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六年级的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1:人各有志

文/李洪彬

儿子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就是作文不理想,不是少字就是跑题。

这天,儿子的作文又没考好,老师批语“严重偏科。请家长配合!”儿子的“奥数”已经取得全市第一的骄人成绩,他却不能文理平衡,全面发展。我不敢马虎,跟他讲起“想当年”,我是怎样花功夫学习作文这门重要功课的,然后才能收获今天的成就……

儿子小声问我说:“爸,是不是当爸爸的总比儿子懂得多呀?”那当然,我点头称是。儿子说:“那么你有本事写小说,爷爷怎么不行呢?”

我听了这话,有点生气,告诫儿子:“你爷爷是个盆景艺术家,他有他的理想和追求,写什么小说?”儿子提高音量说:“就是嘛!你这样说话就对了,!你不要老是抓着我的作文不放,也不能拿着自己的优点去量别人的缺点。我长大是当科学家,是不靠作文吃饭的。”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2:孙哥日记

文/孙智炫

8月29日

六年级是情窦初开的季节。

今天,我们的班上发生了重大情书事件,始作俑者是四位乖乖女。

上午,放学铃声刚落,二号乖乖女突然想恶作剧,于是她就叫三号、一号、四号乖乖女一起参与。首先,二号大笔一挥,写了一份情书,然后嫁祸于五年级的某某。不知何时,这封情书神秘地出现在我的桌子上。二号佯装好奇的大声读起情书,班上先是一片死寂,接着窃窃私语,然后不知是谁发出一声怪笑,在一阵让人无地自容的声音中,我做着无力的辩解,结果,以羞得几乎落泪而告终。

哎,如今的乖乖女怎么都是无间道呢?哎!

8月31日

今天天气不知为何特别好,或许是我特别高兴吧!因为我终于得到老妈的恩准,去吃名震江湖的“肯德基”。

谁知天不遂人愿,今天轮到我扫地,“唉——孙哥我时运不济呀!”但是,对于我这种逃避扫地的“老油条”,对付那些“平庸无能”的扫地同伴那可是绰绰有余的。

下午,我等老班一声“下课”,便以刘翔“亚洲第一飞人”的速度冲出教室,从理论上来说,我这次逃跑行动应该是成功的。谁知我正心中窃喜逃离“苦海”,还未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时,高大硕壮的卫生委员马娇娇就从天而降,轻而易举地把我抓回了教室。我一直腹诽马娇娇的名字与其硕壮的躯体不符,可现在英雄一世的孙哥我,只能在娇娇委员的监督下乖乖扫地,还要想着法让马娇娇不要告老班。

最终,高大的娇娇委员屈服于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许诺不在老班面前打我的小报告。

“逃扫”风波平息。

明天就进入九月,会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呢,孙哥我十分期待。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3:六年级的味道

文/毕安

时光流逝,我们的小学时光已经过了整整五年。当我再跨入学校大门的时候,毫无疑问,成了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它的味道是什么?是甜?是苦?还是……

六年级,你是苦的吗?是的,是的。下课了,再也不能去操场里大玩特玩了,而是要坐在教室里,“伊哩哇啦”“伊哩哇啦”地背书。以前,望着六年级那紧闭着门的教室。而我呢,却在操场上无忧无虑地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如今,望着的却是操场中嬉戏玩耍的小学生们,鼻梁上架起一副近视眼镜,面对繁重的作业,孜孜不倦地写着。考试时老师对我严格要求;家长对我寄予厚望;同学们向我投来信任的目光。玩耍却变得那么稀有,那样的遥不可及。

六年级,你是甜的吗?是的,是的。我们已经11岁了,是全校最大的学生了。在新队员入队仪式上,我们骄傲地拿起红领巾,给一年级的小朋友戴上,突然之间有了一种光荣感,做“大”的感觉真不错哟!真开心真快乐。体育理论上说,青春期儿童和伙伴,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好,彼此产生一种依赖。啊!六年级,真快乐!我快要12岁了,我改掉了很多坏毛病,不贪玩了,不玩泥巴了,有了一个女孩子的样子……六年级,是甜的还是苦的?六年级,你带给我多少的愁与乐啊,你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啊!

六年级,你是什么味道的呢?是幸福的味道。六年级让我懂得了玩耍的珍贵,自由的宝贵,轻松的可贵。的确,我和朋友总是形影不离,这更加加深了我们的友谊。让我们在与同学和伙伴的合作中、竞争中进步、成长。让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

六年级是苦的,也是甜的,更是幸福的。我们即将毕业了,让我们好好学习,为这不一样的六年级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4:那一段欢乐的时光

文/魏佩琪

六年级的那个暑假,太阳如同火炉一般烘烤着大地。我百般无聊地躺在沙发上无力地扇着扇子,不想这样度过暑假的我,去参加了“小作家夏令营”——于是,我快乐的暑假时光开始了!

快乐一:击鼓传盒

我静静地盯着它,它也静静地摆在那儿:古色古香,在昏暗中显得神秘极了。“唰——”老师拉开窗帘,简短有力地宣布:“开始吧!”“鼓手”开始有节奏地拍打着鼓,而我们紧张兮兮地开始传递它——一个漂亮的古风盒子。“咚咚咚……”这鼓声伴着我们的心跳。“咚!”鼓手潇洒地一甩头,双手一停。“哈哈哈!”在我们的笑声中,小瑶一脸伤心地打开盒子,我们幸灾乐祸地笑着听老师念出:“盒子中的纸写了,奖励一块美味饼干!”顿时,我们傻眼了,然而几秒钟的停顿过后,我们又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真是惊喜又高兴啊!

欢乐二:旅行时光

那天一大清早,我们就神秘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只剩鸟儿在枝头叫着:“他们去小沙江了!”

第一站,旺溪瀑布。“哇哦——”一到哪儿,我们就不住地赞叹。这瀑布有十几米高,雪白的瀑布不停地向下奔流,水花溅起几米高!平时当惯了乖乖女、乖乖男的我们立马情不自禁地走到石块上,把脚放入冰凉的水中。“呼!”我们被凉得直叫。兴奋地越过“虎跳峡”来到“龙过江”,一下子,我的镜片上沾满了小水滴!瞧啊!这调皮的水花“飞”过水面,盈盈地沾住了我们的衣襟,又瞬间消失了!

第二站,花瑶古树林。这里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高耸的大树有着又大又粗的树根,雪白的小花躲在碧绿的草间微微笑着,我们也在这神秘的环境中开始了表演:不管是家宝和刘琛的“脑残学生上课记”,还是渊辉和朋安的“逗人大招”……都让我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通往下一站的路上,太阳微微放出光芒,我们几辆车上的学生都打开车顶的窗户站了起来,隔着老远相互开着玩笑,对着远方大声喊着:“喂,我们来了!”真是好不欢乐啊!

那个暑假,我参加了“小作家夏令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心灵得到了释放;在老师的辅导下,我掌握了许多写作技巧,学会了在生活中观察每件事情……那是一段很有收获的时光,也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5:我们班的“悠悠”往事

文/朱明朔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悠悠球”。虽说我们已经是进入六年级的学生了,学习也更紧张了,可我发现同学们在学习之余都迷上了玩悠悠球,大家还会时不时地创出稀奇古怪的招式来夺人眼球。

下课铃声一响,老师刚走出教室,同学们便沸腾起来了,大家一窝蜂似的来到教室后玩起了悠悠球。“呀,好厉害!”同学们顿时发出了一阵感叹声。原来“悠悠球高手景诗谊”又在施展他那看家本领“婴儿摇篮”。只见他右手持着一只叫“自由火”的悠悠球,朝地面猛的一丢,球便转了起来,紧接着他用左手食指钩住中间的绳子,一晃,球便一下子蹦了上去。景诗谊一见便快速将右手的拇指也挂住另一端,再一展开,竟奇迹般地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绳子成形后,他再把悠悠球竖挂起来,稍稍波动绳子,悠悠球便在三角形中来回晃动,这真有点婴儿在摇篮中晃动的感觉呢!我也出来献丑了,表演了一个“魔术手套”(高难度动作哦!)赢得了全班人的掌声。

可是好景不长,老师发现我们玩悠悠球到达“骨灰级”的地步了,所以禁止带“悠悠球”到校,否则,后果自负。可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班一些调皮捣蛋的男生很大胆,下课后把“悠悠球”藏在口袋里,窜出门外,一溜烟就没影了。原来他们是去厕所玩“悠悠球”,因为老师是女的,所以,厕所简直就成了他们的天堂。后来,有的女生跟老师告状,老师知情后,就没收全班所有男生的悠悠球,男生听后,哀嚎一片。

终于,时来运转了!老师破天荒地说在公开的班队课上将要表演悠悠球,男生们一听,全都来了劲,我也毛遂自荐报了名,接下来的几天,我请我们班各路“悠悠高手”们赐教,自己也在勤奋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和与其他高手的交流下,我很快就学会了1A(单手花式)以及5A(离绳花式)。在那天的表演上,我们把我们的看家本领全都使出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叹声不绝于耳。

老师看在我们悠悠球玩得出神入化的份上,最终同意了我们带悠悠球。让自己的身心和这悠悠球一起转起来吧!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6:学期阶段小结

文/徐颖

六年级是小学里最高的年级,功课也比以前稍紧了一些。由于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依然能够玩得快活、学得自在。

这段时间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我换同桌了。我的新同桌是一个踏实的同学,脾气很好,我们相处得很融洽。上数学课时,我们还比赛谁做的题准确率高呢!他上课听讲专心致志,倒显得我经常走神了。

虽然我过着这种悠闲的生活,但对考试却不敢有一丝松懈。经过我的努力,这次我考了一个还算优异的好成绩。这次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有两个男生并列第一,而我和第一名只差一分。看来下次我要更加努力了,争取拿下第一这个宝座。

总体来说,这半个学期我过得很快乐,希望我以后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7:观看六年级毕业演出

文/侯昊言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到来了。昨天,韩老师给了我们六张票,说让学习很好的六个人去阳光剧场看演出。老师已经挑出六个让他们去阳光剧场。剩下的的31个同学都很羡慕那6名同学。当表演快开始的时候传来了个好消息。通知上说,在班里同学可以打开大屏幕,看六年级毕业生展示演出。

第一个节目是武松打虎,演完后看见一群穿校服的毕业生在那儿围成一团好像在说什么。之后就是三打白骨精,看完了还是跟武松打虎后面的差不多。看完了节目,到了最感动的时间,回忆毕业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过程,我们班有3个同学哭了,其中有一位男生,平常男生不会随便被感动的,不是一般的哭而是倾盆大哭。

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一定要在学校好好学习,不要打打闹闹。

交完朋友,我要和他聊一聊,他小学是怎么过的。这次毕业演出太精彩了,也是全班第一次看。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8:找不回来

文/廖天元

记得小学六年级快毕业的那个夏天,我一边坐在灶屋烧锅做饭,一边抱着收音机听南充广播电台的节目。那时还流行电台点歌,突然就听到有关毕业的曲子,一霎那间,联想到未知的前程,即将告别的朋友,竟潸然泪下。

我记不得那首歌的名字了。但多年后,那份动容却一直深深地记得。在一个无聊的午后,我很想再次找到那份纯真和感动,我打开酷狗音乐,畅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音乐,从《兰花草》、《踏浪》,到《乡间小路》、《故乡的云》,从邓丽君到罗大佑,一遍一遍。尽管旋律依然那么优美,但我不确定就是听到最初的那首,始终找不回曾经的那份刻骨铭心。

很久才明白,一首歌就是一段心情的回放。能听出共鸣和感叹,一定是歌曲勾起了听歌人埋在心底的某种情愫,道出了听歌人想表达未曾表达出的思念或者祝福,说出了听歌人想说未曾说出的人生感叹。

只是,这一切,就怕时过境迁,岁月将所有的美好模糊,让人再也找不回最初。

我想起读初三的冬天,青菜肆意生长的日子。每个周末,母亲早早从坛子里捞出三五片腌渍好的青菜,洗净,切碎,撒少许菜油,加辣椒酱爆炒,然后装进一个小瓶,让我带上。

这一小瓶青菜,就是我三天左右的下饭菜。我和几个住在教室里的“老表”一起分享,把原本难以下咽的“甑子饭”吃得口舌生津。

母亲估摸着我快吃完了,每周三早上都会再送一瓶到学校来。学校在大路下边,母亲站在路的上边。靠着窗子,每每早自习下课的铃声响起,抬头就能看到母亲的身影,不管是大雾抑或是大雨。

这瓶青菜一直让我魂牵梦绕,即便我一晃背井离乡辗转腾挪二十多年。有一回实在太想念读书时母亲炒的“酸菜”的味道,我请伙食团的大姐炒了一份。我欣欣然吃,却怅怅然结尾——我始终觉得,它不是记忆中的味道。

去年春节回家,我请母亲炒“酸菜”。母亲像领了“圣旨”一样,下午四点就开始准备。待吃饭时,满满一大桌菜,中间一盘酸菜特别显眼。我迫不及待尝了几口,清香、松软、甘甜……我努力追寻记忆中的味道,令我失望的是,我还是觉得这一盘和“那一瓶”相比,始终少了什么。虽然,它们都是母亲的“作品”。

我终于明白,这道菜,依然充满浓浓的亲情,但它早已剥离苦难岁月里父母朴素的关爱和呵护,已没有少年咀嚼时对梦想的执着和挣扎。于是,它自然就没有了曾经的味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我们历经千山万水,回眸,过去的美好恰恰什么都不可代替,特别是岁月渐深的时候。只是,时光会飞速向前,曾经再多的美好,也不能全部拥有、一直拥有,我们会模糊,直至遗忘!

无能为力。也不惆怅!

于是,只是想,当拥有的时候,一定用心分外珍惜。因为,一但失去,你我,就再也找不回来。

关于六年级的文章9:这样一家人

文/周毖

上学期,我接了一个六年级村小班。

开学不久,我布置了一篇日记。孩子们基础太差了,很多同学语句不通,层次混乱,语言平淡乏味,更谈不上写作技巧了。连续好多篇让我无法卒读,心绪烦乱,简直改不下去了。这时,一篇写当周下暴雨涨洪水的日记呈现在我的眼前。她以一个孩子的眼光,仔细观察着雨的世界,完全把自己小小的心融进了每一个细节。虽然遣词造句的功夫还差得远,但明显有“鹤立鸡群”的效果。我急忙翻到封面,方知是“蒋长梅”写的。瞬间,我记住了她的名字。

也许是好感在作怪,在这个完全由乡村孩子组成的班集体里,我感觉她长得格外乖巧,于是笑问:“蒋长梅,***妈一定很漂亮,是吧?”她微微一笑说:“我没有妈妈,我是抱养的。”言语中没有通常状况下的无语凝噎,更没有泪光盈盈,平淡得有些让我心惊。我瞠目直视她的眼。她心领神会地说:“我不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我是被现在的父亲从路边捡回来养大的。”一个司空见惯的表情,一个烂熟于心的答案,一种完全超出同龄人心理特征的反应。听闻此言,一种母性的温柔油然而生,从此,我对她多了一份关爱。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会注意她穿什么衣服;中午回不去,我会注意她在学校干些什么;课余休息,我会关心她喜欢和哪些同学一起玩......

一天放晚学后,我和杨老师正在办公室给蒋长梅和几个好学的孩子答疑解惑。一个老头走进来,我以为是谁的爷爷,出乎意料的是蒋长梅自然而亲热地叫了声“爸爸”。他走到办公桌前,灯光下,我看清了他的样子:佝偻的背永远也直不起来;瘦削的脸面呈菜色;右眼看不到睫毛,也看不到黑眼球,只是一团可怕的白向下斜吊着;左眼呢,也是一团近似猪油蒙的白,在白的最稀薄处,微微能露出点黑色,这大概是他唯一与这个色彩世界得以交流的窗口了。

他穿着一件不太合身的衣服,不过还算干净。我问他:“你是蒋长梅的爸爸?”“是,梅梅是我从路边捡来带大的。”我沉默了,心想:“一个几乎看不见东西的人居然能带活一个婴儿,长大后还如此健康开朗,该要付出多少心血呀!”我接着问:“你的眼睛看得见吗?”他说:“很近的时候能看见一点点。”我再问:“你们靠什么生活?”“每个月领国家发的五保金,自己也种点粮食蔬菜什么的。”

蒋长梅一直站在旁边看着爸爸说出一字一句,也许有点酸、有点痛,但绝没有嫌弃。我知道这是多年的养育之情形成的本能,她与父亲早已跨越了血脉的障碍,心心相连。我的眼睛湿润了。这可怜的孩子,身上从来看不到一点邋遢的痕迹,漂亮的马尾巴,干净的衣服,做事利索,学习认真,一点不比其他孩子逊色。得吃多少苦才能练就这样的“早熟”啊!

一想到她放学回家要当爸爸的眼睛,还要洗衣做饭,和爸爸一起种庄稼,我就情不自禁地心疼起来。此后,我把她列为优秀学生的培养对象之一,协同班主任一起解决她学习上的困难。课堂上,鼓励她深入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无偿地提供补课机会,一旦发现她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立马叫到身边细细分析讲解,直到弄懂为止。

在我耐心的辅导下,蒋长梅的作文水平也明显提高了,她的日记、小练笔、作文很多次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我偶尔也会把她带回家一起做饭、吃饭,顺便教她一些生活小常识。饭后让她到书房看看课外书,增加一点文学修养。孩子很懂事,知道我特别喜欢鲜花,偶尔会从路边采一把送给我。一来二去,我发现她骨子里憋着一股靠自己努力改变家庭环境的狠劲。

一天中午,蒋长梅领着爸爸走进我们办公室。她爸爸从口袋里摸出20元钱递给我说:“长梅说你对她好,我要感谢你。眼睛不方便,没买东西,请你喝杯茶。”我说:“没有必要,钱留着自己花。”这时,残疾爸爸说:“你无论如何要收,你对长梅这么好,费了很多心,这是应该的。”面对如此面相,却能说出如此话语的人,我惊诧了!难怪可以养出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儿,他只是眼睛瞎了,心里可亮堂着呢。我更不能收钱了,几经推诿,我把钱揣到了老人家的兜里。蒋长梅顿时泣不成声:“老师,收下吧。”此情此景,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接过钱揣进口袋里。后来,我买了几本青少版名著送给蒋长梅,她笑眯眯地接受了。

这个“丑陋无比”的父亲,收养了这么一个乖巧的女儿。他们长年寄居乡下,住得破烂不堪,吃着粗茶淡饭,相依为命,相互慰藉。在大千世界,过着最简单最穷困的生活,没有抱怨,只有希望。父亲希望女儿长大,学有所成;女儿希望自己长大,回报父亲。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愿望。这个特殊的家庭告诉我一个不争的事实——良善在贫穷之中孕育,希望在贫穷之中诞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