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毕业后的文章(精选8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1:还有“下一步”
文/张宏宇
大学毕业后,急于走向社会,想谋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时整天关注报纸、电台上的各类招聘信息,游走于人才市场和各大公司间,先后参加了几次招聘会,仅简历就复印了厚厚一叠,虽然几经努力,但由于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均以失败告终。
择业失败,让我一时心灰意冷,虽然我是以优秀的成绩毕业的,但不得不接受现实,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有些自卑。走向社会第一步受挫,父亲却一直在鼓励我,给了我精神上很大的支持,并且告诉我事情并不是那样的糟糕,还有下一步,只要你努力,机会就在眼前。
经过一个月的心理调整,我决定报考公务员,虽然我知道,公务员考试竞争会更加激烈,但我还是下了决心要试一试,失败了一步,必须迈出下一步的。我精心准备了两个月,笔试竟然顺利通过了,我信心倍增,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最后的面试关,我被刷下来,生活就是这样残酷,这一步又让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父亲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没有言语,拉我到村外的地方散心,路过一片沼泽地时,父亲的一只脚突然深陷了进去,当我伸手去拉父亲时,父亲果断地迈出了另外一只脚,坚强而用力地走了出来。父亲看着我笑了笑:刚才我走错了一步,陷了进去,这一步错误了,但你必须要走下一步,如果我们停止不前,原地等待,我们只会继续深陷下去,最后不能自拔。遇到了挫折,这一步失败了,我们还有下一步,下一步就是希望。
父亲说的对,还有下一步。第二天,我决定了我的下一步,准备复习,迎接考研。走入社会一再受挫后,我更渴望学习,通过知识来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新学期开始时,我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再次回到了求学的大门中,我终于成功走出了下一步。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走错一步,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为失败,而失去了方向,不敢再迈出下一步,其实下一步就是机会,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我们这一步失败了,但还有下一步,下一步就是成功的开始。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2:梦在何方
大学毕业后我能够做什么,大学毕业后我能够找到怎样的工作,大学毕业后我的工资是多少。
今天和朋友一起去玩,听见他们的对话,或许他们的转月真的很棒,但我也不后悔选择了我这个专业。真的,专业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今后从事的职业,工程造价,听说是个很赚钱的专业,只要学得好,一个月至少也是五六千块,而我呢,假如只是老老实实的去找份稳定的工作,那么我一个月的工资又会是多少,应该不会超过3000吧!
今后我到底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拥有我的梦想,但那是个不确定性因素,我能够冒险吗!我想一个人一生中或许只会有一个梦,如果自己连这个梦都不去守候的话那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是否应该在大学毕业后为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一下,去努力一下。
我能够抛下一切吗,我能够不顾父母的意愿吗,我有那样的自信一定会成功吗,不,我都没有,但我还是想试试,不论结局如何,总算是努力过,至少不会留有遗憾吧!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3:乡村女教师
文/汤玉莉
大学毕业后,我如愿回到家乡,在当地的中学当了一名教师,更确切地说,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然而执教不久,我就失望地发现学生在我的课上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也不集中,尤其是期中考试的表现,更是一塌糊涂。我既难过又困惑——明明已经把知识点都讲到了啊!而且,还加以梳理总结,学生只要记下来,背一背就可以拿到高分的。
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同教研组的杨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从此我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起妙趣横生的教学游戏和活动,不时还举行辩论赛和小品表演等。他们的自我表现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再强制性布置作业,一般每节课结束后,会留下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讨论。下次课上鼓励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这种主动学习的氛围下,孩子们体会到了一种被尊重的成就感。我更是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上我的课时变得快乐、积极。教学相长,我也在享受这一过程中,更努力地钻研教学,一改思品老师古板说教的刻板形象。
想做一位优秀老师,了解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必须的,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状况,非团体或重大事件,我很少公开喊学生到办公室聊天,一般采用私下个别聊天、书信或纸条交流;多数时候会在作业本和试卷上留言,及时和学生沟通。师生间的信任、尊重和感动就这么悄然地建立起来。“亦师亦友”,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我们在工作中,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态亦是必不可少。幽默永远是我们的法宝,会影响和感染一个又一个、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因为师生间的梦是紧密相连的。
总之,我的思想品德课与我的思想一直在与时俱进。悠悠十年,有苦有乐,有惑有解!我会继续努力,把快乐带给更多的孩子。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4:故乡的月
文/shuhui
自从毕业后离开家,一直在异乡生活。每个月缺月圆的晚上,久久挥之不去的是那故乡的月亮。中秋快到了,遥望异乡的月,心中还是念着故乡的月,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圆。掬一捧故乡的月光放在心上,故乡的山山水水就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走过许多个城市,每个夜晚挥之不去的还是故乡的月亮。因为故乡的月亮下面有我童年最美的记忆,也有少女“彩云追月”的梦幻情缘。故乡的月伴我成长,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那时的夜晚经常满天的星星在空中闪着亮光,月亮缓缓而来,微笑的看着星星在嬉闹着,优雅的在远处悄悄的观望。我们一个大家族晚饭后,喜欢坐在院中的桂花树下,听奶奶讲故事,跟爸爸背唐诗宋词。然后在温柔的夜色里进入梦乡,梦中常常变成美丽的嫦娥或者唐诗宋词里的古典美女,深情款款的模样。那是一种安详和宁静,更是一种幸福。天空中偶尔划过夜空的几颗流星,漾溢着儿时的兴奋,带着少女般的祈愿。
特别是儿时的中秋节,和一群小伙伴疯玩回来,吃着妈妈亲手做的月饼,望着夜空,发现明亮像打扮过的新娘一样,显得眉清目秀,格外的明亮和迷人。似乎月中嫦娥的翩翩舞袖,也能看得清,潇洒吴刚的斧头,也能摸得到。透过树枝,还能看见月亮走动的身影,好像在查看谁家的水果丰盛,谁家的月饼硕大。如水的月光透过树叶缝隙圆斑状的照在一家每个人的脸上。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围在一起,或者盯着天上星空指指点点的说着那些传说,让美丽的故事穿越时空,在我们童年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如今远离了故乡,远离了家中那棵带着美好记忆的桂花树。每每在异乡中觉得不如意,故乡的月就会在心底冉冉升起,高悬,越来越明,越美。故乡的月洗去尘世烦乱的思绪,然后让心恬淡,宁静。故乡月光下童年的笑声和梦幻,还有桂花树下奶奶的大蒲扇以及院门外时有时无的犬吠声,也时时的走进梦中。让我不经意间就会想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不免感伤““明月何时照我还”。因为月亮,让我在异乡,思念长存,乡音常在。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5:女儿被解聘
文/官立刚
女儿大学毕业后,被招聘到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工作。由于她从小被我们娇生惯养地宠着,吃不得苦,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还违反公司规定,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打游戏,给公司误了一次事,不到半年,就被老板解聘了。
被解聘后,女儿回家心情不好,整天无精打采,闷在家里不是上网就是睡觉。一天晚饭后,我找女儿谈话,批评她一番,说年轻人只有养成勤奋认真、好学上进的好习惯,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和同事的好评。希望她重新去应聘,有了工作好好干。
过了几天,女儿应聘到了另外一家服装设计公司,高高兴兴地上班去了。
有了上次被解聘的教训,再加上我经常提醒和敲打她,女儿改正那些坏毛病,在公司里守纪敬业,工作认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看到这些,我和爱人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
几个月后,女儿回家哭着对我说,她又被老板解聘了。我听了很吃惊,问是什么原因。女儿说:“老板给我谈话,说我工作努力,办事细致,悟性又好,公司业务熟悉很快……”
我说:“这是老板在表扬你,为什么又不用你了呢?”女儿苦笑着说:“老板说,他这家私营企业市场竞争很激烈,以前有好几个像我这样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在这里工作,成了公司的业务骨干,可后来都辞职不干了,出去后自立门户开起了设计公司,不仅成了他业务上的竞争对手,还从他那里拉走了不少的客户,他怕重蹈这样的覆辙……”
我听后,久久没有说话……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6:深情的怀念
文/蔡少玲
那年,我高中毕业后,到农村插队落户。我们宿舍自留地后面有几棵梅树。春天的时候,宿舍周围各种野花竞相开放,争春吐艳,唯独那几棵梅树依然瘦丫几枝,显得凄清孤独,因此,我对这些梅树没有好感。秋去冬来,万花纷射,那几颗梅树才开始绽蕾吐绿,但花开得并不俏丽,只是零星点缀在树上,花瓣也没有什么光泽,花开几天之后就凋谢了,叶长得也不茂盛,有时花谢了,枝蔓间才开出一点新绿。我以为这些梅是病梅。
与我同岁的农友小翠,出身于军人的家庭,她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平时不苟言笑,但她对梅树很有感情。早晨下完菜地,农友们都回家吃饭,准备出工,她却总是挑几担水浇那几棵梅树。她对那些梅树有着特殊的感情,人们都叫她梅子。我觉得她很傻,这样的病梅即使再下工夫也没有什么用处的。
有一天,下完菜地,我问梅子:“为何对这些梅树情有独钟?”她告诉我,她的父亲在世时对梅花特别喜欢,家中的小院子种了不少梅树,父亲经常教育她,做人要像梅花那样傲霜斗雪,她从小就养成爱梅的习惯。我说这些梅是病梅,她只是深情地一笑,摇了摇头。她的举止,农友们多是一笑置之。我看着她瘦小的身体挑着那对大水桶甚为艰难,产生了几分怜悯之情,有时也帮着挑几担,但我对梅树还是没有感情。
一个严冬的夜晚,南下的冷空气席卷大地,由于当地的领导麻痹大意,事先没有动员社员做好抗寒防寒的准备工作,大家一觉醒来后发现,全村农作物都盖上了一层冰霜,地瓜田的瓜苗都冻死了,村里的气氛非常悲凉。我们在菜地里收拾霜冻的残局时,无意间发现那几棵梅花开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美丽,并且神态飘逸,光泽鲜艳……我终有所悟:它先前开得不起眼,是气候不适应的原因,傲霜斗雪是它特有的气质。
新春佳节,姑娘们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如一朵朵含苞欲放的鲜花,梅子却像往常一样,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显得质朴,无华。我问梅子:“春节知青办公室发给每人十块钱,我们不是商量要做新衣吗?”梅子只是淡淡的一笑,那娇小的身影,聪颖含蓄的眼神真像一朵梅花啊!后来得知,地瓜冻死后,社员们的生活十分艰苦,梅子把准备做衣服的钱送给了“三同户”。我对梅子产生了几分敬佩之情。
第二年冬天,菜园后面的梅树又开始绽蕾吐绿。知青户的柴草快用完了,晚上开了知青会讨论派谁上山割草的问题。人们都忙于进行高考复习,不愿报名上山,梅子自告奋勇报了名,那时,她正患感冒发高烧。中午过后,队长挑着满满一担山草回到知青户。他告诉我们,梅子在山上呕吐昏倒了几次,至今还在归途中。我们沿着菜园后面那条崎岖的小路往山上寻找。当我们赶到梅林附近,见到梅子脸色苍白晕倒在梅林里,手里还紧紧握着扁担。我们大声地呼唤着她的名字,她慢慢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对我们说:“我不行了,请把我葬在梅林里。”接着,她断断续续地说;“我们都是青年人,应该胸怀宽阔,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前途固然重要,但人最重要是要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希望你们珍惜人生宝贵的时间,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知青户才能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梅子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含泪安葬了她。在她的墓前,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自私深感无地自容。下葬那天,她的墓前,哭声恸地,许多贫下中农帮助修墓,墓四周栽上梅树。自从梅子离开我们,知青们思想境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自己的缺点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开始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今年清明节,知青们都相约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给梅子扫墓。但见不到鲜艳的梅花,梅花是不争春的,清明节不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7:梦开始的地方
文/张元
初中毕业后,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来到了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一进入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我就被这个学校的学习气氛深深打动:幽静的走廊,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时时都有欢乐笑声的大操场,有整齐悦耳朗读声的教室……无不为我们各科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知识殿堂里,我快乐地在学海中畅游,也认识了许多敬业的老师,善良的同窗好友。每天都能听到朗朗书声,清脆、悦耳;做作业时齐刷刷的“沙沙”写字声让人陶醉;音乐教室时时传来阵阵优美的歌声,让艺术与我们结下不解之缘;一件件精美而富有创意的小制作出自我们一双双灵巧的手,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好的生活;在操场上尽情展现我们英姿飒爽的身躯,精神抖擞的面容,以强健的身体迎接每一天的挑战。
学校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自强、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传承北大附中宽松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与北大附中共同发展,以”生命教育”为主旋律展开各种活动。学校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张开双臂拥我入怀。她爱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她都看在眼里,母亲会用轻柔的手抚摸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心灵的激动与喜悦;当我们犯错、落后的时候,母亲会投来既有些责备又心存宽容的目光,用春风化雨般的爱来滋润我们迷惘的心灵。
绵绵的细雨,在仲春的微风中默默地飘洒着。我久久地注视着路上亮晶晶的石子。我赞美校园的石子小路,更赞美铺路石般的老师。他们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铺设了一条培育人才的路。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就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我现在不是也走在这条路上吗?赞美你,附中!你是喷薄而出的红日;你是载满希望的船;你是知识的殿堂;你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你是肥沃的土地,嫩弱的幼苗长成大树;你是如椽的画笔,绘出的图画被人称赞!你知道学校给予了我们什么吗?是知识,是力量!我们从一个懵懂的孩子成长为今天一名出色的学生,而每一点进步无不浸透着学校的心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做舟。”学校让我们找到了学习的窍门,更让我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高中三年的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这样一天一天在流逝,我们也一天一天在成长。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叠被、学会了洗衣、学会了拖地、学会了与同学相处,特别是军训期,晒黑的脸庞、疲惫的双脚,却减少了我们身上的娇气,增强了我们的意志,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的学生而感到幸运,这里云集了全国优秀的老师,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超前的教育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我们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竞争的意识,也增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习中我们明白了,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青春与智慧的证明;只有自己的成功,才是奋斗和苦学的荣耀。我们就这样在这个美丽的学校园里一步一笔地书写着自己的成长史,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北大附中就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关于毕业后的文章8:女儿生“二胎”
文/陈锦荣
女儿玲大学毕业后,在私人单位打工,既没有铁饭碗的保证,也不怕因超生而受影响在岗,但前几年想生第二胎也碍于要支付近10万元的“社会抚养金”,以增加社会的负担,因此只能当个“纯独女”的母亲。
去年,外孙女15虚岁,出了花园,正逢放开“二孩化”,可以理解为国家让育龄期妇女可以进入“二胎”的计划。女儿虽然已进入不惑之年,但周围的同龄、同学与朋友纷纷冒着高龄产子的危险来个最后“冲刺”,一个个产下了久违的“老仔”,让女儿心动了,于是决定追生一个计划内的“二孩”,不管是男是女,一样可以让小家庭热闹一些。
如今生儿育女的成本非常高,高价请“月嫂”和“保姆”,加上自己产假无工资,要应付营养费和婴儿的牛奶,费用之高,令人难于支付。不过,这笔费用,比起从前超生的“社会抚养金”来,不仅理直气壮,而且还是合算。
女儿又一次产下女儿,属于一些重男轻女者的遗憾,但作为姥爷的笔者和女儿女婿一样的心理,男女都无所谓。新时期了,男女婚姻属于“AA制”,娶入嫁出已不太讲究,而且当今,有几个子女在养父母,连“常回家看看”都要社会来千呼万喊,养子女只是一种“人生俺,俺生人”的历史任务罢了。
女儿生二胎,成为两个年龄相差14岁的女儿的母亲,可以在大女儿外出读书甚至是工作时,好有个“膝下女儿”为伴,作为已是古稀之年的笔者,也增加了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