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春夜的散文(精选6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春夜的散文1:蹲坐在耳朵里的夏天
文/邓荣河
如果说春夜听雨,品味的是一种闲适,享受的是一份淡雅,那么,夏日听雨,领悟的则是一种淋漓,聆听的则是一种滂沱。
突如其来的闪电,恰似半空中狂舞的银蛇;滚滚而至的雷声,是一种震耳欲聋的威慑。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不是真正的强者,哪个会敢做出这样的承诺?!蹲坐在耳朵里的夏天,是一种气势恢宏的激越。
蝉儿,夏日不疲不倦的歌者,争分夺秒地歌唱着生命的执着。赤日炎炎似火烧,无论烈日的长剑多么锋利,始终无法刺入鸣蝉笼罩的树丛。当然,更无法切断蝉儿们那些上气不接下气的歌唱。那些歌唱极具穿透力,能够划破玻璃,能够穿透钢筋水泥构筑的立体时空,一步步逼近午睡的休闲。既然注定生命短暂,既然进入夏天就意味着一步步接近秋天,与其悄悄而去,不如热烈而又欢畅地把每个日子唱圆,唱满。蹲坐在耳朵里的夏天,又何尝不蕴含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哲学。
进入夏夜,天气虽然依然炎热,但炙人的暑气,相对来说少了些。于是草丛中数不尽的虫儿们,开始低吟土生土长的惬意。那是些原生态的夏夜小调呀,醉了星空,醉了弯月。再加上或高或低的蛙鸣此起彼落,一种诗意,油然而生。蹲坐在耳朵里的夏天,没有无病而吟的矫情,不见小资情调的做作,简直就是浑然而就,天造地设……
春夜的散文2:春夜喜雨
文/黄玉才
一枝红杏沾春雨,几条绿柳醉东风。一声春雷,昨夜下了一场沥沥春雨,春天的脚步近了。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农谚中的四季八节,土家人记得滚瓜烂熟。在季节鞭子的抽打下,农人一季接一季地农耕,重复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作艰辛……
楼外花园里的玉兰、海棠、山茶、月季、桃花、李花、樱花,在春雨的洗润下,万紫千红迎春开放,春鸟啼鸣,鸟语花香,送来了春的喜讯;遍地的春光,让人感到美丽的季节来临了。
春寒峭料,乍暖还寒。前几天还是三月阳春,春风和畅,幽兰飘香,昨夜一场春雨,滋润着巴渝大地冬眠的土地,土家山寨万物在春雨里迎春疯长,竹笋破土拔节的声音,花开的声音,悦耳的鸟鸣叫声,水流的声音,雨打芭蕉的声音,风声、雨声、水声、鸟声,万物生长的声音,在季节指挥棒的挥舞下,合奏出一曲动人的闹春乐章,让人感到春光明媚,给人以盎然生机。
“红袖添香夜读书”,别有一番情趣。一杯明前绿茶,嫩绿的茶尖在杯中翩翩起舞,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伴着窗台上幽兰的清香,沁人心脾,飘来缕缕禅意。在滴答滴答的春雨中,伴着雨声读书临池,“雨过琴书涌,风来翰墨香”的诗情画意,在芸窗里弥漫,毛笔伴随春雨的韵律,在洁白的宣纸上腾挪飞舞,点横撇捺升腾为流动飞舞的线条,洒下一片春光,笔底云烟,腕底墨花,跃然纸上,开得春意盎然……
正在此时,从雨帘中飘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朗朗读书声,嫩稚的童音,伴随点点滴滴的春雨,飘来“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春雨贵如油,暖风中的春雨滋润着万物生长。更喜的是,国家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春雨普降神州大地,惠及千千万万的农民。“精准扶贫”这场春雨,就让千千万万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民,滋润到了久旱的甘露,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在春天里播种……
国家“精准扶贫”的这场春雨,也滋润着家乡的一草一木。国家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像春风吹遍石柱土家山寨,像春雨甘露洒向故乡,滋润着家乡。
春夜的散文3:火把
文/黄孝纪
三月的春夜那时黑得真像一面锅底。水田犁耙过了,蓄着一层清清的浅水,阡陌交错,白天看来,宛如一面面连缀着的光亮镜子,插早稻已然临近。在这个时节的漆黑的夜晚,吃过夜饭之后,常有照泥鳅的青壮年男子,腰扎鱼篓,一手提着松柴灯笼,一手握着长柄的泥鳅叉子,在村前阔大的水田间缓缓游移。灯笼的松柴熊熊地燃烧,滴着油脂,火光通红,在无边夜幕的背景下,如豆,如星。
我家的楼上,也有这样的灯笼和叉子,铁锈斑斑。这是我父亲曾经用过的工具,在他青壮年的岁月里,也是一个喜爱照泥鳅的人。父亲成家迟,近40岁才生我的大姐,56岁生下我。因此,在我的童年里,父亲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不再照泥鳅。我也不曾有过亲自提着灯笼在春夜里照泥鳅的经历,只是远远地看着黑夜里游荡的灯笼,充满羡慕。
父亲曾是照泥鳅的好手,尤其是在我大姐童年的时候。父亲视她为掌上明珠,平素的日子,总要设法捉一些鱼虾泥蛙团鱼之类的荤腥,做我大姐碗里的菜肴。父亲左脚的大脚趾,就是在一次春夜里赤脚照泥鳅时,据说是踩着了蛇骨头,中了毒。之后红肿溃烂,无法行走,整整在床上坐了几个月,连脚趾骨头都烂掉了一大块。那段时间,母亲又忙又愁。忙着白天的农活,全家的一日三餐,父亲的护理。愁着父亲的病痛,愁着无钱又无药。为让父亲打发无聊的日子,母亲将上一年收的地里的棉花拿出了,要父亲每日里剥棉花籽。当年,经父亲一双手去籽的棉花足足弹了两床棉被。父亲脚趾好了后,严重变形。
大姐18岁就出嫁了,大姐夫是我父亲相中的,住河对面的小村,为人忠厚老实,当过兵,后来转业做了铁路工人,火车司机。过年的时候,大姐夫探亲回家,到夜里,常过河来我家里喝酒吃饭,有时同我大姐外甥一起过来,有时就单独他一人。大姐夫可称得上是我父亲喝酒的知音,谈谈讲讲,细酌慢咽,自家酿造的红薯土酒,在炉火上热了一砂罐又一砂罐,菜也是凉了又热一热,往往要喝到夜深方罢,灶里的煤炭火渐成灰烬,灯盏芯开着了红星子的灯花。
一条石板路,一座石板桥,就把两个村子连接起来,中间相隔就一两里路。只是在严冬漆黑的深夜,伸手不见拳,独自走在村外,却也阴森可怖。何况,石板桥头两侧河岸,是村人去世后烧遗物床铺的地方,一滩方形的黑灰,常常要数月才消去踪迹,每每见了,心里难免发毛。而谈仙说鬼,也是村人日常的话题。由是,每逢喝酒夜深,大姐和姐夫必要母亲相送。
这个时候,我的母亲已经从楼上拿了几根长长的葵花秆子或烟秆下来,点上火。
葵花秆子和烟秆是村里每户人家必备的照明燃料。夏秋时节,烤烟田里的烟秆顶端开着红白的喇叭花,烟叶收获了最后一茬,砍下青色的烟秆子,一根一根,浸泡在稻田的水稻植株之间,沤烂表皮和内心。多日后,收了,清洗,晒干,一捆一捆绑扎,堆放家中。深秋里砍了葵花秆子,也是如法炮制。
母亲拿着烟秆,走在前面,有时我也一道相送。大姐姐抱着外甥,姐夫拿着烟秆,随后跟着。一前一后两只火把,火光熊熊,在呜呜呼叫的寒风里,不时掉落绯红的余烬。村庄寂静空落,石板路上只有我们急促的脚步声,零碎的说话声。光晕随着脚步推进,推开前面厚重的夜色。
送至石桥边,母亲接火又点燃了新的烟秆,火把更加明亮。大姐姐夫拿了火把走向石桥,在河面投下火光的红影。我们站定,目送他们过了桥,融进无边的漆黑里。一火游动,绕过水田和溪水,上了高坎,直到对面的小村口。如豆的火把停住了,黑夜里传来姐夫的喊声:“你们回去吧!”
转过身,我走在前面,母亲举着烟秆火把跟着。
寒风呼呼刮着,火把游动。
春夜的散文4:春夜喜雨
文/残影
黄昏,湿润的风夹杂着花香在空气中弥漫,使人感觉格外清新。
当最后一抹残霞消散了,天像泼了墨似的,看不清了,只有不远处的一丝烛光在微微闪动。
听--沙啦啦,沙啦啦,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看--如烟,如雾,如粉,如尘;似牛毛,似花针,似细丝,似柳絮;若大珠小珠落玉盘,若红珊白瑚沉海里。晶亮晶亮的。
这是什么?
是上帝给予的圣水吗?
是天使撒下的珍珠吗?
是仙女滴下的眼泪吗?
还是空灵的琴音呢?
万物响亮地回答:“这是春雨!”
啊,春雨,令往日的浮华在淅沥中被细细的雨丝柔柔地洗净;啊,春雨,令疲惫的心灵在微雨中甜美地酣睡;啊,春雨,令思绪飘飞,想起童年的朝花夕拾,少年的青葱岁月;啊,春雨,令一份清灵、一份温馨随之而来。
雨雾中,我看到了……
春雨刷洗着树木,树木变得青翠水灵、珠烁晶莹,越发显得娇嫩欲滴、神采飞扬,他扇动树叶感谢春雨:“谢谢你,春雨。”
春雨轻抚着桃花,桃花慢慢绽开了甜甜的笑脸,她微笑着感谢春雨:“谢谢你,春雨。”
春雨点缀着小溪,“丁冬丁冬”,仿佛俞伯牙正弹奏着高山流水,这美妙的音乐,抚慰了鱼儿的心灵,他豁然开朗,突出水面,对春雨说:“谢谢你,春雨。”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清晨,花瓣沾了晶莹的露珠,闪烁着光辉,娇美红艳。锦官城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象。
春夜的散文5:行走在四月的春夜
文/邓荣河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的夜,亦有别样一番浪漫。行走在四月的春夜,忘却凡尘,如梦似幻。
走进四月的春夜,就是一步步走进唐代的摩诘,就是一点点靠近晋朝的陶潜。暂时远离大厦林立的现代文明,忘却身前身后的钢筋铁笼,你的身为你的心,悄悄营造一个柔性的桃源。
无论是郊外田野,还是幽静公园,行走在四月的春夜,即使孤身而行,也丝毫感觉不到半点的孤单。一些碧绿碧绿的心事,慢慢地,慢慢地尾随相伴。“流年冉冉去无情,日夜溪头布谷声。”夜夜失眠的布谷鸟儿,没有丝毫的睡意,一遍遍把农人的疲惫召唤。夜色下根根绿藤儿,难耐春夜的寂寞,悄悄地,悄悄地沿着鹅黄的梦呓攀缘……
行走在四月的春夜,纵使踉踉跄跄,也用不着手提星月。是啊,被春红柳绿围困着的日子,哪个不迷醉?哪个还固守得住骨子里那点没有温度的顽劣?其实,丝丝春风儿,是四月里最绝妙的向导,引你越过沟沟坎坎,帮你涉过小溪浅河。四月的春夜里,个个都是轻车熟路的行者。
夜风和煦,韶华易逝。在四月的春夜里,所有的思想都争抢着发芽——尽管,注定有些奇迹不能长大不会开花。就让那些不能长大不会开花的散落成小径上的脚印吧——留下的,总是些无足重轻的牵挂。只待某个酒醉的失意诗人,默默地把它们引向天涯。
行走在四月的春夜,不需要把生硬的浪漫刻意地堆上笑脸。那些比夜空还要遥远的奢望,正神不知鬼不觉地省略着惆怅,找不到梦乡不要紧,要紧的是时刻心存一种梦想;那些比柳絮还要轻盈的幽怨,正慢慢地舞起缠绵,在那些暗灰色的影子里,优雅地翩跹。
行走在四月的春夜,除了越来越温暖的智慧,除了越来越碧绿的感悟,除了越来越懵懂的诗意,不需要别的再来相伴。春夜里的你我,无论是身背的,还是心负的,都已满满……
春夜的散文6:西湖春夜 无关风月
文/菡萏悠悠
杭州的春夜,总是这般撩人。
虽然苏杭两地相隔不远,但记忆中已很久没有夜游西湖,难得今夜这般的轻松、惬意。 夜幕下的西湖,远处的人间繁灯和眼前的波光仙景彼此呼应。我与友人围坐湖边的一处露天茶座。
西湖拂来的微风,挟带着润润湿湿的气息。品一口新鲜上市的龙井茶,体味西湖的清香和苦涩之后的甘甜,静静倾听风吹树叶的哗啦声和浅浅的水波声,透过袅袅薄霭和摇摇曳曳的树隙,隐约可见湖面上的粼粼波光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由此,你可体会到这座城市蕴含着的勃勃生机与西湖的静寂之间和谐的美。
我在白天的报告中这样说杭州:这座城市之美,在于西湖;西湖是女性的,她展示着成熟女性般的内涵之美,就连杭州这座城市也充溢着一种阴柔之美……
在这样一个春夜,也许来西湖的游人都有着与我一样的心情,无论是成双成对,或是三三两两结伴而来,还是形单影薄地独自游湖,都会沉浸在今夜西湖夜幕难以掩映的春色之中。
城市的喧嚣已被轻纱一样的夜色隐去,西湖一下子又妩媚了许多。
今夜西湖,良辰美景,我的思维也飘飘忽忽,如那湖面上浩渺的水波,波澜不兴,渐渐远去。断桥依旧,只是这个春风荡漾的春夜,没有残雪,没有了白娘娘、许仙和小青。宝俶塔在一偶阴冷地矗立着,黑乎乎的倒影在水中恍恍惚惚。《白蛇传》的人物与西湖的湖光山色交融,与西湖的灵魂交融。无论是谁,来到西湖,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春色撩人的夜晚,大凡都会联想起这则美丽而又凄婉的故事。
风花雪月,男欢女爱,似乎是民间故事里的一个永恒主题。人仙间的这段爱情故事又放在西湖这样的天堂美景之中,怎能不让人凭添几分遐想,也更令西湖又多几分令人艳羡的神秘呢!
面对长长的白堤和苏堤,在与两位大文豪超越时空的相逢里,我血脉中的文人气质开始涌动。我实在羡慕白居易、苏轼两位仁兄,同样为官,却得如此美差,既有美人相伴,赏尽西湖美景,又能流芳千古。你看,他俩在任上只做了一点点实事,疏浚西湖,修筑了一段不长不短的湖堤,却因此被唤作“白堤”、“苏堤”,让后人流连追思。
遥想当年,东坡兄手携美妾,漫步苏堤,是何等惬意。难怪会诗兴大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与绝色美人西施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对西湖的神韵有了更多美好的遐想。而此前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也常常在西湖流连忘返,白公诗云:“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叠,月点波心一颗珠”,把西湖晴、雨、晨、暮的景色一一展现出来。当年白公在钱塘门外筑的那段堤坎早已废圮,如今仅剩圣塘闸桥亭遗迹。后人对这位诗人官员充满敬仰和怀念,将白沙堤改称白堤,从此西湖又多了一段佳话。
春夜的白堤没有“平湖秋月”,有的只是水天一色的空灵,柳丝轻拂,暗香浮动,春风薰得游人醉。
南齐的苏小小和袁郁就是在白堤相遇、相爱的,传说中的苏小小象高洁溢香的梅花开在西冷桥畔。“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冷妾姓苏。”她渴望爱,便坦坦然,自自在地说出口,把心事朗朗宣之于众。
我仿佛又听到苏小小在吟唱那首“妾乘油壁车,君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的诗,恍惚间,时空交错,春风一拂,竟然陶醉了,仿佛自己就是那个骑着青骢马的翩翩少年。潜意识里,男人都希望遇上象苏小小这样追求诗般空灵人生的红颜知己。几千年来,苏小小这个若即若离的人物也已被西湖揽在怀里抚慰着。西冷桥畔的“慕才亭”祭奠的也许不只是一屡幽幽的怨魂,而是一种美艳的象征。
苏堤上的杨柳依旧,在春风中翻起层层柳浪,还是那么醉人,让人恍惚间又看到一艘载满哀愁的画舫和一叶盛满春情的扁舟,划过时空而来。那船里坐着李慧娘和少年裴禹……自从苏东坡将西湖比作西子,这湖便与美女、言情有了瓜葛。而柔美西湖其实并非全是儿女情长,这里也有正气、侠义,湖畔的岳坟便是西湖英雄正气所在,而“鉴湖女侠”秋瑾,也使西湖将红粉与侠义相融,使人感叹爱山水与爱国、爱家原本是可以相通的。
夜已在不知不觉中深了。夜色将西湖四周的灯光笼得昏昏暗暗,将西湖融入了天地之间,广袤而又深谧。西湖上空飘荡着桅子花、桃花的芬芳,柳枝飘拂萌动的清香和梅家坞龙井茶袅袅的茶香。
今夜西湖,无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