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过日子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1:夫妻“打油诗”
文/刘志宏
居家过日子,夫妻二人属于共同的时间毕竟有限,因而难以在思想、感情和家务事中面面沟通。近来翻阅我和妻之间的“打油诗”,觉得也有一些乐趣,因为它不仅幽默滑稽,化解了不少家庭矛盾,也如一副清新剂,催化了感情的新生,使家庭气氛更加浓郁,夫妻感情日趋和谐。
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后看见冰锅冷灶,妻不知干什么去了,不由地有点着急。但看到书桌上的留言条,不由地长出了口气。“友人催来垒长城,做好饭菜自家盛。贤妻不贤多谅解,烧水洗澡宽舒心。”细品诗中的真味,妻怕我责备的一片苦心令人感动,一肚子火气顿时化为乌有。于是我也写小诗一首和之:“友人相邀自要诚,条饼万子心要轻;莫为拙夫勤操劳,做饭自有后来人。”吃完饭,安排好女儿后,我骑车去接妻,她自然心花怒放,一出门便赏我一个响亮的吻。
去年中秋节,几个朋友来家喝酒,由于心情好,喝着喝着便胡说起来,让友人很尴尬。妻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借给我倒茶之际,递上一纸条:“嘴上无毛,说话不牢;再贪几杯,岂不害臊?劝君三思,不醉为高!”并用红油笔重重地点了三个感叹号。我一看,酒似乎醒了许多,忙以礼相待,方才避免了出大洋相。
女儿上小学时,我渐渐地喜欢起跳舞来了。久而久之,也有了一位舞伴,因而回家的时间少了,潇洒的时间多了。那些日子,妻好像消瘦了许多,但她没说什么,只写了两首诗劝我:“红颜双蝶舞翩跹,那管妻女受熬煎;君若想要登高去,写纸休书与我还。”“小女待哺谁责任?今找爹娘论分明;杖打五十是自找,罚你三月莫进门!”我一看,好家伙,这回要来真格的了。离婚或许还不至于,但爹娘这一关自然难过。因为妻的贤惠与善良四邻皆知,父母岂能轻饶我乎?罢罢罢,男子汉能屈能伸,早早认错,过了今天,明朝还是一大丈夫耶!于是写诗以赔情:“早舞跳昏了头,晚舞累弯了腰,是非曲直一杆秤,水平还是娘子高!”
“小生失足自陷蹄,莫为此事伤心机;千责万罚全在你,门外三月饶我去。”妻看了这两首诗,虽没说什么,但看得出,她的火气消了不少,打罚之事也就淡过了。
我爱舞文弄墨,经常在报刊上发点小稿,但有时字迹潦草,妻帮我抄稿时常批评我。一次写诗留言:“顿号不是小蝌蚪,‘袖’字少点怎为‘袖’?劝君掂字多思量,‘浏览’是浏不是‘留’!”看了妻子的诗,一股喜悦之情不由地溢上心头。知我者妻也!人生中能有这样一位贤妻,幸福不就在身边么?
现代生活的节奏轻盈快捷,夫妻之间要事事沟通也较不易。因此,要解除物质之累和心灵之累,增进感情,凝聚和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夫妻俩人在相互理解的同时,不妨让你的智慧多制造一些家庭幽默,这样既能调节家庭气氛,又能使夫妻之间的感情温馨美满。这几年,我和妻之间的打油诗,从一个方面使爱升华到了全新的层次,使情有了理解和依靠的基点,让我们在幽默和欢笑中尝到了爱情的甜蜜,感受到了家庭祥和的气息。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2:穷过日子富过年
文/王南海
小时候,日子是有些清贫的。但是,过年可不能忽视。爸爸妈妈仿佛一夜之间突然有钱了,开始置办年货了。每每不解时,妈妈就会说:“穷过日子富过年嘛。”
每年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过年。爸爸妈妈带着我去逛集市。快到过年的集市,那里必定是人山人少,挤得摩肩接踵。平时家里很少买肉,到了过年时,必定要奢侈一把。我和爸爸站在卖肉的摊子前,看好一块,爸爸就很有些豪气地说:“来半个后座。”刀落肉下,称好付款后,我和爸爸就前后抬着肉,走出去。集市里来往的人,都会问一句:“多少钱一斤,这肉看着不错。”我们一边答着,一边努力地挤出人群,放到爸爸的大架车子上。
回到家,就有的忙活了。爸爸用大锅“咕嘟咕嘟”地煮肉,妈妈切些肉做成肉馅,忙着炸肉丸,炸藕盒。而我呢,闻着香气,凑在小铁炉前,看着妈妈将丸子放在油锅里,不一会儿,打几个滚,就变得金黄了。我馋馋地等着,等妈妈的长筷子夹出来,吹一下,放在我的嘴里,那个香啊,一年似乎只有一次。
待到年根儿,要蒸馒头、蒸花卷。爸爸可是一把好手。和好面,爸爸就开始蒸馒头,爸爸做的馒头,可不是一般的四四方方的形状。他会精心地做成各种动物,像小松鼠什么的,可爱得你都舍不得吃掉它。爸爸一边做,一边问我:“你看,像不像?”我止不住地点头,真的是活灵活现。
到了大年三十,爸爸会做一桌子好菜。妈妈就开始包饺子。我把爸爸买来的小鞭炮,一个个拆成零散的,和邻居的小伙伴去放鞭炮。每当我们点燃炮捻儿,就飞奔着跑开,只听得“啪”一声响,就快乐得笑容如花。听着妈妈叫我的名字,赶紧回家,饺子已经出锅了。就着腊八蒜一起吃,真香啊。爸爸总会在年三十晚上做一条鱼,一边给我夹鱼肉,一边嘴里念叨着:“年年有余喽!”
大年初一,当我醒来时,新衣服、新鞋子已经摆在床头。我梳洗打扮后,和爸妈一起拜年去。脸上是甜甜的笑,遇到人就喊:“过年好!”老辈人会笑着给我们压岁钱或是抓几把糖果塞过来。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心里想着:过年,真幸福!过年了,大家似乎都格外大方,我的兜里也开始有了零花钱。果然,自己也在过年时,成为了一个“非常有钱”的人。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了,过年和平时也没有太大的分别。可是,我依然会想起妈妈说的话:“穷过日子,富过年。”这也是老辈人固守的生活观念吧,勤俭持家,富裕开花!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3:实恵与便宜
文/史国瑞
居家过日子,勤俭节约是美德,自然要开源节流,寻求实惠与便宜。
冬季刚过,冬令服装削价处理,一件不错的羽绒外套2000元。张阿姨感觉实惠,给老伴买一件。她告诉我,她春节前去看过,标价很贵,没舍得买。老公的冬装已穿了几年,现在买了今年一到冬天就能穿。谁知,隔了两周商店再次降价,同款羽绒服1800元,张阿姨大呼买贵了。
妻子到菜市场买菜,常感到便宜的菜并不实惠。以韭菜为例,一个摊位4元一斤,一个摊位3元一斤,买便宜的回来,择菜的时间长,废菜扔掉的多,更有甚者菜老下咽难。
最近紧跟时代潮流,学会上网购物。网上购物想要实惠和便宜,一样要花点功夫。搜索、排序、出现一目了然的表单,同样的商品选择价格低的,再看是否包含运费,最后看是否有赠券或者满减买赠。即使这样,依然是买到的便宜不一定实惠。我在网上买过一次螃蟹,实物与照片肯定不符,但最终也只能付款拉倒。倒不如妻子在菜市场买的螃蟹,只只自行挑选,个大体肥,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实惠的同时心里还舒坦。
看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想要实惠和便宜兼得,都得要费一番心思。好在,我已将之视为生活中的小乐趣。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4:钱包小传
文/郭德诚
过日子离不开钱,装钱离不开包。
我最早认识的钱包,是奶奶用花布缝制的,不大,口沿处有一根绳子,捋紧口一缠,就是个小口袋。那时候家离学校远,奶奶经常会撑开小口袋,拿点零钱给我。这些钱,我是不会轻易花的,它们会静静地躺在我的钱包里,直到攒够买一本小人书。我的钱包,是用牛皮纸叠成的。
我有一个真正的钱包,是在第一次领工资之后。那是一个塑料钱包,蓝色,印有精美的图案,里面有很多夹层,我把工作证、饭票、粮票等全部家当都塞了进去。去职工食堂买个饭,也要亮回钱包,且把胸脯挺得高高的。
后来,我换了真皮钱包,饭票、粮票,也就从钱包中退了出来,钱包,才真成了钱包。里面的钱厚起来,包,自然也就更讲究了。记得,我曾用两个月的奖金,买过一个名牌包,那包做工精致,款式新颖,还带种特有的香味。为了配套,我还特意更换了皮带、领带,人,似比以前也精神了些。
后来,钱包塞得鼓鼓囊囊的,装在兜里一疙瘩,很不方便,尤其是夏天。
说不清从何时起,这个鼓鼓囊囊的家伙,从我身上消失了。出远门,不再担心带的钱够不够,找零,也不再麻烦。交水电费,在办公室掏出手机,一点了之。亲朋好友贺喜随礼,微信红包。超市购物,扫码结账。早餐喝个羊肉汤,扫码支付。就是去农贸市场买根葱、买头蒜,掏出手机,一扫了之。连钱都不见,还要什么包呀。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当初钱小,故意把包撑大;现在钱大,包却没有了。据说大人物出门都不带钱,因为有助理跟着。按这个标准,我也能算是个大人物了。因为助理就在我兜里,没有我的密码指令,它绝不会动用一分钱,不仅安全放心,而且用款有明细,余款有数额,一目了然,就是一时措手不及,透支贷款都没问题,连会计都有了。你说,我是不是更要把胸脯挺一挺了。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5:唠叨声中过日子
文/罡风
在我的手机通讯簿里,存储了一个叫做“唠叨”的名字,那个号码的主人是谁呢,一猜你就会知道。
甭看我们男人个个平日里在外头潇洒自如、体面风光,可回到家里,面对着老婆的唠叨,说不定都是“不分伯仲”,彼此彼此吧。
我是在老婆的唠叨声中慢慢成熟起来的。刚结婚那阵儿,对老婆的唠叨理会不深,不免时不时会生出几分厌恶和郁闷。下班晚了她唠叨,回家早了她唠叨,不早不晚呢她还唠叨;我妈生日花钱多点她唠叨,我给***生日礼物买丰厚了也要唠叨;隔壁家修房她唠叨,同事生了双胞胎她唠叨……总之,这世间没她不唠叨的事儿。有时真是让人心烦意乱、暴跳如雷,甚至于摔几个盘子砸几只碗,她才方能告一段落。即使暂时停止唠叨,准是因为她掉眼泪了,等她停了哭、抹了泪,只当是该风平浪静了吧,却又听见那声音响起来。可唠叨来唠叨去还是离不开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所幸对夫妻感情还没啥妨碍。但她那唠叨对我来说损失可就大了,每当你创作灵感来时,她的唠叨声顷刻间就会使你没准能写成世界名著的创意给冲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
曾经一段时间里,我还曾把妻子的唠叨当成是一种心理疾病。为此,我专门查阅了大量有关心理、病理方面的资料,力图医治她那老爱唠叨的毛病,却终无结果。后来听一位心理专家说:女人嘛,天生爱唠叨,你要是真能攻破这道世界性难题,那诺贝尔奖保准归你拿。
于是,我不得不对妻子的唠叨开始了重新认识。在长期以来听惯了妻子的唠叨声中,我慢慢地感悟到了唠叨的内涵与魅力,殊不知这女人的唠叨里面是大有学问的。首先是恨铁不成钢,只要男人正确理解、对待女人的唠叨,那么她的唠叨就会变成催人向上的动力。其次,唠叨会使人学会“忍”,能忍者事竟成。宽容、谦和、厚道、涵养和风度,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忍”乃其源矣。再次,唠叨是女人在宣泄内心的苦楚,释放机体残余的毒素的本能反应。既如此,就让老婆淋漓尽致的唠叨吧,否则憋出病来就大为不值了,想想看吧,若真那样的话,受苦的还不是自家人啊。再说了,在这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允许你男人睡觉大声打呼噜,难道就不许人家女人唠叨么?唠叨是女人表达爱意的一种特有方式嘛。某日,当你酒气熏天回到家里时,还不 人家忙这忙那,一杯热茶端来了,一盆热水打来了,谁能说这不是女人在表达对男人的一种疼爱呢。
所以,我要对天下所有的女人说:你的生命如此多情,是因为你还有不老的天真与无邪的唠叨。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6:过日子
文/王德亭
家里有一块菜板,因着岁月的打磨,中间已凹出了一个湾,让人想起“弯刀对着瓢切菜”那句俗话。找木工修理一下,这事儿爱人已跟我酝酿了有些日子。国庆长假最末一天是逢三排八的广饶大集,爱人说去趟广饶吧,说不定有卖案板的,说不定人家带着工具呢。
广饶县城已今非昔比,辛(店)河(口)路带动了县城的发展,孙武路两侧高楼成林,俨然一新城矣。集街也由过去窄窄巴巴的破马路,变成了“宽大广”的柏油路。向人打听,才知道广饶“赶会”(多少年前我们这里秋种结束后也赶会——全称“物资交流会”,让累了一季的农人进城稍得放松一下。可是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赶会销声匿迹了),广饶赶会从上一集起到今集止,我们今天赶了一个尾巴。向人打听卖案板的所在,说往常一日集中在东北角,好找。赶会不知给撵到哪里去了。打听了几个人,好歹在一个院落一角找到了木货市。卖案板的有三家,但像商量好了似的,价钱让人咂舌,还不肯让讨价还价。“一块板”的柳木案板,40X60大小的,少下70块钱免谈,真是老母鸡下蛋——确实(缺食)。但与我们用的合成的菜板相比,高低还是立判的。虽然我们是为了修菜板而来,还是禁不住诱惑,一张“老人头”买了一块新的。
我们曾有一只簸箕,因为亲友讨要,送了出去。后来生活中的不便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幼稚:住上楼房,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说声“拜拜”,比如爱人很喜欢到加工点加工煎饼食用,买来的杂粮总难免夹杂草或砂子需要簸净。住在楼上,借簸箕也成了难题。难怪我们看到一只簸箕一见如故,合集上只看到一只簸箕,70元居然买了。
我们跟一位卖案板、也售撑凳的李姓老人约定,待到六天后的白兔丘集找他修菜板。一周的时间眨眼就过。到了集日,我电话跟他约好,我们去集上找他。你说为了一快菜板跑几十里路,这趟腿跑得值不值?要我说,有很多东西真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我们在大集上找到了老人。他说,你们赶集去吧,等你们回来,保证你们一个满意。
我们去菜市场逛了一遭儿,回来时,见他正推动刨子将菜板找平。菜板支在车盘上,他在推动刨子,推一推,车身晃一晃,推一推,车身晃一晃。我连忙去帮他。老人已八十挂零,做了一辈子木工。他说现在快做不动了,年轻人没人愿意弄这个。——不是人心不古,他的担忧让我觉得,我们生活中很多珍贵的东西正在失去,而我们却很麻木,麻木的不仅仅是感官,还有心灵。
过日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从“小不求人”的立场出发,工具的置备应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二十多年前,为了买到一只簸箩,我们曾骑车跑四十多里路赶广饶集,带着一只簸箩、一节橡皮水管回来,像得胜还朝。将东西带到家中,不知什么叫累——那时还年小,累来得快褪得也快。二十多年后,我们有了代步工具,跑几十里路赶个集,那累,与以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日月在时间的悄然流逝中,将我们的两鬓染白。而今,农民的手工制作的工具看涨,一只簸箩居然要200元,还不准还价——可恨我忘了当年那只簸箩的价钱,要不,一比,一定又是一朵奇葩。而我偏偏喜欢这些带“农字号”的工具,着魔似的喜欢——用脱过粒的高粱穗子缚的炊帚刷锅,高粱莛秆编的盖垫摆水饺,葫芦切半的瓢子舀水或挖面。你该不觉得可气吧?
我建议爱人为案板剪彩——“改善改善生活”。她最明白我喜欢吃水饺,两块案板正好派上用场,一块圈面擀皮儿,一块切肉剁馅子。我吃上了水饺,味道嘛,那还用说!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7:数着手指过日子——你的话
伸出双手,紧握双拳,看着数字是几,就打开几个手指头,然后加上几个,或者减去几个,最后得到一个数,这是小学老师教的最简易的数学。然而,就是这样的计算式,却在心里根深蒂固,常常会伸出双手,掰着手指数日子。
无论你跟我说了什么事情,我都牢牢的记在心里,开始掰着手指计算着时间。每天都感觉更接近了希望,像一块倒计时的牌子,时刻提醒着自己,同时又看到了实现目标的那一刻,有种在赛跑的感觉。这时候,时间就似乎在自己的手指缝里慢慢的流逝,自己的脚步却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心却早就在暂时的终点等着了。
数着手指过日子,就像是希望在身边,时刻都能得以实现。因为简单明了,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公式,用老师教的最简单的数指头的方法就能办得到。
数着手指过日子,就像是目标在眼前,伸手就能抓着。因为轻快单一,没有繁琐的事物牵绊,只要心里想着去做,就一心一意的实现,就觉得没有任何的困难。
数着手指过日子,每天都感觉非常的充实,感觉身边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因为可以看得到前方的路,在前面就是光芒万丈,美丽的景色就将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置身其中,才感觉幸福比蜜还甜。
数着手指过日子,因为有了希望,就会拥有明天,在前进的道路上,让欢笑洒遍人间。
日落日出,每天都有事情发生。但是,我却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就是默默的想你。时常的伸出手指,计算我们认识了多长时间,计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相聚,幻想我们在一起那快乐的日子,时间就会过得特别的快。展开梦幻的空间,等待幸福时刻降临,美丽的时光,将会在心头留下更多眷恋。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8:一盘好菜一支歌
文/鞠莹
一家人过日子,每日都得有人做饭。做饭很重要却又婆婆妈妈,大多数男人都不喜欢做饭,总希望找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老婆。上得了厅堂得有美貌学识内涵,不是人人都能达标,而下得了厨房,女人皆可。因而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任务基本落在了女人的身上,不然咋会有个“家庭主妇”的“美称”呢。
做饭似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相同,理解却不尽相同,你心中的哈姆雷特就不同。这就像炒土豆丝,一千个人就能炒出一千个味道:酸辣、醋熘、清炒、干煸……都是土豆,但因切菜手法不同,火候不同,配料不同,下料的多少和先后顺序不同,味道便会有了千差万别。
“主妇”现在被大家戏称为“煮妇”,“煮妇”不仅仅是把生鲜食材加工熟,想做出自己独特的味道,还得劳神费力。就说做牛肉干吧,很多人喜欢在外面买成品熟牛肉回来,然后用花椒、辣椒、葱姜蒜一煸就好了。而我这个“煮妇”会选上好的生牛肉,先用大料煮七分熟,在汤汁里浸泡五六个小时捞出,晾凉切成大小均匀厚薄适中的片状,用料酒生抽鸡蛋拌匀,过油备用。然后将花椒辣椒葱姜蒜煸出香味,放牛肉及等比例的糖盐翻炒,再加少许清水焖煮,待到水干算是完成工序了。虽劳神费力,但吃起来津津有味。弟弟每次吃都说:“姐,你放在网上卖嘛!”我说,还卖呢,只要你们觉着好吃就好。
如果女人不会做饭,男人觉得没面子,自己还很“可怜”,你不敢随意“指点江山”,若想请客到家里还需看脸色。记得多年前,有位朋友有心请我们一帮姐妹去家里吃饭,可她没“手艺”,围着老公转了几天请他“出山”,在她再三好话之下老公才答应。而她也深感求人不如求己,后来就学着当“煮妇”,现在也能露两手了。其实,只要你用心学,都能从无“一技之长”练到“十八般武艺”皆行的好“煮妇”。
对于把做饭当喜好的人而言,这方面悟性较高,若在外面吃了一道好菜,立马请教或研究,回家经过三五次实验,就八九不离十了。一个好“煮妇”,哪怕是一道简单的菜,也想当艺术品来精心制作,就像梵高画的《向日葵》,画出的向日葵总是与众不同。
做饭其实很有乐趣,每逢过年,我在腊月就在心里盘算父母爱吃什么,姊妹爱吃什么,丈夫孩子爱吃什么,老早准备一些食材。春节期间,我的任务就是变着花样给家人做好吃的。保持传统的菜,再让几个平时练就的新菜也登上大雅之堂。荤素搭配合适、浓妆淡抹相宜的一桌丰盛的饭菜,在家人欢声笑语里闪亮登场,看到家人个个吃得香喷喷的样儿,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如果“横扫千军”,那成就感便好像我的文字作品得到了认可,一种幸福感也会立刻驱散了我长时间站立造成的腰酸腿疼与浑身的疲劳。
前段时间,女儿去外地上学有段日子了,我问学校伙食咋样,她说:我想吃你做的饭菜了。俗话说,“一家一个吃法。”我们从小吃妈妈、爸爸、外婆等亲人做的饭菜,习惯了那种口味,几天不吃,就心欠欠的好像犯了大烟瘾。现在“妈妈的厨房”“外婆的味道”等餐饮总能勾起人们心中的味蕾,其实,人们喜欢吃的仍是让人一生都会心心念念的家的味道。小时候,我们吃着妈妈、外婆的味道。当我们成家立业了,我们既要给小家庭做可口的饭菜,还要时常给父母及其他亲人做可口的饭菜。
如果仅只把食材加工熟,那只是简单的吃饭。把简单的饭菜做得精细独特,倾注的是情感、审美、喜好和情趣,是入眼、入口、入心,回味悠长的美食。做美食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锅碗瓢盆中演绎出快乐的交响曲,品味的却是油盐酱醋里的多样人生。
“煮妇”这个差事挺好的。咱虽写不出像大文豪苏轼那样的锦绣篇章,但可以学习他追求美食的精神,即使做不出流传千古的“东坡肉”来,但可以做出一桌秀色可餐的美味也不错。满桌佳肴千般味,一盘好菜一支歌,幸福的日子在“煮妇”的低吟浅唱中缱绻又绵长。
关于过日子的文章9:过日子的本领
文/合肥风中沉香
那天回了一趟娘家,一边陪老母亲做事,一边听她聊家长里短。长期在外工作,很少能陪她聊天,对聊家长里短越发不擅长了,特别当她说起那些让人心烦的一地鸡毛的时候,十分不理解,不好的事情反复拿出来说,不是增加不愉快吗?但是这次说的事,我还是有点小兴趣的。
主人公是我妗子,也就是我舅舅的老婆,在我舅舅病逝几年后,终于把日子过出来了。这个过出来,不是多么的大富大贵,而是孩子们都成家了,自己也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可以衣食无忧了。
她是通过什么方式把日子过出来的呢?做小买卖。一开始是在自家的水塘里种藕,投入不大,有点风险也能扛得住。攒了点本钱就到集镇上卖卤菜,农忙的时候会歇下来做农活。儿子成家后,就在儿子家附近打打工,相互有个照应。每到年关,她就会辞了短工去批发一些猪内脏卖。中国人过年,腌制年货必不可少。猪耳朵、猪大肠、猪肚子、猪心肺、猪蹄子、猪尾巴……每天一大早,她就骑着电瓶车去进货。天寒地冻的,电瓶车又拉风,非常辛苦。好在差价可观,吃点苦她心里也是乐意的。差价有多大呢,越便宜的东西,差价越高,最高能达到十倍,贵一点的,也有一倍多的差价可赚。
听老母亲说完,我的脑海里便冒出一只只猪心肺、一个个猪蹄子,想着自己每次要花那么大的价钱去买,肉疼啊,甚至在心里嘀咕,下次去菜市场还会买它们吗?当然,这是一些看得见的毛利,小买卖的最大成本其实是赚钱人背后的辛苦。
老母亲也很感慨,你妗子年轻的时候是个咋咋呼呼的人,没想到舅舅病逝后她一个人也扛过来了,做生意精明得很,嘴巴也更加会讲起来,手头有了积蓄,偶尔还会贴补儿子媳妇一点。这真是新年里听见的头一桩好事,对她自己的家庭是好事,对我母亲也是好事。老母亲是家里的老大,爹娘过世后,就成了兄弟姐妹的家长,他们过好了,就不用操心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了。
我妗子没读过书,她是这么教育小孩子的:“你们老子走了之后,你姑姑对你们这么好,过年过节要买点东西去看看她。”话虽粗糙,倒很像她大大咧咧的性格,老母亲听了很欣慰。据说年前还要送几条瓦埠湖的新鲜鱼过来。
老母亲自是不要,她也定会送的。我妗子说了,她现在手里有点钱,日子好过了,肠子也撑得开了,高兴。
穷则生怨。日子过好了,谁不想做个体面人呢?作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管两口子都在,还是只身一人,都要有一套过日子的本领,这样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