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清明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清明散文1:山路难行
文/九夕
在以前,每年清明前后想的是到哪看桃花,看樱花,看梨花,看油菜花,像蝴蝶一样成群结队地飞到花丛中,像蜜蜂一样贪恋枝头的芬芳,把每一个春光灿烂的周末过得浪漫而惬意。能把清明节放在心上,是母亲的突然离去,这两年在这个时节总会染上浓浓的思念和挥之不去的哀伤。走过的不再是阡陌交错中的花海,而是山上的荆棘和丛生的野草。春光在时空的轮回中,年年岁岁的姹紫嫣红,离去的母亲缺席了去年春天,还将缺席今春、明春及以后所有的春天。
去年清明,我和妹妹一起回老家给母亲上坟。车停在山脚下,我们登山途中没遇到一个人,山上寂静得能听到树枝摆动的窸窸窣窣声。风是清爽的,掺杂着花香和青草的味道。我们凭着记忆走在弯弯曲曲的路上,走着走着,路竟然分叉了,左右突然出现两条新道。三岔路是新修的,以前是只有一条小路的,小路被新路完全覆盖。我和妹妹开始推测从哪里走,意见是相反的,辩论了一会儿,我看她语气坚定,以至于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就按妹妹说的往右走,快走到山顶也没有找到。
这一次我们都不争辩了,调头往回走,走到三岔路口,改走左边道。气喘吁吁地走到一半,越走越觉得不对,眼看又要走到山顶,只好再次折回。
我们坐在三岔路口的树桩上打电话咨询,咨询的结果证实右边是对的。妹妹说不找了,在路口画个圈烧点纸钱算了。她振振有词地说,那些在外打工不能回家给祖宗上坟的,不都是在路口烧的吗?现在快递业这么发达,支付宝、微信支付也火得很,另一个世界肯定与时俱进,我们何必非要土老帽似的?
我不让她胡扯,说母亲走了不到一年,她的孩子岂能连坟墓都找不到?在我不容商量的态度下,她极不情愿地站起来顺着右边路寻找。天近黄昏,风有点凉了,鸟鸣声逐渐稀少,虫子的叫声更加清晰,绿草红花的颜色也随之黯淡。
我让妹妹走快点,眼睛放亮点,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地方。妹妹一边走一边往山坡上看,她说,山坡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就没有了路。新路面两米多宽,离山坡有一米多高。山坡是陡然而起,八九十度的角度,切面黄土裸露,坡上胡乱堆着树枝。到处一个样,难以分辨。
正在失望的时候,妹妹突然发现了陡坡上的母亲的坟墓。我使劲推着她爬上山坡,她大约走了一百米喊我,说看见了墓碑上的名字。
我们从荆棘和藤蔓中弯腰穿行,砍伐的树枝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一不留神就会挂着头发和衣服,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好在总算找到了母亲的坟墓,林子里的蔷薇在树枝间挂满了花蕾。我们给母亲上香,送纸钱,对母亲说话。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要等纸燃尽才能走。上山时父亲说,不好拿,少买点纸,谁知道***能不能收到?我说万一能收到呢?
也许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太过强烈,总希望有神灵的存在,希望有世事轮回,希望存在着未知的世界或者天堂。看着缕缕青烟融入苍茫的天空,我们的心中才有了些许安慰。
清明散文2:清明时节寄哀思
文/王敏
又是春雨潇潇,又是清明时节,看着窗外绵绵的雨丝,不知何时,泪水已流了满心满脸。“雨天是我放声哭泣的时间,因为没人能看见我心里的思念,所有的感觉已变成孤单的路面……”听着MP4里这首伤感的歌曲,在这个雨天里,她的心再也晴朗不起来,思绪又飘出很远,很远……
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她俩的爱情也即将开出幸福之花。他,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一个脚手架上的墙绘师;她,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孩,一个小鸟依人般的女子。他对她许诺说:“宝贝,我要用我的双手给你绘出一个五彩斑斓的未来,创造属于我们俩的幸福明天。等结婚时,咱们自己设计婚房,一面墙是你喜欢的湛蓝的天空,一面是希望的原野,一面是粉红的回忆,……我要让你成为世界上最美丽、最幸福的新娘!”她偎在他的怀里,一边低语: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一边憧憬着那个梦幻般的安乐窝,那个令她神往心动的时刻!
那天早上,他跑来兴奋地对她说:“宝贝,今天你哪也别去,乖乖地在家等着我,下班后我就拿着戒指来向你求婚,你马上就要成为我幸福的新娘子啦!”两人吻别后,他便吹着轻快的口哨上班了。
她在家精心地打扮自己,急切地等待着他的归来,时间怎么过得这样慢,时钟好象停滞不前了,好不容易熬到了他下班的时间,可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天黑下来,她等来的却是他的噩耗……
那天,他一直在脚手架上画那幅即将竣工的墙绘,他画得很认真,动作也很潇洒,画着画着,可能是他觉得系在身上的保安绳束缚了他的腰身,影响了他的发挥,也或者是他想让自己的动作再快点,好早点完工早点去见她,他竟然解下了身上的保安绳。可就在这时,一阵大风刮来,他不自觉地挪动了一下脚步,就是这一步,让他的身体偏离了脚手架的重心,他从高高的脚手架上摔了下来……
十年了,亲爱的,难道你承诺给我的幸福就是每日里这不尽的思念与泪水?流年中这一个人的孤单与寂寞?那一根保安绳系着的何止是你的身体与生命,它是我的一颗心,更是我一生的幸福!你怎么就如此狠心松开了它,如此狠心毁掉了我的青春与爱情!
“曾语时光静,相拥渡流年。繁华随风去,独立寒江边。”凄冷如斯雨的她,捧一束黄菊,寄一片哀思!
清明散文3:清明遐思
文/王涛
阳光、蓝天、清风、清空万里;悬浮的心、木然的思绪、暗潮涌动。清明,将至,未至。斯人已逝,我们在缅怀。这淅淅沥沥的小雨也凝聚车个一种无声的气息,将这场祷告沉淀的更为庄重。那些曾在我们的世界里出现过,而又被岁月镶嵌在岁月洪流里的亲人、朋友、以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此刻脑海里都无比清晰。随着这绿意盎然的春天,一起回忆那过去的时光,那些无与伦比的美丽,将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力量;那些逝去的人,我们将用一生去忆起。
每到清明节,杜牧的诗总被人们提起。说的是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扬扬,漫天飘洒。行人忧思满面,怀念亲友。尽管如此,在这充满绿意的清明中,令多数孩童难忘的当属踏青,放风筝和荡秋千。在一个小湖边上看杨柳青请,湖水中的鹅相伴携游,那清清的湖水倒映出自己的影子,刹那间忘却烦恼,回归清明。
蝴蝶翩翩,眼睛随风乌溜溜的转,一双蝶尾色彩斑斓,随风抖动。嬉戏春风,蜻蜓高高飞舞,像游在水里的鱼。蜈蚣是虫也能飞上天,在空中划圈。鸥在空中盘旋飒爽;山坡的桃树给静默的土地天上一抹红。清明的哀愁,便被安放在这一季春风里。雨纷纷,你在斜阳下等谁?似乎看见了那年夏季的夏雨荷,站在湖边默默等待归人的情景。今年的清明,又有多少人顶着那丝丝细雨,站在默然长逝的亲人面前等待他们的归来呢?一幅宣纸点缀出众多景色,却唤不回那一缕香魂停留半刻。坡上的桃花开了,湖里的鱼儿活了,地上的草也绿了,一切都有着新的开始。
一点、一抹、一幅画;一实、一虚、一人生。远处望不见边,浓浓的伤感盘旋在整个天际。这,怕是清明了吧。满坡的菊花争相开放,似都在为逝者祈祷。路边那一枯丫,佝偻着背为行人指路,繁杂的社会需要安静一刻,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唯独要忆起与逝者生前的故事。
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在清明的路上会想明白。每个去祭奠亲人的行人,都恍然有一种错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者在世时必然是喜大于悲的,逝去以后后人更希望他们能安然,走在寻亲的路上,步子一个比一个沉重,似乎昨日还在眼前,如今却非昔日年华。柳,早已抽绿;春,已然来到。只有那雨还在不断哭泣,洒下一地悲伤。
清明雨,滴落一地相思苦,这淅淅沥沥的雨像是对清明节众多哀伤的一种无言哭泣。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春天的气息越见越浓郁,杨柳垂下,似在与亲友道别,愿与他们来生再见,愿这片清新绿意带给更多的人希望。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又如此无常,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缅怀过去的同时不要忘了未来的希翼,不断去爱、被爱,去寻找自我价值,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清明散文4:乡野的清明
文/林岩
清明节这天,人们在景仰先祖先贤、怀念故人亲朋的同时,还有踏青、放风筝、打马球、荡秋千、插柳植树等诸多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民就约定俗成,在清明这天扫墓祭祖,缅怀逝去的先人。“清明”的最早记载见汉刘安所着《淮南子》:“气温回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说明清明处在仲春与季春交替之间。关于“清明”的字义,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引文解释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谚语有“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时节意味着寒气结束,到了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的季节,是农耕民族春耕春播的大好时光。安逸了一个冬季的农人从这个季节,便开始了一年中的忙碌,也开始了新的一年对丰收的企盼。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雨。”谚语说的是清明节这一天自古以来难得晴好天气,雾蒙蒙雨纷纷更增添了清明节寂寥惆怅的氛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清明》诗中描述的正是“清明难得晴”这一自然现象。北宋着名诗人黄庭坚在《清明》诗中写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一面是草木萌发、桃李争妍的春播大好节气;一面又是荒野孤云、落寞惆怅的祭奠悲苦场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野草凄凄,荒冢处处,纸灰漫漫,哀声悠悠,那是何等凄凉?王侯的清明,多是因循古礼,士大夫的清明,多是呼酒怀古,寻常百姓的清明,就是种田之余,到荒郊野外的亲人墓前倾诉一番。
清明节这天,人们在景仰先祖先贤、怀念故人亲朋的同时,还有踏青、放风筝、打马球、荡秋千、插柳植树等诸多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拂去腮边的忧伤,拭去脸庞的泪水,追忆逝者的岁月,把握生者每一个美好的今天;让充满祈愿的微笑,随同春天的雨滴,一起播种在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我们默默等待那份来之不易的收获。
清明散文5:感念清明
文/戴益民
既清且明,当这两个汉字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时,就会让人生出无限的感念来。
清明是一个独特的节日,它不但以节气命名,而且是三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合一,至今流传两千五百多年,散发着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魅力。“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们不能不敬佩我们的祖先,选择这样一个春和景明、天朗气清的时节,携家带口,呼朋唤友,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举行祭祀、踏青、聚会活动,真可谓手舞足蹈,游目骋怀,甚而至于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月的乡村,田畈里到处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带着母亲,我们回到了她年轻时的老家——这个名叫仙人坝的地方。和煦的阳光给了母亲行走的活力,在我们上山祭拜的时候,她居然在村子里遇见了儿时的伙伴——一个比她还大几岁的老人。这恐怕是母亲最后一次眺望她的故土家园了,她该有多少心里话想对儿时的伙伴诉说呢?在祖人的坟墓前,我们虔诚地祈祷着,祈求平安、健康、幸福,为了老人、自身和后辈,这些祝福代代传承下来,已经变成了人和自然的对话与交流。
父亲的山脉上生长着无数的映山红,吸引着我的眼球。我们越过荆棘丛林,一步步艰难地靠近它们。在漫山遍野的翠绿中,它如火红的旗帜,与生命涌动的春天相感应,令人欢喜不尽。清明的主调是感恩生命,回归自然,映山红带给我们的不是悲伤而是快乐,是蓬勃的诗意的快乐。且采撷一簇,插在家里窗台的花瓶中,似乎把春天也搬到了家里。
村里人说,三月三,吃芥粑,大人孩子不惹灾。姐姐的菜园里应有尽有,那些生态的绿色令人眼前一亮。临走的时候,车座后塞满了大袋小袋,那里面装的全是浓浓的亲情。
清明谒祖先,乡村接地气,何乐而不为?!
清明散文6:清明的记忆
文/章铜胜
农耕时代的节气精准,人们根据节气安排农时农事,不会错过,也不会耽误。口口相传的农谚、如约而至的节气是乡村岁岁年年的依旧,是岁月守时的贞静,美好而又安祥。
清明是属于世俗乡村的节气,清洁明净。是万物新生的清洁,是山远水长的明净。
万物新生的清洁,铺展开人世安宁的长卷。乡谚说,清明断雪。时序到了清明,春天才安稳下来,新生的叶,层层叠叠涌起,绿意渐渐深重,早开的花,不会因一场寒流,过早地凋谢,在春天里,兀自妖娆妩媚,透出一份人世的安宁祥和。池水新涨,溪流潺潺,是清澈透明的洁净,草、叶、花,都如初生般的清洁,是欣欣向荣的纯净。
山远水长的明净,适合一次追思远慕、放松心情的远足。周作人在《上坟船》中写水乡的清明,是热闹的。早些时候,水乡清明上坟祭扫要持续多日,多是坐船去。条件好的人家,雇了几只船,还要请吹鼓乐班,一路浩荡而去。乡村屋舍俨然,村外水田漠漠,水青山绿。阡陌上,秧苗泛青,桑绿桃红,杂树生花,水明山净,空灵清远。近岸处,水含翠色。船上也热闹,一船人,老老少少,欢声笑语,上坟船不是一味的严肃端整,乡村生活总是充满着世俗的快乐,即使是在清明。柳宗元的“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写的是渔翁,我总觉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清晨,是空闻橹声不见人的融动于静。清明祭扫也赶早,船行水中,一程又一程,水声清越,山近了,已在望中。
苇岸在《一九九八·廿四节气·清明》中写道:“就我来说,清明是与童年跟随祖父上坟的经历和杜牧那首凄美的诗连在一起的,它们奠定了我对清明初始的与基本的感知、印象和认识。”大多数人对清明的认识,或许都和苇岸一样,有诗,也有着自身的体验。
小时候,我跟爷爷去上坟祭扫,感觉和爷爷的亲近,还有家族的人事贞亲。过阡陌,走田垄,两边水田里白水满满,田垄像是浮在水上,一不小心就要踩塌的样子。新栽的早稻秧苗浅绿,田垄上种的蚕豆已经高过膝头,紫色的蚕豆花在绿叶间招引得蜜蜂嗡嗡飞来,是乡村满溢的欢喜。爷爷说,要去祭扫的是曾祖父曾祖母的,还有辈分更长的族亲,语气很亲切,仿佛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我对这些从未谋面的亲人没有具体的概念,只觉得山边青草漫地,碎花点染,山边杂树,或叶或花,既好看,又有满满的新意,清明于我,是有着花绿柳绿的欢喜的。
童年印象中的清明,依然绿着、亲着,像杜牧的清明诗,在记忆中,总是那样美好。
清明散文7:清明感怀
文/何庆良
清明节到了,这几天心里总是掠过一丝淡淡的忧伤,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上班的路上,看见一位老人,瘦瘦的,在我前面骑着电动车。不知是什么原因,老人一下摔倒了,好在速度不快,并没伤着。看着老人慢慢地扶起电动车,我心酸得想要落泪——他的头发花白了还在为生计奔波,看起来是那么瘦弱,那么孤单无助。其实我知道,对于他来说,这样的事还是完全有能力应付的,并不会如我想像的那样无助,但我相信在那一刻,他的心中一定会闪过一丝苍凉——人老了啊!
那一瞬,我想起了在乡下农村仍然耕作不辍的老父亲。他已过古稀之年,眼下正是犁耙水响,开始春耕的季节,不知他做繁重的体力活能否吃得消,他是否也会感叹“人老了啊”。是啊,人都会老,老了就会需要亲人的照顾,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在他们需要我们时,我们又在哪呢?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又是一年清明,路上回乡扫墓的行人渐惭多起来,我知道他们大多是去祭拜自己的亲人。冥币、鲜花畅销,大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我想,这样做真的能弥补些什么吗?这或许不过是活着的人对自己的一种宽慰。
诚然,我们都不是不孝之人,却都是无心之辈。因为我们的无心,我们忽视了长辈们渐老的过程;因为我们的无心,在长辈们发出需要我们的信号时,我们因为这理由那原因耽搁了尽孝;更因为我们无心,也就错失了人生最后为人之子女应尽的责任。我们后悔,我们自责,但于事无补——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一直认为,老人需要的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儿女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在需要我们时,能随时看到我们的双手,一双有力的手。作为一个长年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我做不到这些,我无法在父亲需要自己时能让他看到我的双手,正因为如此,我更明白其中的内疚与遗憾。所以,我要时刻给自己以提醒:陪伴,是最好的尽孝。
清明散文8:清明听雨
文/李瑞华
春分一过,料峭的春雨便已开始,淋淋漓漓,淅淅沥沥,一夜之间,凄寒的春雨便席卷整个大地。伴着凄楚的气息,清明便又悄然而至。于是,凄寒便将刚来不久的骄阳驱走,整片大地便都渲染在凄清的春雨之中。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是清明不变的主题。最美的季节,却是最伤痛的时节,失去的,得到的,都在这一刻涌上心头,雨下得不疾不徐的,像那些思念亲人挂在腮边的泪滴。
雨下的很安静,没有呼吸,没有心跳,空气中弥漫着悲痛的气息,压迫着每个人的神经。
清明,一个多么美妙的词啊!神清目明,带来雨中的清爽,让人心智清明。清明,又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节气。“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过了清明,便是谷雨,迎来耕作播种的时期,偏偏注入了这么多伤感的元素。让人的心情压抑着阳光不起来。
或许,清明,它就是一个听雨的季节。
清明的雨,凄凄洒洒,萧萧瑟瑟,带来凄伤、冷漠的气息,又带去人们的无限深思与哀痛。清明的雨,洒洒脱脱,时而淅沥滂沱,时而又飘飘洒洒。看,她飘入城市,飘入乡村;听,她洒向路途,洒向远处的山峦。
清明听雨,在归家的途中。汹涌滂沱,疾雨飘荡。坐在归家的汽车上,心便早已飞回了家乡,飞到了运河岸边,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隔着车窗,听着微微的细雨打在车窗上,滴滴嗒嗒,不时又有几丝细雨钻入车内,打在脸上,潮潮的润润的温温的。又是一个湿润的节令,“无风无雨不清明”啊!今年的清明跟去年的艳阳高照相比,更显哀怨、凄清。严寒淅沥的春雨更让整个神州大地凄婉忧伤。这凄清哀切的清明雨,无不呼唤着每一个天涯游子的情思,令人魂牵梦萦,让人倍加怀念逝去的亲人,牵动祭祖的情愫。
清明听雨,听在宁静清新的乡村田野之中。刚到终点的人儿却急不可待,带着冥纸、香烛赶往那个魂牵魄绕的地方。踏上梦往已久的故土,举着雨伞,目标却首先向着先祖栖身的坟茔进发。那里才是每一个清明归家的游子的目的地。
身上的春雨已不再肆虐,而是随风飘洒,细细的,柔柔的,打在古老乡村砾瓦之间,拂过嫩黄新绿的柳叶之间。清风细雨,拂过草地,摇曳着柳枝,迎向斗笠,吹遍整个田野,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什么。是呀,从田野走过,为什么这种魂牵梦萦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为什么凄切的感觉,会越来越深呢?
田野之间轻雾迷朦,伴着那微微的寒风,从整个山谷弥漫向田野、村庄。“听风听雨过清明”呀!迷朦中,细雨轻洒,你是否听见昔日离人的轻声呼唤。细雨微蒙,一阵又一阵的春雨拂过整片田野,曾多少的杏花,多少思绪,都被这清明雨带入旷野,带向那孤坟落土。
终于到了,又见这片墓区。这一小小的墓区埋着很多人,其中有很多我的亲人,有时很天真的想,他们离得很近了,如果泉下真的也是一个世界,那么他们可以在一起说话,下棋;一起喝酒,唱歌;一起孝敬老人,共享天伦!有时也这么对着黄土念叨,这样泉下的亲人们就不寂寞了,他们可以相互陪伴,相互照顾。
父亲孤零的坟前,去年插的红烛,如今只剩下残梗;点燃一炷香,祭上两颗烟,摆上父亲生前爱吃的甜点,倒上一杯茶,斟满一杯酒,思念就这么拉长,话匣子也打开了,看着青烟袅袅上升,但愿它能飘到父亲那里,能收到我的纸钱,我也和众人念叨的那样,一遍遍的说:“您别舍不得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穿什么就穿什么,现在都有超市了,买点上档次的!”话语虽然朴实,但都是家常话,这是中间没有距离的念叨,就像亲人就在眼前一样,而我就一遍一遍的唠叨,不管是活着还是去了,我都知道父亲是个勤俭的人,不会大手大脚的,虽然烧的钱那么多,他老人家一定都会存着,可以想象得到他憨直的笑着,嘴里答应着,手里却把钱都打包藏好。
无声之中,我们早已将雨伞扔下,而泪水,却早已湿了脸颊。两行清泪,告慰昔日与你朝夕相处的亲人。
总是不想走,总是觉得还没说够,唠唠家常已经成为了多么奢侈的事,阴阳两隔是不能挽回的,也是人生最无奈的永别,我们活着的,且珍惜吧!珍惜眼前事,珍惜眼前人,莫等岁月隔开了生死线,落得遗憾满满。
细雨又在飘飘洒洒,奏着挽歌,从坟头飘过;唱着悲吟,从心头飘过。一丝寒风,将秋来未及落下的孤叶打着旋儿飘下,飘在坟头,飘在心头。多想留住这一切,这里的景,这时的雨。
没有拍拍身上的尘土,希望带走这里的一点尘埃,它沾染着亲人的气息,沾染着思念的味道,没有比黄土更能寄托深情的了,不管是家乡的土,还是亲人坟前的土,捧着它,看着它,闻着它,都有着流泪的感觉。
走了,就这么沉默的走了,不说再见,明年我还会来,亲人莫要相送,会增添伤感,莫要看着我们的身影流泪,莫要挂念,我们都很好!您且回吧!愿我们彼此都安好,心,才都是晴天。
清明散文9:又是清明
文/文泽鹏
春回大地,又是一年清明到。这个节气,乡间祭祖的往事又浮现在我眼前。
我老家在雷州半岛的渔村,旧时乡亲们都是以帆船捕鱼为生。在变幻莫测的海面上,帆船就像风中之烛,海难时有发生。那些痛失亲人的渔妇,每逢清明时节,她们都会触景伤情,或庭前村巷嘤咛低泣,或坟地茔前撕心嚎啕……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清明就是一个悲戚的时节,充满哀伤。
后来随着机船的出现和气象的发达,海难少了,清明悲哀的气氛已然淡化。坟前,人们大都能表情轻松,甚至有说有笑。于是,我这才觉得,清明并不那么怵然惊心,人们在拜祭先人之时,更多的是含有某种意蕴。
我大约在十岁的光景就参与了祭祖事务。记得清明前夕,二叔就把祭事作出安排,他把年轻力壮的堂哥们使去祖山,又是剪草除荊,又是培土描碑,把祖坟弄得凛然肃穆。我的差事是和一个堂哥打纸钱。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把切成一块块的白纸叠成一沓沓,我往模子上涂墨水,堂哥尽管使劲往白纸上压印。一晚上,我们印成了一大箩筐的票子,我数了又数,总是无法算计出它的总额。我心里嘀咕着:“这数不清的钱,祖宗咋个使得完?”
清明节那天,我们族人各自担着祭品上祖山,祭品多是肉条、熟鸡、墨鱼之类。其实这些祭品的操办,都包含着某种心思和寄意。乡人看来,不同的祭品,寓意迥异。烧猪红肥赤壮,有财运亨通的寓意。我一个疏堂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取了研究生,四乡八里颇是风光,人们传说,我堂伯从前用墨鱼祭祖,因为墨鱼有墨袋,读书人用墨。我母亲不识字,但识事,从前她也多用墨鱼祭祖,可我毕竟读不成大学。不知是时势弄人,还是祖灵的误会,我竟然成为一个兵。不过,我后天自灌了几滴墨水,人生也因此稍有起色,母亲很是欣慰。
二叔老是担心我们不懂祭仪,总是在旁指指点点,教着我们一节一节地做,又滔滔地口述着祖宗的往昔和殷殷恩情,并带着训诫的口吻对我们说,做人走路走正中,做事不可黑祖宗,等等。我们照着他的做,在给祖母焚纸的时候,我总是想着她一脸的威严。儿时堂哥常带我到海里游水,又在海滩上放风筝、捉海鸥,玩得好狂野,祖母怕我们出事,管束得好严,常常把我们千辛万苦扎成的风筝给没收。焚纸的当儿,我老想着这些,就把她的份儿缩了水,多挪给了祖父。
祖父早于祖母去世,我对他印象模糊,但听父亲说,我幼时个头大,博得他宠爱,他总是以怀抱哄逗我为乐,还专拣鲜美鱼肉喂我,简直把我当成一株希望之苗来培育,我血管里灌注着他的挚爱和希冀。所以,凭着这些,我在祖父和祖母坟前走偏了心眼。现在想来,这份幼稚的童真,似乎有悖二叔的训诫呢。
这时,酒香弥散,香烛袅袅,纸灰蝶翩,炮屑纷扬,坟场好生热闹。
我祖坟有好些邻里,一座草木繁盛的旧坟很是显眼。每年清明节日上三竿,它的后人都会如期而至,他们成群结队,表情舒缓,来到修葺一新的坟前,一番摆设和奠酒后,他们开始了轮番跪拜,拜者口中呢呢喃喃,念词大同小异,无非“子孙平安”、“金榜题名”、“升官发财”之类的泛泛之词。
那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花开花落,清明在岁月里轮回。外出多年,但我几乎每年都回乡省墓。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我看到的,人们在祭祖中祈荫的色彩和意味已然淡化,蕴含更多的是一种感恩情怀。每逢清明,在那连贯四乡的通衢上,我看到接踵出城的车辆,它们浩浩荡荡,日夜兼程,向着故乡奔驰而去。这时,我感觉到那滚滚的车流,就是人间感恩的洪流在苍茫大地上的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