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的文章

请欣赏年夜饭的文章(精选10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年夜饭的文章1:记忆中的年夜饭

文/仲咏涛

记得小时候,一过腊八,父亲和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除夕的年夜饭了。那时,我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平时是极少吃肉的。但是,过年时父亲和母亲就会想方设法地为我们准备一大桌子丰盛的年夜饭。父母一起赶集,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从东走到西,再从南转到北,几趟下来,鸡鸭鱼肉、糖果菜蔬等年货就置办齐全了。

父亲做的第一道菜是红烧肉,寓意红运当头。父亲将大块的猪肉放入锅中煮至断生,将猪肉捞出沥干后切成一寸见方的方块肉。然后,他往炒锅里放油,加入白糖炒出糖色,把方块肉加入炒锅炒至八成熟,随后加入黑木耳、土豆块等配菜,搅拌均匀,放入调味料后,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红烧肉就可以出锅了。红烧肉永远是我家年夜饭中最受欢迎的菜品。

饺子是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饺子谐音交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白白胖胖的饺子形状像银元宝,在锅中上下翻腾,象征着“新年发大财,元宝滚滚来”。包饺子时,母亲会在饺子里包上几枚硬币,谁先吃到,在新的一年里就会行大运,赚大钱。

母亲做的糖醋鱼是我家年夜饭的“压轴大菜”,预示着年年有余。糖醋鱼酸甜适中,色泽油亮,每次都引得我和姐姐、弟弟争先恐后地一抢而空。母亲和父亲笑吟吟地看着我们吃,心满意足地分享我们吃剩下的鱼头、鱼尾,并告诉我们那是他们的最爱。年少无知的我们信以为真,心安理得地将鱼头和鱼尾留给他们。后来,我们为人父母后才明白了他们的良苦用心。一家人团团圆圆、熬夜守岁的场面也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近几年,年夜饭流行去大酒店吃,我也曾赶潮流和家人一起去大酒店包桌。可吃完之后,感觉不是那个味儿。虽然省去了煎炒烹炸之累和洗洗刷刷之苦,却失了欢欢喜喜、其乐融融的味道。如今,谁再问我年夜饭去哪里吃,我的回答是——家。

年夜饭的文章2:除旧迎新话人生

文/大山里的清泉

年少时,年夜饭是一家大小最集中、最热闹的时刻,就好比是初一、十五的逢圩赶场,更像当代单位上年终岁末的奖金发放。

当平时少见的鸡鸭鱼肉等美味佳肴,在八仙桌上升起腾腾热气,一壶壶醇香四溢的米酒洒向瓷杯、陶碗之际,德高望重的爷爷会第一个入席,大家在静静地等待老人家的“都围坐上来吧!”的一声令下,这时锅碗瓢盆、酒杯碗筷等清脆的碰撞声;大人们温良恭谦让时的囔囔声;小孩、婴儿的喊叫、哭笑声,此起彼伏,浑然其中,宛如那《春节序曲》中跌宕起伏的交响乐,欢快热烈,高潮迭起,充满着除旧迎新大团圆的喜庆气氛。

父亲端起酒杯深情地说:“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们,孩子们:在这除旧迎新的喜庆之夜,我们全家大小托爷爷、奶奶的鸿福,又走过了不平凡的365天;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家庭的兴衰为己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劳作,取得了又一年的猪肥牛壮,鸡鸭成群,五谷丰登!我道一声大家辛苦了!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今年的丰收,来年的好运干杯!同时敬祝爷爷奶奶福星高照,福寿吉祥!语音未落,已经恍筹交错,在融融的气氛中,彰显着家的安乐与祥和。

待酒过三巡,母亲、婶婶们仍然穿梭在厨房和大厅之中。随着菜肴不断更新,气氛更加闹腾,孩儿们一阵“出击”之后,都扔下碗筷闪身出门,融入玩爆竹的队伍之中……

这时的爷爷总会以长辈和过来人的双层身份,就像我们的行政首长在年终总结会上讲话似的,给我们讲述礼义廉耻,做事做人。老人家语重心长,洋洋洒洒的话语,虽难以全都记下,但四十余年来,这箴箴之言,话犹在耳,伴我一路走来。

“人生在世,既短也长,谁都不能回避大自然的风雨雷电,日月变换的阴晴圆缺,漫漫人生的悲欢离合。”所以,爷爷总是老调重弹,再三告诫。我想,年轻的一代,能聆听老人言,至少可以避免吃亏在眼前;对于走好人生道路,对待人生祸福既非废话,更不是赘言。

老人家常说:“我们不希望年轻人要“念念有如临敌日”;但,至少应做到“心心常似过桥时”;无论何时何地,道德为本,仁义至上;做到不以物喜,莫以己悲;谨言慎行,坦荡心胸;品行端正,良善心田……”

四十多年了,一切都在改变,尤其是人口数量的增长有如雨后春笋,尽管政府严格控制,但还没有四十年前的那种清静;如今随处都是人山人海,就连过去的荒山野岭也有了人和狗混住别墅、洋房。

连续两年的春运我总得去车站港口,机场码头去转悠转悠。和往年一样,所到处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归心似箭的民工,在黑压压的广场上,宛如暴风雨前的蝼蚁过山岗,千万只匆匆而散乱的脚掌践起的阵阵尘土,在人们的头顶上弥漫飘扬。

归心似箭的人们,满面春风者少之又少,而悲观消沉的却不乏其人。在这些愁云密布的人群里,有相当部分是90后,且多数是近几年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因为涉世时间很短,茫然中总给人的感觉是忧心忡忡;好些年轻一年来无所适从,更不清楚人生长河的水浅水深;有的抓住了机遇,事业刚刚有了起色,有的命运多舛,走了不少弯路,甚至鼻梁上还粘着不少“灰尘”。

走向社会,步入人生,谁不希望有个好的开端;年终岁末那个不想腰缠万贯,衣锦还乡?但是,尽管历经风雨,搏击青春,能如愿以偿者寥寥;此时此刻,有的黯然无语,有的落寞伤心;有的牢骚满腹,有的怨天尤人。作为过来人我当然理解此番心境!但我也曾奉劝过好多后生:有钱没钱,先回家过年;人在,希望自然在,平安,钱财买不来。

几十年来,儒家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根深蒂固。所以,我一直就按照中国人自己的法则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在无为的岁月里,做一些有为的事情;凡事顺其自然,不与命运做那无谓的抗争;顺运时,争分夺秒;逆运时,等待时机;当人生步入寒冬时,不妨学学那生不逢时的梅花,也来个孤芳自赏,像它那样置寒风于不顾,视冰雪如温床。

年复一年,我从来都以“小人物”来看待自己。现实中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梦想中辉煌的人生遥遥无期,成功者头上的光环让你感到刺眼和妒忌;奋斗数年乃至数十年,却发现自己还是自己,总觉得我在人们的眼里无足轻重,羞愧的心也曾那样沉重。因此,我总是向自己大胆的承认:我是一个小人物,我要享受属于小人物的快乐和开心。

天上从来就不会掉馅饼。年轻时也曾做过不切实际的美梦,妄想不劳而获,甚至一劳永逸:想着买一张彩票中巨奖,股指期货成钱箱;期待那一天捡到巨款,既买轿车又买房,娶个靓妹好风光。然而,世上这样的美事少之又少,有的人几辈子也摊不到头上。如果哪一天真掉下来个“馅饼”,那里面也多半包着毒药和鸦片。所以,无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人生的幸福与痛苦,你都不要头枕黄粱,都要靠自己的运程和打拼来改变。

人们总会在年终岁末时想到一些后悔不已的事情,然后就对自己咬牙切齿!不由自主地说出“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之类的话。人们之所以会后悔,就是因为想的太少,面对问题时不够沉着冷静。要知道行为比思维快的结果往往将导致一团混乱,人生没有草稿,历史不能重写,世上没有后悔药,错过的将永远失去。因此,生活中我们想好了的一定要做好,没想好的一定要思量再三。

世道变了,现在不是什么人都按牌理出牌。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做人做事不能总按老一套,既然乱了常规,就不要总当“老实人”,这样不但无济于事,甚至还会因此吃亏上当,你所有的努力会因此前功尽弃,竹篮打水一场空。

别忘了谁都有自私的一面。很多人都相信“朋友亲如手足”,“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白,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有自私的一面,时过境迁,丧信食言,背信弃义者比比皆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也不算新鲜。谨记:“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朋友向敌人的转换只是一瞬间的事;利益才是永恒的。”所以,一定要牢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古训。

不应该小瞧任何人。有的人,你只看到了他的今天,但却无法预料他的明天;有的人,你瞧上去并不起眼,但,也许此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深藏不露的“高人”。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瞧任何人,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聪明之处,小瞧别人的人甭说不理智,至少是缺乏自知之明。

升官发财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在世,不过名利二字。于是为了金钱,为了权利,他们苦苦钻营,疲于奔命。这样一来,他们就错过了很多本该享受的美好时光。名和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它也不是衡量生命质量的唯一标准。对我们来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才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

独木桥也许胜过阳关道。做人做事时,我们总是习惯于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盲目效仿,尚不知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以不变应万变的结果往往是功败垂成!所以我们应该拥有一套独特的做事思路和具有自己特色的做人方法,然后你会发现,比起“阳关道”来,“独木桥”也许能走得更好。

这个人是不是你的最爱。人们总是容易因爱伤风,为情感冒,昨天还在发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天就缘尽情绝了。还有很多人,结了婚以后,才发现对方并不适合自己,结果,一场婚姻悔了两个人;其实你早该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你的最爱。爱情是需要你精心呵护的,不要把它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爱情如人生列车上的引擎,处理得当会成为前进的动力,处理不当就成了负担和累赘;相爱的双方会遇到风雨,关键的就看那时她(他)是否与你风雨同舟。

贵人不一定是好人。坎坷人生路上,每个人都盼望能有贵人相助。遇到困难时,贵人会帮你一把,晋升受阻时,贵人会拉你一下。我们通常将贵人比作上司、亲戚和好友,其实未必,贵人也可能就那个与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抑或是专门找你麻烦的人,甚至可能是对你心怀敌意的人。不要以为贵人一定是好人,很多时候好人成不了贵人。所以不要把贵人的范围划的太窄,这样做不利于你的进步,也不利于你获得贵人的帮助。

过年了,本当吉言相赠,图个轻松。但我觉得说点真话更有用……

最后祝愿朋友们新年快乐!

年夜饭的文章3:浓味年夜饭

文/黎燕

羊年的除夕就要到了。连日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公公婆婆一起吃年夜饭的浓浓年味儿,不容分说地又在心里回旋。

那时候,公公婆婆和小叔小婶住在辽阳,1975年2月海城地震后自建的三间瓦房里。那时候,除夕还没列入法定假日,遵守企业制度少有弹性的我,即使除夕这天,仍较晚离开公司。急急忙忙地和先生带着两个孩子,裹在如潮的人流里,从鞍山坐有轨电车,再坐火车,到辽阳换乘公交车,在除夕天黑前赶到公公婆婆家,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过个团圆乐和年。

刚走进南门外的自家院子,喜融融的年味儿迎面而来,暖人心扉。庭院打扫得平整溜光,红红的灯笼、春联和福字红红火火,流光溢彩,凸现着吉祥与喜气。听到我们的声响,公公婆婆、小叔小婶与小侄子,满面笑容地走出屋子。两个孩子像小鸟儿,咯咯笑着扑到爷爷奶奶的怀里。大人之间的问好声连成一片,好不热闹。一家9口人在年三十聚齐了,美不胜收的年味儿更浓了。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年夜饭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老爸老妈早就构思好了菜谱,积攒下所需的钱款。腊月二十三前后,公公天天到商店、集市,反复比较猪头、猪爪、猪肘、猪下水的品相……用一双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且不惜破费,将那些色鲜、质优的年货买到家。经婆婆仔细审查验明后,老爸便把它们次第装进小缸里,再用铁盖板封实,让它们在小仓房里的天然大冰箱里,安然无恙地待上几天。

自此,年夜饭这台大戏就正式开演了,主角就是老两口。特制的猪头肉是一个重头戏。老爸在灶房地炉的火上,用旧铁辊做烧烤架,把事先拿进屋化去冰冻的猪头仔细烧烤。灶房里焦皮味儿刺鼻,他们浑然不觉。待边边角角都烤得焦黄,老妈戴上老花镜里里外外看个遍,发话“好了”,老爸就将它放入开水盆里,泡上一阵子。之后,笑咪咪坐在矮凳上,用片刀一点一点地刮剔烤焦的表皮,直到深凹处都露出晶亮的光泽,用温水洗净,再放入铁锅里,放齐调料后,用慢火烀得熟透而不过火,捞出,放在案板上。剔除骨头,再用干净的白花旗包布裹好,放上重物压上几天几夜。 这道精心特制的猪头肉,切成片状,作为凉盘,肥瘦相间,花色妩媚,香而不腻,入口即化。吃起来那个神啊,那个爽啊,就别提了。

腊月三十这天,通常是早早吃过晚饭,就大张旗鼓地蒸炒烹炸、剁饺馅、和面,做年夜饭了。锅碗瓢盆叮叮咣咣,与满屋的喜气和香气交融辉映。大铁锅在东屋火舌正熊的站炉上咕嘟咕嘟地炖着小鸡、红蘑和土豆块。家养的小公鸡炖熟的香气四溢,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流溢。伴着滚沸的年味儿,三个男孩子快活地吃着花生、糖果,屋里屋外欢实地蹦蹦跳跳。大人们兴奋不已,在热炕头放上面板,负责擀皮的男人站在紧挨炕沿的地上,包饺子的女人围着饺馅盆散落坐在热炕上。大家欢快地,擀皮的神速地擀皮,包饺子的包出花样来。饺子很快包好了,整整齐齐地放在盖帘上,等待时辰下锅水煮。此刻,公公婆婆满脸放光,笑容如花,忙活得更起劲了,老迈的腿脚比平常灵活轻巧多了。

鱼更是戏眼了。先是老两口必定一同出动选购,他们边看边议,直到两人同时相中,才买下。婆婆是解放脚,加上大跃进时,在街道用人力拉大板车,右腿受过伤,采购、烹饪走路多了腰酸腿疼,却其乐陶陶。刮鳞、剖膛、清洗、刺口、煎制,非她一人主打不可。经她用心酱炖的大黄鱼一上桌,金灿灿的,诱人的鱼香直往肺腑里钻,大人孩子的筷子,不约而同地往鱼盘里伸去。这时,婆婆黑亮的眼眸已装不下那么多的快乐了,满心的喜悦飞上她的眼角眉梢,绽放成绒绒的菊花儿。看着心肝宝贝们聚在她的身旁,畅快地吃着喝着;一桌子浓香的,自家风味的菜肴和水饺,所有的牵挂和辛劳,在这一刻化为和暖的春水,汩汩地流淌。

年过的就是大人孩子齐全,平安和美啊。撤桌时,盘里仍剩有大块的鱼段,丰盈的水饺。老人心中熨帖极了,嘿,年年有余,日子越过越红火啊!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就听戏匣子播送的文艺节目。吃过年夜饭,快到半夜了,大人和孩子一个个精神头足着呢,听戏匣子的,唠闲嗑的,玩花灯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和院子里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按老规矩守岁,牢牢地守住一年的好时光,守住吉祥的福气和财气。

接神的时候到了。男人和孩子跑到院子放鞭炮,女人坐在火炕上贴着玻璃窗边看边喊:“注意,保护好孩子!”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夜空,古城沸腾了。

回到屋里,一个新仪式开始了。

晚辈们依次给爷爷奶奶、父母亲鞠躬拜年。长辈喜盈盈地掏出事先准备好了的压岁钱,揣进孩子们的兜里。满屋吉祥富贵的祝福声与星光璀璨的欢笑声,将年味儿推向了新的高潮。

此刻,春之神正携着幸福和欢愉,载着梦想和期许,向人间飞奔而来。

那时的浓浓年味儿,多年以后,还在我的心里萦回。那样的欢聚一堂,慈祥仁孝;那样的虔诚隆重,极富仪式感;那样的费时耗力,精雕细刻,满溢着一家一户独有的风味儿。色彩纷呈的年夜饭,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年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底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年夜饭里,我们团聚喜庆,辞旧迎新,吸取情感和热能的滋养,消解乡愁和郁结。以此走向新的一年,分明多了底气与力量。

一双双翅膀欣然起飞,向着美好的未来轻逸起舞。

年夜饭的文章4:暖心的年夜饭

文/吴凤珍

走在我前面的人早已到六楼我继女儿家了,年老体弱的我还刚爬到五楼正在歇着“吭笃吭笃”地喘气,再跨上一步,上面似有动静,抬头望,一陌生男青年正在伸手出来准备下来搀我。“外婆,是我!”

——我猛然想起了老伴讲起过他外孙女儿有了对象了,我心头一热,我那继女儿真福气,有这么个好女婿!太令人欣慰的了。

每年过春节,总是由我们俩由苏赴宁探望儿孙辈的。而年夜饭则大半在女儿家吃的。

瞧,女儿每当我去时都是在楼头等候我的,一声亲热的“吴阿姨”!等我上得楼 ,她急忙扶我坐在小鞋柜上,硬是蹲下身子替我脱鞋换鞋,我若要争,她说:“老人不能蹲下的,容易中风的。”换了鞋后她亲热地搀扶我进室内。客堂里已坐着位王阿姨了,认识的,是老伴家的老邻居了,她只一个人在家,儿女都在国外,是留守老人。在这千家万户团圆的好日子里,不能让老人一个人单独过,每年吃年夜饭前继女儿总是去接她来一起团圆、并吃年夜饭的。我那继女儿就有着一颗好良心!

继女儿又装满了果盘及沏上好茶端到我与老伴面前,带着微笑细细地端详着我俩,她在仔细瞧着,我与老伴穿着她买的新棉袄时的模样儿漂亮吗?这件尼龙薄棉袄是她发现了并认为老人穿最合适而替我俩各买一件的,还有我俩穿的很贵的翻毛棉皮鞋。

年夜饭上的每道菜都是继女儿精心考虑并细心烹调的。她还把那碟卤猪耳朵特地调在我面前,我又一个惊喜:因为这是上次吃年夜饭时我无意间多搛了几块,且赞了一句:“这味道真好。”这是南京一带著名美食,她听见我的称赞后,这次专程去排队买来的。这顿丰富、和谐的年夜饭吃得欢欢乐乐、团团圆圆。

饭后,王阿姨拿出了她拍摄的好多南京的风景照,每一幅都是很美。我每次到老伴的子女家——南京过年,其心情总是兴奋的,他那三位子女及其家属个个待我视为亲人。我也早已对这个城市有了亲切感并视为我的第二故乡了。王阿姨瞧我欣赏得不想放手,便答应送我一幅。这却让我像“九头鸟拾着了一顶帽子,不知戴在哪一头为好了!”南京,实在是太美了,而更美的还是南京的人!

夜渐渐深了,亲情把空气里的欢乐和年味搅得越发地稠稠的了!

临行前,女儿把一只大饭盒给我们,打开一看是一大饭盒她做的蛋饺,真难为她了,女儿心细,想到我们是赴南京过年的、且我平时忙于敲电脑写文章,家中未必办年菜。让我们回到苏州后仍有年菜吃!

道别时女儿笑着说:“把‘元宝’带回家!”

今年的年夜饭将在继子那儿吃,或将别有风味!

丧夫后再婚,想找个如意老郎君难;若要兼顾孝顺的继儿女那就更难,而我就兼顾了三对贤夫妇的骨肉亲情。有人说我是前世敲开了木鱼修来的福气——非也,只消你时时记住一句话——比天空、海洋更宽阔、更宏大的是人的心!

年夜饭的文章5:年夜饭

文/林海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中国时,驻英大使刘晓明引了两句诗来形容卡梅伦的到访:“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这首诗出自史青的笔下。

一千多年前一个除夕的夜晚,“五步成诗”的史青在大唐帝国的金殿上,写下了这首除夕的景象。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的诗篇,题目叫作《应诏赋得除夜》。“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史青眼里看到的只有后园的梅花,看不到的却是除夕夜的美食。

(一)

小时候,物资贫乏,在吃肉还需凭票的岁月里,一日三餐更难言惊喜。好在每到过年时,大人们总会像变戏法似的弄出些平常难见的美食来,所以我们对年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那时住在宜宾的一幢筒子楼里,除夕的前一天,鞭炮声中,阳光灿烂了,大人的脸变得明亮了,家家户户也开始准备年夜饭了。

煮香肠腊肉、炸酥肉、炸丸子、炸年糕等,各色的美味香气弥漫在整个走廊,对于我们这群味蕾蓬勃、嗷嗷渴食又饿不死的小男孩来说,那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我的外公曾是大厨,从小耳濡目染,母亲自然烧得一桌好菜。可最难忘的春节美食仍是母亲蒸的咸烧白:五花肉和宜宾芽菜在大碗中层次铺开,配上剁细的泡椒、泡姜和花椒,蒸好后还必须隔上一夜,第二天再蒸一次才能上桌。一夜时间的洗礼,芽菜在脂肪的浸润下变得更加缱绻,而渗入芽菜芬香的肉块晶莹饱满,颤巍巍地趴伏在最上面,夹起一块送入口中,满嘴的肉香在口腔内翻滚融化,那感觉,真是一生只为这几秒。

现在回想起来,如今这个不太符合饮食健康标准的食物,在那个肥胖和糖尿病绝迹的特殊年代,绝对是一种令人心尖发颤的极品美食。

(二)

每一方故土的草木风雨,熏染出每一方山水滋味的独特食物。比如我们达州——大山松柏连天,熏出的腊肉无论放多久,吃起来都有浓浓的松烟柏香,一入口中油水浸牙,豪放的感觉油然而生;而我的出生地——川南,温婉清秀,用竹叶、麦草熏烤的腊肉,自然味长香细,总有一种农家炊烟的气息,妙在口中的是那份轻轻袅袅。在我的老家福州,虽然不吃腊肉却仍有春节那味传统的食物——鱼丸。

说到鱼丸,在老家真是家常得到了乏味的地步,但大伯做的绝对是一道化平凡为神奇的年夜菜。

除夕一大早,大伯就开始在厨房忙活,深海黄鱼先刮骨去刺除去血丝,得到雪白的鱼茸,再和五花肉混在一起,为了让这两种不同食材中的胶原蛋白充分融合,得用木棒反复捶打,直到打成肉泥,这还只是第一步。由于不放芡粉等黏合剂,为了让鱼肉成形,放盐后还要用手顺时针方向不停搅拌半个小时,让鱼肉中挤进无数的气泡,而盐又加深了凝固,这时,松散的鱼茸渐成极其松软的鱼肉团,用手在肉团上一挤,一个漂亮的鱼丸掉进半开的水中。

除夕的夜晚,再配上新鲜的鸡肉、海虾、白菜、粉丝,加入骨头汤,在火上熬半小时,再热气腾腾地端上桌,一道精心制作的年夜菜大功告成。吃时,不松不紧的鱼丸颤抖在筷子尖上,却不往下掉,白嫩的一团,而清淡的白菜和粉丝就像水墨画一样,经过上面食材的层层晕染,鲜味也变得格外浓艳。

(三)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去,三百多天等待换来的区区三天转瞬即逝。

随着初一那张红色的日历被撕去,敏感的小孩开始变得忧伤起来。年渐行渐远,鞭炮声黯淡了;阳光也在黯淡中,大人的脸也逐渐乏味起来。

可对蛋白质的不懈追求,让每个小孩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自我开发“美食”的能力,用没写过的作业纸包上蜻蜓在火上烤,虽然不敢吃,但四溢的香气也足以安慰在饥饿中成长的神经。当然最好的食物,是趁大人们上班后,将家里的香肠偷出来,在大火上烤。记得一次,烤香肠时将邻居家发火的刨花烧了个精光,结果,邻居回来后挨家挨户告状。那晚,小孩的哭声在家属院中此起彼伏。

希腊神话里有个叫坦塔罗斯的人,因为得罪了宙斯,他被罚站在没入下颔的水中,各色甜美的水果环绕其脸,但他却什么也吃不到。年少时的我觉得这个惩罚简直太残酷、太惨无人道了。不过,现在我不这么看了,如今美食环绕触手可得,生活自然少了许多乐趣。给女儿讲我们小时对“吃”的狂迷,对美食失心疯的追逐,在物资泛滥中长大、天天如过年的她会哑然失笑,她永远也无法理解,在我们饥肠辘辘的童年,会为了一片香肠或腊肉,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如今过春节的意义,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是对儿时伙伴的记忆;是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的守岁,是对所爱的人的深深祝福,是从日渐淡漠的人际中,重新感觉这个世界和生活的美好。至于,吃什么,真的已不再重要。

年夜饭的文章6:年夜饭

文/冯兆龙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零零星星的爆竹声不时地从远处传来,年味越来越浓了。寒风中的城市街头,那些匆忙的脚步里有多少是归心似箭的游子?此时,不管多远,不管多累,回家,是每一个在外游子不变的主题;回家,只为赶上那一顿象征着大团圆的年夜饭。

星期天回父母家,母亲说大哥在外地出差可能到年跟前才回来,让我把回老家祭祖的东西准备好,嘱咐我在大哥不在时多操点心。年三十回老家祭祖是我们家多年不变的规矩。我的老家在几百里之外的乡下,那里埋葬着我的祖辈,虽然迁居省城三十多年了,但我们每年都得回去,以前爷爷奶奶在,还未到年跟前,父母便回到了乡下,我们也必须在大年三十赶回来。自从爷爷奶奶去世后,大年三十我们兄妹就必须回来在爷爷奶奶的坟头烧纸磕头,然后再驱车返回省城的父母家吃年夜饭。

今年回去祭祖不但有我们的儿女,还有侄子两岁多的女儿。祭奠先人不仅仅是祈求先人的佑护,更是人生在世要记着感恩。我们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感激是我们的本分,报答是我们的责任。

晚上七点前我们就赶回到了父母家,母亲领着她的三个儿媳妇还在厨房里忙碌,案上已经摆满了各种佳肴。端上凉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斟上酒,开始了年夜饭。偌大的圆桌上摆满了冷盘、热炒、蒸碗,十几口子人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尽管略显拥挤,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父母今年特别开心,他们已经有了重孙子,小家伙刚刚能喊太爷太奶,天真、可爱,让人心头一阵阵的发热。这时,弟弟的电话响了,他进房间通了一会话,出来便把手机递给母亲说:“你孙女要和你说话。”弟弟的女儿今年夏天作为省内的交流生去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所学校读高中,临走前,我们全家吃了一顿饭。那天,母亲很是伤心,责怪弟弟说孩子那么小,你们放心,我还不放心。“奶奶好,新年快乐。”“我娃好,我娃在那里受苦了。”没说几句,母亲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弟弟赶紧过来笑着对母亲说:“你娃好着呢,你不用操心。”说完便拥抱了一下母亲。“来,喝酒喝酒,干杯。”弟弟举起了杯子,我们也高高地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时,大嫂端上了一碗甜饭,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笑声又回荡在屋里……

看着春晚,品着佳肴,一年的辛苦、劳累、委屈、烦恼都忘到了九霄云外,此时,才体会到天伦之乐的幸福。年夜饭就是团圆饭,它吃的是开心,盼的是团圆,享受的却是那份浓浓的亲情和温暖。

年夜饭的文章7:家里总有年夜饭

文/刘改徐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每到春节,这首歌总会在耳边萦绕,不知道唱出了多少游子们的心声。

我不由地想起去年除夕的晚上,我们全家早早地赶回乡下,和爷爷奶奶团聚在一起包饺子,当热腾腾的年夜饭端上桌,我数着人头摆放好碗筷时,奶奶却转过身去,在她身边那个位置上多放了一副餐具。我知道,奶奶在等唯一的女儿——我的姑姑。

三年前,姑姑在镇上打工时,和一个相识没有多久的外地人相识相恋,并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远嫁到千里之外。哪知婚后刚一年,那个男人就移情别恋,再也不肯回家了。姑姑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又悔又恨,却毫无办法。为了赚足女儿的奶粉钱,她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四处给人打工,到酒店当服务员,当保姆,到夜市摆地摊,吃了很多苦。

有一次,姑姑病倒在租来的房子里,孩子饿得哇哇大哭,天寒地冻,屋里却连一口热水也没有。好心的房东看不过去,辗转打来长途电话,奶奶立刻哭成一团,爸爸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赶到那个城市,姑姑却已经悄悄地搬走了,从此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再也没有半点消息。

“放鞭炮吧,你姑从小就胆大,别的女孩听到炮声就吓跑了,她却高兴得手舞足蹈……”爷爷叹息着推开院门,却看到门前的雪地里,有个女人抱着孩子站着,也许是因为站得太久,身上披满了雪花。

“是姑姑回来了!”我扔下鞭炮,去搀扶喜极而泣的奶奶。

洗去一路的风尘,换上干净温暖的衣裳,一路上不知吃了多少苦头的姑姑,表情一直有些木然,如在梦中。

奶奶唤着姑姑的小名,让她坐到餐桌边。拿起熟悉的碗筷,吃一口年夜饭,姑姑的泪水才像决了堤似的汹涌而出。

那晚,因为姑姑,因为团圆,年夜饭特别香,特别甜。

眨眼间,又是匆匆的一年,姑姑新的爱情已经萌芽,女儿也活泼可爱。今年的年夜饭里,有着更多的笑声,更多的甜蜜。

年夜饭的文章8:年夜饭

文/肖复兴

在我们中国过年,最看重也最讲究的,莫过于年夜饭了。无论贫富贵贱,大年三十夜里,那一顿全家团圆围坐的年夜饭,丰俭由人,哪怕穷得叮当响,只能包一顿野菜馅的饺子呢,却是哪一家都无论如何也缺少不了的。

饺子,是年夜饭里的主角,就像西方感恩节里的火鸡。世界各地,哪儿都一样,过节,吃食是必不可少的,各有各的象征物,就像是节日里的形象代表。所谓我们说的年味儿,就都在那一顿大年夜里的饺子里了。那饺子里便也浸透着千百年来民间民俗的传统和情感。

年夜饭,无论丰厚满桌,还是简单的只是一盘饺子,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个准备的前奏,也就是要有个铺垫。在以往过年之前,这样的前奏,这样铺垫,甚至有些繁文缛节。过去老北京有这样的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磨年面做年糕);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到大年三十,每一天都不能够闲着,每一天都在为了这顿年夜饭密密麻麻地做着准备工作。这一切,就像老太太絮新棉花被一样,一层层地絮上、絮厚,把年的气氛一步步烘托得足足的,才会将年夜饭烘托得如同一出大戏里的主角出场一样,令人期待,并有着节日的仪式感。

二是必须全家人人动手,尤其是饺子,更必须全家人聚在一起包才对。过去时代里,再大户的人家,即使把厨子请到家里掌勺,都不会到外面图个气派和省事的。而且,轮到包饺子了,馅可以由他人搅拌,饺子是必得自己上手去包的。传统春节里的大年夜,特别注重和讲究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团圆。年味儿,首先体现在全家人在一起,亲自动手准备年夜饭,亲情与年的气氛才格外浓郁,两者互动而交融,才会越发让人体会到每人参与的重要性和年的意义。那时候,案板上砰砰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从各家里欢快传出,才是春节最动听的音乐之声。

四十三年前的春节,我在北大荒,弟弟在柴达木,家中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父母。年夜饭,无人帮父母准备,父母也无心去做。饺子总是要吃的呀,但是,我和弟弟都远在天边,无法和父母一起动手去包。而且,自从我和弟弟离开家,自以为是战天斗地,志在四方,已经一连好几个春节没有和父母在一起了。这个春节的黄昏时分,我的三个留京的朋友,分别买了面、白菜和肉馅,跑到我家陪伴两位老人包了一顿饺子,吃的这顿年夜饭,过的这个春节。他们完全是出于友情,出于理解,帮助我和弟弟弥补了这未尽的一份过年的情意。

我无法猜想父母吃这顿饺子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大概是父母吃的唯一一次滋味最特殊的年夜饭了。黄昏的时候,当三位和父母无亲无故的年轻人,想替代他们的孩子,来为他们做这顿年夜饭,案板上砰砰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会是那个春节属于父母的音乐之声吗?缺少了我前面所说的准备和全家一起动手这样两个必备的条件,年夜饭的滋味,毕竟减少了许多。尽管三位朋友的举动,会让父母感动和感激,但也会让他们望着三位和他们的孩子年龄一样的年轻人,更加想念他们自己的孩子,而让这个本该团圆的节日多了几分伤感。

就在吃完这顿饺子以后不久,父亲一个跟头倒在天安门广场前的花园里,脑溢血去世了。我不知道,父亲的死,和这顿特殊的大年夜的饺子,有什么关联。我只知道,当我再回到家里,有了充足的条件和时间,可以和他老人家一起准备年夜饭,在大年夜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包饺子了,他却已经不在了。老天爷不再给予我一次这样的机会。

四十三年过去了,很多个春节的大年夜里,全家热腾腾地端出那一盘盘饺子的时候,我会想起我和弟弟不在身边那个大年三十父母那一顿特殊的饺子。如今,孩子已经长到和当年我一样年龄了,我会对他说,珍惜每一年和父母团圆的年夜饭,而且,清楚地懂得年夜饭必备的两个条件:一起准备,一起动手。其实,这两个条件,包含着一个意思,就是亲情,就是团圆,加强亲人团圆在一起的时间和滋味。

年夜饭的文章9:特殊年夜饭

文/李良荣

十八年前的除夕夜,我吃过一顿特殊的年夜饭。

那一年年初,根据个人意愿,组织批准我离开潍坊军分区第三干休所政治委员岗位,转业到地方工作。除夕夜,我怀着告别27载军旅生涯的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一次与朝夕相处的官兵共餐年夜饭。

当我推开干休所餐厅的大门时,映入眼帘的画面让我始料不及:本不宽敞的餐厅,挤满了十几位老八路、老军嫂,他们有说有笑,正忙着把自己亲手做的红烧肉、炸里脊、芥末鸡等二十多种家乡菜、拿手菜往餐桌上摆。餐厅正面墙上挂着荣斌等三位老八路用大红纸写的慰问信,实打实地晒出了这几年干休所为老干部办好事、实事的“幸福账单”,字里行间洋溢着老干部与工作人员的融融真情。本来,炊事班已经准备了较为丰盛的年夜饭,没有想到,这些老干部们又突然“加塞”,送来这么多的特色菜。实在摆不开了,他们干脆将凉菜、炸货“合并同类项”,来个一盘多菜。而刚出锅的热菜,则盘子摞着盘子,碗沿儿压着碗沿儿,把个饭桌堆得跟小山似的。老首长张起、王凤斌一边打开儿女孝敬自己的景阳春、泸州老窖,一边见缝插针地摆上瓜子、水果;某部红军团第12任团长赵贤和老两口与儿子,扎着围裙,连跑两趟,把热腾腾的“红烧黄鱼”、“清炖山药”和烟酒端到了餐厅……餐厅内外爆满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味道。

年夜饭开始前,照例由所长刘新强致词。他刚开口说了一句:“今天是大年三十……”,便泪水噙满了眼眶,说不下去了。这时,原炮兵某师副政委袁勃修说:“听说咱们的李政委要转业了,大伙儿都十分舍不得。想想这几年,李政委和刘所长来到这里,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待老同志比儿女都亲。我们这些老兵合计了一下,趁过年的机会,做上几个好菜,过来犒劳犒劳大家,表达我们对官兵的一片感谢之情!”他的话音未落,全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听到这里,赶忙接过话茬说:“老首长们撇下天南海北回家的儿孙,先送来年夜饭陪我们官兵过年,这是给咱们颁发了比金子还珍贵的奖章啊,咱啥时候都别辜负了老干部这种沉甸甸的爱,这份热乎乎的情。”

酒不醉人人自醉。平时严禁酗酒的官兵,那天喝着喝着就喝高了,透着青春气息的毛头小伙们,脸上红得像个小苹果。那天晚上,老首长们、所里的领导和官兵,都争先恐后地给我敬酒,使我十分感动。虽然有些醉意,但心里却在偷着乐。吃完年夜饭,我同往年一样,与所长一道,陪伴可亲可爱的士兵唠家常,看春晚。直到午夜时分,外面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了夜空,装饰了中国人的梦,我才骑上自己的凤凰牌自行车,哼着宋祖英当晚刚刚首唱的《今天是个好日子》。回到家中,对妻儿说:“我在部队过了26个春节,但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今天这顿特殊的年夜饭。”爱人笑着对儿子说:“看你爸今天恣得儿啊!”

如今,每当万家团圆的大年夜,我总会想起那些华发老人的盈盈笑脸,想起当年他们亲手做的犒劳官兵的年夜饭。

年夜饭的文章10:除夕,我家“南北”两顿年夜饭

文/汪志

说起这大年三十晚上的除夕年夜饭,那可是华夏子孙一年之中最美最香的一顿饭了,不知多少人为了这顿年夜饭,不辞辛苦地从天涯海角赶回家,此时,那浓浓的乡愁和年夜味,不论成功和挫折,贫穷和富有,一切尽在香甜的年夜饭中。

我的老家在长江岸边,从小在那里生活了近20年,长大后来到大西北工作生活了30多年,不同的南北年俗,我家每年的大年三十却有两顿年夜饭,因为妻子是大西北人,而我这个南方人又生活工作在大西北,因地域及风俗习惯,都怀念自己家乡的年夜饭。于是,除夕两顿年夜饭,一南一北相互渗透并影响和包容,这每年的两顿年夜饭先按大西北的习俗吃饺子,等到春晚结束夜里快12点时又按南方习俗吃另一顿年夜饭,这一晚两顿年夜饭一吃就是30多年了。

生活在北方的人,年夜饭最看重的就是饺子,尽管平时常吃饺子,但年夜饭的这顿饺子格外与众不同。每年大年三十这一天,妻子就早早地将包饺子的面和好,而我呢则早早地赶到菜市场购买饺子馅,肉馅是主要的,可以是羊肉、牛肉或猪肉,以前肉买回来自己剁,太麻烦,现如今方便了,肉馅机一绞就行了,辅助馅或大白菜、韭菜、萝卜等。记得刚来大西北工作时我不会包饺子,只能给妻子当下手,如今我早学会了擀面皮和包饺子。晚上五点多,我家第一顿年夜饭就开始了,煮得白胖胖像古代银子般的饺子,让人直流口水,于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这一年中最有意义的年夜饺子。

吃饱这北方习俗第一顿年夜饺子后,我家又开始准备南方习俗第二顿年夜饭了。春晚是每年的文化大餐,不得不看。趁着春晚还没开始,我和妻子就忙着洗菜、切肉,将一切准备妥当。当春晚看到12点左右,农历新年到来时,由我主厨的第二顿年夜饭就上场了,煎、炒、煮、拌,荤素搭配,十来个香喷喷的菜肴就端上桌子,另加白酒、葡萄酒。此时,离吃完第一顿年夜饺子已过了6个多小时了,大家都感觉有些饿了,于是又围坐在一起,一切按照南方的年夜饭习俗……

尽管除夕晚上两顿南北年夜饭忙得我们不亦乐乎,吃得人人肚饱腰圆,但30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却让我们乐此不疲,这世界,还有什么比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幸福美好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