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天冷文章(精选9篇),此文由多美网整理,欢迎收藏与分享。
天冷文章1:天冷了,是否有人帮你披上外套
文/流年、淡漠了谁的青春
昨天的温煦阳光,消逝在了寒冷的北风中。
冬天来了。
你的身边,是否有人帮你披上了大衣,然后将你那冻得通红的小手,呵护在他温暖的手心里。如果有,很好、
如果没有的话,那你得自己保重身体……虽然我很想做你身旁那个他,但我知道,不可能。只因为,我不知道在你的心里是否有我。
你与我就像在不同生态缸的鱼一样,无论我都么努力,还是游不过那透明的界限。
我不敢去奢求什么,在我有限的生命里,能遇到你,就已经是我最大的满足。
我会永远默默的守护在你身边,以你朋友,你同学,你小弟的身份。
LYW,I would protect you for ever!!!!
天冷文章2:励志的大寒
文/寇俊杰
天冷不可怕,可怕的是坐着不动,啥也不干,那样就是抱着火炉也会觉得冷 恨狐 摄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但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能磨炼人的意志。
大寒前后,父母比平时忙多了。虽然天气寒冷,冰水刺骨,但母亲要洗全家的衣服、床单等,洗着洗着,手就冻得失去了知觉,母亲就把手夹在胳肢窝里暖暖,然后接着洗。
父亲也不闲着,他有时给母亲打下手,有时把家里的花生、红薯等拉到镇上的集市去卖,回来时再买些年货。我们家离镇上有二十多里地,父亲早上天不亮出门,到家天都快黑了。
在凛冽的寒风中,父母手上冻裂的伤口更深了,额头上的皱纹更密了,腰也弯得更厉害了。
大寒时节,学校已经放了寒假,哥哥姐姐却不能随意地玩儿。他们除了写作业,更多的时间是帮家里干农活、做家务。早上,他们要起床去拾枯枝落叶,那时煤很贵,需要烧柴火做饭。拾柴火的人多,去晚了就拾不到了,所以他们总是在母亲的催促声中,天不亮就出了家门。
虽是农闲季节,但为了来年的丰收,哥哥还是要帮父亲把猪圈里的粪拉到麦地里,给麦子施肥。姐姐在家除了帮母亲烧火做饭,还要参与家里的一切家务,比如喂猪喂鸡,打扫院子等。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父母一般不给我派活儿,但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还是会主动帮忙,比如拉粪时在前面拴根绳子跟着拉,回来时帮着拉空车子,扫院子时帮忙倒垃圾……听到父母夸我的声音,我心里真是比过年吃糖都甜。
父母在我们干活时常问我们冷不冷,哥哥姐姐和我都摇摇头说不冷。真的,我们说的是实话,有时额头还冒汗呢。父亲就笑笑说,天冷不可怕,可怕的是坐着不动,啥也不干,那样就是抱着火炉也会觉得冷哩!
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全家人各尽所能的忙碌中,我却感到了家的温暖。父母的所作所为,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们不怕吃苦的性格,磨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让我们长大后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天冷文章3:寒天味美
文/郭华悦
天冷了,味蕾上却渐渐迎来了盛宴。
很多美食,都得在寒天里,才能品出美味。热辣辣的天气里,随着热气一起升腾蒸发的,不仅有汗水,还是有品尝美味的耐心。
而到了天冷的时候,味蕾也开始蠢蠢欲动。
外头寒意渐重,人在屋里,炖一锅热气腾腾的肥肠,最是惬意不过。舀一碗肥肠汤,蹲在大门口,就着寒风喝汤。热乎乎的汤一入口,顿时将寒风摒绝在外。外冷内暖,还有肥肠的香气萦绕在味蕾上,寒天里最美的享受,也莫过于此吧!
当然,肥肠炖汤,少不了萝卜做伴。
肥肠是主,萝卜为辅。但萝卜看起不起眼,却总能在肥肠汤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意识到萝卜的美味,还是近年来的事儿。
而在童年里,萝卜在饭桌上,扮演的是黑脸的角色。与胡萝卜的僵局,是在长大后,才化解的。,把胡萝卜切片,一起下锅炖肥肠。一到门口,肉香混着一股淡淡的,似有似无的甜香,一个劲地往鼻子里钻。
我这才猛然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对于胡萝卜的排斥,已经消失无踪。炖汤时,加点胡萝卜,可以去油腻,增甜香。炖得软嫩的肥肠,和萝卜一起入口,层次丰富,口感上更是绝佳搭配。
除了配角,作为主角的萝卜,也别具风味。腌胡萝卜,每顿饭前,切一小盘,也只是作为饭桌上边边角角的开胃小菜。吃饭或喝粥,大鱼大肉油腻了,更是少不得胡萝卜。盛一小碟,看似无足轻重,但若少了,一顿饭就显得浓而生腻。
寒天的味蕾上,因为有了肥肠和萝卜,而倍感美妙。在外头的日子里,每逢外头寒风渐起的日子,炖一锅肥肠萝卜汤,人坐在窗前,看着外头一片萧索,心里却春暖花开。
天冷文章4:天冷了,添加衣物的时候,再添些爱
等啊,等啊,等到青春老去,等到岁月变的模糊,那些年少时曾有过的简单而又平凡的小小梦想,谁还会记得?
入冬,夜色微凉。
青春已经在时光的洪流中渐行渐远,那些被篆刻在一笺墨香里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和事也在岁月的久远里变的模糊。不知是不是真的忘却,还是不愿意去想起,年少时曾说过的话,以及在那最纯真年代里许下的最真最平凡的小小梦想。可年华已在辗转流离中兜转了小半生,再也容不得我们再有半点的质疑和耽搁。
总是有许多简单的小心情,在一步一步走远的时光里变得风轻云淡;总是有一些想要表达的话语,等到开口却不知该用怎样的言语去表达;总是有一些美好而又温暖的画面,想象了无数遍,重复了千万次,却在相见的时候一语关怀,一丝浅笑,便替代了那日夜牵念的姿势。于是,很多事情,过了很久都不曾会记得了。总是以为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去完成曾经所许的小小承诺;总是以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一起走,却不曾想过,原来,某些人,一转身就是天涯相隔,永不可再见。有些事,就算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再都换不回光阴片刻的停留,最终,成为永远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日子似乎并没有在这样的怀想与责问中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都市化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会把忙挂在嘴上。忙着工作,忙着应酬,忙着考研……忙着与一朵花对话,忙着与一本书对望,忙着听风浅语……忙啊忙啊还是忙,永远都不知道这种忙碌的状态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也就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失去了什么,忽略了什么,或许,连我们自己都无法知晓。
也许是忽略了,父母日渐苍老的容颜;也许是,爱人眼底越来越深的担忧与愁绪;也许是子女内心渴望关爱的期盼眼神;也许是朋友间日益疏远的问候。偶尔停下脚步来,再回首那些丢失的岁月,是否也会有一种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将一颗空虚的心填满?
顺着这条有情的轨迹,再回眸,已潮湿了小半生的迷离与丰盈。也许,当你再见到父母时,你会发现曾有的青丝如今已有白发掺和;也许,当你在与朋友谈论间,会发现原来我们都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爱做梦的孩童了;也许,当你再细细打量自己的爱人时,会发现,已有鱼尾在眉间凝成心疼刻在了心上;也许,当你再次拥抱这些情节时,才会现,青春已走远,年华不过是封无效信。
和许多人一们,我们都是来自乡镇人家的孩子。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高学历,没有足够的财富。可是,你要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因为梦想,是平等的。因为有爱,会让我们更深刻的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珍惜。还记得,在校读书时,从几十块的到几千元的奖学金,没有为自己添置一件漂亮的衣服,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奢侈的借口,只是给父母亲准备一些礼物,一些我所能想到的好吃的,能看到父母想拥有的,只为了表示自己一点小小的心意;也曾为了寻找一个全家在一起的难得时光,终于在回家的档期抽出时间拍了全家福;也曾在自己生日的时候为远在家乡的亲人寄去自己的心意。也许有些记得也兑现了,也许有些我已忘却!可我知道,那些小小的礼物虽说不上有多贵重,但其中所蕴含的情丝与真意,不用注解,他们定会知晓,倍感温情与珍惜!
所有的所有,是再多的财富都无法换取的,是再多的荣耀都无法证实的。用爱,点燃心灯,用爱,画一个同心圆。
我们都已经长大,说过的话,似乎已经被风干。原以为,风干的诺言也许永远都被埋进了尘埃,就算某一天再想起,不过是无谓的走过。可是,我依然相信,那些在年少时不经意间说过的话,就算时光老去,当你再与一温暖而又感动的场景相对时,心底那根柔软的弦依然会被深深的牵动着。因为,不管时光如何演变,岁月如何的沧桑,我知道,那些完成的,亦或未完成的简单而又平凡的小小梦想,终会在有情的日子里,开放成最美的模样!
其实,每一个梦想都很简单。其实,那些小小的梦想我们都还记得。其实,真的有很多事还未来得及做,只是再也没有机会了。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一名老师,为人师表是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啊!等我长大了,我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其实什么才是好日子呢,那时候小小的我们并不知道!等我长大了,我要带父母去坐飞机旅游,让他们在有生之年也有享受着周围人不去奢望的事情!等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用所有的努力与艰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等我长大了,我要——
等啊,等啊,等到青春老去,等到岁月变的模糊,那些年少时曾有过的简单而又平凡的小小梦想,谁还会记得?等到长大了,如潮的新绿已经在阳台上爬满了青春的窗格,那些在阳光里折叠的阴影,我们把它归结为一个词语,叫作:怀念。
谁会意料生命中毫无预知的下一秒?等我长大了,未来得及见到爷爷最后一面,此后却是天上人间,纵使有通往彼岸的天梯,也只能是在长长的梦中与儿时的情景相对。总是以为身体一向硬朗的爷爷不会那么轻易的就离开我们,总是以为每一次的归去就会看到他那欣喜而又期盼的眼神与身影,总是以为在有生之年爷爷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子孙过的幸福甜蜜,是啊,看到他疼爱的子孙得以幸福,那是他此生唯一的愿望哪!我总以为,总以为一切都会实现的。可是生命是那么的坚强又脆弱,叫我往后的日子里每每想起与爷爷在一起有关的情节,总是忍不住为之落泪。而我也深深的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得去了。此后,这份爱,这份情,只能在心底默念,珍藏!
其实,能在黑夜里为之动容而落泪的,不是因为当初的岁月有多么的美好,也不是因为当初的梦想有多么的伟大!在城市的拥挤里,我们不过是行走在边缘的尘埃。在跋涉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忘却了许多事情,忘记了自己要去哪里,忘记了最初的小小梦想。眼里脑海里被那些所谓的伟大给吸引着充斥着,却忘了,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最平凡的幸福,就是不平凡!或许心中一直很高的梦想需要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路程,在这一路的行走中,再忙,也请记得抽点时间给自己,也请抽点时间给亲人朋友;再忙,也要记得,不要让担心你的人整日为你担忧为你又添了愁绪;再忙,距离阻隔的再远,你的平安才是关心你的人最大的牵念,远在天涯也好,迟在咫尺也罢,不要吝啬你的一句关怀,一声问候!
希望,不要再以忙为借口,不要再说等我长大了,等我有钱了,也许当那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而那些来不及做的事情,未说出的话语,也终将成为心上永远的遗憾!
累了,请记得,家的灯光一直为你点亮;渴了,抬头你会发现有一杯热腾的清茶正好摆在了你的案台上;困了,有一个温馨的港湾永远在等着你的归去;倦了,也许只是孩子一声甜甜的呼唤,便也消去了奔波的疲惫;远在异乡的离人,想念了,就回家看看吧!你看,2012又开始走近尾声,在外的我们,忙碌奔波的我们,找点时间,抽点空闲,背起行囊,带着所有的温暖与深情,走向回家的路!想到这些,你的泪,是否早已淋湿了衣襟?
微笑吧,为了每一次的遇见!珍惜吧,为了不可预知的未来!
感恩的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谢有你!
亲爱的朋友,请您记得,最平凡的幸福,就是不平凡!
记得,家是同心圆,有爱才完美!唯愿,懂得并珍惜!
天冷文章5:天冷了,多穿衣
文/为爱365
小院闲窗秋色,远岫出云,细雨秋风微凉。院子里花影横斜,一枝羞涩,一枝妖艳,一枝残败,几枝淡淡闲愁。一场秋雨一场寒,几场秋雨过后,秋渐渐深了,逐渐呈现出秋的色彩——树叶有点斑斓了。每日隔窗望秋,静待秋风变老,好能收到一个个深切的问候:天冷了,多穿衣!
曾经有个朋友求我,写一段可以让男人感动得掉下泪来。我想了很久,最后就写了这段话给他:“天冷了,记得加衣服,别冻着;饿了累了,记得吃饭休息,别胃疼;记得每天,我都在想你!”他非常高兴,不知他爱的男人落泪没有,不得而知。
绚丽之极,归于平淡。若有人牵挂你穿衣吃饭,牵挂你的安全,嘘寒问暖,才是真的爱你。这样的细节,再精明的人,也装不出来。欣慰的是,常常有人这样嘱咐我,那内心的暖意,缓缓流着,弥漫全身。偶尔在孤独的时候,正落寞,突然收到这样的问候,眼睛里就会有泪珠打转,氤氲成雾,朦胧成烟。
清晨起来,天还没亮,只见天幕下一点清浅的微光,清冷而充满希望。突然心血来潮,一个人到田野里去走走吧。好久没有在清晨到田野里散步了。于是,披衣,下楼,出了庭院。田野一片朦胧,一切都是墨色的,墨色的树,墨色的房子,墨色的田野,墨色的天空。突然大悟:中国的水墨画——原来就是这样来的!于是,沉醉在水墨的世界里。
童年时代求学,总是天没亮就赶路,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等待天慢慢放亮,不知为什么,就有这种精神。那时的秋天分外冷,总是结着厚厚的霜。青年时代在农村工作,总是看着学生们打着火把,天没就赶路。当然也有天没亮就赶车的乡下妇人,带着一个大大的布做的包裹,里面包着自己给丈夫和远方求学的孩子的秋衣。想那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就是为丈夫送衣,才发现丈夫已被累死了。古人为送一件衣服,常常要徒步几百里,其中深情和艰辛,令人动容。
天渐渐放亮,赶路的人,脚步声越来越多。水墨深处,听蛙鸣鸟叫,闻鸡啼犬吠,还有那匆匆的脚步声,宛如空谷足音,更加神秘,更加令人沉醉,这一切,竟然是那么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山朦胧,树朦胧,水朦胧,影朦胧。几痕水墨小山,几处田园,淡墨浓墨深处,几座庭院。又是桂老菊黄,淡荡秋光,几点催花雨。黄花沾雨,远山含愁,情何处?不过是溪山烟雨,一僧一庐,一条寂寞山路,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人给你送过秋衣?父母,朋友,爱人……人生有无数遇见,无数离别,先前叫你添衣加饭的人,也许早已不见了,或者正在叫别人添衣加饭。花开花谢,时光流转,落叶纷飞。每一场红尘烟火,都有一个故事,或绚丽,或平淡,如这秋日的清晨,朦胧着,暧昧着,充满生机,诗意盎然。
天色越来越亮,声音也越来越嘈杂,当一切清晰地暴露在我们眼前,田野突然失去了这种朦胧的美丽。自然如此,人生也一样,曾经说过的,现在正在说的——“天冷了,多穿衣!”还能坚持多久?当一切都褪去了色彩——青春,金钱,权势,身体,荣誉,地位,都渐渐老去,甚至一去不返。坚持最久的那个人,就是最爱你的人。你找到了吗?
天冷文章6:大寒
文/许冬林
天冷。冷到直见本质,没有指望,没有退路,便是大寒。
大寒之际,往往有奇景。屋檐下的冰凌挂得万箭齐发,冬的肃杀,在于处处有兵戎相见的凛冽之气。
我怕冷。可是,又觉得大寒天气,实在快意。世界非黑即白,万物非死即生,没有模糊地带。
记得童年时,深冬天气,宅在屋子里,烤火,听门外的风声雪声。坐不住,心里像有一支军队在招兵买马。那时我总会趴在窗子边,或者透过门缝,看天地荒寒。彼时,田野空旷而静寂,水边的林木脱尽了叶子,只剩下嶙峋苍黑的枝干挺立在无边的寒气里不言不语,它们又孤独又勇敢。我看着空旷的林野,想着世界如此辽阔,哪一条路是我走向远方的路呢?哪一条路是最先走进春天呢?
上学,我经过长长的河堤,冷风灌过耳畔,灌得浑身冰凉。我想,我若往河堤边一站,也是一棵寒树了。这样想着,一路所遇的那些萧萧林木,都成了我的同类。我们同在人间,顶风冒雪,把骨骼放在寒冷里锤炼。
最痛快的是一场肥雪倒下来。万里江山,都是雪的江山。我们看的是雪,说的是雪。我们在雪地上走路,又披一肩白雪回家。我们呵着热气,在门前打雪仗,手和脸都冻得通红。我们成了雪人。我们是白雪生的,终要在天地之间磨一磨骨骼,看是否锋利。
有一种人生,也是大寒的人生。
海派画家吴昌硕酸寒大半生,到60多岁之后去上海,生活才渐渐有改善,他的书画也才真正在上海立稳了脚跟。这之前,他逃过难,要过饭,在五年的逃难生涯里,他患上了伴随他一生的肝病和足疾。战争结束,他逃难回家,家中亲人俱亡,母亲连一副棺材也没有就被草草埋葬。他原是寄望于仕途,光耀门楣,奈何只是做了酸寒尉。他四十多岁时移居上海,意欲以书画养家,可是门庭冷落,只好草草又折回苏州。
半个多世纪的苦寒,像一片冰封的辽阔大地,每一步,脚下都是寒气。这样的寒,真让人绝望。这个从苦寒里爬出来的人,羊毫一抖擞,估计都能掉出许多冰碴子来。可是,还是要画。骨头冻硬了,只剩下站立这个姿势。
晚年,他苦寒的人生才有了一抹暖色,他成了画坛领袖。他画梅花,梅花娇艳却清冷;他画牡丹,总会在牡丹旁边立几根片叶不着的寒枝。还是脱不尽那一点寒气。明明是春天了,羊毫里还动辄是倒春寒。
朋友在微信里跟我聊天。他遭屑小之人暗箭,心灰意冷 。我印象中的朋友,是一个谦谦君子,随和,善良,低调,喜欢读书,喜欢思考,极具涵养。朋友说:我这一年,被人害了,跟人说吧显得矫情,不说又心上实在委屈。我不知怎样安慰他。我说:我身在低洼之处多年,诸番酸辛滋味尝尽,我把这当成是上天检验我的修行。不是自视境界如何,实在是,只有当作修行,才能低眉度这无尽的蜷缩光阴。
黄梅戏《女驸马》里唱:公主生长在深宫,怎知民间女子痛苦情,王三姐守寒窑一十八载……到鸡年岁末,我在这个滨江小镇,教书刚好一十八年。青春在江风中,一年年,散尽了。
惟是知道了,人间还有大寒,这节气。
或许,大寒之下,方见大观。一如我早年所见的,那些从不雷同的雄奇林木和茫茫雪野。
天冷文章7:天冷了朋友来吃烤鱼吧
文/肖雄
冬天吃夜宵,“烤鱼”必是首选。一到周末,邀约几个朋友,一起去烤鱼,边烤边吃边聊天,品美味,谈生活,好酒的,还可以整两拳,那种气氛,让人羡慕。
烤鱼按主配料来分,有豆豉烤鱼、豆花烤鱼、酸辣烤鱼等,按地名分,有重庆烤鱼、川味烤鱼、贵州烤鱼等。而在黔西南,烤鱼店很多,名字也是稀奇古怪,什么“呱呱叫”“留一手”。
鱼的营养丰富,吃鱼的好处尽人皆知。所以一到晚上,烤鱼店相当火爆。走进烤鱼店,热情好客的服务员马上跟上,带领客人到鱼池,现场选鱼。选鱼,身边很多喜欢吃烤鱼的朋友有讲究,什么个头挑“八分大”的,鱼眼浑浊塌陷、鱼鳃发灰的不买,什么水箱内水的颜色不对不选等。
而我,典型的吃客,只管吃,不懂这些。
鱼选好,烤鱼师傅根据客人的口味要求,开始烤鱼。烤鱼上来之前,可以喝点茶,服务周到的烤鱼店也会端来一两碗玉米粥、银耳汤之类的,让客人暖暖胃。
在说说笑笑之间,半小时左右,烤鱼的师傅将一盘香喷喷的烤鱼端上餐桌。
端上餐桌的烤鱼,色香味俱全。烤熟的鱼被很多配菜覆盖,有藕片,茄子,大蒜,洋芋,花菜,黄瓜等,味道十分给力。用筷子掀开配菜,当筷子在鱼身上划出一道口子的时候,鲜美细嫩的鱼肉出现在眼前,一股烤鱼味直叫人流口水。
你一筷子,我一口,最后,烤鱼被吃个精光,剩下一条长长的鱼骨,可别丢,鱼骨可是好东西,赶紧拿给烤鱼师傅烤烤再吃。
说到烤鱼,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贞丰的一家豆花烤鱼,味道是越烤越有味。
有一次回老家,和朋友去吃烤鱼,和做豆花烤鱼的师傅闲聊,聊起豆花烤鱼的做法,其中豆花的制作非常关键,就是先把在锅内注少许油烧热,下入辣椒段、豆瓣酱、熟大蒜头炒香,放入鱼汤、料酒、白糖、陈醋、胡椒粉煮沸,滤渣后加入豆瓣煮入味,捞出盖在豆花上,中间撒上熟黄豆和葱花;锅内注少许油烧热,浇在烤熟的鱼身上,淋上香油即可。
朋友之间,围坐在一起,吃烤鱼,聊聊近况,聊聊人生,也十分惬意。
天冷文章8:冬日腌菜香
文/黄健
天冷了,母亲托人从乡下捎来一些瓶瓶罐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腌菜。金黄的酸菜、碧绿的酱黄瓜、洁白的糖蒜、褐色的芥菜丝……打开瓶子的一瞬间,那熟悉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如同母亲那温暖的怀抱,一下子就把我带到遥远的故乡……
故乡的冬天仿佛就是从腌菜开始的。当家家户户从墙角拖出大大小小的腌菜缸时,冬天便在乡村粉墨登场了。
母亲是十里八乡的腌菜好手。
白菜是农家的主菜,母亲种了长长的几垄。挑一个晴好的日子,担着畚箕去了,一担又一担挑到家门口的小河边。母亲坐在青石板上,细心地剔除表层枯黄的菜叶,刷掉叶片上每一个泥点和污垢,摘除每一条青虫。母亲又在院子里铺上柴帘,将洗净的白菜摊在上面风干,那阵势就像一个个孩子安静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不出三日,它那圆润的模样已经明显干瘪下去。在等待白菜风干的空隙里,母亲清洗着那只通体深褪色的大水缸。藏在缸里的灰尘和蛛网被母亲除去,但缸壁内那淡淡的囟咸味却是洗刷不掉的。
接下来,就是全家齐上阵的时候了。我和姐姐负责递菜,母亲把白菜一层层码在缸里,码一层撒一大把盐。高高瘦瘦的父亲负责踩菜,他赤着脚,卷着裤腿,站在缸里的大白菜上,一脚一脚重重地踩下去,因为经这样压实腌制的白菜才酸脆可口,不易腐烂变质。
热热闹闹中,这缸里就腌满了大白菜。然后,母亲还在白菜上面铺上木盖,再在上面压上几块大石头。然后,父母合力把它稳稳安安地安置在院子的墙角。此后的日子里,母亲会三天两头地搬开石头,掀起木盖,查看菜色的变化,舀出多余的卤水。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白菜从外形到身心完全告别了原有的状态和色彩。
第一次开坛,母亲总会捞几棵给左邻右舍尝尝。母亲腌制的白菜,从叶到柄都是黄灿灿的,香飘十户,酸脆可口。切一盘下酒,凉爽宜口,或者炖粉条、炖猪肉、炖豆腐,让人吃得有滋有味。母亲的腌菜常会引来左邻右舍啧啧赞叹,此时,母亲就会显得格外高兴。
母亲心灵手巧,不仅会腌大白菜,还会腌各种小菜,黄瓜、萝卜、蒜头、芥菜、豇豆……都可入坛。此后的一日三餐,饭桌上不断有新咸菜出场亮相,全家人胃口大开,一动碗筷,咸菜碗立马碗底朝天。“再掏一碗来!”在兄弟姐妹们的嚷嚷声中,母亲笑着又去坛坛罐罐里捞上一碗来……
如今,我在城里工作,很少回老家。母亲知道我爱吃她腌制的咸菜,依然每年坚持做几样腌菜,托人捎给我。在遥远的城市里,我品尝着母亲做的腌菜,那腌菜的一经一络、一丝一缕、一箸一筷里都浸透着母亲的爱,让我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在遥远的他乡,我不孤单,母亲的爱一直伴随着我左右。
天冷文章9:冬日,童子面灿烂如花
文/邱国彬
天冷得很,我值班早迎。平时乘坐公交,今儿赶在七点十五之前到校,只好骑摩托车了。
农村的孩子冬天起床却特别早。七点十分到校的时候,车棚内已经停放了十几辆自行车了——高年级的孩子来得更早。真是个滴水成冰的天气,然而在孩子的眼里却不是特别冷的。记得我小时候上学,有次看错了时间,到了教室天还是黑乎乎的,学校里一个人影也没有。那里教室里还没有电灯,一个人既惊又怕地在教室里等天亮,好不容易看到夜明星由亮变暗,听到了路上的自行车铃声。场景一直刺激到如今,记忆犹新呢。
学校规模小也有优势,熟悉的家长还真不少。为了保持形象,我甩下了风帽,没有戴手套,笑迎送孩子的家长。孩子们清脆的问候“老师早!”家长热情地点头,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我的心头暖暖的。
自己班上的孩子见到我,声音特别响亮。我故意问几个骑自行车上学孩子冷不冷,他们有的说不冷,有的搓搓手,问我:“邱老师,你觉得冷吗?”“不冷!”“我们也不冷!”发出一阵银铃般的笑声,进了校门,还回过头来向我挥挥手,得意地奔向教室。
随着亲切的招呼和问候,开汽车上班的,骑电瓶车的,步行的,准时进入了各自的岗位。校长进门,还特意摇下车窗,关切询问我怎么到校的?听说骑摩托的,他舒心地进入了校园。
我站在校门口,早迎了半个小时,在亲切的交流中,今儿个天气还真的不冷了。
送孩子的家长,小部分是父母,大部分是爷爷奶奶,或许还有外公外婆,清早起床,做好早饭,等着孙子孙女吃好早饭,将孩子包裹严实,然后跨着电瓶车,冒着刺骨的寒风,远的奔赴几公里将孩子送到学校大门。吃力地下车,再将“孩子包裹”打开,不住地用自己冻僵的手,麻利地替孩子背上书包,整理好衣服和红领巾,侧身搭在车身上,含笑看着孩子背书包进校门。当他们看到孩子向早迎老师问好时,笑得是那么灿烂。寒冷的冬天,每天重复着这样的情景,真是令人感动。
今天学习时谈到孩子的礼仪教育,我的脑海不住地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早迎老师听到学生响亮的问候时,最高兴的是谁呢?我想,最大的兴奋莫过于送孩子的家长了。家长听到孩子对老师的问候,是对学校老师教育的肯定,无形中也是对学校礼仪文化的肯定。笑容证明,学生在进校门时的自信使家长感到自豪,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是满意的。
其次受益的是孩子。迎着老师问好,老师报以微笑。我想,这样的师生交流,必然会给老师和学生一天好心情。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光阴珍贵,更珍贵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人际和谐的环境,这种氛围,将会让早晨的学习效益更为凸显。孩子接受了老师的微笑,他们的头昂起来了,脚步铿锵起来了,目光也坚毅起来了。
教师的工作有时是繁琐的,忙碌的,甚至是烦躁的。清晨,将孩子灿烂如花的笑靥摘下,珍藏在心里。任何的不快,任何的烦恼都会在花香的浸润下,逐渐淡薄,逐渐稀释,从而化为满心的欢快,积极工作的热情。
人的心理经常会受到“暗示作用”。孩子们灿烂如花的面孔向我们暗示了什么?当我们迈进校园,当我们置身孩子面前,当我们娓娓动听地讲述时,他时刻给我们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我们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