蜘蛛网似的电线吓得败兴而归。最终,那只风筝成了儿子书房里墙上的饰品……

看着墙上静止的“蜈蚣”找不到飞翔的天空,我一边莫名地替现在的孩子可怜,一边回想起我们的童年在月光下放飞风筝的快乐场面……

20世纪80年代初,春天的天空是属于我们孩子亲手做的风筝的,尤其在月光皎洁的夜晚,风筝的天空更广阔,风筝的数量更成倍增多。

做风筝的手艺是有童趣的老人教会的,他趁春耕歇息片刻,仰面迎春风,对着天空感叹一句:“要是天上飞起一只风筝该多好呀!”他的感叹很快引起打猪草的我们的注意:“爷爷,什么是风筝?飞在天上的风筝是什么样子?”老人一时童心未泯,没有立刻回答我们,随手折根渠边的芦苇,娴熟地扎起一只鸟架,而后脱下自己贴身的红背心,裹起鸟架,他一边在鸟架上扎起挖墒绳,一边吩咐我们拽起绳的另一端快速地向前跑……片刻,奇迹发生了,老人手上高高举起的“红鸟”迎风飞了起来,在我们越来越快的奔跑中,“红鸟”越飞越高……

有了老人的传教,我们扎风筝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家中的筷子被我们偷偷劈开,成了风筝的骨架,新年的年画变成了风筝的外衣,甚至有人不惜用上了奖状,母亲们栽秧用的秧根绳也被我们派上了用场,更有异想天开者,扎上几根稻草,说他扎的风筝是老鹰,看翅膀和尾巴多么丰满……在我们笑他扎的“老鹰”是只丑鸟,不知能不能飞时,他一股劲地疯跑,风筝竟左摆右晃,像喝了醉酒般地飞了起来,我们仰望着飞高的“丑鸟”,真像一只老鹰在展翅翱翔,尤其是稻草尾巴……

然而,放风筝也要付出代价的,家人发现遮丑笆墙的年画失去了踪影,挖墒要用的秧根绳也在老地方找不到了,更何况,迷信的邻居也告状上门——你家狗蛋放的风筝飘落到我家房顶,若是今年我家失火或遇别的不测,我跟你家没完……脾气暴躁的父母自然给孩子一顿打,轻的也要罚打五网包猪草。可罚过以后,只要春风一吹撩起我们的衣服,手又痒开了,偷放风筝的热情早已把父母的惩罚抛到脑后……

白天放风筝,目标明显,又常被迷信的人家臭骂,于是我们选择了有月光的夜晚放风筝,尤其是逢月半前后的几天晚上,我们更是疯玩不止——田野上,我们奔跑着,比赛着,欢呼着,跳跃着……皎洁的月光中,只只风筝,时而俯冲,时而腾空,或静止,或追月……呼唤声、争比声,撩起不远处村庄上狗吠一片;跑累了,玩够了,把抓在手上的风筝线扣在一块大泥巴上,躺在地上,仰面夜空,伴月舞倩影的风筝,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遐想……夜深了,村庄传来了母亲呼喊我们乳名的声音,慌慌张张收回空中的风筝,藏于田野的某条墒渠一角,时而应着母亲的喊话,时而互相提醒——明晚再比高低!而后,作鸟兽状,散于夜色中……

月光下放飞风筝,成了我一生童趣的回味,比起现在风筝寻不到飞翔天空的孩子,我们真的幸福多了!难怪有专家呼吁,还孩子成人以后童趣回味的权利!

风筝散文7:曳光的风筝

引:以前总习惯在空间写一些无关痛痒的句子,不是看给别人,而是自己排解情绪,时至今日,掐指算来,也有将近一年没有再为此动过脑细胞,不是慵懒,而是不喜欢无病呻吟,而今,几多感慨,陈述如下,提笔。

夜,并不宁静,窗外,马路上时而呼啸而过的车声,夹带呼呼风声一起拥入房间,这已经是第N个不眠夜,透过窗户,远处的高楼依旧彻夜通明,近处广场上空飘着几个曳光的风筝,在漆黑的夜空中略显孤单,却恒定,像我。

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已经快两周,每天的生活像在复制,医院到宾馆两点一线,下午晚上到第二天陪护,上午回宾馆补觉,每天吃饭就是医院门外各种快餐店,几天功夫,也都混熟。只是体重慢慢下降,恢复到不到140。伺候病人是一项体力和精神并重的活,但再苦再累何妨?毕竟父母在自己儿时也如此累过,现在他们是孩子一般。

小瑞子说过一句话,我善待很多人,希望他们也能善待我。每次遇到困难,总能遇到太多好人,也应感谢好多人,但我明白有些话说多了反而假惺惺,埋在心里,不一一道谢,你懂,看我行动。

距离上次在菡宝额头留下那片吻已过了半个月了,时间越推移,对菡宝和超姐的思念也越深,虽然济南到德州也只有100公里距离,但毕竟这里不是家,风筝飞再高,也有线牵着,风筝再亮,也点不亮夜空,所以只能祝福父亲早日康复,那也能早点回德州了。

大德州,我想你了。

风筝散文8:线条

文/李任子悦

风筝的线断了,才能远走高飞,但也终究一生不能停下。

我在黑板前默念,企图获得一丝灵感,拿起粉笔,大肆地挥舞着,无数线条的交织,构成密密麻麻的网络。

乱糟糟的一片,你说它是一片荒芜的杂草,把它夸成艺术也罢,在我看来,它是我思想的产儿,没有什么美感可言。

把乱团留下罢!却无人能解这其中的韵味,杂草就不算美吗?

把乱团擦掉嘿!不再是众人眼中污浊的一抹黑,黑板又重获新生一样,你可释然许多了?

再也不会怒骂苍天,像个傻子似的,哎哟哟!再也不敢质问命运喽!再也不敢喽!

哈!我终于胆小怕事,蜷缩在杂草中间,被荆棘刺穿了心,也不敢发出一丝动静。

忍着刺痛,举起一把碎掉的玻璃,照见了憔悴不堪、充满棱棱角角的另一个作业,还算有几分姿色,便放宽了心。

最后还是逃不过命运老大的安排。

谢谢你,我疯了。你终究满意了。

我的命运之神。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