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散文

请欣赏命运的散文(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命运的散文1:变身小小男子汉

文/白峻宇

某一天,命运之神让我买下了《男孩的科学冒险书》,看完这本书后,我收获了不少。好东西需要一起分享,下面就让我来带你们进入这本书吧!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与《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同名的一个韩国人,在四次搭乘交通工具时都遭遇了飞机、轮船失事,可他是个幸运儿——在这四次失事中,每次都幸存了下来,掉到一个个奇怪的地方,无人岛、亚马逊丛林、百慕大三角、南极冰原……韩版鲁滨逊却都能依靠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生活下来,然后得到救援。

读完这本书以后,你会具体了解遇到绝境时该怎样生存;学会利用有限的资源动手做工具。而我就学会了自己动手做一些工具,如整流器、净水器……我也知道了如何看星星、木棍来确定方位。当然,更多的收获与生活有关。

记得有一次,我起床很晚,发现妈妈不见了,书桌上放着一张纸条:儿子,今天妈妈不在家,你今天一个人要学会自力更生哦!我不禁大叫起来,这不就是《男孩的科学冒险书》中所说的绝境吗?我赶紧穿好衣服,打开这本书,对照上面的步骤,终于顺利并创意十足地度过了一个人的一天。

如果你是个爱科学、爱冒险,并且想及早成为“男子汉”的人,那你可千万别错过这本书哦!

命运的散文2:做命运的征服者

文/金色梦幻

人生就像一部戏,每个人都是自己戏中的主角,而命运就是这部戏的导演。在这部关于“奋斗”的戏中,这位不近人情的导演会突如其来地给主角安排一出出恶作剧——苦难。

在苦难面前,有人选择跪地求饶,甘愿做命运的奴才;有人却选择奋起反抗,拼尽全力去逆天改命,让命运驯服于自己。判若云泥的人生选择,描绘出的必定是截然不同的人生画卷。

我国的时代楷模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她开始了传奇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她在15岁时,被下放到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曾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硬是凭着自强不息的个人奋斗,成了一位作家,后来官至中国残联主席。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张海迪始终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执着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意志与苦难抗争,和命运搏斗,在人生的画卷中画出一抹绚丽的彩虹。

活着,就要以强者的姿态征服命运!做人当如张海迪!

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19岁双目失明,从此黑暗伴随她终生,她同时还患有聋哑之疾,可谓是祸不单行。但她不屈不挠的与命运抗争,以惊人的毅力学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通晓5国语言,出版著作14部,其中部分著作被译成50余种文字,风靡五大洲。她于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女性”之一。她的一生,堪称斗士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传奇的一生!因为她打败了命运。

活着,就要以勇者的风范征服命运!做人当如海伦·凯勒!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21岁时患上了绝症。后来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而彻底失去了说话的能力。面对接二连三袭来的病魔,霍金始终不屈不挠地向命运挑战,支撑着残躯艰难地写出了科学巨著《时间简史》,还提出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科学理论。因而他被人称为“宇宙之王”,成为震古烁今的科学巨匠。他用无与伦比的意志和毅力,超脱了苦难,任由灵动的思绪穿梭于无垠的宇宙中。他英勇无畏地向苦难开刀,死死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

活着,就要以王者的血性征服命运!做人当如霍金!

苦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当我们把它压迫得抬不起头来时,它就自然会乖乖地向我们屈膝投降。否则,它会把我们折磨得遍体鳞伤。

在斗士面前,一切命运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苦难都是纸老虎。信念,毅力和意志是我们征服命运的撒手锏。当苦难不期而至时,我们的信念会牵引着我们忍痛攀登;我们的毅力会催促着我们迎难而上;我们的意志会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

命运就如变幻莫测的天气。在风和日丽时,我们无忧无虑,快意逍遥,一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气概情不自禁地从胸中喷涌而出;当狂风骤雨袭来时,我们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在此时,我们是想做人皆鄙夷的懦夫还是想做万人敬仰的勇士吗?世人皆知,只有懦夫才会在风雨欺凌中哭爹喊娘,怨天尤人,怯然退缩!如果我们希望被贴上“勇士”的标签,就必须风雨兼程地奔赴远方。在那里,灿烂的花海在等待着我们去拥抱,温暖的阳光在等待着我们去沐浴!人生又如一场充满变数的足球赛,我们的对手就是命运。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时时刻刻拷问自己:拼抢受伤后有没有忍痛奔跑,浴血奋战,不遗余力地攻击命运把守的大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在终场哨吹响的那一刻就可以无憾地结束比赛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无视“伤员”的标签,在终场哨吹响前抓紧时间,不惜代价地拼抢,不顾后果地搏杀,去创造进球的黄金一刻!因为,在那一刻,排山倒海的欢呼和如雷贯耳的掌声在迎接着我们。

活着,就要征服命运!生,应如夏花般绚烂!活,当似壮士般铁血!

命运的散文3: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文/颓废&浮云

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优良,也决定他的个人使命能否实现。

一个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的人就没有生活的目标,也不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没有动力。一个人很可能一事无成。明确了真正人生目标是什么才会使自己生活一意义。

人为何而生‘每个人生于生,必有他独特的用处。

这是一位老太太教我的。她晚年因某种原因而家败人亡,卖掉了房子,只剩下一介小房自住,好在小房外有个菜园子。

这个事发生时,老太太正在外游行。突然有个名叫17岁的少年在逃海。被警察救起。他是个美国人和日本人的混血儿,愤世嫉俗,末路穷途。老太太到警察局要求和少年见面。警察知道老太太飞来历,同意和少年见面。

‘‘孩子;她说时,少年全然不理会。老太太用安翔而柔和的的说下去,‘孩子,你可知道你生来是要为了这个世界除了你以外没有人能办到的事吗’;

她反复的说了好几篇,少年突然回过头,说;当然。你想我会相信吗、

跟我来,我让你自己看。她说。

老太太把他带回菜园子里打打庄,虽然生活清苦,她对少年却很好。生活在菜园中,处身在清抑的环境,少年慢慢的也变的心平气和了,老太太便把送到高中学习在学习的4年里,他继续在回菜园子里打打庄,毕业后,在盲人学校任教,他对那些失明的学生关怀备至,

老太太说;对吧‘你如果不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只有真正了解痛苦的人,才能尽心为别人做美妙的事,

你17岁时,最需要就是有人爱惜你,没有人爱惜你,所以你那时想死,是吧;你大声的说,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爱心。

为什么少年曾经下死;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对前途失去了信心。

教育是创造人类灵魂的基础,

本文作者;小川 QQ609163225

命运的散文4:努力改变命运

文/惠子涵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这是张天翼爷爷最具代表性的童话作品之一,他笔下的人物鲜明、深刻、栩栩如生,真不愧被誉为“中国的安徒生”啊!

这个故事在很早以前奶奶和外婆都给我讲过,可是,自己细细去阅读,却是另一种心情,另一种快乐!故事的主人公王葆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他一直渴望得到一个宝葫芦,拥有一切想要的东西,有一天,终于梦想成真。宝葫芦给他带来了许多零食、可爱的金鱼、名贵的花草、崭新的自行车……王葆得到了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快乐,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难忘更难受:“越是亲密的人,越是爱我的人,我就越是得提心吊胆地防着他。”因为,宝葫芦的秘密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宝葫芦成了王葆的包袱,甩不掉,毁不了,同学把他当成了小偷,老师认为他神经有问题,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终于认识到,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真的庆幸,这只是一场匪夷所思的梦,宝葫芦让我们得到的,都是去偷拿别人的,是最可耻的行为。朋友们,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宝葫芦,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努力,才能实现愿望,这才是最最可贵的、受人尊敬的。

命运的散文5:改变我命运的老师

文/左军山

让我终身受益的,是我校园外的老师——刘子振先生。

198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照例来到位于马路街的东方红小学市工会第三联校职工文化补习班上课。

这天,登上讲台的老师换了。联校的韩主任给我们介绍说,这位老师叫刘子振,是邢台一中的语文教师。刘老师穿一件蓝色的中式上衣,胸前的扣子是传统的布盘扣。一节课下来,我们似乎听得还不过瘾,第二节课结束时,竟有同学说:“老师,你讲的真好,再加一节课吧!”联校别的班都已经人去屋空了,唯有我们班还灯火通明,刘老师真的又为我们加了一节课。就是从那时起,刘子振的名字便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同学的脑海里。

历尽千辛万苦,河北省第一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开学了。这个班没有名字,只有一群嗷嗷待哺的求知学子。这些学子中年龄最大的邢发华53岁,最小的解娟只有19岁,142个学生中只有三、五个高中毕业生,大多数都是“文革”中初中的底子。我是班里学历最低的,只上了八个月的初中,就被留校当老师的红卫兵打了出来。面对这样一群参差不齐的所谓“学生”,这课可怎么教啊?无奈之下,刘老师采取了分类教学的方法,一边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大纲讲课,一方面在课下个别补课,我就是在刘老师家补课最多的人之一。有时候补课忘记了时间,在老师家吃饭是常有的事。其实,在老师家补课吃饭的又何止我一人,我们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

三年的高自考,要完成十门课,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刘老师在自己担任学语文、古汉语和古典文学教学的同时,还从邢台市的各个学校为我们请来了一流的教师,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这些老师都是邢台市教育界在本领域有着崇高威望的学术泰斗,他们为刘子振老师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一个人提及过报酬,学生们交的学费都是象征性的,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扣除水、电、房租等费用,剩多少算多少,象征性地给老师们一点少得可怜的课时费。

在办学的过程中,刘子振老师最累,他累得让人难以想象。他是一中历年高三的班主任,白天要教高三的课,晚上要给我们上课,他备课的时间都在下半夜,每一个周末都是在书桌前度过的。1985年暑假期间,心力过度交瘁的刘老师病了,除了妻子,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对两个儿子说是去北京旅游,那时,我们自考班也不得不停了几天课。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晚上,所有的同学按照与老师的约定来到课堂上,却没能见到刘老师。当我们到了刘老师家的时候,才知道他正在从北京返回的火车上。当师母从火车站的公用电话亭打来电话的时候,我们兴奋不已。已经近四十岁的刘新英抓过电话喊了一声:“老师,在车站别动,我接你去。”这时我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刘新英已经将一辆四十几座的大巴车停在了学校门口。在车站,我们见到了老师和师母,老师是那么的憔悴,尽管是在夜幕下,我们依然看得出来他的脸是那么苍白。其实,他到北京是做了一次前列腺手术。当大巴车开进校园的时候,同学们不让老师上课,劝他休息几天再说。刘老师则说,是我约你们今天开课的,我这么晚才来,已经失约了,不能让大家白等这一晚上。就这样,他拖着虚弱的身子走上了讲台,从师母手中接过他在北京病床上做好的教案,对同学们说:“对不起,让大家久等啦”!

这就是刘子振,一个知识分子一诺千金的光辉形象。

命运的散文6:向一棵树致敬

文/林文钦

一棵树的命运决不是它自己所能决定的。

一只鸟,一头兽,一双手,一阵风,一场雨,一束火苗,甚至一把锄头或刀,就能决定一棵树的生死。

在闽东屏南县的柏源村,我和一株800岁的红豆杉相遇。二十世纪初的夏天,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计划修筑一条干线公路。这是一条连接福州至衢州的大通道。设计的线路要经过闽东北境内的屏南县柏源村,筑路者来到了野外,设计的路段要经过这里。就在公路应该延伸的地方,挺立着一株高大茂盛的红豆杉。它是那么粗壮、结实、苍劲挺拔,如一把撑开的巨伞,又仿佛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护卫着脚下的土地。

施工的机械停止了轰鸣,挖掘机停止了前进。柏源村的村民们忧心忡忡,工人们沉默不语,筑路的专家们也沉默不语,人们都久久地注视着那棵树。他们都知道这棵树的价值。可是他们也知道筑路的计划不可以更改。沉默过后是一番精确地勘测、计算与修改,专家们一致决定:让道路为红豆杉改道绕行!“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人才不会责备我们。”望着路旁的古树,工程师的心如铺好的大路一样坦然。

几年过去了,宽阔通达的省际干线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一路坦途,但只是在一个叫柏源村的地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乘车的人们经过这里,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窗外这株有着800多岁高龄的红豆杉,在心里向筑路的人们致以敬意。

这就是一棵树的力量!我不由仰起头颅,向一棵树投去崇敬的目光。

对于树,我从此有了一颗敬畏之心,有一种童话的感觉,敬之若神,爱之如己,岂止树木有幸,当是人生大幸。

还有这样一棵树,和我朋友的性命相连。2006年5月29日,发生在宁德市霍童溪流域的那场特大洪灾,升华了我对树的情感。

记得洪灾过后的第3天,这位陈姓朋友告诉我:他在这场洪灾中既不幸也万幸。不幸的是,他的许多财产包括房屋跟许多人一样打了水漂;万幸的是,一棵香椿树,救了他的性命,让他还能活着与我通电话。

电话那端,朋友生动地描述着绝处逢生的一幕。他说,那天晚上,他已在屋里小憩,想不到一弹指的工夫,竟被突发的洪水冲走了,漂了近100多米后,碰上一根电杆,他就像蝉一样抱上去,才喘了几口气,还来不及定神,电杆便倒了。他说,电杆毕竟是没有生命的,没有根的东西,靠不住呵!他又被洪水冲出老远。这时,他隐隐约约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丛在水中来回摇曳的树梢,他顺着洪流漂过去———那的确是一棵树,是一棵香椿树,他吃力地靠近它,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小心翼翼地向树顶挪去,像只落水的小鸟寻找一枝可靠的枝桠,近一个小后才被人救出。他最后说,要是没有这棵香椿树,他不知道会被洪水冲向何方,会死在哪里;那棵香椿树是他的救命恩人!

洪水后的第4天,凭借好友电话里告诉的大致方位,我找到了那棵香椿树。它并不大,碗口一般粗细,经历洪水洗劫,看上去有些悲壮憔悴,但依旧挺直。我试图接近它拥抱它,但却被没膝的淤泥阻止了。我只好久久地注视它,从内心向它致敬。我依依不舍地转过身,离开它,想去附近看望其他树。然而除了它,我的目光无处停留,搜索向远山,也少见突兀的绿。我想,如果有更多的树,不用说百年老树,哪怕与那棵香椿树一般大小,只要能够成片成林,洪水也许就不会那么张狂,就不会那样一路扫荡精光而去。

一棵树,幸运地由种子而成为一棵树,是多么的不容易。古罗马哲学家奥古斯丁说,他宁愿跪倒在一棵无花果树下忏悔私缠的情欲,也不肯跪拜在教堂的十字架前。当我在闽东北的原始森林里自由行走时,我再次向一棵树致敬,以信徒般的虔诚。

命运的散文7:与命运讲和

文/周晶岐

与命运讲和

周 晶 岐

跑完步,全身汗浸浸的,捧几把清凉的江水洗过脸,便觉爽快了许多。看看时间还早,便坐在江边的垂柳下,掏出兜里的嗜好,啪地一声点燃,于是,那袅袅的烟,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白色的小蛇,在眼前很好看地舞动、飞腾起来。

有许多晨练人的目光在我身上划过——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做有害健康的事,这显然有些不合时宜。可我不想刻薄地要求自己非得去做或不做些什么,连跑步也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完全由心情决定,顺其自然,与其说是锻炼,还不如说是游玩。

面对着依依的垂柳、萋萋的青草和开阔、清澈的江水,思想便有些活跃。这时,往往就有诗意缠绵。我想到了人生,想到了命运,想到了自己走过的路。就觉得自己过了四十多岁后,才把生活真正咀嚼出点滋味来。说不上成功,也算不得失败,没有值得炫耀的辉煌,也没有太大的坎坷,和许多人一样,平平淡淡地一路走来。走得宠辱不惊,走得逍遥坦然。曾经有过的雄心壮志,变成了现在让自己发笑的幼稚;那种要出类拔萃的渴望和为之苦苦奋斗的举动,渐渐化为眼前的平和与自然。才懂得,真正的乐趣和成功包含和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融化于命运之河的每一涓细流中。那刻意的苦苦追求的东西,往往却构不成如今的骄傲;那不经意间获得的感悟和喜悦却常常成了对命运最温暖的安慰。

我真的开始怀疑人到底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除了基本的生存和内心的爱好外,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在所谓的命运面前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光去固执地证实自己。甚至想,在冥冥的宇宙中好像有种看不见的东西在主宰、平衡着一切。它的原则是不让任何事物达到极限。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经常说的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等等经典警句的根据是什么呢,更何况我们太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许多这样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倒是很喜欢《红楼梦》里的那个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和士隐为其歌作的注解。那里面真可以说是对红尘、人生、命运彻底的参透,哲理深妙,禅机无限。跟命运太较真的人反而没了命运。这不是老练,不是宿命,更不是迷信,而是一种经历沧桑和生命沉淀后的顿悟——由顿悟得到的一种释怀——由释怀回归到的一种生命的自然。

看破生死和虚荣的人才是真正快乐的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往往与权利无关。太重的权力,太多的财富往往给人带来的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一点可怜的物质利益,一点可耻的压迫意识,让许多人穷其一生的精力,以至寝食不安,连同尚有的几分才华,几分真情也随之淹没。因权利之争闹得朋友反目,父子成仇,夫妻生怨,甚至同室抄戈、家破人亡的例子还少吗?它往往成了当事人若干年后的忏悔和生命尽头的哀歌。生活需要一种恒定的温度,需要一种自然的点点滴滴的喜欢与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和功利目的发自内心的热爱。而这种爱,是一种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它就是生活中的美。惟有美才是照亮生命的太阳,是生命的依托,是人类不死的精灵。徐志摩说得好:“美是进入天堂的秘匙,我们双手空空地来到人间,当我们滑向坟墓的时辰,金钱和功名像一屡轻烟散的无踪无影,惟有曾创造的、不经意酿成的美不死在人间。”而美在我们的生活和大千世界中是随处可见的,它更多地存在于普通的人群、鲜活的大自然和朴素、真实的情感之中。

其实,从终极的意义上讲,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真正的得意和失意之分。它取决于你对生活的态度。命运的好坏不是争来的,而是悟出的。因此,命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真正的超脱和足够的热爱。

不管什么样的命运,我们都能从容应对,并让它变得丰富、多彩,轻松、浪漫起来。

命运的散文8:一粒花生的命运

文/汪金友

孙女从幼儿园回来,问我家里有没有种子,说她要做一个试验,看种子怎么生根发芽。我想了想,家里有花生米,就拿它做种子吧。我们从院里铲了一点土,放在一个玩具塑料杯里,然后浇上水,种了四粒花生。

等春节后从老家回来的时候,四粒花生不仅从土里钻出来了,而且长了有5厘米高。每株小苗,还都生出了两层四个小枝,每条小枝上,又有四片叶子。四株小苗拥在一起,郁郁葱葱,就像一盆生机勃勃的绿色鲜花。

孙女问:“原来那么小的花生米,怎么会长这么大这么漂亮?”我说:“这说明它们追求进步,向往阳光,而且自身也有力量。”我还告诉她,用不了多久,它们还会开花、结果,长出一堆花生。

此后孙女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来,都要到阳台上去观察这盆花生,问我是不是需要浇水,什么时候能够开花等。她还发现,晚上的时候,花生的叶子会合在一起睡觉,到早晨,就都张开欢迎太阳。

我用手机把这盆绿色的小苗拍下来,然后发到朋友圈,并附有一问:“谁知道,这是什么花草?”结果,有人说是穿心莲,有人说是云南白药,只有少数人答对了:“这是落花生的‘落花’。”“落花”,你听说过吗?如果不知道它长什么样,也可以种几粒哟!

前天晚上,老伴做的稀粥,接着又端上一盘刚炒熟的油盐花生米。我夹了一粒,放在嘴里,香脆可口。接着又一粒一粒,连吃几颗。忽然抬头,看到了阳台上的花生苗。于是停下筷子,问老伴:“你炒的是橱柜里的花生米吗?”老伴说:“是啊,剩那点,我都炒了。”

一股悲情,顿时涌上我的心头。同是一个罐里的花生米,命运的差别咋这么大呢?被我顺手抓出来的那几粒,成为了种子,埋在了土壤,接着生根发芽,为世界增添了绿色,给自己带来了希望,而没有被我抓到的那些,却失去了生育、繁殖乃至成功的机会。先是被放在热锅上爆炒,接着被油盐浸染,然后让牙齿嚼碎,吞进了人的肠胃。

一样的出身,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品质,一样的梦想,但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有的被当作宠物,摆上了阳台,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和精心的照顾,有的却变成了别人的食物,锅炒牙嚼,一命呜呼。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三个道理,其一,浮在上边比沉在下边,成功的机会要多得多。被我选作种子的四粒花生米,都是浮在罐子的上层,让人一眼就能看到,一把就能抓到;其二,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公平。像我这样,无意之间,就制造了不公平;其三,上升和优越的机会,总是非常有限。在上千粒花生米中,能够出头露面阳光灿烂的,只有四颗。

其实,无论长为小苗,还是摆上餐桌,无论有人赏识,还是无人问津,所有的花生米,最终都将化为泥土。只要在它的一生中,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高位有高位的喧嚣,低位有低位的安逸,闪光有闪光的情趣,沉寂有沉寂的快乐。想想,释然……

命运的散文9:不屈不挠 挑战命运

文/邢子奇

《贝多芬》讲的是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在人生的道路上历尽坎坷,身残志坚,不向现实和苦难抵头,扼住命运的喉咙,写下了许多不朽名曲,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大音乐家的故事。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等等。贝多芬一生命运坎坷,很小的时候就患中耳炎,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就一点声音也听不见了,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在耳朵全聋的情况下他没有绝望,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克服巨大困难,写下了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被世人尊称为“乐圣”。

我一直在想,弹钢琴是需要很好的听力的,贝多芬在身患耳聋和十分贫困的情况下,还仍然用自己的勤奋刻苦和不懈努力,写下了这么多不朽名曲,每一首曲子中,都浸透着贝多芬的心血和汗水。他身残志坚,心怀理想,面对逆境,不屈不挠,敢于挑战命运,用“敲击命运之门的旋律”,为音乐圣殿增添了亮丽色彩,引领了古典音乐的发展,成为了到今天还有很大影响的伟大音乐家,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多么的了不起啊!

除了贝多芬,我还认识很多身残志坚的人。如激励了几代中国人,被称为“中国的保尔和海伦凯勒”的张海迪,被称为“轮椅上的爱因斯坦”的霍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霍金,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上帝没有给他一个健全的身体,却给了他一个超凡的大脑;他的身体虽然不便,但他的思想却飞出了大气层,飞进了黑洞,在整个宇宙空间自由遨翔。他撰写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着作,在全世界拥有大量读者,他对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宇宙之王”。

在我身边也有很多身残志坚的人。如我在一个公园常常遇到的一位老大爷,两条腿都没有了,有一只手也截肢了,但他经常到公园锻炼,拿着自制的大毛笔,蘸着水在地上练习写字,无论路过的怎么看他、怎么议论他,他都只集中精力写字,他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又不方便,但书法却写得很好。我跟老师也写了几年的软笔书法了,在老大爷面前,我却感到自己差得很远。

在《放飞的梦想》一书中,对身残志坚的人讲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上帝把你的一扇生命之窗给关上了,你就努力去寻找另一扇开着的窗户。作为一个十分健康健全的人,我更要向贝多芬、张海迪和霍金等身残志坚的人学习,学习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挠、挑战自我,掌握自己命运的精神,树立目标,努力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