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散文

请欣赏种田散文(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种田散文1:蠢勤不如惰

文/杨进峰

我的家乡有两个种田大户王五和田七,他们各自承包了上百亩良田。那年大旱,庄稼严重缺水。灌溉渠的水根本不够用,好不容易灌完上游,这才轮到田七灌溉,田七却说,水费太贵,他要等天下大雨。这下可把王五乐坏了,他连忙引水到自家田里。

王五灌溉时把田的四周打了高高的田坝,并给田里蓄了一尺深的水,再撒上肥料。王五雇了几十号人从早忙到晚,终于忙完了,王五高兴地对乡亲说,他给田里蓄了这么深的水,而且还撒了肥,这下大旱多久他也不怕了。

看到王五田里蓄了那么深的水并撒了肥,人人都夸王五是个勤快人。而田七,人们都说,那个懒汉,水到田边都不知道灌溉,他的田旱死了也是自找的。

没想到,当晚夜半时分,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大水将王五田里的土坝冲垮,田里的水全流到了田七的田里。

王五气急败坏,花了水费、人工费,还给田里撒了肥,这笔钱全打了水漂不说,肥料融化在水里也流到田七的田里去了。

田七这才说:昨天,道路上的蚂蚁都在排着长队搬家,这是下雨的预兆,电视和广播上播报的天气预报也说夜里有大雨,这两者结合起来,我推断出一场大雨早晚要下,既然有大雨,又何必花钱花力气去事先灌溉呢?

王五勤快本是好事,但他的勤快没有勤快到点子上,一腔努力在大雨冲刷下付之东流。田七的“懒惰”之前备受指责,但他并不是真的好吃懒做,而是善于发现生活的规律,坐待时机,以便事半功倍。蠢勤不如惰,愚蠢的勤快,因方法和方向的错误,比懒惰更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种田散文2:自行车

文/茨平

还在老家种田时,我有一部大号自行车,呵呵,那时候,城里人乡下人,都要置辆自行车。我那自行车呀,新置没几年,就让我整得面目全非。龙头钢圈三角架后座生绣,我用调和漆涂,涂个它色彩斑斓。前座板残破了,用塑料袋一层一层裹它严严实实。至于它铃儿不响,不管它了,让它如隔壁的哑巴。

我骑着它,奔波于乡村的马路上。我喜欢叫女儿坐在后面。橘红的日头斜斜的,远挂的盘山公路斜斜的,斜斜的自行车上,一前一后两个斜斜的人,就这么蹬呀,蹬呀。我喜欢这种感觉,好像有首诗要从心窝里跳出来。其实女儿挺不喜欢坐它。铮铮铁骨的后座架硌得她细嫩的屁股生痛。我蹬一下她的心颤一下,蹬一下颤一下,一路下来,她的小屁股麻了,估计她的心颤累了。乡村的马路坑洼不平,有回蹬狠了,震了她下来,躺在地上呜呜大哭赖着不起来。现在女儿老说我,老是叫我坐老是叫我坐,不坐又怕你黑起脸,多伤心的童年啊!

自行车更多的作用是用驮东西。去镇上买化肥,左边一包右边一包,上面还要叠一包,用橡皮绳捆个死死的。去田里割稻子,稻谷装进蛇皮袋,也是左边一包右边一包,上面还要叠一包。去山上砍木头,截成两米长的断子,也靠它驮回家。自行车后面负重前面就轻,重心严重失去平衡,很考验骑它的技术。我双手使劲摁住龙头,躬着腰,企图将全身的重量往前压。就这么蹬呀蹬呀,大汗淋漓,人累得直哼哼,它也累得直哼哼。就这么使着劲儿摧残它,想叫它不面目全非都难。我自己都记不清楚,送了它几百回进自行车医院。那个豁嘴大门牙修车师傅,见到我推车来了,就说没你这么败家的。再说,也好,没你们这些败家的,我怎么赚吃哟?然后搬出工具,紧钢丝、上链条、换轴轳、打黄油、装螺帽。

我这么使着劲儿摧残它,不管它死活的意思,其实是挺在乎它的。每到一处,放下来,都要给它上锁。就是去田里割禾,一抬头就能看见它,也要上锁。女儿嬉嬉哈哈笑说:锁它干吗?没人偷的。我前后左右看路上的行人,嘿嘿而笑:这怎么行哟。自行车太破了,真的没人偷。有回去街镇上,把它锁在一贴满牛皮癣广告的电杆树下。朋友拉我去喝酒,喝完酒打麻将,打了麻将吃晚饭,吃了晚饭接着打,那晚就在朋友家睡了。次日醒来才记起它,急匆匆赶去。嘿,它还歪歪地立在那儿。真是贱车贱命,犹如我这个人,卑微得扔到哪儿都没人打你的主意。

后来买了摩托车,再后来就出来打工,自行车也就光荣退役了,我随手把它扔到杂物间里。岁月不饶人也不饶车,况且它被年轻力壮的我狠心地摧残了那么多年,锈散架了,有气无力,犹如得了癌症的老头。有次回家,喊来收破烂的。收破烂的盯着它瞅了半天,一伸手掰成两块,扔上三轮车,递过一张老旧的五元钱纸币,蹬上车,回头冲我裂嘴一笑,走了。

我突然有种伤感。这是我的功臣呀,它不仅驮着我在乡村马路上奔波,还驮着我生活所需要的东西,简直是那段岁月我生活的写照。就这么丢弃了,我是不是有点残忍?不过也好,早去早投胎。下辈子再做自行车时,呵呵,最好离我远一点,我这种类型的都要离远一点。

现在,我在繁华的都市里打工,依然会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过。平坦的街道,他们蹬呀蹬呀蹬得挺轻快。恍惚间感觉旧时光在向我问好。我想起我的自行车,不知被那个收破烂的弄到哪儿去了?投胎做了什么?会不会是某栋建筑的一根螺纹钢?或许是某处的一枚铁钉?若是真变回一辆自行车,敢情安好!

种田散文3:家

文/鲁德荣

俗话说,小儿望过年,大人盼种田。大寒过后,春的脚步更近了。正值人们欢欢喜喜庆丰年的时候,狡诈的新型冠状病毒,悄然地尾随而来。史无前例的重大疫情,在九省通衢的武汉爆发。一时间病毒扩散患者骤增,席卷荆楚大地。政府紧急决断,武汉封城、周边封城、荆门封城。集中救治、隔离观察、居家封闭,分类管理多管齐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华夏打响。接着,便是宅家的日子。

诗人说,家是避风的港湾,家是温馨的爱巢。

我们都有一个家。这是源自血缘的传承,这是源于姻缘的凝结。家有父母的疼爱,家有兄姊的呵护,家有姨舅的关怀。庚子的春节,没了市场繁荣的喧闹,没了亲朋把酒的酣畅,也没了孩童雀跃的欢唱。看望老人,不能登门;相互拜年,不可串户。素有礼仪之邦的炎黄子孙,满满的心愿别无选择地拜托给了小小的手机。祝福之后,勿忘叮嘱“不要到处跑,出门戴口罩”。虽是最亲切的关爱,实属尴尬的无奈。封闭宅家的日子,郁闷、烦燥、疲乏、无聊。一剂处方解之:或时事政策、疫情通报,或传统医学、健康常识,或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或再来一方戒腥缮素与广播操、八段锦。如此这般必收疗效。

我们都有一个家。这是源自业缘的汇聚,这是源于军号的集结。家有首长的关爱,家有战友的相助。昔日激情燃烧的军营,如今化作温馨的微群。疫情暴发后,手机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来自山东宁夏陕西,来自重庆四川甘肃。还好吗,我想和你视频,看看你的精神面貌;还好吗,我要跟你讲话,听听你熟悉的声音;有困难告诉我,缺口罩我解决!熟悉的面孔,亲切的声音,温情的问候,体贴的分忧,令我泪花闪闪。浓浓的战友情,没有被山水隔断,没有被岁月冲淡。这思念这牵挂,这问候这祝福,是老首长给予的心灵慰藉,是老战友送来的精神鼓励。请放心,有组织的关怀,我们一定能挺住!

我们都有一个家。这是源自地缘的恩赐,这是源于天然的选择。传承五千年,幅员九万里。家有挺身而出的勇士,家有不畏生死的英雄。国难当头,一声号令,数不清的勇士和英雄逆行向前。白衣天使、革命军人、公安干警、人民公仆,还有保障服务的志愿者和后勤物业人。他们是今天无愧的英雄和最可爱的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家医疗救护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驰援武汉,驰援湖北。无数的救护者,无数的建设者,无数的守卫者,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生命!华夏儿女众志成城战疫情,火神山、雷神山、方舱战地医院,短短几天交付使用。灾难面前,再次彰显了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当代中国,每遇重大灾难,哪一次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力挽狂澜?哪一次不是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危为安?只要我们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勇于担当作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次席卷全国的疫情,无疑也将被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所战胜。惨痛的教训还告戒我们,善待动物,远离病源,低碳生活,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

种田散文4:蠢勤不如惰

文/杨进峰

我的家乡有两个种田大户王五和田七,他们各自承包了上百亩良田。那年大旱,庄稼严重缺水。灌溉渠的水根本不够用,好不容易灌完上游,这才轮到田七灌溉,田七却说,水费太贵,他要等天下大雨。这下可把王五乐坏了,他连忙引水到自家田里。

王五灌溉时把田的四周打了高高的田坝,并给田里蓄了一尺深的水,再撒上肥料。王五雇了几十号人从早忙到晚,终于忙完了,王五高兴地对乡亲说,他给田里蓄了这么深的水,而且还撒了肥,这下大旱多久他也不怕了。

看到王五田里蓄了那么深的水并撒了肥,人人都夸王五是个勤快人。而田七,人们都说,那个懒汉,水到田边都不知道灌溉,他的田旱死了也是自找的。

没想到,当晚夜半时分,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大水将王五田里的土坝冲垮,田里的水全流到了田七的田里。

王五气急败坏,花了水费、人工费,还给田里撒了肥,这笔钱全打了水漂不说,肥料融化在水里也流到田七的田里去了。

田七这才说:昨天,道路上的蚂蚁都在排着长队搬家,这是下雨的预兆,电视和广播上播报的天气预报也说夜里有大雨,这两者结合起来,我推断出一场大雨早晚要下,既然有大雨,又何必花钱花力气去事先灌溉呢?

王五勤快本是好事,但他的勤快没有勤快到点子上,一腔努力在大雨冲刷下付之东流。田七的“懒惰”之前备受指责,但他并不是真的好吃懒做,而是善于发现生活的规律,坐待时机,以便事半功倍。蠢勤不如惰,愚蠢的勤快,因方法和方向的错误,比懒惰更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种田散文5:追忆往昔学种田

文/鲍友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在的军分区在南湖开垦了好几百亩田地,平时,轮流抽调战士和干部驻守管理,农忙时,则出动所有机关干部战士干农活。这年,上级抽我到农场劳动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我拿惯枪的手,又学起了种田。

农场管理员姓汪,大家叫他汪管理。汪管理特有个性,做起事来样样精通,尤其是摆弄起拖拉机时,更是神气得很。在农场管理方面也特别到位,谁大手大脚一点,他都不放过。汪管理见到我们总是一脸笑,有时农活特别忙,他便让炊事员多做几样菜,拿酒招待我们。其实,我们心里明白,汪管理真的不容易。别的干部都有探亲假,可以回去看望亲人。可汪管理不行,因为农场离不开他,所以他很长时间没有探过家。尽管这样,汪管理仍无怨无悔地长年在农场工作,为此,他年年被评为模范。

我到农场劳动后,汪管理待我极好。有一次农场拖拉机的油泵坏了,他还特地指名让我到洛阳东方红拖拉机厂里去修理。从洛阳修油泵回来后,我给他带了几样小礼物,感谢他照顾我。

我们分区农场是大农场,所以每到农忙时都是出动所有人员,用上各种农业机械。记得当年我们用拖拉机犁地、插秧机插秧、康麦因脱麦机打麦。但割麦割谷都是人工用镰刀收割,很少用收割机。

在农场劳动很自由,尤其是下雨天,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讲故事,或到附近河沟里捉鱼,每到这时,汪管理也和我们凑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记得有一次,我们捉了一脸盆鲫鱼,大伙吃了好几天,从煎到煮,变着法吃,味道美极了。

三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就要回到各自的岗位,新来的同志也很快要来了。汪管理很动情,听说每次轮换时他都这样,所有的人员都要轮换,只有他一人是专职农场管理,多年没有换一回,他也不想换,他说,做惯农活了,再回机关恐怕不适应。我们走时,他特地嘱咐炊事员为我们杀了一只正下蛋的母鸡,他说,你们机关的同志下来一呆就是三个月,没招待好你们,这一餐就算我老汪赔你们,待以后我到机关办事,你们再关照关照我。他这一说,我们轻松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今天我们是战友,说不定哪天我们就会复员转业到天南地北,今生都很难见上一面。说到这里,大伙都向汪管理敬酒。人高兴,醉了也高兴,人悲伤,醉了也会掉泪。那天,不知是高兴,还是悲伤,我们又笑又哭,又哭又笑,直到半夜。第二天,新同志来了,我们老同志走了,看着汪管理忙进忙出的样子,没有一个不夸他的。

再见到汪管理是第二年冬天。他戴着大棉帽找到我驻守的军火仓库,非要我帮他弄几发子弹不行。我说,那不行。他说农场周围有好多野兔子,他想打几只,给战士们改善改善生活。我说,那也不行,要子弹,非得有调拨单或首长的批条。他说批条行?我说,行。于是,他一溜烟朝分区跑去,回来时,拿着司令员的批条。我按照批条发了他五颗子弹。后来听说他用这五发子弹打了六只兔子,至于怎么会多打一只,至今仍是个谜。

三个月的农活,既锻炼了我,也改变了我对一些人的看法。大千世界,不可能只有一种活法,只要自己满意而且又不伤害到他人,那就是幸福!

种田散文6:在灵魂里种田养花

文/杨献平

当下的诗歌,我觉得应当是五四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我相信,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人们,仍旧对那个年代的诗歌有着莫名的好感乃至不可撼动的体验。我一方面为诗歌的创造性发展喝彩,另一方面仍旧迷恋甚至崇拜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气象。

但一个糟糕的现象是,在众多的诗人当中,真正承继梦想与精神张力,在语言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且真正撼动人心、震颤灵魂、使人热血沸腾、灵魂充盈的诗歌写作已经凤毛麟角。尽管,仍有一些诗人在坚持这样的写作,且以较高的诗歌技艺乃至思想力度在孤独的山岗上与风作战。具体到邢台,这个有着混血历史、北方文化相对鲜明的地域,我觉得,代红杰的诗歌写作值得关注。发现代红杰及其诗歌,是在今夏的一次回乡聚会中。因了诗人张玉栋、郑力、穆晓禾等引荐,他当时带来一本诗刊,其中有他的一组诗歌。

我翻看之后,当场称奇。在我的意识当中,邢台的诗歌创作早已是花果凋零,很好的诗人停笔转向,也有一些新锐尚没有脱离诗歌写作的蒙昧期。像代红杰这样的诗人和诗歌,平心而论,应当是邢台目前写得最为出色者之一。读他的诗歌,我觉得是能够触发感情甚至内心的文字。总体来看,代红杰的诗歌仍旧是抒情的,坚持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传统乃至精神要求。但不同的是,他的诗歌却又具备了一种时代特征。首先,在诗歌语言上,他是纯净的,是那种不容杂质的精神洁癖,用词和营造诗句没有特别拗口甚至不洁的东西出现。再者,他的诗歌始终有一种对自身和他物的深切关照。这种关照不是琐碎的现象或者某种词语和状态的累积,而是沉潜在一个高低适中、温暖平和的位置。

我当场想到一句话:在灵魂里种田养花。也觉得,这个题目正好可以作为对代红杰诗歌的读后感。从精神向度上说,代红杰的诗歌有两个特点,一是纯净。这不仅反映在他的诗歌语言上,而且在诗歌品质上也有体现。如他的《村庄》:“多么像一枚,失水之后内部苍白的树叶……/它的天空曾经是多么的水蓝/在这大地之上/我的目光飘忽而轻佻,蚯蚓爬进我的血管/潜行着:疼。”其中简略的,或许正是命中核心和悲哀的东西。这种张力是不动声色的,能够让人在阅读之间蓦然想到许多的与我们切身相关的东西。二是温和。代红杰的诗歌,大多数是安静的内心结晶。如他的《悲秋》一诗:“掰玉米的男人好像在一次次解开秋天的衣扣/摘棉花的女人好像在一点点取走秋天衣服里的暖/最后晚秋的风哗啦一声把秋天剥个精光/男人和女人忽然都老了/坐在门前的阳光下等着过年。”

这是对乡村秋天的一次成功素描,平静温和的诗句之中,是对时间乃至人生命的一种深度刻画。因此,我觉得,代红杰的诗歌是属于那种能够把具象与宏观的角度熟稔置换的一种写作。尽管这是诗人的通常手艺之一,但在书写乡村的诗歌当中,代红杰的这首诗应当是较为独特的一首。再一个方面,对当下乃至自身,诸如时间、生命本体、时代人心和俗世表象,都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这一些,在他如下的诗句当中有着明确的反映。此外,代红杰的诗歌写作也对自身,特别是个人境遇乃至生命在时间当中被损耗的无奈与沮丧有着精到而深刻的书写。如他的《数数》、《九月,我写我自己》、《清明》等作品皆如此。再一个方面,代红杰对乡村乃至周围物事也有着态度平等且诗句出奇的关照。如他的《斜坡》、《浇石》、《中秋夜,给月亮打分》、《寻梦》、《三个女孩》等。其中对人和物的细致观察和诗性表达,是体现了一定的诗歌技艺乃至思想上的成熟性。

当下的诗歌写作,我发现两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个是明确的反抗精神与启蒙意识,一个是趋于日常嘈杂与琐碎。这两个问题,其实就像左和右,居中者鲜见。客观理性,且战略性地考察时代发展的诗人太少了。相对东部地区诗人的敏锐与尖锐、创造与实验,北部和西部地区虽然不乏优秀诗人,但也有一些仍旧停留在对地域风物乃至人情的诗歌性传达和表现上。因此,在这个时代,对时代具备发言能力的诗人太少,而琐碎的、把诗歌作为生活的复印机乃至某种状态的扫描仪的太多。文学批评的重点不是一味的捧,而应是善意的批,这样才更有益于批评对象的进步。就代红杰诗歌而言,我觉得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和加强。一是对诗歌技术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不是学习就可以达至化境的,需要不断的自我长进。要自觉加强前沿性的阅读,汲取与思想上的磨练和自我性的改造,再者,就是要努力兼容并蓄,各家所长,均为我所用,方可以更上一层楼。二是要时常自我省察。写作最需要的是有自知,并要“知世”,要从容,更要睿智,任何的发表、喝彩都是次要的,衡量一个诗人和写作者的重要性与成就,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作品。在这个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时代,写作者也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写作进行省察和检点,要清醒、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长与不足,唯有如此,才能使得自己的写作越来越好。三是要不断地开阔视野,诗歌的表达形式是多样的,语言蕴藏的能量与新鲜感似无穷尽。过分囿于既有的语言系统和词汇,就会与时代造成隔膜,而不注重语言错列和拼接所产生的巨大张力和充满新鲜感的语境,必定使得诗歌气象狭小,而又充满陈腐之气。

代红杰及其诗歌创作,在目前而言,具备了一定的气质和品相,但上述的问题也还是很大程度地存在。一个诗人,不仅要在自己的灵魂里种田养花,葳蕤丰茂,更应当与众生的精神相协调,与这个时代的本质发生深刻的爱与恨、怒与悲的关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